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爾夫就像生意一樣,只不過在生意上,你不想陷入窘境;而打高爾夫球時,你卻想推桿進洞,因此以一座高爾夫球場和度假村起家的成隆機構(DIJACOR,5401,主板產業組)自然深明箇中道理。
成隆機構掌舵人――首席執行員丹斯里陳志成也曾是高爾夫好手,將公司猶如小白球般打入設定的目標內自然難不倒他,但要打得抓“鳥”或獵“鷹”,甚至一桿進洞才不會枉費多年的苦心經營。
成隆集團經過多年的默默耕耘,近來展開系列企業活動,立志崛起成為大型產業發展公司,陳志成自然是背後操盤手,而《投資致富》成為首家近距離接觸這位企業大亨的中文媒體,並與之暢談其未來規劃,以及如何帶領成隆機構魚躍龍門,過而成龍的背後故事。
從賣書、賣車、到賣產業
陳志成為人非常低調,無論是上網搜尋,或是資料庫都難找到詳細資料,令人不免對這位大亨的發跡和私生活備感好奇。
許多知名人士都極度保護個人隱私,每每談及私生活都顧左右而言他,因此當筆者詢問陳志成私下生活時,可是抱著碰釘的心情,但想不到他竟然出乎意料地侃侃而談,從孩子、生活到事業規劃皆有問必答,令人對這位大亨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生平凡家庭,父親是位羅里駕駛員,陳志成在20歲便決定離開家鄉峇株巴轄,跟隨兄長成功集團(BJCORP,3395,主板貿服組)創辦人丹斯里陳志遠的腳步前來首都吉隆坡闖出一番事業。
90年代兩兄弟各自發展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百科全書,當時的我並無經驗,根本不知道如何將產品推銷出去,相當然爾銷量自然不好,自己甚至窮到買不起一輛摩哆車。”
他接著說,百科全書推銷不見起色,最後只好跟著兄長加入美國友邦保險(AIA),開始推銷起保險來,並在數年後與兄長轉戰二手車市場。
“想當時,我們也從事日野(Hino)卡車等重型機械活動,在1980年代更是豐田和普騰(PROTON,5304,主板消費品組)汽車的經銷商,而我們為了贏得客戶,有時還得一大早特別騎著摩哆車前往陸路交通局競標特別的車牌。”
至於為何轉換跑道至產業市場,陳志成表示,兄弟倆從一些朋友的口中得出進軍產業市場的意見,因此便決定從新山開始產業發展業務,開始在當地選中一些地皮,而首項產業發展計劃就是UPC Court公寓計劃。
“我們也有其他的產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舊巴生路的店屋和公寓計劃,以及峇株巴轄(Batu Pahat)的武吉班昂(Bukit Banang)發展計劃。”
不過,陳志成和陳志遠兩兄弟的長期合作關係,在前者於1990年買下麗陽高爾夫球俱樂部(Tropicana Golf and Country Club,TGCC)後開始出現變化,他決定開始單打獨鬥經營產業市場,而兄長則持續擴大其龐大事業王國。
大量買地背負沉重債務
陳志成指出,自己在買下面積達652英畝的土地後,接著又向雪州發展機構(PKNS)購置額外400英畝(Tropicana Indah),令地庫增至1千100英畝,但也因此背負沉重的債務問題。
“我單買地就用了6千萬令吉,在當時已屬高價,但買地是件容易的事,如何以獨特的計劃進行推銷則是一場硬戰,更大的問題是如何償還銀行貸款。”
但他說,自己在買地前已做了許多研究和準備工作,同時也探討將有關地段的租賃期限從30年延長至99年,並將用途從商業轉換成住宅。
地點對產業最重要
正因為他的獨到眼光,TGCC度假村計劃推出後,獲得市場異常火熱的回響,很快將其隱憂一掃而空。
他笑道:“它是如此成功,甚至讓我們可提前償還大眾銀行的貸款。”
陳志成認為,產業最重要的除了地點,還是地點,只要地點好,就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除非國家陷入內戰或其他因素,否則價格將持續上漲。”
向陳志遠看齊?
這只是陳志成進軍產業市場的第一步,接著他在1990年代將TGCC度假村注入怡保工業有限公司(Jasa Megah Industries)後門上市,並將名字改為成隆機構,正式向產業市場馳騁。
成隆機構的“D”和“I”分別代表靈活(Dynamic)和創新(Innovation),而“JAYA”則是“BERJAYA”(成功)的涵義,是否隱藏著他向兄長看齊或致敬的意味?
談起兄長,陳志成言語間流露出對陳志遠尊敬,他說:“到現在,有的時候我還是會尋求兄長的意見,並希望獲得他的祝福。”
笑言不如陳志遠
他笑說,自己根本無法與兄長進行比較,畢竟他是個積極的商人,幾乎涉足任何業務,而自己則相對保守,只專注在數項業務上。
“我比較容易滿足,對現有的一切感到高興,畢竟一個人能花能用的錢有多少。”
詢及他對陳志遠宣佈退出企業界決定是否感到可惜,他指出,他確實曾向自己提起退出企業界轉向專注慈善事業的想法,對他的決定感到支持。
“我永遠尊重兄長所作出的決定,他交棒給長子拿督陳永欽,不僅是為了讓後輩提供更多機會,同時也有更多時間從事慈善和社區活動,相信他一定可以兌現承諾。”
兩兄弟受母親影響大
至於自己會否有退休打算,陳志成不忘調侃兄長,笑稱兄長賺的錢較多,而自己賺錢較少,因此未來仍需繼續衝刺事業。
“生命中沒有甚麼不可能的,我今年也57歲了,3至4年後也到60至61歲,在適當的時候退下去,才能讓給年輕人接棒的機會。”
他說,自己和兄長都受到虔誠佛教徒的母親影響,因此都熱愛慈善工作,更是慈濟的大力支持者,因此不排除未來退休繼續從事慈善活動。
注入9.5億產業
冀領成隆集團高飛
雖然陳志成不排除自己可能隨時退出企業界,但成隆集團近期動作頻頻,不難看出這位產業大亨仍希望帶領產業旗艦邁向另一高峰。
成隆機構在3月初宣佈9億4千870萬令吉向大股東丹斯里陳志成購買產業資產,以整合和合理化多數土地和產業,放眼公司在1至2年內崛起成為國內大型產業發展商之一。
發股籌資股價下挫
同時,該公司也將以5配4比例配售附加股,隨後以4附加股送1比例派送紅股,以籌措4億4千100萬令吉,並計劃進行5億令吉的擔保商業票據與中期票據計劃(MTM),以滿足未來資本需求。
不過,成隆機構建議發股籌資,以及打造大型產業集團等計劃卻遭來投資者疑慮,促使股價一度猛瀉11.4%,但陳志成卻認為股價走跌與資產整合和籌資計劃關係不大,主要受大市影響拖累。
“其實,凡是籌措現金(Cash Call)活動都不會受到投資者歡迎,99%公司股價在籌資計劃出台後都出現下跌,更何況當日股價復牌下挫,富時綜合指數全日下挫15.08點至1574.83點,顯然股價只是追隨大盤走跌。”
這是最佳參與時機
他強調,相關計劃將強化集團的財務狀況,從而攫取更大的商機,將把合併資產所得的2億5千萬令吉重新投資,認購等值的附加股,以進一步強化其資產負債表表現。
“我相信現是股東們參與附加股的最佳時機,讓集團建立更好的基礎,並走向更遠的企業路程。”
他說,自己是長期投資者,並不擔心股價表現,更將資產整合所得資金重新注入公司,顯示出對公司未來有信心,相信股東長期將有所體會和瞭解。
擴大資產規模
突破成長瓶頸
“當產業公司達到特定規模,成長將陷入瓶頸,因此欲達到飛躍效果,最快的方式就是整合所有的資產,以及擴大資產規模,同時解決創辦人和集團持有產業的衝突關係。”
陳志成補充,建立具規模的產業旗艦是自己長遠的夢想,樂觀相信現在是進行合併活動的最佳時機,藉此成隆機構資產組合將進一步強化,並透過長期租賃協議帶來更穩定和永續收入,從而強化集團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產業發展和投資公司。
“透過上述活動,公司可通過更多元化房產和資產組合進一步投資,覆蓋巴生河流域、檳城、柔佛和沙巴等更多地區和人口據點。”
放眼推出30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