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oobanzhu

《道教經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一百五士二言



皓皓真元,冥冥妙一,洞然元谷,恍生玉室,吾方抱元素,含黃極,定其丹檏,無色無聲,寂然真體,與吾為一。

 真元妙一,皓皓其素,冥冥其深,如谷之虛,如室之溫。抱元素者,天之色也。含黃極者,地之象也。抱元含黃,包括天地,以為丹樸。所謂丹樸,無色無聲,寂然真體。若以有樣為樸,乃元黃之分,非其全也。抱元含黃,則天地未分,自未始有天地,而真體與吾為一矣。此之真體,本與吾一,由吾不一,與一自異,故散失元常。元常之道,一者自得。

吾元始得一真之道,元黃大象,妙一清諍,虛中化一,真元未變,道不可得。
 元黃大象,未始有象。唯妙一清淨而已。自虛中化一,而大道生若,真元未變,妙妙無形,元元無體,神神無數,真真無變,則道不可得。

大道隱真,真元無作,神真一定,興逝不去,真名乃久,是謂信。流真遠真,還一返。

 真散為道,道隱至真,道在天下,大而妙元,小而仁義,則道有小大。得道者生,失道者死,則道有得失。人存道興,人亡道廢,道有興廢。若真一妙元,則無作無止,無去無來,湛然常存,興逝不去,故真為常道,真名乃久,真從道降,流不失信,遠不失初,道散為物,去本遠矣。而真未嘗喪一,未嘗離若,能還一返真,復歸元初,則未嘗散,未嘗亡也。
吾太始神符,妙不可得,與物同名,吾一無名,真名不去。
 《易》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息。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心者七情之根,有喜有怒,有哀有樂,皆非心體。去情純性,謂之洗心。心不雜情,精純自住,謂之退藏於密。在我如此,則涉世而未嘗涉世,與民同患,而實未嘗同患。故退藏於密,則無我。與民同患,則無物。內無我,外無物,則其始無始,故曰神以知來。其終無終,故曰智以藏往。至人神符於太始,妙不可得,然出而能與物同名,雖與物同名,而吾一無名。所謂妙不可得者,即退藏於密也。與物同名者,即與民同息也。雖與物同名,而吾一無名,則名可同而一不可同,名可名而一不可名。即無始無終,真名不去之義。
守名名離,執檏檏散,建檏立名,失吾真矣。守無名,鎮無檏,是謂元檏,妙真長生久視之道。
 有名即同物,可執即同器。唯守無名,鎮無檏,無物與器,即無得無失,是謂長生久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八章二百一十八育】


恍恍惚惚,火中生神。杳杳冥冥,水中生精。火炎升上,七變生神。水流降下,六化生精。七六變化,上下相成。精神往來,妙體生真。神七變,生真火。精六化,生真水。六七十有三妙。

 神生於恍惚,屬火。精生於杳冥,屬水。火之性上,水之性下,上下相交,精神往來。故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精中有神,神中有精。是謂七六變化,上下相成。天一生水,性本陽也。體成於六而屬陰。地二生火,性本陰也。體成為七而屬陽。水自上生而性下,火自下生而性上。莊子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於地。肅肅之氣,本出於天,天一之用,降而下行。中交天五,成形為六,生水而屬地。赫赫之氣,本發於地,地二之用,出而上行,中交天五,成形於七,生火而屬天。故水本天而其成則地,在人為精。火本地而其成則天,在人為神。故謂之六化七變。七六變化,合為十三。然則十三者,乃水火之體。是其已變已化之質,非元變元化也。

妙吾之至真。真一生於妙數之始。神中精與吾出生,精中神與吾入死。死不亡,生不壯,十有三之妙,知之守之用之,長生久視,吾道合真,號曰真人。

 十有三乃數之成,為水火之質。水火以質相遇,則剋賊不能以相容。唯水火之元數,真水藏於真火,真火藏於真水,真真不壤,此《易》所謂水火不相射者,言其真水火之能相容也。至人知之,求水之真於心,於心配汞。求火之真於腎,於腎配鉛。心,神也。神中有精,其精不滅。腎,精也。精中有神,其神不壞。雖出生而不生,故曰生不壯。雖入死而不死,故曰死不亡。真人於十有三之形,而識十有三之妙,知之守之,長生久視。

真人抱一致一含真。天火神,地水精,天地精神,七六水火,吾合為真。十三返妙,真一自然,妙數合真,入死出生之道得矣。
 水火二物,同原而異體,相剋而相成,唯真人然後能一之。於是抱之使之不離,致之使之不散,含之使之不異。合天地精神,七六水火,皆致其用。由返十有三之妙,然後真一自然。儻不知十三返妙,而徒任水火之死質不循其初,則更相剋賊,水敗火散,不終朝而死矣。
昧十有三之妙數,喪真取死,吾曰真死。真死真亡,不得返常。

 知真水火之交相養,然後知精神之交相生,昧其交數,則物失其養。物失其養,則死亡隨之,是謂真死。

天生神,地生精,天地合妙,真一不化,無極之道,吾真無上,是謂無上真道。
 天生神,地生精者,物物得之。至於合天地精神,知神中有精,精中有神,能使真一不化者,唯至人為然。是謂無上真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一百五十言】


日火月水,日神月精,神魂精魄,天長地久。十有三之妙數,萬物不能逃。一變一化,浮沉鬼神,日月相移。
 陽本於陰,陰本於陽,夏至陰生於天,冬至陽生於地,故水中含火,火中含水,神中有精,精中有神,在人為魂魄相抱,在物為天地長久。皆十有三之妙數,萬物不能逃。但人不識其變,故陽窮於陽火,上而不能下,陰窮於陰水,下而不能上。若知其變化,使龍從火出,汞出於砂,識心中之至陰。虎從水生,銀自鉛成,識腎中之至陽。自然龍虎相交,鉛汞相配,內可以成丹,外可以成物,是謂浮沉鬼神,相移日月。古語云:至人奪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爐裹。又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虎向水中生者。以此。
天地至真,吾始。未闢混合為一真。吾方守於元始,恍恍惚惚,吾不見十有三之妙數,自然之道,在吾三要。吾知其要,不知其妙。
 此言水火雖真而非真。吾之至真自吾始。未闢合而為真。方是之時,孰為水火,吾方守於元始,恍恍惚惚,亦孰為十有三之妙數,及自然之道,相交相成,自一為三。所謂三者,水一,火二,水火之交為三。此之謂三要。三要既成,亦自然配合,無使之者,在吾未嘗不一,吾亦不知其妙。此非故為不知,乃自然而成,雖不知可也。

固定太初,守鎮元始,道合元真,吾入無極無盡,鍊成浩劫,妙一靈元。恍惚之數,杳冥之真,自然之神。生元始,終元極,太真妙數,元始真道,元始用之,至至成天成地。

 化鍊水火,交養精神,足以為道矣,而未為至也。所謂至者,必在固定太初,守鎮元始,道合元真,入於無極,鍊成浩劫,妙一靈元。自然之神,無始無終,是數非數,是道非道,然後能變化萬物。吾元始用之,以成天成地。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註解卷之四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註解卷之五】


道篇章一千言


第一章一百九十七言


真散道生,道還真復。真生道,道生真,真出道遊,萬物得普。

 真散為道,道有清有濁,有動有靜,雖為散矣,然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本出於一。若能知一,則道還真復。自無而入有,則以真生道。自凡而入聖,則以道生真。及真出遊於道,萬物莫不皆得。

八用從橫,三元反復,始至大而無不細。道元周始,圓上方下,橫中合一,道法自然。

 天地之始,本於四大,火風成形,居於東南。地水成形,居於西北。四大化為八卦,風結成木,木為火母,故震巽主之。木者風之餘氣也。地剛成金,金為水母,故坤兌主之。金者地之餘氣也。乾亦金居西北,艮亦木居東北,故四大分為八卦,八卦變五行,更相生,更相剋,故曰八用縱橫。元清為天,黃濁為地。天至陽也,夏至陰生於天。地至陰也,冬至陽生於地。清濁相交,法天象地,中立而為人,是謂三元返復。道始於至大,其方無方,極於至細,無微不徧。道周萬物,天圓于上,地方于下,橫中為人,三合於一,皆法自然。

象帝元遊,吾失元始。元道周還,復歸元始。

 八卦既立,帝出乎震,齊乎巽,木氣極矣。風木相感,火德始彰,故相見於離。火氣成塵,塵結生土,致者莫知生,役者不自生,而寄之生也。火非生土,火息而土自成,此致役於坤也。土結為澤,澤潤生金,金剛有聲,故成言乎兌。金土相配,金為水母,土之氣互相剋賊,故戰於乾。乾金既純,水出金母,流而不息,故勞乎坎。水既盈溢,將返于元,木為水子,母往就子,風水相和,水返於風,復歸元真。故曰始萬物,終萬物,莫盛於艮。方其八用從橫,帝自震出,周遊八方,元始之妙,散於萬物,故曰象帝元遊,吾失元始。及元道周還,物至艮而成歲功,人自精而化為神,乃復歸元始之道。

三一,六元,五化,八變,神道真一。

 三一為乾,六元為坤,乾奇坤耦,八卦始生。乃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于中,縱橫八變,不失十五,是謂五化,八變,神道真一。
道生道形,形復生道,道復生形,往來上下,道形道氣,形氣上下,吾道一周。

 眾人之形,不能生道,終歸壞散,雖天地之形,有不能免。人所以貴於天地者,謂其可以役天地,往來上下,不為形氣之所拘。此其所以入火不熱,入水不濡,合則成體,散則成章,道氣形復歸無有。

道無用,德無為,用不已,為無極,迫成妙化,象上形下,元帝遊中,終其始,始其終,帝元道還。不知吾生道復真得,入吾元始。

 道以無用為用,德以無為為為。無用之用,用而不已。無為之為,為而不息。故能於不妙不化之中,迫成妙化。迫成者,即成也。此所謂不壞世法,而得真相者,人徒見其在天之象,在地之形,而不知帝遊其中,終而始,始而終,物自始終,而吾無始終。物自生滅,而吾無生滅。以道復道,以真復真,入吾神始。

一真八神,二十四道,七十二變。三元分用,八神同異,與道合真,一周無盡,元道長生。吾曰大道一,始終復吾常。

 一真為一歲,八神為八節,二十四道為二十四氣,七十二變為七十二候。天地人為用三元,剛柔陰陽錯綜八卦,雖其分如此,然其分皆因自然。至其自然,至與道合真,周而不盡,生生不窮,故曰元道長生。道之始終,雖散可以為千萬,及其復一,則始終不失吾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六十四言】


道道不道,神神不神,不道道吾不見,不神神吾不知。知者吾不神,見者吾不道。道物,神物,鬼物,物物。得道,得神,得真。真復得神,亦得道,亦得吾無得,是謂元德。善貸且成。

 道不可見,神不可神,不可見而自見,不可神而自神。故妙空之中,非耳而聽,非目而視。一於妙覺,六用不分,根塵既銷,靈光獨耀,不道而道,不神而神,自然之妙也。道降為物,其別有四,道物化其神,神物化其魂,鬼物化其魄,物物化其形。形壞則物喪,魄銷則鬼亡,魂衰則神散,獨神不亡。神全則道妙,窮盡幽顯,不出此四者。道物為仙真,神物為神靈,鬼物為幽爽,物物為萬彙。然是四者,亦可得道,得神,得真。以其元本同出也。至人不獨能使物物得道,又能使真各得真,道各得道,吾以無得而得道得真,是謂元德。貸者假以成之之謂,至人假道以濟物,故曰善貸且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8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三章三士二言】


天元、帝道、地化,三宜。元生神,化生形,道生用。用無用,無為無不為。道應上下,帝用無終。

 在天為元,在帝為道,在地為化,三者合而成功。天元在人為神,地化在人為形,帝道生用。《易》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成能者,帝道生用之謂也。用而無用,為而無為,以道而成天成德,故帝用無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8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十七言】


天地人鬼神,道混為元,始不可識,吾道久成。

 天地人鬼神,五者各各殊途。然其始出於一源,混而為道。及分為此五者,則有成壞聚散,囿於形數,要亦有終窮也。唯其混而未散,則始不可識。惟不可識,然後能久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1-2008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二百十言】


元明化昧,道用隱顯。元帝應用,萬物得母,不知其子,誰知我祖。

 方其未始,有物昧密而未彰。及元明化昧,生所既立,道由是隱,亦由是顯。若不了元明,隨物喪真,元明為色所迷,則道自此隱。若了元明,識知變化,雖生吾不知其生,則道由此顯。體此應用,謂之元帝。萬物逐末,吾獨得母。人所以逐末者,不知我從道出。我為道之子,既不知子,孰知其本始。

吾言於象妙元始。赤子歸吾不去,類守元母,變化由變化,不隱自妙。妙起妙成,妙帝出入。

 若有揀擇,則妙非自然,道惡揀擇,象亦妙。象者物之成形者也。物雖成形,吾之元始,未嘗有散。若能常不失赤子之心,如嬰兒之未孩,使元始之妙,歸吾不去。知其子,守其母,用變化,由變化,吾不知其變化,使日用顯然之間,不隱自妙。起從妙起,吾不知其成,是謂妙帝出入。

吾元元之大道,徼然不見。鬼道神帝,用無用,無用無窮,成帝妙用,神鬼不測。吾曰神其門,鬼其戶,不見其道,不知其行。鬼行神遊,妙常變化。

 元元之妙,萬物受其役而不知,故其道可以役服鬼怪,帝制神明。用於無用,用用不窮。帝制萬物,神鬼不測。《禮》曰:鬼神之德,其盛矣乎。視之不見,聽之莫聞,然則物之不可測者,莫鬼神若也。以鬼神況道,但其門戶耳。及其堂奧,豈得而知之哉。不見其道,不知其行,如鬼行神遊,妙常變化,近在目睫,而人莫知也。
惚惚恍恍,萬物之神奧。恍恍惚惚,萬物之鬼宅。道行真化,杳冥之靈室。虛無至大,元居道安。神妙帝寂,耳目不可得。
 恍恍惚惚,誰知恍惚。杳杳冥冥,誰知杳冥。有知之者,則非恍非惚,非杳非冥,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謂神奧,亦曰鬼宅,亦曰靈室。吾始化靈室,於無生有,元元之妙,一穴其真。所謂穴者,開物成務之謂也。雖穴其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無象為象,故曰孔容。以無神為神,故曰神帝。虛無至大,雖散為道,然散不失元,故道無巨細,居之皆安。雖帝用無方,然用不失神,故其用亦寂而不見,在於無中。聽不以耳,視不以目,耳目且不可得,況於聲色之見聞乎。佛書謂:空中無眼耳鼻舌身意者,此也。

真人元妙,大道本微,動出應取,用無窮盡。道與物藏,不虛不實,不奪不取,器留不常,道還不休,吾故無窮若此。
 大道本微,用之不盡,則非微也中蓋多寡有無,乃前塵分別之相,而不知道與物藏,非相可測,則大而小,微而廣,虛而實,實而虛,奪而取,取而奪,非形器之所能留礙也。至于形器,然後留礙不常,乃有大小廣微之別。道出形器,用之不休,吾故無窮若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1-2008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一百五十九言】


妙變妙化,無所不妙。元變元化,無所不元。神變神化,無所不神。真變真化,無所不真。道變道化,無所不道。一變一化,無所不一。
 妙至於無所不妙,則妙在瓦礫。道至於無所不道,則道在梯稗。今指瓦礫梯稗,而謂之道可乎。然瓦礫梯稗,未嘗非形器之結。識假者但見其假,識真者但見其真,若其結形,則與天地等耳。所謂妙在瓦礫,道在梯稗,豈為過哉。佛書論圓覺以為地獄,天宮同一淨土。涅槃生死,同一法性。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菩提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智慧愚癡通為般若,是為諸佛隨順覺性,此即一變一化,無所不一之謂也。
一散無方,數不可及,謂之無數。六變三元為大變,六化三元為大化。
 一散無方,至於十百千萬,以至於不可勝數。若一一窮之,各言其異,則肝膽楚越,如是則雖謂之有數可也。若返於一,原其皆出於道,則胡越之遠未嘗不同,如是則雖謂之無數亦可也。役於形,涉於數,要必有窮,故變化之數,極於十八。《易》曰:十有八變而成卦。所謂十八者,六變三元之謂也。卦之始畫為三,因而重之為六。卦始為三元,卦重為六變。每爻三變,以三乘六,故十有八變而數窮。天六變十有八,地六化十有八,合之為三十六,衍而十之為三百六十,皆窮於此。日月之運,天地之數,皆窮於此

一不可得,道不可得,真不可得,元不可得,妙不可得,有得之是謂有得。上下交德,失吾所得。無得之是謂無德。

 道不可得,苟得無得,是謂得道。若覺有得,則為失得。有得得德,無得得道。

一返道,道返真,真返神,神返元,元返妙。至妙無返,變化息矣。此道無上,吾曰最上。妙道得之,入於無始。

返者,返有歸空,返末歸本,返流歸元。人所以隨流下而忘反者,外物怵之爾。苟外物無慕,則內重,則不流。既不下流。則必返上。返返之極,至無所返,乃為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08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七章一百十四言】



妙清元淨,妙元清諍,大本元清,妙淨元妙。清淨之返本,吾神復清淨,道出清淨,清淨道生。

 物之本始,純一不雜,雖非清淨可名,而捨清淨無名之者,故曰:妙清元淨,大本元清。學道必自清淨始,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故曰:清淨道生。
清淨妙宮,其間有清諍真法。真一不見,一不可得。清淨不在於無數,妙道法清淨,雖泛不雜,故無數亦不雜。
 清淨妙宮,有清淨真法,言世人不識清淨之體,以無為為清淨,故特出真法以破。凡識所謂真清淨者,真一不見。若真一不見,則萬法皆不可得。萬法既空,雖一亦不可見。故無不清,無不淨。又曰:清淨不在於無數,由世人以無數為清淨。自云求淨淨不可得。故道家《定觀經》愒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得真種性,乘流失道原。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若知知本空,知即眾妙門。又釋氏《心銘》有曰: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端,寧知一種。一處不通,兩處失功。迷有沒有,從空背空。今以兩愒互相發明,即見清淨真法。《定觀》愒云:智生於境,火發於緣,智與火即是吾之心智。由智逐境,心緣物而情識,生方其未散,覺了之性與照明之種,皆從真出。及其流散,乃失道原。然自流注不可強絕,本是妙明,真一種性,流注自然,非有別體,若生心取合起念,息知心不可息,秪益煩撓。故曰: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若知無明,本無有異,由吾自戀,乃失淨體。念念放起,念念皆空,則無始以來,贏重習氣,頓然清明。若總清明,即為眾妙,釋氏心銘,亦不異此。蓋言以止止動,動未可止,更添止心。如此即滯兩端,寧知淨穢本空,動止本一,由吾自異。故彼成異此,所謂一處不通,兩處失功也。若但捨穢求淨,即穢不可除。是迷有而入于有,從空而背於空矣。此經云:清淨不在於無數,雖道散而為百千萬億,猶無數也。故有數亦清淨,無數亦清淨,蓋物物本淨,雖泛不雜,有數亦不雜,無數亦不雜。

清淨無為,無為清淨。道為清淨流物物之原。雜不混,散不失。清淨道流,妙元清淨之海。吾何不返逝矣。

 清淨即無為,無為即清淨,無為而為,謂之道為。道為雖無不為,然不失清淨。道即物原,物物具道,雜而不混,散不失真。惟體道者識之,故能返流全一,與道同流,歸于清淨。大海無流不返,謂之返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08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三十三言】


清淨生動,動生清淨,吾居清淨妙動。

 靜為動之體,動為靜之用。方其無事,湛然清明,不為靜縛。及其有事,應以無心,不隨動轉。定觀所謂處喧無惡,涉事無惱,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求就喧。以無事為真宅,以有事為應跡。此即淨吾居,清淨妙動之意。
道流嶮岨,發源清淨,眾動一流,清淨普流,得之妙。

 水流既遠,經涉嶮岨,豈能保其必清。然其源必清。道流於物經涉世,故豈能保其必淨。然其本必淨。動雖眾,然其流則一。物雖多,然其致則一。故曰:清淨普流。得之者無所不淨,故曰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一百七十三言


流實動生,道虛清淨。清淨生虛,谷妙,谷流清淨。
 動生於實,淨生於虛,心虛則靜,心實則動。所謂實者,喜怒愛惡窒之也。若內無窒,則中虛。中虛未有不淨。莊子曰:室無天遊,則婦姑勃蹊。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天遊者,虛之謂也。虛而應,故曰:谷無所不容,谷之妙。
道帝流通,清淨無礙。無數,無無數,應乎清淨不敢違。
 淨之所以為淨者,以其應不失淨。唯應不失淨,然後無所不淨。故道帝流通,周旋眾有而不礙。清淨無數者,空也。無無數者,有也。應乎有無,不失妙淨。故經曰:常應常淨,常清淨矣。
清諍妙生,靈虛一化。清淨妙無,不知其始。妙無窮始清淨,無窮始流返。吾無窮始,妙不可測清淨,清淨不可測妙。清淨自然,自此得矣。

 清淨生妙,涉於群有,然靈虛一化,有未嘗有。清淨妙無,擴然無際,不知其始,無而不無。故妙無終窮,是謂自然不可窺測。
吾妙法清淨生。生無窮運成天地,始一元生。清淨妙流,一上一下,中含清淨之妙。清淨神虛。不形不氣,清諍出入,定乎清淨之天。
 本始之妙法於清淨而生。生不窮本,於無為而不盡。無為未嘗有為,而不離有為,以至運成天地,一上一下,而清淨神虛,常流於其間,不形不氣,宰制萬物,出入清淨。故謂之清淨之天。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又曰:存心養性,以事天。天者,清淨本始之妙。不形不氣,人患不能復性,性不復則心不盡。不盡者,喜怒哀樂未忘之謂也。由喜怒哀樂,變心為情,發不中節,情為主宰。故心不盡。若能於喜怒哀樂之中,隨順皆應,使雖有喜怒哀樂,而其根皆亡情,根內亡應之以性,則發必中節,而和理出焉。如是則有喜非喜,有怒非怒,以至有哀樂非哀樂,是謂盡心復性。心盡性純,不謂之天,不可得也。
元虛不動,一真普發。清諍妙通,道在其始。太一無窮,吾入清淨之終始。神仙之道,清淨畢矣。
 元虛自然,未嘗有動。至於一真普發,物物蒙賴清淨,流通無有窮極。知始無始,知終無終,由其太一,故曰無窮。若知有始,則三際不斷。苟不斷三際,則過去為始。始既已往,見存為中。中際不住,未來為終。終者未來,觸事成三。安得清淨,必三際斷,其始無始,然後其終無終。故曰:吾入清淨之終始。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註解卷之五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上內秘真藏經卷之一】

 

顯道品



  爾時,元始天尊遊行法界,至靈解山八騫樹下、七寶林中,變諸色像,顯奇特心,殊光普照,遍入微塵,無量國土皆得惠潤,無量眾生善能信向,無量真仙了達大乘,無量上士悟空非空,無量中士解離存亡,無量下士覺迷知反;如諸法界,具足莊嚴,功德普薰,自然踊見,瑞相芬芳,各各自視,絕諸他念,無有漏想。

  爾時,天尊告諸四眾及大弟子:汝等所居嚴淨國土、真藏法中,無憂無惱,斷生死際,入大乘轅。諸仙弟子聞是說已,歡喜作禮,上白天尊:久聞《真藏妙經》,未曾睹音。今日所說,今日所聞,歎希有法,奇特難言,不可思議。唯願慈尊决了真性。愚蒙受潤,自不覺知,雖在真藏,猶處漏塵,身受末生,五形各染,染情觸著,遂睹色身,智力不明,云何顯了?

  天尊答曰:善哉善哉。真藏深奧,統攝眾經,為法舟航,濟沉溺苦,功德深遠,非可言譬。諦聽善思,吾當為說。眾兆異形,趣情各別,種種施為,取捨紛紜,皆為其實。若如是者,眾生無因無果,無去無來,亦無眾生,亦無真道,云何說眾生而云業果?唯願大慈,曉發愚蒙。

天尊曰:真藏法中,眾兆本身,非空非有,非真非實,眾生苦樂,非空非有,種種施為,無非真實。非空非有,見在眾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未來眾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過去眾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云何有差,而生分別。無生無滅,無因無果,而為真果。諸法名字,大道施為。但自思惟,反看舊地。諸善男子,閉目諦聽。須臾之頃,忽見四方嚴浄國土獅子座下,千葉蓮華,散滿虛空,眾仙妓樂,無鞅數眾,各各具足,功德裝嚴,不盈瞬間,閉天光明。大眾哽咽,泣涕交流、願我神尊開朗光明,决重昏網。言詞未訖,光明洞照,非色象光,非相好光。大眾歡喜,各各自視,地變為金,樹為珠玉,眾惡毒草,悉成甘露。諸來會眾,慧力奇特,一相無相,等眾相故,融淨自在;無障礙故,能轉換故。以轉換故,一切悉轉,轉無所轉。善男女等,一向師宗,勿生異見,起疑惑心,謂無因果。夫因果者,不起本心,以為妙因,以無得故,而為妙果。所以者何?心為善惡因,意為善惡果。心性寂滅,無學無會,謂之妙因;意根不動,善惡俱喪,故名妙果。智慧解脫,無果無想;因不礙果,果不礙因;因為道果,果為道因;因果一相,一無所相;真道寂滅,滅無所滅。進虛空故,所以不起。本心以為妙因,以無得故,而為妙果。若依此法,名為道行。以不起為順通,以無得為照寂。通寂無二,名發道行,則無想無念。無想無念,不住生源。生源既忘,三界果喪。杜心滅意,緣動俱寂,名發道行。道行絕空,無心無意,無覺無觀,無波無動,萬物同源,是為真道。思惟深達,體解自然,晃朗內照,通天徹地,一切相盡,究竟自在,解脫無為。是時大眾聞深法已,悉會道真,皆得解脫。得解脫已,得道心,得道意,得道眼,得道聲,得道香,得道味,一切悉通達。復次,仙靈童子從座而起,伏地閉目,上白天尊:一切諸法,皆具十二種印。唯願大慈開演法藏,令眾得明。

天尊於是重告仙靈童子:汝之所問,廣大利益。末代眾生,聞便融寂,變易果喪。何以故?悟道心者,心如道心。見諸種類無量眾生,是非得失,彼此分別,皆是道心,名為正印。悟道意者,意如道意;一切眾生、雜物之類,是非得失,顛倒分別,一切不善,皆是道意,名為正印。悟道眼者,眼如道眼;一切眾生,種種諸見,皆是道見,名為正印。悟道聲者,聲如道聲;一切眾生,種種雜類,禽獸之聲,皆是道聲,名為正印。悟道香者,香如道香;一切眾生,種種薰香,皆是道香,名為正印。悟道味者,味如道味;一切眾生,雜物之類,種種臭香,皆是道味,名為正印。此十二印者,合為六印,通印諸法,名為一印。說是法時,仙靈童子復白天尊:何故說十二印,用非以為是?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快問是義。今當為汝分別解說。譬如大醫,觀諸草木,皆入醫方,種種方便,救治疾病,皆得差愈。弟子尋師,學諸道術,三年欲成,師故試之,示病卧床,語學醫者:我今患重,須無用草與我服之,病便得差;若不得者,我今當死。我有好馬,隨意即到。汝當馳之。弟子受師之命,裝飾駿馬,縱情尋求,隨意即到。不盈旬日,天下地上,悉皆周普,求無用草,終不能得。行泣歸家,而啟師曰:遍歷天下,求無用草,而不可得。今當奈何?師即蹙然而起,語諸弟子:我實不患,故試汝耳。汝今藥成,堪能救物。隨汝方便,在外救疾,得識病源,悉皆差愈。當知此經最為第一,無上醫王。以此證者,悟法之人周遍虛空,上至九天,下通九地,求覓非法之物,了不可得。當知悟十二印者,神通無礙,恬然寂泊,等一無為。爾時,仙靈等眾聞此譬諭,顯深法性,皎然明了,無復疑滯,六根漏盡,直至大乘,入平等道。座中徒眾銜荷而已。於是仙靈等眾以偈頌曰:

大慈廣顯無邊身,眾生普聞皆悟解,

真藏奧中千葉華,華飄遍滿諸國土。
放光動地悉成金,平等大乘皆周普。

性真微妙無形假,正印隨形終不睹。
眾生卧地不知起,冥然長夜無依止。

大師巧說方便慧,誘引群迷趣真理。
大眾哀號皆哽咽,天閉光明絕情視。

說此頌已,上白天尊:唯願大慈,賜垂哀慾,諸仙童子,歡喜無量,一切眾生,皆得利益,壽命長遠,無生無滅,悉悟大乘,平等無礙,各自具足,光明晃曜,非可譬諭。於是諸仙童子還復初座,諦聽善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辯三寶品】



爾時,座中有童子名曰獨脫,勇猛精進,為眾騰疑:不審三寶為是道寶、法寶、師寶為當,眾生分內自有三寶。若分內無者,一切眾生寧神無所,迷悶殞絕,轉增塵累。何以故?一切眾生所有行行,無量方便,皆從內發。若外有三寶者,即非分內;既非分內,即是無常。愚蒙不曉,猶如醉人,眠睡卧地,而無動起。唯願大慈,哀愍救護,解除疑網,令得開悟。

        爾時,元始天尊聞是問已,甚大歡喜,即放五色光明,含笑而言: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哀戀無量,為開未悟,如是問者,寧神大寂,更莫外緣。何以故?聽若不審,法不染神,微慮浮動,為漏所牽。向云三寶為是道寶、法寶、師寶為當,眾生分內自有三寶。又復難云,若外有三寶者,即非分內;既非分內,即是無常。何以故?復作此疑。夫三寶者,貪、嗔、癡是。何以故?貪性寂滅,塵累無染,戒行不虧,名為法寶;嗔性不起,不憤外塵,定無生轉,是名師寶;癡性無取,無惱無患,慧通無礙,是名道寶。此三寶者,非內非外,非聲非色,非香類觸,非長非短;示有三名,實無三體;非三非一,是為真實。真實不生不滅,無貪相,無嗔相,無癡相,諸法自在,清凉和雅,等一無為。

獨脫童子復白天尊:大慈所說,一一根中,甚深法寶。下根眾生,愚癡障重,雖有法寶,了不覺知,長夜流轉,妄行邪道,輪迴三界,何由得曉?

天尊曰:妄行邪道,名為外求,無返照力。汝言真實不滅,湛然常存者,但眾生流動,動性常一,一一生中,而無染汙。但行方便,善自思惟,方睹妙軌,悟道不遙。往古來今,千賢萬聖,悉歸真道。眾生業趣,一一根中,悉歸真道,遍滿虛空,業趣悉歸真道。悟真道者,進如朗日,無形無相,無惡業趣,無善業趣,無貪嗔趣,遍滿虛空、無虛空趣,悉歸真道。無真道趣,了了清淨。不失機緣,諸根異趣,各自歸本。

獨脫等眾悚然毛竪,上白天尊:法體清淨,顯三寶源。不審三寶為是貪嗔癡,為諸根中各有三寶。若諸根中各有三寶,不應顯三。

天尊曰:向云示有三名,實無三體;無三體故,云何指有三名?一切眾生,六情所趣,四大運為,皆名三寶。何以故?諸根性空,性無染著;無染著故,名為法寶;法寶清淨,各自在故,名為師寶;法通無礙,悉成就故,名為道寶。一一塵中,名為三寶;禽獸之中,名為三寶;魚龞之中,名為三寶;蟲蟻之中,名為三寶;草木之中,名為三寶。三寶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善男子,勿泄漏心而遺三寶。但自內思,勤行供養,巧使心力,直趣本源。一念有虧,諸根悉斷,塵境擊縛,塞三寶源,永絕真道,雖在道中,而迷不識。不識道故,慧力不強,而嬰苦惱。諸善男子,諦聽善思。於是獨脫童子歡喜無量,而作頌曰:

天尊慈悲開寶藏,普施眾生甘露藥。

一切根中皆受潤,自然無生受大樂。
三毒性淨真寶門,智力慧力能排卻。

群迷曉悟大乘宗,蠢動昆蟲皆踊躍。
廣說三寶通明路,一一塵中非譬諭。

真道究竟煩惱中,生生寂滅無來去。
業相消融入性海,滌蕩無邊絕思慮。

眾生不信三寶源,二心取捨懷猶豫。
大師遍入五無間,纖介分毫無不被。

殷勤勸請守心源,覺悟大乘歸一處。
我等徒眾皆歡喜,慶此群迷得依止。

大師畢竟無棄心,猶如父母視兒子。
父母念子猶不恒,我師决定真可擬。

說此頌已,上白天尊:下仙微劣,蒙沾惠潤,宣示三寶,究竟真源,微妙義趣,歡喜踊躍,不能自勝。非是下愚所能譬諭,顯其功德。一切眾生皆蒙利益,悟三寶門,入真藏道。各各稽首,而復本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8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辯四真品



復次,獨脫童子上白天尊:如上所說,眾生身有三寶等一切法。如是說者,眾生身中應有四真。

天尊曰:甚善甚善,如汝所問。一切眾生,四真為本,行動坐卧、食息嬉戲,皆依四真。

又問:何謂四真?

天尊曰:玄精妙氣為四真,變下通生。冷氣非冷,熱氣非熱,動氣非動,靜氣非靜。四氣虛寂,而無罣礙,無嗔無喜,無貪無捨,無去無來,故曰四真。

又問:一切眾生,悉具四真,應無罪果,亦無業報。修善行者,應入地獄;造惡業者,應生天堂。如是說者,悉壞因果,斷眾生行,而無修道。一切眾生,智根淺薄,聞如是者,必生謗心。唯願慈尊,顯令悟解。

天尊曰:譬如有人行路,拾得遺篋,開篋視鏡,自見其影,謂是篋主,心地惶怖,稽首而謝,棄之而去。眾生迷惑,捨真取偽,棄本尋末,亦復如是。又云:修善行者,應入地獄;造惡業者,應生天堂。如是疑者,悉入地獄,苦惱嬰身。何以故?我顯真者,眾生性淨,無染無著,亦無天堂,亦無地獄。諸法一相,非因非果,何壞之有?眾生肉眼,終不自覺,猶如盲人,雖在人間,日月之下,而竟不知日月光明。何以故?日光皎然,盲者不見。眾生本性,亦復如是。行動坐卧,常相隨逐,自無見者。譬如室中宿有寶藏,貧窮忍餓,終無見寶。忽有明師,地鏡占之,自知有寶,鑿深四丈,便即得寶。廣作功德,遍救眾生,皆得利益。

獨脫童子重白天尊:大慈廣遠,譬諭甚深。今蒙利益,諸疑頓盡。眾仙玉女,各各受潤,無量無邊,皆得具足,功德圓滿。

爾時,天尊重告諸仙及善男女等:真道非言非說。向雖譬諭,隨機為顯。何以故?一切眾生,淺根微弱,不可直說。若直說者,群迷倒惑,轉生不信。若證法者,非譬諭說,亦非直說,隨法即證,逕入大乘,入功德本,入無所入,證無所證。

獨脫等眾復白天尊:眾生業行,有精有麤,有長有短,諸行差別,云何得等?若不等者,譬諭說之,而非證法,亦非大乘。云何有益?譬如枝條,風飄即動,其根安靜。枝不離根,根不離枝,要須得根,風飄不動。眾生不離大乘,大乘不離眾生,要須證入。若不證者,飄浪生死,何由得止?慈尊譬諭,即非大乘。云何反令眾生顛倒?

天尊曰:諦聽吾言,分明為說。眾生行業,有精有麤,有長有短,皆由業因,證道果者,無精無麤,無長無短。又復難云,譬諭說者,則非大乘,云何反令眾生顛倒?善男子,莫著語言。若悟譬諭說者,無非大乘,無非真實,無非一相,無非寂滅,云何強生分別。天尊於是而作頌曰:

 仙靈妙解真實性,訣問開宗悟眾生。

    眾生諸根本來淨,聾盲跛躃不能行。
 雖復方便多譬諭,終歸內行絕恩情。

    真藏皎皎遍虛空,六根根中皆滿盈。
 三寶非為三處顯,萬物性海皆等平。

    唯須巧積方寸力,日夜鑽求無堅硬。
 豁朗寂然證慈父,變化去來無有爭。

    愚蒙冥昧常卧地,不覺死生恒清淨。
 四真為本成形象,眾生外求虛嗟詠。

    獨脫為此而决疑,我今廣開諸法藏。

    一一塵中甘露藥,眾生慧解無惆悵。

    日日竟夜真君前,四魔永滅無災障。

    三業究竟清淨果,萬法歸宗無有妄。
    天尊說此頌已,告諸仙童子及諸大眾:澄神真境,慎勿外緣。吾今分明解說,開真法藏,等一切法,一一沙塵而為真實,眾生雜想而為真實,眾生顛倒而為真實。真實性空,不生不滅,不一不異,無去無來。一切形質,苦樂不同,種種業報,皆悉真實,不生不滅。諸善男子,勿生異見。若得身相,而有去來者,是為謗法,是為滅法,不見大乘。眾生謗法者,不信根中而有三寶,不信去來而為真實,不信大乘而為根本,不信眾生等天尊性,不信諸法寂滅無相,無因無果,不信眾生從無量劫種種示形,而無生滅。如此不信,是名謗法,是名毀法,是名滅法。法不可滅;障法不見,名為滅法。既滅法已,而得身相,是為生死,輪迴不絕,必墮地獄,無緣得出。諸善男子,怒力歸家,勤行供養,慎勿外求,而生謗法。說是法時,無量國土皆放光明,同入真藏,坐寶蓮華,獅子白鶴,散滿虛空,諸天伎樂,無鞅數眾,皆入真藏,無有迫迮,不壞身相,而為真藏;不壞身相,遍滿諸國;不壞身相,滿虛空界;不壞身相,不生不滅;不壞身相,坐獅子座;不壞身相,出千葉華。諸善男子,諦聽善思。非離眾生,而出相好;非離眾生,遍滿國土;非離眾生,坐獅子座;非離眾生,出千葉華;非離眾生,滿虛空界;非離眾生,有真藏寶;非離眾生,見諸光明。諸善男子,勿生不信,起疑惑心。金口演說,更無虛謬。若有諱說,讀誦此經,修行供養,功德甚重,非可譬諭,皆得解脫,一切眾生、蠢動之類,悉蒙利益。真仙童子歡喜受命,稽首而去,各還本所。



無上內祕真藏經卷之一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8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上內祕真藏經卷之二】

 

【惠澤品】



爾時,元始天尊與諸眷屬及大弟子住靈解山,顯諸法相,示奇特身,微妙第一。諸仙童子充塞虛空,圍繞千匝;百億獅子,備衛左右;猛獸毒蟲,各獻奇寶;諸天發瑞,自然音樂,種種殊妙,不可思議。

爾時,天尊散本微華,其華飄飄,遍滿法界,非青非白,非赤非黑,非長非短,非大非小,非廣非狹,入於細微,離諸色像。華中有自然之果,其果圓淨,具一切味,非一切味;具一切聲,非一切聲;具一切色,非一切色;具一切香,非一切香;具一切觸,非一切觸;具一切法,非一切法;具一切智,非一切智。其果名具慈甘泉,得此泉味,自然飽滿,無饑無渴,姿容端正,妙麗希有。到靈解山,不生不滅,湛然常住,證無生果。

爾時,四座見此神變,散本微華,顯未來事,歡喜無量,不可思議。眾中疑惑,未了斯事:不審天尊所會之處,地皆瑠璃,光明普照,地獄咸寧。其華飄飄,遍滿法界,非青非白,非赤非黑,非長非短,非大非小,非廣非狹,入於細微,離諸色像。又云,華中有自然之果,其果圓淨,具一切法,非一切法。得此泉味,自然飽滿。到靈解山,不生不滅。唯願慈尊,告所未悟。

天尊曰:善哉善哉,子之所問,要如是乎,要如是乎。諦聽善思,吾今為汝顯本微華。此華玄妙,終劫說之,亦不能盡;略其機要,示以一源。我分身法界,遍滿虛空,無大不覆,無小不入。悟此華者,舉目便正。眾生迷惑,信心淺薄,耽著恩愛,不敬三寶,富貴自在,輪迴生死,冥冥長夜,無曉無出,苦惱相縈,習諸惡業,報生貧病,或饑或渴,或寒或熱。如是苦惱,非可能說;種種因緣,隨其業報。

爾時,眾中有一童子名曰善達,座而起,上白天尊:不審本微之華,華中有自然之果,散滿法界,盡諸微塵,無大不覆,無小不入,為青為白,為赤為黑,為長為短,為大為小,為廣為狹,為見為聞,為來為去,為天為地。如是華果,浩博周普,遍成法界,不可思議。不審一切眾生同禀一華,云何諸緣各有差別,善惡不同,生死業對,苦樂殊形,返覆往還,受生各異,或生邊夷,或生中國,或生奴婢,或生人王,或生貧賤,或生富貴,或生跛躃,或生具足,或生愚癡,或生智慧,或生慳貪,或生布施,或生好殺,或生慈悲,或生五逆,或生孝順,或生受苦,或生受樂,或生聾盲,或生聰哲,或生禽蟲,或生魚龞。如是業報,種種不同。唯願慈尊,分別解釋。

天尊曰:善哉善哉,子之所問,甚得機緣。吾今為汝顯諸因緣。一切諸法,相好不同,苦樂殊別,皆有因緣。由其業行,信心不等,造惡行好,受報無差,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一切諸法,生皆從一,一本微華,種種相好。眾生迷惑,不自覺知,於實相中,橫生顛倒。顛倒法成,受苦見徵,自生不孝,慈愛遠離,失本求末,冥冥不曉,長處闇中,無有解脫。我懷慈愍,種種濟度,顯法因由。

眾中疑惑,不了業緣。諸法空寂,畢竟無我。推問東方生物,有邊崖不?南方顯照,有極源不?西方衰殺,有情變不?北方冥昧,有窮通不?色聲香味觸,有香聲觸不?貪嗔癡縛,有貪嗔癡縛不?善惡行業,有行業可修不?不也,大慈所顯,推問諸法行業,並無所得,云何差別、苦業不同?

天尊曰:諸法幻生,幻生幻滅;諸法幻滅,幻滅幻生。如是幻相生滅,幻無生滅;幻相去來,幻無去來;幻相貪癡,幻無貪癡;幻相取捨,幻無取捨;幻相煩惱,幻無煩惱;幻相恩愛,幻無恩愛;幻相差別,幻無差別。一切眾生,業緣端正,生滅無幻,去來無幻,貪癡無幻,取捨無幻,煩惱無幻,恩愛無幻,差別無幻,如是空寂,究竟道場。

        善達聞之,忽然覺悟,端坐內思,伏地嘿然,不起于坐。四眾嚴整,各各歛容,須臾之間,天尊變現本微之華,從地踊出,遍滿法界,無大不覆,無小不入,一一華中各有寶座,座方一丈,諸天雲集,無有迫迮。一一座中,各有天尊,一一尊所,各說諸法、祕密真藏,一切諸法,無不自在,非空非有,非長非短,非去非來,非高非下。具一切法,非一切法,是名真法;具一切色,非一切色,是名真色;具一切聲,非一切聲,是名真聲;具一切香,非一切香,是名真香;具一切味,非一切味,是名真味;具一切觸,非一切觸,是名真觸;具一切智,非一切智,是名真智。如是諸法,本微玄妙,能生法界;法界之中,能生眾聖;眾聖能為法母,通達無礙。不生不滅,無內無外,無長無短,無去無來,是名道母。道母能生惠因,惠因能生惠果。以惠果故,諸法淨;諸法淨故,無因無果。云何有眾生差別?云何有眾生取捨?云何有眾生貪欲?云何有眾生業報?云何有眾生持戒?云何有眾生破戒?云何有眾生得道?云何有眾生失道?如是祕密真藏、大乘經典,世所希有。眾生狹劣,自生顛倒,聞此祕密真藏大乘,反生誹謗,自招罪業,迷沒闇中,如盲者不睹光明,聾者不聞鐘鼓。善達,汝今悟解,由未盡源;雖悟諸相,心都未了,於實相中,浩博窅然,反成迷惑。

善達聞之,郎然覺悟,歎喜踊躍,歎未曾有。四眾茫然,各各思惟,稽首伏地,須臾之間,有一童子,名曰達相,從座而起,稽首天尊:一切眾生,生皆從一。既得從一,何好何惡?若從一者,心亦從一;心既從一,種種施為,造好作惡,皆心所作;既是心作,皆一所為;若一所為,何有苦樂?既有苦樂,即是因緣、業行所為,苦樂報對。一若有對,不名為一;既名一已,即無有對。云何有善惡苦樂殊別?

天尊曰:如是如是。一切眾生,生皆從一,一生無相。生既無相,心亦無相;心既無相,種種施為,造好作惡,皆是空寂,何好何惡?眾生愚闇,千思萬慮,不止一源;源既不止,諸行競受,善惡殊形,自招業對,於一相中受諸苦惱。眾生懷惡,貪有所纏,不能了達;既不了達,積惡日深,冥冥長夜,何能識本?既本識本,離大慈源。源既遠離,迷失父母。既失父母,兄弟怨憎,更相讎鬩,種種懷惡,心恒察察,不顧死生。惡業既成,無明障重,遂至煩惱。煩惱所牽,飄浪生死,強生恩愛。恩愛著身,如魚失水,豈能得久?恩愛既集,罪業日臻,不久之間,業緣各至,隨分報對,受諸惡業,輪迴三界,墮落諸苦,遂成差別。

復告惠力童子曰:眾生受業,可推求不?眾生心數,可推求不?眾生煩惱,可推求不?眾生業報,可推求不?眾生顛倒,可推求不?眾生虛妄,可推求不?地水火風,可推求不?過去未來見在三世,可推求不?不也,大慈天尊所顯推問,實無所得,實有所得?

天尊曰:諸法微妙,非幻非非幻,非妄非非妄,非長非非長,非短非非短,非去非非去,非來非非來,非外非非外,非內非非內。一切眾生,業緣解脫,具三世身,非三世身,是名真身;具三寶相,非三寶相,是名真相;具三毒業,非三毒業,是名真業。如是深奧經典,小乘眾生永不聞見;縱使聞見,終不信向,反生謗毀,自招罪業。惠力童子,汝等徒眾勤行大乘,絕諸漏想,非心觀心,滅一切心,是名真心;非身觀身,滅一切身,是名真身;非色觀色,滅一切色,是名真色;非聲觀聲,滅一切聲,是名真聲;非香觀香,滅一切香,是名真香;非味觀味,滅一切味,是名真味。如是行行,證無生法,非無生法,名為證法,是名大乘。善男子,汝等徒眾作如是修,作如是行,勿生懈怠,起疑惑心,墮諸邪見。

爾時,惠力童子曰:不審非心觀心,滅一切心,是名真心;非身觀身,滅一切身,是名真身;如是等行,是大乘不?

天尊曰:非大乘也。大乘之道,離一切相,離一切行,離一切觀,離一切智,離空有心,離真實際,名為大乘。

惠力童子曰:不審離一切相,離一切行,離一切觀,離一切智,離空有心,離真實際,如是等行,是大乘不?

天尊曰:非大乘也。大乘之道,無離無無離,無行無無行,無觀無無觀,無空無無空,無真無無真,名為大乘。善男子,汝等徒眾聞此祕密真藏大乘經典,宿緣有幸,得遇真經。汝等徒眾各發弘願,修行大乘,勿生懈怠。

於是,惠力童子及諸眷屬與大弟子俱發願言,修習大乘,誓無退轉,了諸法性,得到邊底,無有罣礙,利益一切,并及後學,愛樂深法,達重玄理,一湛凝照,窮源盡空,悟解大乘,成無上道,到靈解山,究竟圓滿,功德具足,證果無為。

復次,寶明童子聞說祕密真藏大乘經典,發弘願心,講大乘法,誓度眾生,到解脫處,成無上道。如是誓願,功德深遠,非可譬諭。

復次,山際童子聞此願已,勇猛精進,發弘誓心,學大乘道,修四大城,决五逆賊,除七惑鬼,殺七礙魔,刳無明障,刻三賊心,堅硬不退,到靈解山,不生不滅,湛然常住,究竟清淨。

爾時,天尊見諸童子發此願已,歎未曾有:我從昔來,見諸眾生,唯習小道,不信大乘,無發願者。汝諸童子,甚為希有。天尊於是分形散體,遍滿法界,一一毛孔放大光明,照無邊底,盡虛空界,無極眾生,承道威光,不覺而去,俱到道前,自在神力。

爾時,眾中忽有童子,名曰金燈,從座而起;敢問天尊,如是光瑞,由何所起,因何而興?天尊形貌,云何散滿法界?諸大眾等,有何因緣,神通而至?唯願天尊分別為釋,令得悟解。

        爾時天尊聞金燈童子問此瑞相,歎未曾有:善哉善哉,汝等四眾,伏聽訣言,以無聽無不聽而聽受之,以無說無不說而說授之。今當略說瑞相因緣。我懷大慈,放神通力,遍諸法界,普雨甘露,盡諸微塵,以無起無不起而起因緣。大眾來者,皆是宿世久遠,已曾聞說祕密真藏經典,故承光集會,樂聞大乘,神通自在,得無畏力。不集會者,不信大乘,宿緣淺薄,雖被慈光,不能悟解。譬如採寶,無有導師,了無識者。法性深奧,覺無所覺,無所覺而覺,是名真覺;得無所得,無所得而得,是名真得。如是祕密小乘眾生,不能聞,不能見,不能修,不能行,不能信。今為聞解,令無量眾悟解道真。

爾時,大眾聞是語已,踊躍歡喜,得神通力,承道威光,以偈頌曰:

慈尊顯真藏,住在靈解山。諸仙並雲集,示現本微華,飄飄滿世界,玄妙難思議。一一華中果,自然清淨圓。非青非色像,非長非短因。具一切智法,微妙莫能尋。眾生到迷惑,耽著恩愛親;富貴懷自在,死入長夜門;相牽習諸惡,業報生貧窮;常懷饑渴想,苦惱莫能通;信心不淳厚,跛躃生盲聾;離道甚遙遠,不見日月光。天尊顯真藏,非幻亦非真。諸法得自在,善惡無不均。座中方丈室,容眾巨沙塵。去來無迫迮,說法度天人。眾中歡喜悅,各悟大乘因。了了見法性,無非功德林。勇猛發弘願,誓度於眾生,證成無上道,究竟為法城。

我等徒眾無量劫,學小迷闇不能行。

離身尋求求覓道,辛苦逐疑失山間。
忍苦饑寒無報應,不覺方寸寸能生。

諸法從心心證道,悟解倏忽忽神靈。

爾時,大眾說此頌已,重誡身心,顯天尊力,功德無量,不可思議,終劫說之,亦不能盡。唯願天尊開示未聞,顯因緣相,一切眾生,令得悟解,了達大乘。

爾時,天尊聞諸徒眾說此偈頌,歎未曾有:善哉善哉,快能顯了,深問其義,本末未袪。汝今四座以無聽無不聽而聽受之,我今以無說無不說而說授之。爾時大眾聞是語已,悟解法性,了真藏源,證無生果。天尊於是重宣是義而說頌曰:

真藏微妙無形假,無狀無名不腐壞。

隨流混合常自然,寂靜惠光照無礙。
圓法究竟為軌式,常湛清淨善能貸。

無量賢聖由此悟,萬劫淡然不移度。
軌法消伏功德林,滅除三毒貪嗔路。

和柔大力道眼開,五情豁爾無留固。
我今慈愍救一切,普施甘露真妙藥。

自然流入性海中,勇勢降伏諸魔賊。
我以無量功方便,曉示本微甚奇特。

萬相玄注實性中,出入去來常軌則。
眾生迷惑不信真,愚癡世間無厭足。

我今自歸真性海,諸法寂泊亦復然。
六情受納常無染,虛空法界是道身。

眾生妄惑來日久,念念逐樂習業因。
冥冥闇獄處無窮,苦痛難聞難可臨。

汝等徒眾各努力,絕想因緣各內尋。
方寸自在金剛力,成真證果不勞心。

天尊說此頌已,諸仙童子驚怖喪忙,自便改革,各悟大乘,歡喜無量:不審天尊所說,經法即顯。一切眾生,身為法聚。若一切眾生身為法聚者,唯願天尊慈哀為說,令無量大眾,及下方一切諸眾生達解自身究竟法聚,息於外求,見其知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2008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尊重告諸仙童子:一切眾生,身無邊相,名為經法,亦名法聚。何以故?解惑立名,不同體解,究竟名為祕密真藏。迷惑立名,同體相解,名為眾生,亦名生死,亦名苦聚,亦名顛倒,亦名外求。何以故?眾生不解,名之為惑,以是緣由,不識自身,自身之中,有無量法聚,具三清境。眾生迷惑,遂使外求,不信正法,不求善友,名為眾生,將法逐法,迷沒世間,從劫至劫,終無曉了。若遇善知識者,名為宿緣,種其福德。何以故?昔因今果,得遇天尊,為其說法,顯無上真藏祕密重玄,了達昔因,證今生果。善男子,汝等若欲求者,先當自求;若自求者,祕密法現,廣開真藏,顯三寶源。以此法藏,統收諸法,盡無邊底。

惠力童子白天尊言;大師所說,教諸眾生,若求法者,先當自求,若自求者,祕密法現,廣開真藏,顯三寶源。雖聞聖說,不能解了。不知何者為道?何者為法?何者為師?何者為聚?何者為內?何者為外?以不知故,願為說之。

天尊告惠力童子:諸善知識,汝所問者,問於自求真藏法現。汝今澄神靜處,吾今廣為說之。一切眾生,身性清淨,天真正道,隱在其中,名為真藏。此真藏者,無內無外,無 法聚,無眾生聚,無道德聚,究竟寂滅,名為祕密。隱為冲寂,顯為應妙,廣示多途,能開物障,利益深遠。

諸仙童子及諸眷屬、天仙地仙、無量等眾,歡喜歎曰:善哉善哉,天尊功德普照無窮,潤益蒼生,平等無礙。

天尊告諸四眾及大弟子:當來眾生,若有讀誦、受持講說《真藏經》者,此人功德,不可思議,則見我身成無上道。何以故?此經說諸法根本,利益處深,功德廣遠,難可譬喻。若有眾生信心讀誦,捨諸他念,即得道眼,照三世因緣,平等無礙,悟因非因,悟果非果;達身心相。非心不心,亦不不心,是真心相;相無所相,無相之心,遍周法界。法界之相,不生不滅,前際不去,後際不來,今不往古,古不來今,今古一相,一無所相,隨分解脫,湛寂無為,功德具足。

爾時,四座同聲唱言,歎法微妙,真藏大乘,功德希有,奉辭尊顏,泣涕還國。



無上內祕真藏經卷之二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8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上內祕真藏經卷之三】


解脫品

是時,元始天尊遊居濟生國土檀林園中,與諸眷屬,四方雲集,無量等眾,各各莊嚴,到檀林園,聽天尊說。爾時天尊在虛空中端然不動,莊嚴妙麗,坐師子座,宣揚正法。時善明童子在大眾中,忽然而起,稽首道前,上白天尊:大慈希有,善度羣生,念諸徒眾,令發善心,修無上道,不審行何行,觀何法,調理身心?

天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問,濟生國土,宣揚正法,度諸眾生。汝今諦聽,吾為汝說。善男女等,各發善心,修無上道,調伏其行,滅諸魔賊,守一濟生,平等無二。作如是行,作如是觀,一切羣生,有識無識,有形無形,皆悉正慧,成無上道。如是成道,無量法界、諸天品類,羣生實無羣生、得成道者,何以故?若有羣生,可行可觀,有身相者,有滅度者,有成道者,有失道者,即壞世法。所謂入諸法界而行智慧,入諸煩惱而行智慧,入諸生死而行智慧,入諸貪愛而行智慧,入諸國土而行智慧,入諸山林而行智慧,入諸異類而行智慧,入諸非法而行智慧,入諸無間而行智慧。一切諸法,微妙深遠,無入而入,此之功德,不可思議。善明童子,汝等云何五色、六情、四惑,可求得不?可以有身,證成道不?可以有相,求無相不?可以眾生求道性不?不也,天尊。

天尊曰:一切法相,皆非法也。若鑒諸法,寂滅無生相,無住相,無滅相,則見道果。諸善男女,聞如是大乘祕密經典,而生不信,此人從無量劫來,受六畜身,致生我慢,不信三寶,不信真經。我說祕密真藏,有大弟子修行讀誦,講說尊經。於此真藏能生信心,常行不怠,當知是人於諸天尊所施行功德,而種福田,無量劫來,遵行大乘。今遇此經,生諸信心,不住空有而求道者,不住非空非有,而求道者,不住非非有,非非空,而求道者,不住色聲而求道者,不住非色、非聲而求道者,不住非非色、非非聲而求道者,不住智慧而求道者,不住非智、非慧而求道者,不住非非智、非非慧而求道者。

復告善明童子:我之圓應,悉知悉見,了達眾生,知其根性,照三世因。何以故?見知眾生有心取相者,則生煩惱,則生顛倒,則生死壞。若非心而取非相,而取非法,而取非著,而取非見,則壞世法,斷諸善相。汝不應取有捨無,取無捨有,取以是義故,我常顯法,法法常明,明法無相,無非法相,無非非相。汝等徒眾,知我說意。譬如虛舟,汎浮濟溺,無意而浮,任人東西,到所岸者,捨舟便去,況非舟耶?

善明童子〔問〕天尊:證成道果耶?有所說法耶?

天尊曰:一切諸法,無有定相,亦無定法,究竟空寂。若言我所說者,則謗我法;若言有法證成道者,則壞世法。何以故?諸法微妙,無有非法、非非法,盡為功德,無有差別。所以爾者,一切眾生,習業不同,皆從微妙而有差別。當知差別非差別。善明童子,汝等云何,若人行是功德於五惑世界,金玉重寶,並悉捨施。此人所得功德,以為多不?善明童子,甚多天尊所說功德,奇特希有。若人於此經講說書寫,受持供養,此人所得功德,勝彼百千萬倍。何以故?一切僊真上聖皆從此經而成道果。若無此經而成道者,終無有是。當知此經功德非可格量。所謂道果,即非道果,而為道果;所謂三空、四惑,皆有所受,即非道果,而為道果。何以故?我行一行,絕諸有漏,於法相中最為第一。善明童子,汝等徒眾各淨國土,離色香觸,莊嚴妙麗,以為法界,瑩飾其心,是心非心,名為大心,是名功德,不可思議。若有善男女等,盡心供養,講說讀誦,當知是人功德第一,成就羣生,希有之法。此經所在之處,皆有道慧,神通妙力,善救法幢。金剛童子隨處涌出,護持法藏,不得輕泄。

爾時,善明童子上白天尊:當何修此經?我等徒眾,云何受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8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尊曰:修此經者,無文無字,斷諸漏行,證真法藏。此經名為慧力法城,善護羣生,除邪惑障。我說一切諸法,即非諸法,故名為法城。我說一切微塵,即非微塵,非微塵故,名為法城。我說一切異類、國土,即非異類、國土,非國土故,名為法城。善男子,汝等若於真藏法中能行一字,或他方界為人講說,其福廣大,不可稱量。若於半法修行證全法者,功德甚重,與彼無量。

善明童子聞說是經,悟解其義,涕洟泣淚,恨不早聞希有天尊說如是真藏深法,度諸眾生:我昔以來,學小乘行,所得法眼,達理未深,不曾得聞如是祕密大乘經典。今遇天尊,授我妙藥,令得受持,信心定志,莊嚴功德,希有第一。

天尊曰:所說功德實相,即非功德實相,非相非非相,是名功德實相。若能微思達解功德實相者,證法不足為難。何以故?離一切微塵相故,則是一切諸正真法。善男子,若有人得聞此經,此人即得金剛力,得無畏心。當知此人無量劫來,修習此經,勤行不懈。

復告善明童子:一切眾生,非有非非有,非無非非無,非心非非心,是名悟解,是名真實,是名功德。善男子,我非誑說,非妄說,非惑說,非異說。若有法可修可受,可住可去,可為可得,則壞正真,縛諸法性,失諸功德,不見道源,不慈不孝,冥冥闇室,無解無出。復次,善明童子,若有人忽聞此經,心念不逆,當知此人功德無量,況書寫讀誦,為人講說,功德不可思議。善男子,在在處處,皆有此經。何以故?不受聞見,不受香味觸,達諸法性,是人悉見此經,則得功德,名為供養,名為受持。善男子,應須恭敬,應須供養,功德甚重。復次,善男女,若有人常行大心,勸人修善,讀誦此經,功德廣遠,不可格量。復次,諸善知識,各各自慎,慎勿輕泄。輕泄之者,其罪甚重,難可譬喻,終劫說之,亦不能盡。其人無根,宿無善念,唯罪是務,或聞善法,心則狂亂,狐疑不信。當知此人難可勸化、生死罪報,無有限量。

爾時,善明童子復白天尊:一切眾生,善男女等,發心求無上道,云何發心?云何行行?云何調理?云何證道?云何滅眾生行而成道果?

天尊曰:一切眾生,善男女等,發心求無上道者,云何所疑而作此問?我本無生,而無有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無生無滅,無住無去,無人無我,究竟平等,實無有法。發心求無上道者,我於大慧之所,所有一切棲聚皆是大慧之本。善明童子,汝解如是前,解如是義。善明童子,所解天尊說義,於大慧之所者,實無眾生可求道者,亦無眾生而得道者。

天尊曰:無說無聽,以無說而無聽受之,以無眾生而無眾生受之,以無法而無法受之,不壞世法而為道果。為道果者,無得無失,無生無減,無憂無苦,無顛無倒,一切諸法,皆是正道。所言正道者,無一切法,亦無正法,是名真法。非真非真,而名道果。

善明童子問天尊:言大慧具五眼不?

天尊答曰:實具大慧,有肉眼,有法眼,有慧眼、有功德眼,有道眼。何以故?肉眼即是法眼、慧眼、功德眼,名為道眼。眾生即是法身、慧身、功德身,名為道身。何以故?一切法界,名為道身。恒沙之眾,數不能盡。一切眾生,異國殊心,種種色相,類聚羣分,道眼悉知。何以故?天尊所顯,色相殊心,即非有心,非色相心;非心不心,亦非不心;非相不相,亦非不相;非過去心,亦非非心;非未來心,亦非非心;非現在心,亦非非心。當知法力甚深,功德微妙,祕密真藏難可譬喻,得其邊底。

善明童子歡喜歎曰:善哉善哉。四眾各各伏地,同聲讚歎,而說頌曰:

天尊顯法王,微妙無虛假。功德隨心王,慧源無不普。種種色相好,大心平等土。度脫諸眾生,消滅三塗苦。四眾各得法,法城自然睹。迷者不信真,沉淪擊在五。天尊善方便,說法無偏普。道跟一時照,狐疑無不洗。五陰豁朗開,六情不相染。方寸堅得道,思微志可顯。

爾時,大眾說此頌已,歎大慈尊顯諸法性,自在神力,我等徒眾不能顯了。何以故?天尊所說法,即非說法,若言天尊說者,即是壞法,即是毀法,即是謗法,即是滅法。何以故?不解天尊意故。惟願天尊,隨機為說。

天尊曰:我得成無上道者,為無所得,覺法空寂,覺無所覺,寂無所寂,無覺而覺,無寂而寂,證法理故,名無上道。無法可證,無道可顯,故名得道。復次,善男子等,諸法平等,無高無下,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是名無上道果。我今所說非法,名為法王,悉為自在。若有人於此經中,修行一句,為人講說,勸人受持讀誦,所得功德,億千萬倍,非可譬喻,恒沙筭數不能盡。或有捨身毀碎,或有投身餓虎,或有火焚身命,或有繫業因果,捨施求福,如此功德甚薄,法力不成。何以故?無慧解故,無通達故,自證自求,自得自我,如是自縛,墮無明障。假使碎身如恒河沙塵,塵成灰土,終無有盡。以無盡故,繫業不除,業業相牽,云何解脫?汝諸徒眾,各自思惟,勿生懈怠,勤行智慧,證果須臾。天尊於是而說頌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2008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上內祕真藏經卷之四

 

辯相明部帙品

 

是時,元始天尊恬然安靜,在靈解山遍施功德,示眾經相,顯真道源:一切諸法,性相空寂,無生無滅。何以故?法本微妙,功德深遠。眾生迷惑,信法不淳,自生謗毀,失三寶源。何以故?煩惱障深,慧源不曉,輪轉三塗,永無解脫。爾時善明童子聞是語已,上白天尊:今日侍座,歡樂難勝。敢問天尊,眾經名相,其數幾何?為有部袠,為法界總名。愚情不了,唯願天尊分別為說。

天尊曰:善哉善哉,子之所問,正得機宜。一切諸法,並是經目,無內無外,非長非短,微妙清淨,常住不壞。何以故?法性空故。愚人淺識,不悟大道,失真常性,迷惑正經。示為部袠:一者上清,二者妙真,三者太一,四者妙林,五者開化,六者僊人,七者黃林,八者上真,九者道教,十者上鍊,十一者上妙功德,十二者道德。此十二部經蘊在大洞玉清境藏中,無毀無壞,無生無滅,湛然常住,遍眾妙門。一者洞玄,二者元陽,三者原辰,四者大劫,五者上聞,六者內音,七者鍊生,八者靈祕,九者消魔,十者無暑,十一者案摩,十二者上通。此十二部經在大洞上清境藏中,微妙清淨,為諸天根本,萬有之基。一者太清,二者徹視,三者集僊,四者洞淵,五者內祕,六者真一,七者集靈,八者中精,九者無量,十者集宮,十一者黃庭,十二者小劫。此十二部配屬大洞泰清境藏中,濟生度死,為萬法舟航。此三清奧內真藏之中,示有名跡,顯眾妙經,包羅無外,妙入細微。若有人能受持書寫,講說讀誦,此人功德不可思議,非譬諭格量得其邊際。何以故?金口所說,無虛假故。一切諸僊聖道,未有不由此經而成道者。何以故?此經微妙,具眾經目,諸天童子、大力、鬼神、金剛、師子共相衛護,不得輕泄。若有誹謗不信,此人即得重病,前業受報,今暫為人,致生誹謗不信大乘,後死當入黃泉,長處闇獄,無有解脫。善明童子,汝等徒眾深思此經,勿生不信,隨邪見道。何以故?無信故,信不深故;無慧故,慧不深故;無解故,解不深故;無思故,思不深故;無定故,定不深故;無通故,通不深故;無絕故,絕不深故;無便故,便不深故;無證故,證不深故;無妙故,妙不深故;無道故,道不深故。汝等徒眾,歷劫艱辛,學小乘行,終無得道。何以故?諸法解脫,有擊相違,動則乖所,失正道源。

善明童子伏受教言:未曾所說,今日所說;未曾所聞,今日所聞;未曾所見,今日所見。四座歡喜,眾兆咸寧,多所不解,敢問天尊諸經部袠,統攝諸法,為止其數,為無數耶?若亡數者,不攝諸法;若無數者,則無部袠。云何數有三十復有六名?既有數者,數則有窮,何能妙微,濟窮苦戹?眾所未了,唯願天尊隨緣顯示。天尊含笑,遍體光明,照諸國土,無極世界,並皆應見,不動本國,到靈解山聽天尊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01:37 PM , Processed in 0.1042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