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刘素云老师之学佛人的榜样 ~'~ 「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25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0:07 PM 编辑
下面開始講今天的內容:
釋迦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系列專題講座之四)——《無量壽經》第一經 念佛法門第一法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他的使命就是一個: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
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講經說法,教化眾生。
講哪部經?講《無量壽經》。
為什麼?因為《無量壽經》是第一經。
為什麼說《無量壽經》是第一經?這就是今天要和同修們分享交流的內容。
下面,我們就直奔主題,具體說說《無量壽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
一、《無量壽經》是唯一一部暢佛本懷的經。
什麼是暢佛本懷?
本懷,就是心裡最想說的、最想做的。
暢佛本懷就是把等了無量劫沒有說出來的話,現在機緣成熟了,可以痛痛快快的、酣暢淋漓的說出來了。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說這部《無量壽經》,但因機緣不成熟,遲遲不得說,現在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佛可以說這部經了,你說佛該多高興啊!
這個「暢」字用得好,用活了。
這在經文裡有具體體現,世尊在宣講《無量壽經》時是這樣的:
「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 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
如果《無量壽經》不是暢佛本懷的經,佛怎能是這個樣子呢?
《無量壽經》是唯一暢佛本懷的一部經。
注意「唯一」兩個字,除了《無量壽經》,找不到第二部經是暢佛本懷的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25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無量壽經 》是唯一一部幫助眾生一生成佛的經。
這裡面有兩個要引起我們注意的地方:一個是「唯一」,一個是「一生成佛」,「唯一」就是沒有第二個,「一生成佛」是時間短,成佛快,不用等來生,三藏十二部找不到第二部能讓眾生一生成佛的經。
我們學佛的目的,不就是要今生成就嗎?現在,我們遇到了能讓我們一生成佛的經,可惜我們不識貨呀!
這部經也想摸摸,那部經也想碰碰,這個咒也想持持,那個咒也想念念,就是把這一部能讓我們一生成佛的《無量壽經》擱在一邊,雪藏起來,甚至時不時的批一通,真是有眼無珠。
無量劫以來,我們曾經遇到不可計數的成佛的機緣,可是又有不可計數的成佛機緣與我們擦肩而過,被我們錯過了,到現在,我們還在六道輪迴的苦海裡頭頭出頭沒,多冤枉啊!
今生,我們得到了人身,又遇到了能讓眾生一生成佛的《無量壽經》,我們太幸運了,又遇到今生成佛的好機緣了,可千萬不能再錯過了。
記住老法師的教誨: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足夠了!
記住「足夠了」這三個字。
你記住了,照做了,保你今生成佛。
釋迦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第4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25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無量壽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中唯一一部多次宣講的經。
怎樣證明多次宣講?從漢朝到宋朝,一共有十二種譯本,流傳下來的有五種譯本。
從這可以看出是多次宣講。如果一次宣講,不會有這麼多種譯本。
為什麼多次宣講?一是暢佛本懷;二是這部經重要,末法眾生要靠這部經救度。
這部經就是末法慈舟,救度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
慈舟就在你眼前,
是上是下你自選。
選錯再等五千劫,
選對今生回家園。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25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0:25 PM 编辑
四、《 無量壽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的唯一正說。
什麼是正說?正說就是真實說,就是真諦。
真實說就是真話,就是不假;真諦就是真理、真如,也叫勝義諦,也叫第一義諦,永恆不變。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只此一部經是正說,沒有第二部,所以我們說,《無量壽經》在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部經都不能取代的,就是《華嚴經》和《 法華經 》也取代不了《 無量壽經 》。
《 無量壽經 》是唯一正說,也叫真實說,也稱真諦。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其他經典?
《 無量壽經 》之外的所有一切經典都是方便說,也叫旁說、權說,也稱俗諦。
什麼叫方便說?就是為了引導教化眾生而隨順眾生不同根性而採用的手段、方法和語言。這樣的語言叫方便說。
權說是方便說的別名,即暫時用之最後則廢之的教法。
俗諦是二諦之一,是世間的真理。注意「 世間 」二字!
佛所說的方便說、權說、俗諦,都是佛的委曲之說。
佛為什麼不直說正說呢?拐那麼多彎幹什麼?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生成佛機緣不成熟,剛強難化。
大家記不記得,佛講《法華經》時,五千弟子退席?為什麼?聽不懂,不接受啊。
大家想一想,跟隨佛多年的弟子都聽不懂、不接受,其他眾生有多少能聽懂、能接受?
所以,佛為了度眾生,只好先說一些權巧方便之說,待機緣成熟的時候,才宣說這部唯一的正說。
同修們,我們受持《 無量壽經 》,越過了佛的方便說、權說,直奔佛的正說;我們受持《無量壽經》,越過了俗諦,直奔真諦。
我們少走了太多的彎路。
我們不覺得太幸運了嗎?你多生多劫的積功累德,這一生得到了回報,你要珍惜呀!
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你都不可以捨棄佛的唯一正說《 無量壽經 》。
釋迦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第4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3-2025 09:45 PM 编辑
五、《無量壽經》是唯一一部既契理又契機的經。
什麼是契理?就是契合真理,這個真理就是指諸佛所證之理。
什麼是契機?就是契合眾生的根機。
概括一下,就是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不同根性。
為了讓同修們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再說得稍作詳細一點。
《無量壽經》的殊勝在於契理契機。既契合於理,又契合於機。
「理」就是實際理體,真實之際,它理性的本體,也就是真如實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本來面目。
所謂契理,就是契合真如,契合實相,契合它真實的本來,即本來面目。
為什麼本經是契理呢?
因為本經是「住真實慧」。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聖眾,都是在「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要把真實之本際開化顯示出來。
為什麼要有四十八願度眾生呢?就是要給眾生「惠以真實之利」。
真實之慧、真實之際、真實之利,都是真實,純一的真實,所以真實就是理體。
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集於一經是稀有難逢的,三個真實是《無量壽經》的核心。
《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華嚴經》中所詮釋的一切事理,即《華嚴》的事理無礙、事事無礙的一真法界,《華嚴》的事事無礙、十玄妙門,《無量壽經》都有,所以《無量壽經》是中本的《華嚴經》。
那麼這個一真法界,《華嚴》祕奧的理體,就是蕅益大師的話,正是《無量壽經》所說的契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說契機呢?
契機,是契合大家的根機。
注意「大家」二字,這更是《無量壽經》最獨特的殊勝。
經中的持名念佛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
「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上根中的上根,遇見了這個法門正好是如龍得水,就可以全體承當。
一般人是承當不起來的,能夠信、能夠修,但是不敢承當,不敢如實的這麼信,他所信得很淺。
「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根中的下根,也可依這個法門而得到度脫。
這個法門是稀有的,上則文殊、普賢法身大士,也都是發願往生;下至《觀經》中所說的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念十聲佛,也得隨佛往生。
契機,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要應乎時機,符合時代。
現代科學高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國情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就連世界格局都在發生重大變化。
所以佛教要適合國情,我們現在提出的「佛教中國化」就是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比如,像古時候那種修持,要閉關多少年,住在深山老林裡什麼都不問,少數有特殊因緣的可以,多數人這樣就不行了,因為這不符合時代了,也不允許了。這樣做就是不契時代這個機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無量壽經》是唯一一部既究竟又方便的經。
什麼叫究竟?一生成佛。能幫助眾生了生死、出輪迴,一生成佛的經叫究竟。
什麼叫方便?容易學,容易懂,容易成就。
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中,既究竟又方便,兩個條件同時具備的經,只有《無量壽經》,唯一的一部,沒有第二部。
有同修可能會問:那《華嚴經》和《法華經》呢?這兩部經是傳入我國僅有的兩部一乘經典,但這兩部經不是既究竟又方便的經。
究竟、方便兩個條件只具備其中的一個條件,那就是究竟、但卻不方便。
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這唯一一部既究竟又方便的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無量壽經》是唯一一部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讚歎、共同宣揚、共同護念的經。
這裡面有幾個重要的詞語,我們要特別關注一下:
諸佛如來:諸:表示多、所有的意思;佛:表最高層級如來,而不是菩薩。諸佛如來和諸佛菩薩,層級是不一樣的。
共同:一起、全都的意思。
這就彰顯了這部經被重視的程度:
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讚歎,沒有一尊佛不讚歎;
一切諸佛如來共同宣揚,沒有一尊佛不宣揚;
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護念,沒有一尊佛不護念。
上面所說的三句話,請同修們仔細品味。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能夠得到此殊榮的唯此一經,別無第二部。其他諸經有佛說,但不是一切諸佛都說。
世尊告訴我們,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菩薩在世間示現成佛,讚歎、宣揚、護念的也是這部《無量壽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無量壽經》是一部幫助眾生通達甚深微妙法的經。
什麼是甚深微妙法?答案很簡單,甚深微妙法就是阿彌陀佛。
為什麼說《無量壽經》能幫助眾生通達甚深微妙法?
首先,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想想眾生是通過什麼渠道認識阿彌陀佛的?
是通過《無量壽經》認識阿彌陀佛的,在世尊沒有宣講《無量壽經》之前,眾生不認識阿彌陀佛。
是通過《無量壽經》,眾生才認識了這個阿彌陀佛,認識了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們不妨把「無上甚深微妙法」這句話拆解一下。
因為前面已經跟大家說過,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阿彌陀佛,下面看看我們對這個法的認識過程:
阿彌陀佛是法;
阿彌陀佛是微妙法;
阿彌陀佛是甚深微妙法;
阿彌陀佛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們把它簡化一點,就是這樣的:
法→微妙法→甚深微妙法→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遞進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
我們想一想,十方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是難信之法,唯佛方能知。
弘一大師在「難信之法」前加了個「極」字,就是這個法是「極難信之法」。
這樣一個法,讓眾生信都難,何況讓眾生通達呢?
這個法是讓眾生成佛的法,之所以說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到了極處,就是佛為眾生找到了成佛的法,又幫助眾生信這個法的路徑,進而達到通達這個法,最後直至成佛。
幫助眾生信這個難信之法,通達這個難信之法,路徑就是這部《無量壽經》,這是唯一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所以說《無量壽經》是一部幫助眾生通達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3-2025 10:07 PM 编辑
我們修學佛法,尤其是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和《無量壽經》有著不解之緣,有的同修多年受持《無量壽經》,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我讀經、聽經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讀也讀不懂,聽也聽不懂?
在我們學佛的同修當中,有這樣問題的人還真的為數不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談談我的幾點粗淺體會,供同修們參考,分幾個類型說吧:
第一個類型:盲從型。
特點是跟風跑。
就說讀《無量壽經》吧,讀了若干年會集本,幾千部,上萬部,會集本一被批,感到風頭不對,改路子了,有的改讀康本了,有的改讀《佛說阿彌陀經》了。
這個還好,沒有離開淨土五經一論;有的改讀淨土五經一論之外的其他經典了;有的改修其他宗教了。
我這裡所說的,不是說讀其他經典不好,也不是說學其他宗教不好,而是說頻繁的跟風跑,不斷的改來改去,你學雜了,學亂了。
其結果,哪個也沒學好,一事無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3-2025 10:08 PM 编辑
第二個類型:任務型。
每天有定課,這個沒錯,問題是這個課怎麼個定法?你定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定課是擺擺樣子,或者是同修們在一起有面子,或者是讀幾部經給佛菩薩聽聽,交差了事。
我說,這樣的定課還不如取消得好,勞民傷神,有啥好處!
記得前些年,我剛出名的時候,有同修問我有啥定課?
我直接回答:「我沒有定課。」
這時有同修提醒我說:「妳別說沒有定課,妳現在是名人了,說沒定課影響不好。」
我說:「沒有就是沒有,實話實說,不能騙人。」那時,我讀經少,聽經多,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左右。
所以我說,我沒有定課,我有日課。
有同修告訴我,每當她定課完不成的時候,就會生煩惱,這樣學佛有啥意義?
請同修們不要錯解我的意思,我是說,無論是定課也好,還是日課也好,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修行這顆心啊,讓我們這顆躁動不安的、妄念紛飛的心安靜下來。
記得姐姐往生前的頭一天,她告訴我說要換心,我不解其義,問她:「換什麼心?怎麼換?」
姐姐告訴我,把凡夫心換成佛心,換成菩薩心。老實、聽話、真幹,心就換了。
姐姐往生十年了,我聽姐姐的話,換了十年心,凡夫心少了,嘗到什麼叫法喜了。
我多次說過,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同修們,拆除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有的花架子連中看都不中看),收起那些騙人不淺的花拳繡腿,學佛,要動真格的。
如果說任務,聽經、念佛、改過、成佛,這是我們的任務。
這回你聽懂了嗎?換心,換心重要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個類型:情緒型。
突出的表現就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通俗點說就是做事情緒化,虎頭蛇尾。
情緒好了,興趣來了,一天念十部《無量壽經》不疲不倦,可「精進」了;情緒不好,沒興趣了,可能連一部都不念。
這種類型的人,非常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比如:這一天心情不好,和家裡人生氣了,肯定這一天的課全取消了。
臨時加了一課「生氣課」。不要忘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
第四個類型:虛榮型。
虛榮型的突出特點是不甘人後,愛和人比試。
比如,你每天讀五部經,我每天讀六七部、十來部;你每天念佛三萬聲,我每天念佛五萬聲,反正我一定要超過你,不能讓你落下,這是典型的攀比,不可取,要不得。
學佛不能有虛榮心,不能有攀比心,正確的做法:是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不攀不比,做好自己。
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二O一三年,我胳膊沒有摔傷之前,我每天早晨兩點到六點,磕頭四個小時,大約一千二百拜;胳膊摔傷之後,我不磕頭了,我不想做那些我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不管用什麼方法,我們的目的是讓心清淨起來,如果非要和別人比,那就比一比誰的心清淨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個類型:研究型。
研究就是琢磨、分析、判斷。
在這裡給學佛的同修出一個思考題:你學佛讀經典,是為了當一個佛學家?還是為了做一個學佛成就者?
「佛學」、「學佛」,兩個一模一樣的字,前後換了一下位置,所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佛學」和佛學家有關;「學佛」和學佛成就者有關。
「佛學」重視研究;「學佛」重視開悟。
我有時聽同修這樣說:「我讀《無量壽經》哪一段,我知道佛說的是啥意思了。」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不說什麼,為什麼?我不忍心潑冷水,打擊他的積極性。
什麼時候找個恰當的機會,策略的告訴他:你琢磨出來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
為什麼?因為佛沒有意思,佛是應機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所說的知道佛所說的是啥意思了,那是凡夫之見,不是佛知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3-2025 10:22 PM 编辑
我上面說了五個類型的人,他們學佛多年,受持 《無量壽經》多年,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受益不大呢?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搞清楚什麼是佛學,什麼是學佛。
研究經典是佛學,可以當佛學家,但未必能成佛;依教奉行是學佛,能夠成為學佛成就者,但未必成為佛學家。
兩條路在眼前,何去何從任你選。
不要忘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正確的方法就在這句話裡,具體做法就是:
聽經,一直聽下去;讀經,一直讀下去。
不琢磨,不討論,不研究,不用思惟去想。
記住:凡是思惟想出來的,都不是真的;凡是悟出來的才是真的。
這個方法不是什麼祕密,很多人都知道,因為老法師已經講過多次了。
據我觀察,知道這個方法的人很多,認可這個方法的人不多,落實這個方法的人就更少了。
這裡面我要重點說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知道這個方法,也認可這個方法,但沒有耐心堅持這個方法,就是沒有長性。
比如讀經,開始讀還好,讀個三、五個月,讀個一年半載的,不耐煩了,不讀了。
什麼感覺?都念這麼多部經了,怎麼還不開悟?他不知道,想開悟開不了悟。
想,是妄念;急著開悟也開不了悟,急是妄念紛飛。
大家想一想,一個妄念紛飛的人怎麼能開悟?耐心、持之以恆很重要。
另一個問題是,讀經怎麼個讀法?
我一直有個想法,讀經應該掌握一個什麼樣的速度,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舉個例子說,比如讀《無量壽經》,有的人讀一部經用三十分鐘,有的人用四、五十分鐘,有的用一個多小時,聽說最長的用兩個小時,這個讀經的速度不能強求一律,要因人而異。
但讀經的效果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讓自己聽得清,讓眾生聽得清。
如果速度快到自己都聽不清個數,眾生又怎能聽得清。
老法師告訴我們,當我們讀經的時候,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聽,你讀得清楚,他們聽得心生歡喜,有時天人從此經過,也駐足合掌聽你讀經;當你讀得不清不楚,他們聽不出來個個數,就心生煩惱走掉不聽了。
為什麼我們讀經這麼多年不受用?想一想,我們是在用心念還是用嘴念?心想、口念、耳聽,一字一句、清清楚楚,這樣讀經,自己受用,眾生受用。
關於《無量壽經》是一部幫助眾生通達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經,這個小專題的內容就講到這裡。
這個內容雖然多一些,但和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學佛就是要理論聯繫實際,立足篤行,學以致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無量壽經》是一部示現佛法全體的經。
怎樣解釋這句話?重點在「全體」二字上。
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一切經統統都在《無量壽經》裡,體現出《華嚴經》所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無量壽經》列舉了三位菩薩,他們是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他們是出家眾的代表,他們代表了佛法的全體。
普賢菩薩在本經代表淨密不二。
文殊菩薩在本經代表禪淨不二。
彌勒菩薩代表當來承傳。
《無量壽經》不但是顯示佛法全體的一部經,也是顯示所有宗教全體的一部經。
所有宗教都包含在這部《無量壽經》裡。
老法師多年來力倡世界宗教是一家,那個一家原來就是阿彌陀佛,殊途同歸,萬法歸一。
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師父老人家的高瞻遠矚誰人能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無量壽經》是佛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流露、一部圓滿的經。
請同修們注意,這裡用了三個圓滿: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流露、圓滿的經。
三個圓滿,誰人能夠做得到?唯有偉大的佛陀!
什麼叫圓滿的智慧?沒有絲毫欠缺的智慧。
什麼樣的智慧沒有絲毫欠缺?徹底洞達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
誰具備圓滿的智慧?唯有佛陀。
我們能具備圓滿的智慧嗎?能,一定能。你成佛以後就具備圓滿智慧了。
菩薩具備圓滿智慧嗎?不具備。連等覺菩薩都不具備,到了妙覺就具備了,因為妙覺就是成佛了,成佛,智慧就圓滿了。
什麼叫圓滿的流露?
唯有自性的流露才是圓滿的流露。這個流露是真如本性。沒有思惟,沒有設計,沒有安排,完全是自自然然的。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姐姐劉素青往生前倒計時五天,她給同修們滔滔不絕的講了五天五夜佛法,不疲不厭。這就是自性的流露。
否則,就是現編也編不出來!
我問她:「你說這些話是從哪學來的?」
姐姐說:「不用學,到該說的時候自然就會說了。」怪哉!奇哉!妙哉!不可思議也!
什麼叫圓滿的經?
沒有絲毫欠缺的經叫圓滿的經。
三個圓滿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圓滿智慧、圓滿流露是講出圓滿經的基礎和必備條件,而後者是前者結出的碩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25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無量壽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我們講了這麼多,可以說意猶未盡吧。
《無量壽經》無量義,就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也說不完《無量壽經》的無量義。
有一高僧,釋道隱老和尚,是這樣讚歎《無量壽經》的,抄錄如下,供養同修們:
如來興世之正說
奇特最勝之妙典
一乘究竟之極說
速疾圓融之金言
十方稱讚之誠言
時機純熟之真教
《無量壽經》無量義,無量劫也說不盡,無窮劫的說下去,苦難眾生終受益。
這節課的內容是這個系列專題講座的要點之一,全是大白話說的「乾貨」,同修們只要認真聽,都會聽懂的,聽懂了,就認識《無量壽經》了。
認識了《無量壽經》,你還會放棄嗎?
《無量壽經》是真經
但願你能認得清
今生成就歸淨土
靠的就是這部經
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
阿彌陀佛。
釋迦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第4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25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gif)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25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gif)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25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gif)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