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iatt

【3明治效应】【鲶鱼效应】【羊群效应】【蓝,红,绿海策略】有生意感想的进来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2009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代商骄,不错看下!很多东西学。喜欢黄子华的也可看他的‘dong du xiu',里面也有很多道理和现实一样的东西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9-2009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戏好戏!起初还不想看,看了一局反而追戏的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烈3,越看越sien



起初还不想看,看了一局我也是追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9-2009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shi 于 11-9-2009 07:51 PM 发表
看烈3,越看越sien



起初还不想看,看了一局我也是追戏

这里是商谈看绝代商骄里面的生意策略哦...
不是谈追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joylife123 于 5-9-2009 12:33 AM 发表
刚刚在PPS看完最新的第18集;
个人大力推介第18集,风趣幽默、妙语如珠,在生活事物上活用得着。

=============

二八定律

卖房地产的,什么宅盤都用,
但里面有两成豪宅盤,帮公司赚八成利润 ...


2/8還是存在影響力
但是全球化網路讓長尾變得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長尾

是说 越久就越赚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9-200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找一些关于生意策略的书..
不知道有吗..除了孙子兵法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09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来了..蝴蝶效应-危机管理.

故事来源呢有点荒唐,所以就省略掉..直接解释.

蝴蝶效应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看似微笑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连锁反应,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组织的大危机.所以身为一个组织管理者,必须要注重细节,否则等到造成大的错误就后悔莫及了.也就是说管理者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一个企业的顺利发展的时期,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其实大多数企业危机爆发前都有一定的征兆,因此能够迅速的反应,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9-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戏学管理好像不错喔 。谢谢您的分享。

不过好像没有稍微举例说明,不是很了解 。加油l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9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att 于 21-9-2009 09:59 PM 发表
故事来源呢有点荒唐,所以就省略掉..直接解释.

蝴蝶效应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看似微笑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连锁反应,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组织的大危机.所以身为一个组织管理者,必须要注重细节,否则等到造成大的错误就后 ...


蝴蝶效应是我看movie 学到的。。


有什么例子关于生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shi 于 22-9-2009 02:27 AM 发表


蝴蝶效应是我看movie 学到的。。


有什么例子关于生意吗??

我知道你看的是什么,HERO...呵呵.
例子目前还没有啦...因为例子很深奥.
我尽量了解了放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9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shi 于 12-9-2009 10:39 AM 发表
長尾

是说 越久就越赚马/???


长尾的理论是指非主流/非流行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它的"利基"市场。

有时候,来自"利基"市场的利润反而会超越主流的利润。

传统的CD店,会遵循"二八定律"。80%的销量/利润,来自20%的产品。20%的产品,便是那些流行歌曲了。

然而,出售歌曲音乐的网站如Rhapsody,情况完全相反。流行歌曲一样好卖。但是,"利基"歌曲的销量却也显示了它的威力。虽然"利基"歌曲销量不大,但是永远不会卖不出的。因为网络的普及,一定会吸引到买主,销量永远不会是零鸡蛋。"利基"歌曲的销量很小,甚至小到一,但如果全部"利基"歌曲的销量加起来的话,会超越主流歌曲。因此,Rhapsody不断增加歌曲,销量也会不断增加,甚至增加到无限(infinity)。这样就会形成了"长尾"。

"长尾理论"的作者是Chris Anderson。他的网站是www.thelongtail.com 。他最新的著作是"Free"("免费")。

[ 本帖最后由 洁净清新 于 22-9-2009 08: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9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att 于 12-9-2009 08:30 PM 发表
我很想找一些关于生意策略的书..
不知道有吗..除了孙子兵法外...


生意策略的书本很多、很广泛的喔。有市場營銷啦、投资啦、管理啦、人力资源啦等等。

不知楼主有没有兴趣英文网站?我想与你分享HBS Working Knowledge - strategy的网页。很多文章都是资深教授写的,不过就太过学术性质了,不知可否用在实际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洁净清新 于 22-9-2009 08:56 PM 发表


生意策略的书本很多、很广泛的喔。有市場營銷啦、投资啦、管理啦、人力资源啦等等。

不知楼主有没有兴趣英文网站?我想与你分享HBS Working Knowledge - strategy的网页。很多文章都是资深教授写的,不过就太 ...

哦..不错,等下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群效应(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基本定义  [Herd Effect]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 本帖最后由 kiatt 于 22-9-2009 09: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职场中的羊群效应 

在竞争激烈的“兴旺”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上马这个行当,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大家都热衷于摹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有时难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我们这些职场里的人而言,往往也可能出现“羊群效应”。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
  我们不是羊,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衡量自己。
  我们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所谓的“热门”工作,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热门”的职业不一定属于我们,如果个性与工作不合,努力反而会导致更快的失败。我们还要留心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中所存在的潜藏危机,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可能是“避风港”,风险永远是存在的,必须大胆而明智地洞察。在有了这点儿危机意识之后,自然就要预备好对策,当危机真正到来时该怎么办?在《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 my cheese,在大学里读过)中,坐吃山空的小老鼠最终没有奶酪可吃,而有危机意识、到处寻找新的奶酪的小老鼠,却在旧的奶酪吃光之前,就寻找到了新的生机。

羊群效应与营销
  羊群效应在营销领域可以说是个不错的技巧,亦称从众成交法。它是指行销员巧妙地应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促使客户消除疑虑,进而快速决策。它适用于所有具有从众心理的人。
  这一营销技巧战略的优点很明显:
  1. 可以消除客户的疑虑,强化客户的安全感。
  2. 可使客户产生紧迫感,即别人都已购买了,我们不买就不应该了。
  3. 可带动许多人的购买行为,形成连锁反应。
  但是这一技巧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 可能会使客户受到有很多人购买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产品本身的研究,导致客户盲目购买。这种购买行为很容易在冷静之后产生后悔心理,这样难免会给公司及行销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如果没有足够的行销经验,在使用这个策略时,很容易因为把握不当,在介绍有好多人购买或提供其他证据时,顾此失彼,甚至泄露公司的保密信息。
  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应用羊群效应时必须注意:
  * 一定要准确地选好中心客户,以便说服其他人跟随购买。
  * 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用具体例证向客户介绍,而不能仅凭口头说说。
  * 行销员应讲究职业道德,不能用夸张的事实去误导客户,不能用虚假的情报蒙骗客户。
  *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客户主动询问有多少人购买时,行销员顺水推舟地介绍效果才会最好,千万不要抢先介绍。
  * 如果客户关心有谁购买了,行销员应重点说明某个名人或某个有影响的人已经购买,以发挥权威效应法。

[ 本帖最后由 kiatt 于 22-9-2009 09: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天鹅效应

  黑天鹅事件指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但一旦出现,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黑天鹅的影响,而现代世界正是被黑天鹅所左右。从次贷危机到东南亚海啸,从9.11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怎样才能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怎样才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机?本书会教你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现实世界,并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从中受益。
  何谓“黑天鹅”?
  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之前,生活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人们都相信一件事——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所能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所以根据经验主义,那简直就是一个真理,至少可以算是一个公理吧。那么,见到黑色天鹅的几率是多少呢?根本无法计算,也没有人想过要计算。
  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知道以前的结论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见到第一只黑天鹅,对于鸟类学者而言或许是个很有意思的惊喜,但这并不是发现黑天鹅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这是一个证明,证明了我们的认知是多么的具有局限性——虽然你是在观察了几百万只天鹅之后才得出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但只需要另一个发现就能将它彻底推翻。对,你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只黑色的鸟,尽管有人说它并不好看。
  大约在四百年前,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当心被我们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但是我们老是犯这种错误,老是以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免不了会凭经验办事。比如说,我们经常编出简单的理由或故事来解释我们尚不知晓(而很有可能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复杂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无法预知在未来的某一天股市会涨还是会跌,据以往推断预测的理由要么过于简单化了,要么根本就是错误。事实上,真正重大的事件是无法预知的,我们无法透过观察、归纳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来预知未来,作者把这称之为“黑天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策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

「蓝海策略」就是要做「价值创新」。「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要;创建蓝海成败关键并非尖端科技的创新,也不是「进入市场的时机」,而是「创新」和「实用」、「售价」和「成本」两组的密切配合。在订定蓝海策略,金伟灿博士(W. Chan Kim)与莫伯尼博士(ReneMauborgne)提出了「四项行动架构」:
  (1)「消除」哪些产业内习以为常的因素?(2)「降低」哪些因素应降低于产业标准?(3)「提升」哪些因素应高于产业标准?(4)「创造」哪些产业尚未提供的因素?
  (1)与(2)在于节省成本,扩大需要;(3)与(4)在于强调「差异化」与「新价值」,提升产品价值。
  与血流成河的红海策略相比,蓝海策略的特色有五:
  1.开创没有竞争的「新市场」;
  2.不与对手竞争,使「竞争」变得不相干;
  3.创造出新的需求,并透过成本控制,追求持续领先;
  4.同时追求顾客所能获得的高价值与产品的低成本;
  5.调整整个公司的操作系统,给以完全的配合。

[ 本帖最后由 kiatt 于 23-9-2009 10: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海策略

  一般认为,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战略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以及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如何制定战略。
  现在被称之为红海战略的实践由来已久,但其正式产生却源自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20世纪82年代的代表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波特著作所奠定的竞争理论主导了该领域的大部分时间。从这一理论出发,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或专注于某一独特市场来提高经营效率及竞争力,这便是被称为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由于该战略倡导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后又被称为“血腥竞争”模式,所谓“红海战略”中的“红”即是鲜血的含义。
  红海战略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产业分析中,忽略了企业内部条件的差异,认为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高利润产业的正确选择,容易误导企业为追求高利润而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采取多元化战略。事实上,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异小。其次,波特的价值链分析虽然提供了寻找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但并没有指出如何根据重要性来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 本帖最后由 kiatt 于 22-9-2009 09: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0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海策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如上所述,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分别代表了企业竞争战略的不同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竞争阶段与产业环境,现在看来,两种战略竞争模式都有各自的应用前提,也有其不足之处。当前,随着客户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技术产业化为背景的(企业)价值链、(企业集团)供应链作用的日益凸现,企业竞争从做品牌升级到做标准,以及经营垄断取代传统垄断等企业战略管理乃至整个经济运作的空前大变革,都要求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生命线的战略意义和地位,要求人们更进一步把握打造卓越核心能力机制的要领,要求人们更进一步地发挥核心能力的作用。由个别企业模式战略转型表现出的根本机制特征以至公司经济向客户经济的战略转型正在日益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第一主题。换言之,如何在以往企业竞争战略范式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新的课题和新的需求进一步划清一系列亟待明晰的界限,以核心能力的优化、再造为主线,具体、有效而大幅度地推进其企业主体创新以至整个商业模式的战略转变,便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当务之急。

[ 本帖最后由 kiatt 于 23-9-2009 10: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8-2025 03:29 PM , Processed in 0.14567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