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9-8-2025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以中国的实力角度来和马来西亚人说话?
10年前那笔国际笑话可不是只有我调侃,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瑞士、都在笑,可否去说明他们一下这是中国人内部的历史,外国人无权干涉?
|
|
|
|
|
|
|
|
发表于 19-8-2025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8-2025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kafei 于 19-8-2025 05:51 PM 编辑
呵呵,如果不是电影没上映,海报一出就闹国际笑话,最后逼得换海报、等等,谁知道你还有没有机会出来澄清?
这种情况, 难道不是和火粉拿2022年FDI高峰归功于当年11月24日才上台的安华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21-8-2025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kanDatang之父 于 21-8-2025 01:08 PM 编辑
都說是潛在咯,當然是潛在無法浮出水面
華哥一級棒是最好的首相 |
|
|
|
|
|
|
|
发表于 21-8-2025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忽悠愚民的马来西亚2025年汉字:“潛”
“潜在投资”成真或成空?/李荣昌 | e南洋
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頻頻在出訪外國、國際論壇與官方聲明中,宣布獲得“數以千億計”的潛在外國直接投資(FDI)。這些數字在新聞標題上無疑令人振奮,營造出馬來西亞正成為國際資本青睞之地的積極氛圍。
然而,當塵埃落定,真正到賬的投資金額卻鮮有追蹤說明,許多所謂的“潛在投資”最終是否落實,仍是未知數。於是,公眾不禁質疑,這些投資是否隻是“虛張聲勢”,甚至成為某種政治宣傳工具?
FDI未見水漲船高
首先,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至2024年間,馬來西亞的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分別為:324億令吉(2019年)、146億令吉(2020年)、504億令吉(2021年)、746億令吉(2022年)、386億令吉(2023年),以及515億令吉(2024年)。
這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FDI淨流入在近年呈現明顯波動。其中,2022年錄得的746億令吉為六年內最高,而2020年則因疫情衝擊降至低點,僅為146億令吉。
在此,2022年的高峰,很可能是受到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部分投資延後所致,使延遲項目在後疫情時期集中落地,從而推高了當年的整體流入額。
至於2024年的FDI淨流入雖不及2022年,但也達到近年來的第二高水平,顯示馬來西亞仍具有一定吸引外資的潛力。
然而,更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實際流入的FDI是否與政府所高調宣布的“潛在投資”有關?答案恐怕並不樂觀。雖然部分潛在投資可能最終確實轉化為實際資本流入,但多數外資企業的決策,往往更依賴於本地營商環境、基礎設施、供應鏈配套、政策連貫性等因素,而不是單靠一場官員訪問或投資承諾儀式。
換言之,所謂“潛在FDI”更多是一種預期和假設,其落地需要一系列後續配套改革、執行與信任建立。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製度支撐,這些投資就容易停留在願景階段,難以轉化為實際產值。
障礙處處
此外,當討論為何潛在投資難以落實時,不能忽視的是馬來西亞仍存在的結構性障礙。
首先是投資審批程序繁瑣,盡管政府已多次表態要“加快投資審批效率”,但仍未見實質性簡化。
其次,外資股權限製仍是一大瓶頸。在特定行業中,外資企業若要進入馬來西亞市場,必須滿足特定的土著股權保留比例,這不僅增加了投資複雜度,也影響其對治理權與經營自由的預期。
而在房地產領域,不同州屬也設有不一的外國人最低購房價格、可投資項目種類等規定,進一步提高了跨國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的難度。雖然這些政策多出於社會政策平衡與族群利益的考量,但在吸引高質量外資的國際競爭格局下,過度幹預往往導致投資者轉向製度更透明、門檻更低的其他國家。
在政策溝通方面,政府高頻率地宣傳“潛在投資”金額,雖然短期有助於提振信心與資本市場情緒,但若長期未見實質進展,反而容易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若沒有定期發布清晰的項目追蹤、進展狀態,甚至最終是否落地的數據,這些所謂“潛在投資”最終隻會變成一場場令人失望的輿論泡影。
外環難消
除了內部製度因素,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對FDI流入構成衝擊。近年來,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與其供應鏈國家施加的“對等關稅”政策,加上人工智能芯片與高科技出口限製,都讓原本欲在亞洲擴展布局的企業更加謹慎。
對馬來西亞而言,雖然地理與政策立場上保持“中立”本應是優勢,但在現實中立場越來越難以維係。例如近期美國傳出可能限製AI芯片對馬來西亞的出口,若成真,將直接衝擊本地蓬勃發展的數據中心與AI基礎設施領域。這不僅影響現有項目,更會削弱未來相關投資的吸引力。
綜觀所述,潛在投資的本質是一種可能性,而非承諾。它的存在與否,不足以構成一個國家經濟改革的憑據。真正能夠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的,是製度上的變革,是政策的可預測性。
如果馬來西亞持續倚賴“潛在FDI”的數量來對外展示經濟吸引力,而忽視審批程序、外資限製、政策透明度等基礎性問題的改革,那麼我們將無法擺脫“有名無實”的困境。投資者或企業最終會把資金轉向製度更友善、改革更堅定的市場。
尤其在當前馬來西亞可能面臨比部分鄰國更高對等關稅的不利背景下,吸引外資的競爭隻會更加激烈。
因此,在政府高調公布潛在投資數字的同時,更應思考一個更具根本性的問題:我們是否真正做好準備,讓這些投資落地為現實、落實為發展?
|
|
|
|
|
|
|
|
发表于 22-8-2025 06: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