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7-2015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4-7-2015 02:46 PM 编辑
自由是一种理念上很好、但是落实时必须受到相对约束的一种哲学概念,没有人在行使自由的时候可以避免伤害别人。自由的概念大家都很容易明白,但是什么叫“无害于人”这就是造成种种议论了。这个“无害于人”的标准根据不同民族、地方、风俗、宗教、各人主观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有不同的诠释,所以在实践上是非常难以界定的概念。所以当前在法律的概念上采取的是“无罪自由”的原则来保障大家可以行事自由权的同时,避免对别人造成身心太大的伤害(而不是没有伤害)。从法律概念上,只要不是犯法的事情,都是可以无罪行使自由权的空间,例如我穿上“印着辱骂字眼”的衣服到你家,故意对你露出挑衅和嗤笑的眼神,你虽然知道我是企图公开侮辱你,但是由于无法证明我有罪而无法阻止我去行使这种“合法”伤害别人的权利。所以法律原则来实践自由权是一种存有诸多漏洞的方法,因此社会辅以道德、修养、宗教、民间禁忌或其他约定俗成来加以平衡这些事情(当然也引申出其他种种问题)。例如作为有修养的人,我们自然就有共识,穿上“印着辱骂字眼”的衣服到别人家做客,无论有意无意都是一种不尊重别人或冒犯的行为,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根据民间的道德对当事人提出劝告,如果不听就会被主人赶出家门或日后被大家列为不受欢迎的访客等等。其实这种制约本身也是无罪行使自由权的方法,但是被驱逐者可能会觉得被伤害和冒犯,转而不满驱逐方的行动,进而说别人对他的穿着自由进行了干涉。从法律无罪行使自由权的角度来看,这叫咎由自取,你先“合法”的侵犯了别人,别人自然可以“合法”的驱逐你、不欢迎你,甚至杯葛你、责备你。双方都行使了各自的自由权。所以在法律条文的权限之外,民间的约定俗成和道德观(甚至宗教禁忌,只要不违反现有法律)是一种辅助性的制约机制,对自由权的实践提供了次要性的补漏和辅助。如果自己恶口伤人转而受到别人批评或责备,就说别人践踏言论自由,那么就是自己不明白(或是故意忽略)法律的“无罪行使自由权”的原则。不犯法只是等于法律无罪不等于道德上的无错,法律其实是道德最低的门槛,所以社会上一些良好的道德观、民间风俗和宗教戒律还是必须得到我们适当的捍卫和保护的,唯有这样才能提供一些方法,制约那些专门钻谋法律漏洞而不合理(但合法)行使自由伤害别人权力、却辩说是言论自由或人权自由的人。所以我们学习哲学不能只是注重逻辑辩论或法律人权的讨论,也必须适当的捍卫某些社会的良好道德价值和民间的约定俗成,这种捍卫不全是基于哲学的严谨和逻辑精神,而是为社会的和平共处而做出的抉择和提供平衡机制。例如儿女应该孝顺父母,这种良好的道德价值其实是不需要去做哲学的辩论的,那些不懂哲学的人都知道孝顺父母,反而一些饱学之士,学了高深的哲学思辩之后,却对这些伦理值的存在性生起了迷惑,甚至以鼻嗤之,这就是当前学习上的颠倒。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第4条(节选),1789年
自由(Freedom, Liberty)是一个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存在对自由概念的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国宪法规定的言论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当然还有诸多的自由意志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因学术上对于自由之概念多有不同,且自由与胡作非为仅一线之隔,因此在法律概念上则以无罪自由原则来保障人的自由权。自由在民主政治中又体现为一种精神,自由就是对什么是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维基百科,《自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4-7-2015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7-2015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有没有对对方造成某些伤害、破坏与损失”,这必须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有些东西是很难说明白的。。。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5 07: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_mlk 于 25-7-2015 07:12 AM 编辑
坦白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在生活中落实宗教里面的戒律,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个人主观偏见等等,一般而言,是无法全面落实宗教里面的戒律的。
况且,人也并非圣贤,怎么会没有犯错害人的时候呢?(无论有意或无意,人总会犯错伤害到别人)。这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不过大多数的时候,无论是什么宗教的信徒,他都无法做到完美的道德修养,甚至连儒家思想的“推己及人”都做不到,反而还去指责及欺压比他还要弱势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当然,我说的是某些情况,不是指所有人,也不是针对任何人。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5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5-7-2015 01:10 PM 编辑
这是一个奇怪的世界,恶人不喜欢善人,善人不喜欢恶人,半善半恶的人不喜欢前两者,甚至讨厌跟他一样缺点的人。上至王公巨贾,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埋怨,每个人都在控诉不公,每个人都不喜欢身边的人事境,每个人(大多数人)的心都是心不安理不得,到底是什么状况?
说到底就是缺乏担当的精神,也不愿意去调伏自己的心态。遇到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问题抛给别人,而不是调适自己,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做法。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好人难做,坏人更是难为,即便做个半好半坏的人都有相当的代价。不是好人就有好报的,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去做好人呢?这就是担当。既然要做了,那就认了,扛起来就是了。要做多好的人由我们自己决定,要担多大的责任和代价也是我们自己选择,半点怨不得别人。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如果你要调伏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达到心安理得的平静状态,那你非得先要选择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坏人是不会去努力调心的(如果调心就不会去做坏事了),一个半善半恶的人也做不好这件事情,因为他老是埋怨。只有人的道德提升到一个程度时,突然调心和修养才会变成一种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心情可以调好了,最后看世间一切事情都平等了,善人需要扶助,恶人也需要帮忙,何况是半善半恶的寻常人。这就是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时候,道德成为一种自然没有压力的事情,随心所欲也不会去犯越轨的事情,这个就是圣人的身教。我们认为这很难,但是圣人却悠游自在得很,我们应该去想想是什么道理?
拿我们学习驾车的经验来说好了,刚开始也要学习交通规矩和各种驾驶的技巧,常常无法得心应手,车子跑偏了,或是踩油太出力,杀车太快,换手档的时候没有踏好离合器,所以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这时候人和车是分离的,驾车一台普通的车子就象驾驭一台巨型工具一样辛苦。但是慢慢的练习得久了,渐渐就会进入一种人车合一的状况,一旦坐入驾驶厢,身体的界线突然扩大了,感觉车身才是我们的身体,快速的行驶在路上,也不会然撞到路边的障碍物,这时候就会享受驾车的乐趣,甚至觉得平常的很。道德就是这部车子,没有人开始就可以享受驾驶的,但是一旦你认真去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修养和道德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你付出努力了,最后它会让你心安理得,从而生出一种平等心。就象学校的老师的教导学生一样,老师并没有看不起学生,而是尽力教导学生掌握某些有用的知识,虚心学习的学生就会看到学习的乐趣,反之,抗拒学习的学生老是认为老师在挑他的毛病。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生的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很有耐心的去认识它和了解它。
再说道德也有很多高度,就象驾车也有很多种难度,有人只想踩脚车,有人想要驾驶一台摩多或是家用车子,有人想要驾驭跑车、巨型货运车、神手、吊车等等。道德也一样,依据不同的社会、宗教、民族、个体也有不同的向度,这是各人的选择。你问驾驶货车的人,他当然只能告诉你驾驶货车的方法,这是分享而不是对其他交通工具的批评,但是总有人认为这是批评,那是难免的,只好由他。尽管如此,驾驭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一定有可以互相学习的共通点和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你要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车子,然后去学好他,驾驭它,然后达到人车合一,让道德变成一种心平气和,自然由心而发的事情,这就是所谓有修养的人。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5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时候,道德成为一种自然没有压力的事情,随心所欲也不会去犯越轨的事情,这个就是圣人的身教。我们认为这很难,但是圣人却悠游自在得很,我们应该去想想是什么道理?
说到崇高的道德修养,一般人是难以实践的,就连所谓的圣人孔子,也未必能轻易实践这样的道德修养。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说明了孔子也是到了七十岁左右的时候,才能做到这样的崇高的道德修养,即使在七十岁以前,他都会有意无意的在生活中做出一些错误或逾越规矩的事情,对别人构成某些或大或小的伤害或损失。这是《论语》里记载的。
所谓的宗教戒律,也有一句话说:“三岁小孩都懂得,但是八十岁的老人都无法做到”,以此证明凡人要充分的在生活中落实所谓的道德修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也许是凡人的习气太重,要轻而易举的实践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天方夜谭,说易行难。
圣人也未必代表拥有完美无缺的道德修养,也许是他的理论基础很好,但若要亲身落实他的关于良好道德修养的思想学说,也未必得心应手,毕竟,所谓的道德修养也必须视乎当事人的生活背景及某些财务状况而定,我们总不能盲目的拿所谓的道德修养的条规来批判别人,这也是不合情理的做法。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5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合情合理?你看,做到圣贤如孔子和佛陀那样,还不是一样受到大家的批评。善人要受批评,恶人要受批评,半善半恶也要受批评;学生要受批评,老师也要受批评;孩子受批评,父母也同样要承受孩子的压力。这不是公平得很吗?那有人可以置身度外的?
这是人的世界,不是神仙的世界,我们生而下来就是要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既然谁都逃不掉的事情,何不平常心去看待。要是为这样的现实去烦恼,去诉苦,去怨天怨地,去耿耿于怀,岂不是自讨烦恼?如果不要接受各种言论的平衡和批评(无论善意的恶意的),那只能自己独处一室,不能上网也不要接电话,不要跟家人亲友来往,这样就能不受批评了吗?恐怕也不行,这个时候,自己发起牢骚就会批评自己。所以你说人啊,是不是自讨苦吃?
其实对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圣贤已经教了我们,只是我们学不懂,也不想去懂。” 宋朱熹集注:“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针对别人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 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自己有错,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无须为别人的错误批判而生气了,学好这件事情,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提升,终究会利益自己,让自己坦然面对各种言论批评同时,也能保持心平气和,领悟生命的自在。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4: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_mlk 于 26-7-2015 04:31 AM 编辑
合情:符合世故人情
合理:符合伦理规范
意思是说有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分寸去做,不可以逾越有关的界线及尺度,做出会对别人造成某些伤害的事情。
比如:收入5000以上的人必须缴交 income tax,以作为发展国家的资金等等,这样的规定与要求,也许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如果要求收入2000以下的人也必须缴交 income tax,这就不太正确了,并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做法。
但是,也有人说:“凭什么要求有钱人要交税帮助国家发展,或是捐钱帮助贫困的人呢?”
同样的道理,既然有人认为富贵人士没有义务交税给国家发展,或是没有义务救度贫困人士的话,那么凭什么要求穷人也要交 income tax 给国家,或是付出一些金钱去帮助“也许不是比他们更加贫困的人”呢?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7-2015 01:01 PM 编辑
法律=硬性规定,你不遵从就拿你去强制惩处。征税事情属于法律的层次,不适合作为道德讨论的论证。
道德=软性作用,依靠社会舆论及人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没有法律强制力。只要不犯国法,你不要听从别人也拿你没办法。
所以道德标准是用来提醒而不是强制,两者是有分别的。为了避免混淆道德标准就不应该有太多版本,应以较具有模范目的标准作为学习目标,至于你做不做得到那看各人自己的发心和努力,达不到100分那么做到50分,也强过一开始只教大家学习50分而已,只要用心学习一般是可以得到社会谅解的。譬如老师在堂上有50位学生,难道就必须给出50个不同版本的道德教育吗,那么教育就难办了,整个世界也会乱套。你会在网上发个帖子,或是针对道德或戒律事情提出讨论和答复,难道都要准备50个不同版本的回复吗?所以应该是大家自己酌情调整。
再说,按照一般人的标准通常都是有问题,每个人都有一堆的藉口,而不想去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德行,要是迎合大家的惰性去修改道德的标准和教育,恐怕,这个世界的道德水平只会江河日下,最后变得更糟。将来或许连起座让位给老人这样的基本操守,都必须要刊上报纸来表扬了。
|
-
道德教育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年轻人必须让位给老人的做法,也许有人会问:“凭什么要求年轻人必须让位给老人呢?”
就如同有人曾经说过:“为什么有钱人就应该捐钱帮助穷人?”
所以,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及标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也有一些思想极端的人,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让位给老人,以突显崇高的道德修养。
可是,假如某些身体不健康、体弱多病的人也必须起身让位给老人的话,这看起来也好像不合情理。
然后,某些“思想极端的人”就开始抨击及批评有关身体不健康、体弱多病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起身让位给老人,好像这个年轻人犯了什么大罪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7-2015 01:56 PM 编辑
这就是道德舆论的平衡功能,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坚决捍卫不让座的权利,这是法律保障你可以“无罪行使自由”的权利,没有人会因此被罚款或坐牢。但是你若要要别人闭口不可以批评你,那么就是你不对了,因为别人也有“无罪行使自由”的权利,你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制衡就是你不对了。如果你坚持要去进行一种违背社会道德共识的事情,那你就要去接受这个社会的批判。做人要有担当就是这样,做好事坏事都要受一些群体的批评,好人做好事也要接受别人嘲笑他假慈悲的委屈,难道你不肯让座就不可以被批评吗,假如你有病症,你可以澄清说明,没有人叫你必须闭嘴。这就是我上楼说,既然大家都免不了受到批评,何不提升自己的修养,坦然面对批评,甘愿做就欢喜受,大丈夫本该如此。要是因此看不开,那是自讨苦吃,这种事情每个人必须自己去努力,没人可以替你负责的。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照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那么许多有钱人不肯捐钱给穷人是不是也应该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指责?
人们是不是有权利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无论对方是否有犯罪,都一律给予批评及指责?
这就是你所谓的“制衡”与“社会道德共识”的范畴?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治社会,没什么是绝对自由的。绝对自由是误解。绝对的言论自由 更是误解。
看the edge 不是被掉消准证三个月。不就被强行闭嘴。被“强行闭嘴”何来绝对言论自由???
当然其根据是什么,我们在这里不讨论。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7-2015 05:08 PM 编辑
1. 如果是照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那么许多有钱人不肯捐钱给穷人是不是也应该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指责?
刚才已经说了,你捐不捐钱都同样会受到批评,因为嘴巴是别人的,这种事情我们管不着。但是要不要生气,或是借此提升修养,倒是我们可以做的选择。
2. 人们是不是有权利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无论对方是否有犯罪,都一律给予批评及指责?这就是你所谓的“制衡”与“社会道德共识”的范畴?
是也不是。道德标准是给大家设定一个崇高的学习目标,提倡这个目标不一定就是为了对别人提出批评。但是这些标准,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和制衡机制 ,这是无可避免的现象和趋势。至于是不是算是批评则要取决于一些因素,例如说者的用心和当事人的主观和感受。例如父母教我们出门交友要带眼识人,有时候孩子会顶嘴说,“你是不是批评我滥交朋友?”这里就存在当事人的主观结论了 ,把别人的良言善劝视成一种言论攻击。可见听者本身也该为自己听到的意思负责,如果听者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话,即便是恶意的言语攻击也能淡然处之,更何况是面对善言益劝。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时候我们的言论自由虽然在法律上是没有任何罪过,但如果以比较严格的儒家思想及宗教戒律来看的话,却似乎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为。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有钱人应该捐钱给穷人”。
有人说:“年轻人应该让座给老人”。
可是也有人说,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应该捐钱给需要的人。
什么样的言论都有。
-----
有人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某些人都应该感到快乐,而不是伤心或气馁。”
可是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时,他却又是另一种想法,不仅不会感到快乐,甚至还会感到悲伤或忧愁,甚至怨天尤人之类的。
更奇怪的是,当他不只没有发生不幸的事情,甚至还有好事发生在他身上的时候,他不仅不会感到快乐与满足,甚至还想要更上一层楼,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7-2015 06:21 PM 编辑
人生的学习不外是加减二法,透过思考来开发智慧时应该用加法,若要避免烦恼的恶性纠缠时则须使用减法。什么时候该深思远虑?什么时候不宜思考太多?这个就关系到心理的调节能力和修养了,这种EQ不是靠一般哲学逻辑训练就可以上手的事情。
记得以前我在学校教学的时候,有些聪明的学生向我反映,由于太多学习和思考,导致思绪不宁,老是动脑筋觉得很累,反而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失眠。
我就告诉他们,人生不只是要应该学习如何思考,还要掌握如何能不思考的能力。什么时候你要不想思考,就应该要能定下心来,放松思绪,不为杂念和烦恼所苦,这样可以帮助迅速的恢复意识的清明。学习掌握这个开关键(switch)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时是可以救命的。所以有些人去学习瑜伽呼吸,象佛教徒就去学习打坐和禅修,基督教徒也会去礼拜祈祷或唱圣诗。这些都是对恢复清明意识很有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提升思考能力,就必须拼命的思考,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很多人就是思考太多,结果变成神经衰弱,甚至陷入精神上的忧郁,很多哲学家后来都是如此。
所以哲学思辨是加法,而一些宗教修行则是使用减法。至于如何调和,那要靠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这里只是略为带过。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7-2015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讲师?
这么厉害,是教什么科系的?
哲学一流,对于某个宗教的认识及修养也是一流,真的是一个人才也。。。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