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12-2007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马来西亚目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另外还有很多人已经有了糖尿病,但却没有发现和诊断。只因这部分人的糖尿病表现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忽略和延误的诊断。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患者及早的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检查并发现糖尿病。
多饮
多尿
多食
消瘦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则不一定非常明显。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经常感到疲乏、劳累。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皮肤瘙痒。
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
极易饥饿。
恶心、呕吐。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往往在其他非糖尿病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而不往糖尿病上考虑,使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常是以这些不典型症状而开始的。
有研究表明, 在众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患有糖尿病。等到他们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其实他们已经得糖尿病数年了。
顶部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断糖尿病的简单方法
患者怎样确定自己患有糖尿病呢?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状时,就会考虑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单凭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状不能诊断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标准的。另外尿糖阳性也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为尿糖出现加号(+),有时在正常人中也会出现。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是以静脉抽血检查出的血糖浓度为准。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简单的讲,如果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两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
这里的餐后2小时,常常是以进餐2两馒头为标准,因为我们知道进餐的多少也会影响血糖的高低。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的危险人群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往往是不同的,首先年龄常常可以将二者的危险人群划分开来。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多在35岁以前发病,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在35岁之后发病。
不管怎样,如果您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项或几项,均提示您可能已经患有或将要患糖尿病,因此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出现糖尿病的一种或几种典型症状
出现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家族成员有1型糖尿病
家族成员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
你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现在年龄小于30岁
您现在的年龄为55岁或以上
您已经明显超重或肥胖
您曾经分娩过体重大于4kg的婴儿
您以前被诊断过妊娠糖尿病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称OGTT试验,是在当血糖升高的程度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使诊断摸棱两可时,而进行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糖尿病的检验措施。让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于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要诊断糖尿病则:
服糖后2小时血糖>12mmol/L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对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现已被大多数国家认同,我国的糖尿病医生也已经开始采用这一新的标准来为患者诊断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是:
*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一天当中任意时候
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或者
*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
浓度≥126mg/dl(7.0mmol/l)。
或者
*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个病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时是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的: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
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7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慢郎中 于 25-12-2007 05:46 PM 发表 
这个帖里头的夏虫好多,而且还是把半水桶敲得特别响的那种。
桶里有水咩 |
|
|
|
|
|
|
|
发表于 28-12-2007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vxyv 于 23-11-2006 09:14 PM 发表 
谢谢大家的帮忙,因为我妈妈现在的状况很糟糕,暂时服用着西药,医生一直叫我妈妈注射胰岛素,可是听说会带来副作用,但是如果状况继续恶化下去,怕会伤害到身体的其他地方,到底应不应该注射胰岛素呢?还有,市场上的胰岛素价 ...
楼主,你妈妈的医生是衡量了多方面的因素才建议用胰岛素的,不必担心.
如果觉得不能承担胰岛素的费用,可以要求医生refer你的妈妈到政府医院拿胰岛素,不过lancet针头就要自己买了.
跟你分享一下我在马来西亚糖尿病协会所举办的医药讲座会所得到的资料,
根据外国的研究显示第二行糖尿病的病患者的胰岛器官功能是慢慢地减少,平均在20年后他们就需要注射胰岛素.如果一个病患者在20年里头,平时血糖控制不好的话,也会加速胰岛素的使用.
在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一些外国及本地diabeteslogist也在病患者患上糖尿病早期使用胰岛素来减少其他疾病的风险,维持胰岛的功能等等.
我本身个人的意见对于病患者要不要注射胰岛素,当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提高的时候,那么答案是"必要"的.
现代还有很多人误会了注射胰岛素,认为使用胰岛素是最后的"选择".在以前(10多年前),当一个糖尿病病患者被通知要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就象被判了"死刑"一样.在那个时候,病人本身也可能面对了多方面的并发症如肾衰竭,截肢,视力问题,心脏病等等.何况那时候,使用胰岛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针筒要热水烫过,胰岛素要收藏于冰箱里.这些种种事项造成人们对于胰岛素注射的负面看法,而很抗拒使用胰岛素.
但是医药科技的进步,注射胰岛素已经是很方便的事情了,而且使用方法及收藏很容易,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很正常的,对病人也很好. |
|
|
|
|
|
|
|
发表于 1-1-2008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是新糖尿病患者, 为她注射药物刚一个星期。。
下一次复诊时间是3月,当时拿医药报告我不在场所以有些事情没问道医生
请问是否用注射方式后就一辈子就这样?!
当得以控制后可以改用吃药吗?
药剂师说一天注射3次,说是吃饭之前要注射
那是根据妈妈的吃饭时间来打针,还是用24小时除于3的时间来定?
因为妈妈的三餐时间长短不一。。 |
|
|
|
|
|
|
|
发表于 1-1-2008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乐才女 于 1-1-2008 01:20 AM 发表 
我妈妈是新糖尿病患者, 为她注射药物刚一个星期。。
下一次复诊时间是3月,当时拿医药报告我不在场所以有些事情没问道医生
请问是否用注射方式后就一辈子就这样?!
当得以控制后可以改用吃药吗?
药剂师说 ...
用餐之前大約二十分鐘,除非你用的是 insulin analogue,那么注射后馬上吃。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lix88 于 24-11-2006 01:48 AM 发表 
坏处就是会使到胰脏渐渐的走向老化。现在专家有发现到另个原因导致血糖高,就是胰岛素受体不足,细胞不能从血管里吸收/摄取葡萄糖份子而导致血糖升高!!!意思就是问题不在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而是胰岛素受体不 ...
rosiglitazone-Avandia
在去年就被盯上了black box warning
因为steve nissen的NEJM article, main results findings:
"use of rosiglitazone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43%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64% increase risk of cardiac related death"
但是, 最近几个月有个新class
叫 DPP4-inhibitor
sitagliptin - Januvia
by MSD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lix88 于 27-11-2006 02:43 PM 发表 
糖尿病也有分为-非胰岛素依赖形和胰岛素依赖形。只能和你说一句。。。。。注射胰岛素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疗法。。无法根治!胰岛素不可以乱注射,需要有当时的主治医生指导才可进行!这世上还有很多很奇妙的疗法的, ...
可能是职业病吧,,,我又是biotech背景的
我不信没有根据的治疗
你看看人家西药, 全讲的都是clinical trials, exp:
Rosiglitazone 的 ADOPT study 和 Dream study
Glucobay 的 STOP-NIDDM ,MeRIA 和 ACE study
metformin更不许要说,全世界的guideline reccomend as a 1st line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但是, 民间的医疗能证明什么?
而且, 很多都只是讲的, 一点根据都没有
如何来信服率?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饼干及面包 于 28-12-2007 11:11 AM 发表 
楼主,你妈妈的医生是衡量了多方面的因素才建议用胰岛素的,不必担心.
如果觉得不能承担胰岛素的费用,可以要求医生refer你的妈妈到政府医院拿胰岛素,不过lancet针头就要自己买了.
跟你分享一下我在马来西亚糖尿病 ...
下次找endocrinologist
现在diabetologist已经过时了
比如说
UMMC的 prof tokiah pendek, prof chan siew pheng, Dr Alex wong
HUSM的prof mafauzi
ampang puteri的 Dr Sakinah
这些人是malaysia的顶尖人物
尤其是prof SP chan, 是在国外都出名的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ixie 于 27-11-2006 06:29 PM 发表 
谢谢支持!
只是真的很不想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不健康...
请问,家母(70++岁)现在除了注射胰岛素外,最近还服用向天果籽磨成粉,血糖值才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4-9之间)。之前一直都是处于12-17之间。是所谓的向天果籽发挥效用?她可以不用依靠胰岛素而只服用向天果籽吗?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野胡姬 的帖子
可以试一下暂时不吃天果耔看血糖值是多少,如果没有必要不必让病人吃多一样药物(天然草药也是药物,一样会有副作用等。。。)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的帖子
糖尿病:一种流行性疾病
要了解糖尿病的复杂性,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处理食物。我们吃下的食物,多半被转化为葡萄糖,成为身体能量的来源。胰脏是我们体内靠近胃的一个器官,它能分泌一种称作胰岛素的荷尔蒙。胰岛素的功用好像是开门的钥匙,它能开启每一个细胞的门,让葡萄糖的以进入。当细胞接受了葡萄糖以后,就能产生能量。糖尿病人的身体只能分泌少量或根本分泌不出胰岛素,或者不能正确的使用分泌出的胰岛素,或者不能正确的使用分泌出的胰岛素。因此,一旦党糖不能进入人体细胞时,它就开始沉积在血液中,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
糖尿病几乎可以影响人体每一个器官系统。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失明、肾脏病、神经系统病症、肢体切除、牙齿病症和怀孕困难等。糖尿病人也容易感染其他许多病症,研究发现糖尿病患比没有得糖尿病的人较容易是与肺炎和感冒。
一个人不论得的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都要面对许多改变。特别是饮食方面必须注意。糖尿病人必须知道哪些食物会影响他们的血糖值,哪些食物他们必须避免,以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
虽然糖尿病人可以用胰岛素来使血液中葡萄糖保持正常水平,但是如能防止或是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会更好。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不过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低这疾病的发生。预防性措施在降低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作与进展发方面相当有效。此外,美国和其他国家所作的研究报告发现改变生活习惯,其中包括摄取营养食物,从事有规律的运动,如每星期走路2.5小时,和减少多余的体重,都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一个超过正常提重40%的人比体重正常的早逝的机会多两倍。这是因为肥胖与糖尿病及几种严重疾病有关。根据糖尿病防止计划中心(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的看法,即使减轻几磅体重都有助於减少糖尿病二型的发生,因为这样可以使身体更有效的使用胰岛素。这项对3234位具有高危险性罹患糖尿病者所做的实验显示,再让他们参加一个温和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后,结果她们体重减轻5%-7%,延缓或防止糖尿病二型发生的机会高达58%。除此之外,多吃水果,蔬菜和。。。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体重,得到全面的健康,而且也能控制,甚至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的帖子

以上是否你们所说的向天果?
[ 本帖最后由 曼联资本 于 18-1-2008 12:4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7-1-2008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times ( Taiwan )
中國時報 2008.01.27
注射胰島素降血糖 病患別怕謠傳副作用
中央社
許多糖尿病患害怕打胰島素會使病況加重,還認為會打到腰子、眼睛都壞掉,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洪乙仁指出,這些誤解導致國人的胰島素注射率僅百分之十七,如果病患能轉換心態,天天注射胰島素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今年近八十歲的丁伯伯罹患糖尿病十多年,四年前,他服用多種藥物,血糖還是降不下來,乾脆自暴自棄,大吃大喝,後來轉介到三軍總醫院,在醫師和護理師的耐心勸說及教導下,開始注射胰島素迄今,他每天晚上注射一針基礎胰島素,白天服用二、三種降血糖藥。
丁伯伯身體硬朗,聲如洪鐘,他說,注射胰島素很簡單,筆針扎在肚子上就行了,現在他的腿部不再神經痛、抽筋,體重也從九十六公斤降到八十七公斤,一百八十公分的他,身材很標準。也因為病情好轉,他很樂意多吃青菜、雜糧粥,不再那麼愛吃大肉。
洪乙仁指出,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是代表長期血糖值的糖化血色素要降到七以下,在飲食及口服藥物療效未達目標者,可以注射胰島素,不但可控制血糖,更能預防腎臟、周邊血管、視力的併發症。
不過,洪乙仁說,在治療型態時,病患大多會質疑或不信任,有些人負面情緒反應相當激烈,例如: 「要我打針,乾脆叫我去自殺好了!」、「反正血糖也控制不下來了,沒有用了!」,也會因心情低落,乾脆放棄飲食,導致治療失敗。
洪乙仁說,目前美國吸入性及塗抹式的胰島素正在研發中,可惜成效不佳,因為吸入高濃度的胰島素乾粉,在增加肺部負擔之際,並不能有降低血糖,病患要回頭去注射胰島素,而胰島素用貼膚吸收或口服腸道吸收,在體內的濃度不穩定,也會影響療效。
他說,臨床上有長效的基礎胰島素,輔以口服降血糖藥物只要一天注射一次即可,病患在接受注射之後,大約經過一星期即可發現血糖下降,病患本身也可因成就感與身體狀況的改善,同時更開始認真執行監測血糖與控制飲食,達到糖化血色素值降到七以下的目標。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