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6868

我的音响+Siltech線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3-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曲清 于 16-3-2009 12:04 AM 发表

我也很想听下 NAD 配搭 DYNAUDIO 无奈已经爱上ATC 也买了
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下配搭


看来你是时候进补了。先来架CEC TL51XR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g2292 于 16-3-2009 12:27 PM 发表


看来你是时候进补了。先来架CEC TL51XR吧。

这款CEC TL51XR补品。。。
听朋友口中说,这款CD机的音质和品质会是不错的产品。。。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3-2009 02: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有机会去吸下 DYN的毒 , 关于CDP 我是一定会买但是不是现在 喇叭已经用了 一笔 AMP又是刚换不久 很穷了 做多一点 RESEARCH 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4# 曲清 的帖子

能够去吸到( 试听 )这高级Dynaudio喇叭毒物。。。
我觉得。。感慨万千。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3-2009 08: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16-3-2009 07:58 PM 发表
能够去吸到( 试听 )这高级Dynaudio喇叭毒物。。。
我感觉。。感慨万千。

我个人觉得你去他们一定招待你 而我去 不一定因为我不是他们的顾客 哈哈哈
有机会我们一起去 CHERAS SELATAN 那间 因为那边没有那么多人 还有一个独立房间比金河好很多也没有那么多人进进出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6# 曲清 的帖子

好啊!没问题!等喇叭来了,就通知你一声。。。
一起前去试听新毒物。。。
您说的CHERAS SELATAN是不是JUSCO那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3-2009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16-3-2009 08:27 PM 发表
好啊!没问题!等喇叭来了,就通知你一声。。。
一起前去试听新毒物。。。
您说的CHERAS SELATAN是不是JUSCO那间?

对就是那间 , 希望不会进去他不给我听 哈哈哈你应该可以预约吧 哈哈哈
叫毒王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8# 曲清 的帖子

顾客之上,它敢不给我们进去。。我就‘鸟’它。。
到时预约了后。。再通知毒王和你。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3-2009 08: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得目标将会来臨马来西亚的Dynaudio丹拿Confidence C4喇叭。。得評語~~转贴来源:器材评论

喇叭丹拿是信心的保证,信心是智慧的结晶--丹拿Dynaudio信心C4喇叭

时隔二、三个月,同样的空间,同样的搭配器材,同样兴奋的心情,对Dynaudio的旗舰喇叭Evidence还印象犹深。现在,就在Evidence喇叭的原位,另外摆了一对小了一号的Confidence C4喇叭,它的定价约16+-万多,仅有Evidence的1/3左右,使用的单元又与Evidence差不多,如果声音也有相当水平,那就太划算了!



声音绝不妥协

在一份Dynaudio的说明书中,丹拿表示他们不同意时下一些追求时尚的喇叭设计,新奇有趣的款式设计常常导致结构受影响,也许视觉上颇受吸引,但牺牲音质换取漂亮外观的作法可谓华而不实。丹拿自己的原则是:即使做不到那幺诱人的外观设计,但扬声器的音质誓必要出类拔萃!在毫不妥协的理念下,Dynaudio继旗舰Evidence以及小一号的Temptation之后,将同样的技术往下延伸到信心系列,推出一般人比较可以享用的起的信心 C2与C4喇叭。

过去丹拿的信心系列一直卖得不错,C2与C4在外型上大不相同,应该说更接近Evidence才对。没错,这二对喇叭所用的单元,正是从Evidence而来的。在说明信心C4喇叭之前,我先谈谈这次听到的声音表现如何,有兴趣的读者请继续往下看。

试听搭配的器材以Mark levinson为主,上次欣赏Evidence时使用了No.31.5转盘加上No.30.6数码处理器,前级为No.32 Reference,后级是No.33H,这次数码系统略降一级,换成了No.37转盘与No.360S数码处理器,其实这也相当厉害了,No.360S 的数据处理能力足足比No.360高出一倍,搭配这对喇叭绰绰有余。以整体预算来说,No.32前级与No.33H后级都过于奢侈,能够用到 No.380S前级与立体声的No.336后级应该都挺不错了。

精确,还是精确

由于这个空间相当大,第一个让人担心的往往是低音能量够不够,如果低音太少了,中高音会相对偏亮,听觉上较易疲倦。Evidence给人的印象是光泽诱人绵密,精细中有流畅无碍的高低频延伸,音场结构非常完整开阔,乐器形体比例、分析力、定位效果都是第一流表现,任何录音都能呈现活生的临场气氛。我曾经用Telarc的SACD版《1812序曲》测试过,当低沉的炮声猛然爆发,室内空气瞬时紧绷,可以很清楚听到极低频的线条与细节。同样这套Mark Levinson的器材,我还试过Revel Salon大企鹅喇叭,它的低频能量或权威感显然略胜一筹,但清晰度就不及Evidence了。

实际上Evidence的清晰透明是全频段的,相信多数丹拿喇叭的拥护者都是被它一览无遗的通透感所吸引,听习惯丹拿喇叭后,甚至会觉得其它产品都不够干净。用比较抽象的话来说,Dynaudio追求的是精确的声音,精确却不一定会过瘾,在二者之间,丹拿选择了忠于录音表现。同样的,信心C4给我的感觉除了精确,还是精确。

美国M&K在七十年代曾制作了一些极为发烧的直刻录音LP,现在已有CD可以选购,其中高挂TAS榜上多年的《For Duke》与另外一张《Fatha》辑录成一张CD。。我喜欢用第九轨来试喇叭的中低音,这段音乐中只有钢琴、爵土鼓与土巴号(低音号)三件乐器,土巴号独奏了一段很悦耳的旋律,气流声噗噗而来,绝大部份喇叭都无法过关,要不是动态压缩,形体感变小,就是强音时产生可闻的
失真。信心C4呢?厉害!厉害!他把土巴号的大喇叭口就呈现在二喇叭中间,形体感逼真庞大,眼睛仿佛可看到空气被挤了出来,除了几套四件式的大家伙之外,信心C4是极少数可忠实还原土巴号的喇叭之一。

低音没问题

OK,中低音的表现过关,低音到极低频的效果呢?原厂规格上并未标示C2与C4的频宽,不过上一级的Temptation喇叭频宽为29Hz- 25kHz,相信C4应该相去不远。低音贝斯主奏的《宇宙河马》,极低频不多,但直到低频上段却万分饱满结实,你知道吗,在Mark Levinson紧密的控制下,我被又快又狠,力贯巨石般的冲击力给吓一跳!


这是丹拿喇叭吗?过去听过许多丹拿产品,中高音之美无与伦比,低音的能量总是差了一点,即使用丹拿自己开发的旗舰Arbiter前后级来推动都一样。Evidence的低音可以,但是它那么贵,好是应该的,而信心C4几乎已经有Evidence的80%水平,够让人讶异的了。

Telarc的《爵士四季》鼓声松软有弹性、低音大提琴拉奏时琴弦震得麻酥酥的感觉也有了,我发现信心C4不怕音压大,声音越大越能感受到它反应灵敏、速度飞快、分析力始终如一,而动态对比起伏强烈的优点。Telarc在亚特兰大交响乐厅录制的一些管弦乐,可能是麦克风与空间共振的关系,从第一个声音出来就有挥之不去的隐隐极低频。比如yoel Levi指挥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Telarc CD-80394),录音师不知道有这些共振极低频存在,透过信心C4,同样的我也听不到那些在地上爬行的空气。

显然丹拿的设计者不在意那些与音乐无关的讯号。雨果的《天萧幻影》把合成乐器录得好极了,规模大、质感柔和,持续深沈低音构成神秘的听觉效果,信心 C4这时就不客气了,它的低音能量或许不是最多的,但低音的线条、细节与动态,却让人频频点头。低音也有细节?只要听过像丹拿这么快速干净的低音,就会明白低音当然有细节。

音场开阔,定位准确

第一次看到丹拿的Consequence喇叭,低音单元在最上方,高音单元在下面,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样的音场与定位会好吗?歌场者会不会像是蹲在地上?事实证明只要在一定距离外欣赏,这对喇叭也能还原立体感良好的三度空间效果。笔者第一次接触Evidence喇叭时又产生同样的疑问,二只高音单元放在中间,不会干扰互相影响吗?听了几次以后,没发现任何问题呀。后来才知道,Evidence的分音器极其复杂,所有单元并非同时工作,而且每只单元负责的工作量也不一。这是丹拿研发出来的DDC(Dynaudio Directivity Control)丹拿指向性控制系统,丹拿认为传统音箱受天花板与地板的反射音干扰甚巨,因而掩盖了录音中很多细节。丹拿透过垂直方向的对称式单元排列,加上复杂的分频滤波技术,将来自上下二个方向的反射声减少了75%。因此信心C4不但没有结像的困扰,反而音场非常开阔自然,定位准确不移,音像的大小比例达到大喇叭的架势。

双高音的使用是DDC技术中一个基本理念,丹拿说二只新开发的Esotar高音可在频响范围内有良好的互补,因此无论距离喇叭多远,它们几乎能在垂直方向将声音平均的传送到听音室内。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在大空间也好,在普通居室也罢,都能提供较多的音乐情报与更开阔的音场,并最大限度摆脱听音室本身的声学条件限制。理论归理论,喇叭还是得耳听为凭,我发现信心C4果然在音场的高度表现要比传统喇叭还得优异。就拿蔡琴的《金片子》为例,一首“情人的眼泪”只用简单的钢琴伴奏,呼吸婉转之间仿如伤心欲泣,叫听者动容不已。在信心C4喇叭身上,那几声轻盈如珠的琴声已经能勾勒出钢琴的形貌,而蔡琴活生生一个人就在站在那里,不仅仅是嘴型清楚,腹腔共鸣也非常漂亮,坐着听与站起来听她的高度依然不变。

智能的结晶

在中高音部份我就不多着墨了,那本来就是丹拿的长处,Esotar T-330D高音皇的甜美多汁为人称许,次一级的Esotar D260同样以宽阔的动态范围和特别清晰透明的声音闻名于世。过去有人觉得丹拿的中高音固然透彻无染,但也失之无味,因此喜欢用较温暖韵味浓厚的器材搭配,这当然可行。不过在Mark Levinson的驱动下,我却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精确无误的声音。这篇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精确这个形容词,信心C4给我的感觉是毫不加油添醋,一点一滴把录音中的真实风貌还原出来。我们知道原音不会只有一种,录音也是千奇百怪,碰到好的录音,信心C4可以挤出耳油来,粗制滥造的CD它也不留情的暴露出来。

究竟丹拿在信心C4上面用了哪些独家密技呢?首先是单元。对一个单元而言,振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扬声器中高频段的声音素质,音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扬声器的承受功率,而磁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扬声器的中低频段的声音素质。大动态,尽量少的储存能量,平滑的高频滚降,最小的相位变化都是丹拿单元的设计特点。从Evidence开始,丹拿对单元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良,全新的Esotar高音据说是过去Esotar单元的十倍价格,28mm软球型高音采前障板嵌入式设计,中间那块6mm厚的铝板除了散热外,也具有抑制强大脉冲能量的作用,可将各种有害震动降到最低。根据测试,在20kHz以上的极高频,Esotar高音单元仍看不到任何波峰,这说明了它很适合担任SACD或DVD-Audio等新数码音源的重播。

处处细心

如同Evidence,信心C4喇叭也舍弃了著名的馒头型凸盆中音,改用新开发的锥盆型中音,15cm的尺寸拥有38mm的纯铝大音圈。低音单元还是丹拿的传统设计,一体成型MSP吸振锥盆,20cm的尺寸有75mm大直径音圈。中音与低音单元被安置在一块40mm厚的HDF高密度纤维板上,丹拿不用嵌装而以平装方式来减少谐振。这块前障板与箱体是独立分开的,丹拿认为这样才能针对单元的物理和声学特性来进行优化设计,如果是传统一体式音箱很难做到这点。




前障板的边缘通常会引起不良声波反射,甚至会有部份频率被抵销,新的信心系列前障板几何尺寸与线条形状全部经过计算机计算,喇叭单元以垂直对称排列,前障板的形状与曲线却不是平行的。这么厚的前障板还有一个作用,可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来满足中低单元的强大移动质量。与后面瘦高的坚固箱体之间,除了有高度防震木板当接口外,侧面四块固定的小翅膀居然是玻璃材料,很特别
吧!丹拿说这几块弧状拖尾还能获得更精确的音像定位与层次良好的音场表现。

二个低音各有独立声腔,,反射孔位在后面,分音器也有独立的隔腔。电路板使用强化玻璃纤维板,超厚的铜箔,低电介损耗的电容与无磁电阻,由于使用了平衡阻抗技术,效率有90dB,信心C4宣称不会再对功放索取过高的驱动电流。至于小一号的信心C2喇叭,甚至可以用中小型功放驱动,不过个人的感觉,还是以大电流大功率扩大机来搭配为宜。丹拿喇叭想建立动态新标准,要是爆不起来多可惜!

更上层楼

看起来秀气的喇叭底座为MD板制成,喇叭接线端也这样,原厂有枫木与樱桃木二种木皮可供选择,前者白晰动人,后者深沈高贵,端视个人喜好了。对了,丹拿正在研发一款更大的信心C7喇叭,结构与信心C4大致雷同,低音单元增大为27cm,且低音部份配备有源功放。由于这部功放是针对丹拿单元特性设计的,除了有最佳驱动效果外,还能针对不同房间摆设进行选项调整,例如靠后墙、靠墙角、独立摆放等,让低音表现优化且灵活。另一个好处是信心C7绝对好推,中高音单元不需要太多电流,因此几十瓦的优质功放就能得到强劲的音压输出。笔者已经在幻想了,如果信心C7用肉感丰腴的胆机来推中高音,那岂不妙哉!

最后,说个丹拿的趣事。读者可能都知道香港的双层巴土,最早引进香港的双层巴士,就叫丹拿呢!第一部丹拿CVG5(丹拿A型)巴士由九巴引进,在 1949年开始服役,最后一部在1983年退役,足足有34年之久,数量最多时有二百多部丹拿双层巴土在香港各地奔跑,老一辈香港人应该记忆犹新。这家丹拿汽车目前隶属于克莱斯勒集团,与做喇叭的丹拿毫无关系。真要说它们的共同点,大概就是坚固耐用吧,丹拿的用家可以开怀大笑,因为每对喇叭都提供五年的保用证明。

三音路六单元低音反射式设计,灵敏度90dB,持续承受功率400瓦,平均阻抗4欧姆。使用二只28mm高音,二只15cm中音与二只20cm低音,一阶分音,体积250x420x1750x445mm,重量50公斤。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7-3-2009 02:2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喇叭丹拿是信心的保证,信心是智慧的结晶--丹拿Dynaudio信心C4喇叭。

倾听音乐、感受激情、发现真实——丹拿信心系列扬声器

只有当扬声器的设计概念确实有价值的时候,其设想才会化为真正的产品,丹拿在开发新的扬声器概念时,工作室总是弥漫著紧张,繁忙的气息。但并不是每一项研发方案都会诞生出新的产品。只有那些符合丹拿厂格标准,能将音乐感觉到原能力推至更高境界的型号,其研发方案才会为作真正的产品。

没有哪家音箱器材制造商如丹拿这般执著地追求著真实,自然的完美音乐还原性。我们在耗费大量时间开发产品的同时,也已拓展出了新的技术创新。丹拿扬声器的设计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到了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上,比如正确的瞬熊和相位回应,毫无压缩的动能,高超的分析力,自然的音色平衡度,以及对各种谐振的防治措 施等。

能够赢得世界上最受尊敬的高级扬声器制造商之一的美誉,全对丹拿自己制定的还大目标和拥有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与技术资源,还有对喇叭单元及箱体的开发,研制和生产所进行的全程品质监控。

每一款新丹拿扬声器的面世,都代表著某些真正独具新意的东西——能够再次提升性表现的革新技术。80年代初,丹拿以体积最小音箱卓著的 Compound系列树立了还原标准,接著是经过了不断地技术改良和创新使音质更进一步的Contour系列。面现在的这个信心系列,又以其典雅的手工真木皮箱体和便宜的音质表现,令广大音乐爱好者激动不已。1999年推出的Evidence Master 商把high-end 发烧标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参考级器材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不断地肯定。

现在,经过了数年的动力工作和深入的研究开发之后,借著设计Evidence旗舰扬声器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技术革新,我们便创造出了这个崭新的信心系列。新型号在制作过程当中的每一步细节,均是狂无二的丹拿技术新发展的直接成果。它们将器材的功能与外观的美学概念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跟其它型号相比,信心系列的新型号具有优先生产特权。我们为这个新产品系列制定了非常高的音质目标,保证不会负您对这些新型号所抱有的期望。

C2,带您进入美妙音乐的空间 C4,广袤智慧的结晶

不是每一个创新都能诞生出产品体系结合与设计总是充满著吸引力。如今,没有哪幢建筑或哪件产品能够忽略设计的任何一个方面。根据现代的体系结及设计要求,设计者对于智慧极造的考虑必须贯穿到每一处细节。现代开发理念已经证明,即便是在革些功能需求抢先的物品当中,轻松搞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设计是确有可能的。在过去,以后外形随功能而定的观念起点,直到让这一些出现与著多设计细节之中,人们把“由功能来决定整个外形设计”的这一思路本身,当作了一个具有吸引力与概念意义的设计。

“外形随时尚而定”则是外观设计的另一个指导方向:设计物件的结构取决于时髦的材料和当时流行的外观,而并非是由它的功能或是某个清晰的逻辑来决定。新奇,有趣的款式设计,常常会导致器材的结构安排爱到严重的影响,这样的扬声器设计所带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可能非常得棒,但就长远的满意程度来年,这样用个音质来换取漂亮外观的做法是典型的。

气宇轩昂 大开大阔——Dynaudio Confidence 4喇叭

从专业的喇叭单体制作开始,逐步演进到只要使用他们的喇叭单体,几乎就可以代表声音品质保证的公司,Dynaudio并不自满于已经达成的成就,相反的,他们更认真研发心目中最好的喇叭,每一次的进化蜕变,都让音响迷开足眼界,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听觉的震撼。承袭自顶级系列Evidence的技术成就,Confidence系列或许是最接近Dynaudio技术顶峰的成熟产品。

长高兼瘦身

第一眼看到Confidence 4(以下简称C4)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175的身高,确实,C4与旧款产品相比较起来,明显的变高又变瘦,不过体重倒是从Confidence 5的41公斤增加到了50公斤。与过去的Confidence系列比较起来,改款后的C4确实有许多打破传统的新思维模式。

谈到Dynaudio,难推或许是大家共同的印象与经验,请大家回忆一下旧款的C5,采用前一代Dynaudio旗舰Consequence的设计延伸,低音部分为[Compound]设计,从外观上看起来像是只有一个低音单体,实际上内部还藏了一只低音单体,原厂宣称此举可以大幅提高声音的[冲击力]。确实,过去我所喜欢的Dynaudio喇叭,无论是小巧的Contour 1.3或是出了名难推的Contour 2.8,那种浑厚快速的冲击力道,确实是Dynaudio喇叭的魅力所在。

不过改朝换代的时刻已经到来,旗舰已经从Consequence变成Evidence,过去的Confidence 3、5也转变为靳的Confidence 2、4,模样呢?一起跟着变了!旧的C3、C5外观嗅得出些许Consequence的味道,新的C2、C4也一样,长相与Evidence相似,瘦长挺拔的身形,宣告出C4可能是最接近Evidence声音表现的
Dynaudio喇叭。

EVidence向下延伸

从单体排列与箱体设计可以看得出C4从Evidence撷取了诸多设计精华。从单体来看,早期[高音之王]T330D进化成为Esotar单体,到了C4则使用更新一代的Esotar2,这只新的28mm高音单体的体积较T330D略小,外框使用6mm厚的铝合金,并且将高音单体装置在厚铝合金面板上,目的无他,就是为了要提高散热效率,此外背后的箱室也采用铝合金,让大型的铍磁铁前后都能散热。

单体的排列是C4除了身高之外另一项引人注意的特点,六只单体的采高中低对称排列,正中央是高音单体,依序是中音、低音单体。您很容易想到这是延伸自Evidence的设计,Dynaudio当时构思Evidence喇叭并不是从成本上考量,而是先想像使用者会如何看待喇叭?他们设想没有经济限制的用家应该会有很大的聆听空间,并且希望新的旗舰喇叭能够在各种角度下部有很好的音场表现,于是设计出采用垂直轴线上下对称的模拟点音源排列。 C4继承了Evidence的单体排列,只不过单体的数目减少,喇叭的高度也矮一些,但是控制垂直扩散角度,让天花板与地板声音折射的干扰降低的设计理念,可是完全继承下来。新的Esotar2高昔单体,C4大方的用上了两只,Dynaudio在散热上下足了功夫,大量使用铝合金框架,高音箱室背后还设计许多小洞,都是着眼于提升散热效率,正面弧形的金属线环目的是要消除高言单体微小的振动,可不是为了好看才加上去的装饰,由此可见Dynaudio对小地方的用心周到。瘦高的箱体使用MDF板制作,外表覆以精美的木皮,以往Dynaudio的加工水准就已经相当的好,C4较之过去的产品水准,有过之而无不及。 C4可不是虚有其表,MDF板还有学问,为了提高箱体的刚性,C4所使用的MDF全部是三明治结构,以40mm与16mm两种厚度不同的MDF压合,不过因为外观的木皮加工几乎找不到破绽,也没办法看出三明治结构到底是如何排列。

分音器延续Dynaudio的传统,采用一阶分音,Dynaudio自己就是专业的单体制造厂,不必担心找不到配对完美的好单体,采用一阶分音也能够让分音器的被动元件用得少些,减少对声音可能产生的污染。此外C4也没有Bi-wire的端子,只有一组WBT的喇叭输入端子,这是因为 Dynaudio认为Bi-wire会造成阻抗曲线的变化,让中高与低频两组回路变成不同的阻抗曲线,而且接触端点增加,这些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他们的办法是尽量把分频网路做好,就不需要额外做成Bi-wire增加困扰。



变好推了吗?

看过C4诸多设计特点,您大致可以想像Dynaudio之所以会设计C4,显然是希望让Evidence的研发成果让更多人享受得到。确实,两米高的Evidence即使不考虑其身价,想要容纳这对喇叭可得要先准备不小的空间。 C4虽然身高也有175公分,但是相对起来小得多了。不过,当我在前往小高音响进行器材外烩之前,仔细研读C4相关资料时,心里面只想到一个问题:C4好推吗?

从单体的排列上我们了解C4想要藉由控制垂直扩散角度,提高喇叭对于空间的适应能力,但是以往Dynaudio喇叭因为阻抗变化大、反动电势强的特性,经常是扩大机杀手,许多大功率扩大机都在其底下俯首称臣,能够制服Dynaudio喇叭的扩大机恐怕都是纯A类一百瓦以上的扩大机,每一个说想要买 Dynaudio喇叭的人,大概都有朋友会在旁边跟提醒:[你的扩大机准备好了吗?]

第一次到小高音响试听C4,当然劈头就问小高这个问题,不过小高没有多说什么,请我先听听看他的搭配,竟然只用了一部德国T+APAl530R综合扩大机。我心里想:[别开玩笑了,AB类扩大机想制服C4,难不成又是代理商的要求才如此搭配叫不过,也许这部综合扩大机真有如此神效?当场请小高换个组合,换过一套前后级和一部综合扩大机以后,我们又换回来T+A的组合。查了一下技术规格,8Ω输出功率170瓦,4Ω时倍增为340瓦,还是一部标准大电流设计的综合扩大机。我不敢说T+A已经能彻底把C4推出十成十的实力,但是更换扩大机并没有让C4变得更剽悍,相对的,T+A与C4搭配显得很清爽舒服,于是就单纯的使用Densen B-400CD与T+A综合扩大机的三件式搭配进行试听。

回到原来的疑问,C4真的变好推了吗?我总共来小高听了三次,C4确实感觉比以前我所听过的Dynaudio都容易应付。我一方面试听带来的软体,一方面不时去摸摸看T+A的温度,这部综合扩大机一直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我试着提高音量试试T+A的能耐,竟然也没有出现跳机的现象。小高这里的空间已经不小,要让音压提高到耳朵有点耐不住的情况,扩大机非得有些能耐,试过几次以后,我虽然不敢断定C4已经变得很好推,但是可以确定未来我们不用对 Dynaudio的[难推]特别恐惧了,新的单体刻意降低阻抗变化,让驱动C4这件事不再成为[梦魇]。当然,C4也不是随便搭配就会好听,更换几部扩大机下来,C4很清楚的反应前端器材的变化,要让C4唱得好,优质的扩大机绝对省不了,但是您不必局限在纯A类100瓦以上的扩大机,只要[质]够好,推力在水准以上,大概都能制服C4。

变得温柔的C4

或许是小高这里的空间使然,C4听起来变得温柔许多,我努力的寻找过去印象中的[冲击力],但是却很难让C4狂野粗暴起来。拿康泽尔指挥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的[威廉泰尔与其他最受喜爱的序曲](Telarc CD-80116)来说,雄壮的进行曲最容易表现出Dynaudio的冲击力,直接又快速的低频打出来,是过去Dynaudio最棒的地方,C4的冲击力似乎变得略微收敛,乍听之下有点不习惯,反覆听过之后,我发现并不是Dynaudio的冲击力变弱了,而是整体频宽的表现增加,让低频的表现更为自然,相形之下,过去我们所听到Dynaudio的冲击力,或许是某些频段刻意减少或凸起所形成的明显表现。

我说C4变得温柔多了,请不要误会它的声音听起来软趴趴的,实际上C4的柔软是有韧性的质感,不是猛烈粗暴的横冲直撞。拿摇滚乐现场演唱会来试试,要把现场演唱会的活生感表现得好,细节要够多才能听出舞台上表演者的细微表情与动作,开放的摇滚乐现场偶而因为风大触动麦克风拾音,越多的细节呈现,愈能表现现场的热闹气氛,事实上,由于摇滚乐现场演唱会都必须动用巨型PA喇叭,如果您占的位置不好,譬如距离喇叭很近,或许声音会大得过瘾,可是音乐的平衡性早就破坏光了,好的录音加上好的音响系统,很有可能比现场还要好听。用C4来听现场就是么过瘾的享受,播放Sarah McLachlan的[Mirrorball]现场演唱会,现场鼓噪的人声沸腾,清脆的铃鼓与打击乐器,C4没有遗漏掉热烈的气氛。大鼓的冲击力是我想要验证C4低频冲极力的重点,C4少了一点干脆野性的快感,但是爵士鼓的细部质感变得更好。C4展现出更为成熟的低频段表现,大鼓踩踏下去饱满扎实,但是不是鼓涨成一团的蒙胧与模糊,与小鼓节奏应和之时,您可以感受到小鼓与大鼓的尺寸比例,这是更为成熟的低频表现能力。最后一轨的[Angel]从电钢琴琶音开始,听众从鼓噪到安静,进入抒情的主旋律表现,那种现场情绪的起伏,C4很容易引人入迷,歌声暂歇时麦克风偶而拾取的风吹生,仿佛带到了小高的聆听空间,C4宽阔的音场与开放感搭配这里挑高的空间,相得益彰。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3-2009 10: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喇叭出来的价格 真的不懂会是什么天价 配搭的功放 也不是随便就能推起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喇叭丹拿是信心的保证,信心是智慧的结晶--丹拿Dynaudio信心C4喇叭。

苦思冥想的Dynaudio Confidence C4喇叭:很期待你得来臨。。


宏伟的开阔音场

自从Evidence之后,似乎Dynaudio喇叭部一直往[顶天立地]的方向设计。拉高的C4确实让音场变得更高、更宽、更深,不过声音的密度并没有因此降低,缜密有重量的音乐,让乐器的实体感相当清晰。听听C4的钢琴表现,先登场的是波里尼年轻时候的[萧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C4丰富的细节与乐器质感,让人不禁想拿鲁宾斯坦的版本相比较,当场对照之下波里尼技巧似乎更胜大师风采,也显示C4具备很好的音乐监别力,钢琴触戚的细微差异是这两个版本比较的重点,C4很传神的演绎出两个版本的差异。轻重缓急的差异,其实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动态,钢琴最重要的表情就是指尖轻重缓急的细微变化,C4的动态有更成热稳键的演出,没有刻意强调的频段,音乐听起来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下吵不躁的润泽音质,飘荡在宏伟宽阔的音场当中。拿出内田光子的[莫札特钢琴协奏曲全集],请特别注意她的钢琴诠释,内田光子敲击琴键触感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很纤细、很轻柔,声音柔弱之处好像只有轻轻让指尖滑过黑白键,即使强奏也不会大力敲打琴键,仿佛怕把钢琴敲坏似的。用C4所表现出来的内田光子,很能够抓到其中的神韵。此话怎说?如果您听过朋友说内田光子的莫札特听起来有气无力病恹恹的,肯定是音响声音密度不够,因此没办法享受内田光子轻快活泼的莫札特。

三度来小高聆听C4,每一次都很不想离开,不过除了第一次试听几张爵士乐与摇滚乐之外,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听古典曲目。原因在于C4的音场表现开阔自然,即使编制变大,舞台上的乐器也不会挤成一团。无论是[巴洛克时期大提琴协奏曲集]、慕特的[Tango Song and Dance]、诹访内晶子的[回忆],弦乐的质感细腻又绵密,扬起的泛音飘逸而自然,C4少了一点侵略性的高频,弦乐器的擦弦质感受厚度与光泽达到很漂亮的均衡。

日趋成熟的声音表现

总论C4的声音表现,我认为Dynaudio对于声音质感的要求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健。过去我总会夸赞Dynaudio的低频冲击力好,那是特别突出的优点,但是C4表现更趋全面,您可以说每一个频段都有优点可说,也没什么好说,因为C4的音乐表现力更上层楼,想要诠释的不是分割的频段,而是全面的音乐风貌。不要用C4来讲高频、论低音,安心的拿出您手上各种经典的录音,好好用C4发掘CD里面蕴含的音乐瑰宝吧!

非凡创意成就·绝不随波逐流 丹拿·信心系列——Confidence series C4

音乐享受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心神完全投放于乐曲中。全新[信心C4]不单拥有优雅脱俗的外形,每项物理设计细节与制造工艺,均彰显[丹拿]25年来于扬声器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亲身体验[信心C4],方能领略音乐中那种扣人心弦的神韵,令您对每段喜爱的乐章有更深的感受。崭新研制的极品级ESOTAR 2高音驱动单元,是性能最出众的[丹拿]丝质软球顶高音。ESOTAR 2内藏多项革新技术,包括新型高效能钕金属磁体、羽量级铝音圈及特厚铝台金前障板,而单完背后特设气流导向音室,配合特殊阻尼物料,有效消除所有向后反射的声波能量。ESOTAR 2音频响广阔,音频线性及准确性傲视同群,除具备优越的运动性能,功率输出更是上一代ESOTAR的双倍。全新分频网路采用(Balanced Impedance Technology)平衡阻抗技术,灵敏度高达90dB(2.83V/1m),令低功率放大器都能轻易推动扬声器;当承载强大功率的时候,分频网路更有效地控制每个单元音频表现,发挥一流的分析力和动态瞬变。

丹拿DDC(Dynaudio Directivity Control)指向性控制是一项革命性技术,减少来自地面与天花板的声音反射超过75%,大幅降低房间声学特性的影响,无论聆听者的距离是远或近,同样能感受到最平滑和准确的音频效果。

单元系统:28mm ESO下AR 2高音2个
150mm中音2个,200mm低音2个
低音原理:反射式
灵敏度:90dB(2.83V/1m)
阻抗:4ohm
分频设计:3(4)路730Hz,2000Hz(8000H2)
分频滚降:6dB/octave
重量:110 lbs
体积(W/H/D):250(420)/1750/445mm
接柱:镀金WBT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7-3-2009 02:2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曲清 于 16-3-2009 10:23 PM 发表
这个喇叭出来的价格 真的不懂会是什么天价 配搭的功放 也不是随便就能推起它

到去试毒时。。您就知它用什么的系统产品~配搭功放。。去推起它。。。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7-3-2009 02:2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Krell KAV-300cd CD唱盤

(圖)規格:使用Teac VRDS CMK-4傳動系統,20位元DAC,有HDCD解碼,類比輸出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數位輸出RCA同軸與Toslink光纖各一,尺寸 483×117×381mm,重量10公斤。售價:145000元,代理:垣豐(02-3378020)。
(圖)KAV-300cd使用CMK-4的VRDS傳動系統,右半邊是Teac原廠的伺服線箔,把數位輸出的導線用鋁箔包起來,更動很少。在半邊是源自KRC-3前級的放大部分,小功率晶體用了將近兩百顆!DAC與數位濾波呢?靠近面板納三顆晶片就是,好不起眼哦。

聲音特色:透明度高,解析力強,動態幅度寬廣,音場也很開闊,個性比較冷靜理智,標準美式Hi-End音響的表現。
試聽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轉盤/Theta G Va/Audio DAC數類轉換器 ,Linear Acoustic LACD-1唱盤。Audio Research LS-5 MKII/VT-150SE前後級推Genesis II.5喇叭,Krell KAV-250p/KAV-250a前後級推Thiel CS-6喇叭,Luxman L-500綜合擴大機推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數位線ART與NBS Statemene。訊號線Audio Research、ART、Aural Symphonics。喇叭線Power Station。電源線:NBS Statemene、Power Source。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在數位領域中,隨便舉兩個例子就可以說明。第一個例子是Ultra-Analog的二十位元DAC模組。它可能是當今最昂貴,也號稱是最精密線性的DAC晶片了,採用的廠商包括Sonic Frontiers、PS Audio、Class诶BResolution、Polyfusion、Countpoint等多個牌子。雖然DAC晶片在數類轉換器中佔了重要地位,不過應該很少有人會把上述品牌的東西拿來相提並論吧,因為它們的聲音個性差異很明顯。第二個例子以Teac的VRDS傳動系統來說,由於它穩定可靠,聲音表現也不錯,除了日本Teac與自家高級品牌Esoteric的CD唱盤、轉盤使用了VRDS系統外,現在還有Ensemble、Wadia、YBA、 Krell、Resolution、Copland等歐美廠商也都加入VRDS的陣容。這些牌子的產品更無法聯想在一起,可見得傳動結構對數位器材的影響還要更小一些。

Krell是善變的魔法師,每一次都會帶來驚喜

沒錯,從Krell推出第一件數位器材以來,它們的改變經常是巨大,出人意料之外的。還記得漂亮的MD-1轉盤吧?上方一塊巨大的透明壓克力閃閃動人,四支可調整水平的腳座雄壯威武,直到今天,我還認為MD-1的造型可以列入經典。MD-1使用飛利浦CDM-3傳動機構,但改款到MD-2轉盤與CD-DSP唱盤、CD-1唱盤,突然轉向採用飛利浦CDM-1 MKII傳動系統。到了KPS-20,Krell又徹底改造飛利浦CDM-9 Pro傳動機構,由於CDM-9 Pro已經停產又充滿神話,肯定它以後會成為骨董收藏品之一。KPS-30唱盤順應潮流採用了飛利浦CDM-12傳動機構,免不了Krell要動手修改一下,才能符合自己需求。飛利浦傳動機構逐漸失去強勢地位,Krell終於決定放棄,改投向日本陣營,第一炮就是採用Teac VRDS系統的KAV-300cd,第二炮是採用JVC頂級傳動系統的旗艦產品KPS-25,等它引進台灣勢必又是一陣騷動(又回復壓克力上蓋,但啟動電源後壓克力會變黑避免透光,夠炫吧!)。

數位線路Krell也不是從一而終的人,它們用過十八位元、二十位元,甚至也有位元流晶片(CD-1唱盤)。數位濾波部分在頂級產品多半採用DSP方式,價格較低的就用傳統濾波晶片。唯一不變的,是Krell多年來的幾項堅持:類比線路一定以純A類方式放大,純平衡式結構,不用OP IC,而且一定是軍規級的零件。Krell的老板Dan D'Agostino幾年前曾說,他會用那麼多軍規級零件,主要是東西方冷戰結束,大量軍需品流出市面,不用白不用。但我倒是有點懷疑,Dan又不是軍火商(魁武的身材倒有幾分像),而且別的Hi-End廠商也很少把軍規零件當豆子到處撒,所以寧可相信,Dan這個人真是有點怪癖。

類比放大用了近兩百顆小功率晶體

Krell替KAV-300cd在Stereophile做全頁的彩色廣告,應該是對它充滿了信心。據我了解,KAV-300i綜合擴大機在世界各地也都獲得好成績,高價的Hi-End產品固然可以打知名度,要餵飽肚子,還是 KAV系列這樣的產品比較實際。幸好價格下滑,Krell並沒有偷工減料,KAV-300cd的重量與早期CD-1唱盤一模一樣,造型也還是相當威猛。從拆螺絲、鎖螺絲的平順與精準程度,就可以知道一部機器的金屬加工程度,沒問題,這方面KAV-300cd絕對有Hi-End水準。

厲害的魔法師,不論用什麼道具,都能達到出神入化的效果。KAV-300cd 第一次採用日本傳動機構,使用上並沒有特別感覺,VRDS系統向來以平穩堅固著稱,只除了承片盤沒有Esoteric那麼高級,進出片的順暢都沒話說。 Krell用了一個R-Core的變壓器,加上兩個TO-3鐵殼裝晶體做穩壓,比起其他Krell的機器,KAV-300cd電源部分簡單許多。右半邊線路板是Teac提供的伺服線路,想改也沒得改(日本傳動系統通常都如此),Krell只好在幾個容易產生高頻雜訊的控制晶片上黏貼3M的銅箔膠帶,另外把傳遞數位訊號的線用鋁箔包起來隔離。KAV-300cd的RCA同軸與Toslink光纖輸出不用時可以關閉,對聲音的純淨度會有一些幫助。

左半邊一大片線路板包括了數位與類比部分。PMD-100 HDCD解碼/濾波晶片加上每聲道一顆Burr-Brown PCM-1702的K級特選二十位元DAC,這就是所有的數位線路了,夠乾脆吧!這裡告訴大家,不需要太執著,Theta、Wadia可以用數十顆晶片來做DSP數位濾波,把內容弄得像電腦一樣複雜,其實,數位線路也可以是很單純的。後面類比線路才是Krell下功夫的地方,KAV-300cd還是全平衡放大,每聲道有兩份一樣的線路負責正/負半波工作,除了密密麻麻的Dale電阻外,每聲道也用了將近一百顆小功率晶體,實在有點誇張了。即使把面板的 Power Off掉,KAV-300cd還是會散發出高熱,在第一道寒流來臨時,讓室內空氣暖了起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Krell KAV-300cd CD唱盤


規格:使用Teac VRDS CMK-4傳動系統,20位元DAC,有HDCD解碼,類比輸出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數位輸出RCA同軸與Toslink光纖各一,尺寸 483×117×381mm,重量10公斤。售價:145000元,代理:垣豐(02-3378020)。
KAV-300cd使用CMK-4的VRDS傳動系統,右半邊是Teac原廠的伺服線箔,把數位輸出的導線用鋁箔包起來,更動很少。在半邊是源自KRC-3前級的放大部分,小功率晶體用了將近兩百顆!DAC與數位濾波呢?靠近面板納三顆晶片就是,好不起眼哦。

聲音特色:透明度高,解析力強,動態幅度寬廣,音場也很開闊,個性比較冷靜理智,標準美式Hi-End音響的表現。
試聽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轉盤/Theta G Va/Audio DAC數類轉換器 ,Linear Acoustic LACD-1唱盤。Audio Research LS-5 MKII/VT-150SE前後級推Genesis II.5喇叭,Krell KAV-250p/KAV-250a前後級推Thiel CS-6喇叭,Luxman L-500綜合擴大機推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數位線ART與NBS Statemene。訊號線Audio Research、ART、Aural Symphonics。喇叭線Power Station。電源線:NBS Statemene、Power Source。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在數位領域中,隨便舉兩個例子就可以說明。第一個例子是Ultra-Analog的二十位元DAC模組。它可能是當今最昂貴,也號稱是最精密線性的DAC晶片了,採用的廠商包括Sonic Frontiers、PS Audio、Class诶BResolution、Polyfusion、Countpoint等多個牌子。雖然DAC晶片在數類轉換器中佔了重要地位,不過應該很少有人會把上述品牌的東西拿來相提並論吧,因為它們的聲音個性差異很明顯。第二個例子以Teac的VRDS傳動系統來說,由於它穩定可靠,聲音表現也不錯,除了日本Teac與自家高級品牌Esoteric的CD唱盤、轉盤使用了VRDS系統外,現在還有Ensemble、Wadia、YBA、 Krell、Resolution、Copland等歐美廠商也都加入VRDS的陣容。這些牌子的產品更無法聯想在一起,可見得傳動結構對數位器材的影響還要更小一些。

Krell是善變的魔法師,每一次都會帶來驚喜

沒錯,從Krell推出第一件數位器材以來,它們的改變經常是巨大,出人意料之外的。還記得漂亮的MD-1轉盤吧?上方一塊巨大的透明壓克力閃閃動人,四支可調整水平的腳座雄壯威武,直到今天,我還認為MD-1的造型可以列入經典。MD-1使用飛利浦CDM-3傳動機構,但改款到MD-2轉盤與CD-DSP唱盤、CD-1唱盤,突然轉向採用飛利浦CDM-1 MKII傳動系統。到了KPS-20,Krell又徹底改造飛利浦CDM-9 Pro傳動機構,由於CDM-9 Pro已經停產又充滿神話,肯定它以後會成為骨董收藏品之一。KPS-30唱盤順應潮流採用了飛利浦CDM-12傳動機構,免不了Krell要動手修改一下,才能符合自己需求。飛利浦傳動機構逐漸失去強勢地位,Krell終於決定放棄,改投向日本陣營,第一炮就是採用Teac VRDS系統的KAV-300cd,第二炮是採用JVC頂級傳動系統的旗艦產品KPS-25,等它引進台灣勢必又是一陣騷動(又回復壓克力上蓋,但啟動電源後壓克力會變黑避免透光,夠炫吧!)。

數位線路Krell也不是從一而終的人,它們用過十八位元、二十位元,甚至也有位元流晶片(CD-1唱盤)。數位濾波部分在頂級產品多半採用DSP方式,價格較低的就用傳統濾波晶片。唯一不變的,是Krell多年來的幾項堅持:類比線路一定以純A類方式放大,純平衡式結構,不用OP IC,而且一定是軍規級的零件。Krell的老板Dan D'Agostino幾年前曾說,他會用那麼多軍規級零件,主要是東西方冷戰結束,大量軍需品流出市面,不用白不用。但我倒是有點懷疑,Dan又不是軍火商(魁武的身材倒有幾分像),而且別的Hi-End廠商也很少把軍規零件當豆子到處撒,所以寧可相信,Dan這個人真是有點怪癖。

類比放大用了近兩百顆小功率晶體

Krell替KAV-300cd在Stereophile做全頁的彩色廣告,應該是對它充滿了信心。據我了解,KAV-300i綜合擴大機在世界各地也都獲得好成績,高價的Hi-End產品固然可以打知名度,要餵飽肚子,還是 KAV系列這樣的產品比較實際。幸好價格下滑,Krell並沒有偷工減料,KAV-300cd的重量與早期CD-1唱盤一模一樣,造型也還是相當威猛。從拆螺絲、鎖螺絲的平順與精準程度,就可以知道一部機器的金屬加工程度,沒問題,這方面KAV-300cd絕對有Hi-End水準。

厲害的魔法師,不論用什麼道具,都能達到出神入化的效果。KAV-300cd 第一次採用日本傳動機構,使用上並沒有特別感覺,VRDS系統向來以平穩堅固著稱,只除了承片盤沒有Esoteric那麼高級,進出片的順暢都沒話說。 Krell用了一個R-Core的變壓器,加上兩個TO-3鐵殼裝晶體做穩壓,比起其他Krell的機器,KAV-300cd電源部分簡單許多。右半邊線路板是Teac提供的伺服線路,想改也沒得改(日本傳動系統通常都如此),Krell只好在幾個容易產生高頻雜訊的控制晶片上黏貼3M的銅箔膠帶,另外把傳遞數位訊號的線用鋁箔包起來隔離。KAV-300cd的RCA同軸與Toslink光纖輸出不用時可以關閉,對聲音的純淨度會有一些幫助。

左半邊一大片線路板包括了數位與類比部分。PMD-100 HDCD解碼/濾波晶片加上每聲道一顆Burr-Brown PCM-1702的K級特選二十位元DAC,這就是所有的數位線路了,夠乾脆吧!這裡告訴大家,不需要太執著,Theta、Wadia可以用數十顆晶片來做DSP數位濾波,把內容弄得像電腦一樣複雜,其實,數位線路也可以是很單純的。後面類比線路才是Krell下功夫的地方,KAV-300cd還是全平衡放大,每聲道有兩份一樣的線路負責正/負半波工作,除了密密麻麻的Dale電阻外,每聲道也用了將近一百顆小功率晶體,實在有點誇張了。即使把面板的 Power Off掉,KAV-300cd還是會散發出高熱,在第一道寒流來臨時,讓室內空氣暖了起來。

[ 本帖最后由 long2292 于 16-3-2009 11: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從CD唱盤到擴大機,Krell聲音越來越一致

這部CD唱盤是與Krell KAV-250p/KAV-250a前後級同時到達的,當時正在試聽Thiel CS-6喇叭,正苦於沒有一套夠力的晶體擴大機搭配,所以全套Krell立刻派上用場。Krell前後級推動Thiel喇叭的情況請見109期評論,個人覺得它們的味道十分契合,都是快速、乾淨、精確、染色低的類型。後來我把KAV-250P前級借給李毅超兄取代Cary真空管前級,害他大吃一驚,一方面感慨Cary的濃厚色彩,一方面想不通接上Krell前級為什麼渾然不覺。是的,新一代Krell產品,聲音走向與過去有了不同。稍早的Krell後級不儘溫度高,聲音也暖和得很,低頻勁道與厚度令人折服,透明度倒不是特別強調。如今FPB系列擴大機地震式的低頻收斂了,代之以更凝聚輕快的表現,透明度與解析力比過去好很多,但純A類的醇厚感卻少了。在推動Thiel CS-6喇叭時我就有這樣的想法:Krell善於隱身術,很輕易讓自己消失在週邊器材的烘染中。

擴大機如此,CD唱盤也是如此。當訊源採用Proceed PDT II轉盤加Theta G Va數類轉換器時,明顯的低頻能量與強度都增加了,中頻更加穩定飽滿,高頻實體感提升。換上Linear Acoustic LACD-1唱盤後,也很容易就聽出來,聲底變柔和了,高頻細緻飄逸起來,衝擊力與動態較偏向軟調。可是把KAV-300cd放進系統中,我卻說不上來它有什麼特色,直覺上Krell就是這樣子!一家公司的產品聲音要達到如此一致性,說難也蠻難的,從CD唱盤、前級、後級全都可以套用一樣的形容詞,Krell的確是有所堅持。以下對KAV-300cd的描述,是經過多次交叉搭配後整理出來的,如果用家想發揮Krell的最大長處,仍建議以一整套搭配為宜,KAV-300cd加上KAV-250p/KAV-250a前後級不能說很便宜,但它們可以在這一波流行時尚中使用很久很久了。

源自日本系統,更勝日本系統

幾天前與張典齊醫師在討論,現在有什麼一體式CD唱盤最值得購買?由於張醫師希望有ST光纖輸出,又不希望價格太高,所以暫時想不出有什麼好選擇。但是張醫師對我處理掉Denon DCD-S1倒是覺得很可惜,並非DCD-S1有什麼問題,主要原因是我用到的機會太少,倒不如讓給能好好照顧它的人。日本傳動機構給人的安定安心感覺,除了操縱之外,從聲音也可以體會到,當轉盤時尤其明顯。像DCD-S1,當初就是看上它數位輸出端子豐富,可以拿來當轉盤使用,所以在沒有試聽情況下就勇敢購入(我拿著剛出爐的Stereo Sound廣告,直接洽商台灣代理:我就是要它!)。DCD-S1當轉盤時音場特寬特深,中高音域精緻典雅,音像結實不大,低頻克制,但極低頻的控制能力超卓,整體而言是端莊含蓄,卻又無處不美。

既然KAV-300cd在傳動機構部分著墨不多,理應與原來的Teac轉盤(相當於P-700)表現大同小異才對。哇,猜錯了!可能是Krell的電源更強勁吧,KAV-300cd已經脫離日本機器那種過於拘謹的態度,不論是連接規模感龐大的Theta GVa或音質高貴的Audionet DAC,它都能優遊自在。巨幅的動態對比,以及強悍的低頻衝擊力,是KAV-300cd勝過日本唱盤最主要的因素,它讓音樂聽起來有躍動不止的興奮感,有源源不絕的綿密張力,一個模擬的演奏現場就會有菱有角的建立起來。比起Proceed PDT II轉盤,KAV-300cd的中高頻更通清,音像的邊緣刻劃更鮮明,只在中低頻的飽滿略有不如,極低頻能量也較少。比起Linear Acoustic LACD-1唱盤的數位輸出,KAV-300cd少了那份鬆軟彈性,但其餘各項表現猶有過之,它提供的Hi-Fi感相當強烈。這時搭配NBS Statement數位線可以讓規模感更大,卻有健康過度,不夠柔和的缺點,在KAV-300cd身上,我喜歡用ART數位線。

藍色夜晚,編號:ALB9202(響韻)
巴黎南方的羅亞爾河流域,除了盛產葡萄之外,此地還有大小不一的許多城堡古蹟,像是香波堡、香堡等。每年夏天,法國的青年學生們往往成群結隊騎乘單車,穿過樹林原野,拜訪這些傳說中的美麗古堡。法國的吉他演奏家Jean Paul Albert就以羅亞爾河為背景,創作了這張如夢似幻的New Age專輯。先不管錄音如何,當吉他在藍色夜空中跳躍飛舞,那樣的畫面就夠吸引人了。要是能把空心吉他的木頭質感與快速音符交代清楚,同時有飽滿的低頻鋪底,你還會發現,多聽兩次都不會厭倦。

舒曼:第二號交響曲、曼佛雷德序曲,編號:DG 453482-2(寶麗金)
德國年輕指揮家Christian Thielemann的第三張專輯,可能是DG有意栽培,他的三張錄音都是德國作曲家音樂,還包括了貝多芬交響曲等大曲目。在這張與愛樂管弦樂團合作,九六年夏天於倫敦完成的新錄音中,Thielemann展現了成熟的駕馭能力。舒曼的交響曲並不熱門,相對的要演出得很具吸力就不容易。一方面是DG的4D 錄音越來越精進,管弦樂表現得飽滿多汁,第一首曼佛雷德序曲的龐大規模感就相當過癮。一方面Thielemann的處理井然有序,各聲部清晰又和諧,假以時日磨練,他會紅!

[ 本帖最后由 long2292 于 16-3-2009 10: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3-2009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結實、乾淨、透明、力量、細節

短短的標題,已經點出KAV-300cd最主要的聲音特質了。我用幾張唱片來描述一下:藍色夜晚。法國的吉他演奏家Jean Paul Albert創作的New Age音樂,旋律非常優美,空心吉他的木板共鳴與撥弦的清晰度通常不容易兼顧。KAV-300cd中低頻飽滿與形體不如Theta那麼有重量感,但中頻又比Linear Acoustic溫厚一些,共鳴與泛音同樣漂亮。又因為速度感快,播弦音符如珠子般滾來滾去,但不致迸出來造成刺激感。

舒曼的曼佛雷德序曲。德國年輕指揮家Christian Thielemann九六年在倫敦完成的錄音,4D錄音雖然進步很多,用普通CD唱盤播這種大編制音樂總有搔不到癢處情形。光聽前面半分鐘的弦樂導奏就好,KAV-300cd把低音部處理得渾厚結實,不像Linear Acoustic那麼寬鬆,但更緊密富細節。於此同時KAV-300cd帶出來的空間感逐漸擴大,隨著音樂推進而不知不覺充塞四周,一覽無遺的透視感加強了聆聽者的參與程度。

金門爵士。TIS的錄音很有實驗精神,這套唱片我比較喜歡用真空管器材收錄的部分,溫和而不光輝,但是以晶體器材錄製的一張卻可以用來考機器。考那些項目?微動態、細節、高頻的表現與速度感。沒話說,KAV-300cd可以將酒吧裡的氣氛很傳神的重播,樂師彼此談話時就像在身邊,小號的光輝明亮可以用線材調整回來,而貝斯的凝聚結棍無可挑剔。

飲酒歌。歌劇一向令音響迷頭痛,尤其是杯晃交錯的場面,沒有足夠斤兩的器材唱起來反而有幾分聒噪。KAV-300cd的低音比一般CD唱盤還來得結實具有力量,營造的音場很寬大,對熱鬧場面的處理輕鬆自如,它播這張唱片特別過癮。穆提/費城管弦樂團演出的「茶花女」中飲酒歌,KAV-300cd為略微清淡的錄音注入活力,合唱團與兩位獨唱層次分明,越大聲就越知道它雄壯威武的好處。

仙樂悠揚。有HDCD編碼的24K金CD,取材自瑞典Proprius錄音,只有簡單的鋼琴與管風琴伴奏,但三十幾位年輕人的和聲真的像天籟之音。這張唱片最能發揮KAV-300cd的長處,因為它有HDCD解碼功能,結果把教堂高聳屋頂的堂音栩栩如生完整保留播出,兩支麥克風的立體錄音要數人頭一點都不難。在HDCD的場合,KAV-300cd比兩部參考機更具優勢,它的情報量大增,音色鮮豔,場面異常開闊。嘗試搭配Aural Symphonics的As One Gen. V訊號線,KAV-300cd的中高頻完全放鬆,達到舒適飄逸的程度,這時它不只有音響性,事實上也相當耐聽。

舊金山金門爵士,編號:TIS TCD018(天碟)
這是很有趣的一套CD,裡面有兩張內容一模一樣的錄音,香港TIS的老板Vily陳到舊金山一間酒吧內所做的錄音,七名樂手知名度不高,但玩起一些著名的爵士旋律相當投入自然。為什麼會有兩張CD呢?第一張是由全石(晶體)機器錄製的,第二張是全膽(真空管)器材錄製的,相同的麥克風捕捉到訊號,同時用兩套設備錄音,結果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全石的一張金屬味濃冽,薩克斯風與小號搶眼,鼓聲快而勁。全膽的一張聲底溫暖,高音圓厚,樂器質感較不硬朗,畫面也柔和許多。拿來做器材比喻,Krell KAV-300cd就像是全晶體錄音,而Linear Acoustic LACD-1就像是全真空管錄音。

飲酒歌大全,編號:EMI 724356567924(科藝百代)
許多義大利、法國歌劇中都有飲宴作樂的場面,EMI製作人很聰明的想到,把旗下歌劇錄音中的相關場面都收集起來,不就是一張很熱鬧的專輯?於是威爾第、馬斯康尼、董尼才悌、莫札特、比才、奧芬巴哈、韋伯、馬斯奈、小約翰史特勞斯…等人歌劇中飲酒歌全部被網羅一起,就算沒耐性聽完歌劇的人,也會津津有味的欣賞這張彌漫酒氣的唱片。由於是集錦式選集,錄音成績參差不齊,如果音響系統能以較大音量把這張唱片輕鬆播完(小聲實在聽不到什麼),那麼整體平衡性應該都還不錯。

實力堅強,對手也不少

更進一步對KAV-300cd做總結:它是現今Hi-End潮流的具體反映。 KAV-300cd音質縝密健康,音色明亮少有染色,與暈黃、柔軟都不太能聯想在一起。高音域堅實富張力,表現小提琴比德國機器更有肉感;中頻段結實清晰,身材勻稱,表現人聲理智冷靜;低頻段緊湊凝聚,量感適中,表現鼓聲與貝斯相當真實。音場寬深是美國人所喜歡的大氣魄樣式,惟獨音場高度比較受限。它的定位、層次、空間感均屬一流,音像適中的大(比Theta小,又比Linear Acoustic豐滿),整體比例良好。動態嘛,對KAV-300cd是小事一樁;速度嘛,毫無問題;規模感嘛,本來就是Krell的強項。使用單端或平衡線,對KAV-300cd的差異不是很大,全套Krell一起使用時,仍以平衡接線比較理想。

在現有CD規格下,KAV-300cd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成就。不過同一價位帶有幾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像是Audio Research的CD-2,Sonic Frontiers的SFCD-1等,前者沒有HDCD解碼,後者沒有數位輸出,聲音表現則是各擅所長,很難替他們定出高下。既然要花這麼多錢買一部CD唱盤,何妨多試聽看看,別忘了把Krell KAV-300cd列入名單中,也許就是它適合你。

VRDS傳動系統

左邊是VRDS傳動系統,馬達位於上方,直接驅動與CD片同樣大小的唱片鎮,在CD片下方則是大型軸承。由於唱片鎮的壓力,CD片彎曲變形、旋轉不穩的情況都能得到控制。右邊是傳統的驅動方式,下方的馬達與上方的夾片之間只有很少的接觸面,高速旋轉時容易生震動搖見,相對會增加伺服線路工作的負擔。
由上而下依序為CMK-2、CMK-3與CMK-4的VRDS傳動系統。

VRDS是無共振穩定夾拑系統(Vibration-Free Rigid Disc-Clamping System)的簡稱,當年Teac工程師異想天開,把馬達裝在CD片的上方,然後以一個巨大的唱片鎮夾住CD,讓它平穩的轉動起來。日後Pioneer 的倒置式傳動系統,SONY新的雷射頭不動轉盤移動系統,或多或少可以說都是受了Teac的啟發。據我們了解,VRDS系統依材料不同,還分成三個等級。

CMK-2:最高級的產品,可能是太貴了,只用在Esoteric X-1s與P-2s、Wadia 7等旗艦產品上。CMK-2的的橋狀支撐肋是金屬鑄造的,高扭力馬達線圈由許多小磁鐵圍繞而成。唱片鎮則是鋁與黃銅兩種金屬混合鑄造,加上線性馬達帶動的雷射頭,懸浮在一塊一公斤重的金屬底盤上。

CMK-3:使用在P-3轉盤、VRDS-10、VRDS-25等CD唱盤上。這個傳動系統改用霍爾馬達,肋橋改用添加碳元素的高強度ABS製成,唱片鎮也從金屬改成鋁合金材料。

CMK-4:似乎國外的產品用得比較多,塑膠材料用得更多,但底盤仍是金屬結構。■

[ 本帖最后由 long2292 于 16-3-2009 10: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6# long2292 的帖子

LONG兄。这个Krell KAV-300cd CD唱盤,是好毒的补品。。。
您。。可吸进了吗?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3-2009 11: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9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8# long2292 的帖子

还有别忘了叫曲清兄,一起去吸这种。。上等毒补品。。。  
它会非常的感激你。。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7-3-2009 12:0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09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9# kk6868 的帖子

万一我一吸就毒发就玩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10-2025 10:22 AM , Processed in 0.1345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