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7-5-2010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香里 于 17-5-2010 07:46 PM 编辑
最喜歡他們的屋門外掛着一串鐵造飾物

從這個告示牌可感受到日韓關係尚算不錯,日本人明顯較尊重韓國人的
 |
|
|
|
|
|
|
|
发表于 17-5-2010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麼米? 個個都有資格去, 旅途中遇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
(為什麼網頁的表情公仔唔work?)
小香里 发表于 16-5-2010 11:34 PM 
大马人不是每个都那么有钱去日本旅行的。。。。。

其中一个。。就是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5-2010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人不是每个都那么有钱去日本旅行的。。。。。
其中一个。。就是我。
pglang 发表于 17-5-2010 12:45 PM 
我暫時沒有時間撰寫餘下日子遊記, 但要告訴你, 好心唔好再在我地頭扮窮了, 你有名叫, 鑽石呀, 最富貴是你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香里 于 7-6-2010 12:49 AM 编辑
接55# 終於可抽到時間再寫第四天的遊記了, 香里姐較喜歡傾向細膩筆觸的描寫, 歡迎有興趣及耐性看敍述文的朋友繼續收看本人的經歷與感想,對於沒耐性看敍述文但又想知道多點有用資料的人, 香里姐一律照顧, 待遊記結束後, 大節小節, 會逐項提示, 方便有興趣去日本的朋友。
第四天(4月9日) 告別京都情話依依, 阪堺長屋訪庶民區
行程已到第四天, 縱有很多地方未去, 也要離別了。不過臨別之際, 我們還有一個文化遺產勝地可到--------西本願寺。該寺離旅館不遠, 十分鐘路程左右。未說該寺之前, 其實我比朋友還添一處景點, 在她慢條斯理盥洗之際, 我到了正正旅館鄰邊的一所名為 “粟嶋堂” 的地方, 進去不久, 即看到有一個大展櫃, 櫃內擺滿女孩人形, (日文人形, 是公仔的意思) 似是一所專為女性求平安的神社, 蠻有趣。回港後, 網上查查, 原來是屬於一所叫宗德寺的。終於等到朋友弄好妝容, 與旅館負責人告別, 邀請合照留念。步出旅館沿着出面的堀川通直走, 大概是九時半左右, 繁忙的上班時段已過, 光潔平坦的石路也顯得人煙稀少, 多數是長者一族, 拖着犬兒漫步, 日本人特別喜愛小動物, 去到那裡也有帶犬出街, 貓更奉為神靈, 你會看到很多七福貓之類飾品。 這段路右為馬路, 左為欄杆, 欄杆外是與直路同步伸展的排水道, 不過可能不是雨季, 暫時乾涸, 在香港, 這類排水道偶有發出惡臭, 但日本的潔淨程度, 不會失禮於人前。漸行漸近, 看到龐然巨物在眼前出現, 是燈與香爐的石雕之類屹立寺外, 到了該寺後, 招牌不知為何是寫着興正寺, 既來之則安之, 也一拼參觀, 地方不大, 有彌陀堂和御影堂, 剎那間便離開, 再走到鄰邊的一處, 這處是西本願寺了, 招牌只寫本願寺, 但在堀川通這所一定是西本願, 在烏丸通那邊是東本願。
這就是文中說的排水道,十分乾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內駐足數秒, 目光從左至右360度環廻一圈, 眼前只有三個色調: 灰﹑啡﹑白。從上至下細看, 簷上瓦片灰黑交織﹑簷下建材多是杉色木材, 再加白皙如紙的地面, 呈現出清寡低調的素色畫面, 這和佛家的淡薄精神十分相配。長長的扭紋彩布條在佛殿門外正中位懸掛至人手可攀的水平, 這樣東西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也常看到, 善男信女拿着布條搖晃, 頂部的金鈴噹噹而響, 然後合十閉目, 這是日本人參神拜佛的習慣做法, 正當我們準備踏上佛殿外圍的平台通道拍照, 看到一個四方木箱, 盛滿很多白膠袋, 不問而知是供遊人用作盛載鞋子之用, 告示板寫着請幫忙將膠袋循環再用, 那麼遊客便要自律地放回箱內。當參觀佛殿時, 忽聞誦經之聲從另一殿處傳來, 應聲而去尋得發聲殿堂, 但全部門關上, 大着膽子推開趟門, (橫趟的門, 這一刻感覺真的很日本啊!) 門旁有位女士親切地示意我們可進, 進門一看, 橫闊的佛殿只得十來個人跪在前面近佛像處, 最前兩位法師在高聲誦經, 開講有話: “入屋叫人, 入廟拜神”, 何況香里姐也是歸依三寶, 自然也恭恭敬敬地合十拜揖, 停留了十分鐘離開, 正式前往京都車站去。
到了車站後, 我們選擇車站外圍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吃早餐, 該店叫CAFFE VELOCE, 由於上班時段已過, 人客十居其七都是長者, 個個例必閱報看書, 日本人一百幾十年前已實施免費教育, 全民皆愛讀書寫字, 一個城市是否有品味及是否真正國際都會, 看當地人有沒有文化修養便知曉。吃了早餐後便買車票, 今次是乘JR國鐵, 路線如下: 京都---高槻----新大阪----大阪。車票在手, 鑽入月台, 真正離別京都一刻到了, 京都啊京都, 我今回重遊, 決定正確, 你的情操令人敬佩, 你的古今互為包容, 怪不得是萬千寵愛的城市, 百遊不厭, 你像優雅慈悲的天使, 又像明月旁伴的一片雲彩, 能讓人解開心扉﹑放開懷抱, 依偎在你的心靈深處, 京都呀京都, 你保重了, 後會有期, 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等着瞧, 我會有第三次來…… 返回大阪, 立刻前往Comfort Hotel, 放下背包, 接着兩天仍是與朋友分道揚鑣, 她要去水族館和神戶outlet, 我卻心儀平民區, 看日本人真實自然的一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時間已很晏, 12時左右, 立刻展開第一個平民區目的地: 乘阪堺電車去東天下茶屋站找一間平民食店吃中午飯。但乘這條電車, 要先乘地鐵到天王寺站方可找到它。 大家一定奇怪, 此電車有何特別? 何以香里姐要指定乘搭? 那便給大家說說吧。阪堺電車是大阪唯一一條地面電車, 早於明治天王33年(1900)已啟用, 是連接大阪與堺市的, 隨着時代變遷, 現僅存上町線與阪堺線這兩條路線, 香里姐所乘的是屬於上町線, 無論那一條線, 所行走的地方, 正正是日本平民百姓的地方, 亦是最真實的一面。 (所以日本人來到香港, 看到我們還有電車, 也有星星相識之感) 香里姐搜集資料時, 心儀這類地方, 因此棄熱點而到此。說回乘地鐵往天王寺站, 到達該站後, 上到大堂竟找不到轉這電車的地方, 於是問服務員, 他教我返回月台再行到尾找11號出口便是了, 跟着他指示果然找到, 一上該出口, 立刻看到一個很小的閘口及閘口外的月台, 我向那服務員說要一張一天票, 他很高興的樣子馬上指引我到旁邊更亭, 並向裏面那個同事說, 給我一張一天票, 盛惠600日元, 其實買它志在留念, 用法是首次乘搭時, 於下車時, 像刮刮咭般先刮掉所用的一天日期, 給司機看看便可下車, 往後再乘也只是打開給司機看看便可以了。 入閘後電車亦不久便至, 登上了很快開出, 心情又開始興奮, 因為之前在youtube看了很多遍, 始終都是影像, 現在真的置身其中, 但感覺和香港的電車不同, 很像兒時乘火車的感覺, 轟轟隆隆的, 而且車廂比香港的電車闊落, 所到之處確是很平實的民居, 是自然的生活風貌, 起碼即看到穿校服的青少年行過, 那種feel真的很喜歡。乘了三個站便到達東天下茶屋站, 路在口邊問人阿倍野王子町在那裡, 此時遇到一老一嫩的婦人, 又是好心人, 帶我逛了一段路, 自己獨個再行一段便找到旅遊書介紹的一家平民食店, 叫 “日溜まリ”, 是一個退休人士開, 已有10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香里 于 6-6-2010 11:14 PM 编辑
終於步至門前, 深深呼吸一口, 先將興奮心情平伏一下, 然後推門一探, 噢唷, 店子細得可憐, 打橫從左至右呈L形的座位, 僅容六個人, 座位圍着食台與灶台, 典型日本料理店。又是一老一嫩的, 一位女性長者正正坐在背靠門口的座位, 我向她展示旅遊書內這間店舖的圖片, 問她這裡就是這間店嗎, 這回輪到她興奮, 老人家立刻向站在灶台內的一位中年婦人說了一句我聽不及是什麼的日文, 但從其表情可知道她是告訴她竟有書登了她們食店門口的相片。原來這位長者和灶台的婦人就是這店的負責人。她們也許是婆媳﹑也許是母女, 兩人拍檔, 婦人做煮﹑老人家做二廚及清潔等工作, 所以能力有限之下, 她們每天只做二十份餐哩。 熱情的招呼隨之展開, 還有兩位長者食客正在用膳, 我不看餐牌, 隨便指着旁邊食客的一份餐, 說要一份這個, 廚師微笑地點頭, 接着她很快手地去做, 我雖飢腸轆轆, 唯是不想她為我趕工, 所以向她說慢慢做, 不用急, 我有時間, 廚師又轉過頭來向我微笑點頭, 不過她從未開腔說過一句說話。飯餐弄好了, 好啊, 可祭五臟廟了, 原來主菜是燒魚, 味道不錯, 是地道大阪人的家常便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店主和食客四人慈顏善目地問我從那裡來﹑去那裡玩﹑何時來的等等問題, 我一一作答, 她們見我單人匹馬, 好奇問我只得一人來嗎, 我如實地說朋友愛去其他地方, 我喜歡阪堺電車和你們這一區, 她們聽後顯得很高興。此刻從未說過一句話的廚師從灶台走出來站在我身旁, 彎下腰俯伏在食台上, 很溫柔地和我聊天, 這時我明白剛才她是想快點煮好給我後, 想和我聊天呢。她問我去香港有什麼好吃, 沒心理準備人家會有此問, 唯有手寫蛋撻和燒鵝之中文字, 她不明解, 於是想起XO醬和杧果布甸, 這兩個我懂說, 她果然聽得明白, 表情顯得很欣賞似的, 我又告訴她香港的女性是十分獨立和自由, 她流露出艷羨目光, (眾人都知, 日本的婦女一生都是枷鎖!) 交談之際, 看到老人家從冰箱取出一些像豆沙餡和糯米的東西出來, 即時包起像飯糰般樣子, 然後放在我面前, 哎呀! 原來是額外送給我的, 真是受寵若驚之餘亦萬分感動, 多麼熱情的日本人啊。梨窩淺笑的一席話兒﹑平實簡樸的一頓午飯, 就這樣將地球村的不同方位拉近起來, 更開心是整個過程都是以日語交談, 很有滿足感, 唉, 可惜回港後沒機會實習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此像星星相識的, 我專誠來到非旅遊區吃飯, 她們也沒想到竟有遊客來到此間, 所以同樣很感動。 離開前廚師婦人帶我到店舖後面的商場洗手間, 我原意是她帶了我後便可返回店內, 但她竟在門外等我出來再帶我返回店舖門前, 我邀請了兩位合照留念。(回港後寄了給她們) 最後終須一別, 廚師婦人要送我到車站去, 我不讓她送, 要她返回店舖, 她顯得很不捨得的樣子, 我行了數步後回頭, 原來她早已走出店門外凝視着我的身影, 於是揮手示意她內進, 過了一會兒又回頭看, 她又是站在店門前望着我走, 唉! 幾番回首, 能不依依呢? 觸目天涯, 彼此若鄰, 若有一天再來大阪, 必定再找她們。 第四天遊記暫時寫到這裏, 但還未完成, 還有參觀住吉大社和大阪長屋的遊歷未寫成, 稍後再續, 謝謝收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款縷空金燈在日本寺院經常看到

小櫻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拖狗出街很負責任,一定清理乾淨方離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差點漏了給大家看這張, 文中提及我比朋友還添一處景點“粟嶋堂” 的地方, 櫃內擺滿女孩人形, 蠻有趣。

以下返回西本願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阪堺電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6-2010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說阪堺電車只有兩條線, 從相中的交义位, 兩條再加來回,共四條路軌

連車上的落車按鈕也很古老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6-2010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悠閒的一個名稱, 我要找的那頓大阪人的家常飯就要在此下車

終於找到了,就是這間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6-2010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 真的很細的小店,左邊長者就是開這間店的,右為廚師,她們多數都是家人來的, 因為是家庭式店舖嘛。
緣
美味的燒魚餐, 裹腹靠它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續69# 第四天遊記
離開食店, 不想急於到車站, 畢竟來到此間為看民居, 忽然看到橫巷內一間屋, 屋外綁了一頭胖嘟嘟的貓咪, 香里姐一身愛貓, 那有不上前看清楚之理? 正面看着貓咪, 牠匍匐於地, 對我這個陌生人顯得有點恐慌, 也難怪, 牠被綁着, 動彈不得, 萬一我這個不明來意的人 “不守規矩, 摸手摸腳的”, 那怎麼辦? 正當想再逗逗牠時, 突然屋外走出了一名長者出來, 他摸摸貓咪, 又望一望我, 我立刻說貓咪很可愛, 他亦微微露出一絲笑意, 不久貓貓獲主人 “釋放”, 返回屋內, 我亦向車站出發, 往住吉大社去了。 從剛才的東天下茶屋站上回電車, 乘了六個站, 到了住吉站, 下車位和神舍門口差不多對到正, 而且距很近, 所以幾乎連門前 “住吉大社” 四字之石躉也不能盡錄鏡頭內, 要縮龜於車站一旁才勉強拍到。先介紹一下住吉大社, 住吉神相等於華人的媽祖, 專庇佑從事海上工作的人, 所以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到處都有住吉大社, 但以我現在所去的大阪住吉大舍為總本宮。
從過去兩天在京都比較, 這所神社的建築風格明顯是很重東洋味, 不像京都的寺院和八阪神社有唐朝影子, 門簷正中有一大圓拱物。 建設物同樣見到幾天來經常見到的黑鐵大圓釘鑲嵌在木建材上, 儼然一個穿了盔甲的巨人, 莊嚴肅穆兼有氣勢, 但鐵漢旁又有柔情,很多金色和黑色鐵花鑲滿門楣上, 這個配飾令我幻想嬌柔女子依偎在強莊的將領身上, 剛柔並濟。一座一座的雕飾擺設高度偏低, 驟眼看像巨型花瓶, 行入不多地方, 眼前一條圓拱紅橋彎彎地屹立面前, 一步一步上至頂還算輕鬆, 向下落卻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因為最頂部分的傾斜度最為厲害, 而且階與階之間的背板十分淺窄, 我穿細號碼鞋也幾乎不夠位站立, 要稍為側身而落, 第一次行這樣的橋, 輕微刺激之餘還很有新鮮感。下了橋眼睛環掃一周, 佔地不大, 一間間像小屋的殿堂離地幾尺, 彷彿像小型舞台, 內裏裝潢簡潔, 地上鋪織蓆﹑牆掛字畫與流蘇飾物, 中心無傢具, 只有前排小几, 几上放有香爐小瓶等東西。當然不能隨便供人內進, 由於是上班時間, 有些時候只得我一個遊人, 感覺很寧靜舒泰。庭院中赫然看到一棵樹, 一截樹幹斷了, 剩下一截被包裹着, 而且包得十分得體及不着痕跡, 如不細心觀察, 很易走漏眼這個 “傷口”, 這般備受呵護, 日本人果然特別愛護小動物及植物。 參觀神社畢, 上回電車, 一心直接返回天王寺站, 然後轉地鐵去埋今天最後一個平民區---大阪長屋, 但乘了四個站, 被一間叫DearHouse的園藝店吸引而在一個叫姖松的站下車, 觀賞完園藝店之後又隨意地沿着路軌行了一段路, 慢慢感受一下日本民居街道, 一直行了15分鐘左右便上回電車, 直返天王寺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10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次是乘谷町線, 搭七個站到中峙町, 上到地面是一條很闊大的馬路, 不知從何走起, 左邊剛好有一間地產公司, 入內查詢,
職員指引我出門後轉右行, 行了一段路有斑馬線, 遇上兩名踏單車的女孩子, 又向她們查詢, 她們叫我跟着她們走,
走了好一回兒, 便用手指指示前面一些屋叫我直往, 好心的女孩子便朝向左邊踏車而去了。
又要介紹一下大阪長屋是什麼一回事了。長屋, 是日本傳統古式建築, 類似早期台灣的透天厝, 多為江戶時代所留下, 在當時緊鄰著道路的入口作為商店使用, 工作的人或住家則位於狹長建築的底端, 為了方便進出, 同樣也有入口, 因而形成人們在巷弄之間往來的居住情景, 由於每家每戶有相當緊密的關係, 也充滿了溫暖的人情味。我現在遊覽的中峙町長屋及另一處叫空崛的地方, 是二次大戰少數逃過戰火摧殘的, 亦是全大阪保留得最完整的。隨著復古風重現, 狹窄的巷弄之間展現濃濃懷舊情緒, 吸引許多充滿創意與自我主張的人, 特別是年輕人來進駐, 有些將內部改裝結合現代燈光藝術的新式餐廳﹑亦有將長屋原有特色保留的古董雜貨店等等, 正正因為有此源遠歷史背景, 因此也吸引了香里姐前來參觀一番。
終於看到一條貌似民居的小巷, 遠遠已看到那些屋有很寬闊的大門, 行到面前看清楚, 橫排並列多戶都是同一建築物, 屋身很深, 慢慢地邊行邊看, 果是特色店舖林立, 店主多是年輕人。巨大鵝卵石春堆砌外牆, 配以茶色格仔窗框, 凝視一下, 原來是手作工房, 即手工藝店舖, 外型逗得人十分歡心﹔奶茶色古舊木門, 內部裝潢像歐陸田園家居, 是溫馨洋溢的婦人服飾店﹔還有一些很雅致的家居雜貨店﹔咿, 行到這裡, 看到旅遊書介紹的一間懷舊咖啡店, 造舊木材鑲大格玻璃門窗, 門口旁放置了一張老舊黑皮梳化, 很有味道的道具啊! 店門前還有一排不知巧合還是刻意配合的舊色木條地台, 一間使你返回舊時代的懷舊咖啡店就此形成, 此店開晚上六時, 不想留得太晚, 於是返回剛才行過的一段路, 無意發現一縫窄巷竟有一間迷人情調的茶室, 拍一幀照片吧﹔接着看到一間迷人pink lady 的外牆, 牆身有凹凸坑紋, 像暗花花布模樣, 牆上鑲有數個黑色鐵藝作裝飾, 看似室內設計公司, 尚有很多特色店舖, 未能全數形容。最終我入了鵝卵石春手工藝店對面的一間售賣裝飾品﹑曲奇餅及兼營咖啡店的多元店舖, 甫進門眼簾盡是瑰麗氣派, 深色裝潢懸掛白沙布幔, 吊扇﹑藤籃和厘士枱布, 典型的古典華麗型格, 置身其中, 令人彷彿也高貴了起來, 店主是一位年輕斯文的女士, 我叫了一杯咖啡, 在等候她製作咖啡時, 我轉過身看看背面的玻璃後門, 窺探一下後巷情景, 日本人的後巷縱使放有雜物, 也是有條有理, 不會亂七八糟, 更不會污水滿地的醜態失禮, 此刻還看到一個創意洗盥盆, 水龍頭下裝篏的不是一般陶製臉盆, 而是鐵皮彩花的水桶, 蠻有趣的組合。不久咖啡奉上, 寶藍花杯及鍍金小匙, 真有英式High Tea feel呢, 這杯cream咖啡味道也不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10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香里 于 18-7-2010 07:14 PM 编辑
嚐過精美咖啡, 看盡長屋特色, 都是歸程時候了, 沒有跟原路返, 隨意地走出外圍, 只想看看附近民居, 走了一會, 已拋離剛才的地鐵站很遠, 甚至是迷了路, 眼前一位年輕男士正走過來, 於是問他地鐵站在那裡, 他說了一會兒後, 索性帶我去, 例牌問我從那裡來, 他也懂一點英語, 十分熱情的日本男士引領我走了十分鐘有多的路程, 然後歸家去, 惱恨自己忘記那句 “辛苦你了很多, 不好意思” , 只懂說很謝謝你這句日語, 下次還是再溫習多點吧。他指引的地鐵站已忘記是什麼站了, 總之這天十分滿意, 今趟來日本, 看到很多旅行團沒有的事物, 很有滿足感。 今晚的一餐, 是節省餐, 在地鐵站附近的便利店買了一個麪豉醬即沖碗麪回酒店醫肚, 盛惠200日元左右, 雖是即食食品, 但味道也不失望。 第四天游記在此擱筆, 謝謝各位細閱, 有時間會寫埋餘下兩天, 晚安。 如欲直接看第五天遊記,請跳去94#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