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3-7-2013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un-Haw 发表于 2-7-2013 09:46 PM 
无能力承担怎样都不合理的理由离弃父母。
可以向一些部门求助,如福利部或慈善团体。只是有些人放不下面子 ...
离弃父母的意思就是送他们到老人院。不可能丢他们在街边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父母亲生你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计较会有多苦,无论有多辛苦都没有想过要把"你“送人,无论白天工作,晚上照顾还要喝夜奶的你,不会说要大便小便的你,生病了还有出钱出力的照顾你直到你成年,到了你成年怕你在外面工作吃不好睡不好,还有煮饭给你吃。。。。有句话说”养儿100岁,常忧99“ 讲真~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想过将来父母亲老了行动不便而不要顾他们的念头!!我只知道没有用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那么好的人生~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8520 发表于 3-7-2013 01:47 PM 
当初父母亲生你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计较会有多苦,无论有多辛苦都没有想过要把"你“送人,无论白天工作,晚上照 ...
孔融“父母于子无恩论”申义
纳袁绍儿媳妇、反对曹操禁酒。……跟曹操不合。小人郗虑从中搞鬼,最后由路粹罗织孔融罪名,说他“招合徒众,欲规不 轨”,说他“谤讪朝廷”、“不遵朝仪”、“大逆不道”。于是孔融又第二次入狱,最后全家被杀,年五十六岁。《后汉书》记这一惨剧始末如下: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 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 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 缻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 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平?”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 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又是“建安七子”的龙头老大,在政治见解上,他不脱名士气,“理不胜词”,并不怎么高明;但在哲学见解上,他的“父母于子无 恩论”,倒是最有气派的,他最后殉道而死,主要罪名也就在此。在路粹检举孔融罪状后,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中下结论:“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融传论,以 为父母与人无亲,譬如 缻器,寄盛其中。……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结论这样一下,就杀人了。
在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之前,王充《论衡》中就有了先声。王充说: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就正因为王充相信夫妇不是有意生子女,而只是“情欲动而合”(性欲冲动性交)的产物,所以他这种开明观念.也最能引动其他开明人士 的看法。果然到了孔融的时候,这位孔夫子的二十代孙子,居 然提出了青出于蓝的惊人议论,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 中,出则离矣!”的话,是更进一步,把母子关系,看成了把东西 寄放在瓶子里的关系,说得更露骨了。
在王充、孔融以后,文献中这类议论,钱钟书《管锥编》的 举例如下:
《朱子语类》卷一二六:释氏以生为寄,故要见得父 母未生时面目。黄蘗一僧有偈与其母云:“先时寄宿此婆 家”;止以父母之身为寄宿处,其无情义、灭绝天性可知! 盖不知孔丘家儿早有“寄物”、“寄盛”之喻,较“寄宿”更簿 情也。古希腊诗人亦谓:“汝曷不思汝父何以得汝乎!汝 身不过来自情欲一饷、不净一滴耳”(If thou rememberest, O man how thy father sowed thee……Thou art sprung from incontinent lust and a filthy drop)①。后世诗文中,习 见不鲜,举数例以概。十七世纪英国名作:“汝子被诃,倘不服而反唇曰:‘何故生我?我初未乞求诞生也!’汝将奚 如?”(what if thy son/prove disobedient, and, reproved, retort, /“Wherefore didst thou beget me?I sought it not!”)②;又一剧二角色相语 ,甲云:“若翁生汝,汝则杀之,足以报施,”(Cutting his throat was a very gund return for his begetting you)乙答:“老革初未尝计及生我,渠只自述快意耳。”(, Twas for his own sake, he ne'er thought of me in the business)③《海外轩渠录 》言小人国法令谓父母生子女出于情欲(by the motives of concupiscence),故子女 于亲不必有恩义(obligation)④。当世波兰小说中母诫未 嫁女毋外遇致有孕,曰“吾不欲家中忽添婴儿”(But I don't want a kid here),女怫然答:“汝之生我,几 会先事询我愿不乎!”(You didn't ask me if I wanted to be born)⑤;一意大利小说中母 责女曰:“汝对阿父语,不得如此。”(Guarda che non dovresti ripondere cosi a tuo padre) 女藐之(alzava le spalle)曰:“我初未求出世,汝二人专擅,遽使我生。”(Io non avevo chiesto di venire al mondo. Mi ci avete fatta vemire)⑥吾国旧号“孝治”,故率言如孔融者 不多耳⑦。
另一方面,以父母立场发言的,钱钟书也别有举例:
十八世纪英国才妇(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致其女(the Countess of Bute)书曰:“汝不必感我诞育为人, 正如我不谢汝惠临出世。俗见多妄,每以孝思绳子女,吾生平绝口未尝道之。”(You are no more obliged to me for bringing you into the world, than I am to you for coming into it, and I never, never made use of that commonplace(and like most commonplace, false)argument, as exacting any return of affection-Letters.“Everyman's Library”, 400)母久劬劳,而持此论,尤罕事也。
这种以父母立场发言,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曾有过一番讨论, 这是由汪长禄引起的,汪长禄写信给胡适,说:
大作(《我的儿子》)说,“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 你。”这和孔融所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子之于 母亦复奚为!……”差不多同一样的口气。我且不去管他。 下文说的,“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 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这就是做父母一方面 的说法。换一方面说,做儿子的也可模仿同样的口气说 道:“但是我既然来了,你不能不养我教我,那是你对人道 的义务,并不是待我的恩谊。”那么两方面凑泊起来,简直 是亲子的关系,一方面变成了跛行的义务者,他一方面变 成了跛行的权利者,实在未免太不平等了。平心而论、旧 时代的见解,好端端生在社会一个人,前途何等遥远,责 任何等重大,为父母的单希望他俩的儿子,固然不对。但 是照先生的主张,竟把一般做儿子的抬举起来,看做一个 “白吃不还帐”的主顾,那又未免太“矫枉过正”罢。
现在我且丢却亲子的关系不谈,先设一个譬喻来说。 假如有位朋友留我在他家里住上若干年,并且供给我的 本食,后来又帮助我的学费,一直到我能够独立生活,他 才放手。虽然这位朋友发了一个大愿,立心做个大施主, 并不希望我些须报答,难道我自问良心能够就是这么拱 拱手同他离开便算了吗?我以为亲子的关系,无论怎样 改革,总比朋友较深一层。就是同朋友一样平等看待,果 然有个鲍叔再世,把我看做管仲一般,也不能够说“不是待我的恩谊”罢。
大作结尾说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 我的孝顺儿子。”这话我倒并不十分反对。但是我以为应 该加上一个字,可以这么说:“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 单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为甚么要加上这一个字呢?因为儿子孝顺父母,也是做人的一种信条,和那“悌弟”“信 友”“爱群”等等是同样重要的。旧时代学说把一切善行 都归纳在“孝”字里面,诚然流弊百出。但一定要把“孝”字“驱逐出境”,划在做人事业范围以外,好像人做了孝子,便不能够做一个堂堂的人。换一句话,就是人若要做 一个堂堂的人,便非打定主意做一个不孝之子不可。总而言之,先生把“孝”字看得与做人的信条立在相反的地 位。我以为“孝”字虽然没有“万能”的本领,但总还够得 上和那做人的信条揍在一起,何必如此“雷厉风行”硬要 把他“驱逐出境”呢?
前月我在一个地方谈起北京的新思潮,便联想到先 生个人身上。有一位是先生的贵同乡,当时插嘴说道: “现在一般人都把胡适之看做洪水猛兽一样,其实适之这 个人旧道德并不坏。”说罢,并且引起事实为证。我自然 是很相信的。照这位贵同乡说话推测起来,先生平日对 于父母当然不肯做那“孝”字反面的行为,是决无疑议了。 我怕的是一般根柢浅薄的音年,动辄钞袭名人一两句话, 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打个比方,有人昨天 看见每周评论上先生的大作,也便可以说道:“胡先生教 我做一个堂堂的人,万不可做父毋的孝顺儿子。”久而久 之,社会上布满了这种议论,那么任凭父母老病冻饿以至 于死,都可以不去管他了。我也知道先生的本意无非看 见旧式家庭过于“束缚驰骤”,急急地要替他调换空气,不 知不觉言之太过,那也难怪。从前朱晦庵说得好,“教学 者如扶醉人”,现有的中国人真算是大多数醉倒了。先生 可怜他们,当下令奋勇,使一股大劲,把他从东边扶起。我怕是用力太猛,保不住又要跌向西边去。那不是和没有扶起一样吗?万一不幸,连性命都要送掉,那又向谁叫冤呢?
胡适的答复如下:
“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 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 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 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的不
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 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 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 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 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 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 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我所说的,是从做父母的一方面设想的,是从我个人 对于我自己的儿子设想的,所以我的题目是“我的儿子”。 我的意思是要我这个儿子晓得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 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 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
先生说我把一般做儿子的抬举起来,看做一个“白吃 不还帐”的主顾。这是先生误会我的地方。我的意思恰 同这个相反。我想把一般做父母的抬高起来,叫他们不 要把自已看做一种“放高利债”的债主。
先生又怪我把“孝”字驱逐出境。我要问先生,现在 “孝子”两个字究免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人死了父母都称“孝子”。孝子就是居父母丧的儿子(古书称为“主人”),无论怎样忤逆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带上高粱冠, 拿着哭丧棒,人家就称他作“孝子”。
我的意思以为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在孝字 里,故战阵无勇,莅官不敬,等等都是不孝。这种学说,先生也承认他流弊百出。所以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 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我的意想以为“一个堂堂的 人”决不至于做打爹骂娘的事,决不至于对他的父母毫无 感情。
但是我不赞成把“儿子孝顺父母”列为一种“信条”。易卜生的群鬼里有一段话很可研究(《新潮》第五号页八五一):
(孟代牧师)你忘了没有,一个孩予应该爱敬他的父母?
(阿尔文夫人)我们不要讲得这样宽泛。应该 说:“欧士华应该爱敬阿尔文先生(欧土华之父)吗?”
这是说,“一个孩子应该爱敬他的父母”是耶教一种 信条,但是有时未必适用。即如阿尔文一生纵淫,死于花 柳毒,还把遗毒传给他的儿予欧士华,后来欧士华毒发而 死。请问欧士华应该孝顺阿尔文吗?若照中国古代的伦 理观念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在今日可不能不成问题了。假如我染着花柳毒,生下儿子又聋又瞎,终身残废,他应 该爱敬我吗?又假如我把我的儿子应得的遗产都拿去赌 输了,使他衣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得着,他应该爱敬我 吗?又假如我卖国卖主义,做了一国一世的大罪人,他应该爱敬我吗?
至于先生说,恐怕有人扯起幌子,说,“胡先生教我做 一个堂堂的人,万不可做父母的孝顺儿子。”这是他自己 错了。我的诗是发表我生平第一次做老子的感想,我并 不曾教训人家的儿子!
总之,我只说了我自己承认对儿子无恩,至于儿子将 来对我作何感想,那是他自已的事,我不管了。
上面这些文献,都是“父母于子无恩论”引发出来的或不谋而 合出来的,我把它们集合在一起,以见古今中外智者的几个断片。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四日
①原注Palladas, Greek Anthology, X. 44, “Loeb”, IV, 25。
②原注Paradisc Lost, X. 760-2。
③原注Thomas Shadwell, The Libertine, Complete Works, ed. M. Summers. III, 27(Jacomo and Don John)。
④原注Gulliver's Travels, Pt I, ch. 6, Oxford, 67。
⑤原注Marek Hlasco, The Eighth Day of the Week, tr. N. Guteman, 13(Agnieszka)。
⑥原注A. Moravia, Noovi racconti romani:“Lasciami perdere,”Opere complete, Bompiani, XI 251-2(Marcella)。
⑦钱钟书没有看过琼瑶的《窗外》,我为他补一条。《窗外》页四十四:“妈,你别这样不满意我,我并没有向你要求这一条生命,你该对创造我负责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满意我,你最好把我这条生命收回去!”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谁都不愿自己的父母生病这么久,不止他们辛苦,我们也不会好过(心里,现实生活)。。。
可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
我应该会死撑到底。。毕竟,爸妈跟我的感情很好。。。我不要他们那么可怜,辛苦。。。不然我也不会好过。。。
我只想说 : 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3: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love222 发表于 3-7-2013 09:30 AM
离弃父母的意思就是送他们到老人院。不可能丢他们在街边吧?
这要视乎送入后的事态发展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love222 发表于 3-7-2013 09:30 AM 
离弃父母的意思就是送他们到老人院。不可能丢他们在街边吧?
老人院不是普通人负担得起的。一个朋友算过,如果他的父母一起进老人院(每个月3000),他卖掉屋子最多也只能让老人家住6年而已。
所以,肯把老人家送老人院的,已经不太算不孝了。至少里面有三餐,有人照顾。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ogenes 发表于 3-7-2013 01:56 PM 
孔融“父母于子无恩论”申义
纳袁绍儿媳妇、反对曹操禁酒。……跟曹操不合。小人郗虑从中搞鬼,最 ...
不怕对牛弹琴,
只怕那只牛对着你弹琴。。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love222 发表于 3-7-2013 09:28 AM 
有钱不一定靠自己双手,有些是父母留下,更多父母铺好路,给最好的教育,当然道路比较平坦,不过这个不是 ...
有钱不一定靠自己双手,有些是父母留下,更多父母铺好路,给最好的教育,当然道路比较平坦,不过这个不是讨论的范围。
可惜我的父母没有留下什么给我,只供我读完大学而已。
说回主题故事中的例子,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工钱大概2500,扣除交通,吃,住,保险,缴税,还大学贷款剩下的肯定不多,怎么请人?
那么你以为,送父母进老人院是免费的吗?
加上要赶着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请问怎么做parttime?
刚毕业的,找一份full-time的工 RM2,500,再找part-time, 拜六,礼拜可以做的,比如卖房产,卖保险,卖直销产品,网卖。。
看你要不要做而已。。
单单卖地产,勤劳的话,一个月卖一间就够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叶 发表于 3-7-2013 03:32 PM 
老人院不是普通人负担得起的。一个朋友算过,如果他的父母一起进老人院(每个月3000),他卖掉屋子最多也 ...
幸亏做父母的,从来不会说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
送他进孤儿院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了,
起码有地方给他住,有人养,包三餐。。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螺丝 发表于 3-7-2013 04:00 PM 
幸亏做父母的,从来不会说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
送他进孤儿院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了,
起码有地方给他住 ...
是的,至少没有丢他在森林....中国很多黑心父母把生病的孩子丢在森林野地,活活冻死或被野狗咬死。
我宁可他们把孩子丢在孤儿院,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
我看过邻居一个60岁的家伙,他的老母亲把屋子留给了他,可是他的母亲老了,大小便失禁,那个家伙居然对他母亲动粗!
你说,那个老婆婆是不是宁可去老人院?
你别太抗拒老人院,如果家里服侍老人的子女儿媳太过没有耐心或对老人动粗的话,老人院还真的比较好。
当然,有良心的孩子都不会送父母去老人院,但是,恶毒的孩子是不把老人送老人院,然后在家里虐待死老人....
外国也有一个例子,一个老婆婆在沙发上坐到死去....身上的皮肤和粪便都粘在沙发上了...而且是饿死的...
比起这个,你是否宁可去老人院?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螺丝 发表于 3-7-2013 04:00 PM 
幸亏做父母的,从来不会说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
送他进孤儿院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了,
起码有地方给他住 ...
人生如果有得选,我们当然都选最好的,如果没有得选,我们至少希望那个不是太坏的....
人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我们当然不会送自己的父母去老人院,但是,不是开玩笑,我们真的要为自己以后去老人院住而存钱了,因为不想以后拖累孩子。不是开玩笑,我们几个同事都这样说。
如果怕虐待,在家里也是会被女佣虐待。最怕是女佣请假或生病,我们老了大小便要看儿子媳妇脸色....
或为了我们吵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叶 发表于 3-7-2013 04:23 PM 
是的,至少没有丢他在森林....中国很多黑心父母把生病的孩子丢在森林野地,活活冻死或被野狗咬死。
我 ...
你有去过老人院和孤儿院吗?
谁可以保证老人院/孤儿院的员工全部100%有耐心侍候失智老人/孩童?
身为子女的,清理1-2个老人的大便,冲凉,喂食已经觉得辛苦了,
老人院/孤儿院的员工一天要清理和照顾多少个?
难道这些员工不是人?他们不会发脾气?
还有,要知道里面的员工是什么人?不是印度人,就是马来人,再来就是外劳。。
所以,还是请看护来自己家照顾比较好。
看护来照顾怎样说也只是对着1-2个老人,和老人院的服务和所谓的照顾肯定有差别。
同样是要出钱,就要确保老人得到最有‘人性’的照顾。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知道我会尽力而为。
就像我跟我的父母聊天的时候也是会聊到这个问题。
其实我父母自己也是非常担心的。
所以, 我们之间有一个协议, 就是如果真的失智的话, 老人院或者看护是最好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 老人院, 至少他还可以有朋友聊天,
偶尔可以回家住, 如果是硬硬为了要照顾老人家而影响工作的话,
那么老人家的心理也会不好过。
其实, 我觉得早早沟通清楚, 是最好的。
我很庆幸我的父母都很开门见山的跟我聊这件事情。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叶 发表于 3-7-2013 04:29 PM 
人生如果有得选,我们当然都选最好的,如果没有得选,我们至少希望那个不是太坏的....
人生有很多的无 ...
这倒也是。
所以老了有一点钱,有一班朋友会比有孩子更实际。
当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孝的,
只是未雨绸缪也是现代父母必须做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ellowei 发表于 3-7-2013 04:36 PM 
我只是知道我会尽力而为。
就像我跟我的父母聊天的时候也是会聊到这个问题。
其实我父母自己也是非常担心 ...
如果一个人失智,
他有没有朋友已经不重要。
因为失智的人是呆呆的,多数时间自言自语,再不然就发呆,连自己尿裤子也不知道。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螺丝 发表于 3-7-2013 04:31 PM 
你有去过老人院和孤儿院吗?
谁可以保证老人院/孤儿院的员工全部100%有耐心侍候失智老人/孩童?
身为子 ...
我有一个好朋友的母亲住在老人院,严格来说,应该是疗养院。
我常陪她去看老人。
是的,我很怕那个地方,那地方就整个充斥着一种死亡的味道。
我不反对送老人去老人院,问题是,要常常去看她。
我的朋友说,现在他妈妈至少看起来干净多了,也胖多了。而且有很多朋友,说他们才听的懂的方言。
在家里,她上班到很迟,放女佣和妈妈单独在家她不放心,他母亲失智,他什么事都要问女佣,又怕女佣逃跑或请假等问题。
至于孤儿院,我看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小时候,贫穷的某户同村的人生了智幛儿,丈夫不在家,妻子整天打孩子,后来有人通报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福利部的人来了,强制性把那个孩子带走。
唉。有遇到有爱的父母自然是好,如果不是,还是不要放在身边虐待好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一個標準,很難講的咯。。
如果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擔,當然沒問題咯,如果一個人要包山包海,的確很吃力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而且,如果孩子单身,或是遇到谅解的伴侣还好,如果遇到的是不能谅解的媳妇,或女婿,常为了老人问题而吵到家里鸡犬不宁,那真的是折磨。宁可放老人去老人院,自己频密单独去看望老人家,落的3方清静。 |
|
|
|
|
|
|
|
|
|
|
发表于 3-7-2013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螺丝 发表于 3-7-2013 04:41 PM 
如果一个人失智,
他有没有朋友已经不重要。
因为失智的人是呆呆的,多数时间自言自语,再不然就发呆, ...
在我和爸妈的对话里面, 比方说, touch wood,
爸妈其中一人过身, 那么剩下的一个一定就很可怜。
如果在加上失智的话, 在我身上的负担就会很重,
所以他们觉得养老院、老人院或许会更加适合他们。
又或者如果他们有老人痴呆症了, 神智不清的时候,
分分钟还可能会伤害到小朋友
(在我们的考虑中是我辞去工作在家看老人和孩子)
所以, 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 希望这一切都只是“打算”而已,
而不是真的要让他们在养老院度过余生。
所以我希望我可以有预算来请私人看护,
这样多一个人帮我照顾, 我也会没有那么压力。
只是私人看护蛮贵的, 真的要负担得起才可以考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4-7-2013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runelaD, paiseh, 我不知道怎么样tag人,
希望你看到我的回复。
我不是独生女, 上有两个哥哥, 一个姐姐, 下有一个弟弟。
但是在我的考虑里面, 我没有将他们列入考虑范围是因为家里跟大哥基本是决裂了,
二哥, 只要有帮家里还电水火我就很开心了,
老姐因为曾经供我学费, 再加上现在他和老公很努力在打拼, 所以尽量不麻烦他。
我老弟现在还在念书, 希望明年他毕业了, 才能将他列入考虑范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