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q\=.=/p

[诗歌:对联]我的【对联手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4-2005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武宗时,汤鼐官主御史,为官清正。他少年时就在童子间嶄露锋头,敏慧过人。一日,朝臣刘梦蟾有意测试汤鼐才智,便出一上联:

   室内焚香,煙繞畫堂蟠白蟒;

   没想到,年纪小小的汤鼐稍加思索,便大声吟出:

   池邊洗硯,墨随流水化黑龍。

   上联以[白蟒]比喻香煙缭繞之状,下联借[黑龍]比喻墨水在池中流动之態。[蟠]、[化]两动词,使此联充满动感。尤其下联以文房四宝的[硯]、[墨]落笔,以雅对俗,略高一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05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但有的还是看不明白,也许是我的造化不深,所以还得慢慢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05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恶魔 于 30-4-2005 01:28 PM  说 :
很不错,但有的还是看不明白,也许是我的造化不深,所以还得慢慢体会

谢谢,难得有人看了而且还会回复,没办法,这里实在太了,又开个什么文艺分享,更像被打入冷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大学士解缙,自幼聪明,好吟诗作对。有一次,他和朋友在村外的小店里,叫了两斤美酒和一碟龍蝦,把酒谈天。这时田里青蛙呱呱叫,並时而探出水面,仿佛看着他们,他的朋友於是出对戏道:

   出水蛙兒穿绿襖,美目盼兮;

   解缙指着桌上的熟蝦,笑着答出下聨:

   落湯蝦子著红袍,鞠躬如也。

   这副對聨的上下句,都採用擬人手法,勾畫出当时的情景,形容得生动自然,可谓巧中有趣,而且上下聨的下句都引用了論语的语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有個叫劉二哥的小伙子,經过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攢了一筆钱,準備和村中的林三妹结婚。

   成親那天,家裡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趕来道賀。到了中午,一個専門欺壓百姓的地方官也带着一些差役来賀喜。他們的禮品却只有三個銅銭和一上聨:

   三個銅銭賀喜 嫌少莫收 收着好財

   鄉親們看了後,個個議論紛紛,收也不行,不收也不行。正在這個骨節眼上,有一個窮書生從人群中走了出来,随即對出下聨:

   两間茅屋待客 愛富勿坐 坐者低色

   這個狗官看了,只好带着差役灰溜溜地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前有個秀才,家貧如洗,朋友過壽無禮可賀,便装了一罈水做為賀禮。朋友以為是酒,喝了一口,笑着吟出上聨,秀才也立即對吟下聨,合成一巧聨。

   醉翁之意不在;
   君子之交淡如。


   上聨故意隠去[酒]字不言,下聨有心隠去[水]字不提,餘音未斷,含意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初進步黨領袖熊希齡和復旦大學教授毛彦文戀愛時,曾有一位年齡和毛相仿的紅學家吴宓,也同時展開追求攻勢,最後毛還是選擇年長她一倍的熊希齡,轟動一時。名書法家沈尹默為此特送了一副婚聨:

   且舍鱼取熊 大小姐構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 老相公重做新郎


   [舍鱼取熊]典出[孟子],這裡以[鱼]、[熊]的谐音,隠指吴宓、熊希齡(蘇滬一带,吴、鱼二字發音相近)

   [吹毛求疵]出自[韓非子]。嵌在聨中隠含熊舆毛的一件趣事。婚前,66嵗的熊希齡蓄鬚一尺餘,毛彦文嫌其累贅,示意熊在婚宴時剃去,熊謹遵妻命。而[毛]字又切合毛彦文之姓。

   此聨用典、叙事融為一體,幽默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一个秀才被指控为杀人凶手,拘到县衙公堂,秀才连声喊冤叫屈。县官一不问姓名,二不審案情,冲着秀才念出上联:

   投水屈原真是屈

   秀才本未杀人,心中坦荡,脱口对出下联:

   杀人曾子又何曾

   县官一听,断定秀才並非凶手,喝令退堂。

   此联巧用典故。县官以屈原投泊羅江为题,秀才则引用曾子並非杀人凶手的典故,表明心迹,恰如其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湖北武昌抗清名将熊廷弼,自幼文采不凡。一年初夏,熊廷弼舆几个少年朋友出遊,途中见农夫在田里插秧,有个姓范的朋友一时兴起,出了上联要熊廷弼来对,上联是:

   稻草扎秧父抱子

   此时,正巧遇到一个老人提着一篮竹筍路过,於是熊廷弼马上对出下联:

   蔑篮提筍母懷兒

   这副对联的比喻手法可说运用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棋饮酒,一著一酌;
   弹琴赋诗,七弦七言。


   一天学馆先生舆来客饮酒下棋,先生怡然自得地吟出上联,一旁的魏源随口对出下联,堪称精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5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吕洞宾在未得道之前,遨遊四方,一日,在一间寺院中休息时,一名方丈看出吕有异相,遂以上联嘱其出句:

   天雨雖大 不潤無根之草

   吕洞宾即对出:

   佛法無邊 難度少緣俗人

   后来,吕洞宾修成八仙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崇丽阁,阁上有半副对联,无人能对,成为绝联。

   望江楼 望江流 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楼千古 江流千古

   到了近代,李吉玉偶然发现有口井名曰古印月井,想起崇丽阁上半副对联,即对之,使绝联不绝。

   印月井 印月影 印月井中印月银 月井万年 月影万年

   对仗工整,读来恰似饶口令,别有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个寒士,大年除夕在家中写春联,他以自己的处境为内容,写出上联:

   座上无毡 且喜身安心内乐

   正想构思下联时,恰有一位已在京城做官的同窗前来拜访。京官见了上联,随即脱口而出:

   门前有栗 谁怜眼饱肚中饿

   原来这位京官为人正直廉洁,虽住粮仓对面,却无隔夜之米。寒士听了这位京官的下联,次日便以困济困,送老友五斗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

   西湖边西冷社西冷观书,书奇画异。


   杭州真如教内原有一座琉璃瓦亭,苏东坡任九州知州时,曾到寺内遊赏,並在此亭融雪泡茶,后人遂将此亭取名为[东坡煮雪亭]。

   此联原来只有上联,数百年后,西冷印社创立,有人便以[东]、[西]遥遥相对,[观书]、[煮雪]雅逸有趣,对出了下联,最后又添了连珠句,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月照方窗 有规有矩
   长竿垂短钓 能屈能伸


   此联巧在虚实结合,以实状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初京剧演员夏月润、夏月珊以本身职业特性,写成一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此联顶针连珠,环环相扣,句句不离本行,饶富深意。梅兰芳生前曾将此联掛於卧室,当做座右铭


[ 本帖最后由 q\=.=/p 于 11-11-2005 10: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家郎娶何门女为妻,婚宴上有两位客人乘兴一人一句,对成此一巧联:

   嫁得潘家郎 有田有米有水
   娶来何门女 添人添口添丁


   上联将[潘]字拆解为米、田、水;下联把[何]字拆为人、口、丁,極富巧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兵部尚书于谦,幼年上学迟到,私墊先生出句难他,对得上就免罚。于谦很快对出下联,先生连连称妙。

   菱角三尖 铁里一团白玉
   石榴独蒂 锦包万颗珍珠


   此联妙在形象逼真、贴切生动,且对仗工稳、毫无瑕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05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很多,请楼主继续发表,小弟受教不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郑板桥下乡督学,在一私塾前听见先生正教学生念<<曲禮篇>>中[临财母苟得,临难母苟生],不禁哑然失笑,於是破门而入,纠正[母]应为[毋]。

   私塾先生自以为是,不肯更正。郑板桥以县官身份要先生撤职,先生才连忙叩首哀求恕罪。郑板桥即出一联让先生对,先生百思不得对句,自觉学识浅薄,愧为人师。后发愤攻读,乡试中举。

   当年郑板桥留下的对题,也终於对了出来;

   曲禮篇中無母狗
   榖粱傳外有公羊


   上联别出心裁将错就错,巧把[毋苟]訛为[母狗],下联则出自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榖粱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8-2025 01:04 PM , Processed in 0.1118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