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1-7-2007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悲观或乐观很多都是个人的观念思想而引起。比如佛教我们要放下看破,如果一位思想悲观的人就会觉得教法不好。但如果是一位积极的人听到这句话,可能当下体会到很多人生的真谛,而更加积极的面对人生和修行佛法 |
|
|
|
|
|
|
|
发表于 8-12-2007 08: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2007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2007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vinpss 于 24-12-2007 06:06 AM 发表
我投了,我选第一个。
我也选第一个。因为另一个主题的师兄姐以佛教的立场解释,介绍了苦。。。读了都觉得苦。。。又没有解决的方法。。。 |
|
|
|
|
|
|
|
发表于 24-12-2007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满天神佛 于 24-12-2007 01:28 PM 发表
我也选第一个。因为另一个主题的师兄姐以佛教的立场解释,介绍了苦。。。读了都觉得苦。。。又没有解决的方法。。。
无所谓...
也许教堂适合你呢...?!
... |
|
|
|
|
|
|
|
发表于 25-12-2007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24-12-2007 06:32 PM 发表
无所谓...
也许教堂适合你呢...?!
...
也许网上的寺庙也很适合你。。 |
|
|
|
|
|
|
|
发表于 25-12-2007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满天神佛 于 25-12-2007 03:43 PM 发表
也许网上的寺庙也很适合你。。
不适合...
只有阿修罗战场适合...
... |
|
|
|
|
|
|
|
发表于 19-1-200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不是悲观的宗教,佛教是教导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而得到解脱的宗教。
举个例子,在台湾曾经有一个妇女死了儿子,丈夫也抛弃了她,她感到非常伤心,就去找某位著名的法师诉苦,说她很伤心,儿子死了,丈夫又不要她,怎么办?后来法师就问她说,你还没结婚之前你快乐吗?妇人回答说快乐,然后法师就说,这不就对了吗?你现在就跟还未结婚之前一样啊,没结婚时你也是没有儿子,没有丈夫,你还不是一样很快乐?后来那妇女当下开悟!不再伤心难过。
因此我个人就觉得佛教是蛮不错的一个宗教,是开导人的宗教! |
|
|
|
|
|
|
|
发表于 19-1-2008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ean 于 19-1-2008 11:59 AM 发表
佛教不是悲观的宗教,佛教是教导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而得到解脱的宗教。
举个例子,在台湾曾经有一个妇女死了儿子,丈夫也抛弃了她,她感到非常伤心,就去找某位著名的法师诉苦,说她很伤心,儿子死了,丈夫又不要 ...
上面的例子和认识真相有何关系? 难不成死了父母,也可以说没有父母也可以一样很快乐吗?
我认为一些佛教徒对感情看得太“冷血”了。 |
|
|
|
|
|
|
|
发表于 19-1-2008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宗西归 于 19-1-2008 12:09 PM 发表
上面的例子和认识真相有何关系? 难不成死了父母,也可以说没有父母也可以一样很快乐吗?
我认为一些佛教徒对感情看得太“冷血”了。
死了父母又有另一种角度去看,就是父母解脱了,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跟诸佛菩萨住在一起,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因为佛教就是认为人在这世间是受苦的,所以父母往生是摆脱了苦,做儿女的不应该难过,我们要想,什么时候也轮到我?我也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啊!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宗西归 于 19-1-2008 12:09 发表
上面的例子和认识真相有何关系? 难不成死了父母,也可以说没有父母也可以一样很快乐吗?
我认为一些佛教徒对感情看得太“冷血”了。
冷血?請多多了解佛陀的教法再說這句話吧!難不成要哭個死去活來才叫做熱血啊?殊不知許多人以賣哭為生?不哭就叫做冷血嗎?一定要哭給你看嗎?是時候思考了.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ean 于 19-1-2008 11:59 AM 发表
佛教不是悲观的宗教,佛教是教导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而得到解脱的宗教。
举个例子,在台湾曾经有一个妇女死了儿子,丈夫也抛弃了她,她感到非常伤心,就去找某位著名的法师诉苦,说她很伤心,儿子死了,丈夫又不要 ...
这样的解脱开示也是很消极一下。。。
佛法教导,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
如果法师教导妇女要厘清失去儿子,丈夫的原因,
以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把苦难变为幸福的转机。
死去的儿子,能让妇女了解到生命的可贵,
孩子的出生也让她学习,享受到身为人母的快乐;
这可能会改变她将来待人处事的态度,
而孩子也会永远活在妇女心中。
而抛弃她的丈夫,也可以让妇女学习到带眼识人,
以后更为小心的选择人生伴侣,
也可能是妇女自己以前的言行让丈夫离开她,
如果能改过,日后一定能找到一个更好的丈夫。
任何事情都要好和坏的一面,
佛教教导的就是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好的一面,
让我们通向幸福的道路。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ne258 于 20-1-2008 01:10 PM 发表
这样的解脱开示也是很消极一下。。。
佛法教导,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
如果法师教导妇女要厘清失去儿子,丈夫的原因,
以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把苦难变为幸福的转机。
死去的儿子,能让 ...
gene的回复真是我想说的。
让人正面接受事实,同时陪伴他渡过伤心的日子。 而不是“冷血”地说没孩子也快乐等,这是消极地逃避,不是正面地面对。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宗西归 于 19-1-2008 12:09 PM 发表
上面的例子和认识真相有何关系? 难不成死了父母,也可以说没有父母也可以一样很快乐吗?
我认为一些佛教徒对感情看得太“冷血”了。
所以佛教把感情认为是苦
爱生则苦生,爱灭则苦灭
你迟早也是步你父母后尘,跟他们一起死了
那么你认为你的儿女,要为你哭一辈子茶饭不思这样害他们??
那么你的儿女也是步你后尘,要让他们的儿女哭一辈子茶饭不思这样害他们
作为父母的你,你说你要让你儿女心理一直在想,难不成死了父母,也可以说没有父母也一样很快乐吗?
那样我很冷血,不可以,我要伤心,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
那么作为父母的你,你希望你儿女为你一辈子生活活在没有你的苦恼之中?(这应该也很冷血)
以上那个楼上的例子是来自庄子的思想,有兴趣请看原文,不然你自己会很模糊
跟佛教解说方式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2:0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宗西归 于 20-1-2008 01:19 PM 发表
gene的回复真是我想说的。
让人正面接受事实,同时陪伴他渡过伤心的日子。 而不是“冷血”地说没孩子也快乐等,这是消极地逃避,不是正面地面对。
假如不再伤心的话,是不是代表已经忘记了父母?为何不在伤心?因为伤心感觉已经没有了
那么感觉没有了,是不是代表忘记父母了(这个比较冷血)?或者换句话说,已经没有父母了。
那么父母死后,感觉没有了,未来看开了,自己很幸福了,我想忘记父母之死,没有伤心感觉才是最冷血
[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2:0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1:51 PM 发表
假如不再伤心的话,是不是代表已经忘记了父母?为何不在伤心?因为伤心感觉已经没有了
那么感觉没有了,是不是代表忘记父母了(这个比较冷血)?或者换句话说,已经没有父母了。
那么父母死后,感觉没有了,未 ...
如果你有过亲人离世的经历,你应该懂得伤心,也懂得你不会忘记他们的种种一切。 伤心是因为你无法与他们在一起,或则无法报答他们的恩情等。 这个伤心需要时间慢慢去治疗,你也要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事实,并珍惜身边关心你的人。
可是一些佛教徒的理论却认为伤心是不必的,完全否决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反应,这好比一个被刀割伤而感到痛的人,你却对他说如果他没有被刀割伤前是不会痛,所以不需要感觉痛,而你却不明白那个痛是自然反应。 所以这就是我认为“你之前没有孩子不是一样快乐吗”的例子是消极的逃避。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1:41 PM 发表
所以佛教把感情认为是苦
爱生则苦生,爱灭则苦灭
你迟早也是步你父母后尘,跟他们一起死了
那么你认为你的儿女,要为你哭一辈子茶饭不思这样害他们??
那么你的儿女也是步你后尘,要让他们的儿女哭一辈子茶 ...
如果你死了,你会希望你的儿女快乐地生活。 同样,你的父母死了,他们也希望你可以快乐活着。
可是,当你面对你父母的逝世时,你会感到伤心,同样,我相信你的儿女也一样。
佛教的确把爱,亲情,感情看做苦,因为它们是短暂而无法永远拥有,而不是教导我们把爱,亲情,感情都抛去。 以前的佛教徒的确认为亲情是苦,所以出家后就不再以父母子女相称,可是现在的佛教徒已经明白即使出家后,也应该奉养在家的父母。也就是为何以前的佛教给人的感觉都是消极的,而现在却不是。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8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宗西归 于 20-1-2008 02:36 PM 发表
如果你死了,你会希望你的儿女快乐地生活。 同样,你的父母死了,他们也希望你可以快乐活着。
可是,当你面对你父母的逝世时,你会感到伤心,同样,我相信你的儿女也一样。
佛教的确把爱,亲情,感情看做苦,因 ...
并没有把爱,亲情,感情抛弃
只是认为那些都是无常下的东西,不能永恒
例子不是逃避,而是认清真相,你我不过是从一颗精子跟卵子出来的产品
你现在就跟还未结婚之前一样啊,没结婚时你也是没有儿子,没有丈夫,你还不是一样很快乐?
听起来好像是冷血,却说出无常,并没有逃避
红色那句话,就是后来亲人过世后的伤心感觉消失了的现象,跟青色前者(经历生老病死无常阶段而已)
你却对他说如果他没有被刀割伤前是不会痛,所以不需要感觉痛,而你却不明白那个痛是自然反应。
(并没有对他说这番话,例子的意思而是告诉他,被刀割伤是痛的,你懂得这个痛那么就是看开了,血肉的痛并不在一直在你心中围绕,因为你晓得这个是痛-指的是无常阶段)
庄子的意思是苦与乐是相对的,跳出了这个相对(结婚后有儿子,跟儿子后来过世)
了解这个无常现象,就不会再痛苦下去了(可是就是了解事实真相,会被换来冷血逃避之说)
所以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冷血之说
以前的佛教徒的确认为亲情是苦,所以出家后就不再以父母子女相称
佛陀好像没有说过不侍奉父母哦,佛陀还是一样的侍奉父母(父母子女名义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哪个是你父母,懂得侍奉就好)
还为父母解说解脱之道,古时候,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容易修行,在家中修行会比出家修行来得困难
[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3:0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8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0-1-2008 03:06 PM 发表
并没有把爱,亲情,感情抛弃
只是认为那些都是无常下的东西,不能永恒
例子不是逃避,而是认清真相,你我不过是从一颗精子跟卵子出来的产品
你现在就跟还未结婚之前一样啊,没结婚时你也是没有儿子,没有丈夫 ...
反正什么都不是永恒不如我们不要读书,不要做工,不要修行,每天吃飽睡,睡飽吃,不是更好?反正我們本來什么都沒有,活到顯了,就去死,醬就一了白了,是不是醬的意思?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8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不是永恒,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需做,每天吃飽睡,睡飽吃,等死亡。
而是我们不应该执着,不永恒的人,事,物。人为什么觉得苦。就是因为执着不永恒的人,事,物。假如对人,事,物都不执着,无爱欲,那么我们还会因心爱的人,事,物的生离死别而感到悲伤,痛苦吗?
几乎人人都曾有过亲人离世的经历,但我们就应该一直活在悲伤中吗?假如不一直活在悲伤中,就等于是“冷血”吗?
离世的亲人,会因为我们一直活在悲伤中,而"复活"吗?
那位法师的开示,是消极,让人觉得“冷血”的吗?
开示本身是无有情感的,但听闻那开示的人是有情感的。
法师告诉她说,你还没结婚之前你快乐吗?妇人回答说快乐。
这是因为妇人那时候她没有孩子,也没有丈夫,自然没有爱欲,没有执着,自然也没有生离死别之苦,所以是快乐的。
她很伤心,因为儿子死了,丈夫又不要她。为什么会伤心?因为她有了儿子,有了丈夫,自然也有了爱欲与执着。所以当儿子死,丈夫又抛她离去,她就有了生离死别之苦,所以她很伤心。
这时候法师又告诉她,你现在就跟还未结婚之前一样啊,没结婚时你也是没有儿子,没有丈夫,你还不是一样很快乐。她可能明白了,她的伤心是因爱欲,执着引起的。放下了爱欲与执着,就不会再有生离死别之苦,自然就不会再伤心。但是这不表示她遗忘了儿子与丈夫。她只不过是以另一角度看待她所面对的问题而已。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