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贴的图最下面,落款是日本八路军,
“日本八路军”小林清——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
| 本刊记者 缪晓阳 · 2015-08-31 · 来源:北京周报 |
1945年3月,在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胶东军区政治部。前排左二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副支部长小林清。(小林阳吉 提供)
1985年小林清在家中(小林阳吉 提供)
小林清用中文撰写《我的思想反省》,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报》上发表。(小林阳吉 提供)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不仅有中国军队参加,还有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援助队伍——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他们和中国人民并肩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日籍八路军战士小林清就是其中一位。 9月2日至3日,小林清的长子——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事务局长小林阳吉以“日本老战士代表团”秘书长身份,来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8月28日,小林阳吉接受了《北京周报》记者专访,讲述了其父小林清的故事。
负伤被俘 认清罪行 小林阳吉的父亲小林清生于1918年4月,1939年作为日本侵华派遣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的一名士兵来到中国,1940年在胶东文登县和八路军作战时负伤被俘。 “我父亲在一次战斗中被飞石打到头部晕倒,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八路军的担架上。八路军通过懂日语的政工干部跟父亲说,八路军优待俘虏。我父亲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是通过许多小事情让他改变了想法,譬如八路军给他治伤,给他换衣服,换了八路军的衣服后,还把他自己原来穿的衣服里的东西,零钱什么的都给了他。”小林阳吉说。 小林阳吉告诉记者,起初父亲对八路军的友好半信半疑,总是试图伺机逃跑,他还间接放跑过一名日军俘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八路军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队伍,令他十分敬佩。 “父亲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教育下,世界观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随着八路军转移的过程中,他逐渐认清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要为和平而战。”小林阳吉感概地说,“被俘期间,父亲逐渐从痛苦、绝望中觉醒过来,不断地成长为一名勇敢的反战斗士。”
加入八路 屡立战功 1941年秋天,小林阳吉的父亲小林清主动申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日本八路”。1942年,在八路军的支持下,小林清参与组建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任副支部长。 小林阳吉说:“由于熟知日军内部情况和日本士兵的思想和生活习惯,父亲的工作主要是向日军进行宣传喊话。夜间到离碉堡一百多米、二百多米远的地方,用洋铁做的喇叭向日军喊话,内容就是你们进行的不是一个正义的战争,别再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在多次战斗中,正是因为父亲的喊话促使多名日本士兵投降,瓦解了敌人的战斗力。” 小林清在参加八路军期间,多次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向日军宣传、喊话,削弱日军战斗意志,屡立战功,受到所在部队的表彰。 1944年夏天,小林清用中文撰写了《我的思想反省》一文,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众报》上发表。文章深刻揭批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由于父亲工作积极,取得了成绩,他的思想反省极大地鼓舞了在艰苦抗战中的中国军民。他勇敢坚强,对中国人民、八路军忠心耿耿,他的鼎鼎大名传遍了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小林阳吉自豪地说。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战争结束后,小林清选择继续生活在他热爱的中国土地上,一直没有回日本,成为唯一没有回国的日本八路。 “父亲说,他爱日本,那是他的祖国,是他生长的地方,那里有亲人和许多值得怀念的人们。但是他更爱中国,因为中国有许多他的老战友,还有那些在艰苦岁月中和他同生死、共患难的中国人民……”说到此处,小林阳吉眼中噙满泪水:“父亲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 “父亲的晩年,两袖清风,但他留给儿女们的精神遗产却足够丰厚。1994年,父亲在中国天津去世后,我在天津西郊‘西城寝园’买了一块墓地,将父亲的一半骨灰埋葬在那里,另一半骨灰带回日本,使长年客居他乡的父亲得以叶落归根。他明知自己有生之年不能重返故乡,只盼死后自己这一番苦心孤诣能为后人所理解。” “七十年过去了,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参加八路军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作为一个日本八路的后代,有义务和责任继承父亲的志愿,把热爱中国的心愿告诉下一代,让更多人知道,中日友好来之不易,要珍惜它,爱护它,切莫让历史的时针倒转,日中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对于认清历史的日本人民,当然会友好,认不清历史的就不会友好,懂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