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10-6-2008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鄭張尚芳先生〈歷史上的汶川地震與大禹抗災〉
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及失蹤達八九萬人,震驚世界,天地同悲。全國人民都投入了支援抗震救災活動之中。
歷史上汶川一帶就是個地震多發之地,從明實錄看,光是明代孝宗在位時,從弘治3年到17年間汶川就震了6次,每次都“有聲如雷”。民國時1933年那次茂縣大震還造成堰塞湖漫決的洪水。汶川至理縣間蒲溪寨下的海子就是民國24年地震所留的堰塞湖。
地震不僅本身災害慘重,往往還引起次生性災害:大水,大疫,有的還引發森林大火。所以除了抗震災外,還要大力預防這些次生災害的發生,尤其是堰塞湖引起的洪災。乾隆丙午1786四川打箭爐地震所致堰塞湖崩潰,樂山等地就有十萬人被淹沒。目前汶川這次大地震就已出現堰塞湖35處,大型的有8處,它們在災後繼續對幸存者造成威脅。現在據報道:綿遠河上的清平鎮堰塞湖5月21日已經爆破堆積壩,排除了潰溢險情;石坎河上南壩鎮文家壩堰塞湖險情也在5月27日疏通排除。最大的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更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那2037萬立方米的水量,717.5米高的水位,嚴重威脅下游130萬人的安全。地震的次生災害中情況最緊迫、危害面最大的就是洪水。
汶川,還讓人想起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治水英雄大禹,傳說大禹就是汶川人。《史記正義》引《帝王紀》說禹“本西夷人也”(西夷指羌)。漢揚雄《蜀王本紀》指出“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譙周《蜀本紀》同)。廣柔是漢晉縣名,隋代才改成汶川。石紐今稱禹里鄉,歸北川羌族自治縣轄下。古代羌人是指今藏緬語族各族的先民(包括藏、緬、羌、彜各支,現在的羌族只是羌語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里龍門山地區正是羌語支的各族的故土,地處飽受地震考驗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大禹應該就是在帶領本部落抗災治洪有功,而被推舉到華夏部落聯盟中任職,最後成爲最高首領的。
按:上古洪水,神話稱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或記作高辛顓頊)爭霸引起的。共工不勝,怒撞不周山,天柱斷了,於是山崩地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這應該是人們對遠古時的大地震記憶的反映,地震時山崩地裂,又造成了大水、大火。大火在森林盡頭會熄滅,大水卻會隨無數堰塞湖的不時崩潰而重新出現(此即史書所譴責的“共工氏壅防百川”),造成長期的威脅。可以想見,大禹家族在這樣的危難環境中,一邊帶領部衆向向中原遷徙,又一路帶領部衆治水抗災,在加固堤防和疏通泄洪上進行不斷的試驗,積聚了大量經驗,終於治水成功,不但救了家鄉,也救了中原。因此造就了重造山河受人民敬仰的大禹。
相傳大禹又是一個爲治水新婚三天就離家,爲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有忘我精神的英雄。
大禹的抗洪治水、重造山河的功績,被中華大地的各族世代所懷念。不但借助大禹的功績威望,他的兒子啓建立了歷史上中原華夏的第一個夏王朝,繼起的商王朝、周王朝也都感念是“禹敷下土方”,認爲所住之處都是“禹蹟”來寫作史詩頌歌;連南方的越族、北方的胡族(匈奴)都稱說自己是夏王的子孫(見史記)。這說明抗災是人間最能流傳久遠的大功業,能表露人間最共同的最深切的情,能表露各族間最融洽無間的情,現在在四川災區也到處出現了新的抗災英雄的同樣的感人事迹就是明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6-2008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三教授學術報告
密西根大學端木三教授6月15日下午三點在上海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作學術講座,下面是他的報告提要。音節是音系學中最重要、最常見的單位,但它恰巧是最難下定義的,希望大家聽完講座與端木三教授商討。
CVX 音節理論,端木三University of Michigan,June 16, 2008
音節理論涉及很多問題,包括音節的定義,音節界的劃分,音節和重音的關係,音節和音位變體的關係,如何確定最大音節,以及不同語言的音節有什麽異同。因爲時間關係,我著重討論最後兩個問題。
學者們一般認爲,每個語言都有個最大音節的限制。小於這個限制的音節,一般都可以使用。比如,如果漢語的最大音節是CGVC (如 [mian]‘面’),那麽,小於CGVX的都可以,如CVC [man]‘慢’,GVC [wan]‘萬’,CGV [mie]‘滅’,GV [wa]‘挖’,等。
可是一個語言的最大音節是什麽,往往不容易確定。下面以英語爲例,具體討論六種現有的理論,並指出其利弊。最後再介紹一個新的理論,叫做CVX理論。
1。‘全入’論
‘全入’論認爲,所有的輔音都必須歸入音節內。因此,英語的母音前可以有三個輔音CCC (如 string 中的 [str-]),母音後可以有四個輔音CCCC (如 texts 中的 [-ksts]),所以英語的最大音節是CCCVCCCC。
‘全入’論的優點是簡單,見到多少音,音節就多大。缺點是難以解釋爲什麽最大音節有很多限制,比如,爲什麽VCCCC的最後兩個CC必須是舌尖音[s, z, t, d, θ],爲什麽CCCV的第一個C必須是,爲什麽詞中(非首尾位置) 音節很小,等等。
‘全入’論的基本假設是,沒有音節的輔音是不能發的。可是這個假設有問題。比如,人們可以單發一個 或 [f],這時是不是一個音節?如果是,那麽,tax 是不是兩個音節 [tak]?如果單發的 不是音節,那麽,tax 是不是可以分析爲一個CVC音節[tak]s,其‘s’在外?以上的問題,‘全入’論都無圓滿回答。
2。‘詞綴在外’論
英語的詞尾輔音,很多都是詞綴。如果去掉詞綴不算,那麽最大音節的韻母一般可以減小到VCC。比如,sixths 不是CVCCCC [siksθs],而是CVCC
[siks]θs。這樣,詞尾的韻母和非詞尾的韻母,大小也更加一致。
‘詞綴在外’論的缺點是,有的詞的韻尾輔音不是詞綴。比如,text 沒有詞綴,是CVCCC,string 也沒有詞綴,是CCCVC。這樣,英語的最大音節只減少了一個C,還是很大,即CCCVCCC。‘全入’論所面臨的兩個問題,‘詞綴在外’論仍然存在。
3。‘舌尖音在外’論
英語的韻母,VCC以後的CC全是舌尖音。如果我們排除舌尖音,最大韻母就是VCC。最大音節首CCCV的第一個音也是舌尖音。如果我們在排除前後的舌尖音(不管是不是詞綴),英語的最大音節就是CCVCC,大大小於‘全入’論的CCCVCCCC。
‘舌尖音在外’論的一個問題是,VCC韻母仍然嫌大,因爲非詞尾的韻母一般只有VX(VV 或VC)。另外一個問題是,爲什麽要排除舌尖音,其原因還是不清楚。
4。‘響度坡’論
‘響度坡’論認爲,語音的響度應該從韻頭向韻腹逐漸升高,然後從韻腹向韻尾逐漸降低,形成一個先升後降的坡。每個語言可以選擇響度坡的陡緩。只要符合該語言的坡度,無論有多少個音,都可以是好音節。
‘響度坡’論的缺點是運用起來有很多問題,還要增加很多其他假設。比如,詞首[st-] 中的響度坡無增長,爲什麽仍然能出現? 詞尾[-ks] 中的響度坡無降低,爲什麽仍然能出現?如果英語容忍平緩的響度坡,爲什麽詞首無[ft, fp, ...],詞尾無[kf, sf, ...]?
5。‘CV-空音’論
‘CV-空音’論認爲,無論什麽語言,都只有一種音節,即CV。人們認爲是不同的各種音節,都可以用CV音節表示。比如,CVC [man] 是CVCV [ma][n0],CGVC [nuan] 是 CVCVCV [nu][0a][n0] 或 CVCVCVCV [n0][w0][0a][n0], CVV [mai] 是 CVCV [ma][0i],等等。其中的‘0’表示‘空音’,可以是空母音或空輔音。
‘CV-空音’論的一個缺點是大量使用‘空音’。其結果是,好像取得了最簡單的音節理論,而實際上成了循環論證。比如,如果隨便使用空音,也可以說所有的音節都是VC,即,CVC [man] 是VCVC [0m][an],CGVC [nuan] 是 VCVCVC [0n][u0][an] 或[0n][0w][an], CVV [mai] 是 VCVCVC [0m][a0][i0],等等。
‘CV-空音’論的另一個缺點是,不能解釋爲什麽英語多餘的輔音都是舌尖音,而不能是其他音。
6。‘參數’論
‘參數’論的根本假設是,不同語言的音節大小是可以不同的,有的語言音節大,有語言的音節小。所提的參數,有的強調響度坡的平緩,有的強調輔音組的數量。
‘參數’論的一個缺點是,它不能幫助我們分析一個語言的音節。這是因爲,如果我們不知道一個語言的最大音節是什麽,就無法確定其參數。比如,英語的最大音節是什麽?有人認爲是CCCVCCCC,有人認爲是CCVCC,而本文認爲是CVX。
‘參數’論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所提的參數能夠表示語言的不同,也不過是一種描述,而不是一種解釋。‘參數’論還有一個缺點,即,它的根本假設是,語言的最大音節是不一樣的。本文將用事實說明,這個假設是值得懷疑的。
討論了前人的理論以後,本文介紹一個新的理論,即CVX理論(Duanmu, in press)。主要觀點是,任何語言的最大音節都是CVX (見 (1)-(2))。超過CVX的輔音有兩種情況。一種在詞的首尾出現,這些輔音可以用詞綴解釋,因此它們不必歸入附近的音節 (見 (3)-(6))。另外一種多餘的輔音可以跟相鄰的音合併成一個‘複合音’(見 (7)-(10))。本理論將通過窮盡分析英語的辭彙來證明。本文還將討論音節的本質 (見 (11)-(13)),以及CVX理論對語言普遍規則的意義。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6-2008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敖〈論難養的〉
中國思想中最早論女人與小人的文字,見於《論語˙陽貨篇》。〈陽貨篇〉裡記孔子說:“惟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錢穆在《論語新解》裡做“白話試譯”如下:“先生說:只有家裡的妾侍和僕人最難養。你若和他們近了,他將不知有遜讓。你若和他們遠了,他便會怨恨你。”錢穆又解釋說:“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妾視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稱養。待之近,則狎而不遜。遠,則怨恨必作。善禦仆妾,亦齊家之一事也。”錢穆這些解說是不妥的、錯誤的。
因爲,孔子指女子與小人,是泛指的,並沒特別指爲做“妾侍”的女子或是做“僕人”的小人,這種泛指,在《論語註疏解經》卷第十七裡早就印出來了:“正義曰:正章言女於與小人皆無正性,……此言女人,舉其大率耳。”〔注一〕這裡說“舉其大率”,就是泛指的意思,而不是特指的意思,錢穆說“女子與小人”乃特指仆妾而言,是犯了沒能瞭解孔子原義的錯誤。當然這種錯誤,是抄朱熹抄來的。
孔子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原義不是特指而是泛指的原因,乃在於他頗能體味出女子與小人基本性格的那一面。從這種體味裡,孔子這段話的現代表達法該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難同他們相處的:你對他們好,他們便不知天高地厚,試探你、冒犯你、攪你;你對他們板下臉來,他們便埋怨個不停,說你對不起他。”
孔子認爲:在女人身上、在小人身上,顯然是有這種“女人性格”與“小人性格”的,因此他發爲感慨之言,做了泛指的論斷。
孔子雖然離過婚,會過別人的小老婆,一生也命犯過不少小人,但我總覺得,他對女人小人的瞭解,是不夠的,因爲他所處的時代裡,女人和小人還沒今天這麽複雜、這麽刁鑽鬼怪、這麽欠缺做人的原則與規格。
孔子這段話的最大缺點,乃在他只能從一個被“不孫”、被“怨”的人的立場發爲感慨,卻不能從女人與小人的身上反過來看他們性格上的主動一面。實際上,女人與小人的性格是很主動的,他們並不因爲你對他們“近之”或“遠之”而那麽被動,他們在個人利害的斟酌上,有極現實的考慮與行動,凡是有利於他們的,他們立刻能笑臉迎人、能下人、能取媚人;但是,凡是考慮之下,對他們無利或不再有利的時候,他們便會在一夜之間,採取行動,把人際關係既無情調又無趣味的戞然毀掉。這種行動,會令你非常倒胃。
男子漢同男子漢之間來往、高人與高人之間來往,你就不會有倒胃的感覺。可是當你認識了女人和小人,你就必須準備隨時在一夜之間,領教他們的無情與無趣,不論這種來往有多深,不論這種來往有多久、不論這種來往當時有多羅曼蒂克、有多麽令人懷念之處,只要他們是女人、是小人,你就不能高估、不能倚恃。女人和小人會在一夜之間毀掉這些,把你和交情丟掉,像丟掉一隻不值一顧的破鞋。
孔子只看到當你佔優勢的時候,女人與小人的難相處一面;卻沒看到當女人與小人佔優勢的時候,或是在主觀上判斷你對他無利或不再有利的時候,他們那不跟你相處的一面。我認爲,所有的男子漢、所有的高人,必須在內心深處,對這種“女人性格”和“小人性格”有悲劇性的準備和領悟。準備和領悟以後,他才會帶著寬厚博大的心胸,面對一切或背對一切;對任何悲歡離合都不以爲異。這就是人生,你無法避免不與女人和小人打交道,但你若在不可高估、不可倚恃的物件上過度動情,你就難免是狗娘養的了。
---------------
〔注一〕但是古代的註疏家也覺得孔子這段話罵女子與小人罵得太凶了。也該有個例外,所以補了一句話:“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文母之類,則非所論也。”這就是說,孔子雖然這樣說,對有些好女人(像周文王的妃——文母——等人),當然例外。我當然相信女人中也有例外,只是世界上這種女人太少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6-2008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電腦族可多喝綠茶、菊花茶 2005-9-6 21:43:57
長期使用電腦者,易患眼病。專家認爲,平時多喝綠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輻射作用。此外,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經常覺得眼睛乾澀的電腦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無害。
許多人都知道,長期使用電腦會影響健康。
電腦族容易帶來下肢靜脈曲張、頸椎病 、腰椎間盤突出以及眼部疾患。
眼睛處於緊張狀態
由於電腦族久坐電腦前,看東西較近,迫使眼睫狀肌處於收縮緊張狀態,從而使晶體變凸以適應視近物,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得不到休息就會導致近視。視覺的過度疲勞還會引起房水運行受阻,較易導致青光眼。同時,幹眼症、白內障、角膜潰瘍和視網膜剝脫等,也是長期使用電腦者易患的眼病。
電腦族除了多接觸到電磁輻射外,電腦熒光屏的閃動對眼睛也有較強的刺激作用,讓人出現流淚、視力減退、頭昏腦漲等不適征狀。
綠茶抗輻射作用
專家認爲,平時多喝綠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輻射作用。《神農本草》把茶列入365種藥物之中,並說“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
專家認爲,綠茶中含有的維生素C、維生素E,特別是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從而起到抗輻射、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茶葉中含有胡蘿蔔素,它在腸壁和肝臟的作用下,可以轉變爲維生素A。而維生素A具有滋養眼睛、緩解眼睛疲勞、預防夜盲症的作用。
使大腦更敏捷
不久前,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喝茶可以阻止人體中一種酶的合成,這種酶會破壞腦細胞間傳遞資訊的媒介乙酰膽鹼。因此,喝茶對常用電腦的上班族來說,又多了項使大腦更敏捷的好處。
過去陸陸續續的醫學報告顯示,茶葉中經分離鑒定的已知化合物700多種,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酚類、皂甙、生物鹼、茶氨酸、色素、芳香物質等。
菊花茶呵護眼睛
此外,電腦族也可用菊花茶“呵護”眼睛。華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護眼睛的作用,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
菊花茶加入枸杞
《本草綱目》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現代藥理表明,菊花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經常覺得眼睛乾澀的電腦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無害。
喝菊花茶方法簡單,只要將市面上銷售的,乾燥後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平時可以定時泡一兩杯菊花茶來喝,能達到眼睛保健的作用,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對視力也有幫助。
也有人喜歡在菊花茶中加入枸杞,泡出來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具有更高的護眼睛作用,因爲菊花與枸杞都是中藥護眼的藥材。
值得注意的是,菊花性涼,虛寒體質,平時怕冷,易手腳發涼的人不應該經常飲用,應該適量的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7-2008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 威爾斯語復興風起雲湧【洪炎山、徐偉文、向盛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30/90/129y9.html
威爾斯語的發展,在過去100年間,出現許多顯著的變化,20世紀初 威爾斯境內,有五成的人口會說威爾斯語,但到了1980年時,這個數字只剩不到20﹪,直到1988年威爾斯通過,〞教育重塑法案〞,1993年通過〞威爾斯語法案〞,並成立威爾斯語言局,一連串的語言復興運動後,才止住跌勢 逐漸回升,2001的普查資料顯示,使用威爾斯語的人口,再度超過總人口的2成以上,究竟這兩個法案有哪些內容,其影響的範圍為何,請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客家電視主播向盛言:『記者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位於威爾斯西北部,Aberystwyth一間,名為Sedra的小學,進到學校裡面我們不難發現,它的規模非常小,看到的部分,差不多就是教室的全部,目前全校也只有19名學生,不過他們全時,都是用威爾斯文上課,唯一的例外,就是上英文課的時候,誰能告訴我,威爾斯在哪裡?』
這些小朋友們一定無法想像,像他們這樣稀鬆平常的,用威爾斯語在教室內交談,在一個半世紀前,是要被鞭打的。
S4C公共事務部經理Tim Hartley:『若你在學校理,被人發現,你講威爾斯語的話,老師會在你脖子上,掛一個牌子,這個牌子,你在威爾斯博物館裡,還看得到,木製的牌子,上會寫〞Welsh Not〞,也就是指〞不准說威爾斯文〞,如果你接下來,再聽到誰說威爾斯語的話,你就可以把牌子下拿下來,掛到那個人的脖子上,在那天要放學前,若誰的脖子上仍掛著,〞不准說威爾斯文〞的牌子,那個人就會被鞭打。』
威爾斯語所受到的壓迫,在1960年代一連串的,反動抗議活動後,逐漸解除其中1988年通過的,〞教育重塑法案〞,規定學校一定要將,威爾斯語納入必修課程,這個動作在短短10餘年間,就有顯著的效果,例如普查資料顯示,5-14歲的民眾,有41%會說威爾斯語教育體系功不可沒。
Sedra小學班導師:『我們每天都有語文課,通常是三節威爾斯文課,兩節英文課,在我的班上,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所以他們在7歲之前,完全不會有英文課,這麼安排主要是因為,威爾斯文是一種拼音語言,所以對學生來說,先單純學習,威爾斯文的讀寫,等到熟練之後,再去學英文,就會比較簡單。』
到了1993年,威爾斯語言法的通過,跟威爾斯語言局的成立,讓威爾斯語的復興運動,達到了另一波高潮。
威爾斯語言局政策法規部主任Gwyn Jones:『針對所有的公機關,在提供任何的服務時,不侷限在威爾斯,提供服務的地方,可能在英格蘭,或是蘇格蘭,但只要他們提供服務的對象是威爾斯人,他們就必須平等看待,英文跟威爾斯文。』
透過法律的宣示,威爾斯語自此,和英文具有同等的地位,兩者均被視作威爾斯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成功的解決了,威爾斯語的使用人口,如同溜滑梯般,不斷下滑的問題,執政者有遠見的政策,輔以完善的法律制度,威爾斯政府為語言,所付出的努力,成果有目共睹。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8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用餐有規矩
說起老北京人的用餐規矩,實在是不少,一些老規矩用現代人的目光還真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些迷信色彩,但卻反映出老北京人樸素的心理和幾百年來養成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
一、是吃飯時不能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裡,特別是家中有七八十歲老人的,絕對不允許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裡。這是因早年間家裡死人後要擺供品,其中“倒頭飯”就是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裡。如果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裡,是對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
「倒頭飯」dǎo tóu fàn詞語解釋:舊俗人初死時,家人供祭的食物稱“倒頭飯”。 陳登科 《活人塘》八:“她掉回頭又奔到屋裡,一進門,見 大鳳子 已替 七月子 做好倒頭飯、引路燈。”參見“倒頭”。
二、是吃完米飯後,碗裡要一乾二淨,不能有剩餘的米粒粘碗上,老輩人常對年輕人說,碗上粘著米粒,將來就要娶個麻臉的媳婦。實際上是告誡年輕人要養成珍惜糧食和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三、是吃米飯不夠時不能說“要飯”或“再要一碗”,要說“再來一碗”或“再盛一碗”,因過去老北京人將街上的乞丐稱爲“要飯的”。
四、是吃飯時不能吧唧嘴,喝湯時不能出聲音,要用勺一下一下輕輕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聲音過大,被視爲對旁邊吃飯人的不尊敬和沒有教養,像豬吃食兒。
五、是不許用筷子敲打飯碗,飯菜沒端到桌子上時,孩子們要靜靜地坐在桌前等待,如果哪個孩子不懂事用筷子敲打飯碗,大人會馬上訓斥:“我這兒不收要飯的。”因爲過去街上的乞丐多是一邊敲打飯碗一邊乞討。
六、是吃飯時不能閒聊,現在人們吃飯時多是邊吃邊聊,而過去老北京人卻講究“食不言”“餐不語”,特別是大戶人家坐在一起吃飯時,不許隨便說話,特別是孩子們,吃飯就是吃飯,誰要是吃飯時隨便說話,輕者會受到大人的訓斥,而重者會遭到大人用筷子打上兩下。
七、是吃飯時不能隨便換座位,剛開始坐在哪兒,就一直坐在哪兒,不能端著飯碗一會兒坐這兒,一會兒坐哪兒。因爲只有街上的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斷變化“位置”。
八、是吃飯時,若是誰不小心失了手將飯碗、菜盤子等傢夥打碎了,要連忙說一聲“碎碎(歲歲)平安”,以此緩和氣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於難堪。
而今這些老理兒大多已被人們淡化,甚至完全消失,但在一些講究的老戶人家裡,還依然保留著一部分。從某種角度來說,一些老理兒是爲了營造和諧的就餐環境,圖的是吉利,其實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0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陸居民進入臺灣的證件(臺灣旅遊觀感之一),發佈於:2008-07-16 11:4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82895.html
大陸居民去臺灣旅遊,需要持兩種證件。這和去香港、澳門不同。
一種證件是大陸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另外一種就是臺灣簽發的《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
我們出境前,先在北京照了個人標準像,電子版傳到臺灣。在北京的首都機場過關時,邊檢在《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上加蓋檢驗章,同意放行。到了臺灣,先在臺北的松山機場領到那邊發的《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入關時,臺灣的邊檢在證件上加蓋檢驗章,同意進入。
我覺得也算是默契,兩邊都商量好的,誰都不想在對方的出入境證件上蓋章。原因嘛,很簡單,這邊的證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邊的證件有“中華民國”。在對方的證件上落章,就意味著承認對方。那麽,就在各自的證件上蓋章了。想出這個辦法的人,挺有智慧嘛,雖然與“臺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相比差點,也算是聰明人。
這次在臺灣旅遊,接待的酒店在避免“兩個中國”上,算比較仔細了,連間接涉及到的都儘量隱去。我們在臺灣拿到的各種卡片,都不會出現引起爭議的語句、辭彙。但是,事務紛雜,情急中還是有圈點之處。
一次,在台東的一家酒店,因爲給我房間鑰匙時沒有附帶早餐券,我提出後,主管當即同意新給一張早餐券,並馬上動手辦理。她抽出一張空白早餐券,填好房間號,隨手蓋上有效時間的章。我拿到早餐券一看,時間章是“97年7月10日”,這是按照中華民國紀元算的,民國97年,就是2008年。還是留下痕迹。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8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8日實施大陸居民赴台旅遊 7月4日啓動首發團2008-06-13 09:10:55
核心提示:6月13日9時許,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與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簽署協定。
6月13日9時許,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與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簽署協定。這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簽字儀式上。
6月13日9時許,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與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簽署協定。這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簽字儀式上交換文本。
6月13日9時許,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與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簽署協定。這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簽字儀式上握手。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北京等13個省份爲赴台旅遊第一批開放區域
新華網快訊:記者13日從國家旅遊局獲悉,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重慶、雲南、陝西等13個省份爲赴台旅遊第一批開放區域。[詳細]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以組團方式實施
海協會與海基會13日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定》明確,自7月18日起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於7月4日啓動首發團。雙方同意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以組團方式實施,採取團進團出形式,團體活動,整團往返。[詳細]
每團限40人以下 日均限3000人次 在台停留禁超10天
根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定附件,接待一方旅遊配額以平均每天3000人次爲限。每團人數限10人以上40人以下,自入境次日起在台停留期間不超過10天。
新華網快訊:根據兩會13日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定》,自7月18日起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於7月4日啓動首發團。
新華網快訊:根據兩會簽署的《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雙方同意凡持有效旅行證件往返兩岸的旅客均可搭乘客運包機。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6月13日上午9時許,兩會關於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簽字儀式在北京釣魚臺五號樓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代表雙方在文本上簽字,陳雲林和江丙坤互相交換協定文本後,互贈簽字筆,並與雙方代表團成員合影,共同舉杯慶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8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全文)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13日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全文如下:
為增進海峽兩岸人民交往,促進海峽兩岸之間的旅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等有關兩岸旅遊事宜,經平等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一、聯繫主體
(一)本協定議定事宜,雙方分別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海旅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台旅會)聯繫實施。
(二)本協議的變更等其他相關事宜,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聯繫。
二、旅遊安排
(一)雙方同意赴台旅遊以組團方式實施,採取團進團出形式,團體活動,整團往返。
(二)雙方同意按照穩妥安全、循序漸進原則,視情對組團人數、日均配額、停留期限、往返方式等事宜進行協商調整。具體安排詳見附件一。
三、誠信旅遊
雙方應共同監督旅行社誠信經營、誠信服務,禁止“零負團費”等經營行為,宣導品質旅遊,共同加強對旅遊者的宣導。
四、權益保障
(一)雙方應積極採取措施,簡化出入境手續,提供旅行便利,保護旅遊者正當權益及安全。
(二)雙方同意各自建立應急協調處理機制,相互配合,化解風險,及時妥善處理旅遊糾紛、緊急事故及突發事件等事宜,並履行告知義務。
五、組團社與接待社
(一)雙方各自規範組團社、接待社及領隊、導遊的資質,並以書面方式相互提供組團社、接待社及領隊、導遊的名單。
(二)組團社和接待社應簽訂商業合作合同(契約),並各自報備,依照有關規定辦理業務。
(三)組團社和接待社應按市場運作方式,負責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必要的醫療、人身、航空等保險。
(四)組團社和接待社在旅遊者正當權益及安全受到威脅和損害時,應主動、及時、有效地妥善處理。
(五)雙方對損害旅遊者正當權益的旅行社,應分別予以處理。
(六)雙方應分別指導和監督組團社和接待社保護旅遊者正當權益,依合同(契約)承擔旅行安全保障責任。
六、申辦程式
組團社、接待社應分別代辦並相互確認旅遊者的通行手續。旅遊者持有效證件整團出入。
七、逾期停留
雙方同意就旅遊者逾期停留問題建立工作機制,及時通報資訊,經核實身份後,視不同情況協助旅遊者返回。任何一方不得拒絕送回或接受。
八、互設機構
雙方同意互設旅遊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旅遊相關事宜,為旅遊者提供快捷、便利、有效的服務。
九、協議履行及變更
(一)雙方應遵守協議。協定附件與本協定具有同等效力。
(二)協議變更,應經雙方協商同意,並以書面形式確認。
十、爭議解決
因適用本協議所生爭議,雙方應盡速協商解決。
十一、未盡事宜
本協議如有未盡事宜,雙方得以適當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簽署生效
本協議自雙方簽署之日起七日後生效。
本協議於六月十三日簽署,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附件:一、海峽兩岸旅遊具體安排
二、海峽兩岸旅遊合作規範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會長 董事長
陳雲林 江丙坤
附件一
海峽兩岸旅遊具體安排
依據本協議第二條,議定具體安排如下:
一、接待一方旅遊配額以平均每天三千人次為限。組團一方視市場需求安排。第二年雙方可視情協商作出調整。
二、旅遊團每團人數限十人以上,四十人以下。
三、旅遊團自入境次日起在台停留期間不超過十天。
四、自七月十八日起正式實施赴台旅遊,於七月四日啟動赴台旅遊首發團。
附件二
海峽兩岸旅遊合作規範
依據本協議第四條、第五條、第七條,兩岸旅遊業者應遵守如下規範:
一、海旅會和台旅會提供的組團社和接待社名單內容包括:旅行社名稱、負責人、位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聯繫人及其移動電話等資訊。若組團社或接待社的相關資訊發生變動,應即時以書面方式通知對方。
二、台旅會應設置旅遊諮詢服務及投訴熱線,以便旅遊者諮詢及投訴。
三、海旅會和台旅會作為處理旅遊糾紛、逾期停留、緊急事故及突發事件的聯繫主體,各自建立應急協調處理機制,及時交換資訊,密切配合,妥善解決赴台旅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四、組團社應向接待社提供旅遊團旅客名單及相關資訊,組團社應為旅遊團配置領隊,接待社應為旅遊團配置導遊。旅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由領隊和導遊共同協商,妥善處理,並分別向組團社和接待社報告。
五、接待一方應向組團社提供接待旅遊團團費參考價。
六、接待社不得引導和組織旅遊者參與涉及賭博、色情、毒品及有損兩岸關係的活動。
七、組團社、接待社均不得轉讓配額及旅遊團。接待社不得接待非組團社的旅遊者,不得接待持其他證件的旅遊者。如有違反,應分別予以處理。
八、旅遊者未按規定時間返回,均視為在台逾期停留。因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緊急事故、突發事件、社會治安等不可抗力因素在台逾期停留之旅遊者,接待社和組團社應安排隨其他旅遊團返回。無正當理由、情節輕微者,接待社和組團社應負責安排隨其他旅遊團返回。不以旅遊為目的、蓄意逾期停留情節嚴重者,由台旅會和海旅會與雙方有關方面聯繫,安排從其他管道送回;須經必要程式者,於程式完成後即時送回。
九、旅遊者逾期停留期間及送回所需交通等費用,由逾期停留者本人承擔。若其無能力支付,由接待社先行墊付,並於逾期停留者送回之日起三十天內,憑相關費用票據向組團社索還。組團社可向逾期停留者追償。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8-2008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創] 佘語中動植物名稱
1 藨
植物的漿果,漢語中稱作“莓”。佘語與客家話一般叫作“po3",客語作家鍾理和小說中稱作“波”,客家話辭典中寫作“菠”。漢語中有時也寫作“泡”。
考其本字,爲“藨”,音爲普袍切。《爾雅˙釋草》:藨,麃。郭璞˙注:麃,即莓也。今江東呼為藨莓。子似覆葐而大,赤,酢甜可啖。
老蛇藨:一種草本植物的漿果,多生長在山波上,傳言蛇喜歡含吸其果汁,故名。
竻藨:一種帶刺木質草本植物的漿果,多生長于田邊路頭。能食。
2 八角鑢
有棱角的絲瓜,山客話叫“八角le4”;我考證了很長時間也不知道漢字怎麽寫。前幾天突然想到福安話管絲瓜叫“le4瓜”,(寫作“禮瓜”),頓時大悟,不就是“鑢瓜”嘛!其名來源與老絲瓜囊有關。“鑢”是磋磨骨角銅鐵等使之光滑的工具,如鑢刀(銼刀)、鑢皮(砂紙),老絲瓜囊不是也有類似的功能嗎?
3 杜定
山客話稱蜥蜴爲tu2 ten3;而客家話一般稱自“狗嬤蛇”,兩者有不同的語源。
再看廈門話中的說法to6 ting6 與佘語相近,漢字寫作“杜定”,肯定也是同音借字。其詞源還有待考證。
4 螢火蟲
福安山客話nan2 mi3 i2,尚不知漢字如何表達。閩東各地方言與之說法類似的有:
福州:lang21 mui22 ling44 (藍尾星);
福清:nia?21 muoi32 sing53(聶尾星,“聶”寫作“目聶”,是“眨眼睛”的意思);
壽寧:lang11 mui42 ki11(藍尾奇)
寧德:nang11 mui11 ei44 (南尾飛)
福安:neing11 hui42 hei332(粘火飛)
可以看出佘語中nan2 與lang21、lang11、nang11 等應是同一個字的音轉,而mi3與mui22、muoi32、 mui42、mui11等也一樣,因爲佘語的說法與上述方言有同源關係。
5 蜘蛛
佘語:lau3 khoi2
客家話: lai2 kia2
閩南話 la2 gia2
壯語是:lwggyau
此詞佘語與客家話、閩南話的說法極爲相似,與壯語也基本相同,看來是古越語留在閩、客、佘等語言中的底層詞。據遊文良考,此詞系古佘語存留下來的底層語,並經過佘語傳入客、閩方言。
浙南一帶歌本將此詞用“寮茄”借音表達,我覺得用“蟧蚵”兩字表達較佳。
6 踅鼠
兔子,福安佘語中有一種說法叫“si?7 tjy3”;閩東方言中有兩處說法與之相似:
古田話 suo?5 ts'y52 (踅鼠)
寧德話 syok5 ts'y42(踅鼠)
因此可以推測此詞爲福安山客先民遷徒經過這些地方時引入的閩東方言詞。
7 蜻蜓
福安佘語將蜻蜓稱作nan2 nε3;閩方言中無類似的說法。豐順客話nang2 ni1揭西客話“囊你”,與佘語完全一樣。饒平客話稱作“楊尼”,有點類似,其他點的客話無類似說法。
因此,nan2 nε3一詞極可能是佘語底層詞,然後傳入某些客家話中。
8 蝙蝠
福安佘語稱爲 po2 pi4 ;
閩南話發音“密婆”,潮汕話“畢婆”,客家話“匹婆”,均是漢語音譯詞,看來此詞也是古越語保存在南方方言中的底層。 奇怪的是閩客方言中的詞序與佘語正好相反。
此詞需要進一步考證,或許能在壯侗語族中找到根源。
9 板栗
福安佘語中板栗稱作tjang1 tjy1,此兩個音對應的漢字應是“榛櫸”。
“榛”和“櫸”是兩種能結球形堅果的喬木,榛結的果稱“榛子”,“櫸”結的果叫“米櫸”(和板栗形狀一樣但個頭小得多,只有黃豆大小)。
將兩個東西名稱合併作爲一個東西的名稱,這是具有佘語特點的構詞法,如松樹叫“松柏”,柳樹叫“楊柳”。
10 刺、荊棘
福安佘語將刺、荊棘稱作ne?7;據考此字的本字爲“棘下加力”,此字字形檔裏沒有,寫作“竻”、“簕”都是比較好的,音義都比較合。周去非《嶺外代答》:“南人謂爲竻”,說明此字在南方方言的使用的時間很長了。
“竻(簕)”本是來母字,在佘語中卻成了泥母字,這表明佘語從漢語分化出來尚處在泥來母未完全分清的語音階段。這是佘語的又一存古之處。
11黃瓜
佘語中“黃瓜”即指大黃魚,也叫黃花魚,因其腦部有二小石,又名石首。閩東官井洋是著名的黃花魚産地,舊時佘民送節也叫“送魚”,送的就是黃花魚。
“黃瓜”一稱甚是奇異,其實是“黃花”一詞的連讀變聲,大概是“黃花”一詞在佘語中發音過於拗口,“花”字受前字韻尾的影響就變成了“瓜”。
12 貓頭鷹
貓頭鷹,福安佘語稱舊鳥,與閩東方言福安話ku33 thau11(舊鳥)音同義詞,極可能是閩東方言借詞。
13 榕樹
榕樹,福安佘語稱作pi3 liu4 樹,與福安話說法相同,也應是閩東方言借詞,寫作“木表”柳樹。
14 花朵
佘語稱“一朵花”爲“一pun2花”。另外“雪花”叫“雪pun2”,“爆米花”叫“米pun2”。可知這個“pun2”相當於漢語中的“朵”。很多時候將此字寫作“菩”,但僅是同音借字。
閩方言裏也有同樣的說法,因此此字一般不會是來自苗瑤語或壯侗語,因此可以在古漢語中找到本字。
我覺得“柎”字可能是本字。《玉篇》:“柎,花萼足也。甫無切。”音義都比較切。
15 稻子開花
稻子開花,佘語稱“晾花”[long1 hua1]。這個說法可能源自古越語。溫州說“浪花”lan6 hua1,武鳴壯語開花即叫laùn5 va1,與佘語說法相近。
16 柚子
佘語稱柚子爲“枹”phau1。這也可能是古越語詞。溫州說phau1,侗語說pau2,與佘語說法相同或相似。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8-2008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 ... C1%F9%B6%C8%B7%D6%B 六度分隔理論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796.htm 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六度空間理論」,名爲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六度空間理論以及小世界理論等。
地球上任兩人,經6.6人就產生關連2008/08/03 04:09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假設人跟人之間就算不認識還是有某種關連的「小世界現象」,首度獲得證實。根據微軟MSN資料庫,研究人員發現,陌生人之間的「人際間隔」平均為六.六個人,雖然比原先假設的多一點,但還是顯示全球人類間驚人的關連性。
所謂的「小世界現象」或「小世界效應」,是假設世界任何角落的兩個陌生人,只要透過六個人當仲介,就可以和彼此拉上關係。這個假設因此又被稱為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以好萊塢影星凱文.貝肯為名的「凱文.貝肯的六度分隔」也是以上述理論為基礎,任何一個演過電影的人都可以在六個仲介人的串連下與凱文.貝肯產生關係。甚至連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都因為在二○○○年演出過一部電影,可以由三個演員仲介和凱文.貝肯扯上關係。
這套理論最早是在一九六○年代由兩位學者進行小規模測試,但當時的結果並不夠全面。後來陸續有人以電子郵件對此進行測試,但還是無法全面證實這個理論。直到最近,透過MSN龐大的用戶資料庫,才完成理論實證。
研究人員利用一億八千萬名使用者的三百億通訊息進行比對,並假設通過至少一次訊息的使用者就算認識,結果發現任何使用者只要透過平均六.六個人就可以和全資料庫的一千八百億組配對產生關連。
此外,雖然最長的一組得靠二十九個仲介者才能拉上線,但高達七十八%的配對都可以在七個仲介內連上。
研究人員說,這項發現不只是證明瞭「小世界現象」的存在,同時也可以有更廣泛的應用潛能,「比如說政治動員、募款活動、天災救助,以及失蹤協尋」,「利用一組特定的人當起點,一按enter就能輕易地能將訊息傳遞給全世界的人」。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8-2008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oursci.org/bbs/oursci ... 50&pagenumber=1
《中國科技縱橫》2005年2月刊第41頁有個報道:《意念取物可以實現》。全文見下:“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在用各種辦法試圖幫助殘疾人和癱瘓者借助自己的意念來控制機器。過去科學家已經能夠成功地將電極植入猴子的腦部,使它最終能用意念操縱電腦。
2004年12月6日,兩名美國科學家宣佈,他們發明了一種鑲滿電極的’思維帽’,使用者戴著它,就可以憑意念控制電腦,而不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把,使用者戴著它,就可以憑意念控制電腦,而不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腦部。他們在實驗中成功地使4名志願者用意念控制了一台電腦。
參與實驗的4名志願者有2人是半癱瘓男士,另外2人分別是健康男士和女士。他們戴著’思維帽’。面對電腦螢幕。‘思維帽’ 嵌有64個電極,用來記錄大腦活動。它通過一種特殊的電腦軟體,將腦電波轉化爲指揮電腦游標移動的指令,來操作電腦。
4名志願者經過5個多星期的練習,就已學會運用思維使電腦顯示幕上的游標朝各方向移動。實驗顯示,兩位元殘疾志願者的表現比健康人更爲出色。科學家猜測,這可能與殘疾人克服肢體障礙的意念更加強烈有關,或者其大腦對外來事物的適應能力比健康人各個強。
這項非侵入式意念控制方式取得的成功,可以運用於醫療方面,幫助殘疾人用思維控制人造假肢和電動輪椅。”
我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能夠討論討論:
1. 用意念就可以取物,即想一想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好象不大可能吧?
2. 一種探測手段“思維帽”,用來測腦電波;一個電腦軟體,將腦電波轉化爲操作其他事情的指令;這個指令讓電腦完成操作。
我想問的是:
A. 人想做的事情很多,(即使一種儀器只能完成一個動作)而腦電波再複雜也不可能有很多很多種圖譜。那麽人的欲望與圖譜怎麽一一對應?既然無法確定,那轉化出來的指令也是不準確的了。
B. 再一個從能量轉化方面來看,好像也不大可能吧?
C. 那麽最後的問題是:這個實驗本身就不可能呢,還是科學家的結論有誇大的傾向?
我對這個報道比較感興趣是因爲有些精神病患者有被洞悉感,如果這個實驗成立的話,那就是說,一個人在想什麽,通過測試手段是可以“精確”知道的;而先不是設計場景,讓人來反映。再擴大點說,如果這個實驗成立的話,那人有心靈感應應該也是絕對的了?
Emotiv頭盔讓你用「想」來操作電腦
Crave編輯剛剛用意念讓一個小的橘色立方體消失,完全沒用到手。
編輯正在測試位於舊金山的Emotiv公司研發的「腦波控制介面」,這項在一年前展示過的最新互動式技術,如今幾乎已經到達成熟的階段。
在硬體和軟體的雙重協助下,使得這個理念得以實現。頭盔有點像出現在1995年由James Cameron編寫劇本的電影「Strange Days(中譯:21世紀的前一天)」裡面的那頂,由一組感應器負責讀取使用者的腦波。
軟體被設計來轉譯接收到的腦波,以這種方式讓使用者可以用意念來操控螢幕上的物體。
這是為什麼Crave編輯來到這間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辦公室,和這個小小的橘色立方體面對面。它有點像是在挑釁我,看看我有沒有膽子把它變不見。
處理的過程如下:軟體有數種你可以選擇的動作。以讓立方體消失為例,一旦你戴上頭盔,會直接進行短暫的六秒鐘測試,讓你在放鬆而專注的情況下,全神貫注於以意念來做這項動作,然後軟體會記錄下此時讀到的腦波數值。
一旦完成測試,就可以拿立方體來開刀了。困難處在於使用者能否重現測試進行時的意念狀態,如果能辦到,立方體將會緩慢的消失。
當Crave編輯進行實驗時,立方體消失後又出現、再度消失又再度出現,如此一再重複。
編輯也試驗了另外一個例子,這次要試著把立方體往前拉。這一個試驗難度更高,因為完成這個動作的腦部功能需要更強的集中力。這讓編輯繃緊了神經試著更專注在想像把立方體往前拉的動作上,這次的實驗不是很成功。
但是讓立方體消失的動作,編輯在放鬆的狀態下就能做得不錯。
當然,在腦部有意識地試圖將立方體往前拉和實際發生的情況之間是沒有關連的。也就是說,使用者心裡面怎麼想並不重要,只要做的和六秒鐘測定時使用者為達到這個動作所想的相符就好。
所以軟體看的是樣本符不符合,而不是概念上的對錯判定。儘管看起來設計理念不太複雜,但是我們相信在工程技術上相當困難的挑戰。
Emotiv也建立了可以讀取使用者臉部的情緒和表情的技術。編輯在現場也看到了某個帶著頭盔的人做出笑和皺眉的表情,而螢幕上的代表人物也會重複他做出的表情。
目前一切還只停留在原型階段。但是Emotiv承諾Crave編輯頭盔將趕在今年耶誕節,以299美金(約新台幣9500元)的價格上市。硬體將搭配一個支援這項技術的遊戲,並推測將有更多遊戲會支援。編輯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要讓遊戲支援這項技術的難易程度。想必這是為何Emotiv的產品出現在本週舊金山的遊戲開發者研討會上。
Emotiv還說該公司正與IBM合作,要將腦波控制介面技術整合進「Big Blue」的虛擬世界計畫。
老實說,Crave編輯認為這項技術離走進主流市場還有一段距離。確實它非常有趣,甚至讓人印象深刻。但是編輯不確定它改善的速度能快到在明年問世時做出明顯的區別。或許它可以,如果成為事實,那將是很棒的事。
任天堂Wii和吉他英雄以全新的介面讓人們大開眼界,而Crave編輯確定這頂頭盔也在它們之列。不過讓Wii和吉他英雄的控制方式如此成功的原因在於它們都很簡單,靠直覺就能使用。關於這一點,編輯暫時對Emotiv的新技術持保留態度。不過,能靠著意念讓立方體消失而無需用手,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德國:新型頭盔可助人用腦波駕車
2008-06-22 07:20:37 來源: 新華網(北京)
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德國不倫瑞克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無需直接的電子接觸、利用腦波就可駕車的頭盔。此項研究將有助於殘疾人控制輪椅、假肢和駕駛汽車。
埃菲社日前報道說,使用者把頭盔戴在頭上,只需注意取景器螢幕上的一個示範模式。螢幕上會顯示出兩個閃爍頻率不同的國際象棋棋盤。如果使用者將視線集中在左邊的棋盤,汽車就駛向左方;如果看右邊的棋盤,汽車就駛向右方;如果哪個棋盤都不看,汽車則筆直前行。
報道說,這種“人機界面”的革新之處在於,人腦和機器無需直接進行電子接觸,因爲頭盔能夠記錄大腦的信號。科學家借助信號放大器成功地將大腦信號以地圖的形式展現在頭盔的螢幕上。頭盔上的探測器能夠收集大腦視神經中樞的信號。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8-2008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貴人”——李玉琴近況1989年2期 總第83期http://shang.cnfamily.com/198902/ca23862.htm
李玉琴雖然已經是61歲的老人了,但她依然顯得年輕、俊秀,不減當年貴人姿容:滿頭黑髮,兩眼炯炯有神,鼻梁高高的,長圓臉龐。她思給敏捷,記憶力好,談吐清晰。當問起她近來的工作時,李玉琴愉快地說:“組織上很關心我,我還沒辦理退休手續。現在我的社會活動多,在辦公室不太方便,現在在家處理了。”李玉琴現在是吉林省、長春市政協委員。
她的老伴黃玉庚今年60歲,現在長春市電視臺搞技術工作。他是在李玉琴同溥儀離婚後第二年經人介紹,相識一年之後結婚的。婚後30年中,他倆相親相愛,患難與共,感情非常深厚。就是在十年動亂期間,長年挨批鬥,兩人同樣堅定信念,從不動搖。生活中從沒吵過嘴、紅過臉,總是相互體貼、愛護、鼓勵。
李玉琴從建立這個幸福美滿新家庭的人生道路上,深感自己與末代皇帝的抉離和對黃玉庚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她們有一個兒子,今年26歲,大學畢業生,在省糧食廳下屬的一個中外合資企業搞技術工作。兒媳叫李淑萍,今年20出頭,在市汽車廠搞機械設計工作。她憨厚而賢惠,富有教養。她和李玉琴的愛子熱戀時,一直不瞭解他母親的身世。結婚之後,他把媽媽寫的《坎坷三十年》一書拿給她看。她十分同情婆母在人生道路上的艱難經歷。她不但沒有怪怨他,反而從內心中更理解他、更深沈地愛他了。
李玉琴在自己的新家庭中,不僅得到了丈夫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還得到了心愛的晚輩的愛戴和尊敬,這是她在皇宮中做皇娘的時代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的天倫之樂。
李玉琴4口之家,住在一套21平方米的套間式小單元房間。這個小天地給兩代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儘管如此,李玉琴夫婦十分樂觀。她風趣地說:“一些港澳僑胞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家看望我,他們再三勸我移居香港,爲我們一家提供一套寬敞舒適的住房。我對他們說:“感謝您的關照,我在我的祖國、我的故鄉安度晚年,我很幸福。’”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李玉琴遺作遭侵權 《歷史的背後》違規操作惹官司
嫁到皇宮裡的李玉琴(1943年15歲)http://tag.tom.com/D80000011347_2.html
黃煥新(左一)與母親李玉琴(右一)父親黃毓庚(中)在一起
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妃,溥儀第四任妻子李玉琴充滿傳奇故事的電視劇《歷史的背後》已於去年拍攝完成。由楊立新、左小青主演的該劇在開拍伊始就十分低調,而此劇至今仍未播出,真實原因居然是惹官司!李玉琴的兒子黃煥新憤然表示:“《歷史的背後》侵害了我母親的權益和遺願!”
李玉琴臨終授權拍戲
據黃煥新介紹,母親李玉琴與父親黃毓庚是自由戀愛的,而“我就是母親這段傳奇命運的結果”。1999年李玉琴肝硬化晚期,在黃煥新的安排下,著名編劇王興東和王浙濱從北京專程回長春看望採訪她,還採訪了黃毓庚,錄影達10個小時,並籌劃創作了《與皇帝離婚的女人》影視劇本。黃煥新特別強調,王興東和王浙濱夫婦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20多年,曾擔當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的編劇,此前與李玉琴交往已久,相互瞭解和信任。李玉琴鄭重地把政協文史出版的《溥儀離開紫禁城》一書贈送給王興東和王浙濱,其中有李玉琴爲政協文史寫成的近十萬字的回憶錄《傀儡婚姻》和《坎坷歲月》,簽約授權以此文改編影視劇本。
“母親的文章是用血淚寫下的,道出一位深受殖民者壓迫和封建皇族歧視的中國婦女,只有新中國讓她走向解放的心聲。我母親特別重視此事並要求做劇本顧問。然而,母親不幸于2001年病逝,未盡之願就由我來承接了。”據黃煥新介紹說,謝晉導演準備將王興東的電影劇本搬上銀幕,爲此特地在2003年初頂著北方風雪到長春來采景,“我當時還陪謝晉專程到僞滿洲國的皇宮參觀。”後因非典原因,這部電影擱淺了。
丁蔭楠“狸貓換太子”
黃煥新告訴記者,大概在2006年,王浙濱從北京打電話給黃煥新,說她和北大藝術系畢業的兒子王放放用三年時間完成了30集電視劇《與皇帝離婚的女人》劇本,劇本經國家重大題材領導小組看過,其中很重要的意見是“若需投拍必須徵求李玉琴家屬的意見,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黃煥新說:“因爲導演和製片人要到長春采景,王浙濱請我在長春接待了導演丁蔭楠和製片人卜天月。但奇怪的是,僅過了不到三個月,丁蔭楠又來長春,約我見面,並向我介紹了一位編劇胡建新。我說,編劇不是王浙濱嗎?導演說胡建新是此片的文學顧問,聊了不到一個小時,我就走了。後來知道就是這個胡編劇搞出一個《歷史的背後》。”
“2007年4月12日製片人卜天月到了長春,深夜找到我,拿出18集電視劇本《歷史的背後》,讓我24小時提出意見,劇本封面署名編劇胡建新,導演丁蔭楠。我不明白,編劇怎麽換人了呢?當夜,我與北京王浙濱聯繫,她幾乎無法相信這是事實。”黃煥新當時明確表示不同意拍攝《歷史的背後》。“這時,卜天月指著裝在紙袋裡的錢,說只要我簽字同意,可以馬上付款。那急切的目光讓我明白,因爲有國家重大題材小組的批示,必須有家屬的意見,她才如此求我。想起母親一生誠實善良,我豈能有違母命,貪利而棄義?我拒絕了她的再三要求。”
李玉琴與王浙濱(1999年11月5日)《歷史的背後》涉嫌違規操作
然而,4月14日,沒有經黃煥新同意,也沒經過電視劇管理司備報公示的《歷史的背後》在長春開機拍攝了。三天後,黃煥新給電視劇管理司發去意見,重申他的態度:只同意王浙濱寫的《與皇帝離婚的女人》劇本,不同意拍攝胡建新篡改的《歷史的背後》。“我母親生前是吉林省政協委員,她所寫作的近十萬字的回憶錄,都是她的親力親爲,非常私人化和唯一化,不是新聞史料,其著作有五十年版權保護,我是他唯一法定繼承人,沒有母親和我授權,任何人拍攝改編李玉琴影視劇都是侵權,必然要追究其法律責任。”黃煥新說。
但讓黃煥新感到氣憤的是,《歷史的背後》悄悄改名爲《福貴人傳奇》,刻意撇清與他的關係,並報送有關部門審查。“我致信廣電總局領導,要求政府出面保護我母親和我的合法權益,制止這部電視劇的侵權行爲,不同意播出。試想,這樣一部不尊重著作權,不尊重人權的電視劇播放出來,污染法治社會之和諧空氣,母親九泉之下也會責怪我的。”黃煥新說。
編劇王浙濱:被告提供了侵權證據
編劇王浙濱證實,2006年她與中國作家協會所屬的中國文采聲像出版公司簽署了電視劇《與皇帝離婚的女人》的著作權使用合同。合同約定,王浙濱和王放放是這部電視劇的唯一編劇署名,若合同一方另請作者修改,必須經他們書面認同,劇本拍攝時若有重要情節改動,必須經原作者同意。製片方先期支付了兩筆稿酬60萬,按照合同約定,開機前一周內,製片方支付劇本的最後一筆稿酬30萬。
2007年4月14日,電視劇《歷史的背後》在長春開機,署名導演丁蔭楠、編劇胡建新,講的仍是溥儀第四任妻子李玉琴的故事。在國家電視劇管理司提出質疑後,中國文采卻回復到說,該劇只是對《與皇帝離婚的女人》做了更名。但這時王浙濱通過劇組人員已經拿到胡建新的劇本,明確意識到《歷史的背後》不光劇本侵權還屬違規開拍,遂提起訴訟。
在第一次開庭時,法庭當場打開了被告中國文采製片人的電子郵箱,裡面顯示中國文采把王浙濱他們《與皇帝離婚的女人》全部劇本提供給胡建新的轉發記錄。這個關鍵性的證據像臍帶一樣將《歷史的背後》與《與皇帝離婚的女人》銜接在一起了。用王浙濱的話說,這是從對方提供的證據中發現的線索,三次要求法庭打開這個電子郵件,法官同意了,這個關鍵性的證據,證明了其背後的違約、侵權、抄襲。
國家廣電總局嚴懲違規操作
國家重大題材領導小組在看完《與皇帝離婚的女人》電視劇劇本後批示:“若需投拍必須徵求李玉琴家屬的意見,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李玉琴的兒子黃煥新告訴記者,侵權電視劇《歷史的背後》爲了求得順利播出,花錢找到李玉琴的哥哥,即黃煥新的大舅,以家屬的身份在協定上簽了字。這是否意味著電視劇《歷史的背後》將獲得播出許可呢?編劇王浙濱表示,她已經就此與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面談。廣電總局的態度是:電視劇《歷史的背後》沒有經過廣電總局的報批立項,屬於違規操作;重大題材辦要求此劇必須經當事人家屬同意,雖然電視劇《歷史的背後》找到李玉琴的哥哥簽字,但是李玉琴的哥哥不是李玉琴著作權法定繼承人。
“法定繼承人是李玉琴的兒子黃煥新,這都是有公證書的,是有法律效應的。”所以,李玉琴哥哥的簽字在司法程式上是無效的。除此之外,國家廣電總局還表示,電視劇《歷史的背後》如果是用欺騙手段進行違規操作,將受到嚴懲。目前國家廣電總局已經介入此事的調查。
王浙濱說,《與皇帝離婚的女人》一劇是他們全家多年的心血,所以等此案瞭解,她還將再重找導演、製片方合作,“一定要拍出來。同名的書也已在籌備出版中。”此事對王浙濱的打擊很大:“這個劇時間跨越了30年,涵蓋了很多時代背景,當初我是希望有一個駕馭能力很強、文化底蘊深厚的導演來完成這部作品,但是在整個事件中,丁蔭楠的表現前後判若兩人。這都是利益驅動。我看過被丁蔭楠改過的劇本,所有大場景的戲都被改成了室內劇,而李玉琴逃難過程的重場戲,全部被刪除。”(記者 賀沂沂)
【資料】李玉琴
李玉琴出身貧寒,15歲那年被選進僞滿洲國皇宮,成了溥儀的第四任妻子。後來日本關東軍戰敗,李玉琴隨著溥儀逃難通化,在大栗子溥儀退位,逃走時沒有帶上李玉琴。18歲的李玉琴開始顛沛流離無處爲家的坎坷歲月。10年後她在撫順戰犯監獄重新見到了溥儀,李玉琴性格倔強而忠誠,6六次去撫順探望服刑的溥儀,終於在1957年與溥儀正式辦理離婚手續。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8-2008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夢晨姑孃照片,李夢晨adam-dong@163.com,保定電視臺|網址大全 - NetQ.cn,18號李夢晨《金色演播廳》節目。
時間:2004-10-9 16:14:08 來源:市向陽中學 作者:李夢晨
在歡慶國慶佳節的日子裏,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去年國慶節,我的大舅從臺灣回來了。他很少回來,大約兩三年才回來一次,所以那一年的國慶節,我們一家過的格外開心。
我們在國慶節的前夜到達北京,第一站就是天安門。
天安門裝扮得格外壯觀,廣場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我挽著大舅站在天安門前,大舅望著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大舅說:“我真的好想念大陸呀!如果不是這麽大歲數,腿腳不靈便,我肯定會更多地回到大陸,找我的根呀!”
我望著大舅眼中的淚水,天真地說:“大舅,那您就不要走了,在大陸住下,不要回臺灣了,我們天天在一起。”大舅笑了,撫著我的頭,似乎在對我說,又似乎對自己說:“我又何嘗不希望留下來呀!可惜事不遂人願呀!”我分明看到大舅臉上一行老淚潸然而下,似乎瞭解了他心裏的苦楚。
我們走在長安街上,大舅忽然停下來,指著路邊的高樓說:“看到那幾座大樓了嗎?在1962年時,那還是平房呢!而現在,二三十層的大樓隨處可見,大陸變化真快啊!”
我笑著說:“大舅,中國不是加入WTO了嗎?以後一定更富強的。四五十層,連一百層的大樓也會有。”大舅笑的更開心了:“是呀!大陸的政策好,當然會富強的。你看,這車水馬龍的繁華勁兒,一點兒不比誰差啊!”
看著大舅興高采烈,指手劃腳,像個小孩一樣快樂,我忽然覺得,在臺灣,肯定還有許多老人們不能回到故鄉,一睹大陸的風采。這些老人的心願何時才能實現啊!國慶節那天,我們早早來到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與朝陽一同升起,大舅莊重地望著五星紅旗,淚水再次奪眶而出,我看到廣場上還有許多人也流出了淚水。清脆的電話鈴聲,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媽媽拿起聽筒,看到她驚喜不已的表情,我猜到准有好事了!果然,放下聽筒的媽媽,高興地一下把我抱在懷裏,激動地說:“閨女,你大舅要來了!要和咱們一起慶祝啦!”“太好了!”我高興地跳起來。
媽媽說:“你大舅說了,他這一次一定要來,不但他自己來,他還要和他的老夥伴們一起回來。他說不只爲了探親,他們要用這種方式反抗‘台獨’勢力,他們要讓台獨分子們看看,這些同根、同族的龍的傳人,對大陸是多麽的依戀!看看他們反對‘台獨’的決心。”
聽完媽媽的話,我似乎看到許多白髮蒼蒼的老年人昂首挺胸地踏上了飛往大陸的飛機,仿佛看到他們臉上幸福的微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8-2008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實秋和程季淑只生了三個子女:梁文茜、梁文騏(男)、梁文薔。梁文薔爲梁實秋的幼女,2008年現定居於美國西雅圖的梁文薔也已是七旬老人。營養學博士梁文薔並沒有“子承父業”,但來自父親生前的鼓勵,一直成爲她勇敢地拿起筆的動力和緣由。雖然父親離去已近20年,但提起往事,那樣一位真性情的父親還時時讓她沈浸於快樂、憂傷和懷念交織的複雜情感中。
http://www.china.com.cn/txt/2007-09/07/content_8838458.htm 梁文茜照片
http://www.shm.com.cn/misc/2007-01/12/content_2065062_5.htm 梁文薔:我的父親梁實秋
梁實秋之子梁文騏突然去世,梁文騏於2007年7月21日在臺北家中睡眠時安詳辭世,享年77歲(1930/4/5-2007/7/21)。
林同墉【2007年7月24日於北加州】
7月23日清晨我接到梁文騏的大女兒梁麗由臺北打來的電話,告知她父親于7月21日晚間,上床入睡後就沒有再起床安靜辭世,去世前一天毫無任何徵兆。
梁文騏是梁實秋的兒子,南開46級學姐梁文茜的弟弟。他曾在南開47級高一四組就讀,但未等高中畢業就隨父母離開重慶。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和我同系同班,朝夕相處學習了兩年,高等院校調整時他轉到數學系。大學畢業後曾在安徽科技大學教授數學,六十年代轉到廣州暨南大學任教。八十年代初來美國做了兩年訪問學者,後來去了臺灣,任臺灣中央研究院統計研究所研究員。
由於毛澤東曾指名道姓的罵梁實秋爲反動文人,梁文騏在大陸期間爲此也受了不少牽累,特別是文革期間他曾被反綁雙手拉去陪鬥,到達地點後被紅衛兵一腳由卡車上踹下車去,手不著地的摔到車下,差點丟了性命。
梁文騏具有數學頭腦,但他的國學根底很深,文章寫得很好。他常在臺灣的報紙上發表文章,並曾彙集成冊出版。臺灣九歌出版社曾出版一本《出其東門,有女如雲》的雜文集,作者林之英實乃梁文騏的化名。這本雜文的文風尖銳,見解脫俗,內容從棋局談到世局,由臺北談到天安門,從選美、吃的故事談到性禁區尋幽。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無所不談。退休後他還在大同大學和國立藝術學院兼課,教授<古詩詞>、<先秦哲學>、<禮記精義>、<中國歷史研析>、<科學與文藝>等課程,直到他去世之前。
我到內蒙工作後,梁文騏一直和我有書信來往。1995年他來美國西雅圖探望二女兒梁越時,曾特意到洛杉磯和我聚會,1996年和2000年我兩度去臺灣,也曾到他住所促膝相談。如今他突然辭世,實在讓我驚震。
文學大師梁實秋的獨子梁文琪21日晚間在臺北汐止家中過世,享年79歲。梁文琪有兩個女兒在美國,一個義子在中國大陸,都已於23日抵台。梁文琪在美國的姊姊梁文茜、妹妹梁文薔近日將來台奔喪。
梁文琪當年沒有跟梁實秋一起來台,留在大陸。文革時被打為黑五類,下放勞改整整10年,吃盡苦頭,1985年才申請來台與梁實秋團聚。據梁麗說,十年文革浩劫沒有打倒梁文琪;她記得,父親勞改時她與妹妹去探望,當天晚上他氣喘發作,但仍打起精神,在睡前幫她們講述中國歷史故事。
梁文琪家屬將於28日上午為梁文琪舉辦追思會。【2007.7.24北美世界日報】
本校兼任教授梁文騏教授慟於7月21日晚間在住處過世,享年77歲,梁教授為本校故董事長梁實秋先生之子,家屬將於7月28日早上10點假本校尚志教育研究館104室辦理追思會。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8-2008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妻子”的 40種叫法兒
1. 通用稱謂
01 媳婦兒。男子配偶。“畢業之後三件大事:找工作,娶媳婦,買房子。”
02 太太。舊時稱官吏的妻子,社會中上層人士亦多稱妻子爲“太太”。與“先生”對應。
03 妻子。原指妻子和兒女。後稱“妻子”,不包括兒女。與“丈夫”對應。
04 妻室。背稱,“你也是有妻室的人了。”
05 妻。書面語。在書信中常稱“吾妻”“賢妻”“愛妻”。與“夫”對應。
06 夫人。古代稱諸侯之妻。後用作妻子的通稱。多用於尊稱,“大使夫人”“部長夫人”。
07 娘子。舊時對妻子的通稱。與“官人”對應。
2. 男女互稱
08 愛人。背稱。夫妻互稱。“您愛人在哪兒工作?”
09 配偶。背稱。夫妻互稱。“請把配偶情況一欄填好。”
10 伴侶。指雙方。“祝賀你們結爲終身伴侶。”
3.女主內稱謂
“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觀念。
11 內人。背稱。舊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
12 內子。背稱。舊時,文人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與“外子”對應。
13 內助。指妻子,意謂幫助丈夫處理家庭內部事物。現讚揚別人能幹的妻子爲賢內助。“多虧老兄有賢內助啊!”
14 內掌櫃的。舊時稱生意人的妻子爲“內掌櫃的”。
15 內當家。“老王在家裏不主事,得聽內當家的!”
16 家裏的。舊時口語俗稱。“我常年在外,老人孩子都靠家裏的一人照顧。”
17 屋裏的。舊時口語俗稱。“全部收入由屋裏的執掌,發薪當天交櫃。”
4.俚俗稱謂
18 老婆。“婆”讀輕聲。俗稱,多用於口語。近年受港臺影響,“婆”不讀輕聲。與“老公”相對應。
19 老愛。嫌稱“老婆”太俗,稱“愛人”又怯於出口,於是折衷一下,稱爲“老愛”。天津話讀爲“老nai”。
20 老伴兒。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老伴老伴,老來作伴。”
21 娘兒們。北方方言。曾聽農村生産隊廣播:“王拴柱:你家貓要下崽兒了,你娘們兒讓你馬上回家!”與“爺們兒”對應。
22 女人。一些農村稱“妻子”爲女人。與“男人”對應。
23 那口子。背稱。民間口語稱謂。“我們那口子也是山東人。”
24做飯的。背稱。“孩子都上學去了,就我和做飯的兩人在家吃飯。”
25 孩子他媽,或孩子他娘。面稱、背稱均可。“我說,孩子他媽,來客人了!”與“孩子他爸”“孩子他爹”對應。
5.借代稱謂
26 荊妻。背稱。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又可稱爲“荊室、荊婦、拙荊、山荊”等。古代女子成年將頭髮挽起盤在頭頂,用“簪釵”固定。故稱女子爲“裙釵”。貴族女子皆用“金釵”“銀釵”“玉釵”等貴重頭飾,而貧寒女子只能用“荊釵”。所謂“荊釵”,就是荊枝做的釵。“荊釵布裙”借代寒門婦女。
27 中饋。原謂婦女在家主持飲食事務,後作妻子代稱。舊時如男子尚未娶妻或妻死未再娶,稱爲“中饋猶虛”。用現代漢語說,就是“家裏還缺個做飯的”。
28 箕帚。箕帚是灑掃工具。因舊時家中清潔工作由婦女擔任,故用作妻子代稱。古代某女說:“願執箕帚。”不是到環衛局報名當保潔員,而是願意當閣下的妻子。
6. 比喻稱謂
29 糟糠。背稱。比喻共過患難的寒門妻子。所謂“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妻子不下堂”。
30 續弦。背稱。比喻妻子死後又另娶的妻子。原謂恩愛夫妻爲“琴瑟和諧”。妻子死去,稱之“斷弦”。再娶之妻,則喻稱“續弦”。“朱師母是續弦,比朱先生小十多歲。”
7.方言稱謂
31 婆娘。北方方言。背稱。“別看這小子醜八怪似的,他婆娘長得可俊啦!”
32 婆姨。北方方言。背稱。“幾個婆姨湊到一塊兒,就瞎吵吵。”
33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稱妻子爲堂客。
8.其他
34 原配。他稱。結髮妻子。
35 髮妻。他稱。原配妻子。
36 正妻。他稱。原配妻子。
37 嫡妻。他稱。原配妻子。
38 繼室。他稱。妻子死後又另娶的妻子。
39 填房。他稱。妻子死後又另娶的妻子。
40 伉儷。古時多指原配正妻。後用作夫妻代稱。 有時可單用一個“儷”字,如“儷影”就是夫妻的合影。“儷正”就是請您夫妻共同指正的意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8-2008 0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的郵局可以對大陸的郵局匯款:手續費 NT$500,匯款金額最高 US$50,000。要知道只能匯美金過去,目前台灣沒法直接匯人民幣過去。
如果對方有 Paypal 帳號的話,這樣匯差損失最少。https://www.paypal.com/us/cgi-bi ... ubIntlTrans-outside 使用 PayPal 進行跨國交易?
http://www.westernunion-cn.com/sc/ 中國西聯匯款
如果是銀行對銀行匯的話,那會損失比較多,光手續費就要被台灣的銀行收走600元了。中間轉款銀行會再收手續費,所以你匯過去的錢一定會短少。
http://www.huaxia.com/sw/lajm/2008/00798725.html 兩岸貨幣直接兌換和清算的解決路徑
早在1988年,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中國銀行廈門分行、福州分行與馬江支行開始開辦新臺幣兌換人民幣外匯券業務。2003年10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和銀監會批准,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五地市的中國銀行自2004年1月1日起實施試開辦新臺幣現鈔兌出業務,進行新臺幣與人民幣的直接雙向兌換。由於不對外挂牌、不公開宣傳,兌換價格內部厘定、利率不浮動,此項試點業務遠遠不能滿足兩岸投資貿易的匯兌需求。
2005年10月3日,馬祖正式開辦人民幣兌換業務,目前,臺灣共核准本地6家金融機構從事新臺幣和人民幣兌換業務,包括臺灣銀行金門、金城、馬祖分行,土地銀行金門、金城分行,以及金門縣信用合作社等。目前,這6家金融機構還在金門的水頭碼頭、“民航局”金門航空站及馬祖的福澳港碼頭等設有臨時兌換點。符合“小三通”出入境規定的金馬居民、臺灣人民與大陸遊客,可以向經過許可的當地金融機構申請兌換人民幣,每人每次兌換金額以2萬元爲限。
在兩岸銀行的通彙作業方面,臺灣方面僅允許於銀行OBU(OffshoreBankingUnit,境外金融中心)和大陸當地銀行進行通彙。2006年12月海峽兩岸直接通彙業務正式啓動。臺灣的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世華銀行等多家銀行與工行、中行、建行、農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建立通彙關係,由兩岸銀行的境外分行(OBU)直接開展通彙與信用狀業務。但由於人民幣和新臺幣的清算機制未建立,後端的匯款及清算作業仍須取道外商銀行,借用美元清算。同時直接通彙方面仍存很大局限:已獲批的DBU(登記註冊於臺灣地區公司)直接通彙的銀行僅占臺灣島內銀行的50%左右;當前兩岸間的直接通彙限於貿易和非貿易項下,不包括直接投資、有價證券投資或未經許可事項爲目的匯款,非商品與勞務匯款金額仍受相關限制。因此,兩岸人士依然認爲其“政策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由於通彙只能使用外幣,新臺幣在臺灣就必須先兌換成美元,彙到內地來之後再兌換成人民幣,按每年兩岸直接匯款金額100多億美元(3000多億元新臺幣)計算,以平均外匯市場牌價匯率差計算,台商因爲人民幣和台幣不能自由兌換造成的損失就超過2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兩道兌換的手續費,導致人民幣與新臺幣的兌換直接轉向黑市。據調查,海峽兩岸間存在“地下金融管道”,一般由臺灣母公司將新臺幣彙到指定賬戶,然後在大陸台商所在地取得人民幣,通過“一手交新臺幣,一手交人民幣”的方式完成通彙。據台《工商時報》報道,上海地區經營人民幣、美元與新臺幣之間匯兌的大型地下錢莊,至少有20個以上,其中規模最大的業者,每月交易額達20億美。
http://club.cn.yahoo.com/bbs/thr ... 1400092793&tid=1324
我老公是北京人,我的孩子是在北京出生的,一開始上的是北京的戶口(因爲出境是必須要辦理出入境證),後來回臺灣以後入了臺灣籍,現在就是臺灣人,但是這邊的戶口就必須要取消了(兩邊戶政是不通的,但是這裏的公安部就是能知道你已經上了臺灣的戶籍了),可是如果以後想要入中國大陸籍,只需要取消臺灣的戶籍並有公證書,就可以恢復了!
我女兒是在北京生的,當時要回臺灣,所以必須先上一個本地的戶口,去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許可證(紫色的)才能出境北京回到臺灣,然後在臺灣當地的戶政事務所給她上戶口,上戶口時就會把大陸居民往來臺灣許可證剪角(表示作廢)。至於在臺灣上戶口所需要的文件,最好是打電話回臺灣戶政事務所詢問一下,我記得好像是結婚證和出生證明都要公證。
我女兒是在2002年就在臺灣上了戶口,回來以後並沒有取消北京的戶口,可是今年幫她申請臺胞證延期的時候被查出她兩地都有戶籍,就不讓我們辦理她的延期,除非取消其中一邊,後來我們把這裏的先取消了,辦理戶口的人告訴我們,我女兒這裏的身份證號碼是永遠跟著她的,如果有一天想要再回來這裏上戶口是可以隨時恢復的!
臺灣居民同北京居民結婚所需材料
1、臺灣居民需提交:
(1)臺灣公證機構公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的聲明;(2)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其他有效旅行證件;(3)臺灣居民身份證。
2、北京居民提交:(1)本人的戶口名簿和身份證;(2)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的簽字聲明。
雙方持三張5乘3.8釐米合影照片親自到北京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登記。
涉外婚姻法律性、政策性很強,所需證件複雜,如有不明之處,請您親自到北京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現場諮詢。
http://www.hengshui.gov.cn/hscms ... 752881825593277.doc 需填寫《臺灣居民來大陸定居申請表》。
7、中國公民出入境管理
第4章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簽注和居留簽注
第二十一條 臺灣居民持《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來往大陸和在大陸居留,在北京可根據需要申請辦理來往大陸簽注及居留簽注。
一、來往大陸簽注的受理:
臺灣居民持《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臨時來大陸停留1年(含)以下,可申請(無次數限制)簽發3個月、1年一次或多次有效來往大陸簽注,無需再辦理居留手續。來往大陸簽注有效期不得超過《臺灣居民來往通行證》有效期限,簽注有效期自簽發之日起計算。
受理時提交填寫完整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簽注申請表》、有效期內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有效期內的臨時住宿證明、2寸彩色正面免冠近照(白色或淡藍色背景)1張即可辦理。
二、居留簽注的受理:
臺灣居民持《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大陸居留1年以上,可申請簽發1 年以上、5年以下居留簽注。居留簽注有效期不得超過《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有效期限。臺灣居民憑居留簽注在大陸居留和入出境,無需再辦理來往大陸簽注。
(一)受理範圍:
1.在北京投資的;
2.在北京企業、事業單位任職、就業的;
3.在北京學校、科研單位就學、學習或接受培訓的;
4.在北京從事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等交流活動的;
5.在北京購置房産的
6.與北京居民結婚的;
7.在京外國或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工作人員,
8.上述人員的配偶、直系親屬;
9.寄養在北京親屬處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10.在北京居住,又不符合在北京定居條件的70周歲以上的臺灣居民
11.其他確有需要的臺灣居民。
(二)提交的相關材料:
1、填寫完整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簽注申請表》;
2、有效期內的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3、有效期內的臨時住宿登記證明;
4、2寸彩色正面免冠近照(白色或淡蘭色背景)1張
5、首次申請居留簽注的提交北京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北街20號)或縣級以上醫院出具的體檢證明。
6、申請人的隨行配偶、直系親屬申請時提交親屬關係證明、結婚證明。
(三)除提供以上材料外,根據申請事由需提交的其他相應材料:
1、在北京投資的,提交營業執照副本或投資批准書(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及隨行配偶、直系親屬,可辦理5年以內居留簽注)。
2、在北京企業、事業單位任職、就業的,提交與任職、就業部門簽訂的聘用合同、單位公函或者就業管理部門簽發的就業證(本人及隨行配偶、直系親屬居留簽注時限以相關證明爲准,不得超過3年)。
3、在北京學校、科研單位就學、學習或接受培訓的,提交入學通知書或主管部門的證明(本人及隨行配偶、直系親屬居留簽注時限以相關證明爲准,不得超過3年)。
4、在北京從事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等交流活動的,提交所在單位的證明(本人及隨行配偶、直系親屬居留簽注時限以相關證明爲准,不得超過2年)。
5、在北京購置房産的,提交房産證或房産證明(房主及配偶、直系親屬可辦理3年居留簽注)。
6、與北京居民結婚的,提交結婚證(臺灣居民一方及直系親屬可辦理3年居留簽注)。
7、在京外國或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工作人員,以及上述人員的配偶、直系親屬,提交駐華機構的照會或公函(居留簽注時限以相關證明爲准,不得超過2年)。
8、寄養在北京親屬處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交大陸關係人出具的關係證明、其父母書面寄養聲明、父母身份證件複印件(可辦理3年居留簽注)。
9、在北京居住,又不符合在北京定居條件的70周歲以上的臺灣居民,提交大陸關係人出具的關係證明(可辦理3年居留簽注)。
第二十二條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補發
臺灣居民在北京丟失《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有效期即將期滿而不能及時出境、簽注頁已用完、原證件被損壞等,可向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申請補發臨時《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和一次出境有效的簽注。
申請補發臨時《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應提交:
一、填寫完整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簽注申請表》、2寸彩色正面免冠近照(白色或淡藍色背景)2張。
二、其他相關證明:
(一)《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丟失:
1、遺失地派出所出具的丟失證明;
2、刊登作廢聲明的《北京晨報》。
(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有效期限即將到期或延期頁已用完,但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離境的:
1、《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及複印件;
2、探親的提供有關親屬的在京居住證明。
3、如因患病,須提供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就醫或住院證明)。
4、有接待單位的由接待單位出具信函,說明其不能按期離境的原因,如沒有單位的,由本人寫明情況。
(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被損壞的:
1、提交已損壞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2、申請人或所在單位出具有關證件損壞原因和過程的說明。
(四)臺灣居民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從國外直接進入大陸,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離境,造成旅行證過期,可以補發臨時臺胞證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通行證》。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
2、臺灣地區戶籍身份證明;
3、不能按期離境的情況說明。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9-2008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臺灣高層根在大陸(詳細報道)(圖)
4月7日,臺灣“立委”蔣孝嚴回浙江奉化溪口爲蔣家祖墳上香。
4月2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開始了爲期8天的大陸之旅。在這8天的行程中,赴西安的祭祖活動以其濃濃的親情格外引人關注。在連戰之後,5月5日至12日,親民党主席宋楚瑜又將來大陸訪問,其中重要的一項活動也是回他在湘潭的老家看望親人,祭祀祖先。由此可見,儘管部分“台獨”政客爲達到分裂祖國的險惡目的,拒不承認自己
是中國人,否認臺灣和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無法掩蓋大部分臺灣人根在大陸的事實。
許多政要在大陸出生
臺灣“內政部”有關資料顯示,臺灣約有2300萬人口,其中98%是漢族。可以說臺灣地區漢族人的祖籍都在大陸,他們大部分是在明末和清朝年間從大陸福建、廣東地區移居到臺灣的。其中近80%祖籍福建,以漳(州)、泉(州)人爲最多;近20%祖籍廣東,以梅(縣)、潮(州)人爲最多。在漢族中約有280萬人是外省籍,他們或是祖父,或是父親,或者本人就是在大陸出生的。
連戰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舊稱龍溪縣)長洲村馬崎社。1682年,17歲的連氏後裔連興位從馬崎社渡過臺灣海峽赴臺灣,定居台南馬兵營。連戰就是連興位的第九世孫。連戰的祖父和父親出於愛國心,從臺灣返回祖國大陸效力,父親還長期在西安工作。1936年8月27日,連戰在西安降生,因此連戰與西安結下不解之緣。
親民党主席宋楚瑜則是1942年6月在南京出生,1949年隨父宋達去台。他的祖籍是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巨魚村。直到現在,巨魚村還有宋楚瑜祖上的3座墳墓,一座是曾祖父的,一座是祖父的,一座是祖母的,3座墓都保存完好,而且都立有石刻的墓碑。而宋楚瑜在巨魚村還有一個五服之內的親戚,那就是他的堂姑宋揚錫。老人家今年67歲,身體硬朗,她還能清楚地記得1948年宋楚瑜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回家鄉的場景。老人回憶道,“當時的宋楚瑜很活潑,也很大方,顯得特別聰明,還有點調皮”,而且“宋楚瑜還是一個感情很深的人,在他奶奶下葬的那天,他哭得非常傷心,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後來離開湘潭回南京時,他說過一定會回家拜祭奶奶。沒想到,這一別就是57年。”老人還表示,當年宋達隨國民黨逃到臺灣時,大陸只留下了她們一家,就是爲了看好宋家的祖墳。
國民黨中常委、“立委”蔣孝嚴(原名章孝嚴)是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兒子,祖籍浙江奉化,1942年出生在桂林。母親章亞若在蔣孝嚴不到1歲時去世。他隨即被送往章亞若的故鄉江西省
南昌市,由外婆撫養。1949年,外婆帶著蔣孝嚴移居臺灣。多年來,蔣孝嚴一直渴望認祖歸宗,2002年他提出更換身份證,稱認祖歸宗是出於對父母的追思和孝心,也是爲了能給子女一個交代。當新身份證發下來之後,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副院長”江丙坤還專門爲他辦了一個盛大的“歸宗”茶會。今年3月,他正式把名字從章孝嚴改爲蔣孝嚴。4月5日,蔣孝嚴訪問大陸,他在祭祀黃帝陵時動情地說:“這次來是向祖先做個報告。清明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我來盡些孝道。”4月7日,蔣孝嚴第一次以“蔣家後人”的身份,在浙江奉化的蔣氏故居祭祖。有媒體報道稱,蔣孝嚴還準備將自己的名字正式列入蔣家“宗譜”。
此外,前“行政院長”唐飛祖籍江蘇省太倉市,1932年出生在上海。臺北市長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0年出生於香港,1952年移居臺灣。
“泛綠”政客祖籍也在大陸
不是在大陸出生,但祖籍大陸的臺灣高層人士更是數不勝數。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經常矢口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陳水扁、呂秀蓮、遊錫?等“綠營”高層,甚至連數典忘祖的李登輝的祖籍也在大陸,而且他們其中一些人在當政之前,還在各種原因的驅使下,秘密回到大陸祭祖。
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之時,就曾對客家人和詔安同鄉會宣稱:“我也
是客家人,是詔安人,詔安二都的。”陳水扁所說的“詔安二都”就是今天的福建詔安縣,而詔安太平鎮星斗村就是陳水扁祖籍的發源地。當地陳氏家族“族長”、星斗村的陳水滾老人說,陳水扁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後裔。陳元光的第22代傳人陳元隆明末時曾當過江西的布政使,後覺得當官沒意思,回到詔安霞葛鎮隱居,死後就葬在霞葛,墓地現在還在。陳元隆的兒子分散居住在詔安的幾個村莊,其中一個兒子來到星斗村,成爲星斗村的開基祖,從此,陳氏家族的一支就在這裏繁衍生息。200多年前,陳氏家族中有個叫陳烏的人離開星斗村到了臺灣,陳水扁就是陳烏的第九代孫。
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遊錫?的祖籍也在詔安縣。當地遊氏宗親會理事長遊文錦介紹,開基祖的第12世孫東山公渡海去臺灣,在宜蘭定居開墾,遊錫?即爲開基祖的第20世孫,東山公的第9世孫。1990年後,臺灣遊氏子孫開始回祖籍地尋根謁祖,雙方往來密切。遊錫?的母親和弟弟遊錫賢多次到詔安縣。而且祖祠重建時,時任宜蘭縣長的遊錫?不僅捐了2萬元人民幣,以“臺灣宜蘭縣長、第20代裔孫遊錫?”之名贈匾一塊,上書“祖德留芳”。另贈一副對聯:“東聳雲霄宮牆原綺麗,升騰海嶠家道更豐融”。
臺灣的“副總統”
呂秀蓮祖籍是漳州市南靖縣。清朝康熙年間,南靖縣田中村呂氏家族中的呂廷玉攜帶家眷渡海到臺灣謀生,後定居桃園縣,成爲桃園呂氏家族的開基祖。200多年來,海峽兩岸的呂氏宗親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呂秀蓮的胞兄呂傳勝先生就4次帶團回來。據呂氏族人披露,1990年8月29日,時任臺灣“民主人同盟”理事長的呂秀蓮曾經回到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面對祖先300多年前建起的宏偉建築,面對臺灣呂氏宗親血脈的源頭,呂秀蓮曾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呂氏先祖確實了不起。”在一口古井前,呂秀蓮還親口對宗親們說:“我要喝一口故鄉的井水,這叫飲水思源。”直到1999年,身爲臺灣桃園縣長的呂秀蓮還曾經托其胞兄呂傳勝給南靖縣的呂氏宗親捎去其爲族譜的題詞:“呂祖萬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
鮮爲人知的是,被稱爲“台獨精神領袖”的李登輝雖然口口聲聲強調自己是本省人,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但據考證,他的祖籍則是福建永定。根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的來台祖先是崇文公,李登輝是來台李氏15代興發公的第四代孫,是崇文公的第19代孫。而至今臺灣李氏和其祖籍地———樓下村李氏還有著密切聯繫。1991年元宵節,李登輝派侄兒李道雄率先回鄉尋根謁祖,隨後李登輝的堂弟李登泉、李重耀、李延耀等樓下村在台人士也紛紛回到祖籍地祭祖掃墓。在樓下村李氏宗祠中,還曾挂過李登輝及其家人的照片。
在外省籍居多的臺灣軍界,許多高層的祖籍也在大陸。比如“國防部長”李傑的履歷表上雖然稱其出生在台南縣鹽水鎮,是本省人,但其實李傑的籍貫是大陸天津。而“參謀總長”李天羽爲山東臨淄縣人,“陸軍總司令”朱凱生爲江蘇武進人,“空軍總司令”劉貴立是遼寧省瀋陽市人,“海軍總司令”苗永慶是山西晉城人,“副總參謀長”馮世寬是江蘇省淮安市人。
數典應不忘先世祖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加強,越來越多的臺灣政界高層人士來大陸返鄉祭祖,並希望以此推動兩岸關係更爲良好的發展。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是現實,是常識,兩岸中國人本是同根生,數典應不忘先世祖。我們相信,隨著兩岸的交流不斷加深,臺灣民衆對大陸、對故鄉的認同度也會越來越高。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9-2008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財訊月刊--王偉忠,台灣最會販賣歡笑的人「我的小眷村是個大中國」(2007-03-30 20:21:09) 文/古碧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df23f0100091f.html
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 ... d=5041&PageId=2
聽王偉忠那溜到不行的普通話,忽兒變成四川話,忽兒是天津腔,忽兒又成了一ㄣˊ來一ㄣˊ去的東北腔,還真箇是老天爺賞飯吃,讓他來去各種腔調自如,更讓他在大陸與各省各路人馬侃起大山,無往不利。那大大咧咧、吊哩郎當的眷村小孩德性,活脫脫就是小時候混過兩下子的氣質,的確是有點他自己說的「鳥樣」。
但在那「媽的」國罵不絕於耳間,又很明白地知所進退,該有的禮貌誠意絕對有,嗅得出是「有規矩」的人家教出來的。果不其然,原來王偉忠家中有個專責「刑部」的嚴母孫紹琴,倒是父親是罕見的不動武老兵。
「我怎會生出你這混世魔王來!」在空軍開車的王偉忠父親王志剛,十九歲就魚目混珠胡扯自己是飛官,傍到了十六歲的小姑娘;一九四九年,老北平時局開始亂時,小倆口來不及結婚,就在兩家長輩的首肯下,一起出去玩玩,「這一玩就四十幾年!這是我姥姥再見到我媽說的第一句話。」或許遺傳了老爸那騙哄的本事,王偉忠從小就很會「煽動」同儕,在眷村裡外搗蛋闖禍,也難怪刑罰再嚴的母親,常也被這麽兒氣得自嘆說:「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混世魔王來!」
大學在電視台打工期間,更是「欺負」藝人郎祖筠的父親既是南京人又重聽,趁幫他管帳時,「海削」了兩學期學費,外加兩輛摩托車。
即便現在「貴」為貴族小學—私立復興小學家長會副會長,王偉忠的名字與崔湧、焦佑鈞、焦佑衡、方國強、江道生等人並列家長會名單,但同樣都是出身嘉義建國二村的校長李珀還是很緊張王偉忠上臺致詞,深怕這年少時專肆偷摘李家芒果的混小子會公然出口成「髒」。
一直自認很反權威的王偉忠,卻打從懂事以來,就是帶著一群都聽他話的僂囉,一路到高中、大學,到二十歲以「綜藝一百」短劇爆紅以來,近三十年來儼然成為台灣影藝圈的創意權威。他善用喜劇衝撞一些禁忌,以精準絕妙的用字,讓人笑到牙都歪了,把小市民的悶煩躁怒好生宣洩出來。
「化腐朽為神奇」,冷門演員紛紛紅
而各家電視台想搞新節目,往往也找王偉忠,從各類型談話、綜藝節目,情境喜劇乃至於兒童節目,算算他手中就有十來個,一人個人帶了十幾個製作人,數十名同仁,搞了四家合資公司,建構了台灣演藝圈的創意大本營。在不同媒介轉換間,似乎搞什麼就像什麼,從來不曾難倒過王偉忠。
從眷村老士官窮子弟,到如今的不虞匱乏,出入高爾夫球場、健身房這些有錢有閒人的場域,也在做了許多插科打諢的綜藝節目後,王偉忠應證嚴法師之請,正著手把兒童偶戲柯樂做成「漢語教學」的子曰村,正正經經地做些「傳世」之作,「總要給自己留點什麼東西」。
或許是來自基層,看遍了種種小人物,王偉忠還有一個本事,許多出道多年、有才華卻外貌不怎樣的藝人坐冷宮多年,一經王偉忠發掘,在他那閃靈怪手捏塑下,很快嘗到紅滋味,成為家喻戶曉的臉孔。
採訪這天,前一分鐘,王偉忠還熱絡招呼人欣賞他辦公室裡由楊興生畫的自家眷村油畫,一出辦公室,他頓時不理會旁人,表情極酷地專注看起晚報來。而他時常是前一秒鐘還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一瞬間卻收起笑臉,認真嚴肅起來,不自覺流露出天蠍座性格中最讓人難捉摸、不怒自威的部分。帶屬下時,既是溫暖的兄長,交辦事情時,又變臉成斯巴達部隊那叫人又敬又恨的軍頭,縱使年近半百,始終不改那帶頭混太保的眷村小夥子的鮮明面貌。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你製作了非常多型態的節目,這些創意跟你的成長有什麼關聯?
小時候的「根」養你一輩子
答:我常說像我們這一代還滿幸運的,父母從大陸各地來湊在一個村子裡,南腔北調的,是個語言的大熔爐。像我到大陸說山東話、四川話、天津話、東北話,上海話也會一點,大陸人根本搞不清我是哪省人。
所以我們雖然是一個小眷村,可是卻是一種大中國,人情事故懂得比較多,小時候喜歡搬個板凳,聽那些大人講些古話,講大陸各省的事、講講現在生活裡的事,一直愛聽。
我屋子裡有一幅楊興生畫的我成長的眷村,眷村裡一定有棵大榕樹,一定有巷口,這巷口就是小時候媽媽在那邊餵孩子,一個媽媽可以同時餵幾個孩子好幾口奶,誰有奶就吃誰的奶,爸爸下班就談點國家大事,談談戴笠到底死了沒,然後媽媽談小孩、標會,所以那個地方非常豐富,各種人都有,如果你真想把這些表達出來,又帶點天分,加上從小就在看人生大戲,題材自然豐富。像我七歲時,碰上嘉義大地震,眷村垮了一半,我們擠到嘉義水上機場裡,搭通舖晚上睡覺互相取暖,自然就會有故事,要做藝術創作時,提供很好的養分。
一個人小時候其實「根」養你一輩子,那根在土裡,吸收什麼水、什麼養分,長得是直還是歪,長不長葉,春天開花還是秋天結果,全部看這根。那時候就是窮,窮時一碰上陽光就趕快取暖。
問:你父母給你什麼樣的影響?你又為何一直說自己反階級?
答:我爸媽是眷村裡比較年輕輩的,我爸在村裡當副村長、村長,紅白喜事都喜歡幫忙人家,他們比較自由,鼓勵講話,也比較幽默、比較好玩,我是快樂家庭長大的,很少老兵不打人的,我爸是不動武的,我家動武的是我媽,她負責刑部的,慈父嚴母。
我是嘉義建國二村長大的,唸空軍附小,學校分成忠孝仁三班,忠班是飛官的孩子,孝班是地勤軍官,仁班是士官兵的孩子,我是仁班。後來增加了一班愛班,就收村外的台灣小孩。小時候就有明顯的階級制度,軍官家庭就會比孩子讀書好不好,像我們這種很窮的,所以沒什麼好比較。
我一直抵抗階級,很反對「大外省主義」
高中時候我編校刊,也做領袖,我被階級制所害,所以一直抵抗階級,因此,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我對官,都會做節目去抵抗他們,我不認為世界上非要有什麼偉大的領袖,但應該要有偉大的人民。我比較有點自由主義,也有點左派,而我的本省朋友很多,所以我很反對「大外省主義」。這跟家庭教育比較有關,我家常有台灣人來,我爸媽跟台灣人都相處得很好,我沒有省籍觀。
問:經過七○、八○年這些特別的年代,眼看現在的台灣,會不會有點傷感,可是你反而用幽默來表現?
答:我的方式一直不激烈,我滿反權威的,當然有一天我會變權威的(財訊:你現在已經是了!)你不要看我滿兇悍的,我自認都聽得到我員工的聲音(財訊:可是我覺得他們都滿怕你的!)當然,打仗不能不聽領袖的,因為你必須做好事情,而我第一個進戰場,也會最後一個離開戰場,我有點軍人個性。
我不是很「大外省主義」,對很多事情(指政權轉移)的變化,不那麼在意,不是那種非要誰怎樣,台灣的中產階級就是「革命沒有理,造反沒有種」的人,所以自古以來,革命都靠不了中產,可是工農兵革命的缺點就是會培養出另外一個混世魔王來!我為什麼老講說「不尚賢」,社會其實是不需要什麼聖賢的。
我剛從北京回來,有些台商跟我談到說:「偉忠呀,你看臺灣現在這麼弱,怎麼辦?」大陸上海、北京的確是人聲雜遝,經濟很活潑。
大陸是否有一個人笑得像我這麼大聲?
但是我講一個故事,上帝給分別管理羊群兩種動物,一群是給兩隻獅子輪流管,一群是給一匹狼管。兩隻獅子是隨時可以換掉他們,狼卻是不能換的,可是獅子比較兇悍,狼比較不兇悍。換句話說,獅子那邊就是民主政治,狼就是極權,看你要做哪一邊的羊?
我還是希望有換獅子的機會。現在因為工作關係,我也常去大陸,大陸人現在固然比較好,但你看大陸是否有人笑得像王偉忠這麼大聲開懷的。我看到很冷清的桃園機場,當然會難過。我們也不能不去注意這問題,台灣本來是中華文化最薈萃的地方。我剛去大陸時,文革剛結束,那批老三屆跟我年紀相仿,他們懂得屁呀!我又懂好幾種方言,跟他們一侃中華文化,全輸我!我們這一代四年級在大陸侃事情很厲害,真的擁有基礎。
我確實憂慮台灣,我從小就憂國憂民,不只是現在,否則我現在可以不做節目了。我算是做節目反映社會現象的人,不管是喜劇或是「住左、住右」這類中產的情境喜劇等,有時候你得做跟社會脈動有關連的,才是好製作人。
人民不能光有統獨,沒有褲子。我做媒體長大,我看過很多媒體人還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儘量讓自己不會極藍或極綠。我十九歲做電視,二十歲就紅了,我是做了快三十年的傳播名人了,你三十年前看王偉忠是什麼鳥樣,我現在還是那個鳥樣,我稱之為鳥樣,我還真的沒有改過,我們在這行業裡,儘量要保持自己的中立。
「他媽的!有為者亦若是!」
問:你和許多年輕的同事工作,你怎麼看臺灣年輕的一代?
答:做我們這行的,思想要非常浪漫,行為要非常自律,要有孩子般天真,要有軍人般的紀律,一手是想法,一手是執行,沒有執行東西是出不來的。現在年輕一代不夠浪漫,執行力也不夠,因為他們不虞匱乏。創作就是窮則變,變則通,所以他們可能小時候看多了,所以創作力低落,看什麼都不新鮮了。我們小時候到了臺北,好像到國外,看什麼都新鮮,就像在沙漠裡,只要有一點點養分,你就趕緊吸收,所以你看看現在成功的人幾乎很少家裡有錢的。
我們這代是拚一棟房子好像是我們的天職,新生代卻沒有這種觀念了。所以北方有句很有趣的話:「窮漢養嬌子」,窮人一旦有錢就會一直呵護孩子。
問:你這麼忙,你怎麼有時間深思?
答:一個人每天早上一起床想什麼,應該就是你的本質。我大概是從小起來就想今天要去哪玩,要找誰玩?現在我每天早上起來就想要做些什麼東西。他們說張清芳的老公宋學仁一早起來就想說,「我要賺多少錢?」(哈哈哈)我是一個隨時在想事情的人,那已變成我血液中的一部分了。
我小時候就對電視充滿幻想。高中翹課看到黃海星帶著外景隊在嘉義公園出外景,心裡想:「他媽的!有為者亦若是!」就想要做導播。
問:感覺上,你好像什麼節目都玩過了,你未來最想做的是什麼?
我只想表裡一致、自由自在
答:我從來不計畫未來,我跟賴聲川在談一個四年級的故事,我想拍一齣台灣的阿甘正傳,我覺得四年級是很精采的一代,也想把眷村故事放進去,做個大舞臺劇。我從來認為人到一個階段就沒有老師,你想怎麼變就怎麼變。像去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在去年過世的美國導演勞勃阿特曼,我覺得自己跟他很像,他講了很多人生經歷,很感人。我一直在做新鮮事,只要體力跟腦力都夠,還想再做新鮮事。
問:你可曾碰到創意枯竭時,或是覺得有壓力,如何解?
答:我當然會有壓力的時候,但我覺得愈老愈好。除了打高球,潛水潛了二十年,現在最常做的運動就是打球跟健身房,我每天在健身房流汗,覺得對我很有幫助。另外就是陪小孩,讓我重拾童心,也是很大的紓壓。
問: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答:我是一個有軍人性格的人,只想做個表裡一致、自由自在的人,你看到我外表是怎樣的人,其實我內在也是那樣的人。像我通常會有強烈的正義感,卻缺乏判斷能力,這是標準人馬座的個性,常常射錯人,騎了馬就跑了。我是個老靈魂,一個對人性很瞭解的人,我骨子裡是有這些東西的,創作才能入木三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9-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楚瑜應該反省,為什麼他的女兒會被說是「外省人」?
【社論】宋楚瑜應該反省,為什麼他的女兒會被說是「外省人」?
宋楚瑜過去壓抑本地語言,布袋戲配上北京話,以大中國思想來打壓本土文化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表示,現在的台灣,省籍不斷被強化,這與大陸文革時期的階級鬥爭情形類似,就好像他的女兒宋鎮邁常常跟他抱怨,為何她出生在台灣,卻因為父母的關係而被界定為「外省人」?宋楚瑜指出,參加八二三砲戰、古寧頭大戰,真正去打仗的都是老兵,在台灣對抗共產主義的總統蔣中正、蔣經國、嚴家淦也都是外省人,不應用意識形態加諸在外省人身上,陳總統台南縣家鄉現在最重要的台一線、台三線也都是他這位當台灣省長的外省人任內監督做好的。宋楚瑜的談話,流露出他對女兒遭受「委屈」的不忍之情,以及外省人士受到「誤解」的不平之心,然而宋楚瑜也該自我反省的是,一位在台灣爭逐大位的政治人物,為何社會仍將他們的家族視為「外省人」?何以泛藍陣營的外省籍政治人物一再表態愛台灣,卻未能夠普遍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同?
宋楚瑜的子女、孫兒以及泛藍的外省籍政治人物,之所以仍被視為「外省人」甚至是「外國人」,有近因亦有遠因,既有內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原因,有的是因個人意識使然,也有的是與政黨共犯結構有關。首先就總體面觀察,國民黨在1949年由中國逃到台灣以後,即把隨軍移民來台的各省官兵、軍眷集中管理,遂在台灣各地廣設眷村,自成「竹籬笆的世界」,成為一個封閉的天地,眷村居民生活閉塞、心態保守,起居都在籬笆內,與台灣社會的庶民少有來往,久而久之,外省的官兵眷屬的世界越縮越小,也與台灣社會嚴重的脫離。
國民黨政府不只以眷村,隔離台灣人與外省人,也在社會制度上廣置「竹籬笆」以示區隔,例如立法院、監察院以及國民大會以「萬年國會」為主體,台灣人只能參選所謂的自由地區「增額補選」名額,比例僅佔極少數;另在高普考試方面,也是充分保障中國各省的外省人權益,在一些考試上限制台灣人錄取的名額,而在文官制度方面,外省人也比較容易取得升遷的機會,外省人形成社會的「貴族」,台灣人只好選擇當醫生、做生意等自由行業發展,統治權完全由外省族群把持與主導。
國民黨統治台灣的不當政策,是造成撕裂族群融合的主要因素,其中,宋楚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出任新聞局長、國民黨文工會主任期間,強制指示以北京話演布袋戲,並在提倡推行國語的政策下,主張閩南語戲劇、歌曲是所謂的「地方戲曲」,比例應逐年減少,也造成目前文化斷層的原因,他是台灣文化的「殺手」,後遺症直到今天仍很嚴重,會講母語的台灣人,越來越少,宋楚瑜是始作俑者。
在大漢沙文主義的趨使下,國民黨在教育、語言政策上,「獨尊大中原」,使得北京話一枝獨秀,大中國意識成了文化主流,與台灣人的心靈越來越遠,李登輝主政12年才慢慢導正過來;在本土化政策之下,台灣意識逐漸萌芽,另在「社區總體營造」、「心靈改革」等運動的驅策下,「台灣優先」的理念開花結果,可是連戰當家後的中國國民黨,充斥連皮宋骨之徒,不再有本土化的氣息,反而是國親歸一統,把本土化路線全盤推翻,企圖以「去李登輝化」,還政權於「外來統治者」手中,反動力量反撲勁道十足,卻也引發愈來愈多台灣人民的反感。
凱達格蘭學校校長陳師孟雖是「外省人」,卻有堅定的台灣人立場,他指出真正有族群情結的,「都是外省人」,他們至今還有「喧賓奪主」意識,拒民進黨於千里之外。而從多項民調與各屆大型選舉來看,「外省人票投外省人」的比例偏高,高達八成以上,投票給非外省人的比例僅佔一成多;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時,銳意改革,不分省籍致力建設,可是他在尋求連任時的眷村選票並沒有成長,反之,閩客族群普遍能夠接受外省籍人士,看得出臺灣人選賢與能不分彼此,較沒有地域與省籍的觀念。
其實,宋鎮邁仍被認為是「外省人」,與她父母關係不大,而是出自她自我定位,她從小就被教育成為「中國人」,對台灣無法產生認同,才被界定為「外省人」。據媒體報導,許多小留學生出國後才找到自己國家的主權與定位,體會到中國與台灣是一邊一國,外國人分得清清楚,反而是少數台灣人搞不清楚,只有宋鎮邁認同台灣的主權與定位,具有台灣優先的理念,才能成為正港的台灣人。我們認為,台灣內部的族群關係因為選舉一再遭致撕裂,宋楚瑜高明的操控族群議題,對內呼籲外省族群團結,對外則控訴「族群歧視」,想要劍磨內外兩邊通吃,但誠如陳師孟所說的,過去外省族群沒能尊重在地意識,才被認為是「外來政權」,外省族群應自我反省,「主導台灣已五十年,夠了,應適度放手了」,或許可提供宋楚瑜滿腔牢騷,在埋怨之餘,自我省思的參考。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