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多麗絲

夕夕 丽鹿 糸糸 II - 前一部的延续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咖啡豆
对不起,让你对文字花容失色。
其实文字不可怕,反而很有学问。
因为它是人心的最直接反映,也是读者的一个写照。
写的人安什么心,读的人什么态度,
在写与读之间,无所遁形。

你的作品,关于技术上的,请他人来给吧!
多丽丝懂得太少,不行说。

如果问感觉,我从你的作品里看见你在等待。
等待一个释然的时机。
因为那释然,可以让你乘风飘逸,可以让你展翅,可以让你登高、望远,更甚的是,可以让你得到一种解放。

如果说得不对,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008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1# 多麗絲 的帖子

呵呵呵,豆这文字恐惧症是本身的问题...由于课业及工作的关系,每一天看太多文字了,所尽量能免则免 。尤其12月中交了论文,不敢回首那段日夜埋在书堆里的苦日子 。给我一点时间恢复正常吧 ~

嗯,其实你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实说,我打算整理后再去〈生态摄影〉那里等赐教 ~狠批

你好像说出埋藏在我心里很久的话。嗯,图1、2、3、4和5 原本是想带出生物的生命力。看了你的回复,老实说我有些惊讶 。呵呵呵~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8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咖啡豆

听你一说,倒是挑起我上课时候的日子 -  一样是白天文字、晚上文字,然后还上网狂写(那时候多写部落格)。

我啊,这样说点有的没的就会,你要那些狠批、赐教的,我没本事。
人说知多而不精,我就是没有本事大头戴帽,所以还是混混过日子(真没出息)。

我昨晚经过举凡大宝森节就热闹的街道,惊觉日子流逝之快。“大宝森迹”的影像历历在目,回头已经是一载时光。
去年的此时跟今年的此时,对比一下,我笑笑说:“感谢去年的兴都神保佑,让我在那天好好的学习成长”。

人生什么最重要?我知道钱是生存的必备,然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心”。
茫了眼盲了心,只求奢侈不望精进的人生,摇头叹息。
是“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心态?
呵,很多事情、东西,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豆说对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8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
偏执是每个人最大的障碍物。
跨不过,
要不就拦倒,
要不就裹足不前。

当大蛇叔叔看到笑话出来的时候,
忙不及地就先来给我安慰、加油。
大蛇叔叔说:
“怕你又受伤了”。

呵呵,
谢谢大蛇叔叔,
我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8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精彩,但是有感情在牵丝。
我从旧封堆里翻出来的美丽,既然都被他人再循环了,我轻轻的捡起,扬挂在我的生活里。

========== + + + ==========

记:{静物} 佐一古的第一架相机 - 重出江湖篇

佐爸年轻时买的。也是佐一第一架摸的 Canon 机。已经不能操作了 拍起来悼念一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8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到被回收的帖子里,看见了《三人床》时代的时候从一个你我都觉得很有意思的网友那里学来的一个智慧。
现在来重温一下。

借剑仁兄的帖子一用。

曾经有位智者对我说:
"The people who are incapable of seeing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will always pick on the petty details instead."

(无法把眼光放远,放大的人,总会是挑剔小得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1-2008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5# 多麗絲 的帖子

呵呵呵,佐一古很像在为佳能还有“星巴克“打广告哦 。豆觉得比起“咖啡豆与茶“,“星巴克“的饮料普遍上比较甜 。你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咖啡豆

眨眼一看,一台佳牌相机配上昏黄的灯光,泛在大家都熟悉不过的星牌中,搭起的画面,果真像极了打广告。
我本身非修学广告系,市场管理系的背景让我注意了画面,也忍俊不禁的探讨讯息。
我总觉得,广告是一种讯息的传达之外,它主要也夹带着重要的主题。
比如说每个佳节都有大商家在广告上大事祝贺各界,当然重点是把自家的品牌高高挂起,让消费者投入其重复嵌入脑海的购买欲。然而,他们都利用一个主题,来把广告塑造得清楚。打个比方,诸如不久前花沙尼汽水在回历开斋节的广告中,除了佳节配汽水这么直接的意图之外,那姐弟情怀的回忆,刻造出一个深刻且清晰的印象。

就这么假设吧!假设阿佐这一组“佳牌配星牌”的相片真是在打广告,豆觉得这广告想说什么?
呵呵,就像我看你的作品时,在我脑海中映现的,不是照片到底怎样,而是你想告诉我什么。

ps: 星牌的香草拉铁是我们俩爱点的饮料,有机会你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2008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8# 多麗絲 的帖子

多丽丝难倒豆了 ~

感想嘛 在新时代咖啡馆喝着创意咖啡,看着古董相机缅怀旧时的点滴。时代的变迁,过去只存在我们的脑海里。透过相机,将瞬间捕捉下来为脑海里的记忆、点滴做见证。

豆要词句重组好几回 ,才有以上比较像样的“华语“。多丽丝别笑豆,严格来说豆中文只有小学程度而已

若你留意去年麦当当和国油的新年广告,概念和你提的蛮相近。据我所知参与这些广告的主要创作人是Sepet里饰演阿龙的那男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咖啡豆

“旧看新”,算不算一种心情?
呵呵,豆自己也看见了,对吧!

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冷眼旁观,就这么样看到了很多无法置身度外的人所看不见的东西。
“当局者迷”,跳脱不了,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我执”么?
奈何,甚多人不愿意相信:凡事即在一念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段这么样的争论:究竟是先以基础为根本,还是从心作出发。

在学术的世界里,且不管心不心的问题,没有知识,根本不能谈其他的。
这也难怪,因为有些东西,倘若没有基本知识就贸然高谈阔论,是会致命的。
学者的角度是:投入了所有的精神去学习、掌握,甚至赖以为生,岂是儿戏?岂能容许旁门左道(注:即没头没脑的份子)来蒙、来瞎搞?
在一般专业角度来看:心,不足以成为一个可以登堂入室的光环。
要跨过专业的门槛,得凭真材实料才是正规正途。

========== + + + ==========

   摄影,是无言之诗。
 美丽的自然光彩,
 没有国界。
 摄影,这"和平的映象诗"
 可说在刹那见,

 使人的心与心结合的
 "奇妙的世界语言"
 能与各位共同拥有
 那充满生命之剧、生存在美丽地球,
 如珍宝般的每一瞬间,
 透过摄影,
 若能扩展出超越国境、
 超越时间的和平与友谊大道,
 对我而言,这是无上的喜悦。
                      
——池田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8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1# 多麗絲 的帖子

谢谢你。

我很高兴。是那种,从不认识创价学会,到知道创价学会的存在。的高兴。



A single photograph
--portrait of the moment--
is an inexhaustible epic,
a living tale beyond words
superior to a hundred volumes
written and fixed.

A photograph
is consciousness painting,
the instant's art that opens
on the unbounded vistas
of the inner life.

--From "Eternal Voyagers toward the Light of Peace," a poem dedicated to Robert and Cornell Capa.




THE BEAUTIFUL EARTH Photo Essays by Daisaku Ikeda
Himalayan Light



I had only a few seconds to get the shot.

The day was November 3, 1995. I was heading for a hill on the outskirts of Kathmandu, Nepal. We had been traveling by car for what seemed like more than an hour over a bumpy road. The sky, which had been blue when we left, was now taking on the reddish hues of twilight. Should the sun set completely, the chance for a photo would be lost. I wanted to get the shot if at all possible; I wanted to share this scene with the youth.

Kathmandu is a city close to the heavens, yet from within the city proper one cannot glimpse the snowy peaks of the Himalayas. And depending on the weather, the mountains are not always visible even from the hill we were bound for. In fact, as we drove, the Himalayan peaks lay hidden behind a veil of white clouds.

But the view had changed completely by the time we arrived atop the grassy hill and got out of the car. The curtain of clouds obscuring the peaks had suddenly parted. Now, jutting into the sky beyond the clouds, were peaks glistening silver-white in the sun¹s waning light. Towering summits of the 23,000- to 29,000-foot class, such as Mount Manaslu, stood against the sky like a procession of kings and emperors.

The Himalayas strike a gallant image as a band of heroic figures towering in triumph above the world. Firmly, resolutely, they soar skyward. In terms of their height and majesty, no mountains in Japan can approach them. Just as ordinary mountains are a massing together of earth and rocks, the Himalayas appear as a massing together of countless other mountains--they are mountain giants.

These sublime, noble peaks were just as I had imagined them. As my heart filled with awe and appreciation, I raised my camera and snapped the shutter six, maybe seven, times.

These mountains seem alive--breathing. Behind these mountains exists a great life-force. Through these tremendous prayer towers, the life-force of the planet surges skyward and calls out to the heavens. The Himalayas stand as a monument to the Earth's unaging and undying activity.

After a moment, the inky darkness of night began to enfold the mountain summits, and a large moon cast its silver glow. Smoke from homes where evening meals were being prepared rose from the village below.

Just then, a merry group of children approached. There were about 20 of them, and they had come to the hill from the village nearby to play. At first, they had stood around watching me from a distance. But perhaps unable to restrain their curiosity, they had all drawn a little closer with each movement I made.

They were dressed shabbily, but their eyes sparkled like jewels. I couldn't help addressing them: "We are followers of Buddhism. This is the land where the Buddha was born. The Buddha grew up looking at these magnificent Himalayas, and he worked hard to become a human being who resembled these mountains. He made himself a winner in life--someone who stands tall, with dignity, like these majestic peaks. You are the same as him. You live in the same wonderful place. You can definitely become great!"

Ah, Earth's highest summit! It is said that even today the Himalayas continue to grow, to thrust upward, higher and higher. They are young mountains, still in their formative years.

As human beings, we too yearn for greater heights. We want to scale the highest peak before us. Ever higher! Ever onward!

To all living things, the Himalayas seem to be calling out: "Break through your present circumstances! Stand tall, soar skyward!"

Challenge the impossible! Aim at the peak no one has climbed before! Scale the precipice!

Look down on those of base ambition, those mired in the mud of selfish desire! Drive away worthless smooth talkers devoid of action!

At the highest summit there are storms, lightening and fierce winds. But on that treasure throne there is also eternal honor, nobility and pe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8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1# 多麗絲 的帖子

豆是不是跌入多丽丝的陷阱里 ?!豆浅见而已,希望多丽丝看了我的回复没有从椅子上摔下来  ~

呵呵呵 ...豆愚昧,只会依照佛陀留下的教诲再加有限的智慧,以最原始、简单的方法来识别。接受的吸收、消化,不接受的不忍同就好,但也没有必要排侧或反驳。除非到了威胁的地步,我想大致上我还是认为每个团体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别把我想得太偏激,嗯~~

[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24-1-2008 04: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8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咖啡豆,阿佐的照片决无打广告之嫌......

昏黄的灯光 + 一部老相机 + 一间现代潮流咖啡馆,这组合的意境......新旧交错咩......
就像一个背负着一身经验前辈,看着时代的变迁......会有着怎么样的想法?
与时并进还是固步自封?那就要看个人选择与智慧咯(阿佐乱掰的...... )
还要感谢多丽丝把它们从垃圾桶里面挖回出来......

阿佐比较懒惰写字,所以就喜欢按快门按到“天昏地暗“......多丽丝就喜欢写到“天花乱坠“
而她的文字越来越像图画,要多看几遍才能明白故中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0月29日,我安静的做了一件事。
明白的人,一样保持沉默。
不明白的人..

...都不明白了,就无需再说了。

也许是因为我把身段放得低,他人不惯 - 越靠近水,倒影越清楚 - 清晰地被倒转过来。

以为我在摆高姿态。

路经发现小径旁的美景,
希望大家同样可以看见,
所以不发一言,
把它轻轻的了起来。

它是一个安静着热闹的地方,
聚集着很多很多不同样的感觉,
感动着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8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4# 佐一古 的帖子

呵呵呵~因为我时常用手机拍下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然后介绍给亲友。看你的照片后,开了个玩笑,请别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tin_268

对我来说,智慧没有限制来自哪里。
有时候,孩童的一句真心话也是智慧。
我学会的是,毫不起眼的跟非主流的思想,通常都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真实面。
不藐视任何东西,因为没人知道那内里是否总包裹着闪亮的珍珠。

我欣赏细节,即使没多少人在意看见。


回复 咖啡豆

我只是有感而发。
谈论上的交错,是一种相互了解的引。
我们把思绪定格在交换思想的岸口,迎接每一个来航。
呵呵,看清事情的真相,其意义在于不受困于狭隘的价值观当中。
跟你聊天,是舒服的。


“正道,导向平静、认知真理、明心见性的道路。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业、正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法经句之分享

这一次,我不是转贴外来的文章。
而是就实实在在的贴在这论坛里的分享。
========== + + + ==========

231.
防止身恶行,善制御己身;
舍弃身恶行,培育身善行。

232.
防止语恶行,善制御己语;
舍弃语恶行,培育语善行。

233.
防止意恶行,善制御己意;
舍弃意恶行,培育意善行。

234.
智者制御身,御语亦御意;
智者于自制,真能善圆满。

* * *

251.
无(任何)火可相等于贪欲(之火),
无(任何)执著可相等于嗔(的执著),
无(任何)罗网可相等于痴(的罗网),
无(任何)河流可相等于渴爱(之流)。

* * *

273.
于诸道之中,八圣道最胜;
于诸谛之中,四圣谛最胜;
于诸法之中,离欲(即涅盘)最胜;
于诸二足(人类)之中,一切知者最胜。



来源:佛教论坛之家常闲话

鸣谢:咖啡豆版主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25-1-2008 01:1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假如说大家都是在同一个锅子里的,是不是可以引用: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如果本着大观思想,什么私人价值观、情绪就不能成为一个火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金庸致池田大作的信

  池田先生大鉴:上次谈话时,您要我从世界、中国、香港的政治经济局势,以
及中国的历史观点,对邓小平等我生作一个公正的评价。我说等先生回日后,我再
给先生写信,要翻查资料,摘录一些我当年会见邓先生的谈话记录,说明他的见识
和胸襟。

  邓小平先生在谈到世界事务时,一贯从全世界多国人民的立场来考虑,并非只
顾到中国本国,这一点上次先生已经谈过了。邓先生考虑中日问题,既重视中国人
发的利益,也照顾到日本人民的利益,这在古往今来的各国大领袖中,真正说得上
是绝无仅有(邓先生曾长期指挥中共军队,对日本军队血战)。他在1981年接见我
时,强调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危险,是霸权主义者的侵略扩张。当时的霸权主义者是
美国与苏联,这两大国如果重视和平合作,不去干预和侵略别国,全世界就太平得
很。中国不会向美国或苏联威胁或哀求什么,但也不会轻易屈服。那天的谈话记录
是这样的(发表于1981年《明报月刊》九月号,原文一字不改,下同。旧文可以核
对查证):查:在反对霸权主义一事上,中国是很坚持的。现在世界各国对于霸权
主义侵略者的危险性,越来越有更明确的认识了。

  邓:中国在国际上,一切从全球性的大战略原则考虑,并不单只顾到本国的利
益。

  美国以为中国有求于美国,其实中国无求于人,只是期望各国通力作,维护世
界和平。马六甲海峡如果被切断了,受到损失最大的是谁?查:首先是日本,其次
是美国。

  邓:是了,中国愿意与外国发展贸易,发展平等互得的关系,但中国基本上自
给自足的,不过在现代世界上,不能关起门来做人。中国希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不向后倒退,但这不是片面的。美国如果看法错了,制定的政策也会错误。美国如
果真的搞得中美关系倒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算倒退到一九七二年以前的情形
,中国也不会垮,那时候没有垮,现在更加不会垮。五十年代时,苏联对中国是有
援助的,以后就没有了,我们还不是这样过下来了?中国人是有志气的,决不卑躬
屈膝,向人哀求。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所得到的教训难道还不够?为了全世
界的利益,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平等合作是很好的。但如美国搞得太不像话
,硬要中国吞,那吞不下去,也没有理由要吞。中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基本上还是
遵循邓先生当年(十六年前或更早)的主张。一个高明而正确的政策方针,往往可
以行之百年而不变,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反复无常。关于中国的基本问题,那时他说
:邓:毛泽东思想不但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世界。所以
如何准确地评价,是十分重大的事情。

  查:马列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一些原则与理论,在实际应用上,我想应当
适合国情。适合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

  邓:对的。现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有多少种?有一百多种罢?(此为略说,详
情其后补充。)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我们还要做三件大事。第一,在国际上继续反对霸权主
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第三,搞好经
济建设。

  查:我觉得,在国家统一这件事上,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是最基本的因素,比之军事先上去国、统战活动等更加重要。

  邓:你说得对的。三件大事之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最重要,我们的经济建设发
展得好,其他两件大事就有了基础。经济建设发展得好,其他两件大事就有了基础
。经济建设是根本着键。目前的经济需要调整。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外国专家们都
认为我们的经济调整工作是必要的。调整要稳,时间不防长一点,步调不妨慢一点
。欲速则不达嘛。调整完成的的目标,可以放到本纪末。

  查:只要每年有进步,没有倒退,进步的速度是比较次要的。

  邓:对的。那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我会见,就在这个厅里,他坐在你现在坐
的地方。他问我:“中国要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底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我当时
一愣,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回答,倒不大容易。我想了一想,就回答说:“目标
是,到本世纪末,中国人民每年平均收入一千美元。”这是指现在一千美元的价值
。我这句话不是随口说,是有根据的。目前中国人民每年平均收入每年大约是二百
五十美元。十年翻一番是五百美元,再过十年又翻一番便是一千美元。这还不能说
是很富足,然而是小康了。我们的想法要际一些,如果目标不能全部完成,打个八
折,是八百美元,那时中斩人口是十二亿,那么全国的总产值是一万亿美元。那时
提高人民生活质素的步调就大大加快了,我们就能做很多很多的事。人民的生活水
平要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提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就可大举兴办学校,提高人民
的教育水平,使大多数人民成为有学识的人。我们不但要提高物质文明,也要提高
精神文明。查先生做新闻工作,接角到的人很多,大家对我们有什么意见?查:主
要的意见是,希望目前的政策能长期推行,不要改变。大家有些担心,不要目前的
政策执行了一段时期,将来忽然又变了。因为过去的变动实在太多,令人不能放心


  邓:那是对的。国内人民的主要意见也是这样。要保证我国政策的连续性。要
建设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的干部政策也要四个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制度化。这是陈去同志提出来的,那好得很,应当这样,是不是?但不是说干部老
了就没有用,老干部有经验,有见解,还是宝贵的,但实际工作就可以少做或不做
。我们担任领导的人,也不能太忙,往往越忙越坏事。

  查: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是盼望国家领导人“清静无为”。共产党人当然不
能“无为”,要“有为”。但领导人心境清静一些、共作清静一些,还是好的。

  邓: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虑没有成熟,不断有新的主意
出来,往往要全国大乱。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坏事后。领导人宁静和平,对国家有
好处,对人发有好处。查先生对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还有什么可以谈谈的。

  查:现在的政策和工作,“文革”和“四人帮”时期固然万万不能相比,比之
“文革”以前,各方面也开明得多。例如投考大学,现在不论阶级、出身,都可投
考,只凭考试成绩录取,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革,希望长期坚持下去。

  邓:“文革”使得全国人民思想混乱,十年动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文
革”之前,每年有十几万青年从大学毕业,中学结业生至少几十万。“文革”十年
,就是一批红卫兵瞎捣乱。

  查:十年“文革”,使国家少了几百万名人才。

  邓:粉碎“四人帮”之后,这情形一时还扭转不过来。培养人才是长期性的事
,破坏十年,恢复至少要二十年。娃娃们飞惯了“文革”时瞎捣乱的风气。无政府
主义猖獗,大家不守纪律,以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谁也不能拿我怎样
,说这是民主、自由。其实不守纪律。那时也搞经济调整,下放二千多万名青年下
乡,只有极少数人例外。但十年“文革”,不但没有党的领导,甚至没有了党。现
在娃娃们都用心读书,情况好了。也不是没有问题,但要用诱导教育的方法,根据
法律处理。

  查: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经济建设是很艰巨的工作。为了调动全国一切
积极因素投入经济建设,在起用人才、提拔人才之时,似乎应当重视才能、知识、
品德,不是共党员也应当有同样的机会。

  邓:每一方面都需要有才能的人作出贡献。不但要起用全国人才,外国的科学
技术,外国专家我们也欢迎。共产党是做领导。四个坚持是对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持无产阶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四个坚持之中,以
坚持共产党领导为主。中共过去犯了重在错误,现在我们自我批评,自己纠正错误
。自己承认错误,纠正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事。“自我批评”是列宁所提的原则,
马列克思对此说得不多。毛主席发展三大原则;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不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是“自我批评”。批评别人是很容易的,谁 都会,
自我批评就不容易了。自我吹嘘,有什么意思?一个女人明明不美,硬要扮美,硬
要说自己是大美人,那丑怪得很。人贵有自知之明嘛,不过那是不容易的。

  关于香港问题,后来他在对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的一篇专题讲话中,十分强调
稳定的重要。特别指出国家有信心保持香港的稳定。

  他在1981年(十六年之前)估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为十二亿,现在正是十二亿
稍多,他估计中国全国(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总产值是一万亿美元,人均收
入以当时价格计希望是一千美元,如目标不能完成则打个八折,八百美元。根据较
新数字,中国1995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是人民币六万七千八百亿元,1995年年底
总人口十一亿九千五百多万(1,195,460,000),人均产值人民币5,671.46,折
成美元,是人均产值约八百美元,总产值约一千亿美元(中国所定的美元官司价汇
率目前略偏低,我在计算时略加调高)。这是1995年年底的数字,至二千年,数字
尚会增加。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28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的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九
点四,去年同期则为百分之十点二。以上数值只是工农业产值,第三产业尚不计在
内。

  今天回顾,邓先生当年的估计已精确到了令全世界经济学家挢舌不下的程度。
中国当时的统计制度与机构都不宁肯当落后,他的计算是掌握大要而符合发展的实
际,他工不提出过高的目标,宁可将目标打个八折计算,这才是务实的大领人的真
正天才作风。现在如请美国克林顿总统随口估计十六年后美国的全国国内总生值(
GDP)和人均产值,如请桥本龙太郎首相随口估计二零一三年日本的全国总产值和人
均产值,不要说决计估不到十六年之后,就是明年的数字,相信他们二位就是集合
了全国顶级经济学家开会,恐怕也答不出吧。

  1964年我到日本参加国际新闻会议时,曾会见大平正芳先生,那时他是外相,
是《每日新闻》社长本田先生介绍的。大平先生很有风度,态度上对本田先生十分
恭敬,或许由于本田先生年纪较长较长的关系。但当时使我觉得,在日本,一位第
一流的新闻工作者,地位高于第一流的政治家。现在邓先生、大平先生、本田先生
都已逝世,追忆昔日,不禁怃然。

  就在当年同一期的《明报月刊》上,刊载了一篇记者访问我对会见邓小平副主
席(当时他的职衔是军委副主席)的印象。现摘录一小部分内容:记者问:你对他
的主张与政策,主要有什么看法?我答:他十分重视“实事求是”。我想中国的困
难很大很多,单是奉行什么主义和教条,那是无法克服的。他重视实际,不相信教
条,这应当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关键。他的“白猫黑猫论”是众所周知的。

  问:当年大陆上批邓很激烈的时候,你曾写过社评,赞扬他的硬骨头,是不是
?答:是啊。单是刚强,当然不够,江青与张春桥在受审时十分倔强,有什么价值
?必须不顾自身的荣辱安危而坚持正确的主张,这才令人佩服。彭德怀反对大跃进
和浮夸风也有这种风骨。我跟大陆上一些朋友谈起来,许多人都赞彭大将军是英雄
好汉。当然,邓小平不做党主席,也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熟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就会知道这种事情的难能可贵。我一直很钦佩邓小青壮年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
性格,就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所描写出英雄人物。我当面对他说:“我一向很仰慕您
,今天能见到您,很感荣幸。”这不是虚假的客套,是我内心的真正想法。

  问:你认为邓小平目前所推行的政策,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唯一道路?答:
这要从各种实际条件来看问题。第一,我相信中国大陆上目前没有别的政治力量可
以取代中共的领导地位。第二,我相信中国在几十年内不可能经实行西方式的民主
,即使可能,也未必对国家人民有利。第三,我个赞成中国实行开明的社会主义,
总的来说,这比之香港式的完全放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极度贫富有不均,更加公
平合理。不过大陆上个人自由大大不够,共产党搞经济缺乏效率,不能尽量解放人
民的生产力,过去所积累的左倾思想与作风太严重。我个人赞成都市步一步地不断
改革, 不相信天翻地覆的大革命能解决问题。在这些具体条件之下,邓小平的政策
比之中共过去任何时期都好得多。比之苏联、波兰、东德、北韩这些共产国家都好
得多。我衷心盼望,依着目前这条疲乏路走下去中国终于能将马列主义教条、无产
阶级专政、各种各样的英恐怖政治运动全部抛诸脑后,以中国人务实的方式,建设
中国人自己的社会主义,使中国人幸福而自由。

  问:新华社报道说,邓小平在大厅外欢迎你,和你家人一起摄影。这主要是为
了你一贯去持他的政策?答:这主要在于他谦和平易的作风,谈话完毕后,他一直
送我到大厅之外,站着又谈了一会,他待人是很和蔼亲切的。

  以上记录,全部照录当年的《明报月刊》。我在十六年前说的话,现在觉得并
不需要作什么修改。邓先生去世了,我很感到难过,十六年前和他相对抽烟谈话的
情景,宛然仍在眼前。我在《明报月刊》上所发表的谈话记录,只是记其要点,并
非逐句详写,因为如写得太详细,读者们会觉得太罗嗦。我仍很清楚地记得他谈到
多国社会主义的情形,他忽然考了我一下,我答不出来,有一点狼狈:邓:查先生
,世界上有多少种社会主义?查:对不起,我说不上来。我想自从法国傅里叶、圣
西门,英国的欧文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来,世界上已有许许多多种不同的社
会主义。邓副主席,请你指教。

  邓(笑):你说不上不要紧,哈哈,我也说不上。一共多少种,数不清吧?查
:是。我想苏联的社会主义,与东德、波兰、匈牙利的不同,与阿尔巴尼亚的恐怕
也不同。我去过英国、南斯拉夫、澳洲、新加坡,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这些国
家,他们都说实施社会主义,但我看情形各不相同。

  邓:是啊,没有两个国家是一样的。我看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总有一百多种吧
。来,再抽一根烟。(他给了我一根“熊猫”牌香烟)邓先生平时说话相当幽默,
谈话结束后我告辞,他送我出大门,新华社香港分社陪我去北京的韩先生在门外等
候,向他致敬,说:“邓副主席,您好!当年去朝鲜慰荣志愿军,我见过您老人家
。”邓先生一怔,想不起他的名字,说:“对不起,记不起了!”那位韩先生自报
姓名,邓先生笑笑跟他握手,随即自嘲,打起戏腔:“记性不好,啊哟,老配昏庸
,不中用了!”(这大概是京剧《打渔杀家》中的道白)大家哈哈大笑,邓先生随
即问起他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气氛很是温暖。伟大的人物,通常总是易近人的。

  写得很长了。祝安健金庸 谨启1997.7.20


来源:http://www.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jy-ct/3回忆与邓小平的会见2.htm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25-1-2008 02: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8-2025 03:41 PM , Processed in 0.1299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