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整个抄吧。
曇鸞
曇鸞生於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少年時因為聽說 五台山有許多靈異的事蹟,前往探索,因而出家。他精研《 四論》、《 涅盤經》,讀《 大集經》時因為感到它的詞義精深,曾想為它作疏解,但是寫作一半就生病了,至秦陵時,在城樓上見到異象,因而痊癒。自此感到人的生命過於短暫,想要學習長生之法,遂至江南梁朝,尋找 陶宏景[1],得到十卷仙經。 回到北魏後,遇到 菩提流支,他向菩提流支詢問長生之法。菩提流支將他譯出的《 觀無量壽經》贈與曇鸞,曇鸞於是將仙經燒燬,自此開始弘揚淨土法門 [2]。 曇鸞擅長調心練氣,以醫術與神通,名滿魏都 [3]。北魏君王相當敬重他,稱他為神鸞,下敕命讓他移居并州大寺,後又移居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後于北魏興和四年(542年),因病卒於平遙山寺,年六十七。
據說,慧遠曾於402年7月與劉遺民等僧俗一百二十三人,於山北般若台阿彌陀佛像前共誓往生西方,由 劉遺民作誓文。後世稱為「結社」,成為淨土宗在中國的開端。 但是在隋唐的佛教文獻中,並沒有「慧遠結蓮社」的記載。慧遠結蓮社此事最早的記載,出自 宋朝陳舜俞(?-1074年)《廬山記》中所引《十八高賢傳》。後南宋僧 志磐編《 佛祖統記》時,將《十八高賢傳》加以修定並收錄,於是成為後世流傳的版本。 南宋宗曉作《蓮社繼祖五法師傳》,依《廬山記》,首度推崇慧遠為淨土宗初祖,並建立善導、法照等五位淨土宗祖師傳承世系。 志磐編《 佛祖統記》繼承宗曉的六祖說,又提出了淨土七祖說。後世遂以慧遠為淨土宗初祖。 後世淨土宗所傳的慧遠故事,並非全屬史實。慧遠被推為淨土宗初祖,與 法眼宗永明延壽大師被推為淨土宗六祖,與南宋之後佛教重心南遷有很深的關連。 也有传说慧远居廬山,“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次送客遊履,常以 虎溪為界 [5]。而 陶渊明与 道士陆修静一起访问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风生,不知不觉跨越了虎溪,三人相视大笑 [6]。这一传说成了后世《 虎溪三笑图》的题材,作为儒释道三教和睦相处的象征,长传不衰。但根據元末 陶宗儀《 南村輟耕錄》考證,陸修靜在元嘉末年至廬山,當時慧遠已過世三十年,陶淵明已過世二十年,三人會談之說恐怕只是偽託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