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鲑鱼归鱼
--------------------------------------------------------------------------------
朋友开车带我从西温哥华到北温哥华,路过一座大桥,特别停车,步行到桥上看河
水。
河水并无异样,清澈悠然地穿过树林。
“到秋天的时候来看,这条河整个变成红色,所以本地人也叫作血河。”朋友说。
原来,到每年九月的时候,海里的蛙鱼开始溯河而上,奋力游到河的上游产卵。娃
鱼的头是翠绿色,背部是蓝灰色,腹部是银白色,但是一到产卵季溯溪上游的时候,全
身都会转变成红色,愈来愈红,红得就像秋天飘落的枫叶一样。
在拥挤向上游的过程,一些畦鱼会力尽而死在半途;一些会皮肤破裂,露出血红的
肉来;还有一些会被沿途鸟兽吃掉;最终能到上游产卵的只是极少数。
虔信佛教的朋友说,他第一次到河边看鲜鱼回游,见及那悲壮激烈的场面,看到枫
与血交染的颜色,忍不住感动得流下泪来,如今站在河水清澄的桥面上,仿佛还看到当
时那撼人的的画面。
娃鱼为什么从大海溯溪回游?至今科学家还不能完全解开其中的谜。
但是,我的朋友却有一个浪漫感性的说法,他说:“娃鱼是在回故乡,所以畦鱼也
可以说是归鱼。”
蛙鱼是在河流的水源地出生,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游向大海,虽然在海中也能
自由地生活,在最后一季总要奋力地游回故乡,在淡水产卵,乃至死亡。初生的娃鱼在
河中并没有充足的食物,因此初生时是以父母亲的尸体为食物而长大的。
朋友说:“可惜你不是秋天来温哥华,否则就可以看到那壮丽的场面。”
我虽然看不见那壮丽的场面,光凭想像也仿佛亲临了。
不只是鱼吧!凡是世间的有情,都不免对故乡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某一个时空呼
唤着众生的“归去”,只是很少众生像蛙鱼选择了那么壮烈、无悔、绝美的方式。
我们在娃鱼那回乡的河流中,多少都可以照见自己的面影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的笑
--------------------------------------------------------------------------------
在夏威夷,朋友说要带我去看马科斯的棺材,马科斯出亡到夏威夷后,重病死在夏
威夷,由于菲律宾政府的不欢迎,死后连棺材都不能返乡。
我开玩笑对朋友说:“我对伊美黛①。的皮鞋比对马科斯的棺材有兴趣呢!”朋友
听了大笑,我说:“不过,我在菲律宾时已参观过伊美黛的鞋子,现在就去看看马科斯
的棺木吧!”
① 马科斯夫人
马科斯的棺木被放置在一个低矮的山坡上,是粗糙的木板屋钉成的,其简陋的程度
出乎意料,棺木前有马科斯的照片一帧,色彩有些灰黯,一束鲜花是刚插上的,还留着
昨夜的露水。
看守棺木的两位年轻警卫告诉我们,他们也是马科斯生前的警卫,追随马科斯到夏
威夷,并且等待菲律宾政府批准后,就要随灵棺返回菲律宾。
我们坐在木板屋前的铁椅上聊天,我想到像马科斯这样的一代果雄,死后也不过是
小屋中的一具薄棺,这位因贪读而使菲律宾从亚洲最富的国家成为最破落国家的领袖,
生前自己也不能预料吧!
与我一起来的朋友,甚至拒绝与马科斯的棺木合照,他说:“我生平最恨贪官污吏,
与这种人合照,还是免了吧!”
离开马科斯的棺木,我们转到一间日本寺庙去,寺庙里有许多悠游的锦鲤,看到人
竟从水面跃起,麻雀,斑鸠,红头鸟、乌鸦都不畏人,纷纷走到脚边示好。
最奇特的是几只孔雀,几乎是奔跑着过来乞食,还大声“哈哈”叫着。我没想到美
丽的孔雀叫声如此奇异,朋友说:“孔雀知道有东西吃,正在大声笑着。”
我们把随身携带的东西拿出来喂食,孔雀开心地吃起来,那五色斑斓的羽毛在阳光
下更为亮丽。
吃完了,孔雀哗然一声,开屏了,一边“哈哈”大笑,好像感谢我们的喂食一样。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经过马科斯停灵的小木屋,小雨下了起来,我觉得一个人如果
为了私情私利活在世间,那还不如一只孔雀,孔雀会开屏给人欣赏,并且有感恩的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狮的项圈
--------------------------------------------------------------------------------
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有一处海狮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远距离地观赏,码头上贴着
布告:“此处码头属美国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
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这方面,确实是先进国家,连“恐吓”动物都会被法办哩!
正出神观看海狮的时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码头,由两位年轻的女老师带
领,原来是幼稚园的老师带小朋友来看海狮,户外教学。在码头边的大人纷纷把最佳的
观赏位子让出来给小朋友——在礼让和疼惜老弱妇孺这方面,美国也是先进国家。
我听到幼稚园的老师对小朋友说:“你们有没有看到右边那只海狮脖子上有一个
圈?”
“有!”
“那不是它的项链,而是它的伤痕,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玩,看到一个项圈,它
就钻进去玩,没想到钻进去就拿不出来,小海狮一直在长大,项圈愈来愈紧,就陷进肉
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发现了,把线圈剪断才救了它。”
小朋友听得入神,脸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
“所以,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乱丢东西到海里,可能会害死一只海狮。”
老师带着小朋友走了。
我在清晨的渔人码头深受感动,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们的老师也都能这样
地教育孩子。
海狮的项圈是无知与野蛮的项圈,我们的许多大人都戴着这样的项圈而不自知。我
们要教孩子懂得疼惜与关爱众生,就要先取下我们无知与野蛮的项圈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鸟
--------------------------------------------------------------------------------
到加拿大温哥华,走出温哥华机场,看到机场的停车场有许多乌鸦,甚至停在车顶
上,见到人也不怕生,鸦鸦地叫,绕在人的身边飞。
来接飞机的朋友看我露出讶异的神情,笑着说:“加拿大的乌鸦最多了,加拿大人
把乌鸦当成吉祥的鸟。”
“为什么呢?”
“因为乌鸦很聪明,很讨人喜欢,声音也很好听,又能维持生态的平衡,乌鸦也是
极少数会反哺的鸟。”
我看着已经归化加拿大籍的朋友,真是难以想像,在他们的眼中乌鸦就好像我们眼
中的喜鹊一样。
在中国人眼中是凶鸟的乌鸦,在加拿大人眼中却是吉祥鸟,可见这个世界上事物的
价值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改变了我们的偏见,事物的价值就改变了。
就像我在加拿大的那些日子,几乎天天部看到乌鸦,愈看愈发现乌鸦很好看,声音
也很好听,飞起来也很优美,一副吉祥的样子,好像穿黑礼服的绅士。
对呀!那象征凶事的、不吉祥的是我们的心,与乌鸦有什么相于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引金龟子
--------------------------------------------------------------------------------
吃哈密瓜的时候,我对孩子提起童年时代如何抓金龟子的事。
我们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树林或稻田,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到黄昏的时刻,就会
有许多不知从何处赶来,闪着绿光、黄光和蓝光的金龟子,它们密密麻麻紧紧吸在果皮
上,我们常常一口气就抓到几十只金龟子。
然后,我们在金龟子的身上画了记号,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放飞,看着闪着光芒的金
龟子在空中逸去。
第二天,往往会发现一些昨日做了记号的金龟子飞回来,停在果皮上。
“我童年的时候就很疑惑,金龟子是如何在遥远广大的田园辨味,穿过树林而飞回
的呢?”我对孩子说。
孩子眼睛一亮,说:“爸爸,我们为什么不在阳台上放一些果皮,来吸引金龟子
呢?”
“这怎么可能,这里是城市,我们的阳台又在十五楼,金龟子住在林间,怎么可能
飞来呢?”我说。
“试试看嘛!试试看嘛!”孩子央求着。
好!我们就把正在吃的哈密瓜连皮留下来,放在十五楼阳台的花盆树下。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有四只金龟子正忘情地吮吸着哈密瓜的果皮,两只是
黄金色,两只是绿金色。
孩子和我都惊讶极了,这些金龟子是如何从山林飞过广大的城市,找到阳台的这一
只哈密瓜呢?它们是具备了什么样的能量呢?
我想到,在一些微小的众生之中,其实也隐藏着更广大、更深刻、更细腻的心,只
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我们把那四只金龟子作了记号,带到别处去放飞,但是金龟子再也没有飞回来。
我们好几次把果皮放在阳台,总有各式各样的金龟子从四面八方飞来,可是那画了
彩色笔记号的金龟子再也未曾回来过。
孩子非常失望。
我安慰孩子说:“城市到底不是树林,城市不是金龟子的家呀!”
说的时候,我感觉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而那作了记号的金龟子,是从故乡的记忆
中飞来,又带着我的乡愁,飞向不知名的所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花蜂
--------------------------------------------------------------------------------
我坐在院子里,正欣赏着一朵刚开放的朱模花,正是清晨,朱模花还带着昨夜的露
水,在晨曦中微笑。
这时候,一只蜜蜂从阳光里穿行而来,它几乎毫不犹豫的,就停在那一朵朱槿花上,
那样投入、专注而忘情地吸着花蜜。微笑、带着露水的朱模花;专注、浑然忘我的蜜蜂,
看起来就如同在亲吻一样。
但是,朱槿花与采花蜂是带着什么爱情而在城市的阳台上会合的呢?这时空的无限
与广大,使我感到一只蜜蜂找到一朵朱槿花就是奇迹!连结着它们因缘的线不是偶然的!
花究竟有什么好吃,使蜜蜂穿越城市来寻找和吸取呢?等蜜蜂飞走了,我摘下那朵
朱模花来吸,发现花中果然有着清香甜美的汁液。
呀!原来在宇宙之间,朱模花,蜜蜂或者蝴蝶,也是追求着幸福、美好的众生!
人追随情欲而在生死时空中飞翔,与一只蜜蜂飞来寻找一朵花也没有什么不同!
情欲的本质是生死的根本,但情欲的追求中也有美好的启示。
蜜蜂采花的时候如此专注而深情,但它并不执著在一朵花上。
这是为什么人们把那些风流而不专情的浪子称作是“采花蜂”的原因吧!
我想起《佛经》里的一句话:“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就觉得人在情
感的态度上,有时还不如一只蜜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的麻雀
--------------------------------------------------------------------------------
我和朋友在林间散步,看到林间地上散落一些麻雀的尸体,我感到有些不解,朋友
说:“是放生的人放出来的麻雀,而且是今天早上才放的。”
“何以知道是今天早上放的呢?”
朋友说:“因为放生的人都是清晨放生,这些麻雀的身体都还未完全僵硬呢!”
有些麻雀在温暖的屋子住久了,清晨放到林间,立刻就冻僵了;有些麻雀关在笼子
里,早就忘记怎么飞翔了;有些是失去想飞的心了。朋友述说着。
我们都为放生者的无知而悲哀,也为放生者为了自己的功德,无视鸟雀的死活而感
到痛心。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
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通寺与冰淇淋
--------------------------------------------------------------------------------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
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着孩子的左
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哺,要吃冰淇淋不诲等一下吗?不吃会死
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原来是圆通寺外有小贩卖冰淇淋,看来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挡不住诱惑,来向正在拜
佛的母亲要零用钱。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他双手抚
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
佛也不会死!”
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
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公尺,最后消失在山下。
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叭不——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思维,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
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给他吃,再回来拜佛;或者就陪他
吃个冰淇淋也未可知,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
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尊贵的佛性,孩子与佛无二,为什么母亲不能体会呢?
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追到了吗?”
她说:“无呀!这块死固仔,跑比飞卡紧,看在佛祖面上,饶他一命,我是拿这个
板子回来还给庙里的。”
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
就跑了。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
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但是,拜着佛的人中,几人能知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面佛
--------------------------------------------------------------------------------
到泰国旅行,朋友带我去拜泰国人认为最灵圣的四面佛。
通常拜四面佛要从第一面佛顺时钟方向拜过去,第一面是求平安,第二面是求财富,
第三面是求情感,第四面是求事业。
住在泰国的朋友说:“依照我的观察,一般人总是在第三面佛停留的时间最长,祈
求得最诚心,可见在人间,感情是最大的难题呀!”
为了求证朋友的说法,我们拜完四面佛,就站在一旁看别人拜,果然,不论男女老
少,在祈求情感和婚姻顺利的第三面佛前,总是仁立不动很久,表情非常虔诚。
人是因感情而投胎,感情因此是生命最大的难题。
离开四面佛时,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有朝拜四面佛时那虔诚祈愿的心,愿意花更多
的时间在感情的理解,那情感的难题也可以解决不少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前的时光
--------------------------------------------------------------------------------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
一大,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
狱的,举手。”
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
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
的举手!”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
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
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
诉我们过去的罪孽多么可怕,因此使许多宗教徒都活在过去的赎罪和未来的寄托之中,
忽略掉眼前的时光。
其实,眼前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要去地狱或天堂都应该从眼前起步。
在眼前的时光中欢喜,有光明与爱,就是天堂。
在眼前的时光中痛苦,黑暗与堕落,那一刻就是地狱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
--------------------------------------------------------------------------------
有人来问我关于“真理”的消息,这倒使我陷入了迷惘,无法作答。
如果以佛家的观点来看,真理是无为的真如本体,是用来对照俗世那些有为事相的。
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无心出岫的云、自由飘荡的风、美丽开放的花、飞过
困野的鸟里,到处都有真理。
佛家又说,不生不灭,非有相非无相、诸法的本来为真理,是用来对照充满生灭的、
分别的、混乱与执著的红尘世界,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在蔚蓝的天空与海洋,在
飘浮于空中的草香、在白雪积了又融的山头、在春夏秋冬都翠绿的山林中,也都饱含着
真理。
可是,到处都在显现的真理,我们是否能够体验与觉知呢?
真理恒存,在偶然的一闪中,惟有能体验者可以相映,正如农夫望着天空的闪电而
知其意义。
真理无为,隐藏于事相之内,惟有能觉知者可以相得,正如笋农观士地痕迹而能找
到春笋。
真理是没有隐藏的,有心的人就会找到。
我对那个来问的人说:“我也不能诠释真理,我惟一知道的是,真理必须来自体验
与觉知,必须是自己的,凡有所依赖、有所疑惑,那就不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雀的心
--------------------------------------------------------------------------------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
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
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
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
一次。
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
了。
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
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
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
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管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
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
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
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
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
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
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
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
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
方向飞去。
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
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
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
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
这样的发现使我忍不住动容,知悉如果我们有更体贴的心,就能更进人万物的内在,
如果我们的心有如镜子明澈,我们就能照见众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实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春风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我今天在整理旧照片时,心中就一直
浮出这首诗。
我站立的旧厝的枣树与桃树都已经砍除了,昔日的女友已经嫁人,从前的朋友早就
星散。有一些相片,甚至站在什么地方拍的,都忘记了。
只有在看旧照片时,看到去年与今日,人面与桃花,分合,散散聚聚,才令人对生
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怅惘。
那每一个人面、每一朵桃花,都是回不去的年华啊!
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
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
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
苏东坡有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年年都有好景,只看我
们能不能珍惜了。
世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风,还有微笑。
春风总是在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与今生
--------------------------------------------------------------------------------
有一个人来问我关于前世的问题,说他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前世,他问我:“前
世真的存在吗?”
前世真的存在吗?我不能回答。
我告诉他:“我可以确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
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它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掌
握今天吧!”
前世或来生看起来遥远而深奥,但我总是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很好的领悟力,就能
找到一些过去与未来的消息。
就好像,我们如果愿意承认自己的坏习惯与坏思想,就会发现自己在过去是走了多
么偏斜的道路。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去描绘心灵的地图,也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推动我
们的未来。
因此,一个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真正值得关心的是现在。
我对那时常做前世梦的朋友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前世的梦,还不如活在真实的
眼前。”
真的,世人很少对今生有恳切的了解,却妄图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赖眼前
的真我,却花许多时间寄托于来世,想来令人遗憾。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鸟又飞走了
--------------------------------------------------------------------------------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一一七给他听,一一七是报时台,会不
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
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
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
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
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
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忙碌与悠闲
--------------------------------------------------------------------------------
我和儿子坐在仁爱路安全岛的大树下喂鸽子,凉风从树梢间穿人,树影婆婆,虽然
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我对儿子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儿子说:“爸爸,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
“怎么说?”
儿子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整棵
树都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我看到地上的鸽子悠闲地踱步,想到鸽子其实是在觅食,也是很忙的。
当我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时候,悠闲的鸽子就忙碌起来了。
我想到,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那么所有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
如果我们要使生命悠闲,要学习树木一样,深人生活,与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不断
吐出氧气来净化人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佛堂
--------------------------------------------------------------------------------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自称是我的读者,他说:“听说林先生家里的佛堂很庄严,
改天去参观你的佛堂。”
我唯唯诺诺,然后我们在汽车疾驶的街口道别。
最近,我时常遇到想来参观我家里佛堂的人。使我困惑的是,我每天带着我的佛堂
在街上走来走去,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呢?我每天也看见许多人带着自已的佛堂走来走去,
为什么大家都看不见呢?
每个人的人格、信念、思想,不就是他自己的佛堂吗?
释迎牟尼佛有一次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感慨地说:“风景这么优美的地方,如
果盖一座佛堂就好了。”
大帝随手摘了一株草插在地上,说:“世尊,佛堂盖好了。”
佛陀开心地说:“善哉!善哉!”
我们微笑地面对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珍惜相遇的每一个因缘,我们清净了内心的
尘垢,我们提升自己走向超越之路……那每一个好的地方、好的心清、好的希望,都是
佛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的理由
--------------------------------------------------------------------------------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捡一些当地的石头回来作纪念,有些朋友无法理解,会问我:
“石头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石头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是一个地方最好的纪念,是紧钱也不能买到的。”我
说。
在我们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一个石头、一朵野花、一株小草都是
在诉说自己的价值,只是有缘的人才能看见罢了。
一个黑色的石头可能比一张鲜红的缎子更明亮。
一件母亲缝制的粗布衣裳,却比闪闪发亮的新衣更温暖。
一棵林间的小树,有时比娇贵的兰花更令人动容。
甚至连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为爱存在,有些为学习存在,有些为生命的
美好而存在。
只有一个人确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柔的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一百米
--------------------------------------------------------------------------------
公共汽车经过台北市信义路,在市贸中心前面看见两栋新盖好的大楼,楼上有一块
巨大的招牌:
“来征服我吧!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
那招牌的巨大令人感到荒诞,我想到要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也很不容易,因为东区
的士地一坪四百万,房子一坪都在五十万以上。
“这辈子我大概无缘来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了!”我心里这样想,感到有些怅惆。
正想着的时候,车往前开了一百米,我望向窗外,发现和那两栋大楼的同一边,有
一座巨大的公墓。
我的脑中闪过招牌上的句于:“来征服我吧!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
这块招牌拿来这公墓前挂着,也很适合呀!
在这个欲望横流的城市,许多人尽一生的努力,想要去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可能
到几十年后才发现占错边了,差一百米。
差一百米就差很多了。
我们不应该把短暂渺小的人生用在欲望的追逐,因为这世间的一切,没有任何东西
可以被人所抢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5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是天堂
--------------------------------------------------------------------------------
有一位神父告诉我一件真实的事。
他在神学院快毕业的时候,老师对他们说:“你们接受了几年神学的教育,对天堂
的状况已经很了解了,在毕业之前,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轮流起来报告自己心目中的天
堂。”
这些即将作神父的学生,一一站起来报告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在报告的过程,大家
愈听愈惊慌,竟然没有两个人心目中的天堂是相同的。
等到学生全部报告完了,教室陷进一片完全的静默,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确定自己的
天堂才是对的。
老师看到大家那么严肃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对学生说:“每个人心目中的天堂
都不同,才是正常的,因为天堂是心的向往,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每个人心中的天堂都
不一样了,何况是人间的事,因此,你们当了神父应该远离争辩,把重点放在唤起人的
向往。”
神父说,听了这一段话,他从此失去和人争辩的兴趣。
我听了神父的话,从此也不再和人争辩。
我想,天堂虽然每个人都不同,但心的向往是可以互相影响和循环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