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场选址不当成本飙增18亿
潘俭伟恐调高机场税转嫁乘客

吉隆坡新廉价机场建筑成本飙涨风波延烧,行动党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揭露,建筑成本之所以从20亿令吉翻涨一倍至39亿令吉,主要是因为大马机场控股公司(MAHB)选址决策不当,放弃一早准备妥当的北址(North Site),却改用土地松软不适宜兴建机场的西址(West Site)。
他表示,由于这项决定,结果新廉价机场的建筑成本被迫增加至少18亿令吉。
这些成本包括,耗费2亿7000万令吉兴建新的第三条跑道、耗费12亿令吉进行治土工程,以及5亿令吉兴建第二座机场控制塔。【点击观赏记者会短片】
第三跑道或拖延建筑工程
更糟糕的是,潘俭伟(左图)表示,尽管新廉价机场工程已经展期至2013年4月,但是专家却不能确定机场是否能够如期完工,因为第三条跑道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整治和沉淀松软的土质。
“大多数人都说土地大约需要18个月到2年来沉淀,但是你必须到时再看土地沉淀的进展,才能知道是否适宜兴建跑道。”
“它可能无法在2013年4月完工,可能会拖延至6月。”
机场公司刚发售25亿债券
因此,潘俭伟质疑,大马机场控股公司为何放弃1992年机场蓝图一早已经准备好,用作未来扩建工程的北址,相反却在2008年草拟新机场蓝图时选择不适宜兴建机场的西址。
他也担忧,这项工程将会加重大马机场控股公司的负担,因为该公司去年才发售25亿令吉伊斯兰教债券,以融资这项工程。这可能导致他们调高机场税,转嫁于民众。
“他们是否能够偿还债务,还是他们会调高机场税?这或许不是现在发生,但是可能在未来两三年调高。”
潘俭伟今早是在行动党总部召开记者会时如此表示。
西址土质松软不适建机场
根据英美日本机场公司1992年草拟的机场蓝图,大马机场控股公司现在选择的西址,主要都是泥炭材料覆上饱和海洋粘土,因此土质松软,不适宜用来兴建机场。
“除非事先进行显著的整治工程,否则它的承重素质很差,不适宜用来兴建机场。这些措施包括改善排水、去除泥炭层,以及注入拥有良好承重能力的物质(至少必须是三米深)。”
因此,这也导致大马机场控股公司必须承担12亿令吉的附加开支。如果它选择原本的北址,那么他们将无需承担这笔开销。
1992年蓝图只需共用跑道
在大马机场控股公司改至现址之后,大马机场控股公司也必须重新调整工程计划,分别耗资2亿7000万令吉兴建新的第三条跑道,以及5亿令吉兴建新的第二座控制塔。
如果是按照1992年蓝图,新旧机场都只是需要共享现有的两条跑道和控制塔。
“这是是第一个60年代后兴建的现代机场,在两公里范围内拥有两座控制塔。”
潘俭伟也强调,新廉价机场工程并非像机场控股公司所声称般只是展延6至8个月,相反他们在2009年10月曾声称机场将能够在2011年9月就完工,但是现在却一拖再拖。
他指出,相对之下,旧廉价机场当时只是耗资6个月时间兴建,以及8个月时间扩展,总共只是耗资2亿32000万令吉。
敦促交长和机场公司交待
他表示,本身并非质疑新廉价机场是否有必要,相反他是不满机场公司因为更换地点,结果导致成本翻腾。
“交通部长和机场控股公司应该交待,为什么他们会相信新的地点是更好的选择?”
大马机场控股公司之所以兴建新的廉价机场,是因为现有的廉价机场已经不敷使用。目前的廉价机场每年只能容纳1500万乘客,但是其使用量已经高达1540万乘客,超出40万人。
根据数据,新的廉价机场每年将能容纳1500万至4500万人。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84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