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6-3-2016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6-3-2016 05:44 PM
你的问题好像是题外话了。此帖设题,意根(心意识)是否色法或非色法?从此衍生的次要问题是:是否离开色法(例如心所依处),就没有不依色法存在的心意识了呢?其实南传佛教早就有类似的问题和答案了。当然无色界天人的案例跟汉传佛教所说的真心还是有所不同的。这里的交流纯粹只为显示的确存在不依色法的心意识,至于超过这个层面的,似乎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之间也不容易讨论和交流,所以大家未证之前,也只能依照各宗教学派的信仰、各自表述。引据如下:
学员:无色界的梵天人,没有心所依处,请问他们心的依处是哪里?尊者:他们不用依处,如果有依处那是属于色法了,所以无色界天人他们称为四蕴有,就只有受想行识,但没有色法。 学员:欲界、色界众生的寿命随着色老性及色无常性而终结,而无色界梵天人他们没有色法,请问无色界梵天人的寿命该如何来理解呢? 尊者:他们的寿命只是名法在生灭而已,名法是无形无相的。——玛欣德尊者答疑
这个问题以前就有例如大众部,化地部坚持无色界有色
经部,有部认为无色界无色
你引用的是銅鍱部,来自分别说部,他们继承有部的说法说无色界无有色。
我的想法与大乘格格不入,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认同大乘经典,你当然肯定不能接受。
不知道你为什么跟我引用銅鍱部的说法(我不是学南传阿毗达摩的)。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07: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6-3-2016 06:02 PM
这个问题以前就有例如大众部,化地部坚持无色界有色
经部,有部认为无色界无色
你引用的是銅鍱部,来自分别说部,他们继承有部的说法说无色界无有色。
我的想法与大乘格格不入,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认同大乘经典,你当然肯定不能接受。
不知道你为什么跟我引用銅鍱部的说法(我不是学南传阿毗达摩的)。
如果你不打算和所不认同的佛教学派思想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论证上的意见交换,其实在你发帖的时候,不如一早坦白告诉大家,你所支持的学派基础,然后谢绝其他意见者进入就好,根本没必要提出命题让大家给你分享意见和引证这个那个之后,你才说不同意这个或不接受那个学派的道理。大家回应您的请求,平等分享资料并不是为了必须来趋同你的立场和看法的。我们既然要在法音论坛沟通,首先必须要有这样的共识,就是自然会遇到不同佛教学派的意见和论点。所以你不能认同大乘佛教,那是你的自设立场所导致的情况,以及缺乏这种论坛的共识基础而致,其实跟参与者的责任无关。合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3-201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6-3-2016 07:26 P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26-3-2016 07:01 PM
如果你不打算和所不认同的佛教学派思想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论证上的意见交换,其实在你发帖的时候,不如一早坦白告诉大家,你所支持的学派基础,然后谢绝其他意见者进入就好,根本没必要提出命题让大家给你分享意见和引证这个那个之后,你才说不同意这个或不接受那个学派的道理。大家回应您的请求,平等分享资料并不是为了必须来趋同你的立场和看法的。我们既然要在法音论坛沟通,首先必须要有这样的共识,就是自然会遇到不同佛教学派的意见和论点。所以你不能认同大乘佛教,那是你的自设立场所导致的情况,以及缺乏这种论坛的共识基础而致,其实跟参与者的责任无关。合十。
在论坛里不是你影响人就是人影响你,
大多数都是尽其所能去发挥你的论点去影响人的不是吗?
这里是论坛,什么人都有,学派之争很正常,有预设很正常
平等交流等于没有交流,没有思想的激荡
好像说得比较极端点,你别介。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08: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6-3-2016 07:20 PM
在论坛里不是你影响人就是人影响你,
大多数都是尽其所能去发挥你的论点去影响人的不是吗?
这里是论坛,什么人都有,学派之争很正常,有预设很正常
平等交流等于没有交流,没有思想的激荡
好像说得比较极端点,你别介。
没关系,这点末学明白的,末学觉得大家在这里交流,有义务将各佛教学派的所知所需,进行平等的分享和法布施,让大家可以平行交流和互相参考,促进大家对佛教宗派之间的共识和分歧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研究。至于能不能对读者或是参与方造成影响,这应该不是我们这些参与方的责任,大家其实可以自由的择法学习,甚至保留立场和自设条件,只是讨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将这些楚河汉界分得那么清楚,以免变成门户之间的意气之争。末学的学习虽然以汉传佛教显教经论为主,但是我也稍微涉及南传佛教经论的学习和认识,也赞叹和帮助宣扬南传佛教,对我来说,各家的论述互有优劣之处,任何可以帮助提高末学的学佛见地和修养的各学派教理和内容,末学还是愿意倾听和学习参考的。希望贤兄在切磋交流同时,也不要介意。合十。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6-3-2016 04:47 PM
看来要回复这楼,我其他事情也休想做了,可叹自己势单力孤。
1)无脑人并非意义上无脑只是他们的体积上跟我们正常人不一样。你提供的案例他的脑体积会变小是因为脑水肿(脑积水)所导致的
2)你提供的案例并不能证明他们不是用脑思考的,恰恰从以上案例可以证明脑组织可塑性非常大,在适当情况下,能够自动适应出生前或出生后的脑损伤。这是我引用里面文章一位医生说的。
3)在《生物学理论》(Biological Theory)杂志2015年6月报导,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生物学家唐纳德‧福迪克(Donald Forsdyke)通过研究脑积水的病例,发现人脑的体积和记忆力、智力等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认为那些有重度脑积水而几乎没有正常脑组织的人说,可能存在一种“体外信息贮存系统”。
所以你提出的案例作为思考并非来自脑,依据不足。
p/s:我想与你正式确定你认为意根在心脏里面,请问它是色还是非色?
意根是色法.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6-3-2016 04:47 PM
看来要回复这楼,我其他事情也休想做了,可叹自己势单力孤。
1)无脑人并非意义上无脑只是他们的体积上跟我们正常人不一样。你提供的案例他的脑体积会变小是因为脑水肿(脑积水)所导致的
2)你提供的案例并不能证明他们不是用脑思考的,恰恰从以上案例可以证明脑组织可塑性非常大,在适当情况下,能够自动适应出生前或出生后的脑损伤。这是我引用里面文章一位医生说的。
3)在《生物学理论》(Biological Theory)杂志2015年6月报导,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生物学家唐纳德‧福迪克(Donald Forsdyke)通过研究脑积水的病例,发现人脑的体积和记忆力、智力等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认为那些有重度脑积水而几乎没有正常脑组织的人说,可能存在一种“体外信息贮存系统”。
所以你提出的案例作为思考并非来自脑,依据不足。
p/s:我想与你正式确定你认为意根在心脏里面,请问它是色还是非色?
你已把答案说出来了
「在《生物学理论》(Biological Theory)杂志2015年6月报导,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生物学家唐纳德‧福迪克(Donald Forsdyke)通过研究脑积水的病例,发现人脑的体积和记忆力、智力等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认为那些有重度脑积水而几乎没有正常脑组织的人说,可能存在一种“体外信息贮存系统」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脑波如果夠強大的话,可以改变现在的东西,包括外在的物質或非物質.
未来的只能靠业力去改变.
|
|
|
|
|
|
|
|
发表于 26-3-2016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26-3-2016 11:42 PM 编辑
那些无大脑人是奇迹个案来的,大部分的都无法活的,就算只剩左/右脑的,很多有只能观察到一边的情形,左大脑损伤的就无法辩识左边。
心意识的东西我看的不少,但是都不明白,所以我知道我还不需要明白它。
我是想到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像你这样观察意根,是属于止禅还是观慧?是为了导致什么结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6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wasan2020 发表于 26-3-2016 09:47 PM
你已把答案说出来了
「在《生物学理论》(Biological Theory)杂志2015年6月报导,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生物学家唐纳德‧福迪克(Donald Forsdyke)通过研究脑积水的病例,发现人脑的体积和记忆力、智力等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认为那些有重度脑积水而几乎没有正常脑组织的人说,可能存在一种“体外信息贮存系统」
原来还有这种解读
我了解的意思脑的体积无论小还是大都可以思考,思考的深度(智力)大的脑不一定是智力高,小脑就是智力低因为脑有可朔性。
小的脑可以智力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6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观察集法,就是十二因缘法的运作,比如说受,当我深入去观察时才发现有意根的作用,
既然是观察集法就是观的部分。
至于有什么后果,我想你可以知道一二,当我们说六根观察六境时,在意根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要怎样观不是吗?
现在这样观是不是会比较明显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6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观察集法,就是十二因缘的运作,比如说受,当我深入的时候我才发现有意根的作用,所以是观的部分。
至于什么后果,如果你是经常对六根对六境作意观察,你就会知道有什么问题。
观察意根法尘本来就是十二因缘法里面必须要去观察的,你可以说说看你是怎样观这部分的,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观察,
但是在我以前情况来说我是观不到,无从观起,不知道要怎样观。现在我知道如何观察意根的运作,差别就在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6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ombenzasatohung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7-3-2016 05:36 PM 编辑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26-3-2016 11:38 PM
那些无大脑人是奇迹个案来的,大部分的都无法活的,就算只剩左/右脑的,很多有只能观察到一边的情形,左大脑损伤的就无法辩识左边。
心意识的东西我看的不少,但是都不明白,所以我知道我还不需要明白它。
我是想到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像你这样观察意根,是属于止禅还是观慧?是为了导致什么结果?
我是在观察集法,就是十二因缘的运作,比如说受,当我深入的时候我才发现有意根的作用,所以是观的部分。
至于什么后果,如果你是经常对六根对六境作意观察,你就会知道有什么问题。
观察意根法尘本来就是十二因缘法里面必须要去观察的,你可以说说看你是怎样观这部分的,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观察,
但是在我以前情况来说我是观不到,无从观起,不知道要怎样观。现在我知道如何观察意根的运作,差别就在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6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7-3-2016 06:37 PM 编辑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神經可塑性是大腦能夠瞭解它自己的能力,它藉著終身形成新的神經的連結。神經可塑性允許大腦中的神經元對傷害和疾病進行補償,並且對新的情況或它們所在的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而調節它們的活動。
大腦再組織經申例如神經軸突生長發芽的機制進行,沒有受損傷的軸突長出新的神經末梢去再連接,它們的連結受損傷或被切斷的神經元,沒有受損傷的神經軸突能夠長出神經末梢並且與其他未受損傷的神經細胞連接,形成新的徑路來完成所需的功能。神經可塑性也叫做大腦可塑性或大腦適應性。大腦根據新的經驗再組織神經徑路,大腦會因學習而改變的能力也可以叫做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包括許多不同的過程它終身進行,神經可塑性包括神經元,膠質細胞和血管細胞的變化。神經可塑性有一個清楚的年齡決定性,神經可塑性在兩個主要的情況發生長
(1)在正常的大腦發展的期間,當不成熟的大腦最初開始去處理感覺的信息直到成年期(發展的可塑性和學習及記憶的可塑性)
(2)當做一個補償消失功能及最大化剩餘功能的適應的機制。環境扮演一個影響神經可塑性的關鑑角色。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因為學習和經驗而改變它的組織,尤其是在特定的信息處理功能的位置發生變化,神經可塑性是從大腦整個系統對信息的處理發生改變,而且也是神經元間的突觸整個結構功能甚至於在分子的層面發生了改變,也就是說從分子層面到整個大腦信息處理系統都發生變化。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對刺激和活動的反應而作物理的改變的能力,它相信是學習的物理的機制,大腦已經証實會隨著學習而改變
(1)突觸的數目
(2)星狀細胞的表面積
(3)血流供應的容積
(4)軸突的髓鞘化,
都會因為學習而改變其結構,功能和分子層面的改變。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受損傷之後能夠恢復的基礎。威斯康馨大學的研究顯示西藏喇嘛,他們在深度禪定時能夠將靜心禪定時的精神的經驗轉譯成科學的語言,形成整個大腦同步,協調的發出高頻率的伽傌波(Gamma wave)而左額前葉被認為與禪定相關,它在禪定時的活性特別的強烈,這些結果帶給神經可塑性的觀念是透過禪定的精神訓練本身就能改變大腦的內在的工作和環路,長期的禪定者本身會在靜心禪定時整個大腦誘發同步的高頻率的伽傌波(Gamma wave)。經驗對海馬廻的神經可塑性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從內在外在環境來的自然的或人為的刺激,可能質量不同地引起神經可塑性的機制,這個可塑性的效果可能導致發展期間正面的或負面的改變(演化的神經可塑性),在短期的曝露之後引起的改變(反應性的神經可塑性),在長期的持續性的刺激引發的改變(適應性的神經可塑性)在神經元廻路受損傷後功能或結構的恢復(修復性的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的機制根據對越過突觸的信號的傳送的調控,它們可能是神經元之間的關係相關,這些改變的結果可能發生在神經元之間的溝通(突觸層次),局部神經元的廻路的活動性(局部的廻路的層次)或者各別的功能性大腦系統之間的關係(多模組的層次),神經可塑性可能是神經組織的一個主要的特性它可能相對地快速地表現並且是可逆的改變結果(功能性的神經可塑性),它也可能是調控基因型的表現變成顯型的表現(適應性的神經可塑性)並且帶來長期的效用。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反應物理的經驗及外在世界環境的輸入而改變其結構和功能的能力,尤其是擴展和強化神經廻路的改變,精神訓練可以導致大腦到較高的意識層次,精神訓練包括時間的統合的機制並且可能誘發短期的和長期的神經的改變。伽傌波(Gamma wave)代表的是較高層次的精神活動例如意識。在慈悲禪定時左前額的活性增加而在前額的活性淹沒了,左前額葉是正面的情緒的所在例如快樂愉悅,而右前額葉是負面的情緒所在例如焦慮恐懼和憤怒。
同步性似乎是在許多大腦區域裡面和許多大腦區域之間神經信息處理的主要的機制,同步性已經証實在較高級的認知功能扮演重要的關鑑的角色,尤其是需要結合在不同的大腦皮質位置中的時間的、空間的、必要的信息來建立一個凝聚性的,一致性的感知時,同步性更重要,聽音樂時尤其是音樂家聽音樂時大腦皮質區域的同步的程度增加很多,音樂的感知的角色會形成長範圍的同步化(Synchrony)。喇嘛的大腦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已經顯示禪定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禪定訓練在大腦的左額葉增加百分之五十的電位活動,它和正面的情緒和減少焦慮並且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抗體,這是經過八星期對非佛教徒進行禪定訓練的結果。禪定不是到達快樂的惟一途徑,正面的心智也是達到快樂愉悅的路徑,許多的古老的傳統引發相同的效應,它們的基本的機制有許多的相似,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要能發現一個能讓他感覺最舒服的途徑,那個途徑就是他的最適當的達到快樂的途徑。
http://t7612217.blogspot.my/2010/12/neuroplasticity.html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6 07: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7-3-2016 07:34 PM 编辑
禅宗也观意根,只是禅宗观的是话头,话头即是念头,就是一念生起处,若是观到意念经已出现则是已经错过了,变成参话尾。这些方法就叫参禅,成功做到的才能达到一念无生处,也叫离心意识参,这时才能证到大乘佛教说的真心,才发现妄本无根,无妄即真,这个非常不容易。一般我们参着结果都观到念头起来变成一般的观禅了,只能观到念头的灭处,而不是生处。以下一些资料请你参考:
1. 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关于执著“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它,自然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虚云法师开示
2. 禅堂里一天到晚讲看话头,什么才算看话头呢?话头就是无生一念,有心有念那就不是话头了,高旻寺他是参话头,虚云老和尚他教看话头,心平气和的看,看什么呢?观察我们自性本体不生不灭,观心无念。——体光老和尚开示
3. 真不能起妄的,真本无妄,也不会起妄,妄本无根。——慧律法师开示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6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7-3-2016 05:26 PM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26-3-2016 11:38 PM
那些无大脑人是奇迹个案来的,大部分的都无法活的,就算只剩左/右脑的,很多有只能观察到一边的情形,左大脑损伤的就无法辩识左边。
心意识的东西我看的不少,但是都不明白,所以我知道我还不需要明白它。
我是想到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像你这样观察意根,是属于止禅还是观慧?是为了导致什么结果?
我是在观察集法,就是十二因缘的运作,比如说受,当我深入的时候我才发现有意根的作用,所以是观的部分。
至于什么后果,如果你是经常对六根对六境作意观察,你就会知道有什么问题。
观察意根法尘本来就是十二因缘法里面必须要去观察的,你可以说说看你是怎样观这部分的,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观察,
但是在我以前情况来说我是观不到,无从观起,不知道要怎样观。现在我知道如何观察意根的运作,差别就在此。
要先看我有没理解错先。如果你是根据随佛法师的说法,要断贪爱妄取,就要先观察六触入处缘生的受。而六根中每一根里都有五取蕴,所以你观察六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贪爱妄取?
这样我猜你在观十二因缘的苦集法,这也是缘生法,而不是灭法。 对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3-2016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纯熟了之后,就要开始发觉贪的运作。
我个人是修七处善,善巧就是要纯熟,用苦(五取蕴)集灭道味患离,纯熟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在禅观中六根六境修受念处,乐受生起,观察乐受有没有贪,如果有味就有喜贪,那种贪的生起就是于识有喜贪,必有无明(你在六根六境必有执取---五取蕴)
如实观察乐受生起和灭,乐受会改变,观察它的变化(患观),通常于乐受有喜贪,乐受一旦改变,就会有苦受生起。
苦受生起有没有排斥,有排斥就有喜贪,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
如实观察苦受的生起与灭,观察它的变化。
不苦不乐受,根据大愿法师的说法有我见(此有故彼有),没有我见生起(此不生故彼不生,当你没有在六根六境有执取,就不会有无明,我见就自然不生),我的做法就是去如实觉知它,观察它的变化
当发觉有贪,就在这禅观里断欲贪,调服欲贪
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如此这七种不断的去训练观察五蕴,观察六入处直到纯熟,七种善巧纯熟了就会这样
「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42经
至于你说观集法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观集法不观灭法是不能操作,既知集法便知灭法。
五蘊為因緣生,無常、敗壞法,是集法、離欲法、滅法,隨其因緣滅,則集法滅,滅者寂滅。
所以随佛法师根据相应部23-21和相应部23-22才会说集法既是灭法,这两部经典里面统合起来就是在说色受想行识是集法,色受想行识也是灭法。 |
|
|
|
|
|
|
|
发表于 29-3-2016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29-3-2016 06:01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28-3-2016 06:04 PM
当纯熟了之后,就要开始发觉贪的运作。
我个人是修七处善,善巧就是要纯熟,用苦(五取蕴)集灭道味患离,纯熟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在禅观中六根六境修受念处,乐受生起,观察乐受有没有贪,如果有味就有喜贪,那种贪的生起就是于识有喜贪,必有无明(你在六根六境必有执取---五取蕴)
如实观察乐受生起和灭,乐受会改变,观察它的变化(患观),通常于乐受有喜贪,乐受一旦改变,就会有苦受生起。
苦受生起有没有排斥,有排斥就有喜贪,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
如实观察苦受的生起与灭,观察它的变化。
不苦不乐受,根据大愿法师的说法有我见(此有故彼有),没有我见生起(此不生故彼不生,当你没有在六根六境有执取,就不会有无明,我见就自然不生),我的做法就是去如实觉知它,观察它的变化
当发觉有贪,就在这禅观里断欲贪,调服欲贪
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如此这七种不断的去训练观察五蕴,观察六入处直到纯熟,七种善巧纯熟了就会这样
「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42经
至于你说观集法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观集法不观灭法是不能操作,既知集法便知灭法。
五蘊為因緣生,無常、敗壞法,是集法、離欲法、滅法,隨其因緣滅,則集法滅,滅者寂滅。
所以随佛法师根据相应部23-21和相应部23-22才会说集法既是灭法,这两部经典里面统合起来就是在说色受想行识是集法,色受想行识也是灭法。
我明白了,这是直接观五蕴阿,也就是直接观法是法,结果是为了成就见灭得道。这里还不是观十二因缘。熟练七处善后才去观察界,处,缘起。所以你观的是五蕴,五蕴的集,五蕴的灭等七处,这是非常难观的。要观完界,处后,才算成就名色分别智呢。
在十六观智中观十二因缘不是这样观,观十二因缘只是能了知因果的流转,看到只是缘生法,是苦集谛,但不是灭缔。因为清静道论主张的是四谛渐悟。
但我看你是属于有部的修法比较多,根据的是杂阿含吧。所以你到缘起时也要观灭谛,所以是见灭得道。
克里希那有这样说过,我认为跟大乘的空观很像,这样一个一个蕴,处,界去观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他问,大家认为有没有可能一次就直接观完全部,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这是很好的问题,值得去好好研究。因为这几乎说出大小乘的分别。所以我认为大乘的大是因为从宏观着手,小乘是从微观着手所以叫小,各有千秋,这里的大小并无好坏之分,这我之前有提过但没人明白。
但是如果依你第一篇的说法,如果你去分析思维意根和意识是色法或名法,我认为那是概念法, 是属于止的。除非你去直接观察两者的关系(因缘),那才是观。
就好像前台大校长作的手指识字的试验,你认为是观禅之力还是止禅之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16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29-3-2016 05:56 PM
我明白了,这是直接观五蕴阿,也就是直接观法是法,结果是为了成就见灭得道。这里还不是观十二因缘。熟练七处善后才去观察界,处,缘起。所以你观的是五蕴,五蕴的集,五蕴的灭等七处,这是非常难观的。要观完界,处后,才算成就名色分别智呢。
在十六观智中观十二因缘不是这样观,观十二因缘只是能了知因果的流转,看到只是缘生法,是苦集谛,但不是灭缔。因为清静道论主张的是四谛渐悟。
但我看你是属于有部的修法比较多,根据的是杂阿含吧。所以你到缘起时也要观灭谛,所以是见灭得道。
克里希那有这样说过,我认为跟大乘的空观很像,这样一个一个蕴,处,界去观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他问,大家认为有没有可能一次就直接观完全部,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这是很好的问题,值得去好好研究。因为这几乎说出大小乘的分别。所以我认为大乘的大是因为从宏观着手,小乘是从微观着手所以叫小,各有千秋,这里的大小并无好坏之分,这我之前有提过但没人明白。
但是如果依你第一篇的说法,如果你去分析思维意根和意识是色法或名法,我认为那是概念法, 是属于止的。除非你去直接观察两者的关系(因缘),那才是观。
就好像前台大校长作的手指识字的试验,你认为是观禅之力还是止禅之力?
这帖讨论的焦点开始分散,我已经告诉你次第的修法,至于什么是如实知,如实见和概念法我还是知道的。
四圣谛渐次无间等,我是这样看,上面我说集法既是灭法,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集法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灭法,从这角度来看,有集谛之观察方有灭谛的了知。
见灭才有道智的生起, 见道才是得道。先知法住智就是见道,虽然你明白缘起的运作,但是本身的烦恼还没有断除,这属于四圣谛初转,见八正道。这种断贪的修法必须要有法住智,十二因缘法的运作方式,然后起修断贪嗔痴得涅槃智,当然这肯定与阿毗达摩得法住智说的不一样。
至于你说的大乘修法我无意置评,前面我已经说我不认同大乘佛法,大乘是相似佛法,里面有掺杂许多糟糠。
比如八识规矩颂说去后先来做主公,八识是轮回的主体,奥义书也是把“真我”为轮回的主体,我以前上过郑振煌教授讲授这一门课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会觉得没问题。
八识为种子田,你可曾听说识的功能是储藏室把种子储藏起来。
生死轮回与涅槃不一不异,八识转识成智就是涅槃,涅槃还有识在生起。
涅槃过后还会轮回的,观世音菩萨以前成佛,然后又轮回变菩萨,得罪的说一句,我只是把它当作神话来听。
如来藏思想根本就是来自奥义书的梵我思想,讲真我,真如,本性,本心,本来如此,真心。
大乘的教理与根本佛法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更别说它的法次法向,有一次我听一位很有名的上师讲四圣谛与十二因缘,他和我了解的内容真的非常非常不一样,大乘的空观也是一样,如果来自不一样的体系,修法相差108000里。
你最后问的那个台大校长,我上网查了下,他研究的领域范围,有人说这些是伪科学。乩童,神灵附身好像与止观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2016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1-4-2016 04:57 PM
我其实是说给自己的,因为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想看他人的意见,是不是对自己有帮助。至于法住智是不是见道,是如实知还是如实见,里面很难说,佛教界各有各的意见,但又非常重要,杂阿含佛说先知法住后知涅般,几乎就说明了法住智是世俗智,没有涅般智可以说见道吗?里面就有证净,证信的问题。如果说如实知缘起的集谛是法住智,如实见缘起的灭谛是涅般智,但是看南传的修法,法住智似乎不止是如实知。佛陀说见法就是见缘起,见法是见道吗?这是如实见呢还是如实知? 是见因缘的流转还是因缘还灭呢?然后就关乎到见四谛还是见灭得道的问题。
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看,所谓的根本佛教现在根本不存在了,我现在都不去理会了,我认真研究过,然后我发现需要以事实承认,根本佛法已经消失了。现在存在的最多只能算到部派时期的佛法。下面是一例子:
表一:《雜阿含經》、《摩訶僧祇律》、《相應部》三《須深經》故事傳本比對表
汉传唯识是玄奘大师转承下来的,大师现在还有顶骨舍利留下来,大师在愣加经就说了,般若和唯识,是法性法相的分别而已,胜义是同一回事,我看到的,只是很多人乱诠释而已。
那个前台大校长甚至不是佛教徒,所做的实验也有登刊到专业的学术期刊上。而中国,日本,美国都有在做这样的研究。也被很多铁齿的科学家现场见证过的。
最后你认为,你的观念是常的,还是无常的? 想蕴是是常的,还是无常的?
观念有很多分歧并不是问题,执着观念才是问题。
我们的讨论已经远离主题,我已经向版主请求删楼,如果师兄有什么想要做备份的请尽早。
回答你最后的提问,观念,想当然是无常,我所关心的问题不是执不执着的问题,而是我想提出疑问对于现在所修的是带你去荷兰还是去涅槃的问题。
你对于见道仍有疑,见法者绝对不会有此种疑惑,自己见法不可能自己不知道的,你不断从文字,从前人的说法来推敲什么是见法,只会迷乱了自己。 |
|
|
|
|
|
|
|
发表于 1-4-2016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外道 于 1-4-2016 07:44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5:38 PM
我们的讨论已经远离主题,我已经向版主请求删楼,如果师兄有什么想要做备份的请尽早。
回答你最后的提问,观念,想当然是无常,我所关心的问题不是执不执着的问题,而是我想提出疑问对于现在所修的是带你去荷兰还是去涅槃的问题。
你对于见道仍有疑,见法者绝对不会有此种疑惑,自己见法不可能自己不知道的,你不断从文字,从前人的说法来推敲什么是见法,只会迷乱了自己。
帖子討論討論之後離題的多羅羅, 吵架的帖還一大堆呢. 如果你樓主不耐離題, 就把討論拉回原主題不就得了,看到離題就把樓刪除?
是網民們的回復不如你意還是離題? 如果你只允許意根是色法, 那你的主題應該就表明 "意根是色法, 說非色法請離開", 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令你氣炸的回覆囉.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