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见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11月24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成就展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有12个省、自治区和16个相关单位参展。成就展集中展示建国以来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翻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处理、古籍整理、书法等领域的成就,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的重要窗口。
展览大厅 走进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的标牌,红色大字显得火热而充满力量,下面是蒙、藏、维、朝鲜、彝、壮族六种文字。
展览分为内蒙古、新疆、云南、西藏四大主厅,这四个省、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展览采用图片、实物、图书、画报、影视展播、民族服装表演等各种生动地展示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展览还设有“少数民族语文影视作品展映厅”,观众可看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电影,从不同层面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内蒙古展厅 每个展厅都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在蒙古厅,入口设计为蒙古包的样子,数百本蒙文书籍和有关蒙文保护的法规和文件环柱围绕,供人们翻阅。走进新疆厅,“多彩和谐的新疆”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身着盛装的新疆女青年微笑相迎,维吾尔语的书画、介绍新疆文化的视频展播、色彩缤纷的维族同胞合影、人们载歌载舞的图画,还有各种维族乐器,让人置身于一片和谐、欢乐的海洋。在云南展厅,贮立于展厅中的人物展板上,身着各种艳丽民族服装的人物栩栩如生,不同语言的书法展品充分展示出云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步入西藏展厅,在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位国家领导人与藏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展台前,陈列着大量有关保护藏文的文件和资料,还有“西藏自治区脱盲证书”,红色的小本上印着金色的字,吸引着观众顿足观看。
一位观众在内蒙古展厅观看展品
新疆展厅一角
新疆展厅
民族语言影视作品展映室
两名学生在翻看展出的书刊
云南展厅
西藏展厅
展品:西藏自治区脱盲证书
展品:维吾尔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通过一系列语言发展规划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国家、省区、州盟、县旗四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和跨省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协作体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教育、翻译、古籍整理等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有13个省、自治区建有民族语言工作机构,其中一些省区还有民族语言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译制、教学等文化事业单位。在首都北京,专门建有面向全国的民族语言广播、出版、期刊、翻译、研究、教学等文化事业单位。还有一些企业或单位进行民族语言的软件研制开发。
国家已制定了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彝文和傣文编码字符集、键盘、字模等国家标准。在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中,在基本多文种平面中正式收入了中国提交的蒙、藏、维、哈、柯、彝、傣文编码字符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些软件已经可以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已有几种电子出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数据库相断出现。少数民族文种的网站或网页陆续推出,少数民族语音及文字识别、机器辅助翻译等也取得了可喜成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民族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促进了民族语文发展,为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和祖国统一、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看完展览,我们被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深深吸引。同时,也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而深感欣慰。少数民族文化就像是洒落在人间的璀璨明珠,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更使得他们绽放光彩!
來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