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jc3032

我的工作室(新创作-百孝篇1尺x16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丑年新作品六尺宣

昨天晚上写的, 用了三十五分种, 只写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丑年新作品六尺宣

昨天晚上写的, 用了三十五分种, 只写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丑年新作品六尺宣

放大布局图片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99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99 好字好字。 可否请你把所有同一时间贴的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7-3-2009 10:43 AM 发表
己丑年新作品六尺宣

放大布局图片分享!



jc兄果然是写隶书的高手!
这次好像和之前'风格'不同leh。
想请问一下,这部份的字会不会墨干了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房四草 于 27-3-2009 11:25 PM 发表
jc兄果然是写隶书的高手!
这次好像和之前'风格'不同leh。
想请问一下,这部份的字会不会墨干了一点?


风格不同的原因是因为这作品是要放在佛堂大厅, 觉得不能写到太随意与创意, 应该要严谨些!
      当然这也是我的想法而己, 所以故用了曹全、小子残碑、乙瑛类似的风格。就好像史晨、乙瑛、
      礼器像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的感觉。庙堂之品,结体方整,端庄典雅。这也是我在书写时的想法!

      那部份的字用墨不会太干, 沾墨顺势书写的字到最后一笔有点干, 还可以接受。
      如果是枯, 那就不好了!


多交流, 你我已多年不见了! 你的字也进步很多。难忘的事- 在马六甲全国精英书法赛的作品,
      隶书、斗方、汉简形式非常创意, 我很喜欢那张作品!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30-3-2009 10:0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jc3032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文房四草 于 29-3-2009 01:0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3-2009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jc3032 的帖子

见笑了!那次的隶书。。。?很糟leh!  
“尘年往事”差一点忘了!!!
如果时间允许,会写一点隶书上来请教于您!
到时可不要“手下留情”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房四草 于 29-3-2009 12:57 AM 发表
见笑了!那次的隶书。。。?很糟leh!  
“尘年往事”差一点忘了!!!
如果时间允许,会写一点隶书上来请教于您!
到时可不要“手下留情”咯!



您客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文件源自:http://baike.baidu.com/view/6559.htm





昨晚的创作2尺x 4尺


百家姓之李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16-4-2009 10:2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局放大

百家姓之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局放大

百家姓之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的种书体其实学得不好, 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09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得,虽然作品百家姓之李,写得还不错,

但还是你的隶书好.

拙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09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6-4-2009 05:31 PM 发表
说真得,虽然作品百家姓之李,写得还不错,

但还是你的隶书好.

拙见.



多谢草草老师光临, 小弟在隶来来回回中, 花了太多时间了。

隶在变中, 新的隶书风格< 创作 > 只有一幅四并条但已送给台湾的朋友了! 没有图片留下。

近期在研究魏碑所以每天花两小时, 晚上较忙了所以少上来。

< 李> 是沙巴的朋友订购的, 作品已经寄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分享的一些文件!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的鼎盛时期,汉承秦制,朝廷官方文书以篆书为主,民间及下层官吏以隶书通用。因隶书比篆书省易,且书写快速使用方便,富于旺盛的生命力,促使上层统治者在诏书、金石刻辞及官方文件中广泛地使用,推动了文字的发展,致使隶书成为汉代的主要书体。


  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书写在帛书、竹木简牍上,书写时间贯串于整个西、东汉。主要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湖北江陵凤凰山出的木牍,甘肃居延、武威、敦煌出土的竹木简牍等几十万字隶书。另一类是碑刻,书写年代除了有《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华山碑》、《曹全碑》、《石门颂》等三晨多种。一九00年以前,由于汉简墨迹隶书尚未出土,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则是东汉碑刻隶书,清五澍曾评:『以汉为极,每碑各了一奇,莫有同者』。


  《朝侯小子残碑》,又名《小子残碑》。无立碑年月,隶书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存十字。清宣统三十年(一九一一)在陕西长安出土。此碑石曾归周进,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忆残缺,因行有『朝侯小子』四字,故以『朝侯小子』或『小子』名之。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似用篆法,结体方中近扁,笔势开张。碑中『以、凶』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辞、真、在、彦、老、尽、越』等多笔横画组成之字,有两至三笔燕尾出现,这与大量东汉碑刻中『燕不双飞』不同,而与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简牍隶书有相近之处。汉碑风格有特色,从中可汲取各自的精华。

  

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似用篆法,结体方中近扁,笔势开张。碑中一以、凶』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辞、真、在、彦、老、尽、越』等多笔横画组成之字,有两至三笔燕尾出现,这与大量东汉碑刻中『燕不双飞』不同,而与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简牍隶书有相近之处。

汉碑风格各有特色从中可汲取各自的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侯小子残碑》,又名《小子残碑》。无立碑年月,隶书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存十字。清宣统三十年(一九一一)在陕西长安出土。此碑石曾归周进,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忆残缺,因行有『朝侯小子』四字,故以『朝侯小子』或『小子』名之。

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似用篆法,结体方中近扁,笔势开张。碑中『以、凶』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辞、真、在、彦、老、尽、越』等多笔横画组成之字,有两至三笔燕尾出现,这与大量东汉碑刻中『燕不双飞』不同,而与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简牍隶书有相近之处。汉碑风格有特色,从中可汲取各自的精华。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临习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99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99 好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临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临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临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4-2009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临朝侯小子残碑,临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8-2025 08:27 PM , Processed in 0.15391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