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tila02

十字军与阿拉伯历史分享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殿騎士團簡介
http://www.cftfc.com/churchhisto ... 殿騎士團簡介

聖殿騎士團也是在到過聖地,以及十字軍東征後才建立的。它的起源鮮為人知。約1118年,香檳區有個叫德‧帕英的騎士,也許是聖伯爾納的親戚。在通往耶路撒冷的大道上,德‧帕英和幾個朋友一起保護朝聖者。這些“基督的可憐騎士”,得到了安茹的富爾克、香檳區的于格(Hugus de Champagne)等十字軍要人支持。他們決定要通過清貧的生活,采用奧古斯丁修會的教規。聖地的國王和宗教領袖,則引導他們去保衛和作戰。

在西方,甚至連修會的成員,對這種生活準則也不見得贊同,對為獻身于上帝的人指定新目標,也感到不安。頌揚“基督騎士團”,庇護聖伯爾納,認為十字軍東征是軍人的理想職志,都有利于推行1128年通過的教規。修士們應該打擊與信仰為敵的人,服從修會的修士會議和教皇。除了教皇之外,他們別無其他教會的權威。

1139年,英諾森二世確認了他們的教規,而聖伯爾納寫了《新軍榮譽贊》(De laude novae militiae)後,再也沒有人懷疑修士的使命。

聖殿騎士團以封地為基礎。他們的封地多半在外省,由受封騎士或教士管轄。修會里的13名要人,推選出一位團長來管理修會。修士之間也有分工︰勞動的是職業修士,神父專職祈禱,騎士和士官負責打仗。外界的贈與幫助了修會發展;聖殿前的王宮,讓修會有了聖殿騎士團這個名稱。德‧帕英和同伴在西方巡行,獲得了極大的地產,奠定了西方的聖殿騎士團封地的基礎。聖殿騎士團還有其他發財方法︰有權募捐、遺贈所得、組織朝聖團去海外、從事東西方之間必需的銀行業和交易活動。

聖殿騎士團掌握著東西方的商業,就像擁有一個各式分行的機構。它接受君王定期存款,法國和英國國王就曾將御庫托巴黎和倫敦的聖殿騎士團保管。它也讓人存放首飾和寶物,要付利息和押金,但可以從遠方轉交,為的是要和意大利商人競爭。總之,聖殿騎士團在歐洲的金融圈中,地位舉足輕重,許多人認為它富甲天下——這一點顯然名過其實,因此也導致了它的毀滅。

在十字軍東征史上,聖殿騎士團是個重要的名字。從軍事觀點來看,它是一支經驗豐富的職業軍隊,可隨時動員三百名騎士、士官、反土耳其的人和步兵部隊。

這支兵力基本上不受王室指揮,因而在發生沖突時,指揮權的歸屬就會出問題。另一方面,它守衛著聖地的大要塞,如托爾托斯、薩菲德、朝聖者城堡、伯弗特、白色夏斯太爾、紅色夏斯太爾等等,因而在保衛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法蘭克人王國上,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從政治角度來看,聖殿騎士團也十分重要。耶路撒冷的王權很脆弱,從1170年開始,團長德‧里德福爾就與雷蒙三世不合,造成了歐洲軍隊在哈廷戰役的潰敗。聖殿騎士團往往和撒拉遜人建立直接的外交關系,而不顧及其它相關的利益。在13世紀的耶路撒冷王國,聖殿騎士團支持貴族派和反皇帝派,這種做法與較為正統的醫院騎士團相反。總之在13世紀,聖殿騎士團是拉丁東方的真正主人。

1291年,法蘭克人的王國崩潰。修會成了問題。它的使命本就與十字軍東征息息相關,而且有人指責教士傲慢、凶暴、吝嗇,于是有了合並各個軍事修會的計劃。大家知道,“美男子”腓力的顧問巧妙利用這些批評,還加上一些異端邪說、毫無根據的指控。1307年10月,他們推翻了聖殿騎士團,說服了軟弱的教皇克雷芒五世(Clement V),在1312年的維也納宗教會議上取消了修會。聖殿騎士團的財產移歸醫院騎士團,總團長德‧莫萊(Jacques de Molay),于1314年3月18日受火刑,燒死在柴堆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於騎士精神 慷慨對待財富
薩拉丁抗擊十字軍
 

   
少年老成,埃及主政

  伊斯蘭教歷史上的英雄薩拉丁(1138—1193)是庫爾德人。他的父親艾尤卜早年從第比利斯(今格魯吉亞)舉家遷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裡特,受塞爾柱蘇丹馬立克沙之封,成為當地的統治者。1138年,艾尤卜被解職,被迫投奔摩蘇爾的贊吉王朝。這一年,他的兒子尤素福在提克裡特誕生。他為兒子取了“薩拉丁”的名字。

  8歲的時候,薩拉丁跟著父親來到了大馬士革,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動蕩的生活促使薩拉丁變得少年老成。

  贊吉王朝牢牢地控制著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它最主要的敵人是控制著巴勒斯坦沿海地區的基督教十字軍和以埃及為中心、奉什葉派為國教的法蒂瑪王朝。年輕的薩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復遜尼派的統治,以及推進對十字軍的聖戰。26歲時,他受贊吉王朝蘇丹的派遣,跟隨自己的叔父施爾科出征埃及。盡管將近3年的征戰以失敗告終,但他第一次在戰場上得到了鍛煉。

  1168年,十字軍耶路撒冷國王阿馬利克率兵進攻埃及。應埃及的請求,贊吉王朝派施爾科和薩拉丁叔侄馳援。1169年1月,獲勝的施爾科被法蒂瑪王朝哈裡發阿迪德任命為宰相。兩個月后,施爾科暴斃身亡,他所率領的敘利亞軍隊陷入爭吵之中。阿迪德選擇薩拉丁繼任宰相。

  1171年,薩拉丁在埃及站穩腳跟,開始籌劃改變埃及什葉派佔主導的局面。他將什葉派的法官換成遜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將領。9月10日,他在開羅的清真寺裡開始以阿拉伯帝國第二王朝哈裡發阿拔斯的名義講道。第二天,他在開羅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共有147個方陣接受檢閱。史書記載:“看過的人都認為,沒有一個伊斯蘭的國王擁有可與之匹敵的軍隊。”兩天后,法蒂瑪王朝的末代哈裡發阿迪德病逝,法蒂瑪王朝就此終結。

  此時的薩拉丁仍然保持著贊吉王朝附庸的地位。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爾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賬目、收繳貢賦。薩拉丁向努爾丁的使節出示了整個軍政機構的詳細賬目,表示維持這樣一個機構需要大量的金錢,因此無法向努爾丁繳納貢賦。惱怒的努爾丁准備對薩拉丁發起進攻,卻突發急病去世。薩拉丁擺脫了宗主的陰影,並取而代之,成為抗擊十字軍的領袖。

進軍敘利亞,兩度遇刺殺

  繼承努爾丁的是他年僅11歲的兒子薩利赫,贊吉王朝處於分裂之中。薩拉丁開始向敘利亞和伊拉克擴展勢力。敘利亞地區的眾多將領邀請薩拉丁赴敘利亞主政。10月,薩拉丁從埃及來到大馬士革南方的門戶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長官沙姆斯丁認為薩拉丁帶的人太少。他對薩拉丁說:“隻要大馬士革的駐軍抵抗你1個小時,周圍的村民們就能把你干掉。但是如果你帶著錢,事情就簡單了。”薩拉丁的隨從回答:“我們帶了5萬第納爾。”10月28日,薩拉丁兵不血刃進入大馬士革。途中大批的大馬士革守軍出城加入他的隊伍。薩拉丁為了安撫大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錢財。據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說,他把埃及的錢全花在征服敘利亞上了。

  薩拉丁一路北上,先后佔領了霍姆斯和哈馬,12月30日抵達重鎮阿勒頗城下,薩利赫就在城裡。

  阿勒頗人出錢請著名的殺手集團阿薩欣派暗殺薩拉丁。一天晚上,薩拉丁在軍營和諸將進餐,13名阿薩欣派殺手突然出現。由於眾將保護,薩拉丁安然無恙。

  一年后薩拉丁再次遭到阿薩欣派的襲擊。一名殺手刺中了薩拉丁的臉頰,但隨即被薩拉丁的部將劈死。另外幾名殺手則被剁成肉醬。薩拉丁胸前的鎧甲被刺穿,臉頰淌著血走回自己的帳篷。

  1181年,據守阿勒頗的薩利赫病死,薩拉丁加緊了圍攻。1183年,薩拉丁與守城的將領贊吉談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換阿勒頗。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頗打開了城門。薩拉丁讓守軍帶走了所有的財寶,自己則表示隻要阿勒頗的石頭。他將阿勒頗視為“大地的鑰匙”。在給弟弟圖格特勤的信中,他說:“阿勒頗是敘利亞的眼睛,阿勒頗城堡則是她的瞳孔。”他嘲諷放棄阿勒頗的贊吉說:“我拿了一枚金幣,給了他一枚銀幣。”1174年薩拉丁進兵敘利亞的時候,認為可以像擠奶一樣輕取阿勒頗(阿勒頗在阿拉伯語中是“鮮奶”的意思)。這個願望歷經8年半才得以實現。

赫澱大捷,克復聖城

  佔領阿勒頗使得薩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在他看來,敘利亞和埃及就像兩個磨盤,會把夾在中間的十字軍磨成齏粉。

  1187年,薩拉丁集結力量進攻十字軍中最強的耶路撒冷王國。7月3日,薩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澱包圍了十字軍。阿拉伯軍隊點燃十字軍營地周圍的灌木叢,濃煙熏得十字軍喘不過氣來。十字軍沒有水喝,極度干渴。太巴列湖雖近在咫尺,但是他們卻無法沖破阿拉伯軍隊的包圍。在盛夏的酷熱中,大批十字軍戰士渴死和熱死。

  4日清晨,十字軍將領雷蒙率領騎士發起沖鋒,薩拉丁命令軍隊留出一條縫隙,讓他們逃走,然后再合圍,將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圍起來。最后,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幾乎被全殲。

  耶路撒冷王國已經無力抵擋薩拉丁。經過13天的圍攻,耶路撒冷投降。薩拉丁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與88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鮮明的對比,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議,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薩拉丁免去了7000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后釋放。最后,薩拉丁自己宣布釋放了所有戰俘,不要一分贖金。

  在十字軍佔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的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薩拉丁將它們恢復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禮的聲音再次回蕩在阿克薩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

給對手贈馬送藥

  薩拉丁佔領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動了歐洲。教皇烏爾班三世聞訊后驚愕得心臟停止了跳動。繼任教皇格利高裡八世呼吁採取行動。十字軍的熱情再次被激發起來,德意志皇帝“紅胡子”弗裡德裡希、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國王菲利普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將主攻目標選在阿卡。1191年6月,理查抵達阿卡。對阿卡的圍攻已經持續了兩年。十字軍建造了3座巨大的移動攻城塔,用拋石機攻城。從貝魯特趕來的穆斯林支援艦隊被理查的大帆船擊沉。7月12日,阿卡守軍投降。由於俘虜交不出20萬金幣的贖金,理查命令將2700名戰俘全部斬首。

  向耶路撒冷進軍非常困難,理查曾經發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絕不看它一眼。一次他偶然在山丘上看到了聖城的城牆,隻好用盾牌遮住臉,以免背誓。1192年,雙方在雅法大戰,不分勝負。戰場上,理查的馬摔倒在地,具有騎士風度的薩拉丁讓弟弟阿迪勒給他送去兩匹好馬。

  大戰之后,薩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薩拉丁派人給自己的死對頭理查送去了水果,還派去了醫生。雙方簽訂和約,穆斯林佔有巴勒斯坦內地,基督教徒佔有海岸,耶路撒冷向朝覲的基督教徒開放。理查隨即離開巴勒斯坦回國。

  1193年2月20日,薩拉丁在大馬士革感染了傷寒。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隻是偶爾清醒一會兒。恐懼開始在大馬士革傳播開來,人們都盯著薩拉丁的親信大臣法迪勒的臉色,以判斷薩拉丁的病情。3月3日深夜,阿拉丁病情惡化。法迪勒卻不能整晚陪著他,因為如果他沒有像往常那樣晚上從薩拉丁的城堡回家,大馬士革立刻就會陷入猜測和混亂之中。4日清晨,一位宗教學者在薩拉丁的床前誦讀《古蘭經》。當念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絕無應受崇拜的。我隻信托他”時,薩拉丁臉上露出平靜的微笑,溘然長逝。

  薩拉丁為人慷慨,從不吝惜錢財。他去世的時候,隻留下1枚金幣和47枚銀幣。他的敵人卻發現,他的慷慨也是一種武器。提爾(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威廉說:“薩拉丁睿智、勇敢、慷慨無比。正因為如此,我們有遠見的貴族都不相信他。要贏得下屬的心,沒有什麼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薩拉丁非常懂得財富的價值,他用埃及的財富征服了大馬士革,用大馬士革的財富征服了阿勒頗,用阿勒頗的財富征服了耶路撒冷。

  薩拉丁不僅是伊斯蘭的英雄,在西方也被視為騎士精神的楷模。為了紀念這位浪漫的英雄,普魯士皇帝為大馬士革薩拉丁墓贈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link:    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2212123.html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4: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军中最伟大的人物诞生
经商/战争天才~獅心王理查东征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他也是諾曼底公爵(稱理查四世)。

1188年 - 1189年他串通法王腓力二世反對父親亨利二世並奪取王位。1190年他與腓力二世一起發起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91年占領塞普勒斯,並與法軍一起攻下了阿克。在進軍耶路撒冷時遭到薩拉丁的抵抗而未果。1192年9月與薩拉丁議和回國,中途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俘虜並把他轉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1194年英國用10萬英鎊贖回。

後來和腓力二世發生矛盾而交兵,導致了1196年的倫敦抗稅起義。
前任:
亨利二世 英格蘭國王
繼任:
約翰
諾曼底公爵

第三次十字軍(1189-1192)
背景:回教英雄薩拉丁率領回教滅耶路撒冷王國。德皇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獅心王理查)再組十字軍。
結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結果一氣之下撤軍回國。德皇在渡河時不慎淹死。獅心理查和薩拉丁訂下休戰3年的協議後,在回國途中被奧地利公爵綁架,英國以10萬馬克的贖金把他贖回。

1189-1199 理查一世(狮心王),1157-1199
亨利二世次子。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在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一共只有六个月。是骑士的楷模,但是作为国王则是个失败的家伙。
六、一个新的神话
  
  当法王腓力在阿卡城与萨拉丁的部队激战时,英王理查一世的十字军刚慢吞吞地到达西西里岛,这时是1190年9月,西西里国王威廉也就是理查的妹妹兰娜的丈夫刚病死不久。这场东征对理查来说,惟一让他操心的是钱,他用龙尚和坎特伯雷给他搜刮的钱装备了4千骑兵,4千步兵,但这对他来说远远不够,他太缺钱了,凡是能挣钱的方法他都想尽了,甚至声称要把伦敦卖掉。
  
  因为兰娜与国王无子,西西里人便立了莱切伯爵唐克雷德为王,于是理查便把主意打到他妹妹兰娜身上,他在唐克雷德面前狞笑着声称要替妹妹出头,讨回西西里,唐克雷德惹不起理查,只能忍气吞声,被理查勒索了黄金2万多盎司,还得供吃供喝养着在西西里过冬的英格兰十字军。但这还不算完,冬季一过,理查的军队要开拔时,还顺手将墨西拿城攻下,大肆掠掳了一番,然后再以4万盎司黄金卖回给唐克雷德。
  
  英国历史上每个有点出息的王都有一个称号,由于理查够狠够横,从此人们就都称他为“狮心王”,意思是说他有一颗狮子一般凶狠的心。
  
  此时法王腓力与施瓦本的日尔曼十字军及由英国巴德威大主教领导的英格兰志愿军已经将阿卡城围攻了好几个月,萨拉丁算是碰上了他这辈子第一个对手了,他惊异地发现这只年纪不到他一半的小狐狸,竟是当世第一难缠之人,诡计多端,层出不穷,偏偏他本人又腾不出手来收拾这只小狐狸。因为他是两线做战,这段时间里他正忙着在幼发拉底河流域打内战平定叛乱。但是他走时也在几个要塞重镇留下了重兵防守,阿卡城内的穆斯林十分顽强,他们苦撑着等着萨拉丁平叛回来指挥他们。双方苦战数月,打得尸横盈野,腓力竟一点便宜也占他不得,始终不能将阿卡城拿下,而十字军伤亡惨重,消耗巨大,迫切地需要支援。
  
  巴德威大主教不断地写信给正在路上磨磨蹭蹭的狮心王,当年正是他在伦敦西敏斯特大教堂亲手将王冠戴到年轻的理查头上的。但他迟迟等不到国王军队的到来,没多久便怀着遗憾和失望在一场围城战中见了上帝。
  
  此时的狮心王理查正像个脱缰的野马,根本不愿受教皇的安排和羁绊,让他去圣城和腓力一起打萨拉丁,他就偏不去,或许他不屑于和小狐狸腓力在一起并肩作战吧!从西西里晃晃悠悠出来后,又打起了可怜的拜占廷帝国的主意了。本来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可拜占廷帝国此时还不知道狮心王是何许人也。理查欺侮完西西里人后,乘船从海路进军圣城,其中有几艘船在塞浦路斯触礁,拜占廷人趁火打劫,拿了东西还扣人。这激怒了理查,他正闲着找事做,干脆发兵猛攻塞浦路斯,可怜的拜占廷哪是狮心王的对手,塞浦路斯在理查的猛攻下,于1191年3月沦陷。这时理查才发现打下这么一大块地方,吃不下又带不走,便以10万金币的价格卖给无家可归的耶路撒冷王国的“无家之王”德·吕西尼昂。
  
  理查在地中海做生意挣钱时小狐狸腓力已围攻阿卡城一年多了,与萨拉丁的部队打得焦头烂额,始终不能攻克阿卡城,实力损耗严重,日耳曼军的施瓦本公爵也因瘟疫而丧命,追随他父亲巴巴罗萨去了。
  
  6月份时,狮心王理查总算带着他的英格兰十字军赶到阿卡城外与其他十字军会师,一到他便当仁不让地充当起十字军总指挥官,对小狐狸腓力等统帅比手划脚,呼来唤去。腓力因为和萨拉丁打得元气大伤,锐气大挫,对理查也是敢怒不敢言。理查一到便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和超凡的战斗能力,仅一个多月,便拿下了阿卡城。攻陷阿卡城的那天,十字军们欣喜若狂,在首领相继死去后仍坚持作战的日耳曼人首先冲上城头,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噙着热泪把德国国旗升在阿卡城头上。理查见状冷冷一笑,认为他才是十字军的统帅,要升也只能升英国国旗,于是令手下冲上城头扯下德国国旗扯下撕个粉碎。
  
  日耳曼人傻眼了,这些高傲的条顿武士怎么也没有想到理查竟会蛮横至此,如此无礼地侮辱他们,但此时实在是惹不起他,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含愤强忍。每个德国人心里都在想,要是巴巴罗萨还在,哪会这样受人欺侮啊!
  
  腓力虽然才二十啷当岁,可好歹也是法兰西的国王,被理查肆无忌惮地吆来喝去,气得快吐血,他实在受不了理查自命不凡、沾沾自喜的德性,和他多呆一分钟都觉得致命,于是8月份时,借口生病,留下一支10500的法军,自个回国去了。这件事也让后来的许多欧洲人感到惋惜,认为腓力应该再坚持战斗下去直到打败萨拉丁乃至收复圣城,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荣誉。
  
  理查巴不得腓力快滚,这样他便是这场东征里惟一的英雄。对气焰万丈的狮心王来说,根本没有把威震天下的萨拉丁放在眼里,认为要打败萨拉丁收复圣城,自己一人足矣。
  
  巴巴罗萨的意外,腓力的气走,这对萨拉丁而言真可谓是求之不得,赶紧焚香祷告,祖宗积德啊!他的伊斯兰世界的联盟并不牢固,阿拉伯人、穆斯林们天生就酷爱内讧,是窝里斗的行家,大敌当前,可各国的哈里发、苏丹们却都在等着看他出洋相,个个都像秃鹫一样在旁虎视耽耽,就等着他挂了然后来收他的尸、捡他的蒌。别的不说,就说巴巴罗萨那10万条顿骑士杀将过来,他就根本找不出那么多兵力抵挡。要是三大名王齐聚耶路撒冷来寻他的晦气,那他真就只有抹脖子上吊一条路了。这下倒好,桀傲不驯的理查自己动手瓦解了联盟,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了。虽然理查也不好打,但是打一个总比打三个有机会得多。
  
  阿卡城应该说是萨拉丁主动放弃的,因为他知道理查的这支英国生力军一来,阿卡城铁定守不住,于是向理查提出放弃阿卡城,并且他给理查20万金币和释放1500名基督徒,条件是理查不得屠杀城内的穆斯林。但萨拉丁提出这个条件后便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因为他手头从来没有多少现金,他向来以慷慨豪爽而闻名于东西方世界,虽然本人生活简朴,但是在其它地方花钱如流水,从不吝惜钱财,属于那种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的主,可能也就是现代“零储蓄族”的鼻祖了,天性比较小资,口袋里放不住钱,一座金山给他也是转眼花掉,以至于经常出现要给下属打赏时发现口袋里没钱的尴尬场面,弄得要变卖东西来打赏。如他的秘书伊本.沙达德描述的那样,萨拉丁堂堂一个大国的国王,却经常一贫如洗,有时为了回拜和赏赐外国使团,而不得不拿出土地来卖了换钱给别人(说到挣钱萨拉丁的确远不如理查,理查一向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卖。另外,萨拉丁也幸好不是中国的国君,不然要落下一个“卖国贼”的名声了)。这导致财政部的官员不得不私开个小金库,把一部分钱藏起来不让萨拉丁知道,免得他随手拿走花光,真到要急用钱时反而囊中羞涩。
  
  所以萨拉丁提出条件后便发现自己一时竟凑不齐20万金币,只得先给理查其中一部分。理查却不管他什么理由,他一向是说做便做,约定时间一到,萨拉丁没送够钱来,3000穆斯林俘虏便人头落地,把萨拉丁气得半死。
  
  1191年9月萨拉丁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平叛归来,腾出手来亲自对付狮心王理查,萨拉丁习惯的战术是仗着萨拉森轻骑兵弓强马快的特点,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吸引敌人长途奔袭,而后在敌人行军的路上用小股骑射部队不断地骚扰,并破坏水源和补给线,把敌方部队折磨的疲惫不堪,己方的主力则以逸待劳,最后一股作气将敌军歼灭。于是他并不直接去攻打理查,而是先围攻在基督教徒手中的沿海重镇雅法。正如他所料,理查果然率军南行,向雅法而来,寻求与萨拉丁的决战。
  
  理查的决定在十字军联盟中造成了很大的分歧,其他的统帅和贵族们认为应该以阿卡为根据地,直奔圣城耶路撒冷而去,先拿下圣城再说,甚至有人提议拿下圣城后立理查为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但理查此时对这个提议暂时没有多大兴趣,执意要向雅法进军。之前遭受理查侮辱的日耳曼十字军已经退出回国,小狐狸腓力留下的部分法国军队,却并不怎么听理查的指挥,这让理查很恼火,一直想找个机会给法国人难堪。正好这时法军因为消耗过大,需要补充,便向十字军统帅理查伸手。理查其实这时很有钱,从西西里、塞浦路斯捞的钱还没花完,手里还攥着萨拉丁给他的2万4千的金币,但他对法国人却推托没钱。不仅如此,反而还要法军的首领勃艮地公爵马上还以前欠下的一笔数目极大的债款,勃艮地公爵感觉自己被耍,气得脸皮发青,大发雷霆,“老子不干了”,领军掉头就走,准备撤回阿卡城,结果在理查的授命下又吃了闭门羹,着实把法国人羞辱了个够。
  
  萨拉丁的计划只实现了一半,因为理查虽然如他所料长途奔袭来解救雅法城,但萨拉丁派去骚扰理查的小股骑射部队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奏效。理查在战前已经细细研究过萨拉丁以往的战例,可以说对萨拉丁的战术已是颇为了解,找到了对付萨拉丁的办法。
  
  当时西方人对萨拉森轻骑兵印象是很深刻的,他们描述,萨拉森人因为不像十字军骑士那样装备重铠,所以速度极快,当十字军骑士们追击他们时,萨拉森骑兵就逃得无影无踪,一旦停下来,他们又掉回头蜂拥而至,继续用弓箭骚扰,让人十分苦恼。以至于国王理查不得不严禁骑士们擅自冲锋去追击敌人,免得无谓的伤亡。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4: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獅心王撒拉丁首次正面交锋
二王君子战争拉开序幕


理查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兄长、一个国王、或者一个政治家,都是显得十分任性和蛮横,但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却是非常精明和成熟的,他的的天才和伟大之处,在与萨拉丁的战斗中得到了最高的表现和发挥。他不像以往的西方统帅那样迷信骑士的力量,而是创造出了新的步兵阵形战术去对付萨拉丁。他把骑兵和步兵各分为12个阵队,相互配合协调,严禁单兵种擅自行动。在遭遇萨拉丁的骑射部队时,以步兵应付,前排的长矛兵将长矛斜插在地上,阻止对方骑兵的冲击,在长矛兵中间交插着长弓步兵,因为英国的步弓射程极远,远远超过对方马弓的射程,对射时自然大占优势,在前排的弓箭手射出箭后,后排的弓箭手补上,其中绝无时间空隙。这种情况导致萨拉森轻骑兵们十分困惑,他们只要一出现,就要面对英格兰步弓手雨点般密集的箭矢劈头盖脸而来,而己方则很难射着他们,如果冲锋的话对方阵前的长矛对马匹的威胁实在太大,并且还要防备对方重骑兵的包抄。而理查本人则策马不断在各个阵队之间巡视,提醒士兵们保持阵形。
  
  理查的这种战术不禁使人联想起早于他们十几个世纪的中国西汉王朝的将军李陵的战术,当时李陵就是以成排的长矛兵排成方阵,掩护阵内的弓箭手,不间断地向扑来的匈奴骑兵射击,以区区六千人的兵力,就使得十数万的匈奴骑射束手无策,伤亡极惨,直至己方弓箭全射光了才全军覆没而被俘。
  
  并且理查不追求行军速度,他根本不在乎萨拉丁围攻下的雅法城的死活,每天的行军速度控制在12英里以内,以保持士兵们的体力,而且他是靠海岸行军,沿途由意大利海军的运输船队给他补给。这使得萨拉丁的计划落空,他派出去偷袭十字军的小分队非旦没有取得扰敌的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不小的损失,对不紧不慢的理查,也达不到以逸待劳的效果。于是他果断放弃了骚扰战术,率领部队直接迎击理查。
  
  9月14日,双方主力在阿尔苏夫(Arsuf)展开决战,两位浪漫主义的英雄终于碰撞了,他们得以在战场上互见对方的英姿。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双方都在极力寻求对方的破绽,萨拉丁惊异地发现,从前他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术和勇气如今在理查面前全无法施展,无数萨拉森轻骑在英格兰长弓射出的狂风暴雨般的箭矢中倒下。萨拉丁率着骑兵绕到十字军阵中比较薄弱的后方,企图冲击并将十字军分割,但每次都被理查挡回,十字军的阵形在理查的亲自控制下始终未出现任何混乱。对此,穆斯林方面有不少记载,他们描述道,十字军的步兵每个人都穿着非常厚的毡袍,这种毡袍厚到弓箭无法刺穿,许多步兵身上插满了箭只,好似刺猬一般,但却毫发无伤,依然在阵队里作战。
  
  十字军整体机动而有序,分工明确,长矛兵和长弓兵把重骑兵保护在后面,只等萨拉丁的部队一乱,便要冲击和包抄。萨拉丁便命令一部分骑兵向十字军重骑兵射击,这固然造不成什么伤害,只是希望能把对方的骑兵激怒,引他们提前出来追击,等脱离了箭阵的保护便收拾他们。十字军骑兵们固然很愤怒,他们由原先的战斗主力变成步兵的辅助,早已对理查的这种安排不满,但他们畏惧于理查和军纪的威严,对萨拉丁的挑逗置之不理,即使被射伤也无人脱队。
  
  这种军队几乎无懈可击,萨拉丁开始撤退,将理查的十字军引到海边的一片丛林,他在那设了埋伏圈。理查识破了萨拉丁的意图,他始终死死控制着部队的阵形,只要坚持这点,萨拉丁就无法取胜。虽然后来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意外,重骑兵们还是在理查下命令以前就忍不住冲出去了。时机是早了点,但总是没弄出乱子来。在经过几次冲击之后,萨拉丁的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他意识到自己的军队无法战胜对方,不得不下了全面撤退的命令。理查顺利地进军雅法。在金雀花王朝的狮心王查理一世的攻击下,伊斯兰的萨拉丁大帝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萨拉丁不服气,本欲组织军队再与理查决战,但想来想去想不出破敌的办法,便向理查提议暂时息战。阿尔苏夫之战的胜利使理查声名大噪,但这时十字军内部却为下一步的走向而出现了纷争。贵族和统帅们一致主张继续向圣城耶路撒冷前进,直至收复圣城;而理查本人则想直接进攻萨拉丁的本部埃及,乃至进军开罗,他天生的冒险激情,使他更愿意像当年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那样,占领埃及,建立不世功勋。他的这个想法把贵族们吓坏了,因为这显然不是这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圣城耶路撒冷。在出兵前教皇就说过发起这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就是把圣城和其周围城池从萨拉丁这个异教徒的头目手里夺回来,拯救沦陷在那里的上帝的子民们。所有的人从贵族、统帅、骑士到士兵、传教士们,都反对理查的想法,他们只想去耶路撒冷。这使理查很扫兴,他终究拗不过大多数人的意见,只得暂时放弃进军埃及的豪情壮志。
  
  在战场上输给理查,萨拉丁颇为不服,1192年夏季,萨拉丁趁理查不在,再次进攻雅法城,十字军守军不堪一击,仅两天时间,就被萨拉丁轻轻松松地拿下。理查一听便来劲了,雄心顿起,赞美上帝赐给他这个强敌,对手太弱打起来岂非没劲。8月,理查大军兵临雅法城下,萨拉丁也抖擞精神,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在雅法再次展开决战。战况异常激烈,两位国王都亲临战场,不仅仅是指挥战斗而已,而是浑身披挂,亲自杀敌。古时的君王统帅,也真不容易,除了要把握大局,个人武艺也要超群,正如当年的斯达巴克思每每与罗马军团作战,总是用他的罗马短剑在身边斩出一堆堆小山也似的尸体;又如古中国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在被匈奴围攻时,也得亲自策马呼啸,抢上阵前,连斩数名敌首,方鼓舞士气,挽败为胜;再如后来与丰臣秀吉决战朝鲜的大明提督李如松,被日军一炮轰翻下马,于众人惊呼声中跃地而起,抢马冲阵再战。壮哉!非此不能称为智勇双全的盖世英雄。
  
  英王理查便是这样的盖世英雄,虽然他是贵族子弟,从小锦衣玉食,但却与他的几位哥哥弟弟不同,非纨绔颓子,从小便接受严格的骑士训练,加上天生神勇,武功勇力出奇的高,他率领十字军从水路进攻,跳入海水中,亲自挥舞着战斧杀入雅法城内,萨拉森兵团莫能披靡,望之如水开墙分。萨拉丁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理查已经杀到他的面前。如果说萨拉丁和理查这两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君王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他们都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个性,做事不按常理揣测,总是令人匪夷所思。萨拉丁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居然还关心起他的对手怎么没骑马,说他看不下去了,竟然阵前赠马。理查也是毫不客气,慨而受之,骑上萨拉丁送来的战马,把他打得一败涂地。
  
  雅法大会战,理查的十字军大获全胜,萨拉丁损失惨重,退出雅法城。萨拉丁的穆斯林盟友和士兵们都被他这种浪漫的举动弄得瞠目结舌,哭笑不得,许多人忍受不住愤怒地冲萨拉丁发牢骚,说他们已经受够了,再这样打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获胜的十字军士气大振,贵族和统帅们又一次否决了理查要进军埃及的念头,整装待发,准备直取圣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就离雅法城不过三四十英里而已,圣城,十字军几乎是触手可及了。
  
  这时萨拉丁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要是再这样和理查惺惺过来惺惺过去,搞不好耶路撒冷就要弄丢了,那时自己一世英名尽毁不说,还将成为伊斯兰历史上的大罪人。
   
  雅法会战之后,理查终于向各国贵族与骑士们妥协,放弃进军埃及的企图,其间他本人多次率少量心腹逼近萨拉丁埃及老巢的边境查探情况,其中有一次险些被萨拉丁的边境部队包抄,若非骑士们奋不顾身地保护以及他自身的勇武过人,几乎就落入萨拉丁的手中。他的轻率与冒险遭到了十字军内部贵族与骑士们一至的指责,因为他是这次东征十字军的惟一灵魂人物,如果失去他,十字军将群龙无首,成为没头苍蝇,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十字军以雅法为根据地,终于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萨拉丁在雅法被理查打得撒丫子狂奔,一直跑入耶路撒冷城内,狼狈不堪。战场上两度败于理查,他此时已是心服口服,不敢造次,圣城耶路撒冷是决不能丢失的,打野战他不是理查的对手,斗勇不行,只能斗智。于是他便利用起他主场作战的优势,一方面在他的阿育布王朝的领地内广为招兵买马,一方面想尽办法破坏十字军的后勤,办法多是堵井、投毒,破坏十字军的水源,并将附近的草场焚之一尽,让十字军的战马吃不着草料。
  
  理查此时才发现他已失去了攻克圣城的最佳时机,因为德、法两国的退出,使十字军的兵力大打折扣,尽管他能以少胜多,但兵力毕竟不足以速胜萨拉丁。而经年累月的征战,也使十字军的战士们思乡之情日切,已无东征之初的激情与斗志。萨拉丁的小动作也使得十字军兵团补给难以为继,人惫马疲,最糟糕的是开始攻城时偏又逢连日大雨,此时正是1192年的冬季,据随军的诗人和传教士们记载,大雨整整持续了一个半月,这段时间他们什么也做不了,而士兵们只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身披铁甲的十字军骑士们纷纷开始抱怨他们的战甲和武器已经开始生锈了,每个人身上都是又湿又冷,惟一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他们坚定的信仰,是光复圣城这个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4:5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獅心王与撒拉丁惺惺相吸
英国埃及首次联亲


 萨拉丁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坚守不出,与十字军耗时间。攻城战不比野战,它艰难而又痛苦,理查有劲使不上,毫无斩获,只能望城兴叹,烦躁不安,把怒火发泄在别处,一举摧毁了萨拉丁在别处的几座城堡。而萨拉丁则高挂免战牌,装作看不见。
  
  徒劳无功的攻城战,使得十字军军团内部的贵族和骑士们开始心生罅隙,加上冬季大本营里的军需储备已近耗尽,教皇直系的圣殿骑士团及医院骑士团的首领们首先开始动摇,他们这时才感觉理查原先准备直接攻击萨拉丁埃及老巢的策略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是个难以抉择的矛盾,由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叛乱并没有完全平定,萨拉丁的主力不敢调离国内本部支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只有萨拉丁本人和一些残兵败将在苦撑,但足智多谋的萨拉丁本人足以弥补耶路撒冷的防御不足,他使攻城的十字军吃足了苦头;直接进攻埃及,可以绕开萨拉丁,但很可能将面临对方的主力,即使能以少胜多,但代价的沉重是可预计的,而且进攻埃及并不是这次东征的目的,它也违悖了教皇的本意。这个难以抉择的矛盾使得十字军内部开始不停的争吵。最后,理查决定用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十字军的下一步走向,他从法国贵族、圣骑士及当地贵族中各选了一些人进行民主表决,结果圣骑士们与当地贵族意外地都站在了理查这一边,放弃继续进攻圣城,只有法国贵族们不同意,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萨拉丁的议和书适时地到来了。
  
  其实此时的萨拉丁日子也并不好过,面对敌方的大军压境,他却不敢把国内本部的主力调来助防,因为在他走后,幼发拉底河的叛乱已又具规模了;并且整个穆斯林世界的联盟已经出现破裂的迹相,心怀鬼胎的巴格达哈里发、突厥帝国的苏丹们个个都在觎觑着,他们把战役失利的指责全部加诸到萨拉丁的头上,抱怨并且威胁他。关键的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萨拉丁也得不到他们的援助,好像守护圣城保护伊斯兰只是他萨拉丁一个人的事似的,整个穆斯林世界兵多马足,不知多少倍于十字军,可萨拉丁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兵马守城,并且在十字军的轮番进攻下已是人惫马乏,局势可谓也是形同危卵了。根据后来研究十字军的欧洲人发现,在双方对峙的11、12月期间,萨拉丁已经开始把他本已不宽裕的守城部队中的一部份悄悄撤离岌岌可危的圣城耶路撒冷回国内支援平定叛乱了,并且联盟中其它国家的部队也有部分离散。可以说萨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难过。
  
  但对峙期间理查也不是一点麻烦也没有,除了十字军内部的不和,国内也传来他的弟弟约翰勾结小狐狸腓力阴谋篡位的消息,这使得他坐卧不安。和萨拉丁一样,理查也面临后院起火的烦恼。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开始通信与谈判,几个回合的交手,理查也与萨拉丁惺惺相惜,互为对方的风范所折服。在信中,萨拉丁声称自己败得心服口服,认为这世上能胜过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的圣城,他是死也不会放弃的;而理查也认为这场战争给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带来了惨痛的伤害,他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圣城和被萨拉丁夺去的“真十字架”对西方人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圣城的事可以以后再说,但要求萨拉丁归还“真十字架”,对穆斯林而言,不过是一块毫无用处的木头,但这是基督殉难时的圣迹,是他们基督徒们的圣物,与圣城同样重要。萨拉丁同意,将他从居伊手中抢到的“真十字架”和其他基督教的圣物都还给理查。
  
  终于,萨拉丁和理查缔结停战条约,领土以约旦河为界,“耶路撒冷王国”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内的沿海城池,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允许从对方的版图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麦加朝圣。和约为期三年,至于圣城耶路撒冷,理查则对痛苦万状的十字军战士们保证说他三年后将卷土重来,到时一定给他们夺回圣城,并且装模作样地与萨拉丁约定,三年后再战一场。然后不顾那些痛不欲生、如丧考妣的贵族和骑士、传教士们,开始从耶路撒冷城下的冬季大营撤军。这次撤军给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胜利之后的七次十字军东征中机会最大的一次,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十字军再没这样的机会了,他们都认为萨拉丁其实也已经是强驽之末,理查只要再坚持几个月,萨拉丁可能就撑不下去而退出耶路撒冷。
  
  他们或许是对的,不过对理查而言,收复圣城的荣耀和英国王位相比起来,毋庸质疑是王位更重要。圣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国王位则是他自己的事,理查号称“狮子心王”,当初连亲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会做出某种大无畏舍己为人的事来,所以无论世人如何谴责他半途而废,他也不会再和萨拉丁无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冷王国的德.吕西尼昂国王与其他的当地贵族领主们似乎很满意现有得到的土地,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战,急于与萨拉丁划分疆域,至于“耶路撒冷王国”有没有耶路撒冷,在他们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领主还打算密谋与萨拉丁联手把十字军赶走以换取某些利益。幸好萨拉丁对这些密谋不甚感兴趣。
  
  回国之前,理查在萨拉丁派来的代表——萨拉丁的王弟阿迪尔送来的和约上签了字,这个阿迪尔便是先前说过的那个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给在哈丁战役中失去丈夫的基督徒寡妇们安家费的那个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并不是萨拉丁的亲弟弟,而是萨拉丁认的义弟,萨拉丁一生广结豪杰强梁,但其实真正能让他看得起的人并没有几个,估计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这个阿迪尔了。阿迪尔的性格之豪爽,雄材伟略,除了能让萨拉丁赏识外,理查一见他便十分喜欢,立即赐他以骑士的头衔。那时西方的骑士头衔可非同小可,骑士头衔不是爵位,不世袭,但可是极高的荣誉,除了争气点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骑士头衔以外,一般贵族以及普通人家子弟想得成为骑士,都要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后还要做一阵子骑士的侍从也就是见习骑士,见习期满了后方可作为骑兵上战场,在战场上取得战功或决斗场上获胜,才有资格由国王或教廷赐予骑士头衔。这是最高的荣耀,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能成为骑士的人,除了身份显赫外也代表着他武艺高强。如果因某种过失失去骑士头衔,对当事人则意味着奇耻大辱,就好比中国武术门派中被开革出门一样,再也无脸见人,在世上立足。
  
  理查除了赐给阿迪尔骑士头衔外,又做了一件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把自己的一个亲妹妹阿丽叶诺儿许配给了阿迪尔,这样,英国公主成了埃及阿育布王朝的阿迪尔亲王的妻子。是英雄识英雄,理查相人的眼光不亚于萨拉丁,一眼就看出阿迪尔雄心勃勃,绝非池中之物。理查没有看错人,这个阿迪尔正是埃及的赵匡胤,几年之后,他的妹妹,英国公主阿丽叶诺儿就成了埃及的皇后。
  
  对于理查来说,虽然收复耶路撒冷的最终目的没达到,但向萨拉丁讨回“真十字架”,也足以弥补基督教世界的耻辱、平复基督徒们的精神创伤了;对萨拉丁而言,虽说战役上失利,但保住圣城耶路撒冷的最终战略目标总算是达到了,也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剩下的事,他们得各自回家去扑灭已经烧得焦头烂额的后院之火了。
  
  两人的情形惊人的相似,国内都在闹叛乱,一蹋糊涂。一结束战争,萨拉丁便马不停蹄地杀回埃及,重振内政;而理查则等不及和他的军队一起回英国了,同来时的悠悠哉哉的闲停信步对比极为鲜明,他丢下军队,只带着几个随从,乘船秘密回欧洲。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4: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感动天獅心王被俘
英女皇耗尽国库筹款救皇儿


 这次冒险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的船在靠近意大利的地方搁浅了,于是他只好提前登陆。不可一世的骄横跋扈不是不需要代价的,理查十分清楚现在他自己的处境,在欧洲,他制造出太多的对头来了,他把教皇的话当耳边风,教廷方面早已对他老大不满;阿卡城头撕毁德国国旗,已是侮辱了全体日耳曼人;法王腓力毫无疑问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几乎所有人都对他衔恨在心,没有军队的狮心王理查,此时只是一只拔了牙的狮子,而周遭全是被他咬伤过的猛兽。万般无奈,他只得选择陆路从德国登陆,隐藏身份,准备小心翼翼地穿过德国回英伦,这时已是1193年,理查在路过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的地盘时还是遭到了不测,不久前理查就是当着这位奥地公爵的面把德国国旗扯下踩在脚下的。理查的身份不慎暴露,被利奥波德发现了,真是苦大仇深啊,他把理查和他祖宗一起都臭骂了个遍,出足了恶气,还差点把他杀了,但终未敢擅自作主,便把理查交到德皇享利六世手里。享利六世全无他老爹巴巴罗萨的半分英雄气慨,全凭着英雄盖世的父兄在东征中的意外死亡,王室无人才,他才得到这个皇位。正在支持理查的弟弟约翰捣鬼的小狐狸腓力一听这个消息,大喜过望,乐不可支,马上写信给享利六世,又是捧又是哄,鼓唆享利六世快把理查干掉。幸好享利六世虽然是小肚鸡肠之辈,倒还不是傻子,知道奇货可居,便把理查牢牢攥在手里,一关便是一年。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搁浅滩鱼虾戏,理查除了摇头苦笑也无他法,在坐牢期间无所事事,好在他是个乐天派,要么成天涂涂抹抹,要么引吭高歌,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传说中凶狠蛮横的狮子心王,原来还是位歌喉优美的歌唱家和多情浪漫的诗人。
  
  在这期间却苦了理查的老妈艾琳娜,这个当过法、英两国王后的一生充满传奇、美丽而又沧桑的妇人,为了营救爱子,不得不重出江湖,一方面在国内她要制止小儿子约翰的篡位,约翰在腓力的教唆下折腾一年多仍未得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老娘偏心不给他撑腰;一方面她利用在各国的关系,极力斡旋打典,最后终于与德皇享利六世及利奥波德达成协议,英国出10万(一说15万)马克的天价将理查赎回,并且从此英国将是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属国。
  
  十几万马克的数目对一个国家来说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八百年前的钱不能拿来和现在比,这笔钱对穷得叮当响的英国来说,已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捐加税、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才能搜刮得齐的。理查从前拿人钱财一向毫不客气,更不手软,不仅西西里、拜占廷,连萨拉丁的钱他都抢来花,此时却被人变本加利地如法泡施,狠狠地敲了一笔竹杠,也算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了。
  
  总算艾琳娜手段了得,费尽一切手段,理查居然被她救出来了,娘儿俩抱头痛哭,毕竟母子情深,当初理查作为英王的法定继承人,却仍急不可耐地去攻打他的享利老爹,其实最大原因也是因为那时享利二世将艾琳娜打入冷宫并且囚禁,理查救母心切,才对享利痛下重手,打得老爹气急攻心翘脚西去。
  
  德皇享利六世如愿以偿得到一大笔钱,但失去的名声却使他得不偿失,后世的欧洲人都不耻于他的下作,许多德国人更以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居然出了这么个绑匪皇帝而羞惭,人们只记得巴巴罗萨,羞于谈及享利六世。
  
  在理查遭苦受难的那段时间,与他并壁而辉的东方名王萨拉丁,此时已是英雄迟暮,一生的鞍马劳顿,经年累月的征战,耗尽了他的精力生命,他已经灯尽油枯了。在十字军撤军后的次年初,也就是1193年2月16日那天,55岁的萨拉丁在开罗仓促地蒙真主的召唤,弥留之际,他泪流满面,拉着儿子和义弟阿迪尔的手,希望他们能和平相处。他留给儿子的只有几十枚金币,钱他都花光了,但他留给阿拉伯人,留给穆斯林们的却是一个千古不朽的神话,在后世的穆斯林们遭受欺侮和苦难时,他们就会想起那个英姿勃发,策马纵横在亚非沙漠上的萨拉丁大帝。
  
  理查能够平安回到伦敦,据说与平民对他的爱戴与崇拜也很有关系,因为英国的平民大多是央格鲁——撒克逊人,与日尔曼人同宗,而来自诺曼的“征服王”威廉一世打败撒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后,诺曼人就成了英格兰的贵族,长期以来撒克逊人都要低诺曼人一等,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军队里,撒克逊人都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自理查登位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理查虽然不会说英语,但却没什么种族和等级观念(要不他也不会把妹子嫁给异教徒阿迪尔了),在他手下,撒克逊人和诺曼人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因此深得撒克逊人的拥护,而艾琳娜也由此才能顺利地从民间筹到巨款赎回儿子。英国的传奇英雄侠盗罗宾汉,说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故事,传说便是他保护狮心王理查安全到达伦敦,重掌国政的。
  
  腓力和约翰的阴谋彻底破产,对艾琳娜而言,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看在老娘的面子上,理查也没怎么为难这个不争气的弟弟,他实在是懒得理他。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腓力这只小狐狸,正所谓顿开金锁走蛟龙,理查一回到军队里,立时如鱼得水,又张牙舞爪起来,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什么奥地利公爵,什么法兰西王国,有哪个在他眼里,不过第一个要收拾的自然是老在他背后捣鬼敲闷棍的小狐狸腓力。1194年的6月,理查和老妈道别,便踏上法国的国土,向腓力宣战。7月,在法国的弗雷特法尔,两人首度决战,身披重甲的法兰西骑士在英格兰撒克逊长弓密集的箭矢下溃不成军,在狮心王的攻击下,腓力不见得比萨拉丁体面多少,照例被理查打得是灰头土脸,丢盔弃甲,撒丫子狂奔。腓力也意识到在战场上不是理查的对手,不敢再轻易与理查正面交战,于施展开“拖”字决,利用法兰西王国雄厚的国力和自己层出不穷的诡计与理查周旋,这一拖便是4年,但在1198年于库尔塞尔,双方还是不可必免地又遭遇一次决战,结果依然是腓力兵败如山倒。眼见英军势如破竹,无可遏制,腓力只觉大势将去,但上帝终究还是对他比较眷顾,1199年,狮心王理查在法国南部的一次攻城战中,嗜好冒险的旧病复发,亲自在敌阵附近侦察时,结果意外地被冷箭射中,伤重不治,撒手人寰。“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42岁的理查终究在战场上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参考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0%86%E6%9F%A5%E4%B8%80%E4%B8%96
http://www.cmi.hku.hk/Teaching/Crusade/newpage2.htm
http://www.gongfa.com/yinggelansugelanjianshi.htm
http://mil.jschina.com.cn/blog/more.asp?name=lyhx&id=1868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1:5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5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子贴了这么多资料,其实atila本身还没有详细看完。
就乘这个周末读完后再跟大家分析~~

P/S:本身对lion heart的历史很有兴趣,因为第一次玩十字军的电脑游戏就说lion heart对saladin。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05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狮心王和撒拉丁的人生就好像是专为了十字军东征而写的,没有了十字军事件,他们两人的人生不会那么精彩,历史上也不可能留下两人伟大的名字。撒拉丁直到现在还是阿拉伯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战士。
关于狮心王的帖,真的很值得看。
大型的照片我拿走了。颜色也改了,希望可以和楼主的帖相称。
期待更多资料

[ 本帖最后由 允政 于 12-12-2005 08: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2005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整理玩後的資料,謝謝樓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05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应该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5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尔柱土耳其军队侵略朝圣者
为十字军东征提供最好藉口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7:30 PM 发表
關於中世紀騎士團
基督貧窮的騎士(THE POOR KNIGHTS OF CHRIST),也稱聖殿騎士團(THE KNIGHTS TEMPLAR OF THE TEMPLARS);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及醫院騎士團(HOSPITALERS);耶路撒冷聖瑪利醫院的條頓騎士團,簡稱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INGHTS)。三者皆在聖地成立(今巴勒斯坦)。這些組織當時在保衛十字軍東征時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基督教公國時起了重要的作用。
[


读后感

关于这三个成立于耶路撒冷的骑士兵团,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我非常有兴趣得到更多这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耶路撒冷也被罗马天主教徒称为“圣地”,因此这三个发源于基督徒圣地的团体,可以说在信徒心里,有非常高的地位。而事实是如此,因为他们成立的原来目的是要保护来自西欧天主教国家的信徒,顺利到达耶路撒冷去朝圣,因为当时的地中海东部大部分国家都落入了伊斯兰教徒手里,如果没有记错,几个比较强大的国家是埃及开罗的法提玛帝国(Fatimids),阿拉伯半岛的阿巴斯帝国(Abbasids)和刚进入小亚西亚不久但军事力量最强的塞尔柱土耳其帝国(Seljuks Turk)。

这些天主教骑士兵团成立的最大原因就是要抵抗这些穆斯林军团的骚扰。我认为是骚扰,这是因为在最初,骑士们的人数不是太多,他们其实也不需要太多,一团里面有两三百人已经算很多了,穆斯林军队特别是土耳其军队没有真正攻打朝圣的天主教徒,而骚扰他们,而这时的骑士兵团就要保护朝圣者。只是后来,这些骑士兵团因为受万人景仰,地位越崇高,也越富有,才慢慢变了质。而在我心目中,十字军就是这三种骑士兵团。

关于之前那三个回教帝国,atila其实一直都有在思考,历史的记载是因为土耳其人占领了耶路撒冷,欺压天主教朝圣者,但为什么?如果查看地中海的地图,我们会发现,土耳其人当时的据点是在小亚西亚Anatolia中部的Rum,他们是从拜占庭人Byzantine手里夺取小亚西亚的,当时拜占庭虽然控制了Anatolia,但他们在这里的人口并不多,这时史料,拜占庭的帝国虽大,但拜占庭裔的人种或者称为第一等公民都只集中在黑海入口处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和对岸的尼西亚Nicea,土耳其人是在更早的之前当君士坦丁堡开始衰弱时被聘为拥兵,然后土耳其人就渐渐地从拥挤的徒库曼斯坦移居小亚西亚中部,最后占据了小亚西亚。

但我的疑问是,土耳其人并没有乘胜追击,攻打拜占庭,而是将矛头指向同样是回教徒圣地的耶路撒冷,这是为何?如果不理他的疑问,最后当然是我们所读到的历史,塞尔柱土耳其人没有打败拜占庭,反而惹来了一大堆的天主教十字军,最后自取灭亡。不过同是他们种族的奥斯曼帝国Ottomans最后完成了大业,彻底消灭了拜占庭人,也打败过几次的十字军,最后也拿回耶路撒冷的统治权。

塞尔柱土耳其人是信奉逊尼派Sunni伊斯兰教的,它和当时的两个控制南方阿拉伯地区的国家不同,后两者是信奉改宗的什叶派Shi’a伊斯兰教。Atila其实也不太懂真正的伊斯兰史,但读建筑伊斯兰史有读过,信奉什叶派的阿巴斯推翻了坞麦也Umayyads,而坞麦也统治阿拉伯时期就是土耳其人的宗主国,是因为他们,所以土耳其人信奉回教,信奉的是跟坞麦也同样的逊尼派。而如果土耳其人也是以同样世仇的心里看待占据阿拉伯和耶路撒冷的什叶派法提玛和阿巴斯,他们就有了道理要收复圣地,因为圣地是逊尼派的圣地,但这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要太过认真,因为他们始终是同一宗教,应该不分你我(虽然他们并没有)。不然,其实我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原因,为什么每个国家都设法控制这个近乎沙漠中的城市,如果不考量商业因素trading。难道每个没有到过耶路撒冷的人都会这么想:圣地是个充满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这是愚蠢的借口,只是要骗取西欧人加入十字军。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11: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5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殿骑士团读后感
Knights Templar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7:30 PM 发表
2、基督貧窮的騎士(聖殿騎士團)

  法國貴族HUGH DE PAYENS于1119年成立,由其總部靠近所羅門聖殿而得名(THE TEMPLE OF SOLOMEN)。1128年由教皇承認,並由著名僧侶BERNARD OF CLAIRVAUX爲其鑄造一系列規則。 騎士團的領導人稱宗師(THE GRAND MASTER)(可稱爲大團長),管轄三個階層:騎士,隨軍牧師,士兵。只有最高等級的騎士才有權穿聖殿騎士團與衆不同的在背部繪有紅色十字的白色長袍。宗師只對教皇負責,因此許多在聖地和歐洲的聖殿騎士團組織不受國王和主教的控制。 騎士團的首要職責是保衛並護送基督教的朝聖者,但隨著其成員數量的不斷增長(最多時有20,000名),它逐漸成爲一支保衛基督教公國,尤其是耶路撒冷的拉丁王國的重要力量。 12世紀末期,隨著軍事上的勝利,聖殿騎士團越來越富有:教廷的捐助,歐洲貴族和國王們的資助及他們在巴勒斯坦及歐洲的采邑的收入。爲維持軍事行動,騎士團發展出一種很複雜的銀行系統(有些類似中國古代的鏢局),結果,騎士們都成了銀行家並聚集了大量財富。 隨著1187年,耶路撒冷陷入穆斯林(由有名的薩拉丁SALADIN統領),騎士團逐漸退出聖地,最後退到塞浦路斯。由此,他們失去了最主要的目的,保衛巴勒斯坦。聖殿騎士團開始沒落,最終被國王們的勢力吞併。 聖殿騎士團的遺産就是他們發展的銀行系統,這成了現代銀行業的鼻祖。

十字军中有三种特别的骑士团是Atila02十分喜欢的,这三个骑士团就是上面说的三种,分别是Knights Templar,Hospitalar和Teutonic Knights。而在这三种骑士团中,又以Hospitalar最伟大最有战斗力,所以也是我最喜欢的兵种。(其中有一部分是受电脑游戏影响,但很大部分还是因为读了他的历史啦~)

Knights Templar除了上面帖所形容的样子,如果有人最近看过《Kingdom of heaven》,就一定会知道,就是那些穿着全身盔甲,头也戴着铁头盔遮住整张脸,根本看不到脸型,还有在身上盔甲外面加一层画有红色十字架白布的军人。因为每个人体形差不多,又看不到脸,所以我觉得每一个Knights Templar都好像是一样的,就是感觉同一个人的多人化。

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Knights Templar军队看起来很整齐,好像一队复制的机器人军团一样,在战场上毫无表情的厮杀敌人。也因为看不到脸,我们不懂他们的表情,所以我总觉得他们很冷漠和冷静,也真的很像机器人,我不懂这个是不是这个骑士团想给人的感觉,但如果遇上这样的对手,你一定会未打先怕的,所以才能时常打败对手,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他们的厚重盔甲的防护和精密的挑选和训练。

我读过这么多资料后发现,原来Knights Templar是由法兰克人组成的,而且是“穷人”。我要强调穷人是因为这些日子研究过很多《罗马战争史》,发现由穷人组成的军队,如果训练有素,通常都是比较强的,这是因为他们原本是穷人,原本就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所以能够忍耐艰难的战争,加上他们没有什么物资上的享受过,所以只需花很少的代价,就能让他们达到很高的战斗力,例如满足他们的唯一嗜好~~酗酒!!!不过这是自己研究来的,历史证据不多,但还算有。这跟其他两个只许贵族加入的骑士团有很大的差别。好像电影《Kingdom of heave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角贝联Balian是个铁匠,是个穷人,他杀了人,就投入十字军行列,就这么简单的理由,然后竟然可以低档撒拉丁的攻城长达12天之久。虽然这是一个电影的剧情,但他的历史没有错,这就是一个让贫穷法兰克人加入的兵团,当然他们加入的理由很多,后来这个骑士团也发了达,不在贫穷。我觉得这也是他们后来走上末路的原因,就好像Tibirius在电影里面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战斗是为了宗教,原来不是,他们后来变成是为了占领土地和财富的,这让他很有感触,后来Tibirius带着他的十字军knights templar军队离开耶路撒冷,退居Cyprus,他的领悟我不懂该觉得庆幸还是不幸?不过这是个人思想,历史已经发生,不能改。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5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读后感
Hospitalers & Teutonic Knights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7:30 PM 发表
3、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是最爲古老的軍事修會,代表羅馬天主教廷。起初其主要從事慈善活動。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1099)就已經成立。11世紀法國貴族GERARD爲照顧患病的朝聖者而在耶路撒冷施洗者聖約翰教堂成立。到了1113年教皇PASCHAL二世承認,並限制其成員必須出身貴族。 其成員身穿繪有帶有八個尖角的馬耳他十字的黑色長袍。組織類似聖殿騎士團。其規則由羅馬主教聖AUGUSTINE創立。 隨著1291年十字軍公國被擊敗,騎士團撤到塞浦路斯,到1309年,最後選羅德島作爲基地。他們用海軍阻止穆斯林向東地中海地區的擴張。 ...

Atila觉得十字军中,功劳最大的似乎是Hospitalers,因为他们退到罗德岛后,还继续着十字军的骑士精神,一直维持着自己的使命,和回教徒对抗。根据这里的史料,土耳其人没有能够进一步向西欧大陆推进,似乎是因为hospitalers的阻挠,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功劳还真大。这也是我觉得hospitalers比knights templar和teutonic knights伟大的原因,因为这两个骑士团好像一遇到挫折就被打败解散了。但我没有找到更多关于hospitalers的资料。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7:30 PM 发表
4、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軍事修會中最後成立的,於1190年在巴勒斯坦的ACRE地區成立。到1198年,條頓騎士團由純粹的慈善組織轉變爲軍事組織,爲的是幫助抵抗土耳其人。成員限爲日爾曼貴族,在其他方面則類似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使用相似的修道院規則。1199年得到教皇INNOCENT三世承認,成員著帶黑色大十字的白色長袍(類似AOK中的條頓騎士)。 早期與其他騎士團相比,條頓騎士團發展比較緩慢。1210年,德國貴族HERMANN VON SALZA成爲大團長,在他管理之下,騎士團迅速發展,甚至發展到東歐。初,匈牙利國王邀請條頓騎士團參加對居住于波羅地海的斯拉夫人的十字軍東征,條頓騎士團迅速在此建立了永久的定居點。 122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FREDERIC二世答應騎士團佔有普魯士,條件是將當地居民轉化爲基督徒。 ...

Atila觉得条顿骑士团也很厉害,但只是在战斗上,他们最初的成立目的好像到了最后变了质。Teutonic knights最初也是成立于天主教圣地耶路撒冷,但我觉得很不知所谓的他们最后竟然被利用来降服东欧的异教徒。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成立是最没有为保卫圣地而努力的兵团,跟十字军成立目标背道而驰。

Teutonic knights是由日尔曼人成立的,所以虽然他们只向主教负责,但他们主要也听命于德国或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他们用宣传天主教的藉口,向东欧进攻,但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为了土地和财富。当时的东欧三国立陶宛、波兰和匈牙利都算是和平富足的国家,因为国土很大,但神圣罗马帝国却很人口拥挤,当时的神圣罗马皇帝应该每个人都懂,就是最后被淹死的红胡子Federic Babarosa。Teutonic knights硬插进一个所谓的Teutonic Order的领土进东欧,由大团长The grand master领导。

Atila觉得当时的立陶宛受害最大,因为他们是pagan的,就是无宗教,所以Teutonic knights有藉口拿他们开刀,要将天主教带给他们。但最后我们知道,他们当然没有这样做到,也做不成,因为他们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将异教徒赶走,然后将自己的日尔曼人从德国移居来这里。这是为什么我们读到的历史是,日尔曼人会在那个时期开始在东欧定居。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怎样让占领的土地人民归顺,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将他们同化,是文化上的彻底同化,这样做虽然不能让原本的士拉夫人归依天主教,但这片土地却是所谓的已经归依了天主教。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0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5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辨三种十字军骑士团?

这是我找到的一些十字军的图片。
其实三种骑士团是很容易分辨的,
i)白色长袍红十字架的是knights Templar;
ii)白色长袍黑十字架的是Teutonic knights;
iii)黑色长袍白字架的是Hospitalers。



www.joytravelonline.com/france3.htm


http://www.leicestershirevillages.com/rothley/17949.html


www.rekts.freeservers.com/TEMPLARS_PG1.html


http://www.lundyisleofavalon.co.uk/templars/index1.htm


http://www.ordotempli.org/lament_for_the_knights_templar.htm


http://www.europa-universalis.co ... &threadid=96025


http://www.prop-shop.com/WPLFIG2.HTM


http://www.middelalder.com/HospitalerKlippemoskeen.htm


http://www.monacensis.de/verein/ ... ospitaler&id=46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5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撒拉丁是信仰逊尼派的库尔德人

虽然撒拉丁是库尔德人,但原来他却不是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的,这是我一直误解的,看到以下内容让我很惊讶,但我不懂这个资料的可信度有多少?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01 PM 发表
富於騎士精神 慷慨對待財富
史海回眸:薩拉丁抗擊十字軍

贊吉王朝牢牢地控制著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它最主要的敵人是控制著巴勒斯坦沿海地區的基督教十字軍和以埃及為中心、奉什葉派為國教的法蒂瑪王朝。年輕的薩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復遜尼派的統治,以及推進對十字軍的聖戰。26歲時,他受贊吉王朝蘇丹的派遣,跟隨自己的叔父施爾科出征埃及。盡管將近3年的征戰以失敗告終,但他第一次在戰場上得到了鍛煉。 ...


撒拉丁是逊尼派的热血统治者,然而
我一直以为撒拉丁是什叶派的原因有几个:


i)推翻坞麦也王朝的阿巴斯政权也是库尔德人,他们笃信什叶派,什叶派最初也是由他们而来。

ii)阿拉伯当时已经完全落入什叶派控制之下,逊尼派坞麦也被赶到西班牙。北方的土耳其不说,但阿拉伯和北非埃及等地在什叶派法提玛和阿巴斯控制之下。

iii)撒拉丁原是法提玛在开罗的大臣。(但原来他当时已是极端的逊尼派思想者,上任后开始撤换身边的什叶派人物)

iv)地理和历史因素。就说撒拉丁出生在和现代撒达姆.侯赛因Sadam Hussein同一个地方,现代伊拉克人多为库尔德人,他们信奉什叶派,为世界上第二个奉什叶派为国教的国家,另一个是它的邻国伊朗。



这篇关于撒拉丁的历史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他的慷慨和对敌人和战俘的仁慈~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2:1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舒伯特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2-2005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ila02 于 15-12-2005 03:01 PM 发表
这是我找到的一些十字军的图片。
其实三种骑士团是很容易分辨的,
i)白色长袍红十字架的是knights Templar;
ii)白色长袍黑十字架的是Teutonic knights;
iii)黑色长袍白字架的是Hospitalers。[/co ...

学长,十字军真的是这样分的吗?
只有红白黑三种颜色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5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舒伯特 于 16-12-2005 12:00 PM 发表

学长,十字军真的是这样分的吗?
只有红白黑三种颜色吧了?

应该是吧。
这是我这几年研究十字军得出的心得哦!

不过我会找更多图片证明的,因为这是我的兴趣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5:0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5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19 PM 发表
十字军中最伟大的人物诞生
经商/战争天才~獅心王理查东征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 ...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22 PM 发表
獅心王撒拉丁首次正面交锋
二王君子战争拉开序幕


理查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兄长、一个国王、或者一个政治家,都是显得十分任性和蛮横,但他作 ...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25 PM 发表
獅心王与撒拉丁惺惺相吸
英国埃及首次联亲


 萨拉丁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坚守不出,与十字军耗时间。攻城战不比野战,它艰难而又痛苦 ...
原帖由 Atila02 于 10-12-2005 08:30 PM 发表
浪漫主意獅心王被俘
英女皇耗尽国库相救



 这次冒险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的船在靠近意大利的地方搁浅了,于是他只好提前登陆。不可一世 ...


各位同学,Atila刚刚读完这四篇狮心王和撒拉丁的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了,简直无懈可击,我真的想大叫哦!希望各位喜欢十字军的人也能抽出时间阅读,你一定不会后恢的,不要浪费Atila的一番苦心~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1: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5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士与骑士精神(第一篇)

  中世纪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或国王、大领主掠夺战争的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授职的仪式逐渐地复杂化,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教会人士曾试图废除马上比武,可大多数人认为,如果骑士不通过马上比武为实战做准备,那么在战场上是无法表现出色的。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和数百名卫兵,统治着附近的村庄。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主要目标是敌对的骑士势力.一个装备优良的骑士要备有:一匹能征善战的骏马、一匹供妇女出远门骑的乘马和一匹运载骑士本人武器、装备的驭马。其中战马还有专名,被视为骑士的朋友。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最初的骑士只穿硬皮甲,戴皮帽。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穿又长又重的布料或皮革长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连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

  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晚期的铠甲多是厚重的哥德式钢板甲,再辅以沉重的钢盔和精良的手套,全身上下无懈可击,能够完全弹开刀剑的劈戳,只有硬弩射出的利箭方能穿透它,但终究不能抵挡火器。

  早期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柄枪和阔剑等。盾牌是用皮革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晚期的骑士很少使用盾牌,多用粗大的护手长枪和长剑。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马上坠落后,他们才用手中的刀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巨型剑、战斧、狼牙棒和战锤等。

  骑士间的战斗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血腥残忍。许多战斗是小规模的,常常只有几百人参战,几个小时便结束。装备精良的骑士们碰面就单挑,他们更感兴趣活捉对方,而不是将对手杀死。因为俘虏一个敌人就可以索取一份赎金。赎金的多少按俘虏的地位和家产而确定。俘虏地位越高,家产越多,骑士的所得自然就越丰厚。当然,普通的骑士也并不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战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太少了。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

  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为什么要这么注重这些法规和惯例呢?这大半是事关彼此之间的切身利益的原因。今天虽然俘虏了别人,也许明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俘虏,所以双方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骑士的战斗更近于家族间斗争。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

  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多。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典型的有《龙与地下城》,《龙枪》,《亚瑟王传奇》等奇幻小说。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沙士彼比亚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得》等。

  到了1500年,由于骑士们引以为自豪的重型盔甲,已经不能抵挡火药武器的射击了。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军和新式步兵所取代。用火炮可以轻易摧毁坚固的城堡。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 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彬有礼、举止端庄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最早的骑士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这里不作讨论。但肯定的是,这些骑士是一些享有较小封邑的领主,通常被称为Enfeoffed Knights。他们以作战为职业,用效忠权力者的方式,来获取或保留他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附属的大大小小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权力者,大多是当地的国王或是公爵,也有较少的情况下是主教或者修道院的主持,比方说意大利的Cava和Cassino教区(参考勒哥夫《中世纪的西方文明》),那里的土地八成归寺院所有。

  传统意义上的骑士制度(Feudal Knighthood),形成的时间可能是在八世纪或更早,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了下去。直至十二世纪,随着群体作战观念的发展与骑士公会的成立,骑士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分离出来。他们效忠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国王,而是整个领主阶层。作为军队中的精锐,他们常常被分派一些慈善相关的活动,例如保护医院或是去东方的朝圣者。领主们也企图通过宗教规定的条条框框把骑士阶层限制在自己的身边。

  于是慢慢的,骑士的条令里面就渗入了越来越多的宗教成分。在伊比利亚人的国家里颁布了专门的寺院武装的规定(类似日本的僧兵,不过出身好多了)。国王手里还是控制着许多传统意义的领地骑士,直到14世纪,纯粹以国家与王朝的名义成立的骑士团终于出现了。

  11世纪,西欧国家的许多小领主,家族代代相传的忠诚构成了骑士精神的一个方面。但是追溯骑士精神的另一个主要源头,是罗马天主教徒的训令,这些训令的内容可以在十字军骑士的有关文献,以及随后宗教审判所的相关条令中找到。

  在那个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教堂多为东正教的教堂,那种古板严格的教义中保留了基督徒最基本的虔诚与狂热。1070年左右,意大利阿玛尔菲(Amalfitan)地方来的朝圣者在圣墓教堂附近修造了修道院;1099年,医院骑士团(Hospitalier)在此基础上成立。后来随着耶路撒冷的占领和法兰克人王国的不断扩大,骑士团的规模也在膨胀,最终形成了军事修会。参加这种修会的,大多是领主或诸侯的子裔。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在家守着一小片地坐吃山空,不如去神秘的东方打杀异教徒,或许可以满载财富和阴德归来。

  上面说了,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1世纪末,一群骑士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后曾安放于此,因此得名),雇佣他们的不是国王,而是教堂的修士。于是一个宗教与贵族结合的团体形成了,但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骑士行会,虽然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教宗的承认。从乱七八糟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欧洲的君主们,奥地利的、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的、法国的,没有一个对该骑士团有过一分一厘的投资,却以种种国家的名义授予他们荣誉。根据一般说法,第一支国家名义下的骑士团,是拜占庭的伊萨克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时间是12世纪末。

  东方的拉丁国家随着耶路撒冷1187年的陷落最终土崩瓦解,但是穆斯林异教徒并没有毁掉教堂,他们收取了赎金,于是法兰克人安然离去。有人说这是萨拉丁仁慈,其实并非如此。困在城里的十字军宣称,如果不让他们投降的话,耶路撒冷所有的伊斯兰人会被杀死,这座圣城将毁于一炬,欧麦尔清真寺会被夷为平地。这种威胁让萨拉丁屈服了,其实也只有18000人交出了赎金,15000人被卖作奴隶,5000人被发配到埃及服苦役。

  不管怎么样,脆弱的和平总算再次被确立了(1192年狮心王查理一世就卷土重来)。一个希腊的高级教士(名字不详)获准留在圣墓修道院中,为所有虔诚的朝圣者和慕名而来的骑士赐福。这座教堂后来又被称为复兴教堂,罗马的新旧教徒则把它称作Basilica,原意是罗马时代的一种长方形教堂或者集会所。这种仪式世代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还可以见到这种赐福的仪式。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7-12-2005 11:4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5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士与骑士精神(续)

19世纪中叶,罗马教皇正式指派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代表,被称为"拉丁长老"(Latin Patriarch),实际上相当于大主教的级别。于是这座教堂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派,而早些年的意大利修士是圣芳济修会的信徒。   我们知道,在俄国、东欧、希腊、意大利北部,奉行的宗教是东正教。以正统自居的东正教会历来有一项传统,授予荣誉给那些完成宗教使命的个人。在独立自治性强的教区,这样的奖项花样尤其得多。耶路撒冷教区以外,还有莫斯科、华沙大公国、西奈山教区等等,始终保持着这种仪式和传统。耶路撒冷地区的教会则宣称,他们的条例确认的时间比罗马教厅所颁布的任何一道命令都要早,那些条例中规定了可以授予骑士的种种专门的命名与称呼。

  与西方君权至高无上的想法所不同,东方国家往往是由国家元首授予武士称号,再由宗教领袖颁赐荣誉。(我们这里说的东方是指欧洲东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Eastern而不是Oriental,后者指的就是亚洲了。)俄国沙皇都要由东正教的大主教举行正式的加冕礼,当然与英国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家可能听说过西敏寺,那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地方,但坎特布里是英国国教大教堂的所在地)的习俗不一样,英国的主教只是个仪式上的道具而已,完成的只是王室指派的工作。而俄国的大主教曾经有过拒绝为沙皇加冕的例子。享有宗教自治权的教会享有颁布荣誉的权力也是源于教义中的说法:不能向世俗的权力机构低头。

  关于宗教自治权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早要求这种权力的是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除此以外的争论很多。比方说,米国的东正教会认为他们是自成一家的,但传统的说法是他们还是应该归莫斯科的大主教管束,因为米国的东正教堂是东欧的移民兴建的。米兰的主教也只能在基辅大主教的许可下,才能向有功的骑士颁布荣誉。一般来说,一个主教如果要给教会以外的人授予荣誉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是教长或者相当于教长的身份。

  扯了很远了,似乎跟骑士没什么关系。最后再提一点,东正教的教义规定,划分教区要根据国家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域。这造成了现在地区冲突的不安定因素,俄国、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由于民族的单一性,全国就是统一的一块。但东欧就乱糟糟了,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每个小教区都有主教,虽然自己也是罗马教厅眼中的异端,但教宗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罗马的大主教而已。

  东正教的国家从来有颁布荣誉的传统,举例子来说,像13世纪开始的俄国或者波兰、埃塞俄比亚。每个骑士都能从教会的手中获得或大或小的一份封邑,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比方说某场大的战役或是某个有名望的骑士的忌日,教堂都会举行安魂弥撒。

  15世纪末期,有些东正教徒移居到意大利的南部地区,与当地的武装组织发生冲突。阿族爱国者组成了骑兵团,带头老大叫乔治·卡斯乔塔(George·Castriota),自称斯坎德贝格(Scanderbeg)。来自什么典故我不知道,详见蒙田先生东游西逛的纪录。本人对阿族从来没好印象,这些武装的不法之徒自然不能被理解成真正的骑士,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斗也不能与几个世纪以前十字军的业绩相提并论。

  其中有一个自称拜占庭王室继承人的家伙(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就剩下了一个君士坦丁堡),表面上表示支持斯坎德贝格的帮会。后来被发现是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乔治大主教的委派。而这位主教,遵照的则是世代遗传下的一道敕令,要与异教徒作战。这道敕令与传统一起延续了下去,从法尼斯到帕尔马,后来又到了那不勒斯、西西里,直到今天,意大利的一些省份,如西西里、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巴斯利加塔等地,阿尔巴尼亚族和希腊人的后裔,上教堂时遵循的礼仪还是东正教式样的。

  在罗马的天主教徒眼中,骑士制度从来是君主政治的一部分,正统的宗教从未参加过凡俗的争斗。教会所雇佣的骑士只是自愿的献身者,作为独立团体的观念从来没有被东方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很短命的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要否认忽视骑士对宗教所做出的贡献和功绩,那就是在否认欧洲的部分历史。

[ 本帖最后由 Atila02 于 16-12-2005 05: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2025 01:24 AM , Processed in 0.3717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