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sneoh

华人基督教徒与中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3-200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10:14 AM 发表


??? 不明白。。。。


你所转载的东西,第一以佛教为主,我不见你分析其他华人信仰宗教以焚香祭祖的理由,根本无法认清华人焚香祭祀的文化
第二没有古书籍出处( 范缜特别强调古人为宗庙祭祀,乃圣人从孝子之心,所以设教,并不是真为了祭祀鬼魂。),他说古人没有祭鬼魂,他看到那一本古书出处说的?还是他单凭自己想象?
古人先从祭天后变化到祭祖
送你几个网页慢慢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451956.html?si=4
诗经,尚书
焚香最初于周朝祭天
我这边很多烧香祭祖,怎么和你转载的差别那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3-2008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e=mc2 的帖子

(烧香和祭品)在新约已经被废除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8-3-2008 11:44 AM 发表


你所转载的东西,第一以佛教为主,我不见你分析其他华人信仰宗教以焚香祭祖的理由,根本无法认清华人焚香祭祀的文化第二没有古书籍出处( 范缜特别强调古人为宗庙祭祀,乃圣人从孝子之心,所以设教,并不是真为了 ...


哦哦, 长知识了。不过你自己的字体太小了。。==lll

我也是上網找的, 外行人嘛..知道的不多, 都是以"祭祖仪式”和“祭祖的由来”为开头去找的。

不好意思哦。

[ 本帖最后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12: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香是中国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个特点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普遍性,汉人烧香,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处不烧。二是历史悠久,现存文献《诗经》《尚书》已有记载,则其起源必早于诗书时代即西周。三是普遍性,几乎做什么都要烧香:对祖宗要烧,对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烧,对动物要烧,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在庙里烧,在厕所也烧;过节要烧,平常也要烧;作为一种生活情调要烧,所谓对月焚香,对花焚香,对美人焚香,雅而韵,妙不可言;作为一种门第身份,所谓沉水熏陆,宴客斗香,以显豪奢;虔敬时要烧,有焚香弹琴,有焚香读书;肃杀时也要烧,辟邪祛妖,去秽除腥;有事要烧,无事也要烧,烧本身就是事,而且还会上瘾,称为“香癖”,就仿佛现代人的抽烟饮茶一样。

有趣的是,不特中国烧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国家也烧。香的英语写作incense,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载有如下内容: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香料树,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用品。巴比伦人在祈祷和占卜时往往焚香。以色列人在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86年--前538年)以前引进了香,到了公元前5世纪,一些祭坛专供奉香之用。鳊教特别是湿婆派在正式礼拜和家常礼拜中都要焚香;佛教在节日礼拜、成年礼拜以及日常礼拜中都焚香。日本神道教也焚得。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焚烧木头和树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恶魔。罗马人先是焚烧香木,后来引进了香,焚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以及崇奉皇帝时越来越显得重要。

中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笺:“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说,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体祭法为:将牺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烟,表示告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疏:“禋,芬芳之祭。”可见,所谓禋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那么这就是后世所谓“烧香”了。

这一期,香事有以下特点:一是香品原始,为未加工的自然物,还不是后世正规意义上的“香料”(树脂加工而成);二是自然升火,不用器具如后世的“香炉”;三是专用于祭祀,而祭祀由国家掌握,即,烧香还没有生活化,民间化。明周嘉胄《香乘》引丁谓《天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也。其用甚重,采制粗略。”

第二期,从汉武帝到三国,可称引进期。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其一,武帝奉仙,为求长生,是神就敬,而打破了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

其二,武帝时期香品渐走向实用化,如置椒房储宠妃、郎官奏事口衔舌香等,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帝大规模开边,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传入中国。《说郛》卷35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称:“又按汉武故事亦云,毗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甘泉宫。金人者,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然则烧香自汉已然矣。”此外,武帝曾遣使至安息国(今伊朗境内),《香乘》卷二引《汉书》称:“安息国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北至康居,其香乃树皮胶,烧之通神明,辟众恶。”树皮胶,即树脂,是为真正的香料。

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起来,后世野史笔记屡称不绝。什么焚“月支神香”解除长安瘟疫(《香乘》卷8),燔“百和之香”以候王母(《汉武外传》),用东方朔“怀梦”香草在梦中与李夫人相见,直至烧“返魂香”使李夫人还魂--这个传说还传到日本。

香事繁盛,香具应运而生,不久,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传说上面还有刘向的铭文:“嘉此王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宋火青烟。”(见《香乘》卷38)。刘向为宣帝时人。从此,香品与香炉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然而,从武帝时引入西域香料始,降及东汉三国,在这三百多年间,香的使用还仅限于宫廷和上层贵族之中,极为名贵,难得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香乘》卷2引《五色线》称:“魏武与诸葛亮书云: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为馈赠之礼品。又《香乘》卷7引《三国志》称:“魏武令云: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足见焚香即使在宫廷中也还是一种奢侈。

第三期,是普及期。香的走向普及,是隋唐以后的事。普及的原因有二:一是“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香”所取代。“迨炀帝除夜,火山烧沉甲煎不计其数,海南诸香毕至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价格降低,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二是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二教尚香,“返魂飞气,出于道家;旃檀枷罗,盛于缁庐。”从而,信徒汹汹,风气大展,造成烧香走向普及。只不过,这时固有儒教还与释道二教时相对抗冲突,传统士人抵制特别是佛教,而使繁盛的香事略为减色。

迨至宋代,三教融合,烧香之俗,也便御风而行,为大家一致崇尚,士人拜祭孔子时也烧起香来。这就出现了本文一开头所讲那种局面。明屠隆总结道:“香之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闵吟,温灯夜读,焚以远避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护,焚以熏心热意。谓士助情可也。尘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蔼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香与美已融合为一,大量诗文专门写香。兹举北宋陈与义(字去非,与黄庭坚、陈师道齐名)的《焚香》为例: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无限心意情怀,寓寄一炷烟中,人生喜怒哀乐乃至形而上的追问与探求均在此找到出路,于是也就难怪世事变迁而熏性是不改的了。噫!香已经完全渗透内化到人的精神之中;这种渗透是那样的深,以至到了民国年间,林语堂还津津乐道。 (来源:东方网)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 人气 +1 收起 理由
萧繁 + 1 谢谢分享
烏鴉 + 2 谢谢你的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焚香习俗起源是很早的,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古人在焚香中不仅减少蚊虫叮咬,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舒适怡人的芳香,还去除了疾病的传播和困扰。从中得到很大益处。在古代有原始崇拜与巫术等崇神信奉,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恩赐,对神极度敬仰和崇拜。久而久之焚香就被神化了,随后焚香变得既庄严又神圣。

      古代各朝对焚香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焚香被不断神化,从一般生活需要发展到宫廷、佛教、圣事、圣地需要;从实用发展到华贵神圣。由于焚香质的变化从而推动和促使焚香器具的迅猛发展,故制造出各阶层需要、花式繁多的焚香器具来,满足焚香者信奉、理念、心愿和愿望的需求。根据考古发掘的熏炉数量和年代分析,古时候用熏炉焚香最盛行的当算汉代,大量的汉代熏炉出土证明了当朝对焚香比较重视,十分盛行;当时社会已相当发达,物质已得到满足,人们朝向古代精神文明方面追求。

      汉代熏炉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多,有金属和陶瓷两大类;博山炉最精美绝伦。唐代使用贵金属制造熏炉,有二层及三层之分,最著名的要算“球型万向形熏炉”,小小熏炉包含着的高科技让现代人惊讶。宋代以动物造型制造熏炉形成一种风格。明代宣德炉最为名贵。清代绚丽多姿、富丽堂皇的景泰蓝香炉在发展中得到创新。焚香习俗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给无数的焚香者带来幸福与追求。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于是,香具也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香品与香炉相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隋唐以后,“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香”所取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价格降低,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另外,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两教尚香,信徒众多,令焚香走向普及。(来源:百度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12:16 PM 发表



还有,这个我是知道的,只是演变的原由就不太清楚,之前在前面的前面。。不晓得那页说过了。

谢谢你的link哦。。我迟一点再看。。昨晚看太多了。。消化不良。


上面两个帖子是烧香的来源和历史,和moon_boy提供的大致相同,moon_boy还有其他的是关于清明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3-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主牌」的由來
逆子與慈母  根據《後漢書》記載,有一個人名叫丁蘭,以砍柴為生,個性暴躁,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如果不順他的意,便會勃然大怒。然而,母親仍然非常愛他,每天為他送便當上山給他,但是,丁蘭並不珍惜,老是嫌東嫌西。村民們為他得母親打抱不平,但母親總是幫他說話,默默受氣。  有一天,丁蘭看見一隻小羊跪在母羊的膝下喝奶,好奇地問其他的樵夫說:「這隻小羊為什麼要跪著喝奶呢?」老樵夫回答他:「因為牠知道母親的辛勞,所以,在喝奶的時候屈膝跪下,報答養育之恩。」丁蘭聽見連牲畜都會知恩圖報,想想自己對母親的不孝,不禁羞愧了起來。  這時,他想到母親正在辛苦的趕往山上送便當,於是,立刻拿起自己的工具,跑回家去迎接母親,沒多久,他看到母親佝僂的身影,加快腳步朝母親跑去,遠遠地,母親看到兒子拿著砍柴的斧頭朝她跑過來,以為兒子要傷害她,便匆忙地往回跑,丁蘭見狀直在後面喊叫,母親更是嚇得越跑越急,結果不小心失足掉到河裡,丁蘭趕到河邊,卻只見湍急的河流,再 也看不到母親的身影。  丁蘭傷心欲絕,這時腳邊漂來一塊浮木,於是丁蘭將它撿回家,在木頭上刻上母親的名字,天天在它前面懺悔、祭拜,記念母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ōng
<名>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名>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3-2008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先崇拜,或敬祖,是指一种宗教习惯,基于死去的祖先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wikipedia)

英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Ancestor_worsh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好奇,為什麼基督徒一定要上香才叫盡孝道?為什麼不上香的基督徒要背上不孝的罪名?我請樓主先回答我的提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馬選民 于 28-3-2008 03:26 PM 发表
我很好奇,為什麼基督徒一定要上香才叫盡孝道?為什麼不上香的基督徒要背上不孝的罪名?我請樓主先回答我的提問。

应该是说
为什么楼主一定要上香才叫尽孝道?
因为基督教并不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又有疑问了

身为基督徒,可以不要去教会,不去弥撒,不去洗礼吗?
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尽一个神圣的基督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8-3-2008 08:23 PM 发表
那么我又有疑问了

身为基督徒,可以不要去教会,不去弥撒,不去洗礼吗?
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尽一个神圣的基督徒?

神的话语说,末日近了,不可停止聚会
洗礼是为了像撒旦表示自己已经属于神的儿女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赫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8-3-2008 08:23 PM 发表
那么我又有疑问了

身为基督徒,可以不要去教会,不去弥撒,不去洗礼吗?
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尽一个神圣的基督徒?


你都会说是基督徒罗。

难道你曾听说基督徒一定要上香吗??

难道说华人就只有在死后上香才能尽显孝道??

人家我妈妈说(佛教徒)。。。“以后我死了,你们什么都不用,直接火化就行了,只要我在生孝顺就可以了。我在生的时候不孝顺,死了不管你怎样拜,你还是不孝顺。”

以前隔壁家的阿姨,不是基督徒哦,她也没有上香什么的,但是。。。她就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所以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在不上香就是忘祖或是不孝的问题上周旋那么久。

如果以思念为出发点的话,那么又何以执著于上香的仪式呢??

我外婆去世了好几年,但我却时时刻刻纪念她,情到浓时还掉眼泪,难道这个不是纪念着我的先辈吗??
难道就因为没上香就要被人指着鼻头说数典忘祖吗??

再来。。难道我以怎样的方式纪念死去的长辈需要到处嚷嚷,让人来评论我到底有多孝顺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烏鴉 + 2 谢谢你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09:36 PM 发表


你都会说是基督徒罗。

难道你曾听说基督徒一定要上香吗??

难道说华人就只有在死后上香才能尽显孝道??

人家我妈妈说(佛教徒)。。。“以后我死了,你们什么都不用,直接火化就行 ...


有点赞同
真不明白为啥要把尽孝道跟上香画成等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无奈Q~ 于 28-3-2008 09:17 PM 发表

神的话语说,末日近了,不可停止聚会
洗礼是为了像撒旦表示自己已经属于神的儿女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赫赫~



那么同样道理,烧香只是多了一个让外人看了觉得你有孝道的道理
不要问为什么,你要问的话,问每一个烧香的人
这个就是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3-2008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09:36 PM 发表


你都会说是基督徒罗。

难道你曾听说基督徒一定要上香吗??

难道说华人就只有在死后上香才能尽显孝道??

人家我妈妈说(佛教徒)。。。“以后我死了,你们什么都不用,直接火化就行 ...


理由很简单,这就是华人的文化
烧香就是让千百年来华人们觉得就算死后,也会表示生和死都有孝顺,(假如弥撒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那么我去不去和不洗礼,只要我心中有的是耶稣天父就够了,那么我是不是一个神圣的基督徒呢? )
不管烧香对象是否有没有鬼魂存在也好
一提烧香,除了华人之外,我想不到还有一个种族是为第一个例子


烧香不过是尽孝的其中一个方法,除非你不想做个不去洗礼,只去教会而已的基督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8-3-2008 11:36 PM 发表


理由很简单,这就是华人的文化
烧香就是让千百年来华人们觉得就算死后,也会表示生和死都有孝顺,(假如弥撒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那么我去不去和不洗礼,只要我心中有的是耶稣天父就够了,那么我是不是一个神 ...


怎么又提起华人文化了。。。

我还没有找到这一方面的资料。

其实教会没有硬性要求洗礼。

而且一个虔诚的信徒并不取决于洗礼,若洗礼了亦不代表那信徒是否虔诚。所以去教会,洗礼,整天口中喊着“主啊,主啊”的人并不能代表他虔诚。 (会打这比喻,是你让我以为华人不上香=不孝,希望我没有会错意。

我还是觉得很困扰,难道上香是华人唯一尽孝的方式?别无其他??

[ 本帖最后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11:5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浴血天使 于 28-3-2008 11:46 PM 发表


怎么又提起华人文化了。。。

我还没有找到这一方面的资料。

其实教会没有硬性要求洗礼。

而且一个虔诚的信徒并不取决于洗礼,若洗礼了亦不代表那信徒是否虔诚。


烧香本来就是华人文化。一提起烧香,你心中想到的是什么种族呢?
那么就要问佳礼的神圣基督徒了,假如他们是个虔诚的话,可以不去教会,不洗礼,不必祷告可以吗?因为我心虔诚于耶稣天父,也不在乎那些仪式,我自己觉得虔诚就可以了,恐怕他们会用一堆经文来告诉你,必须要这么做

我并没有说烧香是唯一的孝道方式,你也不要误会,我说的烧香是其中一个而已
你可以不要烧香,反正是外人看你,你自己觉得孝顺就是好了

钱多朋友自然多的道理,除非你是在非华人文化为主要的国家,不然你只是站在白猫群中的黑猫
nth else.

[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8-3-2008 1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8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无奈Q~ 于 28-3-2008 11:49 PM 发表
华人的文化

所得顶好的,我该怎么跟你沟通呢。



我。。。昨天找了很多资料,没有发现上香就是华人尽孝的文化。

人家也有看到不晓得以前哪个国家,哪个宗教也是有上香仪式,也忘了是祭拜什么了,所以不仅仅是我们祖宗才有“上香的文化”。 (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前几页的帖子)

上香同等尽孝的课题要谈论到几时啊??

华人很可怜几下。。就只有上香才能表示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8:59 PM , Processed in 0.13642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