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0-5-2006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ur 于 30-5-2006 12:34 AM 发表
有关报道指的维他命c是药丸。。。。不是指水果和蔬菜。。。
因为一粒维他命c的药丸。。等于。。。几百公斤蔬菜和水果
维他命c绝对不是药丸。。。。
没有酱夸张啦!!!
几百公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5-2006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该摄取多少维生素C?
德国营养研究会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取50~100mg的维生素C,才能刚好让血中的维生素C浓度达到饱和,如果摄取超过此范围,身体也无法多吸收,等于浪费。而30mg的维生素C是人体1天摄取维生素C的最少值,如果低于30mg,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C,使部份机能无法正常运作,长期下来,甚至出现坏血症。
感冒期间,1天需摄取约100~200mg,才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抗入侵的病毒。夏天炎热的天气和紫外线会使体内的活性酸素增加,而消耗维生素C,所以摄取量应适当增加。
另外,过量摄取维生素对身体是有害的,超高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使人出现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尤为严重的是,当机体习惯摄入大量维生素C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酶来分解,破坏过量的部分,起到一定的“自我调节”作用。若此时摄入量突然减少,破坏维生素C的酶仍然在“工作”,就会造成维生素C缺乏,出现出血、角化过度等症状。此外,维生素C摄入过高还会引起腹泻、腹胀等,甚至造成铁吸收过度,引起肝脏中毒。
夏天炎热的天气和紫外线会使体内的活性酸素增加,而消耗维生素C,所以摄取量需是平常的2倍,每天饮食中必须至少摄取200mg,若需长时间曝晒于太阳下,请以500mg为基本目标。
维生素C不能和哪些东西搭配?
在国外曾有患者因同时服食大量维生素C及海虾而导致中毒的例子,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这种物质本身对人体毒性较小,但是,在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低毒的五价砷转变为剧毒的三价砷,因此导致中毒。但发生这个现象的前提是,必须同时食用大量的维生素C和虾等软壳类食物,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进食,摄入这两种食物的量绝对不足以导致这种症状出现。
不久前,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参加尸检的专家认为,她的死因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专家指出,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是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计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是大计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不,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责任编辑:Cx)
采编自:健康世界
[ 本帖最后由 hour 于 30-5-2006 11:2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6-2006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sco2006 于 20-5-2006 11:40 AM 发表
天然的Vitamin C是有鲜果提炼出来的,价钱比较贵!合成的是用acid做成的,不过忘了那硫酸叫什么名字了,就因为这样,当这种化学物品遇上虾肉的时候就会产生化学效应,轻则中毒,如果重的话就一命呜呼!果汁( ...
叫ascorbic acid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6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6-2006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都不知道
幸亏看到了这贴
以后要多加小心了 |
|
|
|
|
|
|
|
发表于 20-6-2006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的。。
小量的不会发生什么事。。
但如果你吃上50-100公斤的虾和vitamin c..这就会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06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mos_boyz123 于 20-6-2006 12:22 AM 发表
假的。。
小量的不会发生什么事。。
但如果你吃上50-100公斤的虾和vitamin c..这就会死。。
那么就是说那个台湾人是吃下了50-100公斤的虾和vitamin c才会死的咯?怎么可能?难道他是台湾的大谓王? |
|
|
|
|
|
|
|
发表于 18-7-2014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言: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毙。经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他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后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问题就出在这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虾类。
真相: 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还原成三价也是听起来合理的反应。对大部分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接触过化学教育的人来说,这样的表述杀伤力确实很大。难怪这一流言的原型自2001年5月现之后[1],至今仍然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活跃着。
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少量是三价砷。而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的危害非常之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的形式存在,它们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2]。如果要在这个问题上较真,我们反而应该担心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内的谷物产品,它们提供了我们日常饮食中大部分的无机砷[3]。由此可见,假如维生素C真能轻而易举地还原五氧化二砷从而让人中毒,那你该考虑的就不止是“吃不吃虾”的问题,而是“吃不吃饭”的问题了。
还好,我们似乎并未听说过有人因为吃“维生素C+大量米饭”而死的。除了流言中那个语焉不详的案例,我们也从没听说过因为吃“维生素C+大量虾”而中毒的。事实上,迄今为止(原文数据截至2006年底),尚未见一例被认为与鱼虾有关的砷中毒病例。[2]
关于“五价砷能不能在体内被维生素C还原为三价砷”的问题,存在一些讨论。不过,即使不考虑这个问题,也不难发现这个流言的可笑之处。假设人体是这个还原反应的绝佳场所,被吃进肚子里的五价砷一点不浪费的全部还原得到了三价砷。那么一个人要吃多少虾才足以中毒呢?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mg/kg鲜重。也就是每千克鲜虾中,含无机砷不能超过0.5毫克。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mg。按100mg砒霜来算,其中含有的砷元素为75mg(100mg*150/198)。假设流言中的受害者吃的全都是污染较重的,达到无机砷含量上限的虾,那么,她也需要吃下整整150公斤(75mg/0.5mg/kg)的虾,才足以“保证”被砒霜毒死。即使按照砒霜中毒下限5mg,食用的虾无机砷超标十倍来计算,那起码也得0.76千克的虾才足以被还原出来。对于一个小女生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出现砒霜中毒反应之前,她也撑坏了。
结论:谣言破解。 这个谣言是用低级的化学知识来吓唬人的杰作。虾里的无机砷含量很低,就算是能被维生素C还原得到砒霜,那么微小的量,连中毒反应都不会出现,更别说是“暴毙而死”了。
转载:科学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8-7-2014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7-2014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文章应该要大标题说吃上多少公斤的虾或维生素c才会中毒吧???
那些英国研究/朝鲜证实的东西信太多啊!!!
这样乱传的话会误导很多伯伯婶婶啊!!!
资讯泛滥的年代,大家都有责任过滤一些垃圾文章,别一到手就疯转...
如果真的那么说的话这世界上应该不会有人类的存在咯?
lemon 虾/tomyam 虾 等等...
就早该跟河豚一样列为高危险食物咯????
以后吃tomyam 虾前要签生死状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