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3-2-2008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多麗絲 于 13-2-2008 12:53 AM 发表 
回复 公斤世界
谢谢,我已经 print screen、存档(也贴上来作证)。
..
呵呵..那就等过年后再安排一个时间出来拍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0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ngYou
呵呵,我也是刘墉老师的读者,我也有阅到那篇。
为了巩固学说,找来一篇文章做后盾:
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与一个人相处的时间越长,那么两人在外貌上也就拥有越来越多的相似点。
英国科学家最近着手对“夫妻相”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他们让11名男性参与者和11名女性
参与者通过照片对160对夫妇的年龄、魅力和性格特点进行评价。由于丈夫和妻子的照片是分开进行观看的,
因此这些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中究竟谁和谁是一对夫妻。 研究者发现,参与者对事实上是夫妻的男人和女人的外
貌和性格特点的评价都很类似。而且,相处时间越长的夫妻,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也就越相似。对此,研究人员
推测说,相同的生活经历可能会对夫妇的外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生呢,就是一点一滴累积的。
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相濡以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回复 豆
赴一趟视觉的旅行,感觉会不会像鸟瞰一段路?
看人家的脚步,然后自己闭起眼睛,想像画面。
呵呵,心灵的飞翔,去到了边疆听马嘶声,看浓郁的藏族色彩,听嘹亮的纯朴颂声。
成长遍布各处,跌跌撞撞一块青一块紫也好,
彼此眼神交会之处,道尽了心里的感想。
那就好。
那就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08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墉老师的文章看多了,换换口味,来看看刘老师的太太 - 毕微微女士的文章吧!
========== + + + ==========
刘墉与毕薇薇牵手三十年
初次见到他,是在大一上学期,我们被学校选去接受电台的访问。那次学校派了四位学生代表,我和刚 好被分在同一组,偏巧那天录音室的器材临时故障,好像上天刻意为我们制造机会,使我们有较多的时间交谈。
当时的刘墉是“师大写作协会”的会长,在电台录完音后, 他送我一本由他主编的《文苑》杂志,并邀请我参加他的朗诵诗队。
由以后社团活动中的接触和平常的言谈之间,我知道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且非常努力。在美术系二年级学习时,就多次在各项美展中获奖。有一天他邀我到他家去看他作画、一画就画四个钟头,完成后题了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就这样,一个画画,一个看画,我看出了他的潜力,也感受到他的深情,所以愿意与他共同创造灿烂的未来。
大四那年,我永远跨入了他的生活,成为他最忠实的观众、读者和伴侣。当然,也从此开始学习到:妻子不同于女友,做夫妻得朝夕相处,不是只在打扮好的时候相见,不是只有高兴的时候在一起,所以做妻子不能不冷不热,不能任性。我必须学习时时刻刻给丈夫最深切的关爱,为他分忧,给他谅解。
大学毕业后,刘墉进入中国电视公司担任记者,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选为“最受欢迎电视记者”,他制作的节目,则得到金钟奖的肯定。从此他成了没有隐私、走在街上总被认出的“名人”。
作为“名人”的妻子,又是一种学习。由于是公众人物,常会“动辄得咎”,被别人捕风捉影地编故事。这时做妻子的如果沉不住气,没有足够的谅解与包容以及对丈夫绝对的信心,常会造成丈夫的双重压力;因为身为公众人物是不容易的,这时妻子应该是丈夫的避风港,让他的痛苦有处诉说,他的挫折能得安慰,使他能很轻松自然地在你面前脱去“名人”的外衣,因为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是从真诚的爱中得到的。
1978年初,他应邀赴美,推展中华文化,在全美各地示范演讲及展出绘画作品,后来应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及中国画指导教授,我才带着婆婆及儿子到美国与他团聚。其中有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分在东西半球,过的是情书往返的思念岁月,那又是另一种对婚姻的考验;这时我才真的发现,婚姻原本是个空盒子,先要将准备好的真爱放进去,再细细经营,慢慢填满,你放进什么,就取得什么;我们曾经一起学习,一块成长,我们有太多共同的过去,我们彼此之间也有极深的了解,使我们能够通过分离的考验,化解婚姻可能的危机。当夫妻不能朝夕相处而必须分隔两地时,千万不能有猜忌或抱怨,最好的境界是分享,就像两地的月亮互相照明,心心相印,借着书信或录音带,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也分摊遭逢到的困顿与痛苦。
近年来,刘塘的书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为了回馈社会,他存着感恩之心,投入公益活动,不但在巡回演讲中推展人溺己溺的观念,更将演讲收入捐赠慈善团体,也将版税捐赠希望工程,帮助内地的失学青年。
由于他励志类及感性类的作品,带给不少受挫的人强力的振奋作用,使他有了更大的使命感。为进一步协助台湾青少年,他辞去了纽约的工作,在台北成立水云斋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经常往返于台湾和美国之间。在美国的时候,他过的是足不出户、如隐士般的静态生活;在外的时候,则是过着排满了演讲、咨商、访谈等忙碌行程的动态生活。当然,我也就随着他的离家与归来,过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形态。 当他在外的时候,我借机充实自己,并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更尽心尽力照应年迈的婆婆及年幼的女儿,使他毫无后顾之忧;当他工作归来,则用爱心、感情和关怀来欢迎他,给他一个最温暖舒适的家,生活重心也以他为主,并分享他的果实,支持他,为他骄傲。
刘墉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他幼年丧父,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他不要孩子和他一样从小失去父亲, 所以非常注意身体健康,很少交际应酬,尽量保持单纯而正常的生活作息。
刘墉也是个非常爱家。顾家的人。每次离家前,他都会将他的书房、书桌整理干净,把庭院的花草树木安置妥当,留给我们一个赏心悦目的家。
家是共荣圈,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都有牺牲和奉献,无条件地付出真诚、尊重、责任和关怀,更要珍惜感激另一半所作的付出。凡事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圣经也告诉我们:“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真的,只有足够的爱心,才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益处及帮助。
曾听人说:“一个有理想丈夫的女人,就是理想的妻子。”嫁给刘塘之后,虽然都在他的背后,但他从末让我有被遗忘的感觉,总称赞我是最理想的妻子,我心中也常存感激, 感激上天赐给我一个理想的丈夫。
最近有一天,刘墉和我在街上牵着手走,被朋友看到了,四处跟社区的熟人说:“刘墉毕薇薇现在还牵手呢!”其实我们常牵手,我们很欣赏闽南语把夫妻称为“牵手”。
由相识。相知到如今,已经三十年了,在这段不算短的岁月里,我俩一直手牵着手走来,共同努力,用关心和爱经营我们的家;走过胼手胝足的岁月,经历了情爱、恩爱的阶段,虽然也有风雨,但我们都知足、感恩,相信必能步入怜爱的阶段,长相爱,永相守。
========== + + + ==========
明天是情人节,谨此希望有伴侣的大家好好的珍惜对方、经营感情、相互扶持、彼此携手走人生的这条路。
依然单身的也好好的珍惜自己、建设心理,去迎接正在等待你的人。
天下的际遇机会很多,看好才动身。
急不来,脑袋也不行浆糊般没有概念。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0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刘太太告诉你真实的刘墉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站在刘墉身后的女人是怎样看待他的呢?纽约时间6月8日早上,本报对刘墉的太太,美国某大学前副校长毕薇薇女士进行了采访。
他不写我怕影响别人
刘太太坦言,自己和先生的感情非常好,承认先生有“枕玉腿”的习惯,也有让她靠肩而睡的事。每年刘墉先生都有几个月不在家,刘太太说:“所谓距离产生美,这样反而能促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对于先生没有书写给自己,刘太太说:“我们夫妻很和睦,以至于很多太太抱怨先生‘你看人家刘墉对太太多好,你呢?’有的丈夫又抱怨妻子‘你看人家刘墉的太太多好。’所以当他说给我写书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最好不写,写了说不定人家拿去当范例,搞得人家夫妻关系不和。”
和他相处智慧很重要
身为成功男人,刘墉身边不乏靓丽美女。对此刘太太却很自信,“女人不是靠外表,是靠智慧。”刘太太还向记者传授起了相夫经,“我先生很在乎自己的名誉和家庭,不会随便损害形象。他有压力,渴望有安定的家庭,所以只要注意沟通,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家里,除了下厨,其它的事情他都会做。”刘太太意味深长地说:“像他这样的男人,不是一点毛病没有。可是他所做的,真的很让人感动,让你感受到,你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他写作时要求很安静
刘太太透露,刘墉在写作时要求特别安静,“他写作的时候,门一关,什么声音都不能有。大家做事都像做贼一样,就连他最疼的小女儿上楼都不敢弄出声音。因为先生有哮喘,所以我们不用地毯。窗户也是双层的,房间要保持特别干净,因为他一进去就能知道有没有灰尘。”谈起房子的设计,刘太太颇为自豪:“我们家的设置也都是先生自己设计的,连女儿都说,‘我爸爸真是太厉害了,什么都会。’”
他骂儿子却宠女儿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刘太太和刘墉是不同的。“家长会呀、家长谈话呀都是我出面,而在孩子的特长教育方面,他就很重视。比如孩子很小就要学中文,他认为中国人一定要学好中文。”谈到刘墉教育孩子的书,刘太太有自己的看法,“说是写给儿子女儿,实际上是给所有父母的。在台湾有的人拿他的书当参考,遇到教子问题就说‘去翻刘墉的书,看他有没有讲到怎么做。’”可是刘太太又透露:“女儿还小,现在在家当小姐宠着。儿子有时候和父亲对着干,就会挨父亲骂。”
聪明的他是我的初恋
谈起和刘墉的爱情,刘太太的甜蜜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他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情人。先生真的很聪明,和他比,我是比较笨,可是很多人都比他笨呀!我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聪明一点。虽然被他骂笨,可是在别人看来我是相当聪明的,这样我的心里就很平衡了。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媳妇,一个母亲,刘太太尽量做好自己的角色。难怪刘墉在外,每天都要和她通几次电话。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13-2-2008 11:45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8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2# 多麗絲 的帖子

嗯~这张照片可以代替千言万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08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墉说男女
写一段肺腑之言,解一个千年误会;留一首真诚小诗;修一颗破碎心灵;记一段永久回忆,寻一个旧日美梦;留一句朴实问候,寄一片深沉思念。道一番人生感悟……男人赢得世界,拥有女人;女人赢得男人,拥有世界。 政界界常说一句话----“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男女之间也可以说“恋爱靠机会,婚姻靠智慧”。茫茫人海,偏偏遇见他,当然是机会!但是此后几十年,就靠彼此的智慧了。只有那些能够把“热情如火”的恋爱,化为胼手胝足的恩爱,再化为“相濡以沫”的怜爱的人,才有爱的大智慧。一个人为什么对另一个人特别好?年轻时,可能为了占有他。少壮时,可能为了亲爱他。出轨时,可能为了亏欠他。思念时,可能为了吸引他。老年时,可能为了怕离开他。女人就要做女人,发挥女人的长处,站在男人的背后,守着他的窝,拴着他的胃,牵着他的心。为他披上铠甲、牵来战马,再抛给他一朵花、一个吻。让他勇敢出征、凯旋而归!如果你是男人,你要想想:一个女人,跟了你,腆了肚子、弯了腰、驼了背、皱了脸、碎了梦,她一生快过完了,他还有什么?孩子笑着出嫁的时候,她哭;你笑着招待朋友的时候,她累;你老了,先走一步的时候,她送终。剩下没多少日子了,你该不该做点什么?你整天在外忙,值不值? 直到将老,才发现:老酒、老狗、老友和老妻,是最好的。手边有老酒,脚边有老狗,前边有老友,身边有老妻。老酒是忘忧的,老狗是温脚的,老友是助兴的,老妻是安心的.....有一天,迷了路,才发现一生所寻找的,不过是一个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2-2008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豆
不懂为什么,我看这张照片,视线就停留在通过那直的空隙出去所看到的景色。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我这样像极了坐井观天,以为单凭一角可以全览,其实不过是自负。
然而,即使拿下这个横线条+直线条的东西,也不见得就看见全部,不是么?
让视觉渗透过有限的幅度到达无限的天空,我想,也只有比肉眼看得更多的心才能描述。
这张图真的道尽了千言万语,却也简单的说出:不要以眼见为凭来限制了自己的成长。
谢谢哩~

|
|
|
|
|
|
|
|
发表于 14-2-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8# 多麗絲 的帖子
我依然感恩能够看到窗外的景色、感受窗外的阳光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2-2008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Tearing Down To Rebuild
Rethinking Complaining
We all know someone who has elevated the process of complaining to a high art. Sometimes funny, sometimes exhausting, these people have the ability to find a problem just about anywhere. In its more evolved form, complaining is simply the ability to see what’s not working, in one’s own life or in the external world, and it can be quite useful if followed to its natural conclusion—finding a solution and applying it. However, many of us don’t get that far, and we find that complaining has become an end in itself. In small doses, this is not a big problem, but if complaining has become a huge part of our identities, it may be time to take a good look at how we are spending our energy.
Complaining is a person’s way of acknowledging that they are not happy with the way things are. In a metaphorical way, when we complain or criticize, we are tearing down an undesirable structure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something new. But if all we do is tear down, never bothering to summon the creative energy required to create something new, we are not fulfilling the process. In fact, we are at risk for becoming a stagnant and destructive force in our own lives and in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e love. Another issue with complaining is that we sometimes tend to focus on other people, whom we can’t change, as a way of deflecting attention from the one person we can change—ourselves. So transforming complaining into something useful is a twofold process that begins with turning our critical eye to look at things we can actually do something about, and then taking positive action.
When we find ourselves complaining, the last thing we need to do is get down on ourselves. Instead, we can begin by noticing that we are in the mode of wanting to make some changes. But rather than lashing out at somebody or an organization, we can look for an appropriate place to channel this energy—not our neighbor’s house, but possibly parts of our own. Finally, we can ask ourselves the positive question of what we would like to create in the place of whatever it is we want to tear down. When we do this, we channel a negative habit into a creative process, thus using our energy to change the world around us in a positive way.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14-2-2008 02:4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5-2-2008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給女兒的一封信 劉墉
該怎麼與人相處~妳的嘴甜不甜? ~~
今天早上,我起床,發現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只好打妳媽媽的手機。手機是妳接的。「妳們到哪裡去了啊?」爸爸問。「你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妳在那頭說,「我們正在去 徐 老師家的路上。」晚餐前,爸爸到廚房的櫃子拿酒杯,妳也過來,伸手往同一個櫃子裡摸。「妳要什麼?」爸爸問妳。妳沒答,從櫃子裡拿出一個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轉身走了。早上,因為妳正要去上課,我不好多說;晚上,又因為是吃飯前,怕影響妳的情緒,我也沒講話,但是現在爸爸必須對妳叮囑一番。
記得妳上幼稚園時,老師曾經要妳交一張通知給爸爸媽媽嗎?那通知是教父母怎麼跟幼兒說話。「幼兒們要聽直接的、肯定的話。」通知上說 ——「當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大人不能說『妳要死啦?爬那麼高!』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而不知所措,搞不好,大人太疾言厲色,原本孩子抓得穩穩的,反而嚇一跳,一鬆手摔了下來。所以大人要對孩子說:『快點下來,那樣太危險了。』這句話因為直接,孩子一聽就懂了。」妳還記得不久之前,學校發了一張單子,教妳們怎麼說話有禮貌嗎?那張標題為「好好表達 (NICE EXPRESSIONS)」的單子上印著:
請(Please)
謝謝妳(Thank You.)
原諒我(Excuse Me.)
對不起(I am Sorry.)
妳好嗎?(How Are You Doing?)
祝妳玩得愉快(Have A Good Time!)
那真太好了(That Is Really Nice.)
讓我們輪流(Let's Take Turns.)
我會與妳分享(I'll Share With You.)
來,跟我們一起坐(Come And Sit With Us.)
我能幫妳嗎?(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來跟我們一起玩(Come And Play With Us.)
妳是個好朋友(You Are A Good Friend.)
現在輪到妳了(It's Your Turn Now.)
妳那方面真棒(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我喜歡妳的點子(I Like Your Idea.)
我可以體會妳的感覺(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
我們總給妳留個位子(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you.)
我現在就給妳看(I'll Show You Now.)
祝妳好運(Good Luck.)
記得那時候,妳把單子拿回家,爸爸還覺得好奇怪 ——「天哪!都要上初中的孩子了,還教這些最基本的句子。」但是今天,爸爸懂了。可能愈是當妳們大了,有了主見,或進入青春期,愈得教妳們說話的禮貌。譬如妳今天早上對爸爸說話,不是就不夠禮貌嗎?當爸爸問妳在哪裡的時候,妳為什麼不直接說「我們在去上中文課的路上」?相反地,妳用了一句責難的話—— 「妳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孩子,妳大了,應該知道說話的技巧了。
會說話的人,絕不是總以責難語氣咄咄逼人的。想想,如果天氣冷,妳穿少了,媽媽對妳吼「妳想凍死啊?」是不是在感覺上遠不如她對妳溫柔地講「今天天冷,多穿一點」?想想,如果妳在教室裡開窗子,有同學對妳喊:「妳不冷嗎?妳不冷,我們冷。」是不是遠不如,她對妳關心地說:「別開窗子吧,回頭著涼了。」「多穿一點」和「別開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妳上幼稚園 時 老師教我們對妳說話的方法,不是 很簡單、很明確,感覺上比妳用責難的「問句」好多了嗎?相對的,有許多直接而簡單的句子:妳又應該改為「問句」,才顯得婉轉。
譬如妳問「對不起,我是不是能離開一下?」「對不起,我是不是能打擾妳一分鐘?」「十分抱歉,妳是不是能再說一遍?」「是不是能麻煩妳把胡椒遞給我?」這些問句不是「責難別人」,而是「責難自己」,表示「因為我有事,不得不離開。」「因為我有問題,不得不打擾妳。」「因為我沒聽清楚,要麻煩妳重複一遍。」「因為距離太遠,我得麻煩妳幫個忙。」妳說,那感覺是不是比妳直接講「我有事,要離開。」「我要問一件事。」「妳再說一遍。」「把胡椒遞給我。」感覺有禮貌得多?
再談談妳晚餐前拿碗那件事。妳知道中國人常用「頤指氣使」形容人沒禮貌嗎?「頤」是「面頰」,「頤指」的意思是用半邊臉來指揮;「氣」是「氣音」,「氣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語氣使喚人。西方世界也一樣,當妳指揮別人,卻只有動作,沒有聲音的時候,是最沒禮貌的。舉例來說,妳去餐館,茶杯空了,妳最好對侍者說「是不是麻煩妳,幫我續杯?」或者一邊指杯子,一邊簡單地問他「我是不是可以?(May I?) 」除非那侍者距妳很遠,妳叫他,會吵到別人,妳絕不能光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說話,妳也一定要看著他,露出笑容。
至於妳去銀行或郵局那些櫃台前面有玻璃的地方辦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來引起對方注意,而必須開口說話。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須伴隨著說一聲:「對不起,打擾妳。」好,現在回頭想想,爸爸要說妳什麼?晚餐前,妳把手橫過爸爸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開口問:「爹地,能不能請妳把碗遞給我?」就算妳自己拿了,當爸爸問妳要什麼的時候,妳是不是也應該開口說「我拿碗」,而不是在爸爸面前晃一晃?
最後,讓爸爸告訴妳兩件有意思的事 ——爸爸念研究所的時候,有個在餐廳打工的同學曾經偷偷告訴爸爸:「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頤指氣使,我就在他的菜裡吐口水。」還有一個在領事館做事的朋友說:「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他只要敲,我就裝做忙,要他等 ;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煩,刁難他。」無可否認,這兩個人做事的態度很不對。但是妳能不知道、能不警惕嗎?沒禮貌,除了顯示自己沒教養,還常吃悶虧呀!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五官容貌,卻能夠以微笑展現歡顏。笑容是溫暖的陽光,可以照耀每一顆心。
---------------------------------------
跟你談到越來越開心
謝謝你願意聼我講故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2-2008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豆
嗯嗯,也是。人就是看角度,这个角度不好,就换一个吧!
找一个舒服的角度,坐下来,咀一口咖啡/茶,也就这么着了。
========== + + + ==========
回复 朋友
昨天庙会有条很有意思的街,取名为“好话一条街”。
正好跟你的帖子对上了口味。
说好话,把话说好了,又能表达意思,一举两得。
是一个好行为,奈何当大家的距离越宽的时候,都渐渐的忘记了说好话的美。
|
|
|
|
|
|
|
|
发表于 17-2-2008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2-2008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2月18日,摄行狂的成员之一leschang离开了。
我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他是如何离开的,虽然有听说是遭到路霸的袭击而昏迷,然后不治。
不管他是怎么离开的,他都是在生命的轮转中陨落了。
无常的生命,此一刻彼一刻,流逝的何止是时间而已?
他有很多很棒的照片,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我在努力联系出现裂痕的地方时,他只是静静地贴上一张图片,说尽了所有的话。
我在现实中不认识他,然而他的这幅作品,却将永久地留在我的心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2-2008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ngYou
你说到你要找你的方向出来。
这篇,就借花献佛,送给你...
Being Clear About Desires
Getting What We Want
The best way to get what we want from life is to first know what we want. If we haven’t taken the time to really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what would truly make us happy, we won’t be able to ask for it from those around us or from the universe. We may not even be able to recognize it once it arrives. Once we are clear about what we want, we can communicate it to those around us. When we can be honest about who we are and what we want, there is no need to demand, be rude or aggressive, or manipulate others that are involved in helping us get what we want. Instead, we know that we are transmitting a signal on the right frequency to bring all that we desire into our experience.
As the world evolves, humanity is learning to work from the heart. We may have been taught that the way to get what we want is to follow certain rules, play particular games, or even engage in acts that use less than our highest integrity. The only rules we need to apply are those of intention and connection. In terms of energy, we can see that it takes a lot of energy to keep up a false front or act in a way that is counter to our true nature, but much less energy is expended when we can just be and enjoy connections that energize us in return. Then our energy can be directed toward living the life we want right now.
Society has certain expectations of behavior and the roles each of us should play, but as spiritual beings we are not bound by these superficial structures unless we choose to accept them. Instead, we can listen to our hearts and follow what we know to be true and meaningful for us. In doing so, we will find others who have chosen the same path. It can be easy to get caught up in following goals that appear to be what we want, but when we pursue the underlying value, we are certain to stay on our right path and continue to feed our sou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2-2008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戊子年新春庙会 是上周六才发生的。
公斤世界是一个很棒的摄手,去看看他看见的庙会吧!
我当天在祈福柜台a了他、国隆还有地狱男孩和ahwan以及李倩祈福。
呵呵,发愿能奠定信心,也能实现每一个努力兑现的梦想。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18-2-2008 05:4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2-2008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2008 0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2008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2008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