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r.Business

【专题讨论】外国股神逐個談之"中国翟敬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投资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翟敬勇 2007-06-24

    语录五: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投资者:读一切你能拿到的东西,使你对投资对象能有全方位的思考、不同的观点。重要的是,要想什么是超越时间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你考虑要不要买一支股票时,你要想你是否会买它整个企业,你为什么会买它整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它一部分股票。这个问题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股权投资中的风险与机会。

    语录三:理解你所考虑投资的产业(企业)是降低风险最好的方式。

(根据2007年5月5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发言整理)----互联网摘


看到媒体披露2007年5月5日的伯克夏股东大会的巴菲特的经典语句,忍不住借用了。其实这些话在巴菲特的每年的年报里都有提到,这些就是投资的精髓。我们以后可能很少向外披露我们具体投资的品种,但是,我们认为投资的思路和方法是可以和大家共享。

投资首先就是要学习,“读一切你能拿到的东西”,社会是个大学堂,要想提高自己的投资眼界,在中国,我的理解就是要多跑上市公司。有很多人跟我说,“你跑上市公司有啥用,人家巴菲特从来不去上市公司”。我的理解是,巴菲特他老人家已经跑过很多上市公司了,他接触了无数的管理层,他的阅历和知识以及现在的声誉和地位已经不需要去上市公司;另外,在美国的违法成本非常高,企业不会轻易违法,美国大部分企业的年报是值得信赖的。我们的国家处于高速发展中,很多制度都在变革,企业也处于发展期,很多企业都不稳定,必须要盯紧,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再者,我们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有限,必须不断地跑,不断地把各种知识装入大脑,跑上市公司参加股东大会是最快的学习途径。在目前的中国的环境下,单凭书面的资料判断一个企业,失误的概率较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跑上市公司,全国各地跑,下一步还要准备全世界跑。

学习要在生活中学习,中国的疆域宽广,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长期在一个地方就很容易对某些事情产生偏见。我们最初投资白酒企业的时候,就有个上海的朋友跟我说,白酒的消费量是下降的,行业萎缩不能买。事实是什么呢?除了上海、江浙、广东以外,中国的白酒文化和白酒市场非常大,越是往北走,你就越是能感受到中国的白酒文化之盛行(我已经跑了中国的2/3的地方)。如果我不去各地去跑跑去感受一下,是不会有这样的体会的。另外,对于白酒企业的选择,很多朋友问我们为什么只选择了茅台一家。茅台的质量和盈利模式是其他的企业所不能比拟的,短期看不出差距,十年后我想茅台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目前茅台酒的严重供不应求已经说明一切了。这些判断其实很多都来自于我们普通的生活。

投资时考虑的时间周期不一样,考虑的因素就不一样。时间是最好的称重器,投资的企业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取决于你投资之前考虑的因素是否全面。投资之前要考虑你投资的企业所属的行业的时间周期,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如何避免行业的周期对于企业产生的冲击那是比较关键的。投资最后还要考虑投资的资产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抵御通货膨胀。在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地产是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虚拟有价证券可以超越通货膨胀。生产奢侈品的行业、金融、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地产等行业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具有弹性,这些企业有比较好的特征:低成本高毛利、产品价格可以随着通货膨胀而上涨。我们2004年投资汽车股之后,慢慢的思考,最后明白过来,这个行业是不能投,所以亏钱撤出来了。三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还是比较庆幸我们撤出的比较及时。2004年我们投资的茅台,三年后就已经证明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如果把时间压缩,我们会发现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考虑的投资其实就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或者超越通货膨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可以淘汰很多行业和企业,许多行业的周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变得更短了,互联网催生了更多新型的行业快速的诞生,也加速了许多的行业快速的消失。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能够生存50年至百年以上的行业,基于这样的考虑主要是企业的发展需要时间、对于企业的认识需要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企业的优势能体现出来,优秀的企业建立起完整的制约体系,管理层的更迭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

“当你考虑要不要买一支股票时,你要想你是否会买它整个企业,你为什么会买它整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它一部分股票”。这是投资估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就是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企业值多少钱,你看好她,你是否愿意出这个价钱购买(市值=市价*总股份)。比如2004年我们对茅台估值的时候,我们认为她值75元/股,而当时的股价只有30元左右,所以,我们丝毫没有考虑,就买入了。2007年我们还在买,很多人问原因,我们简单算账,目前茅台的市值在1000亿左右,扣除他的存货价值还剩550亿元左右(5年内把6万吨全部卖完),以目前茅台的产能10年后就可以把本金全部收回,也就是说,15年就可以把投入的1000亿元收回本金。茅台的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没有竞争对手能打垮她,百年的品牌以及近58年的国宴用酒所带来的无形资产,使茅台的商誉价值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办法估价的(每年的估价都不会一样)。

我们认为估值的第二步就是计算投资回报率。很多人喜欢用贴现的方法来计算,我个人理解那些都是精确的错误,企业是在动态发展的,是不能用静态的数据来测算的。我们喜欢用成长性来测算(不同的行业的算法不一样,是不能用成长性来算的)。茅台的确定性最高,计算也比较简单。我们预计茅台未来20年的净利润保持20%的复合增长是不用担心的,以2006年的净利润计算,到2025年茅台的净利润接近600亿(每股收益64元左右)。假设2025年茅台不增长了,按照高现金流的企业的价值评估,我们只给出10倍的市盈率,那么茅台的价格到600元也是比较合理的。另外,我们还没有计算每年的茅台的现金分红,对于我们成本降低的速度(每年的分红不一样,没有办法计算)。从价值考虑和成长性的综合考虑,我们认为100元左右的茅台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还是值得投资的。

“理解你所考虑投资的产业(企业)是降低风险最好的方式”,我们的理解就是投资就要像自己投资实业一样,也就是说要想着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老板,我们要投资的企业应该是低成本高毛利,产品的价格具有弹性空间,企业的盈利能够持续得到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加强。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在企业的顺风顺水的时候考虑企业陷入低谷时能否抵御风险,投资具有我们上述特征的企业将能从大的方面化解我们投资的风险。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有些刚性成本较高的行业是政府必须发展的,这些产业可以解决政府的税收、人民的就业等等。但是,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讲,是不能够投资的。那些行业有政府的财政、社保基金、公众基金投资,这些资金对于盈利的要求较低,是比较适合投资那些回报率较低的刚性成本较高的行业。

投资还必须考虑经济周期的变化以及政治风险。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变化的,衰退—复苏—繁荣—崩溃的经济周期变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的经济也难免会出现危机,什么时候出现危机我们不知道。应付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那些在经济危机中不倒闭的企业,真正的危机来临之时,是没有谁能够保证企业屹立不倒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准备,选择那些能够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企业。比如:我们对于投资茅台的风险,主要就是担心,万一茅台被炸了,这个企业不复存在了。对于经济危机时酒卖不动,我们的理解就是,大不了就都库存起来,员工放假,企业有能够支撑3-5年的费用维持足以应对经济危机;只要茅台酒的质量不出问题,企业是不会倒闭的。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财富快速聚集的时代,财富两极分化加速的时代,财富的汇聚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不去参与,但是作为长期的一项事业,必须要考虑这些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尽可能的回避一些容易引起风险,带来灭顶之灾的行业和企业。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其实就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开始。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能有效地反映中国的经济,在目前成长的十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遇是对等的。

投资绝对不是随便一买一卖这么简单,投资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一定是专业投资人士竞技的游戏。在目前的中国违法成本比较低的现状下,普通的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远远高于投资收益。要想在未来的资本市场获取收益最好的途径就是要么把资产交给真正的专业人士打理,要么就是自己变成真正的专业人士。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既不能太乐观也不能太悲观,发展中的资本市场就是高成长伴随着高风险,在约束机制尚在逐步完善中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前景光明,道路坎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华侨城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
翟敬勇 2007-06-30

华侨城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

时间:2007-5-13

地点:华侨城海景酒店10楼

管理层:刘平春董事长(简称刘)、姚军总裁、董亚平监事长(简称董)等

会议议题:

会议主要审议2006年年度报告、利润分配方案、董事会工作、监事会工作。会议由刘平春董事长主持。

管理层和股东交流纪要:

问:公司的发展模式是旅游加地产,公司的地产成本如何控制?

刘:我们取得土地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是分项式和一揽子方式,分项式就是地产和公园的性质不一样,两者是独立核算的,比如北京项目;一揽子就是按照政府的规划进行合批,比如成都项目,我们会考虑长期规划,尽可能的低成本运营。



问:公司如何考虑土地增值税?

刘:我们的项目中有很多是商业地产、门票、租赁收入,不存在增值税。



问:公司06年净利润增长23%,一季度只有2分钱,而公司的博托菲诺的房子众所周知卖的非常好,能否解释一下?

刘:这主要是公司正处在扩张期,公司的大量的资源都处于经营投入期,我们的房地产只有一块,纯水岸项目占总体资源的比例不高。我们和万科室有区别,万科室快速赚钱,快速获取利润,我们是需要慢慢经营的。



问:公司的旅游项目是成片开发模式,是否考虑增值税影响?

刘:我们在等政策,增值税的投入主要看边际投入,据我们了解,目前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出台具体的增值税方案,至于国家采取何种方式征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政策出台而进行变化。我们公司旅游加地产的发展模式不会变,目前我们是主题公园+地产的模式,主题游乐产片的多元化和多种形式是我们要考虑的。长期来说,旅游和地产都有优势,我们觉得这种双结合的模式更为踏实,公司的发展更为结实。



问:公司房地产的长期规划?

刘:华侨城是个大家庭,公司目前对项目主要开发以商业为主,另外公司有房地产公司主要经营住宅,前段时间刚刚做了个规划,大家可以上华房的网站去查询。



问: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谈判时能否把土地增值税成本进行转嫁?

刘:我们首先要守法经营,我们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不同的谈判策略。我们和政府的分歧主要是在项目的规划上,我们尽量要求政府满足我们的用地需求,我们会按照比例进行搭配。



问:公司的旅游是最强项,可是目前利润还不高,公司能否公布一下旅游、地产的占比?公司主题公司的市场软件需要改进?央企整体上市公司如何考虑?

刘:我们公司上市以来就以旅游为主体,在中国,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行业中最强的企业,我们也做到了多元化的最强。旅游和地产这两个行业,短时间是很难说谁好谁不重要。当我们的游客量达到2000万的时候,我们旅游增值业务就可以开展了,可以给我们带来增值利润,当游客量达到2000万人次以后我们的增值业务开发就进入投产回报期,我们要赶在国际巨头近来之前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培养我们的客户群。地产方面,我们的住宅基本上都是以项目公司来运作,房地产时一次性的收入,如何转化一次性收入为长期利润,这就需要我们培植品牌。

   北京欢乐谷的软件问题我们也引起足够重视,人才的挑战是我们要考虑的。另外,北京的产品还缺一块,我们的设计是夏季和冬季旅游产品,北京寒冷周期长,冬季产品的开发非常重要,目前欢乐谷只有夏季产品,冬季产品还在开发之中。我们北京欢乐谷五一的收入已经超出了故宫,我们深圳的三个景点的销售利润率达到38%以上,ROE的增长在18%以上。我们的旅游收入是一个慢热的过程,旅游经营是需要耐心的。北京欢乐谷的管理我们已经派姚总亲自督阵。

董:对于整体上市,我们已经公告三次了。我们大股东整体上市的方案,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资料。华侨城集团和华控的发展,要均衡考虑。对于整台改制还是其他优质资产上市需要等待。我们作为154家央企之一,国资委已经明确指示要推进央企整体上市改制,我们股改由承诺,我们公司也有战略要求。我们正在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可能的方案,我们目前没有任何具体的方案。



问:公司在和地方政府谈判的时候如何提高对政府的吸引力?

刘:我们一直坚持优质开发,在谈判的时候,我们一再给当地政府强调,我们的投资将为当地政府带来一张名片,为当地带来某一个方面的产业优势代表,提供行业就业机会,带动关联行业的发展。我们告诉政府,我们在用心做事。对于获取土地的困难,不是法律法规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和当地政府在开发产品模式上有差异性,这需要和政府进行磨合。



问:公司5000万股限售性股票合适执行?

刘:我们去年股东会上已经通过,我们目前还在窗口期,我们股改时的业绩承诺达到,6月份以后我们将结束窗口期。目前我们在重新申报,等待国资委的二次审批,国资委批准的可能性较高。



问:公司和华房共同投资是否会造成竞争?

刘:我们和华房进行共同投资,按照出资比例分配,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

董:东部华侨城华控占35%,华房占30%,华控持股40%华房,对于两者来说没有差异,旅游的发展提升了地产的价值,不存在同业竞争。公司按照股权比例分配利润。



问:公司的人才瓶颈如何解决?

刘:旅游人才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华侨城,国内没有专门的旅游人才培训机构,我们目前拥有的旅游人才还不够,我们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问:公司在娱乐方面的发展?

刘:我们正在考虑,我们将通过现代的物理手段,娱乐虚拟化是我们的产品研究方向。我们华侨城目前的竞争力是我们的娱乐业的多元化,是大家认为我们的内核竞争力。我们认为我们的竞争力是我们的创意,从娱乐向创意发展是比较复杂的,一旦失败也会很痛苦。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开发新的产品。



问:公司是否考虑东部华侨城的复制?

刘:东部华侨城的发展模式是公司的研究方向之一。公司产品形态的拓展,是公司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问:央企的非主业资产剥离,给公司带来的机会体现在哪里?

刘:国资委制定主辅分离,主要有三种方式:划拨、协商、市场化转让。我们将考虑通过并购和划拨的方式,对于其中的机会,集团没有放弃,需要耐心等待。



问:公司向投资控股型向投资经营型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公司的转变并不是特指华房,我们有大量的项目上马,比如旅游研究院,规划设计、方案控制、演艺公司等都要进入实质经营阶段,我们九个大剧场,大量设备需要采购,管理、运营商的统一规范化。房地产何时进入,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时机进行考虑。


调研感想:
参加公司的公司股东大会最大的体会就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公司也不回避任何问题。公司的发展模式和战略规划非常清晰。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之后,公司的管理层将会有更大的动力去为股东和自己(他们也是股东)创造稳定的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牛市并没有结束
翟敬勇 2007-06-30

本来,我已经准备不在博客上贴我们的调研报告,也有朋友劝我们要注意一定的风险。在北京见了一位朋友,他说他都是华侨城,所以,我想着还是把我们去开股东会的纪要给大家分享一下,(虽然这位朋友也参加了华侨城的股东会,我觉得他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清楚)。本不想写“牛市并没有结束”这样的话题,可是在市场 开始分化的时候,我想了想还是帮助一下很多迷茫的朋友。最近一直在连轴转的出差,虽然,我们的投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是每天接到的朋友的电话,让我的心作情比较沉重。

    晚上,一位信仰佛教的朋友对我进行了“批评”,我非常感谢他,他让我以后在任何地方不要提我写遗嘱的事情。对于我来讲,我的职业习惯已经养成了 ,什么事情我们都是想到最坏的情况,当我们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好情况了。但,他的观点也是对的,我希望我以后不去想这些事情,把精力放在为大众谋福上。

    这几天我听到的电话大部分都是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话。我无能为力的帮助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别做了,要么休息,要么交给我们”。我们年初就已经做出了判断,在我的博客里面时时都在告诉大家,可是,我们身边还是有太多的朋友不愿意去相信。

    作为投资人,尤其是专业的投资人,不是等事情发生的时候采取考虑,而是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出提前预判。下午,我还在和我们的蔡总对于08年 的市场进行预判,一般,我们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做出计划安排。最近,我们一直在连轴转,其实是在为我们的下一步的投资做打算,基本上我们已经储备好了品种。

    在上海,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了一个观点,“我们辛辛苦苦的去调研,去学习,如果我们不赚钱,那么,那些没有学习、调研的人赚钱是不正常,是违背逻辑规律的,所以他们一定要付出代价”。

    今天去一家企业开股东会,我们感觉太棒了,管理层的人格魅力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股东会开的非常好。我和但老师的观点一致:优秀的企业的特征都是一样的。不过这家企业还有许多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学习的地方,现在做出投资的决定还不太成熟,中国还是有很多好的企业。每次,我参加万华的股东会,都对丁总存在崇高的敬意,其实,我们真的对这些优秀的管理层,优秀的人才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他们能够好运常伴。

    晚上一个朋友说:“今天我就等反弹,可是没弹,一反弹我就全卖了,不玩了”。但老师问了一句:“不看十年大牛市了?哈哈”。前几天,我和一个哥们通电话, 问了一句:“会不会有人跳楼”,他到是奉承我,“你都说了,肯定会有,但是做价值投资的不会跳,你是价值投资中的价值投资更不会跳了”。

    对于市场,我们还是那个观点,市场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不要抱有幻想,不要老想着挣快钱。对于市场的分化一定要心里有数,现在纠正错误还来得及。牛市并没有结束,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大家要及时的选择正确的方向。

    网络上确实有时不能说得太直白,我希望很多人都幸福。所以,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一些朋友。前几天,我们接到一些朋友的帐户,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些我们没有投资的品种统统清仓。借用格力的董总的话:“我们不做任何有风险的事情,没有把握的事情宁可等待。”股票跌的时候,我最怕朋友问我怎么办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真不知道他第二天是涨还是跌。(因为,我们都是提前做准备)。

    2007年的市场是分化年的开始,分化并不意味着市场投资的机会消失,但是投资的难度已经明显加大。希望没有专业知识的朋友还是要三思,火焰和海水都能要人的命。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时代,睁大眼睛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是非专业人士的唯一的选择。

    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为是否牛市讨论,讨论是没有意义,我的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我这里写的就是这几天接电话后的一点感想,希望不要有过多的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翟敬勇 2007-07-08

   06年年底我们对07年的市场作出了预判,并且作出:战略防御的投资策略.目前,市场的走势和我们的判断基本一致.我们认为下半年甚至08年或者09年的走势都将延续这一趋势.

   首先,我的基本判断是,目前绝对不能卖掉股票投资房地产和投资香港市场.房子只能抵御通货膨胀,不能带来超额利润,房子的价格是有天花板,在房价连续上涨之后,还去投资那是非常不明智的.房子的合理价位是租售比1:200,而深圳的某些楼盘的租售比已经达到1:800,甚至更高.很多人找理由说,房租将大幅上提,可是房租的上涨是和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居民的收入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房租的上涨速度是不会有大幅提高的.从二手市场来看,没有哪一个楼盘的房子在二手市场买不到的,很多人现在手里都捂着两套\三套甚至更多的房子(这就象资本市场很多人持有小非一样).也有很多人说甚至没有土地可供开发,这个观点更站不住脚,以目前的房价,很多的地方都可以重新规划开发了.至于城市化的发展,我觉得如果考虑互联网的发展,就没有必要谈了,或许以后农村比城市更吸引人.目前在深圳买一套房子可以在国外买一块属于自己的房产.房子是生活必须品,只要有自己住的就可以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随着收入的上升, 时间的推移,拥有一两套属于自己的居住的房子就可以了,不是专业人士千万别老想着在这一个领域投资赚钱.房市的风险和股票一样大,很多人现在都认为股票风险大,房子没有风险.

    对于香港市场,本身她就是一个成熟的国际市场,运行的游戏规则非常成熟,她的资源是全球配置的,出现低估的品种的概率非常低,不能认为QDII了,香港的股市就会暴涨了.在香港投资的陷阱更多,风险更大,一旦出现风险血本无归的概率就更高.市场的法则从某种程度上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在中国金融没有放开之前,资金流出的比例非常小,国内的资本市场目前严重供求失衡,优秀的企业的供求关系更是突出.有些朋友想赚两地市场的差价,我自己觉得在香港市场的供求关系比较好解决.在国内企业质量的好坏和成长性的反应将更加有效.我个人认为,进入香港市场比较好的时机也许是QFII全面放开的时候,我们可以和老外换换资产.

    07年下半年,我们的判断是一个两级分化的市场,在之前很多人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容的时间差,玩起了资本推动甚至操纵的游戏.随着资源逐步全球化,这种把戏已经不灵了.市场的发展是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不是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迟早是要为自己的行动买单,付出代价的.

    随着人性的弱点的逐步暴露,市场逐渐透明化的时候,掌握底牌的明智的人会逐步撤离,剩下的就是那些到处听消息,打听庄家动向的人还在死死的坚守.有些人会逐步放弃自己投资的想法,交给专家管理,专家理财的方式比较简单,正统的专家都是选择值得投资的企业进行投资,不会去参与那些高风险的品种.如果不出意外,第四季度推出股指期货,那是将是垃圾/题材股多杀多的最悲惨之时.二八甚至一九非常明显,换句话说,07年就是04年的翻版,只不过那是熊市,现在是牛市.

   扩容的增加不能改变优秀企业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新上市的优秀企业不会低估,最多只是合理价位,更多的是高估.在这样的情况下,长线投资者是不会去投资并且长期坚守的.原有的优秀企业也几乎没有低估的,最多也是合理价位,在资金的充分配置下,优秀的企业的股价将从合理走向高估.2005年低估----2007年合理---2008或2009年高估.高估之后会不会破裂,我想一定会破.何时破,你不知,我不知,谁都不知道.

    说的通俗一点,好企业也要有好价格,再好的东西也要有适合自己的价位.资本市场的魅力有时就是人性的搏弈.对于十年牛市的观点我们并没有改变,但并不是牛市就没有熊市相伴,任何市场的上升都是更迭上升的,不可能无休止的一步到位,只涨不跌的走势只是我们的单边愿望而已.对于目前的走势,套用一句比较俗的话:05年6月的牛市的第一波已经走了2/3,还剩1/3;蓝筹企业,从03年9月开始的第一波也已经走完了2/3.垃圾股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剩下的这三分之一的阶段,回报更惊人,财富效应更加诱惑人,垃圾股4个月翻几倍的现象,不是不会出现在蓝筹股身上.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但不能退缩,反而要大胆参与,这也是我们开始提高我们的投资回报率的原因.参与并不意味着我们忘记了我们处在什么阶段.富贵险中求---这句话的险更值得在资本市场搏弈的人反复玩味.蓝筹泡末的破裂的杀伤力将是惊人的.

   从短期来讲,进入七月后,我们可以利用市场的波动,逐步的进行舱位调配,在现阶段不但不能空仓,反而要更加大胆的满仓,只是满仓的品种要选好.牛市没有结束,更加高的投资回报还在等待我们呢.
                             
备注:
    作为价值投资,尤其以企业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更多的可能是讨论企业,但是互联网不能讨论,所以,发表投资感想的东西不可能太多.投资的方法就那么多,只不过需要我们去实践而已.(博客上上传文章不可能太频繁,请大家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为什么拿不住
翟敬勇 2007-07-16

昨天在温州和朋友聊天,他提到一个现象,“我买的都是好股票可就是拿不住”。我就问他,“你要多想想为什么拿不住”。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拿不住,就包括一些有名的投资专家。为什么拿不住呢。每一个人都会给自己找N多理由。拿不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拿的住的原因只有一个:“看的足够远。”

这几天在北京、上海、温州、广州见了总共十位朋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人才将很多,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教育任重道远;太多的人需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学习是非常渴望的。

这些天恰好是某个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牟取不义财富被抓的事件曝光,我这几天也在不断的看媒体的披露的财富聚集细节。在北京我和朋友聊天时,我也对我们的定位给予了澄清:我们不是私募,我们是一家投资公司,我们不具备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资格,我们没有从事任何国家不允许的承诺收益和亏损的证券业务,我们所作的都是亲朋好友(有一些新朋友,大部分是老朋友介绍的)的受托管理,我们的投资都是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的。我们做的是长期的股权投资。在这里澄清一下,我本人除了2006年4月参加过一次聚会以外,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私募聚会,我们不是私募基金所以也不必参加任何私募聚会。我们也没有想过什么阳光化。

我曾经是证券从业人员,所以我很清楚我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所以我们从来不向任何人推荐股票,也没有想过要大家把钱聚集到我们的帐户上。我们作为长期投资的机构,我们自身有法人帐户在进行股票投资,我们的换手率10%不到。

我们投资主要是选择企业,选择好了之后,我们就长期投资了,基本上没有想过要卖,我们的法人帐户基本上是只买不卖。我们对于我们投资的企业有信心,我们拿的住。我们的法人帐户每年都会有资金投入(每年增资扩股),所以,我们不用换品种。我的思路就是:我们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赌概率事件,看看我们长期不卖,有多少会让我们亏损;看看长期以企业价值为导向的股权投资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年轻,年轻就会冲动,冲动就会付出代价。目前的机构也都很年轻,所以这些机构也会培养出很多冲动的专家。我这几天接触这些朋友来看,有些还是很有思想的,有些就要为年轻付出代价。在资本市场首先就是要考虑风险的承受能力。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作为长期价值投资那么就要勇敢去承受泡沫破裂时带来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检验你是否真正的在看好企业而投资。

在北京一个新朋友说,她持有的一只股票(在澳洲)很好,她准备拿一辈子,我问她:“现在是涨了,假如从现在开始跌了一半了,而且两年都不会涨起来,你还有现在的决心吗?”
在我的想法中,在中国、在全球真正能拿的住好企业的人都很少。这是自然规律,二八定律是恒定的,是不可能被打破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财富自然也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真理的获取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自己去实践的。

我希望每个人都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包括我自己),反思我们自己的弱点,在资本市场既然证明的长期投资优秀的企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那么我们就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自己拿不住的弱点,让自己变成真正的企业老板。

从目前来看,我们走的是康庄大道,但是,这条道路也是曲折坎坷的,前景光明,每个做价值投资的人都要做好思想准备,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注:我会有空就和一些年轻的有理想的朋友见面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中庸与投资之道-----蔡坤亮
翟敬勇 2007-07-22

今年6月我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国学班,虽然只上了一次课,学了一点皮毛,但已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民族产生了象孔子、孟子、老子、程、朱等圣贤伟人,他们的思想与智慧、道德与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使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几千年过去了,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之先进,物质之丰富也今非昔比,但现代人精神与心灵上的困惑、工作、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减少。学习借鉴先人的哲学思想、智慧、修养来提高我们的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这就是我们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想结合我从事的工作谈点心得感想与同学们交流。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要求我们为人做事要实事求是,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坚持天下的基本原则,遵循顺应天下的普遍规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和,天地秩序井然,万物生长繁育,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可见要做到中庸是很难的,做事坚持符合中庸之道十分重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去年5月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榕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证券投资。“以企业价值为导向的股权投资”是我们的投资理念。即买入优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内涵即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证券市场充满财富与智慧、艺术与科学,充满诱惑、充满一夜暴富的神话,也充满风险与陷井。参与者的理念与采用的方法各异:技术派、基本派、长线、短线、波段、做庄、跟庄、听消息、投资、投机等等。

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价值投资这条道?它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是不是赚钱太慢?是否符合中庸之道?带着这些问题我边学边思考。

一、关于长线价值投资

有个寓言: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大臣公叔一家世代靠种树为业,富甲韩国。其所种之树是生长几十年才能长成的栋梁之材,结果世享其利。邻居有人效仿公叔种树,但不等成材,就把树砍去卖,或种些“种之则生,不过为薪”。最终只得糊口,这中间的秘密正是公叔说的“以日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以岁计之,则薪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投资与种树一样,要取得好的回报,就必须选择优秀企业(能长成栋梁之材的树种)长期持有。短期(以日计之)获利缓,但优秀企业长期(以岁计之)的复利增长(如小树成为栋梁)回报是惊人的。而短线操作,急功近利就象公叔的邻居一样,欲速则不达。股市千变万化,短期看是投票机--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长期看是称重机――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反映价值。我们选择长期(股权投资――就是以企业合伙人的心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就是以经营企业的心态买入优秀企业的股权长期持有。我们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发展,不关心其价格的短期波动,我们获利来之于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一起成长,这是可以使相关各方共存、共荣、共赢的盈利模式而不是零和游戏。我们的理念符合事物的本源,不但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也合理合法,此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关于天理正道

有则寓言:一匹黑马在江边蹓跶,看到江中有条小船慢悠悠地漂着,马嘲笑船太慢了,于是一场比赛开始,马一路狂奔很快将船抛在后面,但没多久马便累得筋疲力尽,倒地而死,小船不久到了马倒下的地方,从马的尸体旁边经过、顺流而下,走向远方……

小船顺应自然,借助的是大自然的力量,顺势而为。黑马以逆抗顺,注定要输。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要最终胜出,不是靠短期领先,一时的暴利,而是靠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看谁活得最久。证券市场充满诱惑几乎每天都有涨停板的股票,好多人都想快速致富,看图跟庄,打探消息、找黑马,频繁操作、投机。短期也赚钱,个别还赚了大钱,但一个周期下来更多的人是又亏回去。投机是很累的(不管盈还是亏),因为它违背了股市的运行规律,没有企业业绩支撑靠炒上来的股价最终是要跌下去的。

一个优秀企业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在国家经济高速蓬勃发展的大潮中,这个企业自然跟着发展壮大。持有它的时间越长回报就越大。就象一棵小树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价值投资顺应天理、顺应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达到天人合一。

三、关于人生观、金钱观与心态

我们公司的领导翟总在筹办公司时说:“我们办公司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干一翻事业,用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一开始就要规范运作,合法经营,盈利要拿出一部分作慈善或公益事业”。“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股市有起有落,有牛有熊,正确的理念能使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原则不能为了赚钱而违规,当赚了钱时要回馈社会,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上述说明我们采取的投资之道――价值投资理念,是最好的方法,获利也不慢,是中庸之道。正如巴菲特所言:价值投资不一定会成功,但它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公司成立以来,我们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获得了远超大盘的回报,投资的企业:招行、茅台、长电、万科等在股市震荡中也不断走高,我们不用与人博奕,不用整天猜测股市涨跌而吃不香睡不好,我们与人共赢,钱赚得心安理得。实践证明在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中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中庸之道的理念、立场、观点和方法,变的是与时俱进、因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市场有很多诱惑,我们不能迷失方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获得阳光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如何才能看的足够远
翟敬勇 2007-08-01

前些天一个朋友发短信让我写一篇文章:如何才能看的足够远.他讲了他的观点,让我一不小心把所有的短信都删掉了.深表歉意.月底又比较忙,所以没有写. 这两天休假,好好的补了补觉,今天起来后,想着把这篇文章写完.对于如何能够看的足够远,我希望能够由这个题目来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首先讲讲我自己的观点:1、要看的足够远,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要看的足够远,需要有正确的财富观;3、要看的足够远,需要有知行合一的能力;4、要看的足够远,需要有坚强的忍耐力和坚持到底的毅力;5、要看的足够远,需要永远不断的学习。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人生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的第一步。一个人的定位决定了其个人人生的轨迹。我们要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的高度会给人生带来不同的做事方式和方法。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在人生的运行轨迹中不断的修正和强化。小学的课文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伟人的文章,比如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确的财富观可以让我们摆脱做钱的奴隶,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战争,物质财富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标准,物质财富的攫取需要依靠正当的手段采用合法的方法去获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依靠权利和非道义的敛财方法,最终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走阳光路获取阳光财富。当一个人没有钱的时候想赚钱,当有钱的时候就觉得钱不重要了,这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很多人想法很多,选择也很多,但是更多的人想了就是没有去执行。明朝的王阳明说过“知而不行等于不知”。执行力是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最好体现。知行合一将给人生的财富的聚集带来巨大回报。
一个国家也好,家庭也好,个人也好,每个主体的前景都是光明的,可是,运行的轨迹都是坎坷的,很多人制定了远大的计划和目标,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能不能忍耐和坚持下来将是考验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失败是痛苦的,失败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和战斗力。“十年磨一剑”是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的。

人生要不断的学习,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力。人生其实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朋友从美国回来给我讲的最大体会就是,芒格认为人生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汲取知识,他本人的投资在他60多岁的时候才趋向成熟。

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包含了不断的坚持努力、不断的学习的结果。我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馈于社会。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给我们带来正确的财富观,有了正确的财富观就去执行、去努力的工作,在拥有足够的财富的时候再承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这样我们的人生就比较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休假结束
翟敬勇 2007-08-08

    在飞机上我看到<<中国民航>>上有一篇文章"我眼中的香港",看了很受启发.作者是长江,回来后在网上搜索没有找到,到是找到长江所著<<晚到香港一百年>>.没有原文,我就把我认为值得共享的一段给大家分享,作者在香港和一位银行的业务员的交往中,这位业务员要求他教她学习普通话,作者认为很简单很快答应了,没想到这个业务员要他好好考虑,并且给他一份计划书,报一个价格.作者很惊讶,反复追问,这个业务员告诉他,如果他不收钱,就不会尽心的教她学普通话.(我不知道作者是男士还是女士).

    香港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人的价值体现,在任何一个活动中都能有效的体现.中国正在走市场化,专业细分化将是必然之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

    在休息的时候,偶然看到中央二台的"理财大讲堂",我看到朋友:晰帆和建位,他们两个做了嘉宾,我们公司的同事都喜欢看这个节目,还让我找他们的录影.上次在北京就顾着自己大嘴巴的讲,没有听听晰帆的高见.下次一定要好好象他请教,他非常谦虚.建位不断给我们传播巴菲特的思想,他翻译的书我差不多都看过. 价值投资有他们向大众传播,对于我们和亲朋好友的沟通变的简单多了.我姑姑就跟我说:"看了那个节目,好象很多话你都说过,现在再听你讲我能有接受一些了."媒体的传播力量还是巨大的.

    武汉的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句经典的话:"武汉现在已经不是武汉人的武汉了".前不久,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朋友也告诉我一句:"伦敦不是英国人的伦敦",我回了他一句:"北京、上海、深圳也不是中国人的北京、上海、深圳”。

   休假的时候虽然自己玩的很开心,不过,手机还是不能关上。什么时候,我能够关机休假就好了。啥时我能象王石一样洒脱就好了。

    忙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闲下来的时候反而觉得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大家居然都建议我去看医生,我不去。我知道病因在哪里,所以准备工作后加大运动量,运动少了,身体机能自然老化。另外,减少饮食,控制体重。身体是自己,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工作。

    前天晚上一个朋友给我道喜,他的智慧和我们的智慧合在一起帮助他实现了他的财富梦想,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能力。我就让他继续提高梦想目标。

    看到家乡的报纸,很多高考贫困生需要帮助,报纸在不断的宣传。我跟同学说,我来帮助一个。有个条件就是要看人,同学在安排。我还是希望匿名去帮助他们。帮助该帮助的人是我一贯的想法,我也是这样在做,前几年一直是帮自己的亲人,现在可以适当的扩大一些帮助面。

    优秀的人才的培育是需要从学生时代开始的,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我不敢恭维。最近两个朋友的孩子在我公司实习,恰好他们两个都是在伦敦大学读的书。虽然,我们没有教他们什么,但是,我想还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正统的投资方法。我想,以后我们还会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到我们公司实习。

   价值投资现在是热潮,真正的考验是在熊市。目前的大部分的机构都是打着价值投资做着价值投机的事情。价值投资考验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目前发行的新股我根本就没有看过,我不会买,也不会去看(现在忙没有时间研究,等到闲的时候再去研究也不吃)。没有投资价值的股价,我们是没有兴趣的。前期因为某家银行,大家还在热烈讨论,甚至有朋友建议我研究,也有朋友谈自己的观点,我根本没有兴趣。我连买两百股的兴趣都没有。我有一点记忆就是2000、2001年发行的新股的上市价到2006年才陆陆续续解套,好象只有烟台万华在熊市特例独行。

    这些天我们的投资品种大幅上涨,搞的我也很头疼,我不喜欢买涨,我们一贯是买跌卖涨。朋友给出最终的建议:买新不如买旧。我觉得有道理,继续采取这一策略。

    这两天一直关注空中联盟,机票价格又上涨了,还是垄断好,消费者又要为垄断买单。石化巨头要求涨价,电力巨头要求涨价。市场化的进程好象又慢了。行政的干预能有效吗,迟早有人要买单。对于我们来说有些矛盾。还许慢慢观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高通胀加速行业整合
翟敬勇 2007-08-14

   七月公布的CPI为5.6%,这个数据让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可能是某些需要稳定因素的利益集团.

   中国已经进入高增长,高通胀的时代了.

   高通胀给中国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前要是说贫富差距大的话,5年、10年后的贫富差距将会让大众瞠目结舌。其次,行业的整合将会加速,众多的行业将出现寡头垄断。再次,就是为了平衡,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重的税负的国家。

   中国从80年开始一直保持GDP9%的复合增长,从2000年开始保持10%的复合增长,从2006年开始进入11%的复合增长。如此的高增长必然拉动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当全球都是MADE IN  CHINA 的时候就给中国的竞争带来了挑战。

   2005年7月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人民币宣布浮动汇率的时候,中国的高通胀就开始了。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去抑制,反而不断的去催生高通胀。最后的结局就是全国进入高通胀。当老百姓的钱加速贬值的时候必然想到了去购买实物资产或者虚拟股权。庞大的经济体就象一团火球,到哪哪就炙手可热。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

    高通胀最后传导至每一个经济环节之时就是行业整合的开始。科技的发展要求中国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互联网加速许多行业的消失,同时催生许多新兴行业。通货膨胀将会导致不能将成本转嫁的企业面临退出。具有传导能力的企业将会获得较好的发展。行业的整合将会加速。在未来5-10年甚至更长,各行业内部的大整合大收购将会异常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一个中国留学生眼中的伦敦
翟敬勇 2007-08-17

备注:小麦是在我公司实习的伦敦大学本科毕业生,非常优秀,和我们短短相处了一个月,我觉得他的海外经历可以让我们也了解真实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做一个对比.因此,我就让他写了一篇他在海外生活的感受.(翟敬勇)

不知不觉我在英国学习和生活已差不多有6年时间了,但之前一直没有写过关于对伦敦的感想,正好翟总今天建议我写一篇关于对伦敦的感想,那我就让你也感受一下伦敦生活的点点滴滴吧。

我是2001年9月份去英国的,也算是属于较早出国求学的小留学生,当时的我仅是17岁。我出国的原因其实很特别,在2001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哈尔滨旅游,而接待我们的那位叔叔是我爸生意上的伙伴。他把两个孩子也送到英国留学去了,在他以及他太太的热情介绍和推荐下(去了之后才知道那是中介给他们说的屁话),我也有点心动了。回广州之后我爸问我的想法,我想了想,自己又不太喜欢在读的高中,而且对外面的世界也很好奇,所以就答应去英国了。其实我妈是很反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年纪小,但我爸爸却觉得男孩子要独立点,所以他很赞成我的决定,最后我就去英国了。

正所谓凡事起步难,留学生活的头3个月是最难熬的。初次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只学习,而且还有很多生活上的问题。

语言问题是学生到外国学习所要面对的第一问题。英国人说话的语速是相当的快,就算你在国内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初次和外国人交谈可能还是会有问题,因为他们经常连读,夹带俚语,所以并不是那么容易听懂。这就好比广东人刚学会普通话,初次和一个北京人说话,广东人是不肯能全部听懂的(就算现在的我和一些北京人谈话,我也不是100%听得懂),因为他们学习普通话时所用的语速是相当慢的,所以这需要时间慢慢适应。第二个问题留学生所面临的是寂寞,刚去英国的时候朋友都很少,加上英国人的消遣活动很少而且单一,那就是泡酒吧(伦敦没有像皇室假期这样的好地方)。刚去英国的留学生哭着想家是很正常的,然而这却没有发生过在我身上,可能是我从小就比较独立吧。第三个问题就是吃和住的问题了,在伦敦想吃中餐还是挺方便的,到处都有Chinese Takeaway(外面颠),但问题是味道不正中,仔细观察有些餐馆里的厨师竟然是个老外呢。如果要想吃到有家乡味的菜,那就非要到市中心的唐人街,那里基本上有卖所有中国酱料以及食品,但价格就当然比国内的要贵得多。说到吃,每天在外面吃可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法,就算你的胃受得了,但你钱包可受不了,伦敦可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城市之一,所以做饭也留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我刚去的时候也不会做饭,就慢慢学咯,有时候打电话向我妈妈请教或者直接向其他有经验的朋友学,反正自己做啥吃都觉得好吃。

说到住宿,英国的房价是异常的贵,反正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英国的生活,那就是-奢侈。我第一次在中国兑换英镑时的汇率时1比11,今天的汇率是1比 15.5。然而英国的房价从我刚去的时候涨了也差不多有一倍了。假设我01年刚去英国的时候买一个房子或公寓,离开英国的时候把它卖掉,这投资所赚的钱远大于我在英国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现在如果你想在伦敦买套普通的公寓,没有30-40万英镑你都别想了。然而英国的房价也是属于有价无市那种,卖房的人很多但能具有购买能力的家庭却是很少。

我们留学生在伦敦的房租平均每个月约400英镑(一个普通单人间),一年就差不多将要4800英镑,加上生活费节省的话也要个400英镑,所以在伦敦平均一个月最起码要花800,一年下来就是9600镑,再加上学费(学费不好算,每个学校的收费都不一样,按我现在的大学是每年10000镑,学费每年增长 5%),留学生在英国读大学平均每年的花费大概是2万镑,大概是30万人民币一年吧。我保守估计英国大概有7万(可能要远多于这个数)名中国留学生,一年花2万,中国留学生给英国贡献了有14亿英镑,即210亿人民币,中国留学生成为了英国教育产业的最大摇钱树了,也成为了英国教育产业的主要经济支柱。

英国这几年正在把教育当作一种产业向世界推广,扩大招生,特别是扩大招收海外学生。通过海外留学生缴纳的昂贵学费及在留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形成了英国教育产业的一项巨大收入,口头上说是对世界各国申请留英的学生施行了诸多的优惠政策,但实际并不是那样。例如海外留学生奖学金的名额少得可怜。

英国的高中是分两种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对本地学生是免费的,对海外学生的收费也是挺合理的,但教学质量和师资很差。然而私立学校收费比大学学费还要贵,差不多是2万镑一年,所以在读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但私立学校是着重教育质量,采取封闭式教育方式(就是那些一个星期都要住在学校那种)每老师只教大概10个以下的学生,而老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学生一般考上英国前十是不成问题,考不上就那个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我所读的高中是所公立学校,主要原因是它收费便宜而且里我家近。那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比较贫穷的本地学生,而且还是以黑人为主(英国是这样的,6千万的人口可能纯正的白种人只有40-50%,其他都是黑人,印巴,亚洲人,还有其他欧盟国家的人),当然少数中国学生。在读的本地学生多数都不以考上大学为目标,学习气氛不够,反而他们不妨碍我们学校就不错了。英国得老师并不像国内的管得那么严格,作业管你们交不交都不管,不交他就可以少点工作。幸好的是我的导师很看重我以及其他中国学生,平时上课时他也是着重培养我们几个,所以我们几个都考上不错的大学。然而在大学里很多同学以前都是读私立高中考上来的,我也算是帮我爸省了不少学费,考上不错的大学。

海外留学生中大多是自费出国留学。而在自费留学生群体中,有一些人热衷穿名牌、住豪宅、开宝马、进赌场,他们大多是富人子弟和官员子女。这些留学生并不在意自己能否拿到学位,一天到晚只是随心所欲地花钱。我在伦敦经常会碰到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阔少”,出手阔绰得往往“吓坏”英国本地人;更有阔绰的留学生常常出入各大赌场。就好像极力推荐我出国的那位叔叔他的一个孩子,在英国很少去上课,经常出入网吧或在家打游戏,出国就是为了给英国贡献GDP,最后在英国什么也没学成,2年后就回国不学了,反而他姐姐就好多了,起码也是个硕士。众所周知,如今送子女到海外留学是要花钱的,一年没有几十万元根本没有办法读下来。而对于中国内地多数公务员来说,甚至对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来说,仅仅靠自己的正当工资和津贴,是难以满足子女留学数年的经济要求的。

总体来说英国大学的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就是学费贵了点,而昂贵的学费也让本地学生的教育付出代价。英国曾是实行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比较典型的国家,但也造成政府教育开支庞大,负债不堪,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良性发展。2004年以前英国本地学生上大学每年只要交纳1100英镑,但为了减轻政府的教育开支,教育部门新收费体制规定,在2004年以后入学的学费上涨至4000英镑,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一般工薪家庭来说,这次上调让许多家庭无法承受,大学3年下来的开支差不多是4万英镑,。虽然学生可以先从政府那可以申请免息贷款,但实际会这样多的人并不多,就好像我身边有位关系不错的英国朋友,借了政府3万镑上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才开始还款。然而外国人多数都是月光族,每月的工资能养活自己以算不错了,何况要他们还款,买房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最终导致更多的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因此街头上很多无所事事的青年人,每天都是在给社会制造麻烦。然而西方国家都具有良好的福利体制,就算你失业没工作,没有房子住,政府也会给你解决(领取社会救济金),所以下一代的青年就更没什么奋斗目标和追求欲望。

英国这几年放松签证吸引大量海外留学生,也是无奈之举。英国经济一直号称西方国家中表现最佳。但繁荣背后真实的情景是,老人退休金不断削减,学费上涨,大学预算告急,增税罚款越演越烈。最近英国就爆发出多起抗议地方税和学费飞涨的骚动事件。虽然,这几年的赴英留学热有不好的一面,但它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英国的隐性衰落的事实,单靠金融业是难以维持英国繁荣。

小麦 2007-0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终于又加息了
翟敬勇 2007-08-23

前天晚上朋友发短信告诉我,央行又加息了.我着实兴奋了一会.我们韩总问我加息后股票是涨还是跌.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是涨.昨天万科增发推介会,我去了,同样抛了一个问题给郁总:"央行第四次加息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请问您作为专业地产人士,您认为银行利率达到什么阶段是房地产行业的承受极限;您认为银行利率达到什么阶段是按揭贷款者的承受极限."郁总也没有给出我太明确的回答.会后我和两个朋友聊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

对于为什么我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的办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国从05年7月就开始进入温和通胀阶段,正是因为央行的行动迟缓所以,导致目前全国进入了高通胀.高通胀对于经济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本来发改委想通过提高煤、电、油、运等价格调整产业结构,高通胀让这些国家能够控制的价格一拖再拖,但这些只能拖,而不能不涨价。前段时间去北京,听石化领域的人讲,油价太便宜了,最少还要涨8块,现在压制,等压制不住的时候就会市场调节了;电价不涨,到时就要闹电荒。这些观点对和错我们不评价,至少有一点我个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事情。公用事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政府限价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至于央行为什么不愿意加息,主要是中国的银行也承受不了加息带来的利润下降。我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存贷息差只有1%,试想想,我们中国有几家银行能够承受。利益集团的博弈,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时机。

为什么加息市场还会热烈的响应呢?主要是大家认为政府意识到了不加息的严重危害。加息就会减轻通胀的压力。现在温和的加,比在最后意识到错误之后猛加要好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参不参加万科的增发
翟敬勇 2007-08-23

昨天去参加万科的增发业绩推介会,我一直在犹豫参不参加万科的增发。开会的结束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把万科A卖了换成了B股。开会完了和两个朋友一起聊天,聊了一个小时,其中一个朋友是地主---全部是万科。我在跑上市公司经常碰到这样的地主,全仓持有招行、持有茅台、持有五粮液、持有伊利等等。他们的回报都非常惊人。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最少都是三家企业,最多不超过十家。

我们这位持有万科的朋友非常厉害,据说段永平都是在他的影响下买了万科。他首先批评我现在不像价值投资者了;其次,批评我对万科的增发不买是不对的;最后,要我在向但老师学习价值投资。
对于他的观点是,万科增发可以获取套利空间,卖A股买增发的,至少8%的套利空间。对于我对利率的关注是关注了错误方向,价值投资者是要全身心的关注企业。

我也阐述了我的观点,我不想增发,是我不管怎么算万科现在这个价位这个价钱不便宜。现在2000亿的市值,就算今年净利润60亿(北京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推算),那么回报率只有3%,一年的定期存款也有3。3%。在这个价位买有点鸡肋。至于估值,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用,大家情绪乐观时给出50-60倍PE,悲观时给出10-20倍PE。我不想增发,还有一点我们持有的价位足够便宜,不想抬高持仓成本。再者配的比例太少,对于整体赢利空间没有多大体现,套利没有太大意思。不过最后,我还是接受了他要我参与增发的观点。

对于价值投资,我觉得资产管理和价值投资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要看到山顶,但是爬上山顶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上山之路不是只上不下的,整个到达的过程是螺旋式的。我们不变的选择企业和投资企业的方法,而不能是投资的标的。投资的正确与否并不是以盈利的数额来决定,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判断是否正确。价值投资的优势是时间,时间能够验证很多大家争论的东西。

最后,我们谈到回报,我觉得我们已经很知足了,今年我们已经有150%以上的回报了,预计后期还有25%的回报。这样全年的回报可以超过200%,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对于已经透支了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我们没有必要去那3-5年的时间去等候,我们已经买入的,可以持有,但是新的投资我们则要掂量掂量了。对于今年3月以后的新股,我们基本上不看,我不会去花50块钱买只值10块钱的股票,虽然他的发展能够让他到50块钱,可是,我们把时间成本算上,那么我们的投资就不值得了。

好东西要有好价格,价值投资必须坚持即定的原则和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文化差异带来思维差异
翟敬勇 2007-08-29  

    对于这个题目可能有点大,我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从投资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是做投资的,我们的投资最初是在中国范围内,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各个区域的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性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投资将从中国转向全球,那么,东方的思想文化和西方甚至其他地方的文化的差异将给我们带来投资上的判断带来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学会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

    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这几年在国内就有很大的体会。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南北直径5000多公里,南北气候温差非常大。气候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导致了许多地方的性格、习俗、饮食文化等是不尽相同的。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足以诠释。

    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细致;北方特别是东北一般都身材高大,南方人个头中等;性格、身体上的变化和气候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的农村的房子都是比较矮的平房,南方的房子大部分比较高和尖。北方冬天冷,不会喝酒的人都能喝一点白酒。在深圳许多从北方和中西部地方的朋友,都感觉很容易上火,于是“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了大家开玩笑的口头禅了。

    我们一直关注中国的饮食行业,在中国的商务活动和西方不一样“先交朋友后做生意”,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于是餐饮业异常火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发达沿海地带到发展中的中西部城市,每个地方的餐馆都是人员爆满。我们经常跟朋友开玩笑:现在吃饭,首先要学会预约(大家都很忙);再次要学会预订(酒店经常没房,顾客太多);最后要学会先到(车位不够,私家车太多)。

    我们在国内投资了白酒这个子行业,最初也是担心白酒随着年轻人的保健意识加强不喝白酒。经过几年的全国各地的调查,发现在中国除了广东、上海、江浙这三省一市的人喝白酒少以外,其他地方的白酒消费非常旺盛,越往北走,白酒文化越盛行。我们通过观察消费者喝的酒的品种又发现,地方的区域性品牌的白酒又占据了各个地方中低档白酒的市场;中高档的市场都是由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全国性的品牌占领。对于地方区域性的酒和高档酒的消费再深入分析下去,我们发现这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能力密切相关。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无酒不成席,吃饭的时候酒水就自然是必备的,酒水的价格于是就形成了主人对客人尊贵与否的表现,高档酒脱离了本身的含义,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高档酒的销售价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了解了这些消费习惯后,对于我们要投资的白酒企业再度进行筛选,于是,我们选择了投资茅台。对于中国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趋势,我们同时投资了中国的葡萄酒、啤酒等子行业。

    我们也投资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房子的理解,我觉得从东方文化来理解比较好,在中国还是有“先成家后立业”的习俗,恰好中国在1955-1980年多诞生了 4亿人口,这4亿人口现在正处在第二套房子购买和首次购买的时间段,房子的刚性需求决定了这个行业将有较高的利润回报。购房者的主体主要是处于中高端的人群,定位于白领和定位于高端的万科和华侨城成为了我们的投资首选。

    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不同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主要在二十世纪末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大家许多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许多针对青少年的网络盈利模式出现了。处于生产力旺盛的中年人由于没有经历过不能理解互联网的魔力,处于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在不断的为我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再到网络游戏,网上交易,相关的企业都成为了街头巷尾使用的频繁工具。这些企业的发展周期现在还不得而知,对于盈利模式能否长久还需要关注。我们目前只是尝试性的投资了腾讯。

    对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更值得我们去回味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海外投资的困难是文化,不是语言.’“我在美国非常忙,常跑上市公司.从波士顿到硅谷,从洛杉机到纽约,东西海岸,足迹遍布.深感只有语言流畅是不够的.比如说,几年前,APPLE公司很长时间在13-14块钱徘徊,我观察多时,最终没敢买.原因是我不知道IPOD市场潜力有多大,在我眼中,它不过就是一个新产品而已.但我错了,美国人对它的狂热堪比宗教.同样的还有 BLACKBERRY.它们都创造了销售奇迹,而我却眼睁睁地错过.再比如,看电视的脱口秀,每一句话你都听的懂,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你就是不知道有何好笑.这也是文化使然.”我没有去过国外,感性的体会;以后,我会经常去国外转转。

    了解企业文化也非常关键。目前我们投资比较多的是央企,这主要是考虑中国的国企文化(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有过分析),从风险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风险最小。而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效率低下,挥霍国有资产的庞然大物。市场曾给予这些企业的估值低的可怜。比如:中国石化上市价4.22元,上市后一直下跌到2 元多,如此低的价格让价值投资者乐的都睡不着觉。对于中国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在太多的光环的映照下,我们却多了一丝警觉。我们至今也就投资了一家民营企业---腾讯(尝试性的购买)。

    我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只能不断的去观察、不断的去学习,去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带来的思维差异,为我们的投资降低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翟敬勇 2007-09-11

上上周末和一个朋友相约喝茶,我们两个爬了爬莲花山,他给我讲了个道理:"巴菲特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投资业绩,更重要的是他活的时间足够长."他建议我要制定一个健身计划,要按排一些时间出来加强自己身体的锻炼.想想自己经常去应酬、看着自己日益膨胀的肚子还真是有点犯愁。

对于投资来说活着有两层含义:一、就是不要被资本市场消灭了;二、就是不要在地球上消失了。
在资本市场被消灭是长有的,这两年许多人活过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又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入市。资本市场的“二八”定律短时间又不起作用了;但我们非常清醒的知道“二八”定律一定会起作用,而且时时刻刻都会起作用。巴菲特给大家留下的警言: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亏钱、第三还是不要亏钱。可是没有多少人真正能理解不亏钱的含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至今,高速的增长终于带来了高速的通货膨胀,银行的存款再也承受不了快速的贬值的压力纷纷出笼。实物资产由于有天花板,于是资本市场成为了人民币的聚集地。凯恩斯曾说:“通胀最大的危害就是财富重新分配”。资本市场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最好的地方。从这一点来说,目前资本市场的泡沫根本就不叫泡沫。

中国的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根本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主体的风险,证监会主席已经明确指出了风险的根源,也明确的指出了政府不会一味的为投资者的亏损买单,在一系列的市场化运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将会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活着的前提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资本市场的风险什么时候都是巨大的。

对于自己的生命的长久,那就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活一年那么财富的增长就会多出N倍。最近老是听到朋友的亲人英年早逝,我已经尝过痛苦的滋味了,所以现在经常会安慰朋友:“希望我们能够健康的活着”。记忆很容易逝去的,当痛苦变成追忆那么就意味着去世的人活着的价值已经消失了。
和很多人聊天,喜欢问我为什么要从技术分析转型为价值投资,我讲唯一的区别就是:做技术分析是让我们变成钱的奴隶,做价值投资是让钱变成我们的奴隶。生活其实很精彩,我们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美好的世界。

晚上和朋友聊天,我指出我们要学会当地主:拥有地皮和优秀企业的股权。地契和股权都是能让我们活得很好的东西,只是我们要睁大眼睛去挑选。挑选完了以后我们要耐心的去等待,没有定力的朋友最好学会失忆,能够忘多久就忘多久。

祝福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健康的活着,晚上出去看到一起车祸,让我想起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纪念911
翟敬勇 2007-09-12

今天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时时刻刻需要纪念的日子.前段时间和一位尊敬的朋友吃饭,恰好他拿着当年"911"发生时期的报纸,我们当时又一次重新的探讨和审视了"911事件"发生的教训.

"911"让众多的无辜的人为了仇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为在飞机上的无辜乘客祈祷,我也为在摩天大楼工作的人们尤其是金融工作者祈祷.

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那些人敢于不要自己的生命去做这些可怕的事情.他们也是有学有肉之人,难道仅仅是他们信奉了伊斯兰教吗?恐怖袭击的原因是否也需要美国政府以及共和党后面的利益集团去负一定的责任呢.

8月份我看了两本书<<对冲基金风云录>>和<<桑迪.韦尔>>.这两本书让我再次思考了投资的哲学思考,让我更加坚定的加强了价值投资不能等同于资产管理的思想.确实我不想当烈士我也不想让自己活的那么累.对于投资的认识,我想我已经能够有足够的定力和执行力.但是,作为一份职业你就必须考虑到职业的延续性,对于职业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发展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桑迪.韦尔本人的经历我非常佩服,之前我还看了一本关于他的书<<花旗帝国>>,这本书再次阅读完毕之后,我想我们只投资金融行业中银行和保险是比较正确的想法.(建议对金融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几本书)

最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与通胀赛跑>,看到今天公布的CPI指数,我想我应该尽快把这篇文章写出来.我希望我们都能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晚上看了一部很老的电影<<雷诺探长>>,我多年前就看过,今天再次去看,让我对于我们投资主体的风险有了更深一层认识,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还比较混乱,违法成本低,但这并不代表不会有人买单.我还是比较欣赏雷诺(刘德华演饰)的远见,最后,他成为了最幸福的人.目前有很多金融人士开始漂白自己,我认为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后继任者估计没有那么幸运了.

下午着实睡了很舒服的一觉,一觉醒来发现中国的股市开始纪念"911".不过,我还是觉得比较庆幸,股指期货没有推出来,不然杠杆交易估计会要一些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我晚上也在想,每次这个股市和我对着干,我只要稍稍一闲他就给我找点事情干.每次我最心疼的是电话费,好象今年我只要不在深圳就要让我为联通做大量贡献,联通也不给我优惠.以后股指期货出来估计要多准备几张异地的电话卡了.

对于亡灵的哀悼,我想祝愿他们的灵魂能够安息,现在正是若干年前发生的时间(我当时睡的较晚记得比较清楚,凤凰卫视直播,凌晨1点半).我说:你们的无辜的牺牲让世人深深的缅怀,希望你们的牺牲能够给让世人警醒、让世界减少杀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谦虚 平和
翟敬勇 2007-09-14

如何能够长期做到谦虚、平和?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身边的人也在经常劝谏,可是毕竟我是一个平凡之人很容易被眼前的成功遮住双眼、很容易滋生自负的情绪。

对于自负和自信,我想只是一个无形的界限,人的奋斗必要要充满自信,但是,自信过头就变成自负了。我经常跟我的朋友讲,我从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后,遇到过许多坎坷,感情也受到过重大的打击(我亲爱的母亲过早的离我而去),虽然每次在困难之时都有朋友的帮助,不过,我认为除了贵人相助之外,让我一直坚持下去的是我的自信。我始终相信我会成功,我经常做黄梁美梦,不管多么曲折我始终认为我会变得非常有钱,我一定是中国的有钱人之一。也是这个梦让我一直坚持在资本市场去奋斗,从1997年一直亏损到2003年,职业也在不断的变换。

经过了坎坷之后,在资本市场开始进入繁荣期的时候,我的内心的自信心、我的坚持也让我获得了短期的成功。物质上的获取我并不太在意,最主要的是我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在投资的生涯中开始了真正起步,我知道在我未来的生命历程中,我需要接受的考验还很多,我希望我能够继续保持我年轻时的自信。

由于自己过于年轻,年少轻狂的现象时常会伴随自己的行为出现。虽然,我经常会自我反省,但是,年轻气盛的毛病在一些场合还是很难控制。

纵向的对比能让自己保持自信,但也容易产生自负;横向的对比能让人保持谦虚,但也容易产生自卑。最后的办法就是纵向和横向对比综合。一些朋友经常夸我, “说我30岁的时候就做到了他们那个年龄所做的事情,想明白了他们现在所想的事情。”我知道他们是采取纵向的对比,但是对于我来说,绝对不能头脑发热,我知道我缺少足够多的阅历和学识,我和周边的成功人士再去横向比一比,我知道我不懂和我缺少的东西太多了。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的学习,要尽可能的去阅读。
自从走了价值投资之路后,我经常都是实话实说,说实话有时会让一些朋友不高兴甚至得罪一些朋友。我经常跟一些朋友讲:做人我尊重您,但是在投资方面,我不会客气,有什么不对的我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我理解的投资就是一场战斗:如果对自己仁慈,那么对手将毫不犹豫置你于死地。对于市场的风险,我们有所体会,但那也只是在和平年代的投资主体的风险;真正的风险考验,我们还没有碰到,我们能否经受住风险考验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以目前我的投资阅历和经历,我只能说我找到了证券市场的大门,自己刚刚入门,充其量还是一个小学生。

保持谦虚、平和需要我时时警醒自己,也需要身边的朋友不断的提醒和教训,我希望能够把谦虚和平和保持终生,直至在地球上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投资房子的回报低
翟敬勇 2007-09-23

近两年房子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房子之热不亚于股市之热.两年时间全国的房价平均有1倍的回报,更有上涨之快的,比如深圳2007年上涨同比上涨近80%.

房价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分配体制的改变;2、中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经济区域集中化增强(城市化);3、中国住房需求人口增长进入高峰期;4、经济的强劲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高涨;5、恐慌心理。

房子的回报不高的原因:1、房子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商品,购买之后将要为其使用支付大量的附加费用(高税金、水电、物业管理、装修等);2、房子的价格和使用年限成反比;3、房子的长期供求关系将随着人口的变化而变化;4、科技的发展导致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5、投资变现困难。
为什么不高的回报率还是吸引了大量的人去投资房子:1、为了抵御通货膨胀;2、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可以保值;3、房价上升效应;4、媒体的蛊惑效应;5、博傻效应。

2016年中国的人口达到最高峰,2025年中国的人口开始增长衰退。房子的价格能够到何时我们自然心理很清楚。日本的房价从1984年开始逐步回落,到 2001年停止下滑(1984年日本的人口开始增长放缓,截至2007年3月日本的人口正式同比下降2700人)。投资房子一定要考虑到时间效应,二十年的上升期为什么要给70年的上升价格呢。

房子的购买只要从下定金开始就进入了不断投资的过程,成本的不断增加决定了你的回报注定不会高(只要做企业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做价值投资的人更是明白成本控制原理)。昨天在惠州一个朋友给我讲了她的卖房回报,她2000多买的房子,今年6000多卖调,通过成本核算只赚了1万元钱(她本身就对房地产很懂,她的家族就是做地产的)。我的一个朋友今年5月在深圳某楼盘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6万多的还贷,本来财务不紧张的她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到现在为止还在为自己的冲动后悔,前几天去挂盘卖出,挂盘价格比买价一平米降价2000元都没有人买,这还不包括自己要交的税金,现在后悔都没有办法。

在房子的投资方面的确有些人赚到了钱,不过这些赚钱的人还是少数,而且也还是专业人士,吊起普通投资者的热情的主要是政府和媒体的责任。政府一直用假的 CPI指数来掩盖真实的通货膨胀,结果是越掩盖,导致民众的恐慌心理越重,最后只好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来抵御通货膨胀。(这一点非常类似2003年的非典事件)。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吸引眼球,不断的披露小概率时间,(就像2006年疯狂的报道股神事件,于是乎出现了遍地股神,更有无聊的搞出“寻找中国的巴菲特”)。
房子并非所有的都会出现下跌,具有稀缺资源的豪宅具有长期上升的动力。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购买豪宅和支付庞大的费用呢,这个比例连1%的都达不到。豪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些房子需要庞大的费用长期维护和支撑,需要的费用其高无比,价格不断攀升自然非常合理。对于投资普通住宅的人来说,在房子方面想获得高额的回报是比较困难的。

房子具有使用功能,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到两套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足矣。也不要想着去投资其他的贵重金属,这些产品的回报也非常低。优秀企业的股权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投资犹如逆水行舟
翟敬勇 2007-09-24

本来休假,可是要回去参加平安证券组织的保险论坛,于是匆匆赶回深圳,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的投资水平,周五在公司做一个投资培训,本来就只想给大家简单讲讲,最后,公司提议做成光盘给我们的朋友分享。当我讲完的时候,最大的意识就是自己的老本吃完了,严重的衰退了。

昨天到今天我也一直在反思,觉得这一年来自己还是过于放松对自己的高标准的要求。我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对于任何事情有瑕疵的地方都不会放过。在投资方面尤其如此,目前,必须加快补充知识能量。

对于价值投资需要定性分析,更是需要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统计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统计才能够有完整的逻辑推理和分析。今年主要是自己的懒惰导致大量的年报都没有阅读,原来的数据统计和经营分析以及调研报告都没有做。虽然定性分析方面做了很多,原来认为这些定量分析可以交给其他人做,最后发现不行,这些定量分析必须还是要自己来完成。

当大脑里面没有数据的时候,反应就变得迟钝了,就容易吃老本,就喜欢谈过去夸耀过去的成绩了。
投资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正是意识和考虑到要大量的学习研究,因此,在工作分工方面,我们又作出了调整。我将逐步脱离日常性的事务,将80%的精力投入到研究方面。2003-2005年我们的大量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比较好的回报。2008-2009年的大量研究,我相信,将再次给我们带来好运。

投资不是喊口号,投资是需要实力的,需要的是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的学习。过去几年正是因为我们的勤奋,我们克服了我们研究方面的短板,我们超越了拥有众多人才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我们采取的精准化的投资让我们从回报率上取得了长期的高额的回报(这也和中国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分不开,我们只是幸运的一代)。投资是长期的挑战,我们不能懈怠,我们必须继续勤奋起来,如果不努力去学习去研究,我们就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既然学习就要专心致志。可能以后写博客的时间就少了。不过我会尽量上来把学习的进展和体会上传。对于自己也是一个鞭策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与通胀赛跑
翟敬勇 2007-10-06

“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紧缩最大的危害就是生产力萎缩”---凯恩斯

经济发展的规律: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周而复。中国在20世纪以前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发展模式,产品的流通性比较差,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的流动,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制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是导致一国经济发生崩溃的导火索,而崩溃的推动力量就是战争,战争往往将国家拖入萧条状态,在经历大规模的资源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股新生力量来将国家经济从萧条带往复苏至繁荣,由于财富的不能有效的流通,到一定的时候就再次发生崩溃。之后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样一个循环再次开始,人类的进化是越来越聪明,这样大的循环时间周期也越来越长。中国自1840年的崩溃开始,一直到1949年中国进入了新的统一局面,结束了整个萧条的局面,中国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百余年的战乱让中国千疮百孔,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遭受外来力量的欺压凌辱,无数的善良的中国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9年是中国的划时代的革命变化,中国结束了长打百年的萧条,开始走入复苏之路,中国人是勤劳聪明的,在不到60年的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已经可以在历史的舞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苏之路,中国也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也交了不少学费。五十年代的盲目乐观“赶英超美”让中国再次进入了短期的萧条;没有较好的权力约束机制让中国再次进入了混乱的 “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中国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牺牲了大量后代所需的资源。虽然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都没有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从1980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连续28年保持9%的GDP的复合增长,从2001年开始我们的GDP保持10%的复合增长。随着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掌舵人越来越高的操控水平,人民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全面繁荣期将不是梦想。

随着中国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国走市场经济之路。20世纪90年邓小平主席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打开了大门。中国走市场经济就必然要学习美国的经验。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在于这个国家的诞生之时是全新的,这个移民之国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优势,回避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可以长存的机制—民主选举制度,用中国话来讲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两党的轮流执政,起到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再次就是包容,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才,比如爱因斯坦,还有在美国的科学界1/2是华裔都是最好的例证。最后就是建立公平的游戏规则,提高违法成本,加大道德约束力。正是有了这些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才促使美国的经济长期保持旺盛的竞争力。美国在近代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大的经济衰退,比如1929-1934年, 1963-1965年,1973-1977年,1986年-1988年,2001年的911,再到2007年次级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危机时间越来越短,危机的破坏力越来越小。这主要是美国政府不断的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不断的完善游戏规则,尽可能的制造公平的游戏机会,不断的预防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2007年的次级债危机的发生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的高超的调控危机的水平。

中国现在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政府还在不断的行政干预和调控市场,虽然不断的造成一些不公平现象,但这样做可以控制经济出现较大的经济危机发生。从长远来讲,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行政干预导致市场产生很多缺陷和不公平,出现更大的危机,我们相信通过试错的方式比直接的危机破裂伤害小。发生在资本市场的“国有股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反复总结方案,在2006年圆满解决;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政府通过试错,意识到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政府本身,开始纠正自身犯下的错误,200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就明确指出了,解决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要求“人人有房住”,纠正以往政府要求的“人人有住房”的错误指导思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相互交替出现的。当经济进入衰退中后期和复苏初期,往往会发生通货紧缩;经济进入复苏中后期以及繁荣期会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之时,便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崩溃和衰退初期,通货膨胀会出现疯狂表现。随着危机出现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通货紧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相对应的通货膨胀时间越来越长。

通货膨胀的产生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现行的支付体制的缺陷所决定。中国从1949年进入大的复苏周期后,在复苏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后,由于经济的底子过于薄弱,中国在1959年—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65-1978年中国长达十三年的混乱再次将中国前几十年积累的底子摧毁的一干二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第一轮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计划经济初步向市场转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当要转向恶性通胀之时,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中国的第一次市场经济被强行硬着陆,带来的结果就是海南长达十年以上的经济萧条。现代的支付体系是假设产品的交换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方便携带的纸币替代不便携带的硬通货。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有大量的纸币又没有充分流动,因此,各国政府为了支付,于是不断的开动印钞机印制纸币,当经济快速运行或出现问题之时,纸币的供应量会大量从印刷厂出现,这些钞票并没有产生任何产品,但是它确实可以交换其他的产品,于是整个经济体系就不断的膨胀。

中国从1978年开始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调控,牺牲了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确保了整个中国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1955-1979年中国由于政策导向鼓励生育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中国多诞生了四亿人口,1965—1979年中绝对多数的人都接受了中专以及大学的教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些生产力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高素质低廉的知识型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GDP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如此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快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的人口增长将于2016年达到最高峰,2025年达到平衡点。高素质的劳动力在未来十年十五年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决定了中国的企业继续保持旺盛的竞争力。中国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是美国人口的四倍还多。旺盛的生产力也决定了中国将会有旺盛的需求。

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增长都是依靠低廉的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动,中国的消费能力还没有上升的时候,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当中国的需求开始上升时,廉价的生态资源发生了改变,各类矿产资源由于中国需求而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矿产资源在向中国转移,这些资源进入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流向世界各地,中国于是成为了全球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中国的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让这些重型污染企业进入中国,不断大量消耗中国以及全球的不可再生资源还在不断的污染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国本可以大幅提高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降低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可是由于行政体系的效率迟缓导致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短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向中国施压,中国在2005年7月21日放弃了和美圆的固定利率结构,人民币开始走向了对外升值之路;由于央行为了银行业的利益没有及时加息和收缩银根导致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呈现了加剧上升态势,在2007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升之时将中国民众的恐慌心理激发,导致了恶性通胀的进一步快速上升,也导致国家不能够提升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来抑制高通胀(如果在民众恐慌之时再度采取这些措施将会导致民众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整个国家经济将出现崩溃)。

民众的生活资料需求分为必需品消费和非必需品消费,食品和住房为我们最重要的必须品,而我们国家的统计局恰恰没有把住房和大宗商品纳入到统计范围,把许多民众不需要的非必需品的消费纳入到统计范围,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的CPI指数严重失衡。我们以我们的必需品----食用油作为CPI的实际涨幅:以下是某大型超市近五年食用油的价格变动。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5升 03年进价38.00 ----- 04年进价45.00 -----05年进价45.00 ----06年进价41.25 -----07年5月进价48.5 -----07年9月进价56.00 ; 福临门高烹油5升 03年进价31.80 ------ 04年进价39.50 -----05年进价33.75 -----06年进价31.25 -----07年5月进价42.00------9月进价46.50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五年来食用油的价格平均每年保持保持近10%的增长;我们的CPI指数却一直在3%上下波动。必需品是民众的心理衡量标准,也是民众衡量利率高低的标准。银行利率在07年之前一年期只有 2.52%,如此低的利率必然导致民众资金选择更高的投资渠道.(截止2007年9月,一年期固定利息也只有3.87%)

通货膨胀的快速上升,让只习惯存银行的中国的普通民众意识到必须选择能够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由于像矿产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脉关系,这类资产只适合少数人群;商品房由于规划、建设都由专业的开发商完成,普通民众只需要选地段和实物就可以了,于是商品房成为了中国老百姓首选的投资品种,中国的人口因素、城市化推动了住宅的刚性需求,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商品房从局部开始慢慢演化成了全国性的投资投机热潮;其他的实物资产比如烟、酒、贵重金属由于不适合大量的储存,投资这些实物的民众人数不多;古董、艺术品的投资要求金额大、专业性强,选择这些投资的民众较少;公众上市公司的股权由于数量众多,参与的门槛比较低,在连续的熊市之后,随着牛市的到来,赚钱效应给众多的民众带来好的投资渠道。

经过两年多的上涨,实物资产的价格和股权的价格都有不小的升幅,后期如何选择,如何跑嬴通货膨胀呢?在这几年选择房子、矿产、艺术品、股权或者其他实物资产都跑赢了通货膨胀,但是在未来要继续跑赢通货膨胀而且可以不断投资的就只有优秀企业的股权了。

任何实物资产的价格都有天花板,而且不具备持续性的大规模的投资。生产这些实物资产的企业的股权由于可以不断的产能进行扩张而获得持续超越通货膨胀的投资回报。在中国目前,优秀的企业保持30-50%年复合增长很容易,而且这样的高速增长可以保持5-10年,投资这样的企业的股权,我们在和通货膨胀的赛跑中就可以获得胜利,并且可以长期获得不俗的回报。我们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中国在未来将进入繁荣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我们唯一要做好的就是挑选未来能够和祖国共同繁荣的优秀企业,并且长期成为这些优秀企业的股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8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翟敬勇:包容
翟敬勇 2007-10-15

    这几天,天天追着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的金正昆谈礼仪看,虽然只看了一些片段,但是觉得对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每天讲的内容都不一样,每次听都有些触动.对于前几天金教授讲的一段话:做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一定要学会包容(原文内容等我买了光碟之后看了再修正),我觉得有必要好好想想.

    对于金教授的阐释,我深有同感,我们平时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可谁没有缺点呢."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包容那些缺点,如何包容身边的亲朋好友的缺点.如何把包容的想法和意识溶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父母对孩子的包容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父母对子女不仅仅是成长的支持,更多的是对子女的错误和不理解一再的作出包容.在自己没有为人父母的时候是不能理解父母如何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这些那些事情,不断的原谅自己一次又一次任性的做法.对于自己无端的对父母发脾气,就觉得自己该好好的忏悔.

    对于朋友的相处,我觉得还是要多看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关键是要看这个朋友是否值得你交往.有一次我一个朋友很郑重的问我另外一个朋友如何,我很认真的回答她:"朋友是不能等同的,你认为他人品有问题就不要和他交往,我困难的时候他帮助我,我一辈子感激他,我一直把他当作我最值得交往的朋友,除了我认为他没有过财富关以外,其他的都挺好.就算你们两个人不做朋友,我和你,我和他还会依旧是朋友."朋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于精,当朋友深入交往下去的时候,他 (她)的缺点都会逐步展示在你的眼前,包容他(她)的缺点让我们有时比较难,我一直也在不断的想这个问题,我自己给自己的决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缺点,我都会去包容.

    我刚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我的老领导就教育我"学会做人",当时并不太理解,工作中总是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周围的人的能力都不如自己,什么都和人争,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离开.离开之时,老领导再次送我"学会做人".刚到深圳将近两年的推销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重要性,明白事业的成功关键是做人.要学会包容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容纳不同观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做朋友,真诚的对待他们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我们去调研上市公司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我个人经常会自我消化.我经常跟我的朋友讲,"上市公司就如一个人,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只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就可以了;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再优秀的企业也有缺点,只要不是违背原则性的缺点,我们都要去包容他们,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层他们要平衡多方面的利益,想让大家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虽然自己常常能够想明白这些事情,但是,还是年轻气盛(也可以说是修养不够),还是会为一些事情和人争论,尤其是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自己也正式迈进了而立之年,在家这些天的黑白颠倒的生活,反复的自我反省加上外在的教育,让我慢慢的把自己身上的锐气逐步消化,希望以后的步伐能够走的更加稳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2025 05:26 AM , Processed in 0.10421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