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0-11-2010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可以先别酱快回复吗?
我跟不住您的回帖速度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非常罕见,除非买家完全没有来看房子,只是打电话通过邮寄文件就跟agent 联系买房子。
2. 也很少有,公司置产都会不断review 多个地方产业,很少会不查市价就买房子。
3. 跟 1 一样,除非那外国人没有来马就通过电话买房子,不然肯定不会不留意汇率。
4. 也非常罕有,一定会自己喜欢才会买,不会交给人处理。
5. 一样,不管如何交给agent,也会自己去看看。
6. 罕有,大人物买东西,都倾向选择是直接跟大户交易,以拿取最好的利益。
7. 基金买入产业,都是大量买入,肯定会比市价低,不会高。
8. 夫妻兄弟买东西,除非当中有人拿斧头骗另一方,不然很少会比市价高。
9. 我过从来没有听过买比市价高的产业来逃税的,你的是那个国家的法律?
10. 这个比较有可能,以为这种人比较短见,没有看清楚市价就乱买,被情绪所影响。
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01:09 PM 
1~5
我这里没有说明买家有没有过来看房子,重点是有没有调查市价,有没有看房子和有没有调查市价我可以说成是两码子的是吗?
2. 也很少有,公司置产都会不断review 多个地方产业,很少会不查市价就买房子。
看您这样的回答我就有些不明白了,
“要卖的房子是属于公司的产业,员工没有时时刻刻查询最新的市价。” - 这是您之前的回复;
“也很少有,公司置产都会不断review 多个地方产业,很少会不查市价就买房子。” - 这是现在的回复;
无论买或卖;员工都必须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怎么要卖产业是员工可以没有时时刻刻查询最新的市价;而要置产时,公司置产都会不断review 多个地方产业,很少会不查市价就买房子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 罕有,大人物买东西,都倾向选择是直接跟大户交易,以拿取最好的利益。
我反问,为什么大人物置产是会争取最大利益而脱售产业时候不会呢?
首先,你要知道,你卖东西,不管是卖房子还是卖车子,可以同过中间人,没有亲自去处理。但买东西,买的哪一方99% 都会亲自去关心,查看。
道理很简单,你卖,可以随便卖。
买,就算很有钱,也至少要自己喜欢,才会买,不会说看都没看就买。人家说买房子好像买菜,买菜好歹都会选看有没有烂吧。
不认同,卖屋也不是卖菜的说;
再说,很多时候卖家或agent很容易看穿买家的心理,知道对方喜欢了吊高来卖,哪怕是高出几千块超出买家的负担,agent 要close sales,银行mortgage也要firgure,相竞offer好的package,etc。。。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明明 于 10-11-2010 03:18 PM 编辑
至于7,9; 我就没话说啦!因为是我自己瞎掰滴! 
8. 夫妻兄弟买东西,除非当中有人拿斧头骗另一方,不然很少会比市价高。
不认同,尤其是年轻夫妻,男女朋友,看到喜欢的unit,其中一方很喜欢,就算比市价高,另一方也会同意购买,买了之后才来需求有没有full loan云云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明明 于 10-11-2010 03:42 PM 编辑
我国的房价,虽然过去一年涨了很多,但无论跟那个国家比起来,都还属于低。就算以我国人民的收入来比较,还是属于买得起。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02:19 PM
这我非常同意,我国的产业和亚洲其他地区比较,是被低估了,和国民收入比较,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买不起,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援。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但房价持续涨对国家经济是不利的。。。
其他种族我不知道,我还没听说过有华人抱怨说买不起房子住的,当然如果你要买puchong puteri 还是 pj ss2 排屋还是 mont kiara 公寓那么我没话说。其余地方,kl 十公里范围内还找到很多 150K-300K 的中价公寓,只要一个家庭月入2000 块以上就买得起。还是一样住的舒舒服服。
您可以在各个州属的版位,办公息园或者这里开个投票贴,再看看答案

另外,我希望见到的是稳健上扬,过去一年我国房价涨得太快,如果不是银行估价hold 住,我看早就失控了。
很多地方也超出我个人认为的价值,尤其是当房价涨,但租金没涨的情况下,是令人担忧的。
但我还是不觉得我国有炒家,也没有炒风,房价总的来说也没明显的泡沫,个别地方或许有。
我也是希望屋价可以上升,但不要飙的太离谱就好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kitkatlow
kitkatlow大大
想知道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形会怎么做?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10-11-2010 04:19 PM 编辑
1~5
我这里没有说明买家有没有过来看房子,重点是有没有调查市价,有没有看房子和有没有调查市 ...
明明明 发表于 10-11-2010 02:43 PM 
你的问题太简单了,任何做过公司采购,或者跟大公司交易过的的都知道。公司要出钱买东西,永远都比较谨慎的。
懒得解释,给你就懂了。
公司老板要买公寓给员工住,吩咐下属去处理。
老板会给要求,比如距离公司多远,多大,更重要的是,budget 多少。
所以员工会物色几个不同的房子,会下足功夫。因为要是房子不好不符合条件,中骂的那个是你。直到 board meeting 提出来,老板filter 几个,亲身或者交由最高亲信去看房子,以肯定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划算,要决定买哪个,一般上价钱都会是首要考量,就算公司有budget,都尽量会以该budget 买最划算的房子。
几年后公司撤资,要埋掉房子。那么就简单多了。
老板,亲信都不会自己去找agent 谈,只交由员工去找agent 卖。老板不会那么得空去看市价,一个个agent call 去问能卖到多少。员工也只是要交代,你要知道,老板叫你卖,你一天卖不到,就表示你的工作还没完成,一天都需要跟老板解释。你或许等多一两个月能等到更高价钱的买家,但钱不是你的,你只是要交代,所以即使便宜过市价,那5% 10% [size=13.3333px]几十千对公司来说是小数目,反正当年买回来比这个价格低很多,早就赚了。只要老板没有说 no,都卖。
跟大公司交易如果的人都知道,他们要买东西,会通过这个那个meeting 才能决定。但要卖,一个负责人say yes 就够了,除非公司规模不够大,或者该交易是很庞大。
[size=13.3333px]这是我国的公司模式,我看到不看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你跟很多人都一样,以为 “房子涨价,agent 就多赚”。但其实事实是完全相反。
我也懒的解 ...
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12:12 PM 
屋子涨价,agent 和屋主都多赚,唯独买家比较惨,起码这第一回合常常让买家头大。
agent赚多还是少,取决于agent和屋主两个人如何谈定的,第一次买屋子的买家属于无辜而且还蛮无奈的。
虽然我喜欢看你侃侃而谈,有很多要点都言之有物,但是屋价飙起,你指买家是最大的主要因素,这叫第一次要买家的人情何以堪啊!
假使agent都很老实,屋价是多少agent就说多少,那么撇开agent不说,抬高屋价的罪名也还不至于落在买家身上吧,难道屋主就是清白的?难道发展商就没有错了吗?难道银行就能置身事外?别忘了还有报上那些房地产大师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每天都在落力叫人家投资房地产,哪怕他们已经有很多屋子了。
我比较认同3个明的论述,屋价上涨,大家都有关系啦。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10-11-2010 04:22 PM 编辑
6. 罕有,大人物买东西,都倾向选择是直接跟大户交易,以拿取最好的利益。
我反问,为什么大人物置产是会 ...
明明明 发表于 10-11-2010 03:09 PM 
这个很简单,买东西是一种投资,你要赚还是要亏,一般上不是决定于你卖多少,而是你当初买多少。
你买得对,基本上随便卖都肯定赚。
我这么说或许会很串,但这是真的。有钱人,真正的大户,都是在买的时候下足眼光看这个看那个,下足火力杀价,买几间,一群人一起 bulks purchase,买价肯定比人便宜,不便宜就不买。他们一般都不会跟小sales man 谈,而是跟发展商直接来,跟经理谈,还会靠关系,靠人脉,普遍上扣个10-20% 不是问题。
但卖,他们很随便的,当他们决定要卖的时候,只要不跟市价差太远,他们都肯放。真正的大户就是这样来买卖,他们看得是大钱,不是师奶小钱。
这种东西,也是经验之谈,你有机会见识到你也会明白。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mand 才有 Supply
没错,读书都是酱读的!
Critical thinking: “Demand也很可能是因Marketer炒作关系?”
当然怪不得谁,无论牛市或熊市,最先恐慌兴奋的不菲是消费群。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屋子涨价,agent 和屋主都多赚,唯独买家比较惨,起码这第一回合常常让买家头大。
agent赚多还是少 ...
易客 发表于 10-11-2010 04:17 PM 
你不同意没关系,但我看到的,买家是现在房价大涨的最大因素。
你看到很多屋主把卖家抬高到很离谱对不对,那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打算卖,或者打算三五年后才卖。
只是看到很多买家,(我看到的,今年买家比去年多了好几倍),买家一直叫agent 帮忙找,agent 就跟屋主说要不要卖,于是那些本来不要卖的,就开一个比市价高10-20% 的价格,一来是敷衍agent,而来是觉得如果真的有人买就赚到了。
如果这个阶段,买家依然不跟风,不理会,继续等合理的市价,那么房价根本不会大涨。之所以会大涨,是因为买家一个个把价位吃着上。
300K 320K 340K 350K,kelana mahkota 就是这样在短短三个月里,被买家买高了15% 。
半年前问300K 还有谁要卖的买家,现在很多依然问 340K 还有没有?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问题太简单了,任何做过公司采购,或者跟大公司交易过的的都知道。公司要出钱买东西,永远都比较 ...
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04:10 PM 
我没有未做过公司采购,或和大公司交易,所以就不方便多说了
希望我可以走运,拾到这类的好价钱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mand 才有 Supply
没错,读书都是酱读的!
Critical thinking: “Demand也很可能是因Marketer炒作关 ...
gekgek 发表于 10-11-2010 04:23 PM 
人心贪婪永无止境。
消费群也没有个个像庄子潇洒。
屋价不起,经济等于一潭死水。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未做过公司采购,或和大公司交易,所以就不方便多说了
希望我可以走运,拾到这类的好价钱
明明明 发表于 10-11-2010 04:33 PM 
要买到这种东西,也是要有技巧的,很多师奶跟uncle 买家都买不到。。。。因为他们不懂跟公司deal 与跟人deal 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这里就不多说。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屋子涨价,agent 和屋主都多赚,唯独买家比较惨,起码这第一回合常常让买家头大。
agent赚多还是少 ...
易客 发表于 10-11-2010 04:17 PM 
以sub sales来说,买家和agent,比较被动,主动权是在卖家的手上
至于团购方式,买家就手握主动权了,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温州炒房团“
那么当这些团要出售的产业的时候,他们就变成卖家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同意没关系,但我看到的,买家是现在房价大涨的最大因素。
你看到很多屋主把卖家抬高到很离谱对 ...
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04:32 PM 
就是。屋主也是神。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sub sales来说,买家和agent,比较被动,主动权是在卖家的手上
至于团购方式,买家就手握主动权了, ...
明明明 发表于 10-11-2010 04:44 PM 
这个是现在,现在的卖家,你要买就给我那个价钱。不愿意给就算,我也不急买,反正很多人在看,我慢慢等多几年也没关系。
以前,是买家。买家只给那个价钱,你要卖就降价,不卖就算,我也不急买,反正很多间都在卖,我就算等多几年也没关系。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不会想特地提高卖价的。agent最希望的是交易成功,才可以获得佣金,屋价高难成交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么说或许会很串,但这是真的。有钱人,真正的大户,都是在买的时候下足眼光看这个看那个,下足火力杀价,买几间,一群人一起 bulks purchase,买价肯定比人便宜,不便宜就不买。他们一般都不会跟小sales man 谈,而是跟发展商直接来,跟经理谈,还会靠关系,靠人脉,普遍上扣个10-20% 不是问题。
但卖,他们很随便的,当他们决定要卖的时候,只要不跟市价差太远,他们都肯放。真正的大户就是这样来买卖,他们看得是大钱,不是师奶小钱。
kitkatlow 发表于 10-11-2010 04:17 PM 
那么要卖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从买家的身份成为卖家了呢,
卖回给发展商?另外一群大户?个别卖给住户?
怎样算是大钱小钱,这点我可要请教请教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明明 于 10-11-2010 05:18 PM 编辑
Demand 才有 Supply
没错,读书都是酱读的!
Critical thinking: “Demand也很可能是因Marketer炒作关 ...
gekgek 发表于 10-11-2010 04:23 PM 
没错
书是死的,人要活用书上的东东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