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tin_268

少數民族语言和文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10-2008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吾尔族音乐及乐器

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疆、东疆、刀郎色彩区。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
  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传统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诗歌、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其中以“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宏大,形式曲调最为完整。对这木卡姆的发展与规范化,16世纪叶尔羌第二代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王后阿曼尼莎汗曾起了不可磨灭的贡。《十二木卡姆》于新中国成立后经系统整理正式出版。全套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连续演奏时间长达24小时之久,具有有乐、有舞、有词的民族特点。这是一部巨大而完整的,几乎概括了维吾尔族数百年斗争生活及其所有民族艺术形式的音乐史诗。维吾尔族音乐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民族乐器的多样性。
  远在隋唐时期,龟兹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箜篌、筚篥等乐器,并伴随西域音乐而传入中原。现在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就是在继承古代西域各地乐器的基础上,并接收中外乐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等数十种。
  吹奏乐器中有笛子、唢呐、喀纳依(长喇叭)、拉曼等,都是使用范围较广,有悠久历史的乐器。
  拉弦乐器有萨它尔、艾捷克等。萨它尔大约于10至12世纪在原琵琶(今多朗热瓦甫)和突厥古老乐器库布兹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是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专用乐器。艾捷克是维吾尔族民乐队伴奏和合奏中的主要乐器。
  弹拨乐器有都塔尔、热瓦甫、弹布尔、卡龙和扬琴等,都是维吾尔族男女老幼喜爱的乐器。都塔尔装有两根弦,在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家庭普遍备用,多用作自弹、自唱。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南疆地区更为多见,常常与其它乐器一起为歌舞伴奏,也用作独奏和合奏。喀什的热瓦甫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以兽骨镶嵌出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弹布尔是民族风格鲜明,声音响亮而优美的乐器,常作独奏和伴奏。卡龙也是维吾尔族古老乐器之一,多在演奏木卡姆时使用,在演奏中起领奏作用。
(刀郎热瓦甫弹唱--艾山·牙牙(左)是当地刀郎演唱的继承人之一,他的演唱高亢激昂,极富感染力)
  打击乐器有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萨巴依和恰赫恰克(对石)。达甫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乐器之一,遍布天山南北,是乐队合奏和歌舞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纳格拉用于乐队合奏,音量洪大,传音很远。萨巴依与恰赫恰克,是本身碰击发声的乐器。萨巴依在民间多数为演唱“麦西来甫”伴奏,另外它也是巴克西,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恰赫恰克可以奏出多种节奏,能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

资料来源:
天山雪网站
中国网站


[ 本帖最后由 ktin_268 于 5-10-2008 08: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0-2008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內蒙古自治區都有立法,所有招牌第一行必須是蒙語,然後才可以是漢語,就像馬來半島一樣,中文只能是第三種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有没有机会买到学少数民族语言的书?
学了有什么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9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见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11月24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成就展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有12个省、自治区和16个相关单位参展。成就展集中展示建国以来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翻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处理、古籍整理、书法等领域的成就,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的重要窗口。


展览大厅
  走进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的标牌,红色大字显得火热而充满力量,下面是蒙、藏、维、朝鲜、彝、壮族六种文字。

  展览分为内蒙古、新疆、云南、西藏四大主厅,这四个省、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展览采用图片、实物、图书、画报、影视展播、民族服装表演等各种生动地展示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展览还设有“少数民族语文影视作品展映厅”,观众可看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电影,从不同层面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内蒙古展厅
  每个展厅都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在蒙古厅,入口设计为蒙古包的样子,数百本蒙文书籍和有关蒙文保护的法规和文件环柱围绕,供人们翻阅。走进新疆厅,“多彩和谐的新疆”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身着盛装的新疆女青年微笑相迎,维吾尔语的书画、介绍新疆文化的视频展播、色彩缤纷的维族同胞合影、人们载歌载舞的图画,还有各种维族乐器,让人置身于一片和谐、欢乐的海洋。在云南展厅,贮立于展厅中的人物展板上,身着各种艳丽民族服装的人物栩栩如生,不同语言的书法展品充分展示出云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步入西藏展厅,在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位国家领导人与藏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展台前,陈列着大量有关保护藏文的文件和资料,还有“西藏自治区脱盲证书”,红色的小本上印着金色的字,吸引着观众顿足观看。


一位观众在内蒙古展厅观看展品


新疆展厅一角


新疆展厅


民族语言影视作品展映室


两名学生在翻看展出的书刊


云南展厅


西藏展厅


展品:西藏自治区脱盲证书


展品:维吾尔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通过一系列语言发展规划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国家、省区、州盟、县旗四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和跨省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协作体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教育、翻译、古籍整理等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有13个省、自治区建有民族语言工作机构,其中一些省区还有民族语言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译制、教学等文化事业单位。在首都北京,专门建有面向全国的民族语言广播、出版、期刊、翻译、研究、教学等文化事业单位。还有一些企业或单位进行民族语言的软件研制开发。
  国家已制定了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彝文和傣文编码字符集、键盘、字模等国家标准。在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中,在基本多文种平面中正式收入了中国提交的蒙、藏、维、哈、柯、彝、傣文编码字符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些软件已经可以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已有几种电子出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数据库相断出现。少数民族文种的网站或网页陆续推出,少数民族语音及文字识别、机器辅助翻译等也取得了可喜成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民族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促进了民族语文发展,为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和祖国统一、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看完展览,我们被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深深吸引。同时,也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而深感欣慰。少数民族文化就像是洒落在人间的璀璨明珠,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更使得他们绽放光彩!

來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5 02:31 PM , Processed in 0.3636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