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hli

南传符箓派——我国道教最大的派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2007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六甲真人 的帖子

六壬派乃由谢xx夫子再传刘..
六甲真人所言不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007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t;i&gt;六甲真人&lt;/i&gt; 于 15-1-2007 11:56 PM 发表&lt;br /&gt;<br />
<br />
&lt;br /&gt;<br />
<br />
&lt;br /&gt;<br />
其实我六壬派乃由谢xx(属小弟不便在此列出)老师公创立於清朝末年,&lt;br /&gt;<br />
当时各门各派同时创立, 如金英派,昆仑派, 茅山派(现东南亚一带的茅山派皆源自此时,&lt;br /&gt;<br />
但现今的人皆把中国句曲茅山上清派附会一起),闾山派等 ...
&lt;br /&gt;<br />
<br />
<br />
<br />
六甲兄說的六壬派是否源自于廣東省高州府的謝光明夫子傳給劉玉廷,又傳袁世善,又傳邸習云,又傳王金錠( 人稱老降頭 )。。。。。。。。。。。。。才到小弟<br />
<br />
你可有聽過王金錠&nbsp;&nbsp;(&nbsp;&nbsp;老降頭 )這個人,如沒聽過。問你師可否認他,

[ 本帖最后由 風火院 于 18-1-2007 01: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7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淳風仙師,隋唐時岐州雍人(陝西鳳翔縣),精通天文、曆算、陰陽占卜之說。約生於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約卒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其父李播,曾擔任過地方官,後來棄官為道士,號黃冠子。《舊唐書----李淳風傳》說他︰「幼俊爽,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曆算陰陽之學。」李淳風早年學道於天台山,師承道教上清派鄭思遠(藥王);而他的事蹟及著作流傳甚廣,名揚後世,成為名頌古今之天文學家及術數家。
李淳風仙師在中國歷史上被視為占星大家,其著作《乙巳占》則是一部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學典籍。祂在天文儀器製作、曆法修訂、天文著作編撰,以及數學、氣象學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根據歷史故事記載,李淳風早在隋煬帝時已任職司天監,透過觀天文星象,預測天機國運。由於隋煬帝荒淫無度,饑民遍野,民間流傳「楊花敗,李花開」的民謠。李淳風決心促成「李花開」的新時代,他在太源找到唐國公李淵,將「天機國運圖」的奧秘告知李世民父子,為唐朝開國作出甚大的貢獻。

朝太宗皇帝李世民每有疑難之時,必先請李淳風占問,其曾預言:「中唐運弱,有女武姓奪帝權」(武則天篡位改朝為周,自立為女皇帝)之秘讖隱語,是為凶兆!又占出唐朝開科第一位狀元的姓名為:「火犬二人同傑」,即是狄仁傑。
李淳風仙師與著名道法家袁天罡共為圖讖,預言歷代興亡變革之事,名為《推背圖》,此書一紙風行,流傳至今。另外還著有《麟德曆》、《乙巳占》、《太上赤文洞神籙》註及《金鎖流珠引》,收入《道藏》。在數學上以註釋十部算經(現稱《算經十書》)而著稱,註釋後的這十部算經於656年被定為國子監教科書刊用全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7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據書載,李淳風仙師在校對新歲曆書時,發現朔日(初一)將出現日蝕,這是不吉祥的預兆。於是他將此天象呈報給唐太宗。太宗聽後很不高興,說:「如果日蝕不出現的話,到時看你如何處置自己?」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我甘願受死。」到了日蝕那天,太宗來到庭院等候,並對李淳風說:「我暫且放你回家一趟,好與妻子和孩子告別。」李淳風說:「現在還不到時候。」說著便在牆上劃了一條標記:「等到日光照到這裡時,日蝕就會出現。」果然如李淳風所預測的,日蝕出現了,並且與他告訴的時間絲毫不差。從這故事可知他在天文學上的高深造詣。
李淳風官至太史令、司天監(相當於天文台台長),並受封為國師、紫光祿大夫等官銜,在任期間,主持修撰曆法、占卜吉凶、科儀符契,貞觀時製渾天儀等。



其後,李淳風仙師退隱於房公山 ,立教揚道,號「六壬」,傳法授徒,信徒者眾,當中盛名者有李道興,李惠舉等人。 至仙師飛昇後,其弟子為延續法門香火,奉仙師為法主,門人薪火相傳,以靜修、書符、 誦文、唸咒、科儀等科目,作為修行及濟世的目標, 稱為「六壬仙法」,尊稱李淳風為「六壬仙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7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六壬派乃由谢夫子或李淳风仙师所传?
我曾查询,各执一词。。。
也有人士说六壬仙師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李淳風祖師只是傳六韜聖法中之歷代祖師其中之一人矣,六壬歷代祖師勻為隱士、山人自居,並未見有立派,只有以門為稱,所以可稱之為六壬門。

至今仍然未有统一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7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壬和六祖是同样的吗? 我看倒六祖是六位佛,在槟城千二层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1-2007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風火院 的帖子

风火院道兄:
本文作者李永球提议整理《马来西亚道教符藏经》,简称《符藏经》,正希望大家可以完成此重任。他有意联络阁下,请到他的家屋去留下阁下的联络资料。先此谢谢您!下面是他的家屋址
http://my.hibiscusrealm.net/AhKe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编纂成集,此乃千秋大业也。。。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007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m 于 25-1-2007 12:20 AM 发表
六壬和六祖是同样的吗? 我看倒六祖是六位佛,在槟城千二层看到的


哈哈哈... 六祖是佛教禅宗里的六位祖师爷...
和我六壬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07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支派

六壬神功源遠流長,先師妙法代代相傳,環環緊扣。撥開雲端見旭日,掀開歷史話六壬。
六壬神功源自道家,全名為三十三天流民六壬正法鐵板教。教旨是行善積德,教義為扶危解困急人於難。先師曾法平老師父生前曾對弟子稱,大六壬教原有兩派,分別是風火院及群英館,及至羅法明師公這一傳後,他將大法去蕪存菁,另加入其畢生所學精要,創立了伏英館的一支。






據傳,伏英館前身名為群英館。清朝中晚期,江西鳯陽府李法輝先師繼承祖師六壬群英館法門開枝散葉,至清末傳入廣東省惠陽縣鴨仔渡,羅法明先師經濳心苦學盡得真傳,及後更將群英館易名為伏英館。

廣東寶安縣石灰坡曾法平老師父於民國初期獲授法,藝成先在鄉間及廣東一帶設館授徒,期後再帶藝南來,分別在牛頭角沈雲山、大埔墟及大埔小桃園一帶傳授神功,大批入室弟子,包括沈雲山六壬伏英館張法震師傅,在受教期間得其真傳甚多,獲益不菲。

曾法平老師父坐壇授法逾半世紀,終生鑽研道術,並將大法廣施後世,他傾畢生精力推廣法門,躹躬盡瘁,死而後己。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六壬大法在因緣際會下繁花似錦,開枝散葉,並在昌盛的香港神功界綻放異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風火院 于 16-1-2007 10:58 PM 发表
據書載,李淳風仙師在校對新歲曆書時,發現朔日(初一)將出現日蝕,這是不吉祥的預兆。於是他將此天象呈報給唐太宗。太宗聽後很不高興,說:「如果日蝕不出現的話,到時看你如何處置自己?」李淳風說:「如果沒 ...


老实说... 你把李淳风列为"六壬仙师"..
小弟无法认同...
李淳风为唐朝人, 而六壬神课起源甚古..
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当军师是已有沿用...
再前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中已有记载...
甚至先秦时期鬼谷子的鬼谷子神课内皆有运用...
那这些先辈门所用的六壬神课又从那来呢...?
而且我六壬派在清朝之前都只是以占卜为主...
李淳风又怎会在唐朝立派后以符法,道法,科仪来传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風火院 于 26-1-2007 01:36 PM 发表
六壬神功源遠流長,先師妙法代代相傳,環環緊扣。撥開雲端見旭日,掀開歷史話六壬。
六壬神功源自道家,全名為三十三天流民六壬正法鐵板教。教旨是行善積德,教義為扶危解困急人於難。先師曾法平老師父生前曾對 ...


哈哈哈...我看你名称"风火院".. 其实你是"伏英馆"..
透露一些我派的资料告诉你吧...

我六壬"风火院"的弟子的名字中间是不改为"法"字, 像你列出所有祖师爷
的名字中间都为"法"就是证明......

而且你列出传教师父的名字和我派也不同...

为什么我说我们"风火院"为主派...
因为我派的弟子必须出师才能收徒弟...
伏英馆则不必...

你知道什么是"脚踏香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資料是供大家參考,因說法不一,只憑手抄本記載也難有一統一說法,只要大家肯公開資料,互相對照,編成如族譜般供后人參考,符法編成一套完整的教材,分初中級班,畢業者頒予文憑,可能會比較實際。
現在不應爭論門派起源,應往前看,把所學的和大家分享研究,將符法推向令另一高層次。因很多人雖有符書,但有些符不知如何應用,燒?化????這么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六甲真人 的帖子

六甲真人道兄你认同,六壬,金英,茅山本一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風火院 于 17-11-2010 10:17 PM 编辑

而本門六壬也須學到大教才能授徒,并非六甲兄所說,半桶水就可出來收徒。

另而風火院三山里很多祖師都以法字命名,如溫法英,劉法庚,鍾法顯等等。



請問六甲兄你替人解降時,如被敵方知悉放法過來攻擊,道兄如何應付及還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風火院 于 28-1-2007 02:25 PM 发表
以上資料是供大家參考,因說法不一,只憑手抄本記載也難有一統一說法,只要大家肯公開資料,互相對照,編成如族譜般供后人參考,符法編成一套完整的教材,分初中級班,畢業者頒予文憑,可能會比較實際。
現在不 ...


老实说, 把符法编成教材来传授,, 那不叫拜师学法..
是买师学艺..
我中华文化传统最讲求一日为师, 终生为师的美德..
注重恩情.. 徒弟还要奉养师父生养死葬...
如以买师之法而行.. 过后皆以利益为上了... 这种美德就
日渐式微..

如果说公开资料, 互相交流更不可行...
须知符法到了深入.. 很多法术皆可救人, 亦可害人..
师父传给一个徒弟也要用一段时间来观察其为人, 品德如何..
方才口传.. 也不留手抄.. 就算有手抄本, 也没留解说..
他人得到.. 也不懂如何运用..
此乃前辈之苦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007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vinmal 于 28-1-2007 03:02 PM 发表
六甲真人道兄你认同,六壬,金英,茅山本一家吗?


都属"师公教"...
在清朝时是同一阵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7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風火院 于 28-1-2007 03:30 PM 发表
小弟第一個師父是風火院,后來才學六壬( 廣東省高州府謝光明傳劉玉廷,傳袁世善,傳邱習云,傳王金錠( 老降頭。。。所傳 ),以上多位師父皆沒以法字命名。

而本門六壬也須學到三山大教才能授徒,并非六甲兄所 ...




对..我们都是谢光明老师公这一派的传人...
只是中间在某位老师公时开支散叶了...

本门有分过小教, 中教, 大教.. 过完大教也还不能授徒..
必须出师下山才可以..

脚踏香炉就是出师的其中一个仪式... 而且很多门派现在也失传了这仪式..
像风火院兄说的只要学到大教就可以授徒..

解降这些法术不宜在论坛讨论... 而且各门各派都有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07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风火院道兄所言。访问多位符箓师,有些肯公开资料,有些完全不提。我认为道教严重式微,符箓派严重失传,倘若我们还是如此保守,实在不利于弘扬!因此编纂《符藏经》势在必行!因为认识的几位符箓师,他们觉得人心不古,也不传徒弟,所以将符箓书籍全烧毁!再这样下去,不出几年,符箓派会愈来愈少,珍贵的符箓资料将严重流失!不然就是心胸狭窄之徒,妒忌人家,或不传授到完,使到符箓派愈来愈淡薄!
我们不仅要收集我国符箓资料,并编纂成教材。并且仿效大学制度传授,如此符箓派才有希望!传统的方法并非不好,只是保守了一些。至于学生们学好学坏的问题,那是他本身需要负起责任的,我们担心也担心不了呀。顾忌太多反而办不了事情。
“脚踏香炉为古记,口含丝线吐真言”这是传教的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07 03: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龙头道兄很了解各门派的东东可不可以让大家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02:03 AM , Processed in 0.0946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