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6-12-2005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骑士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这里不作讨论。但肯定的是,这些骑士是一些享有较小封邑的领主,通常被称为Enfeoffed Knights。他们以作战为职业,用效忠权力者的方式,来获取或保留他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附属的大大小小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权力者,大多是当地的国王或是公爵,也有较少的情况下是主教或者修道院的主持,比方说意大利的Cava和Cassino教区(参考勒哥夫《中世纪的西方文明》),那里的土地八成归寺院所有。
传统意义上的骑士制度(Feudal Knighthood),形成的时间可能是在八世纪或更早,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了下去。直至十二世纪,随着群体作战观念的发展与骑士公会的成立,骑士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分离出来。他们效忠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国王,而是整个领主阶层。作为军队中的精锐,他们常常被分派一些慈善相关的活动,例如保护医院或是去东方的朝圣者。领主们也企图通过宗教规定的条条框框把骑士阶层限制在自己的身边。
于是慢慢的,骑士的条令里面就渗入了越来越多的宗教成分。在伊比利亚人的国家里颁布了专门的寺院武装的规定(类似日本的僧兵,不过出身好多了)。国王手里还是控制着许多传统意义的领地骑士,直到14世纪,纯粹以国家与王朝的名义成立的骑士团终于出现了。
十一世纪,西欧国家的许多小领主,家族代代相传的忠诚构成了骑士精神的一个方面。但是追溯骑士精神的另一个主要源头,是罗马天主教徒的训令,这些训令的内容可以在十字军骑士的有关文献,以及随后宗教审判所的相关条令中找到。
在那个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教堂多为东正教的教堂,那种古板严格的教义中保留了基督徒最基本的虔诚与狂热。1070年左右,意大利阿玛尔菲(Amalfitan)地方来的朝圣者在圣墓教堂附近修造了修道院;1099年,医院骑士团(Hospitalier)在此基础上成立。后来随着耶路撒冷的占领和法兰克人王国的不断扩大,骑士团的规模也在膨胀,最终形成了军事修会。参加这种修会的,大多是领主或诸侯的子裔。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在家守着一小片地坐吃山空,不如去神秘的东方打杀异教徒,或许可以满载财富和阴德归来。
上面说了,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1世纪末,一群骑士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后曾安放于此,因此得名),雇佣他们的不是国王,而是教堂的修士。于是一个宗教与贵族结合的团体形成了,但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骑士行会,虽然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教宗的承认。从乱七八糟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欧洲的君主们,奥地利的、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的、法国的,没有一个对该骑士团有过一分一厘的投资,却以种种国家的名义授予他们荣誉。根据一般说法,第一支国家名义下的骑士团,是拜占庭的伊萨克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时间是12世纪末。
东方的拉丁国家随着耶路撒冷1187年的陷落最终土崩瓦解,但是穆斯林异教徒并没有毁掉教堂,他们收取了赎金,于是法兰克人安然离去。有人说这是萨拉丁仁慈,其实并非如此。困在城里的十字军宣称,如果不让他们投降的话,耶路撒冷所有的伊斯兰人会被杀死,这座圣城将毁于一炬,欧麦尔清真寺会被夷为平地。这种威胁让萨拉丁屈服了,其实也只有18000人交出了赎金,15000人被卖作奴隶,5000人被发配到埃及服苦役。
不管怎么样,脆弱的和平总算再次被确立了(1192年狮心王查理一世就卷土重来)。一个希腊的高级教士(名字不详)获准留在圣墓修道院中,为所有虔诚的朝圣者和慕名而来的骑士赐福。这座教堂后来又被称为复兴教堂,罗马的新旧教徒则把它称作Basilica,原意是罗马时代的一种长方形教堂或者集会所。这种仪式世代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还可以见到这种赐福的仪式。
19世纪中叶,罗马教皇正式指派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代表,被称为"拉丁长老"(Latin Patriarch),实际上相当于大主教的级别。于是这座教堂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派,而早些年的意大利修士是圣芳济修会的信徒。
我们知道,在俄国、东欧、希腊、意大利北部,奉行的宗教是东正教。以正统自居的东正教会历来有一项传统,授予荣誉给那些完成宗教使命的个人。在独立自治性强的教区,这样的奖项花样尤其得多。耶路撒冷教区以外,还有莫斯科、华沙大公国、西奈山教区等等,始终保持着这种仪式和传统。耶路撒冷地区的教会则宣称,他们的条例确认的时间比罗马教厅所颁布的任何一道命令都要早,那些条例中规定了可以授予骑士的种种专门的命名与称呼。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1:44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2-2005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士精神溯源(续)
与西方君权至高无上的想法所不同,东方国家往往是由国家元首授予武士称号,再由宗教领袖颁赐荣誉。(我们这里说的东方是指欧洲东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Eastern而不是Oriental,后者指的就是亚洲了。)俄国沙皇都要由东正教的大主教举行正式的加冕礼,当然与英国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家可能听说过西敏寺,那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地方,但坎特布里是英国国教大教堂的所在地)的习俗不一样,英国的主教只是个仪式上的道具而已,完成的只是王室指派的工作。而俄国的大主教曾经有过拒绝为沙皇加冕的例子。享有宗教自治权的教会享有颁布荣誉的权力也是源于教义中的说法:不能向世俗的权力机构低头。
关于宗教自治权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早要求这种权力的是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除此以外的争论很多。比方说,米国的东正教会认为他们是自成一家的,但传统的说法是他们还是应该归莫斯科的大主教管束,因为米国的东正教堂是东欧的移民兴建的。米兰的主教也只能在基辅大主教的许可下,才能向有功的骑士颁布荣誉。一般来说,一个主教如果要给教会以外的人授予荣誉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是教长或者相当于教长的身份。
扯了很远了,似乎跟骑士没什么关系。最后再提一点,东正教的教义规定,划分教区要根据国家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域。这造成了现在地区冲突的不安定因素,俄国、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由于民族的单一性,全国就是统一的一块。但东欧就乱糟糟了,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每个小教区都有主教,虽然自己也是罗马教厅眼中的异端,但教宗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罗马的大主教而已。
东正教的国家从来有颁布荣誉的传统,举例子来说,像13世纪开始的俄国或者波兰、埃塞俄比亚。每个骑士都能从教会的手中获得或大或小的一份封邑,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比方说某场大的战役或是某个有名望的骑士的忌日,教堂都会举行安魂弥撒。
15世纪末期,有些东正教徒移居到意大利的南部地区,与当地的武装组织发生冲突。阿族爱国者组成了骑兵团,带头老大叫乔治·卡斯乔塔(George·Castriota),自称斯坎德贝格(Scanderbeg)。来自什么典故我不知道,详见蒙田先生东游西逛的纪录。本人对阿族从来没好印象,这些武装的不法之徒自然不能被理解成真正的骑士,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斗也不能与几个世纪以前十字军的业绩相提并论。
其中有一个自称拜占庭王室继承人的家伙(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就剩下了一个君士坦丁堡),表面上表示支持斯坎德贝格的帮会。后来被发现是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乔治大主教的委派。而这位主教,遵照的则是世代遗传下的一道敕令,要与异教徒作战。这道敕令与传统一起延续了下去,从法尼斯到帕尔马,后来又到了那不勒斯、西西里,直到今天,意大利的一些省份,如西西里、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巴斯利加塔等地,阿尔巴尼亚族和希腊人的后裔,上教堂时遵循的礼仪还是东正教式样的。
在罗马的天主教徒眼中,骑士制度从来是君主政治的一部分,正统的宗教从未参加过凡俗的争斗。教会所雇佣的骑士只是自愿的献身者,作为独立团体的观念从来没有被东方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很短命的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要否认忽视骑士对宗教所做出的贡献和功绩,那就是在否认欧洲的部分历史。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5:4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5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和历史因素。就说撒拉丁出生在和现代撒达姆.侯赛因Sadam Hussein同一个地方,现代伊拉克人多为库尔德人,他们信奉什叶派,为世界上第二个奉什叶派为国教的国家,另一个是它的邻国伊朗。
=============================================
1。现代伊拉克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
但应该都是同化或混血,
库尔德人只占一成左右。
2。现代伊拉克,
尤其是在撒达姆统治时期,
什叶派是受到限制的,
占主导地位的是逊尼派。
现在撒达姆倒台了,
以现在伊拉克的形式来看,
任何一个单独教派都成不了国教。
3。撒拉丁是逊尼派没错,
在埃及,他曾经强迫什叶派改信逊尼派。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5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伊拉克北面与土耳其交界的托罗斯山地,到与伊朗交界的扎格罗斯山区,是被称为库尔德斯坦(Kurdistan)的山区,库尔德人就世代高居在伊拉克东北角的这处“悬崖”之上。库尔德人远古时期被称为Gutu人,意为勇士,亚述语作Gardu或Kardu,意为英勇的人们。库尔德人操库尔德语,属西部伊朗语的一种,为仅次于波斯语的伊朗第二大语群。库尔德这一名称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改宗伊斯兰教之前,公元十二世纪塞尔柱土耳其王朝设立库尔德斯坦省时首先采用此名。中国史籍称之为“曲儿忒”(《元史》)。这个广大的区域囊括了土耳其东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北部以及叙利亚北部和亚美尼亚的一些地区。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后,以区别于其什叶派的伊朗近邻,库尔德人选择了逊尼派,使其带有神秘的、异端的本地教派特点。库尔德人骁勇善战,成为许多军队中令人生畏的雇佣兵。撒拉丁即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
库尔德人是逊尼派并非什叶派。 |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师未瘁身先死
东征中途溺毙的紅鬍子腓特烈
Frederick Barbarossa of Holy Roman Empire
神聖羅馬帝國的力圖振作和聲稱具有世間最高的威權,與羅馬教會發生衝突。本來按照理想,一統帝國與一統教會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政府與教會是上帝的兩把劍,但是二者之中何者為高,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Henry Ⅲ(1039-1056)王權達向所未有之強盛,並再度干涉義大利政治,時羅馬教廷綱紀廢弛,1046有三教宗爭立,Henry Ⅲ廢黜了有辱教會神聖職務的教宗,而於1049使一宗教心深摯品德高尚的日耳曼主教當選為教宗,是利奧九世 Leo Ⅸ,協力進行改革教廷和教會全體的工作。
※但教宗權力強化的結果,亦引起教宗與皇帝的權力之爭,許多日耳曼能幹有為之皇帝,因與教宗衝突而遭致命的挫敗。
Henry Ⅳ(1056-1106)即位時才6歲,皇權式微。教宗尼古拉二世 Nicholas Ⅱ(1058-1061)頒佈選舉法,規定教宗應由樞機主教院本於自由的選舉產生。所以1073喜爾德布蘭 Hildebrand當選為教宗,稱格列哥里七世Gregory Ⅶ(1073-1085)下令禁止世俗君主為教會神職人員舉行授職禮,並規定非獨身者不能出任神職等,引起教宗和皇帝間之劇烈衝突,揭開中世歐洲長期政教之爭的序幕。
1076 Henry Ⅳ召集宗教會議宣佈罷黜教宗,而Gregory Ⅶ則將皇帝開除教籍(破門律Excommunication),許多覬覦帝位的日耳曼封建諸侯藉機反對 Henry Ⅳ,神聖羅馬帝國一時陷於混亂與內戰中。
1077 Henry Ⅳ為情勢所迫,帶領妻兒南越 Alps山,在卡諾沙 Canossa(義大利中部亞平寧山脈上城堡)外,赤足立雪中三日以示懺悔,獲Gregory Ⅶ赦罪後,始能重回神聖羅馬帝國重登帝位。但是雙方衝突並未因此一暫時和解而停止,1081 Henry Ⅳ在戡定境內叛亂諸侯後,率師入義大利,1084攻入羅馬,逼迫教宗逃亡,1085 Gregory Ⅶ客死於義大利半島的南部。
Henry Ⅴ(1106-1125)繼續與教宗發生衝突,至1122雙方都精疲力竭時,在窩牧訂立宗教協定Concordat of Worms,在教士授職問題上妥協(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繼任,應由皇帝授與象徵俗界權力-即采邑領有權-的信物,由教會授與象徵精神權力-即教職權力-的信物,如權戒和權杖,皇帝之授與俗界權力為授職 Invesiture,教會授與精神權力為祝聖 Conseraion),使政教之爭暫告平息,帝國與教廷勉強相安約30年。
在此期間,日耳曼有兩大封建家族-威爾夫家族 The Welfs和霍亨斯陶芬家族 The Hohenstaufens-開始了他們在歷史上長期的衝突和抗爭。
Henry Ⅴ去世,沒有直系繼承人,日耳曼封君們選舉了毫無承繼關係的薩克遜公為皇帝,引起 Hohenstaufens的不平(Henry Ⅴ之甥)舉兵作亂,洛塞逝世時,日耳曼貴族又恐高傲者亨利 Henry the Proud( Welfs洛塞婿)勢力過於強大,選舉 Henry的對敵Conrad(Hohenstaufens)為帝,是 Conrad Ⅲ(1138-1152)於是 Welfs又起而興兵作亂。
腓特烈一世 Fredrick Ⅰ or紅鬍子腓特烈 Frederick Barbarossa 1152-1190為歐洲中世君主完美的典型,是卓越的戰士,也是公正負責的君主,一心在他的國土上執行法律和維持秩序,他的統治所招致的安寧和建立的皇權,為一世紀以來所僅有,但在他要恢復對義大利的控制時遭遇了畢生事業中的一次慘重失敗。1154-55 Fredrick首先用兵義大利,使他立即面對羅馬教廷和倫巴底市鎮的抵抗, Fredrick假古羅馬帝權絕對專制的理論和歷史的先例--君士坦丁、查士丁尼、查理曼和鄂圖的傳統,為要求最高權力的主張的依據。教宗方面則已有一部完全的教會法典產生,形成一國家之上的國家,有自己的行政系統、法律和法庭組織,而本於教會法和道德的立場,主張教會有高於任何俗界政府的權力。
※西元十一世紀中葉以後,因地中海世界商業恢復的結果,市鎮生活在義大利迅速復興,十字軍運動更促進了商業。十二世紀中葉,倫巴底平原已是市鎮密佈,成為繁盛的商工業中心,市鎮人民開始要求自治的權利,並組織成各自為政的自治城邑。為對抗神聖羅馬帝國勢力的入侵,米蘭 Milan克里蒙納 Cremona波倫那 Bologna等半島北部城市於1167組成倫巴聯盟 Lombard League,在 Milan領導下 1176大敗 Frederick,使他坦承失敗事實,先與教宗 Alexander Ⅲ言和,結束教會的分裂(因為他原支持與Alexander Ⅲ對立的Victor Ⅳ),又與 Lombard League協議休戰,訂君士坦丁和約 The Treaty of Constance,除撤回原派駐各城市的邑宰外,並頒給義大利半島北部各城市獨立自治的特許證。( Lombard League是歐洲最早的城市聯盟,後來各城市紛起效尤,十三世紀間萊因河沿岸各城市在科倫 Cologne倡議下結成 League of Rhine,參加聯盟城市70餘。1291瑞士境內各城市也曾締盟,為瑞士建國的始基。1241歐洲北部各城市在律伯克、漢堡等倡議下,結成漢撒聯盟 Hanseatic League,盛時加盟城市70餘,各城市代表經常開會,議決各項共同遵守的事項,徵收各城市應付的捐稅,組織共同的海陸軍等,控制 Baltic Sea和 North Sea沿岸的商業,甚至威迫北歐各國出讓各種商業利權)。
Fredrick Ⅰ晚年專心一致於日耳曼內部的政務,1189以年逾花甲,聲威鼎盛之際,率二萬騎士東行,領導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小亞細亞渡一小川時溺斃。
Henry Ⅵ(1191-97)足智多謀,善決斷,長於外交,以政治上孤立教宗的政策以困教宗。
與倫巴城邑以更多獨立地位的承認,使意北歸心於他。
1189 Henry Ⅵ后康斯坦絲 Contnce為西西里公主,在西西里王威廉二世逝後為繼承人,Henry Ⅵ遂於1194以兵贏得此王國。
但Henry Ⅵ在位七年逝世,帝位之爭再起,而教廷英諾森三世 Innocent Ⅲ1198-1216繼位,是中世歷代教宗中最強有力的人物(當選教宗時年不過37,正當精力充沛、壯年有為之時,在位18年,不僅統一的公教會受他絕對的統治,也使所有的公教國家奉他的號令)。
Henry Ⅵ逝後,腓力 Philip of Swabia(Fredrick Ⅰ之少子)即位,開始了和 Welfs的 Otto Ⅳ的爭立,教宗 Innocent Ⅲ公開承認 Otto Ⅳ,但 Otto Ⅳ在日耳曼的勢力始終無進展,後逃亡英國。1208教宗不得不承認 Philip為皇帝,不久 Philip因細故遇刺殞命。
Otto Ⅳ復位,1209在羅馬加冕,因襲用 Hohenstaufens的帝國政策,對教宗頻加威脅,被 Innocent Ⅲ逐出教會,而 Hohenstaufens的叛亂又起,擁護Henry Ⅵ之子方成年的 Fredrick稱帝。1214 Otto Ⅳ勢力解體,次年 Innocent Ⅲ宣佈廢黜 Otto Ⅳ,承認 Fredrick為帝。
Fredrick Ⅱ1211-1250(西西里王1197-1250):被稱為〝近代式君主的前驅〞是〝從查理曼至拿破崙的整整十個世紀中,沒有一個君主比得上他〞,有卓越的才具,諳悉種種權謀術數之為用。當時西西里是一五方雜處的國際性地方,義大利人、諾曼人、希臘人、薩拉森人雜處其間,流行各種各樣的社會宗教觀念與生活方式。Fredrick Ⅱ為這五光十色社會的產物,發展了同時代人所少有的敏銳的懷疑精神和求知欲望,缺乏道德的或宗教的信心,但對文學、科學和哲學則有強烈的興趣,對於他的王國的需要也有遠大而開明的認識,是一近乎文藝復興式的君主。他心力所注主要在兩西西里王國,使成一歐洲最繁榮最開明的一邦。1227教宗格列哥里九世 Gregory Ⅸ要求腓特烈履行東征誓言,後以出發後在海上臥病而中止,被 Gregory Ⅸ逐出教會。次年再東征,以外交談判從回教蘇丹索回了耶路撒冷,1230皇帝與教宗始訂立和約,以後又與倫巴聯盟用兵,至其去世前,與教宗和倫巴底城邑之戰爭綿延不絕。
大虛位時期1254-1273:Fredrick Ⅱ死後,子康拉德四世 Conrad Ⅳ即位(1250-1254),在位四年即逝,當時日耳曼已淪為無政府狀態。其後十九年帝國沒有一位共同承認的皇帝,日耳曼貴族在此期間所獲得之獨立地位以後一直未放棄,至19世紀日耳曼政局才發生劇烈變化。
Link: http://homework.wtuc.edu.tw/~wenlurg/forghis/0227-10.htm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14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库尔德斯坦和库尔德族人历史
History of The Kurds & Kurdistan~Region of Saladin
庫爾德問題是指西亞庫爾德族人要求自治的民族問題。庫爾德族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是西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總人口約3000多萬,主要分佈在土耳其(1800萬)、伊朗(700萬)、伊拉克(400萬)、敘利亞(100萬)、黎巴嫩(10萬)、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共10萬),其中分佈在土耳其和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分別佔其人口的15%和22%。
庫爾德人講庫爾德語,屬印歐語系波斯語族。庫爾德人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歷史上的庫爾德人主要靠遊牧為生。
庫爾德人的聚居地被稱為庫爾德斯坦(Kurdistan),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 主要是山區,地理條件複雜,交通不便。該地區盛產石油,戰略地位重要。這一地區原先大部分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庫爾德人趁英法等國瓜分奧斯曼帝國之際,曾展開了獨立運動,由於上述幾個國家都不贊成庫爾德獨立,加上庫爾德族內部各部落相互矛盾,其建國計劃未能實現。庫爾德斯坦被劃歸不同國家,但庫爾德人從不承認這種政治分割,他們能在分屬不同國家的庫爾德斯坦地區之間“來去自由”。庫爾德人長期以來為爭取獨立進行了不懈的鬥爭,與所在國政府不斷發生衝突。
庫爾德人為爭取自治不斷發生武裝起義。庫爾德人在土耳其人數最多,但庫爾德民族政黨和組織在土耳其境內的活動都是非法的。土耳其政府曾與有庫爾德人居住的鄰國簽訂了一系列旨在切斷與鄰國庫爾德人聯繫的協議。土耳其的許多庫爾德人已進入城市,要求自治的運動不如伊朗和伊拉克兩國激烈。在伊朗,庫爾德人長期要求自治。1979年後,伊朗庫爾德民主黨(1945年成立)公開要求自治,並與伊朗政府軍發生武裝鬥爭,1980年4月雙方實現停火。兩伊戰爭期間, 伊朗曾支援伊拉克的庫爾德反政府勢力來打擊伊拉克。海灣戰爭後,土耳其和伊朗都曾利用伊拉克被削弱的機會,多次越過邊界線進入伊拉克打擊圍剿本國的庫爾德反政府武裝。
在伊拉克,庫爾德人大部分分佈在伊東北部的杜胡克、蘇萊曼尼亞和埃爾比勒省,其餘在基爾庫克、摩蘇爾和迪亞拉三省,共約8萬平方公里的地區,佔伊拉克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是伊拉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伊拉克東北部幾個省被英國佔領。庫爾德人為了爭取民族自治權長期進行反英鬥爭。1922年,英國為鎮壓阿拉伯人的反英鬥爭,曾發表聲明同意庫爾德人建立自治政府,以此籠絡庫爾德人,但不久便撕毀協議。伊拉克共和國成立後,庫爾德人為爭取民族區域自治權,同伊政府進行過多次談判,也簽訂過一些協議。1970年3月伊拉克政府與庫爾德民主黨(1945年成立)達成停戰協議,簽訂和平協定,規定四年內給予自治,但1974年伊政府只給予庫爾德人有限的自治。1975年3月,雙方達成協定,建立了包括蘇萊曼尼亞等三個自治省在內的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自治區。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庫爾德人反對政府的動亂從未中斷。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在外國勢力的鼓動下,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利用有利時機佔領了伊北部的部分城鎮,伊拉克軍隊對庫爾德人再次進行鎮壓。大批庫爾德人越過邊境紛紛逃往鄰國伊朗和土耳其,進入伊朗的難民一度達到100萬人,進入土耳其的約50萬人。同年4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88號決議,譴責伊拉克當局3月下旬對庫爾德人的鎮壓行動。隨後,美英法等國在伊拉克北緯36度線以北劃出了一個面積大約4.4萬平方公里的庫爾德人“安全區”,禁止伊拉克飛機或軍隊進入,由美英法三國組成的聯軍負責執行空中巡邏任務。伊拉克政府因此失去了對其北部庫爾德人地區的控制。
庫爾德民主黨(主席馬蘇德·巴爾扎尼 Mesud Barzani)和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領導人賈拉勒·塔拉巴尼 Jalal Al-Talabani)是伊拉克境內兩個最大的庫爾德武裝派別,兩派長期不和,美英法在伊北部建立“安全區”後,兩派曾達成分享權力的協議,伊北部局勢一度出現緩和。但1994年後,兩派因權力分配問題多次發生衝突,愛國聯盟最後控制了埃爾比勒。埃爾比勒位於北緯36度線以北19公里,是伊拉克庫爾德人的主要聚居區,有居民約100萬人。愛國聯盟為把伊北部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尋求伊朗的支援,而伊朗則希望從埃爾比勒修建一條輸油管道,把石油輸往土耳其,賣給西方國家。1996年7月底,伊朗軍隊深入伊拉克北部清剿伊朗的庫爾德人反對派武裝,得到愛國聯盟的支援。庫爾德民主黨指責愛國聯盟幫助伊朗軍隊屠殺自已的兄弟。而後者則攻擊民主黨霸佔伊北部庫爾德人聚居區。同年8月17日起,雙方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8月31日,伊拉克政府以應庫爾德民主黨的請求為由,調動3萬軍隊、450輛坦克進入北部“安全區”,攻佔埃爾比勒後把該城交給庫爾德民主黨。在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伊軍撤出了埃爾比勒。9月3日和4日,美國藉口伊拉克對其北部庫爾德人的進攻,兩次對伊拉克南部進行了導彈襲擊。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2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罕见的观点呀!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多亏有了十字军东征,黎巴嫩的基督教徒才能幸免生存下来,到今天在该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基督教徒。
这和十字军有什么关系?
如果照你的说法,没有十字军就没有黎巴嫩的基督教徒。那为什么战争结束后,基督教徒还在呢?他们应该被杀光了才是。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此外,十字军成功将基督教带往巴尔干地区,也成功的杜绝了当地回教的影响。
巴尔干地区??
汗!!
巴尔干地区的八国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马其顿、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
十字军东征时期这里可是拜占庭的地盘呀!何来把基督教带往之说。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基本上十字军是为了保护东部的东正教徒和对抗回教入侵而兴起的神圣部队。
神圣二字他们不配的!
你可以看看楼主转发文章。
保护东部的东正教徒?
再次 汗 !!!
顺道对东正教徒的杀戮你也可以参考楼主的文章。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只可惜在武器,装备和对地理环境的劣势而导致了失败。
又错了,除了突厥擅长的骑兵骚扰埋伏外,还有巨型的投石器外,
武器是一直是十字军占优势。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但他们也给予回教势力的膨涨一个强而有力的对抗。
同意一半,
他们没有一方是代表正义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他旺 于 17-12-2005 06:03 PM 发表
多亏有了十字军东征,黎巴嫩的基督教徒才能幸免生存下来,到今天在该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基督教徒。此外,十字军成功将基督教带往巴尔干地区,也成功的杜绝了当地回教的影响。基本上十字军是为了保护东部的东正教徒和 ...
道理上来说任何一个宗教都一定会存在的,没有一个国家是百分百单一宗教的,只不过这里说的黎巴嫩基督教徒是否就是几百年前十字军带来的延续到今天就不肯定了。我觉得如果说是十字军后代的话,叙利亚民族的血统会比较多,因为在上面的帖我读过,叙利亚十字军都跟当地阿拉伯妇女结婚,然后以东方人自居的。
请问基督教被十字军带到巴尔干那个国家啦?现代希腊好像还是东正教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ila02 于 15-12-2005 03:01 PM 发表
如何分辨三种十字军骑士团?
这是我找到的一些十字军的图片。
其实三种骑士团是很容易分辨的,
i)白色长袍红十字架的是knights Templar;
ii)白色长袍黑十字 ...
楼主的这个分辨十字军的帖好!
我也是想看十字军的武器装备,希望也可以帮你找到一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支持他旺的,因为他为严肃的论坛带来了搞笑气氛。 |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tila的帖真不错哦,看来这个周末又要用工读书了~
我们看完你的帖都变成十字军专家了,哈哈!
加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05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2-2005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上面的资料还不够,我要找更多关于十字军武器和装备的资料和拓片。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5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悲惨的儿童的十字军,抱着为上帝效力的热诚,却不受上帝的眷顾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2005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栋有没有想过儿童十字军那个儿童领导人和法国的Joan_of_Art有什么共同点和分别吗?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05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ila02 于 22-12-2005 12:11 AM 发表
B栋有没有想过儿童十字军那个儿童领导人和法国的Joan_of_Art有什么共同点和分别吗?
很难下,让我想想...
共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声称”受到上帝的指示,而圣女贞德是毛遂自荐般自愿加入法军,却被教廷认为是异端人士,而儿童十字军的领导人却是到处招集了儿童,受到人民的祝福,却遭受不幸..
不好意思,个人浅见
[ 本帖最后由 B栋11楼 于 22-12-2005 09:07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