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禛乐

生活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6-2009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禛乐 的帖子

是在pen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7-2009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很美,
好羡慕哦...
最近没来cari看看~
多了个好东西

很久很久都没有人post关于“陶艺”的东西呢!
还记得半年多前我在 cari 这里找
全都是2006年以前的 帖 了。

可能因为陶瓷制作工序麻烦!
需要更多的耐性和时间,所以才冷门吧...
再加上接触的机会比较少。
一般不是很喜爱的话,都不舍得花钱去学!

希望,这个 帖 会带动更多人的兴趣吧~!
楼主加油噢。。。

[ 本帖最后由 可怕 于 11-7-2009 01:4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可怕 的帖子

多谢可怕的鼓励。。。怎么觉得怪怪的 ?
可怕对陶瓷有兴趣可是没机会或时间做吗 ?
2006年以前的帖?? 有空我也去找来看看

从练土, 塑雕成型, 修坯, 雕刻, 阴乾, 素烧, 上釉, 再釉烧;
每一个程序都马虎不得  烧出来的成品会告诉你那里有问题

最近在忙着找制陶的原料
如白粘土, 白云土, 白垩, 蛙目土, 霞石, 钴, 钛, 紅色氧化铁等
在马来亜只有一噸噸卖给工厂用的
看来只有从国外进口了

[ 本帖最后由 禛乐 于 11-7-2009 08: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09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不是啦,去年我在找地方学!
半年前,经 cari 前辈介绍 有幸的现在“努力学习当中”。
还是个菜乌啦,最近学业又有点危机!
练习没那么密了。
有待加油咯!
看到你的作品,就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7-2009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可怕 的帖子

正在学习当中?
有空贴些作品上来分享
>> 有机会要多多交流

在本地真的很少做陶的人。。。
这可以是一条很长远的路
不用太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mily yap  , 你好!
收到妳在 GeoCities Guestbook‏ 的留言 ( Geocities 现在已关闭了 )
不过没有你的尹美儿。。。试在这里回妳。希望你能看到。
在38楼 kimberlly121 有提到 Penang 有人教。。。

[ 本帖最后由 禛乐 于 12-9-2009 08: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9-2009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禛乐 于 12-9-2009 09:50 AM 发表
emily yap  , 你好!
收到妳在 GeoCities Guestbook‏ 的留言 ( Geocities 现在已关闭了 )
不过没有你的尹美儿。。。试在这里回妳。希望你能看到。
在38楼 kimberlly121 有提到 Penang 有人教。。。


谢谢你.

原帖由 kimberlly121 于 10-6-2009 10:36 PM 发表
是在penang。。。

kimberlly121,   请问你说的那位日本人是 penang 哪一带的?
你有他的地址吗?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1-2009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些学生们的作品。。。







Yong 的作品 ~ 鱼形酱碟

[ 本帖最后由 禛乐 于 29-11-2009 08: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1-2009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爱~~~~
尤其是肥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09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sanex 的帖子

是肥鱼风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9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禛乐 于 18-12-2009 07:52 PM 编辑

一些照片







http://www.janetpottery.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土
制土的顺序是「采土或采矿→水洗→配料→研磨→过筛脱铁 →脱水→炼土」。
从矿山取得矿土後,将土石放入水槽,颗粒大的会沉淀在槽底,以取颗粒适中的土浆。
接着加入需要的土料,进入机器研磨成细致的泥浆。
泥浆成为粘土块还必须经过网目过筛,用瓷石将铁屑吸附除去,以减少铁的含量,才能烧成白皙的产品。


练土
通常陶艺工作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泥土的特性来调配适当的泥土。
制好的土需经过真空练土机搅拌或手揉均匀,并将其中的空气成份挤压出来,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
因为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前功尽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9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板成型

利用杆面棍辗成丶拍成或切割成平面状(即陶板),陶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的陶板可以扭曲丶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乾的陶板则可以用来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陶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一定要注意陶板的厚度要均匀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9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土
制土的顺序是「采土或采矿→水洗→配料→研磨→过筛脱铁 →脱水→炼土」。
从矿山取得矿土後,将土石放入水槽,颗粒大的会沉淀在槽底,以取颗粒适中的土浆。
接着加入需要的土料,进入机器研磨成细致的泥浆。
泥浆成为粘土块还必须经过网目过筛,用瓷石将铁屑吸附除去,以减少铁的含量,才能烧成白皙的产品


练土
通常陶艺工作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泥土的特性来调配适当的泥土。
制好的土需经过真空练土机搅拌或手揉均匀,并将其中的空气成份挤压出来,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
因为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前功尽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9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塑雕成型
以手堆泥成型称为「塑」,再刻画线条除去多馀的部分称为「雕」 。
制坯的方法分手制成形和模具成形。
手制成形有手捏丶泥条丶陶板丶搂空丶拉坯 等。
模制成形有石膏丶注浆丶旋坏丶高压等。



手捏法所使用的黏土要稍微硬一點,否則捏好的作品很容易垮掉。一件作品不可以捏太久,因為手有溫度,容易使黏土的水分蒸發,捏太久黏土容易變得太硬而產生龜裂。


泥条成型


泥条法 就是用手将泥土搓成长条,再把泥条盘成所要的形状,使它成为一种器物。泥条法不只可以做小件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大件的作品,如大水缸就是用泥条法做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搂空成型
将饱实的土块中间挖空,使成一容器;有时也成为雕塑土块表面後,所必须的处理,因为饱实土块在素烧过程可能会炸开。


手拉坯法。
拉坯的方式是利用旋转的辘轳,配合双手的动作,将辘轳上的泥团拉成空心的圆桶,之後再做造型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010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压模法         
压模法便是找一个器物当作模子,然後将泥土压在模子上。在制作大型作品时,通常会以木材或石膏制作模具。完成後,等到泥土便硬後再把模子去掉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010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浆成型

这种成型方式因为使用石膏模具,所以制作速度快,制作出来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样的。
大部分会用在制作如花瓶丶动物丶人物等造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坏法:
把中空石膏模固定在旋坏机上,丢入 泥团,利用机器旋压。待表面的水分被石膏模吸收,取出坏体加以整修。这种方法结合拉坏丶灌浆丶陶板的原理。

高压法:
在泥片上以高压冲模的方式,或是以泥浆高 速射出的方式使得泥土成型。早期的马赛克,现在的壁砖磁砖,都是这样做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10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  正在修饰 作品


素蛲后


上釉 再釉烧


Yong 的作品釉烧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10:49 PM , Processed in 0.12974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