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我是史健人

“肚懶”怎樣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6-200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chingfong85 的帖子

对,他的确很有学问!但是他也有错误的地方。只是没人指出来而已。看了他们的“交流”,让我学习了做人的态度。ongtk因为李永球写了“娘”而不尊重李,因为他认为李不懂乱写,现在谁对谁错我们不知道。如果因为一个人写错而不尊重,那么自己就不要犯这种错误才对。可是从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李永球指出ongtk的两个错误,那么是否我们大家都应该不尊重他呢?他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写错?真的能做到吗?如果做不到呢?是否我们都可以不尊重他?
ongtk讲的话很多都不可靠,只是他个人主观推测而已。大家别上他的当。我举个例子,他说太平最多南安人(他说大陆有书说过的)太平是否南安人多,连我国户口调查档案都没这方面的资料,他竟然武断说是。大陆写的我国史料书籍可信吗?我曾经看过大陆书籍说槟城暴动时,“荷兰”政府派兵镇压。请问大家可以相信这类大陆书籍吗?既然连我国都没有太平南安人多的资料,为何大陆会有呢?可见是闭门造车!做学问引用资料请找可靠的,不然只会闹笑话!
邻居王君有个儿子性情暴戾,心胸狭隘。某次王君讲错了一句话,他的儿子王某某因此不尊重他,不跟他讲话,看不起他,直到他死的那一天都不跟他讲话。一个人的憎恨心如果严重,太可怕了!为何缺乏包容心,一句话宛如犯了死罪,就一生被判死刑了。心胸狭隘到这种地步,身边还会有亲友吗?还会有快乐吗?人生还有意义吗?
ogntk的心态不仅嚣张,而是恶毒。他咒骂“李永球下一世请到大陆投胎做漳州市区人吧,我们泉州人不欢迎他!”。常见到一些人在骂架时,会咒骂对方,好像“你这样看人不起,看人衰,不尊重人家,狗眼看人低,下一世你一定投胎为狗,我们人类不欢迎你!”“你嘴巴这样会咒骂人,嘴巴这样毒,下一世你就会出世为‘鸡’,给人“丢”到臭!我们人类不欢迎你!”做学术研究哪里有人这样咒骂人家下一世投胎呢?ongtk是第一位吧!
ongtk做了逃兵,不敢面对李永球。李永球只要他说出姓名地址电话,这只是一张“名片”而已,为什么ogntk不敢面对呢?可见他做贼心虚,班门弄斧!
北马的福建话是什么地方的方言,他们两位都有不同的意见。我倒是希望ongtk能够与李永球交流,讲出姓名资料,让我们有一个了解,我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6-2008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永球的粉丝“佩诗”留言:
这是怎么回事,学者与非学者的抬杠?战争?

若只学得作学问的技能,而不识善智,也不发善心,那也只空得美丽外衣。
2008-05-21 18:43:38
李永球回复:
ongtk是一位很杰出的语言学者,只是态度令人不敢恭维!
所谓:出门看天气,入户看人面。他登门上户竟然如此没涵养,恶口辱骂不尊重我。所以你们这些朋友一人一口回应,堆积的唾沫都可以淹过其鼻子,结果他不敢再来了。实在可惜,真的希望他再来,让我们好好认识他!
他针对我主要有两点:1、我乱写,要我认错。2、要我不要再写文章了,做回本行他才会尊敬我。

做学术研究,应该有宽大的心怀,本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精神,接受不同的看法及意见才对。比如说:北马福建话,1、我说是漳州音;2、他说是厦门郊外音。或许还有一些学者不认同我们的看法,3、某学者说是泉漳合音;4、某学者说是漳厦合音;5、某学者又说是厦漳合音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对”或“错”的问题!他就是有这个毛病,十分霸道地认为我错,说我什么都不会地乱说。其实客观的处理方法,是大家以证据说服人们,经过再三交流,最后答案可能不是只有一个:可能只是漳州音;可能只是厦门郊外音;可能是漳州音及厦门郊外音;可能是厦门及泉州音等等。
如果一味固执地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这样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也很难与人沟通,与之交流只会浪费时间。只有以“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宽怀态度,谦虚接受各方不同意见,才会受益。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愿与大家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6-2008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24-4-2008 19:08 发表
刚看了他那本书,觉得李永球很可怜。为什么要乱捏造事实呢?
nyonya =娘娘 nionn(一般的漳音) niann (泉厦音)。他故意把北马人误读成娘niaunn 的音当成是漳音。如果他写成这只是马来西亚正音我还勉强算他对吧。大陆 ...


我有疑问。。

这是我从这个网站看来的。。http://www.peranakan.org.sg/Resources/baba_nonya.pdf 希望大家参考参考。
‘The term nona, or nonha,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lands of the old
Portuguese world and even in Mozambique (Portuguese Africa) and in
Macau, where it was a term for a Eurasian, or a young native girl
married to a European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t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Portuguese 'Dona' or in Spanish "Doña" (pronounced "donya",
meaning "Lad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龙头老大 的帖子

认同李永球的说法,答案不是A或B那么简单。可能是A,可能是B,可能是AB,可能是 BC,可能是 CD,可能是 ABCD,可能是 ABC,可能是 BCD,可能什么都不是,而是E!
由于李永球发表很多闽南语的文章,几乎是我国排第一的,因此引起人们的嫉妒是必然的。ongtk年轻气盛,急欲表现,只有将李永球打压下去,才会出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08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看了ongtk 和李永球的交流,感觉前者只是卑鄙无耻的小丑,后者则是苦口婆心地善导前者。李永球真的可怜,还在对这种人如此善待,早就应该臭骂一顿,闭门谢客了!
ogntk故意以永春籍姓李富豪李深静来与也是永春籍的李永球比较伟大,李永球马上就被比下去了。如果看过李永球的独立电影记录片《ah kew the digger》的人,就知道他在讲述自己的花费时间金钱从事历史文化的工作时,面对的困境的确令人同情,他在电影里坦言自己是个“穷光蛋”!ogntk以拥有150亿身家的李深静和李永球比较,李肯定比不上,ogntk果然成功羞辱了李永球。可见ogntk心理狠毒,特意以非常富有的人来和一个穷光蛋比较。
可是,如果我们以李永球和ogntk来比较,前者就马上把后者给比下去了。因为李永球的谦卑有礼,包容有理等优点,肯定胜过ogntk的狂妄自大,无理取闹,缺乏包容,傲慢无礼,狠毒咒骂,自以为是,识少少扮代表等缺点。ogntk只是一个在羞辱自己的小丑而已,小丑当然不知道自己在出丑,就像马也不知道自己脸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08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猜测~~~

“煮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7-2008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哈哈……有趣味,有够趣味!对,对于引起众怒的家伙,我们就煮他的烂,煮够烂,有够煮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头老大 于 21-7-2008 09:27 PM 发表
哈哈……有趣味,有够趣味!对,对于引起众怒的家伙,我们就煮他的烂,煮够烂,有够煮烂!


哎~~~其实也是个猜测而已。
在明证上是有些困难的。
其根据是:像同声符同拍的“豬”这个字的古音[tu阴平]似乎只在闽语白话中出现。
可是这个音连隋唐的古典也已出现与今音相颇同的切法,取音须甚古。

按理,“煮”的闽古音若仍存在于白话,应和“豬”平行以[tu表音去](声如普通话“渡”)的形式存在。

问题是,目前似乎未有闽语大家收录“煮”的这个可能别音。还有一个缺点是这个音须依“泉州音系”才通。若平行对映,漳州音须如[ti表音上lan表音去]这也是没听过的,不行。再不然一个寻找方向就是求漳泉两音同为[tu]的字。

至于“爛”字的音这样写则没太大问题。

但若所提出的构词正确,[tu上lan去]这个词的词义应是说“事情遭酝酿或闷煮得不行了”。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2-7-2008 12: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8-2008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哈哈哈……看来阁下果然厉害,我并不是很了解语文,只是兴趣,然后自己买书来看,不然就是看看各位的大作,包括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写幼稚书的李某某   文章,看了开怀大笑,人也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ongtk先生的態度可能讓人無法接受。不過,Ongtk先生對李先生關於語言詞彙的指正,大抵沒有什么問題,指正得對。

我是中國福建閩南人,不了解馬來西亞的福建話(雖然在煤體上偶有聽過太平話),我僅就我所知的,勞叨幾句,提供給各位參考。

你连潮语、龙岩及海南话的我人、你人、伊人都可以说是漳州话要我们怎么尊敬你呢?
不錯,閩南廈漳泉以及臺灣,都沒有人說“我人、汝(你)人、伊人”,我們說的是單音節的:“阮”(漳:goán;泉:gún)、“恁”(lín)、“in”(in)。且據我的了解,的確是龍岩話、潮州等地才講“我人(儂)、汝人(儂)、伊人(儂)”這樣的雙音節。不過, 閩台的單音節,的確是在古早時候由那些雙音節合音而成的,至於從什么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雙→單”的過程,則無從得知,因為從清代西方傳教士來華所記據的閩南語拼音文字裡,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單音節了。馬來西亞的閩南話出現雙音節,推測是受潮語等其它兄弟語言的影響所致,宛如語言的一種復古現象,哈哈。

厦门音和泉州音在北马到处都可以听到不必我多说了,这是很普通的常识。为什么我们不说漳州音 phainn si ,bai si=否势。ke po家婆 为什么不用 kE po……

閩南語的”家婆“,意思是”多管閒事“,讀音上,漳泉有異——“家”字的白話音,泉州讀ke,漳州讀/kɛ/(亦即Ongtk所表示的kE,而臺灣學者喜用ee來表示這個韻母),這個“ɛ”韻,屬於漳腔特有,而泉腔及廈腔則沒有這個韻;漳腔的這個“ɛ”韻一般對應到中古漢語的麻韻,且一般出現在白讀音。在下以前看過一本由當代中國方言大家李如龍先生寫的一本書(《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書中有講到一些關於南洋諸國的閩南語內容,記得書裡頭提到南洋那邊似乎已經沒有了正宗漳腔的“ɛ”韻,而同化到泉腔的"e"韻了。臺灣的洪惟仁先生也在他的書中(《台湾方言之旅》)也談到臺灣的閩南話也已經沒有了漳腔的“ɛ”韻(特指中古麻韻白讀音,而某些擬聲詞卻仍舊存有“ɛ”)。所以,感覺中古麻韻白讀音,在馬來西亞的福建話中,不讀漳腔的“ɛ”而讀泉腔的"e",應該視為泉腔對漳腔的全面同化之結果,換句話說,是漳腔“ɛ”全面演化成"e"。
漳州音哪里有娘 niaunn 呢?那是北马的误读,你连 nyonya 的 nia 是厦泉音都要故意否认,亏你还是泉州永春人。
”張、漿、搶、娘“,這些字的白話音(白讀音),其韻母在漳州各縣市的閩南語中,分為兩種讀法,一種是讀iuⁿ(國際音標:/ iũ / ),另一種讀io·ⁿ(國際音標:/ iɔ̃ /)。其中,第一種讀法(iuⁿ)出現在漳浦縣、平和縣、雲霄縣以及龍海縣、南靖縣的一部分地區,這種讀法與廈門、泉州各地一致;第二種讀法(io·ⁿ)是漳腔及潮州語共有的(而泉腔就沒有),今分佈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龍文區、長泰縣、龍海市以及南靖縣一部分地區、詔安縣;廈門海滄區;台灣的台南一帶,以及潮語區的廣東潮州一帶。在中國境外,李如龍大師的那本——《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曾提到,印尼的某個地方福建話還保留著漳腔這個io·ⁿ韻(國際音標:iɔ̃ )。

那個Ongtk所言不虛,在各種漳州話裡頭(不論以往抑或當今的),的確都不曾出現有將”張、漿、搶、娘“讀為“iauⁿ”韻的(即使廈門、泉州、台灣也沒有)。至於北馬地區目前將“娘”讀“niauⁿ”的事實,推測是近代以來才出現的語音演變,可能存在著io·ⁿ→iauⁿ變化的這樣一個過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08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limkianhui 的帖子

久闻林先生大名,今天他们的争辩引起您的到来,实在令我们大开眼界。可惜,李永球先生不会来这里跟你交流。我建议您不妨将意见寄到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去,不然也可以到李永球的部落留言,我相信他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复。
他们争辩最激烈的是北马福建话,李说是漳州音,ong说是厦门郊外音。到底是什么音?实在令人混淆。真的希望您能够站出来说个明白。
既然您认为ongtk的指正大抵沒有什么問題,指正得對。难道您也认同北马福建话是厦门郊外音?愿闻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08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龙头老大 的帖子

不,首先我不了解整個大馬福建話,包括南馬及北馬,所以,我無法整體加以比較它們是偏漳、偏泉、偏廈。我說的只是針對上面"Ongtk提到的那幾個詞彙"而言。那幾個詞彙的來源出處,我在上一樓談了我的所知。僅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龙头老大 的帖子

我觉得厦门郊的可能性大。
我开始认为,很大的可能,厦门郊、漳泉两路相交之处,
不漳不泉的闽南土话,才是保留闽南古语最多的地方。

一般上大地方时常较难保存古形,像“吾人”这一类的词被合成一字一般是重工重商之地,较忙碌者的表现。举其它语言之例如:在日语,这种词合声合也都是在东京的市场商场最为明显。上海话的演变更是惊人,一世纪下来已经从五十多韵变成二三十韵,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08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0-8-2008 11:29 AM 发表
我觉得厦门郊的可能性大。
我开始认为,很大的可能,厦门郊、漳泉两路相交之处,
不漳不泉的闽南土话,才是保留闽南古语最多的地方。

一般上大地方时常较难保存古形,像“吾人”这一类的词被合成一字一般是重工 ...
我之前看過wei老弟(本壇版主)從大馬給我寄來的一個碟片,裡頭講的檳城太平一帶的福建話(不知道這是否就是你們所謂的北馬福建話?)。從片中人物的語言腔調,我發現他們的福建話也是一種"漳泉濫"(混和腔),而且明顯摻雜了潮州話和一些我聽不懂的外來語借詞(可能是英語或馬來語言的,我猜)。總的來說,片中人的語言,整個語言的框架還是閩南話,與閩台地區的閩南話相同度(指語法、聲韻母、詞彙,但不包括聲調)應能達到90%之多。片中福建話的腔調已經不是純粹的泉州(或漳州,或廈門)轄區內的某一種縣市(或鄉鎮)的腔調,而是混合腔——除了漳泉混合之外,還夾雜著潮腔。那種混和腔,既不像臺灣,也不像廈門,也不像同安、金門,完全是它們之外的另一種混合腔。那個福建話,在聲調方面和漳州話有很大的不同,與泉州也不盡相同,也不像廈門,更不臺灣;韻母方面,漳韻、泉韻皆有,有些字念漳韻,有些又念泉韻,如果拿它的韻母單獨與新加坡福建話或者中國的廈門話來比,那麼它是偏漳的;但如果與臺灣(優勢腔)相比,那它又是偏泉的。片中的這種福建話,與目前閩台地區無論哪一個縣市區、鄉鎮的閩南話都不是同一個腔調。說它偏漳或偏泉,那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同時,發現片中人物的閩南話水平及流利程度都不算高,常常講到一半換成普通話,有些在我等看似簡單的事物,片中人卻明顯不懂得用閩南話表達。

[ 本帖最后由 limkianhui 于 10-8-2008 02: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08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过来坐坐了。如今我还是对"卤猪"情有独钟。

语言多元的文化契机,乡语在主流普通话市场下的没落,马来西亚语言市场产生的文化素质和思维等等,似乎还是乡语课题中比较不受青睐的。反之,山头尊严,似乎是最"主流"的话题。这让我想起Benedict Andersen的"想象的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我比较认同limkianhui的,即是“混和腔”。大家说的都不一样,真的想听听李永球的意见。毕竟他是北马人,在当地田野调查多年,他的见解是有分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8-200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头老大 于 20-8-2008 01:25 AM 发表
我比较认同limkianhui的,即是“混和腔”。大家说的都不一样,真的想听听李永球的意见。毕竟他是北马人,在当地田野调查多年,他的见解是有分量的。


单就音方面来说,混合是一定的。“娘”如“niauN“的音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也绝对没问题。

但有一些地方音,例如:大马许多地方可见到的“魚”读作[hu]等显然不是偏漳音。
这显示在生物和语言血缘上,还有一批不在漳州话区的人去和他们混合。
考虑到这一点,O君的话有其可信度。

但同时,如“我/吾人/尔人”之辞,在东马的诏安社群中七八十岁、九十几岁的唐来老阿姥也向来是这么说的(诏安社群若从田考等人至古晋时计起会没百来年?)由此可见,情况可并不单纯。漳州诏安和潮州区相接,虽可视为受潮语影响,却不一定。因为实则诏安话无需受到潮语影响也能有那样的表现。而且潮语也算是闽南话的一种,只是较偏远些而已。再说,去翻地图,龙岩一地也不接近潮州区,而位在漳州市以北较远的地方,较之与潮州区的距离,离该市倒是近多了,而且潮龙两地之间就是隔着漳州。如是,再怎么样也不让潮州人来教他们讲话。连漳州人都没空去教他们,潮州人才不会这么闲去串门子。这显示,在较古早的时候,“吾人”读为双音在闽语中须是郊区常事。在厦门还未高度开发之前情况也当如此。故说本土闽南话受厦门郊区话的影响似是已呼之欲出,人口从户籍等角度去考此事相信也不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8-2008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是说,“吾人\尔人”不一定是潮州话,闽南语也有,对吗?换句话说,你同意李永球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8-2008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头老大 于 22-8-2008 01:33 AM 发表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是说,“吾人\尔人”不一定是潮州话,闽南语也有,对吗?换句话说,你同意李永球说的?


是的,从不少侨居的,包含老辈的漳州诏安人和据L君所报,龙岩话的表现,不可能全部都受潮语影响。尤其是龙岩。显然,至少在早些年,中国闽南话区的郊区,包含漳州泉州辖域离开漳泉两市较远的地方和厦门偏郊常存有一些见于马国闽南语的一些“古”形。

那个形式大略是这样——至少在早些年(甚至现在)、厦漳泉是三个“大方言岛”,岛之外的地方是介于这三者之间,有时受其中一者影响较多但形式偏古的乡土话(厦门开发之前,厦门一带的话肯定也是那样,不漳不泉的古土话)。显然,来馬的闽南人只要不以厦漳泉三“市”为主,语言表现就不可能和它们一样,但表现得较像混合的厦门腔是有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6-8-2008 11: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果然李永球没有乱讲话,他说的“我人、汝人、伊人”果然是闽南话没错。可见他是有做田野工作,有根据及负责任。他没有误导人家,他没有自欺欺人,他所言有据,感谢他!
那些故意羞辱他的人,对他人身攻击的人,自己才是乱说话,连闽南话有“我人、汝人、伊人”都不知道,应该感到惭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1-2025 08:15 PM , Processed in 0.21539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