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國庫控股(Khazanah)在釋股行動下私下配售國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貿服組)2%股權,雖贏來市場看好,惟在脫售規模仍略嫌保守下,分析員認為短期內市場購興漣漪難掀,除非接下來有大規模的政府相關公司(GLC)釋股行動持續進行,才能激勵股市士氣。
分析員強調,若國庫控股以外的政府相關投資公司(GLIC)齊心儘速減持政府相關公司股權至低於30%,並配合明年預算案開放政策,屆時GLC或可在外資湧進下重當買氣龍頭,甚至有望推動富時綜指重返1500點水平。
馬股缺乏流通量,一直成為表現落後區域股市的主要“病因”,而政府投資機構持大量藍籌股股權,成為馬股不流通的因素之一。今年迄今馬股起44%,但印尼、泰國和新加坡各起84%、54%和58%。
每股配售價8.10令吉
國庫控股透過場外交易,以7億零300萬令吉脫售國家能源2%股權或8675萬股股票,成交價為每股8令吉10仙,負責配售的銀行是馬來亞投資銀行。
國庫控股發言人阿巴斯說:“這項部份脫售符合國庫控股加強旗下組合投資公司流通量的目的,這也是我們繼續進行中的逐步脫售行動計劃。”
他不願針對脫售細節透露更多詳情,僅表示會“儘快”發佈正式文告。
截至8月31日,國庫控股持有國能38%股權。
傳配售給國內基金與公積金局
根據消息指出,這一批國能股權是配售給國內基金,而公積金局(EPF)接手其中的5000萬股。
在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呼吁“政府相關企業釋股”,以加強馬股流通量和吸引下,國庫控股已經率先有所行動,“減持鎂光燈”已陸續射向大馬機場(AIRPORT,5014,主板貿服組)、南北大道(PLUS,5052,主板貿服組)與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
國能“雀屏中選”成為新釋股對象,惟市場紛紛看淡計劃,導致國能股價今日(週五,12月11日)一度下跌7仙至8令吉33仙。閉市掛8令吉37仙,跌3仙。截至目前為止,國能今年累積漲幅高達33%,跑輸富時綜指漲幅43.7%。
達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部門首席執行員朱瑞麒透露,私下配售對象是本地基金而非外資。雖然上述脫售消息屬正面,惟在預料之內,加上脫售規模偏低,市場購興恐怕無法立即刺激。
菲立基金經理洪國興說:“這是正面消息,這加強股市流通量和增加馬股購興。”
或拉回部份外資
另一名分析員說,目前馬股外資只有20%左右,釋股行動或可拉回部份外資的心。
洪國興表示,比較過去,外資對馬股的興趣已經增加,他們在觀望中,之前他們是完成忽視馬股。
朱瑞麒說:“國能為外資喜愛股,這項舉動可釋放更多股票流通量,長期交投可望更熾熱。不過國能短期仍面臨電費無法調漲利空,加上電費轉嫁機制仍未落實,在基本面因素蒙上陰影下,國能短期買氣匱乏。”
他解釋,這項脫售進度符合較早前國庫控股放話會脫售GLC的承諾,惟脫售規模偏低,加上以低於市價脫售,“割價求讓”不僅打擊現有國能投資者信心,也無法帶動大盤走勢。
“不過,若其他政府相關投資公司如國民投資機構(PNB)、公積金局、武裝部隊基金局(LTAT)等共同儘速落實減持計劃,才能突顯政府改革的決心,屆時並能掀起連鎖效應,讓GLC帶領市場攀高。”
僑豐投資研究主管吳寶雲也贊成,上述計劃可刺激市場流通量,尤其國能屬藍籌股,股票流通量提高將讓更多投資者參與投資,間接激發市場買氣。
“只是這次脫售規模太小,市場無法分辨是否有陸續減持策略或只是單純商業交易,在謹慎情緒籠罩下,國能與馬股短期買氣未能獲益。”
他披露,目前馬股交投速度僅有39%,幾乎是區域最低,因此政府有必要儘快加速減持GLC計劃。
減持GLC步伐應加速
“目前馬股明年本益比達到15倍偏高水平,盈利成長料17%偏低水平,加上市值規模小,導致外國基金經理紛紛避開馬股。除非能改善交投滯慢問題,否則馬股在區股仍難立足。”
他解釋,今年馬股吸納外資力道仍弱,尤其過去幾個月仍呈淨流出現象,這個警訊已不容疏忽,因此政府減持GLC步伐應該加速。
“除非全球市場再掀動蕩,否則低交投與抗跌性質的馬股很難成為追捧焦點。”
朱瑞麒補充,除了持續減持股權外,政府也應該改善其他官僚傳遞系統弊端,並必須加強GLC的營運透明度,才能讓馬股更誘人。
“減持股權只是其中一個手段,由於大馬仍有許多未根治弊病,因此所有糾結都必須一起改善。否則就算企業獲利改善或馬股周息率再高,到頭來也只是‘孤芳自賞’”。
偏高股權GLC脫售機會大
至於國庫控股下一個脫售對象,朱瑞麒認為凡是偏高股權GLC都是嫌疑。
“目前國庫控股持有超過50%股權公司包括馬航(MAS,3786,主板貿服組)、大馬機場與南北大道,至於亞通(AXIATA,6888,主板貿服組)、普騰(PROTON,5304,主板消費品組)比重也很大,這些公司都有可能。”
他認為,減持股權仍必須謹慎,不宜在時間限制下胡亂配售,這樣反而會影響長期市場素質。
配售予外資伙伴互惠互利
“政府最好能尋找外資當作配售對象,同時最好能成為策略夥伴,讓相關業務互惠互利,這才能達到股票交投與業務成長一併改善目標。”
吳寶雲則不願揣測國庫控股下一步走向,僅表示若能再降低持股權時,提高GLC營運透明度,積極改善獲利與派息,自然不乏優質外資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