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从“身教”做起。(记录生活中的“机会教育”)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25-10-2013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13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1月5日
女兒發燒、傷風、咳嗽好幾天沒好。但人活躍。
昨晚帶去政府醫院檢查。醫生說要驗血,看是否是蚊症。在等待看醫生的時候,大約半個小時裡,我已經預估燒這麼多天會被指示驗血了。所以,先跟她講解等下會進行的“大件事”。
我:恆恆,等下醫生可能說要打針、抽血、驗血。
恆恆:我怕......
我:不怕的,媽咪陪著你啊。
恆恆:我不要打針。
我:等下看看醫生怎麼說,如果醫生說要打針抽血,就要。
恆恆:我不要.....(一副要哭的臉)
我:(抱抱她)不怕的,媽咪陪著你啊。
我捉起她的手,指給她看可能會抽血的部位。示範針是如何扎下去。告訴她,等下會把紅色的血抽出來。原因是:醫生要看你的血裡面有沒有“蟲”(細菌她不明白),這些“蟲”讓妳發燒生病哦。醫生要把它捉出來。
恆恆:怎樣看哦?
我:(瞄到病房有一架機器,不知道是驗什麼的,就說.....)哦,等下護士會把你紅色的血,裝在一支瓶子裡,放進去那個機器(指給她看)裡面,機器會“beep...beep....” 然後,就看到有沒有“蟲”啦。
恆恆:(似懂非懂)哦.....(沒有再說不要打針和害怕了)
見到醫生,果然,醫生說要驗血。
我:恆恆,醫生說要打針,抽血,看下有沒有“蟲”哦。
恆恆:我怕......
我:不用怕,媽媽陪你一起。(剛好看到醫護人員在驗尿,把沾了尿液的測試紙放入機器內,然後我說.....)。等下就是這樣,把血放進去看啦。
然後,我抱起恆恆,拿了她抱抱的毛巾給她抱著(這是讓她有安全感的工具之一),叫她蓋著眼睛,放鬆,不要亂動,亂動會更痛哦。不要動,給護士快快抽完血,妳就不會很痛了。
恆恆閉上眼睛,我捉著她的手臂。不消三分鐘,搞定了。完全沒有哭。護士很驚訝,有兩個走過來摸摸她說她很乖,很合作,沒有哭。當然我這個媽媽也要稱讚她。為了給她獎勵,就抱抱她,抱久一點。她18.5kg了,常常都不把她抱很久,因為太重了。@@
恆恆也覺得很開心。
我想她可以想像到整個狀況,可以知道了等下要面對的是痛,所以,知道自己要如何去面對和處理這樣的恐懼吧。
想起,等待的那段期間,看見一名家長不斷告訴孩子:“打針不痛的,不痛的,很快的......” 那孩子,針沒扎下去已經哭喊得街知巷聞了。
我常常問自己:打針、抽血,又怎麼會不痛呢?(因為我自己也會痛)
我再深一層地去思考,明白到,隱瞞和欺騙,讓人對未知有更深的恐懼和不安(不只是對孩子,大人也一樣)。感受不被理解,還要被忽視,那種感受,很不好。
相反地,當我們的感受被理解,沒有被欺瞞,事實被坦實相告,即便事實是很殘酷的,但,心裡也比較能夠接受,同時,有機會建立起信任感。
你沒有騙我,我感覺我的感受被理解,而且感受到愛與尊重。
相反的,如果你騙了我,當我過後必須面對真相,我除了痛,還要面對對你信任瓦解的挫折感和沮喪感。打針抽血的痛,只是一霎那而已。傷口痊癒了,血止住了,身體就沒事了。但是,在我內心深處那種“已經不知道還可以信任誰”的感覺.....是長久需要花非常多時間治愈的一個傷口。
我是孩子的媽媽,我就要做她最能夠信任的人,也最支持她的人。為了做好這個部分,我選擇讓孩子面對殘酷的現實,坦誠,不欺瞞,不美化所有她必須面對的痛。但,我會努力,幫助她的內心更堅強。
|
|
|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3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写得很好。也学到了很多育儿的概念与知识。
我是个爸爸。小孩一岁五个月。非常赞同身教的重要,如果父母没一身做则,送孩子去多么贵的幼儿园都是假的。
改天有机会,借你的贴写写我和太太对于这小男孩的身教故事,
谢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13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used2bpro 发表于 8-11-2013 12:55 PM 
谢谢分享。写得很好。也学到了很多育儿的概念与知识。
我是个爸爸。小孩一岁五个月。非常赞同身教的重要 ...
很高兴遇见学习型的父亲。
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manage这个身教的话题?
就是你可以po文,我也抽时间上来po文。
其实我哺乳协会的事务很忙,目前在策划明年的全年活动。
所以update的非常慢。因此非常欢迎可以共同分享的父母亲。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2-2013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3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后不就每天要就玩追追吗?
如果一次不玩就大吵大闹?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13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真的回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绪。
看了你的,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咪。
|
|
|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3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宝贝
很好的分享,非常喜欢你的小故事。
我的儿子四岁了。老公、家婆和念教育系当老师的大姑都主张 -- 孩子要打。儿子闹脾气时,他们都是乘热打铁,闹得孩子哭得更大声;我则是先让孩子冷静几分钟才跟他检讨刚才的行为。检讨的过程其实也是帮孩子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大人也管不住自己的怒火,就退下来让比较calm的大人帮忙吧!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oodleBug 发表于 21-12-2013 12:30 PM 
跟贴,让我获益不浅!
歡迎常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heng 发表于 22-12-2013 07:56 AM 
习惯后不就每天要就玩追追吗?
如果一次不玩就大吵大闹?
人在成長,不斷改變。
你擔心她“習慣”的同時,她已經需要新的花樣。
人類的需求被滿足及安全感被安撫後只有“正面表現”。
若需求被忽視和安全感不被安撫才會出現“負面表現”。
大哭大鬧是一種負面表現,
也是需求和安全感被忽略被拒絕不被重視的一種表現。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indykk 发表于 26-12-2013 12:01 PM 
有时真的回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绪。
看了你的,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咪。
不是你的錯。
我們做了母親都會發現一件事:每當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生氣,怒罵,毆打的時候....映入我們腦海的,竟然是我們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我們曾經被那樣對待,或看著我們的兄弟姐妹被那樣對待,這個印象植入我們的腦海裡,潛意識就在某些類似的情況下,我們用回我們曾經被對待過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的孩子。其實,我們都曾經受傷。那個傷一直都還在。或許我們能夠為自己療傷後,一切都會有所不一樣。)
有好幾次當我真的生氣的時候,我會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像媽媽?”
本帖最后由 深海宝贝 于 2-1-2014 12:35 PM 编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vylance 发表于 31-12-2013 02:29 PM 
@深海宝贝
很好的分享,非常喜欢你的小故事。
我的想法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做父母的教孩子,他們沒有資格,尤其在“打罵”這件事上。其他人不該做一些會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事。你的孩子長期在遭受不同的對待,看似暴力,是一種很大的內心煎熬和打擊。如果當時你在場,盡可能站穩你的立場阻止其他人打罵他,這個“教導權”要拿回來用自己溫和的方式教導,並且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任依靠及保護自己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4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宝贝 发表于 2-1-2014 12:28 PM 
人在成長,不斷改變。
你擔心她“習慣”的同時,她已經需要新的花樣。
如果小孩要求买书本或玩具(一星期2,3次),没有给到他而吵闹,要怎样教导?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heng 发表于 2-1-2014 01:38 PM 
如果小孩要求买书本或玩具(一星期2,3次),没有给到他而吵闹,要怎样教导?
你的小孩是多大?
書本是什麼書?
玩具是怎樣的玩具?
孩子從第一次開始學會吵鬧要東西,
你們怎麼處理和回應孩子?
平時和孩子的親子活動有哪些?
從小,都用什麼方式讓孩子感到陪伴和開心?
從孩子嬰兒時期,有對孩子做過什麼訓練?
孩子在分離焦慮時期,如何處理?
本帖最后由 深海宝贝 于 2-1-2014 01:58 PM 编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2月10日
林志穎的兒子Kimi不願意離開父親,跟隨攝影流程,硬要父親陪伴一起。
然後,陪伴了兒子一段時間,林志穎見兒子開始融入了大夥,忘記了父親的存在,而選擇偷偷溜走。
等到兒子Kimi回過頭來,爸爸不見了。才那麼一眨眼間,父親就消失在空氣中了。
Kimi東張西望,不知道該上哪兒去找爸爸。然後,他落寞安靜了下來,開始跟著大夥的腳步一起走。
每個人都認為他乖了他成長了,他學懂了。但是,他會不會在想:“如果我不乖,如果我不配合,爸爸是不是又一回頭一眨眼就消失了呢?”
在那個幾歲大的年紀,你很單純地相信你最親的人,不管什麼事情都在你身邊,就算你走遠了,他仍然在等你回來.......但結果你發現原來不是那樣的。原來他會趁你付出信任的時候,突然就跑掉了,留你一個人在原地尋找在空氣中消失的父親。在那個時候最親的人都不能相信了,你只能把支離破碎的自己撿起來,從中學會誰也不可信不可靠,唯有靠自己。
如果學懂這樣的成長道理,我覺得是很可悲的。為了一個節目要給一個孩子學懂這樣連父母都不可靠的道理,不就是犧牲了一個孩子的一生嗎?
我想,涉及小朋友的節目,是不是應該在編排上,諮詢一些兒童心理學家的意見,可不可以這麼做,才做?
最後,這一集也讓我聯想我們普遍常見的現象,是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上課,孩子不願意家長離開的情況,而家長常常選擇偷偷溜走。又或者,孩子不願意讓媽媽去上班,哭鬧著不要媽媽走,而媽媽偷溜走。
偷雞摸狗、鬼鬼祟祟、躲躲藏藏的做法,都是在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1月26日
開始讓恆恆學習自己洗澡幾天。也買了個適合她背的可愛小叮噹包讓她自己背自己的東西。她有點不習慣,還會試探性地要媽咪幫忙。
我說:恆恆現在是大寶貝了,不是小寶貝了哦。
恆恆:做麼我不是小寶貝......(難以接受的樣子)?
我:因為恆恆有吃好多東西,成長了,就是大寶貝了哦。
恆恆:我要做小寶貝......(嘟嘴)
我:恆恆成長,長高了,可以搭電梯的時候按到很高的14哦!(她每次能夠自己按到14樓,就很開心,因為過去都按不到)。
恆恆:(眉開眼笑,大力點頭)嗯!恆恆是大寶貝,可以按到14了哦!
我:對啊!還可以拿媽咪的卡“嘀嘀” 開門哦!
恆恆:嗯!(大力點頭,很開心)
很開心地當了大寶貝幾天(反倒是我這個媽咪不習慣,老是喊她baby、小寶貝....)恆恆問我:媽咪,你說錯了啊?(我說:是羅,我忘記了,恆恆是大寶貝了)
今天,恆恆跟我說,她可以變回小寶貝的。
我:怎樣變哦?
恆恆:我的手和腳不要一直動,然後媽咪抱著我,我不講話羅。
原來小寶貝就是這個樣子的。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4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宝贝 发表于 2-1-2014 01:56 PM 
你的小孩是多大?
書本是什麼書?
玩具是怎樣的玩具?
你的小孩是多大?
刚刚进入5岁
書本是什麼書?
ladybird故事书
玩具是怎樣的玩具?
医生玩具RM10左右
孩子從第一次開始學會吵鬧要東西,
懂事后吧,3,4岁
你們怎麼處理和回應孩子?
跟他说不可以买了,已经很多,但还是大吵大闹,最后还是买了。
平時和孩子的親子活動有哪些?
读故事书
從小,都用什麼方式讓孩子感到陪伴和開心?
读故事书
從孩子嬰兒時期,有對孩子做過什麼訓練?
学flashcard
孩子在分離焦慮時期,如何處理?
分离不会吵闹,他知道父母要去做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4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heng 发表于 2-1-2014 02:07 PM 
你的小孩是多大?
刚刚进入5岁
你們怎麼處理和回應孩子?
跟他说不可以买了,已经很多,但还是大吵大闹,最后还是买了。
孩子在分離焦慮時期,如何處理?
分离不会吵闹,他知道父母要去做工。
說不可以,最後卻又可以了。
1. 孩子第一次和父母僵持的同時,也在測試父母的堅持度。若孩子見父母是“搖擺不定” “說一變二” “立場、原則、堅持都不足”,那麼孩子的堅持就會更堅定。
父母每增加一次的不堅定,孩子的堅持又再多一點。要跟孩子可以協調,首先,父母必須有堅定的立場。清晰地表達立場給孩子知道,解釋為什麼不可以(不能用極短的理由就敷衍過去),因為孩子還不太明白,需要解釋清楚一點,讓孩子能夠get到什麼意思。
若孩子還在堅持,父母就要談條件。比如說,若孩子可以妥協,待會回家可以給他念兩本繪本故事(平時只念一本)。盡可能花時間用軟工到兩母子/女可以勾勾手指達成協議。
分離不會吵鬧,知道父母要去做工。
2. 這就很不妥了。一個孩子的內心心理狀況是“嬰兒自我”為中心的,如果孩子竟然沒有表現出“嬰兒自我”的吵鬧,那麼很大因素是“他的情緒和表達曾經被壓抑”。
要是他真是曾經被壓抑下來,那麼分離焦慮時期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大的力量反抗。因此,這個被壓抑的情緒,就帶著成長以後,有力量了,有能力反抗的時候顯現出來,而且極為堅持。
只有被壓抑的孩子,才會在該表現悲傷的時候不表現悲傷,但卻表現體貼和若無其事,甚至假裝自在和快樂。
|
|
|
|
|
|
|
|
|
|
|
发表于 3-1-2014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宝贝 发表于 2-1-2014 09:45 PM 
你們怎麼處理和回應孩子?
跟他说不可以买了,已经很多,但还是大吵大闹,最后还是买了。
... 分離不會吵鬧,知道父母要去做工。
2. 這就很不妥了。一個孩子的內心心理狀況是“嬰兒自我”為中心的,如果孩子竟然沒有表現出“嬰兒自我”的吵鬧,那麼很大因素是“他的情緒和表達曾經被壓抑”。
要是他真是曾經被壓抑下來,那麼分離焦慮時期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大的力量反抗。因此,這個被壓抑的情緒,就帶著成長以後,有力量了,有能力反抗的時候顯現出來,而且極為堅持。
只有被壓抑的孩子,才會在該表現悲傷的時候不表現悲傷,但卻表現體貼和若無其事,甚至假裝自在和快樂。
不是很明白,小孩一定会哭的吗?不能是因为他明白事理吗?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14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heng 发表于 3-1-2014 02:51 PM 
不是很明白,小孩一定会哭的吗?不能是因为他明白事理吗?
請查閱《高效能父母學》《孩子的成功取決於父母1mm的改變》。
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期,是從出世開始便出現,
最明顯是0-3歲裡面。
你的孩子在這段期間會“明白事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