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多麗絲

夕夕 丽鹿 糸糸 II - 前一部的延续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9-1-2008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观思想,
很容易把人排挤在外。
主观地认为事情,
让心门闭起来,
任由人家如何努力,
都无法扣动。
因为,
压根儿,
就是认定了对方一定如自己所想的样,
一定错不了。

是这样的吗?

人为什么主观?
累累的经验,
告诉着每一个后生:
经历过那个过桥多过走路的人们吃盐多过吃米,
错得了么?

我知道什么是爱。
然而,
情绪似乎出卖了真心。

要在自己看着自己滑光溜溜的手掌之后,
依然凭着仅有的一点力气,
去花一趟全天下都不会谅解的旅程,
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气。
人总是在走至尽头的时候,
凝聚了最后一口气,
做出生平所有考虑都不敢想的勇敢。

写着去年的故事。

我说过,
我去年走过很多个尽头。
因此我相信,
很多转弯,
发生在没有希望的尽头。
智慧,
也在这个紧要关头才释放出来。
重点是:
不要固执。
怎样都好,
不要固执。
敞开心房,
容许宇宙的讯息进来,
洗涤受到重重包袱的灵魂,
让自己从头到脚,
好好的活。

我没有要求什么。
我只是希望靠自己闯出一条路。

我已经不再多说了。
就让我好好的努力,好吗?

(我怎么越来越不会跟我爸相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2008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别人的楼里留足迹,却很自恋的喜欢自己接近午夜的昏沉,所以把留下的印记,转载回来自己的地方。

"也许岁月渐渐的追上脚步,也许懒惰再在过山车似的情绪中变猪,我贪婪这种静静的快乐。"
下一句比较呕: "文字,本来就是一种亲密"。所以写完之后再老实地赏自己踹开的一脚 - 很暧昧的说法...死开~

对不起那个让我玷污了的地方(我拿什么来搞?天啊!今晚是干嘛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8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如果再瘦一点
我就一巴给你飞

已经变人干了
还要瘦


睡了!
晚安!

*甘夏你这几天网上无条件陪我!
生活虽然很闷,可我会找乐子的!


[ 本帖最后由 cover 于 10-1-2008 01:5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
感觉大哥不开心。
在电话里,
他抱怨着,
说同事间就是有人得寸进尺,
就是有人耍太极,
就连上头也不懂得做人,
让认真的工作的自己,
感觉到空虚。

我听。

然后回说:
"也许,你衡量太多了"。
因为我们总会在付出与回馈之间,
寻找一个平衡点。
当中心偏差,
倾斜就会一步步侵蚀我们的思想,
让不愉快的感觉滋生。
这样囤积,
会不快乐。

有些人惯用"计较"这个字眼,
然而,
也许在"寻求合理的对待"这个立场上,
跟"计较"还差一截。
大家都在找生活,
大家不过以自己的用心来换取生活费。
对于认真付出的人,
不管他人如何得过且过都好,
都希望有一个认可。
至少就简简单单的嘉许,
或者小小的一份薄酬,
又或者小酌还是一顿饭都好,
都给人温暖,
不是吗?
尤其过年过节的,
大家都希望有个好样的加油。

其实,
衡量亦即是预期成果与真实收获的正对比。
不是吗?
于是,
我跟大哥说:
"你在受着你的预期所支配着"。

我们的七情六欲,
时时刻刻都在跟我们说:
"你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的话,让我们来,我们乐意效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人际关系

在社会上的,都知道人际关系这一环,有好多好多学问在。
看见一篇文章,转来跟大家分享。

========== + + + ==========

做好人际关系

(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厂受人冤枉,是要据理力争,或是以和为贵?)

在社会上做事,有时并不是你技术没有问题,对事情有耐心、有热心、有兴趣,就一定可以做成事的。因为是与人有关系,事情都是人做成的,做一件事情,要完全与其他人无关,几乎很难。大概只有吃早餐,独自享用一杯咖啡、一块土司,才能孤独一人;或是打打坐。在一块蒲团上,那就不需别人互动,只要面对自己。

很多事,都是人与事相互连结的。有一位政府官员做官做得非常痛苦,他曾来找我,说:“我该怎办?”我说:“做事虽难,做人更难。你把事情做好,别人对你的批评、嫉妒都没有关系。你只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后来,他来向我道谢:“要把事做好,还是需要先把人做好。把人做好了以后,”事情就能够比较顺利推广。”

先学做人是非常重要的。该如何做人呢?就是小心谨慎、诚恳谦虚、踏实忠厚、宽宏大量,这样一定可以把人做好。我们学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事;只要努力把人做好,事情也会越做越好。做人一定要常常为人设想,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在家庭也是一样。比如说,一位年轻媳妇告诉我,她的公公婆婆常埋怨她,责备她。当孙子不听话,公婆骂媳妇;丈夫脾气不好,公婆也骂媳妇。我告诉这位媳妇:“自古以来,媳妇都是难做的。要跟公婆处得好,老人家埋怨时,就顺着他们。体谅做公婆的,都是疼儿孙、比较不疼媳妇的;虽然委屈,但不要难过,还是把自己的本份做好,还是落落大方尽你的责任。”她照我的建议去做,一段时间后,丈夫和孩子都成了媳妇的后盾,做她的精神支柱,也免去与公婆间的冲突。

在职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做事之前先把人际关系做好,也就是多尊重人、多适应人、多配合人、想做的事会更顺利。如果别人找你麻烦,千万不要自己懊恼,这会是双重伤害;别人已经伤害你,你又伤害自己一次,这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反省没有错,就把被冤枉的心情放下吧!

                                                                                                                                                                                                          来源:圣严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8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真正的快樂

       在生命過程中起伏不定的煩惱現象,總是圍繞著「我」在打轉。為了「我」,經常覺得不滿足、不自在,任由埋怨、懷疑、嫉妒、貪求、瞋恨等情緒,如滾雪球般快速增長,漸漸地操控我們的心。其實,「我」也是一種因緣和合,其中並沒有一個永恆主宰的靈魂。所以,昨天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是不一樣的,甚至一小時前的你和現在的你也不太一樣,不僅身體不一樣,我們的心理狀態、行為模式和意識的內容也隨時在改變。

       當我們不瞭解自我組成的真相,而持續強化自我中心的想法時,就會不斷地向外追求,同時又不斷地排斥外在環境中的一切,擁有的愈多卻分享的愈少,陷入身心失衡與患得患失的長期煎熬。雖然社會上往往把自我中心很強的人形容為優勝者,但是他們幾乎沒有長久的朋友。一旦他們的朋友成為旗鼓相當的對手時,就會因為不能包容對方的強悍,而成為彼此的敵人。由此可知,凡是強人都很孤單,即使表面上大家都不承認。

       從另一個微妙的角度思考,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來自集體深層的快樂——整個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雖然別人未必會立即以善意回饋,然而讓別人過得快樂、自由、有希望,不僅能利益別人,最終一定也會利益自己。倘若我們能常常將別人的幸福也放在心上,便能遠離一切痛苦,發掘源源不絕的快樂能量。

       擺脫痛苦,追求快樂,本來就是人的本性;然而,追求快樂只能算是一個起點, 不能當作人生的最終目的,如果無法擺脫痛苦的根源,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就有着这样的疯狂念头:背包旅行去!
不过,我想我是来自一个很典型的思想家庭 - 想多过做。
被灌输的是理性思考教育,被培训的是独立处理行为,但是做事情永远都是婆婆妈妈。
因为想太多。
太多的现实,太多的别扭,所以很多狂野的思想,只能在脑子里孕育,也只能在兴叹中夭折。

很想走很多地方,看很多人,体会很多感觉。

就像我很久以前就喜欢摄影,因为我喜欢把感觉捕捉下来。
但是到今天我才抓起阿佐的相机来说我的话。
为什么拖这么久?
就是太多理性,那些感性的都被压抑。

渐渐,学习了释放,让感性来表达自己。
理性挣扎着、呐喊着,说什么这一路来都它管得好好的,说什么我就是因为它所以这么能干。

能干来做什么?自在的面对自己不更好?

这个周末,有一个女生用整片(slide)来诉说她独自一人勇撞南美洲4个国家. 一个人背著15公斤大背包,前面背个5公斤的相机背包,斜肩的包包裝著120卷正片, 帶回來了三百多張的正片(slide), 还有她的遊集的故事 - 阿智玻秘》﹣曾素音幻燈片分享會

我会在我自己能踏上我希望走的自助旅行的行程以前,去看她的叙述。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11-1-2008 07: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61,
我在说亲子关系。
相信是关心来叩门,所以跟我说:
“这事,有片子看。”

那是访谈节目。
我看了。

是的,现今知识、层面、资讯发达,
父母不复当年的好当。

谢谢。
谢谢你给我这个访谈。

对事情有没有帮助?
呵呵,
没关系,
看看有没有机会给爸妈看见。
随缘吧!
执著不了这么多。

我知道,
成长是两方面的。
需要“抗拒”先卸下,
讯息才能进入。
但是毕竟那是长者的尊严,
也是长辈最难跨的槛,
咱站在两个年代的对岸相望,
只有耐性,
可以存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遍上的东方家庭里,
多半都是拜拜的。
一直在神秘色彩浓郁的道教思想下长大的我,
从小就对魅影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泛黄的灯泡,
在微风催动摇曳下,
屋子里到处都是故事的源头。
深夜,
乌漆抹黑的安静里,
睡意不来,
听见同屋子的人睡觉的呼吸声、
墙角上壁虎的声音、
蟑螂爬过跟东西摩擦出的嚓嚓响,
都一一的用来筑起我心目中编故事来吓自己的王国。

我生活楼的熟客都知道,
去年初,
我皈依了。

当时候,
认真地想好之后,
没跟家里说,
就去了。
去了回来,
也没说。
就当没一回事,
继续生活。
直到一段日子以后,
先跟妈妈说,
然后再过一段日子之后,
才跟父亲说。

然后,
预料中的事情,
按照预设剧本的剧情,
发生了。

所有的不幸,
都成就我为罪魁祸首。

我一下子,
变成了家里影响力最强的那个。
好事都不是我,
坏的都拜我所赐。

我究竟是成了佛教徒,
还是扫把星?

以前,
我会站起来抗争;
现在,
我默默的走开。

我不说,
是因为已经没有沟通的心了...

放心,
没有不快乐。
因为成了“扫把星”之后,
我反而脾气、情绪,
都比厉害过我的人稳定,
所以,
我耸耸肩,
对家人,
也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9# 多麗絲 的帖子

小时候,在小学的时候
每天走在走廊
总觉得身边的栏杆
好高好高

现在重回小学
赫然发现
栏杆却只及腰

以前高高的栏杆
什么时候变矮了?
---------------------

在我离开家之前
我脚下
我站着的平台

角度
感觉很家人的
都矮一截

现在 长大了
自己的平台
也许也被提高了吧

那个栏杆
已经被跨过去了
--------------
不同的是
每一个地方
不同的建筑师
有不一样高度的栏杆

你现在身处的地方
和他不一样
在你前面
还有很多你想要跨过的栏杆

而他身处的那栋楼 也许
已经没有更高的栏杆
已经没有继续向前的动力
继续跨栏杆的动力

-----------------
走出了从小身处的
父母塑造的那口“井”
我知道世界之大
容不下自己的狭隘眼光

所以
我不容许自己随波逐流
我也要
一道道栏杆的跨下去
-------------------

在面前的
已经是我们的世界了
就让我们努力开拓自己的将来吧


[ 本帖最后由 cover 于 12-1-2008 05: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08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fulfillment of desire

Fulfillment of desire is an illusion; desire leads to more desire, not satisfaction.
-Kathleen McDonald


满足欲望是一种幻觉。因为欲望引致更多欲望,而非满足。

========== + + + ==========

内心的阶层分布
用你的心来聆听
普遍上,我们都是出生并成长在这样的文化之中:注重思考更重于感受。因此,在地位上,我们没有不知不觉地就把心编排在头脑之下了。这意味着,我们聆听和反应的部份,都是注重在颈部以上;我们所容许身体其他部份针对事情发出的声音,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这是一个自然习惯,就像我们呼吸的方式和走的姿势一样不自觉地在发生着。然而,透过自觉性和关注,我们是可以将重心移到心那里去,从一个更深、更清晰的地方来聆听。

人类的头脑注重于采用结构,并有条理的在规划所有事情。它可以把所有东西都仔细并清楚地分开,甚至从这里安排计划和策略。在很多的方面上,无可否认的,我们必须感谢脑袋让我们在这星球上生存下来。可是,更清楚的是,我们同时也需要心的智慧来促使我们更能好好的继续活下去。当我们用心来聆听的时候,脑袋中控制逻辑的部份将软化下来然后融化掉,这让我们可以好好地去观察那些有条不紊的组别、规划底下,究竟是怎么样连接起来的。我们也因此才能看见:如同心的地位是在头脑之下,这些衔接在一起的,出现在所有的事物之下。

很多人都赞同这么一句话:这是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就比如说,很简单地,尝试跟一位朋友坐下来,并询问对方:请说说此刻你对你的生命的看法。然后维持1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内,不给予语言上的反应、不提供意见、不进行什么解决方案的商讨。取以代之的是,好好的把空气吸进你的心里以及肚子里,然后专注聆听、感觉就好。你会发现你的朋友更可以说话,说得更深入,同时感觉到对方正在被听见。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感觉到温暖和热诚,仿佛是跟对方第一次见面,那么你便知道,你已经开始了用心聆听的能力。


Inner Hierarchy
Listening With Your Heart

Most of us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cultures that value the head over the heart and, as a result, we place our own hearts below our heads in a sort of inner hierarchy of which we may not be conscious.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we tend to listen and respond from the neck up, often leaving the rest of our bodies with little or no say in most matters. This is a physical habit, which sometimes feels as ingrained as the way we breathe or walk. However, with effort and awareness, we can shift the energy into our hearts, listening and responding from this much deeper, more resonant place.

The brain has a masterful way of imposing structure and order on the world, creating divisions and categories, devising plans and strategies. In many ways, we have our brains to thank for our survival on this planet. However, as is so clear at this time, we also need the wisdom of our hearts if we wish to continue surviving in a viable way. When we listen from our heart, the logical grid of the brain tends to soften and melt, which enables us to perceiv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beneath the divisions and categories we use to organize the world. We begin to understand that just as the heart underlies the brain, this interconnectedness underlies everything.

Many agree that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we can do at this time in history, and there are many practices at our disposal. For a simple start, try sitting with a friend and asking him to tell you about his life at this moment. For 10 minutes or more, try to listen without responding verbally, offering suggestions, or brainstorming solutions. Instead, breathe into your heart and your belly, listening and feeling instead of thinking. When you do this, you may find that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offer advice and much easier to identify with the feelings your friend is sharing. You may also find that your friend opens up more, goes deeper, and feels he has really been heard. If you also feel great warmth and compassion, almost as if you are seeing your frie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you will know that you have begun to tap the power of listening with your 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08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健康心脏25小贴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8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双手十指反扣回转在脖子前的测验到今天还没有时间做到。
跟弟弟聊天说到寂寞、空虚,对面nasi kandar传来“wohhhhhhh....”,我问弟弟,他说:"如尼miss球"。
礼拜天从早到晚这边忙那边忙,原来陪shopping可以这么累的。
可是他的舞蹈员小朋友却是很兴奋、很起劲。
沙尘滚滚风尘碌碌跑见一百多公里外的客户希望presentation可以成功。
傍晚等见人谈事情收到电话他爸爸扭到脚。
现在累得在电脑面前写简短的报告却感觉精神已经睡觉。

以上说明不在的周末连同今天一共经历了多少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8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累得像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08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孩
前世没睡够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08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跑来这里躲一下
我也是很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008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班回家后
昏昏沉沉的休息了一下

就出发去了住家附近的购物中心
换外币
也顺便医一医肚子

其实最难过的
是买了一份食物
自己一个人棒到空桌子坐下
然后无声无息的拿起筷子

把食物送进嘴巴

挟更多食物
放进嘴巴


一个人吃东西
是我在狮城生活
最不喜欢的一环


吃东西应该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
什么时候变得公式化
只为了填饱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08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弟弟  #570 & #575 & #577

#570
我们的感官很奇怪地接触身边的一切
然后很不解地搔抓头问自己:
“究竟是谁/什么变了?”

时间变了,人变了,东西也变了。
过去了,老了,旧了。

你让我想起我说小时候山上的屋子。
离开那里很多年以后,我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偌大的房子有我绘声绘影的故事。
然后回到老家隔壁的外婆家,走到每一个都是我们老家的倒影的角落,
确实怎么都挤不出那个我小时编制风声呼呼以及摇曳的树叶沙沙作响的低级恐怖感。

嗯,认同。
就是那种“昨是今非”的心情。


#575
精神耗殆,脑子空空。
不愿睡去,为何?
当然,终究还是敌不过,依然是敌不过的。

呵呵,
有时生命总有一些坚持,
不仅仅是为了一份打自心中的认真,
也是因为对自己的选择做出所有的努力。

直到筋疲力竭,不得不闭上眼。
很笨很笨的我,后来才知道:坚持和固执,有差。

现在学不固执,所以坚持了之后如果依然是不行便放下。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哪!


#577
一个人吃饭的心情,真的,阿姐也觉得很孬。
可能我们真的是超级怕寂寞的人,
也许我们就是喜欢济济一堂欢乐聚头。
我在卖月饼的时候,几乎每天的用餐时间都不想吃东西。
因为一个人吃,太冷清了。
但是不吃又不可以,真是瘪到不行的心情。

我的印象中,自己曾经寂寞地用餐到边吃边掉泪。
一边像嚼蜡的食之无味,一边在心底反复问:“为什么只有我自己吃饭?”

x  x  x

表紧表紧,
你回来的时候,
我们每天抱在一起吃。


[ 本帖最后由 多麗絲 于 16-1-2008 11:0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08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天,都有新的学习在发生,只看我们是否敏锐地察觉并好好的汲取。
有时候会很累,感觉东西仿佛螫伏很久在等待最好时机来一个措手不及。

今天看见非常一针见血的精句,贴来分享:


        "The results of karma cannot be known by thought, and so should not be speculated about. Thus, thinking, one would come to distraction and distress. Therefore, do not be the judge of people; do not make assumptions about others. A person is destroyed by holding judgments about others."
========== + + + ==========

这里还有一个(感觉有点老掉牙了,不过还是贴上来),

    有时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者“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话不能这么说”或者是“哎呀,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这样做不行啦”又或者“你怎么那么笨,跟你讲你都不听...”等等。一般来说,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否定。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间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觉得自己都是对的而别人都是错的。然而,有句话说:“强势的建议,是一种攻击”。有时,既是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良善的、好意的,但是如果讲话的口气太强势、太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则对方听起来就会像是一种攻击一样不舒服。因此,有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感慨:“你知道吗,其实我蛮赞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其实我挺同意你的见解,打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有时候我们会说:“我这个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门都是开的,大家随时都可以进来和我沟通”。可是,如果我们的门是开的但心却是关的,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在沟通时必须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我尊严感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美、被认同、被附和,而不喜欢被否定、被轻视。所以,即使双方意见不同,也要做到异中求同,圆融沟通,有话照说但口气要委婉许多。

    中国人的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这个字,是由“手”和“戈”组成的。“我”字竟然是“手上拿着刀剑、武器”的意思!也许,这解释了为什么至上的智慧说:“如果不能放下我,便不能超越”。想想每个人都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怎么还能好好的跟他人沟通呢?沟通,要善用同理心,说句漂亮的话,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打住不该说的话,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学习“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是要想着说”。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后悔,因为说出来的话没有像皮擦,没有立可白,不能把说过的话擦掉。学习情绪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为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先静下来,勿冲动行事,也学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免得事情越弄越糟。


       生命的长度是上帝所给予的,然生命的宽度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我们都可以在工作中、生活里学习做到更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圆融,使生命更漂亮、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睡醒
决定要把枕头给换了

在这样下去我的脖子会断掉


每次睡醒都有颈项疼痛的问题
----------

等下就要上班了
我还没有打包行李
真的是越来越“勇”


今天是这个月最长的旅程
即将出发去法老王的国度
到时候拍了照片再给你看


[ 本帖最后由 cover 于 16-1-2008 01: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08:34 PM , Processed in 0.1489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