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q\=.=/p

[诗歌:对联]我的【对联手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大臣萬安,自幼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一批客人,见小萬安聪明乖巧,便出了一上联:

   日出东 月出西 天上生成明字

   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萬安,略加思索,很快就对出下联:

   女居左 子居右 世间定配好人

   上联的[日]、[月]合成一个[明]字,下联的[女]、[子]合成一个[好]字,两联似是互不相干,但[明]字又可指大明天下,下联以[好]对[明],似有颂扬大明朝廷之意,众人听了莫不拍手称道,啧啧称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县太爷,懸金三百徴联。他的上联是:

   书生书生问先生 先生先生

   意思是说,书生以前读过的书都生疏了,去请教先生,先生却早比他生疏了。联中的[书生]、[先生]均一词两解,用得很巧,一时竟无人应对。后来给一个衙门差役揭了榜,他的对句是:

   步快步快追马快 马快马快

   [步快]是指步行的捕快,[马快]则是骑马的捕快,均属衙门差役。意思是说,[步快]的步子很快,追赶[马快],但[马快]的马跑得更快。[步快]、[马快]也是一词两解,舆出句恰成妙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洛阳才子文必正,一心爱慕天官府的霍小姐,於是便仿效唐伯虎访秋香,不惜忍辱卖身,化名到霍家为仆。

   一天,文必正以送花为名,到繍楼见到了霍小姐。两人一见倾心,只是小姐不知文必正的才识如何,便口吟上联试之:

   吏部堂中 一史不读枉做吏

   没想到文必正也非等闲之辈,当场立即对出下联:

   天香阁上 二人叙情夫为天

   小姐听了十分欣喜,后来,两人终结良缘。

   上联中[一]、[史]两字併为[吏]:下联中[二]、[人]两字合为[天]。皆用二字併合法,恰有两人配偶结亲之趣。另外,上下联首尾两字相同,前呼后应,更添妙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夜,苏小妹陪兄长苏东坡及佛印和尚在湖心赏月,这时,苏小妹吟了上联让佛印对,佛印仰望明月,对成此副巧联:

   五百罗汉渡江 岸畔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人映月 人间天上两蝉娟


   此联不但巧在遣词造句,而且还有算术在内。上联的[千]是[五百]的两倍,下联的[两]也是[一个]的双倍。[人间天上两蝉娟]一句,想像奇特,堪称传世绝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浙江杭州有两父子一同去西湖游览,他们路过莲藕池畔,但见荷花出水,妸娜多姿,於是想要舞文弄墨一番。

   父亲以莲蓬为题,出了上联叫儿子答对:

   藕入泥中 玉管通地理

   其中把自然界植物舆科学名词,巧妙结合,既通俗又生动。随后其子靈思一动,立刻朗诵:

   莲出水面 朱笔点天文

   这下联也同样运用拟人化手法,勾画出莲池中生气盎然的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有一学生,想试试私墊先生的才学。一天傍晚,学生假装前来问字,在门外出了上联:

   門内有才何閉户

   先生听出学生用意,随口对了下联:

   寺边无日不逢時

   意思是说:日已落山,你来得不是时候。学生一听,只好惭愧离去。

   此联巧在併字。上联的[门]、[才]併为[闭],下联的[寺]、[日]併为[時],恰然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皇帝遊江南,经过南方某省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时,因为它是通达南北的咽喉要地,而且北京附近的通县,当时也叫通州,乾隆皇帝便写了一上联: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写好后,令手下随从官员对下联。可是大家绞尽脑汁,煞费心机也没对上。

   当天下午,有一位姓丁的小随从上街闲逛,发现当铺特别多,看到进进出出的人也很多,便興高采烈地去拜见乾隆,吟出下联: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皇帝听后,讃不绝口,立即嘉奖此人,升官三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有个吴太史,元宵节大宴宾客,正巧遇上陰沉沉的的天气,月儿隠去,微雨濛濛。有个文人根据此景出了一句上联:

   上元不见月 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

   吴太史听了,苦思良久,一时对不上来。忽然东边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他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立即对出下联:

   惊蟄未闻雷 撃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这真是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的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有一官家,自仗有权有势,为了显示他骄横显赫的威势,在大门贴了一副对联:

   诗第一 书第一 诗书第一
   父状元 子状元 父子状元


   广东才子宋湘恰好路过,看到此联心生不满,决心捉弄此对父子。於是向官家对面的中药店商定,为药店写了一幅对联:

   生地一 熟地一 生熟地一
   附当归 子当归 附子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附子是中药名,[附]字谐音[父]、[归]字谐音[龟],暗喻那官家纵容妻媳行为不检,两联相对,大快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成主朱棣为燕王时,有一年春节,设宴招待群臣。席间,朱棣出了一个对子:

   天寒地冻 水无一点不成冰

   当时,谋士姚廣孝立即对出了下联:

   国乱民愁 王不出头谁是主

   这是一幅拆字对,巧在下联话里有话,暗含劝燕王举兵金陵靖难继位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有个巡按御史官韓公雍到江西巡视。一天正当他在南昌视察死囚牢房时,下起鹅毛大雪来。

   他一边走一边想,即景口吟顶针对联:

   水上凍冰 冰澤雪 雪上加霜

   吟罷,沉思良久对不出下联来。这时候,他见一死囚在伤心落泪。於是上前问:[你为何难过?]

   囚犯说:[大人所言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我听后不觉伤心。]

   韓巡按听了,觉得他谈吐不凡,於是问:[莫非你有求生之心?]

   囚犯拱手吟道:

   空中腾霧 霧成云 雲開見日

   韓公雍听了后,不禁高声稱讃:[天才,天才。]

   原来此人是南昌才子,因上告官府贪贜而被诬陷为谋反、判刑。於是韓巡按为他平反,严惩贪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3: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奇才唐伯虎一天到朋友家做客,见壁上挂着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便脱口吟出右联。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貼翰林書


   此联顺联倒读,皆为同样对句,称为回文联,假借了谐音:[荷花]:[和花]、[和尚]:[荷上],颇为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03: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康熙年间进士周起渭,少年时即才思敏捷,能诗善对。一天,有个长老出上联想难倒他:

   梅蕊未開 光棍先生白嘴

   周起渭不但没被难倒,反而以下联戏弄长老:

   椒實既熟 夹殻長老黑心

   平淡中出奇,通俗里见巧,读来妙趣横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5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瀛州地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为人刚正,喜欢议论评撃世间和当朝官场的一些是非。一次,朝内一位姓管的御史想当面指责任主事,特地出了一上联让他对:

   说人之人 被说人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任主事不卑不亢,很快便一字一句地对出了下联:

   管官之官 受管官之官管
   官官受管 何必多管


   此联虽属互相奚落戏谑之语,平心而论,人世间、官场上哪有不被人说之人,不受官管之管?难道见了坏事要不搭不理,遇到贪官也要不罚不斩吗?最后一句应改为[还是要说]、[豈能不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5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忠臣,洪承疇却是叛明降清的奸贼,一忠一奸,水火不容。有人以此写一副对联,颂忠刺奸:

   史笔流芳 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 不能报国反成仇


   上下联各以首嵌姓、尾镶名的方式,嵌入史可法、洪承疇。其匠心在颂忠用原姓名,刺奸则用谐音,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5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解缙的一个朋友,想跟他开个小玩笑,便在自家门口张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照约定来访的解缙一看,思索片刻,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三个字,变成: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巧用了[贤]、[道]两个谐音字,使原来的对联完全换了口气,可见这位对联大师的文采,的确不同凡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4-2005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礼部尚书杨溥,幼时家贫,地方官要其父服苦役,杨溥苦苦哀求。地方官於是出了个对子:

   四口同圖 内口皆從外口管

   结果,杨溥以一妙对使其父免除苦役。此对是:

   五人共伞 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对子都由两短句构成,前面短字巧在拆字,后面短句又有一语双關之妙。而且上对切合地方官的口气,下对切合百姓的处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5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名书生想要投宿在一位塾师家中,不料塾师出上联拒绝:

   樹大根深 不宿無名小鳥

   那书生满腹經論,不卑不亢,立刻对出下联:

   灘乾水浅 难藏有角蛟龍

   墊师以[無名小鳥]戏称书生,而书生则以[有角蛟龍]回敬,足见功力不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05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嘉靖年间,新科状元林大钦赴四川任主考官。渡漢水时,船夫知道他是新科状元,想试试他的才学,便吟出上联:

   孔子生舟末;

   林大钦原本不以為然,后来竟感棘手难对。正在一筹莫展时,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使他得到灵感,对出下联:

   光舞起漢中。

   上联的[孔子],实指船尾插舵的孔夫子,虚指春秋时期的孔夫子;而[舟]又是[周]的谐音。下联[光舞]谐音[光武],而[漢中]实指漢水之中,虚指东漢光武帝起兵讨伐王莽之地。此联一虚一实,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05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之洞任湖北督军时,舆朋友相偕遊漢陽。友人得一对句,请张之洞配就成联,张之洞望着江心,思索片刻,对成此联:

   洛陽橋 橋上蕎 风吹蕎动橋未动
   鹦鹉洲 洲下舟 水使舟流洲不流


   上下联以同韵字[橋]、[蕎]和[洲]、[舟]撰联,使联语音韵别致,恰似耐人寻味的繞口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8-2025 03:41 PM , Processed in 0.1295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