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idj

大特写| 明斯基时刻到来? 这一次不要看中美而要看马来西亚!!(#36 陈富跑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17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年后佳礼不知道还存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17 08: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沒有 TLDR 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6:4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3-11-2017 06:50 AM 编辑

美众议院共和党公布税改方案 企业税一次性下调 保留最高个税档次
2017-11-03 01:04:24

王穆 文章总数 594 篇
关注

摘要:众议院共和党公布税改议案,一次性下调企业税率从35%至20%,个人所得税率从七档降至五档,分别为0%、12%、25%、35%和39.6%,最高个税与现有标准一致。对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汇回设置多个税档,并严防富人变相减税。不过针对富人的遗产税将在2024年以后取消。

原文首发于11月2日23:24,现补充细节。*

众议院共和党在美东周四中午11:15公布了税改议案,一次性下调企业税率从35%至20%,不再是此前媒体透露的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作为对中产阶层家庭的回馈,税改议案仍维持401(k)退休储蓄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IRA)的现有规则,即个人税前收入最多可有1.8万美元存入账户,此前特朗普极力反对任何修改。

议案的官方名字是“减税与就业法案”。华尔街见闻曾提到,特朗普为了强调减税特性,曾建议起名叫“减减减法案”。

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差收窄至82.6个基点,创2007年以来新低,反映出市场对减税促进经济增速的信心,以及伴随而来对美联储加息路径或加快的担忧。部分税改动议将在五年后过期,也令人担心税改效果不会持久。



美元指数波动上扬,税改案提前透露给媒体后一度回吐稍早涨幅、转而下跌,但税改方案正式公布后跌幅收窄,现交投于94.73。



白宫力推年内通过税改 特朗普希望最早11月底

特朗普周四表示,这版议案是迈向减税的“重要步骤”,希望参众两院都通过的最终议案能在感恩节(11月23日)之前递交至总统办公室,预计民主党将支持这版税改议案,因为反对难度较大。

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Paul Ryan强调税改是为中产阶层减负而创设。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表示,为中产阶层减税和降低企业税参与国际竞争,这两大目的都在议案中体现,会赢得特朗普的支持。

美国财长姆努钦指出,众议院税改议案锐意进取,可以支持经济增长。税改计划消除离岸就业的动机,要求企业在美国大规模资本投资,并确保美国企业海外获利的数万亿美元回流,从而推动就业。

如果税改达成,将是30多年来对美国税务系统的最大更改,既被认为是特朗普执政首年的重要胜利,也将为共和党的国会中期选举提供保障。

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将在下周内部讨论投票,参议院版税改议案原定于下周公布,众议院希望在圣诞节前通过立法,2018年生效实施。

减税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取消个人扣除项目

为了税改议案能在参议院以简单多数投票通过,即完全不依赖民主党的力量,美国国会两院在10月通过了一版预算协议,允许税改在未来10年增加1.5万亿美元的赤字。

但多方统计显示,大力减税至少制造5万亿美元赤字。为了“预算达标”,最新税改议案取消了不少联邦税列举扣除项目(可理解为个性化申请纳税优惠)。虽然背后的“苦心”是简化税务体系,鼓励个人使用标准扣除项目,减少繁杂的列举扣除项,但仍可能招致民众不满。

例如,新版议案取消了对医疗开支、领养费用、学生债利息支付等列举扣除项目,对当前这些开支比较大的家庭税后收入有负面影响。房贷利息的列举扣除上限也惨遭腰斩,新购房屋贷款要想申请利息支出的联邦税扣除,贷款总额上限为50万美元,此前的上限为100万美元。

再比如,企业部分高管与绩效挂钩的薪资超过100万美元时,现有的联邦税抵扣优惠收窄;人寿保险商享受的扣除优惠收窄,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对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支付税收优惠取消;企业的招待费在联邦税扣除项目取消,但商务餐的税收优惠不变。

负责撰写本版议案的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共和党籍主席Kevin Brady表示, 税改将在未来10年带来1.51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赤字,完全符合预算决议的要求。此前出于对“预算达标”的担忧,众议院延期了一天才推出议案,理由是要进行微调。

税改核心议题:州与地方税收抵扣和遗产税

对税改争论最凶、也是最被民主党诟病的地方,莫过于税改是否为富人减税。引申下来就是对取消遗产税,以及废除州与地方税收在联邦税扣除项目的全民讨论。由于民主党掌控的州分当地税收较重,此举也被视为故意打击民主党。

最新税改议案显示,取消州与地方个税和销售税在联邦税的扣除项目,仅保留州和地方房产税在联邦税的扣除,但上限设定为1万美元,且仅适用于个人和家庭。

遗产税当前针对不动产价值超过560万美元的个人和超过1120万美元的家庭,税率高达40%。但最新议案规定,这一门槛将在立法生效后马上翻倍,即遗产价值在1120万美元以下的个人和224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都不需缴纳遗产税。遗产税项目将在2024年彻底取消。

不过出售高净值遗产的资本利得还是要纳税,即遗产销售价格与上一位所有者去世前价值的差额。共和党曾表示,遗产税改革有利于拥有大片农田和工厂设施的继承人,但批评者称这类人在缴纳遗产税的人群中占比太小,更多的还是富人关心遗产税。

个税降为五档 对最富有人群的税率不变

个人所得税率从七档降至五档,分别为0%、12%、25%、35%和39.6%。其中39.6%的最高个人所得税率与现有标准一致,起征点是年薪超过100万美元的夫妇,或年薪超过50万美元的个人。

对于已婚夫妇,25%所得税率的起征点是年薪9万美元、35%税率的起征点是年薪26万美元。对于个人来说,25%和35%税率的起征点分别是年薪4.5万和20万美元。

据CNBC,12%税率的起征点是年薪1.2万美元的个人和2.4万美元的家庭,税基大于现有的税档10%和15%所覆盖人群,代表为中产阶层减税。一些高收入家庭可能会从33%的现有税档上调至35%的新税档。

议案也扩大了儿童保育税收优惠力度,将现有的每个孩子1000美元提升至1600美元,但仍赶不上共和党参议员Macro Rubio和Mike Lee提议的提升至1800-2000美元。

报税家庭中的非孩童被监护人,例如成年纳税人本人和家中的大学生,每人还可以享受300美元的额外联邦税收扣除。不过这一福利暂定2022年之后过期,现有的其他家长个人税收优惠取消。

议案还算了一笔账,试图证明最低个人所得税率12%外加儿童保育优惠扩大,将有效遏制中低收入家庭的税单上涨。

例如,抚养两个孩子、家庭年薪6万美元的已婚夫妇,在现有法律下享有1.3万美元的标准联邦税扣除、4项每个价值4150美元的个人联邦税扣除,应纳税收入3.04万美元。按照现有最低税档10%计算,需要纳税3608美元/年。加上每个儿童的1000美元税收优惠,共需纳税1608美元。

但按照最新议案,相同条件的家庭,个人联邦税扣除取消,标准联邦税扣除翻倍至2.44万美元,应纳税收入为3.56万美元,应纳税金4272美元(税档12%)。但每个儿童享有1600美元的税收优惠,父母每人享有300美元优惠,总共是3800美元优惠,实际仅纳税472美元/年。

上述案例针对中低收入的家庭,最新议案也扩大了对中高阶层家庭的儿童保育税收优惠,将能享受优惠的个人和家庭年收入“天花板”上限,分别提升至11.5万美元和23万美元,之前的标准分别是7.5万美元和11万美元。

海外利润汇回设置多税档 严防富人变相减税

对于跨国企业的海外利润,新版议案设置了多个税档。其中企业利润以现金及等价物的形式汇回美国,税率为12%;以非流动性投资的形式汇回美国,税率为5%。为了阻止美国企业持续把利润转到国外,将对高盈利的海外分支征收10%的税率。

最新议案也增设了外国企业在美国的运营限制。如果用美国分支的钱来支付海外事项,将最高征收税率20%,此举为了防止外国企业将利润从美国转移走。如果外国企业同意在美国税收系统内有更多经营行为,税率也可以下调。

对于小企业、律所、能源公司常采用的“税赋转由合伙人缴纳”等形式(pass-through),最高税率降至25%,并将设定严格的措施,防止富人采用这种企业形式变相减低个人所得税率。

例如,此类企业的被动拥有者税率上限为25%,但主动经营者理论上70%的收入与劳动有关,应算个人所得纳税,并非企业收入。《华尔街日报》分析称,这似乎代表主动经营者的税率是35%。

对于律所和金融服务类职业服务公司,企业所得将被100%认定为拥有者(合伙人)的劳动所得,不能享受针对“税赋转由合伙人缴纳”的公司税率。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6:4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税改影响美国楼市 穆迪:高价地区房价将跌10%
2017-11-03 06:03:23

朱一天 文章总数 2056 篇
关注

摘要:共和党推出税改方案,从纽约到加州的豪宅价格将受到直接影响。 根据税改议案,购房者按揭贷款利息扣税的限额从100万美元降至50万美元。这在高房价地区削弱人们购房的意愿。穆迪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表示,在美国的高房价地区,税改将最初让房价下降10%。
共和党推出税改方案,从纽约到加州的豪宅价格将受到直接影响。

根据议案,房贷利息的列举扣除上限将惨遭腰斩,新购房屋贷款要想申请利息支出的联邦税扣除,贷款总额上限为50万美元,此前的上限为100万美元。

这在高房价地区将削弱人们购房的意愿。因为在高房价地区,购房者往往需要更大规模的贷款来完成购房。

美国全国房产经纪协议表示,今日发布的议案“看来确认了我们许多的重要担忧。”今日,住房建筑商的股价创一年来最大跌幅。

在旧金山湾区、纽约等高房价地区,下调房贷利率抵税上限将让许多购房者无法抵消成本。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表示,在美国的高房价地区,税改将最初让房价下降10%,在全美下降3%-5%。

他说:“你可以看出为什么行业对这不太满意。这对房屋销售、房价和新屋开工来说不是好事。”

而抵押贷款利息扣税的限制还将加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大问题——供应短缺。

许多抵押贷款余额高的房主将不愿意出售房屋,这将加剧房屋供应短缺的局面。因为根据税改,这些房主将可以按照旧法进行抵扣。

此外,税改还在其它方面影响房地产市场。

在目前的法律下,一对夫妻出售房屋时,有50万美元的利润可以免征资本利得税,条件是过去五年,这对夫妻有两年以该房屋作为主要住宅。而根据税改议案,他们将需要在过去8年内,有五年以该房屋作为主要住宅。

而一些高收入的房主则完全无法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根据税改议案,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收入每超过50万美元1美元,其税收抵扣额就降低1美元。

美国房屋建筑商协会表示,将向该议案发起挑战。在议案公布前,该协会曾表示支持税改,希望其他的购房优惠政策能纳入税改中。而美国全国房产经纪协会则从一开始就反对该议案。 美国全国房产经纪协会是华盛顿特区第二大的游说集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6:5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2-11-2017 07:58 PM
12)

因为现在是美元加息周期,全世界的美元要回到美国那里去,所以流动性谁都缺,就跟涨潮落潮一样,然后美联储顺势完成缩表。

你回复里也说了,资本是要赚钱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干啥都不赚钱,所以资 ...

十年来首次加息!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7-11-02 20:00:32

张丹丹 文章总数 119 篇
站在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关注

摘要:这是英国央行自2007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自此,英国央行成为美联储、欧央行之后第三个退出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然而,市场普遍将此次加息解读为“鸽派”加息。


终于,英国央行也加入了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滚滚大潮中。

在11月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这是英国央行自2007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自此,英国央行成为美联储、欧央行之后第三个退出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

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所有成员均认同,未来的任何加息预计都将是渐进且有限的。

市场普遍将此次加息解读为“鸽派”加息。

决议公布后,英镑/美元短线跳水约100点,英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英国股市走高。



“鸽派”加息?

此次会议纪要中删去了此前关于未来需要的加息次数可能比市场预期更多的表述。

市场普遍将此次英国央行加息解读为“鸽派”加息。

纽约时报称,多位经济学家相信,至少在短期内,英国央行将对推高利率保持谨慎。该报援引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首席经济学家Lucy O’Carroll称,

这并不像是一轮强势加息周期的开始。即便有初步迹象表明未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但也仅此而已了。英国央行的展望取决于平稳退欧的可能。如果不能平稳退欧,那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

路透援引OANDA分析师Craig Erlam称:

我们必须等待新闻发布会,但在最初的评论中,没有任何内容暗示我们应该期待在未来12个月里再次加息。

在市场情绪影响下,英镑/美元短线大跌约百点,英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

MPC以7-2投票比例支持加息

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以7-2的投票比例(预期6-3)支持加息。

两名副行长Ramsden、Cunliffe不赞成加息,其表示并无足够证据表明薪资增长将符合英国央行预期。

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以7-2的投票比例(预期6-3)支持加息。

同时,MPC以9-0维持国债购买规模不变;以9-0维持企业债购买规模不变。

英国央行关注退欧影响

英国央行称,经济展望与8月份大体相似,仍存在大量风险,包括英国退欧风险等。

英国央行指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英国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能实现的经济增速已经降低,这部分是由于英国退欧。英国央行仍然假设英国能够平稳过渡到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安排阶段。

GDP及通胀预期

英国央行季度通胀报告显示,预计1年内通胀维持在2.37%(8月预计在2.58%)。预计2年内通胀维持在2.21%(8月预计在2.19%)。预计3年内通胀维持在2.15%(8月预计在2.22%)。

英国央行预计,英国四季度GDP环比增长0.4%;2017年GDP增长1.6%(8月预计增长1.7%)。

预计2018、2019年GDP分别增长1.6%、1.7%,8月预计分别为1.6%、1.7%。预计2020年GDP增长1.7%。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7:0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3-11-2017 10:30 AM 编辑
仓底货 发表于 2-11-2017 08:51 PM
7年后佳礼不知道还存在吗?

@hazellam 去年同期 发文说两个月内
我保险点说 7年内
大家看来 是不是 心理很爽

======================

https://cforum1.cari.com.my/foru ... 86947&pid=131601324
https://cforum1.cari.com.my/foru ... 24264&extra=&page=8

十年一度的金融危機在兩個月內會爆發,信不信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7:1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3-11-2017 07:19 AM 编辑
JowY 发表于 2-11-2017 08:58 PM
有沒有 TLDR 版本


特朗普提名鲍威尔任美联储主席 参议院或加速听证
2017-11-03 03:08:51

王穆 文章总数 594 篇
关注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美联储主席的提名人选——现任理事鲍威尔。在“官宣”前半小时,负责任命听证的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Crapo表示,目标是年底前通过对鲍威尔任命。美元指数短线上扬11点,完全收复稍早失地,现货黄金短线下滑2美元,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近3个基点,不足2.35%。美东周四下午3点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了美联储主席的提名人选——现任理事鲍威尔(Jerome Powell)。
在鲍威尔的陪伴下,特朗普表示,今日提名是为美国人重塑经济机会里程碑,美联储需要一个强有力、可靠和稳定的领导层,鲍威尔是当之无愧的合适人选,将带来延续性。

“他很强壮、有目标感也很聪明,如果提名被参议院听证通过,Jay将用出色的才华和经验,领导美国独立的中央银行。”
特朗普的讲话透露出几点关键信息。首先他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这将有助于排除批评人士对白宫想要染指美联储的恐慌。第二他用“Jay”的昵称称呼鲍威尔,展现“与鲍威尔相处最为愉快”。

鲍威尔随后表示,如果提名获得参议院确认,将竭尽所能地实现美联储稳定物价和最大化就业的双重目标,美国经济持续复苏,金融稳定性相比危机前更具弹性。

特朗普表示,本周不会提名美联储副主席,并特别感谢了耶伦的贡献:

“耶伦是个非常好的女性(wonderful),工作出色,我们共事了10个月,她绝对是个卓越超群的人。”
特朗普与耶伦的关系不断演进,在2016年总统竞选时指责耶伦虚伪,故意为奥巴马压低利率。但自己就任总统后屡次夸奖耶伦,表示非常尊重这位美联储100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2018年2月任期届满的美联储主席耶伦也表示,致力于与鲍威尔平稳完成交接。(更多分析,详见华尔街见闻主编精选《大特写 | 别了,耶伦!》)

有意思的是,曾经的联储主席有力竞争者、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周四也因为宣传税改出面讲话,表示支持总统的提名决定。坊间传闻科恩完成税改后会离开白宫。

美元美股涨,黄金和美债收益率跌

美元指数短线上扬11点,最高触及94.78,完全收复稍早失地。美元兑加元刷新日低至1.2800。



现货黄金短线下滑大约2美元,最低触及1275.97美元/盎司,日内涨幅从0.3%收窄至0.12%。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幅从1.3%收窄至1.15%,日内下跌近3个基点,不足2.35%。



美股三大指数变动不大,标普500指数目前跌0.16%,道指涨39点,纳指跌0.15%。标普500银行指数涨0.77%,金融指数涨0.81%。



提名几无悬念,市场关心任命听证

对于市场来说,这一决议基本没有悬念。华尔街见闻曾提及,白宫周三便通知了鲍威尔,特朗普有意提名他为下一任联储主席。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早在上周六就确定了要提名鲍威尔做主席。

《纽约时报》指出,鲍威尔当选后,在货币政策和监管两个方面,美联储政策不会与现在有太大差别。监管方面,鲍威尔极有可能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部分监管,与耶伦倾向一致。

在特朗普“官宣”前半小时,负责任命听证的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Michael Crapo表示,计划尽快举行听证会,目标是在年底前通过对鲍威尔的任命。

鲍威尔当选也创造了美联储主席历史上的一系列“新纪录”。他是三十年来首位不是经济学博士的主席,是首位具有前投行背景的主席,也是个人资产值最高的主席。

华尔街见闻曾提到,巴克莱常务董事Christian Keller和德国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El-Erian等大佬都表示,谁当选美联储主席都一样,不会突然中断现有的政策路径。

鲍威尔是公认的货币政策中间派,相比之下耶伦更偏鸽派。自2012年当选联储理事后,鲍威尔总共参加了40多次投票,没有一次有过异议。据称他曾对2012年的第三轮QE买债私下不满,但投票时还是顺从了主流的意见。

美国媒体转而关注鲍威尔的提名听证。作为耶伦时代联储理事中唯一的共和党人,鲍威尔在华尔街的市场经验、对金融去监管的认同、美国财长姆努钦的大力支持,都将令听证会顺利通过。

在2012年首度被提名联储理事时,鲍威尔的参议院听证投票为74-21通过,2014年6月再度听证投票为67-24通过,支持人数均大比例领先,只有一名共和党议员表示反对。特朗普7月提名的负责银行监管联储理事Randal Quarles在10月以65-32票通过听证,鲍威尔应该也没问题。

分享到

JANET YELLEN将成为首位没历经风暴的美联储女性主席; 美国9年经济扩张迹象也是强弓之末央妈们正努力存子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7 07:3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2-11-2017 08:04 PM
后记

整个帖子原本在虎扑,没有写完就被和谐,非常可惜。

但是基本逻辑已经都有了,简单概括就是中美上层金融资本密切合作,开启了新一轮大的全球货币通缩周期。在这次寒冬之中,之前那些泡沫的资产价格全部会 ...

请出示转载许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7:5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berdriver 发表于 3-11-2017 07:39 AM
请出示转载许可

央行被迫加息的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就看美联储的动作。假设美联储今年加息三次,那么中国央行要保住外储,至少要加息五次,而且汇率破7是铁定的。

现在中美两国都有天量的债务,加息谁都不好过,但是天地有春夏秋冬,资本市场也有冷暖寒暑,就看冬天谁能熬得过去了。

作者若看到此文,麻烦与我联系,会按照作者意愿保留或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7 11: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3-11-2017 07:15 AM
特朗普提名鲍威尔任美联储主席 参议院或加速听证
2017-11-03 03:08:51

王穆 文章总数 594 篇
关注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美联储主席的提名人选——现任理事鲍威尔。在“官宣”前半小时,负责任命 ...

你是不明白 TLD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7 12:1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3-11-2017 07:55 AM
央行被迫加息的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就看美联储的动作。假设美联储今年加息三次,那么中国央行要保住外储,至少要加息五次,而且汇率破7是铁定的。

现在中美两国都有天量的债务,加息谁都不好过,但是天地有春 ...

马路上红灯不能过马路,你看到红灯没有警察你才会等待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7 12: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帖邪教法轮功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o long; didn't rea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7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ellyfish_8 发表于 3-11-2017 12:15 PM
楼主转帖邪教法轮功文章?

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感谢告知
看了内容 转载文章刊登于去年八或九月时的文章


怎么理解周小川提到的明斯基时刻 -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30518787
7 天前 - 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和最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经济韧性大,制度优越性明显。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7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Kedah
对于BIS 提出中国

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

你有什么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7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过可在白宫发言”.博通CEO陈福英是大马人(#36 陈富跑了...)

昨日CNA“特别” 特写这新闻。
该公司表示,新发布的共和党税务改革方案将帮助该公司更方便地在美国做生意。此外,即使这一方案未能获得通过,该公司也仍然计划搬迁。

其他来源:http://www.sinchew.com.my/node/1697773/

领导博通11年 亿元年薪排第10
大马CEO搬846亿返美 | eNanyang

2017年11月4日

(图:AFP)

特朗普手搭在博通总裁兼总执行长陈福阳肩膀,宣布全球半导体大厂博通将把总部从新加坡迁回美国。

(华盛顿3日讯)曾是大马丰隆集团高管,贵为全球十大最高薪高科技公司老总之一的大马人陈福阳,如今因为将他领导的全球半导体大厂博通(Broadcom)总部从新加坡迁回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宣布,全球半导体大厂博通将把总部从新加坡迁回美国,预计博通约有200亿美元(约846亿令吉)资金回流美国,并承诺创造更多高薪工作。

陈福阳出生槟城

而目前领导这家公司的总裁兼执行长陈福阳,是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杰出管理人才,更是全球高科技公司十大高薪总执行长之一。

陈福阳1983年至1988年期间担任丰隆集团旗下谦工业(HUMEIND,5000,主板工业产品股)的董事经理,1990年代在创投公司任职,之后就一直在高科技公司服务,2006年开始担任博通的总裁、总执行长及董事。

特朗普赞不绝口

根据美国《EQUAL》的最新报告,全球2016年高科技公司高薪总执行长中,陈福阳以2470万美元(约1亿450万令吉)排名第十。

特朗普称赞美国博通是一家“很好很好的公司”,在美国雇佣人数超过7500人,并表示期待这个就业数字会显著增长。

陈福阳表示,美国商业环境稳步改善,税改将有效地位大型跨国公司创造更公平的国际环境,他也确信总部迁回美国有利于完成全球布局。

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槟仓储中心将落成

博通承诺将创造很多高薪工作,公司将把200亿美元(约846亿令吉)回流美国,至少将投资3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工程设计,投入60亿美元用于生产制造。

此前美国博通在新加坡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市设立了双总部,最新的美国总部选址是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带。美国66%的上市企业都将总部设在该地,因为该州的企业监管较为友好,法务系统便利,在当地没有业务的公司可以不缴纳州税。

博通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产品为有线和无线通讯半导体。目前拥有2000多项美国专利和800多项外国专利,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WLAN晶片厂商。

大马将成电子出口大国

该公司耗巨资在槟城峇都加湾设置的仓储中心即将落成,届时大马将成为本区域的电子出口大国之一。

博通创办人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萨缪利,1991年在美国加州尔湾小镇创立博通,以开发机顶盒的宽频通讯晶片为主。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陷入困境,亏损累计共65亿美元。2015年5月29日,原属惠普旗下半导体部门的安华高科技,共斥资370亿美元并购了博通。

总部随安华高科技一起搬到了新加坡,创当时芯片业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点赞 0 赞 谢谢你的点赞。

=============================================

必看!大马的损失!都是这种烂政府造成的!来自大马出生的 ...
https://zh-cn.facebook.com/supportdap/posts/1507861462634206
15 小时前 - 来自大马出生的(Broadcom)总执行长陈福的心声!(内附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1-2017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4-11-2017 05:18 AM
昨日CNA“特别” 特写这新闻。

其他来源:http://www.sinchew.com.my/node/1697773/

领导博通11年 亿元年薪排第10
大马CEO搬846亿返美 | eNanyang

2017年11月4日

(图:AFP)

特朗普手搭在博通总裁兼 ...

人往高处,水向低流,有得去美国当然去啦,这与政府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7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eShengYeh 发表于 4-11-2017 03:39 PM
人往高处,水向低流,有得去美国当然去啦,这与政府无关!

纳吉大方要帮助美国强化经济


P.S. 北京接连大动作令川普延长亚洲之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7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idj 发表于 2-11-2017 07:55 PM
外汇占款每下降一千亿,乘以乘数就是五千亿的缺口,现在不敢降准了,只能靠mlf逆回购补充流动性,聊胜于无,恰恰说明央行不敢动了。央行手里还有武器,但是那是留给加息用的,不是拿给赌徒去炒房的。

央行首次展开63天期逆回购 有助流动性稳定


  逆回购出新 有助流动性稳定



  央行曾预告的逆回购新期限品种于10月末揭开面纱。10月27日,央行首次开展63天期逆回购操作,填补了逆回购与中期借贷便利(MLF)之间的期限空白,进一步丰富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产品序列。两个月期逆回购的推出,有助于增强资金面的稳定性,有望成为防范流动性季节性波动的利器。

  27日,央行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除常见的7天和14天期之外,新增63天期品种,这是央行首次开展63天期的逆回购操作,当次交易量为500亿元,略少于7天期的600亿元,但多于14天期的300亿元。操作利率方面,7天和14天品种分别在2.45%、2.6%,63天期中标利率落在2.90%。

  63天期逆回购的问世并非毫无征兆。今年8月,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曾提出,研究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

  在此前央行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工具箱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SLO)覆盖超短期,逆回购覆盖7天至1个月,MLF覆盖3个月至1年期,唯独在2个月期限上存在缺口。63天期逆回购的推出,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进一步丰富央行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期限结构,拓宽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组合。

  在外汇占款长期低增甚至减少的当前,基础货币供应依赖央行主动投放,以逆回购和MLF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主要投放渠道。央行创设MLF,主要为对冲外汇占款下降,投放中期流动性,目前以1年期为主。逆回购属于短期投放工具,主要用于调节流动性边际余缺,熨平波动。然而,逆回购和MLF都有期限,期限越短,到期越快,由此带来了滚动操作需求。若滚动操作不及时、不恰当,反而可能增加流动性波动。而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负债期限越短,稳定性越差,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流动性预期,尤其是在流动性短缺现象成为常态的当下。适当延长逆回购操作期限,可减轻短期逆回购滚动操作压力,有助于减轻市场摩擦、稳定市场预期,提升资金面稳定性。

  当前推出63天期逆回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进入11月,63天期逆回购可完成跨年,满足机构对跨年资金的需求,有助于防范年底流动性季节性波动风险。

  我国流动性运行的季节性波动特征较明显,尤其是靠近季末、长假,跨季跨节资金需求和预防性资金需求叠加,易放大市场流动性供求缺口,引发流动性较大波动。通过63天等较长期限逆回购,提前投放资金,可起到稳定预期、防范风险的效果。63天期逆回购的退出,进一步拓宽了逆回购期限组合,有望成为防范流动性季节性波动的利器。

  但正如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所说,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意在提高资金面稳定性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目的是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中性适度,并无放松货币政策的意思。相反,央行对此类高频可逆工具的倚重,表明其有意强化对流动性的掌控,这就需要一个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环境。可以预期,央行保持流动性紧平衡的取向还不会变。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7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5-11-2017 09:03 AM 编辑
aidj 发表于 2-11-2017 07:58 PM
12)

因为现在是美元加息周期,全世界的美元要回到美国那里去,所以流动性谁都缺,就跟涨潮落潮一样,然后美联储顺势完成缩表。你回复里也说了,资本是要赚钱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干啥都不赚钱,所以资 ... ...

5、中国不加息?别做梦了,一旦美联储开始加息,国内外利差迅速减少,人家资本是自由的,你想不让人出国就得给好处。这轮加息周期美联储的目标预计是3%,你想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的利率要加到多少才能保持利差。


中国10年期国债大概率破4%关口 全球央行同步紧缩

2017年11月01日04:10 第一财经日报 3


  英、美加息在即 中国10年期国债大概率破4

  周艾琳

  去年10月21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低点2.63%,随后开始的熊市历程延续一年有余,如今却已逼近4%关口,后续走势引发市场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央行料将在本周四宣布加息,这也是金融危机以来该行的首次加息;美联储“缩表”持续,并预计将在12月进行危机后的第五次加息,并将在本周四的议息会议上给出前瞻指引。外部流动性的变化也将影响中国市场。

  法兴银行分析师布莱恩(Brian Hillard)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1月英国央行大概率加息。“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最终表示,该预测是基于英国在脱欧后能够实行平滑的贸易过渡,这就基本移除了收紧货币政策的‘拦路虎’。9月,英国CPI已突破3%,远远超出了英国央行2%的目标。”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谢亚轩则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全球经济持续企稳,外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对全球利率构成上行压力。从9月初以来,10年期美债上行41个基点,最高至2.46%,美元指数逼近95。受此影响,叠加央行“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思路,中国市场利率中长端利率或将上行。

  截至北京时间10月31日收盘,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916%。机构预计,“破4”是大概率事件,但海外收紧速度较为温和,国债利率整体上移长期持续的可能性并不大。

  全球央行同步紧缩

  金融危机后,经历了近10年的量化宽松(QE),全球终于在经济同步复苏的背景下,逐步掉转了货币政策。

  今年加拿大央行两次加息,英国央行11月较大概率加息,欧央行在上周四的议息会议上宣布明年初削减一半资产购买计划。美国基本面稳健,税法改革只是时间问题,不断转暖的经济也将助力美联储持续推进加息和缩表。

  就马上可能行动的英国而言,早前英镑暴跌、油价上涨导致通胀大幅上升,这已经令英国央行无法坐视不理,英国脱欧的各种潜在风险似乎已无法成为不加息的借口,毕竟3%的通胀水平大大超出了2%的加息阀值。

  布莱恩表示,“英国MPC此前的担忧在于,增长可能由于脱欧的不确定性而突然放缓。然而,经济增长反而在三季度达到0.4%,超出了0.3%的市场预期。此外,英镑已经在比较强硬的前瞻指引下不断走强,如果MPC这次没有加息,届时英镑会猛烈下滑。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央行行长卡尼不想让自己被指为‘不可靠的男友’(unreliable boyfriend,即指央行的错误指引扰乱了市场预期),而如果此次不加息,这种论调必然会此起彼伏,这也是央行行长不想看到的。”

  外汇市场对于英国央行加息的预期已经空前高涨。嘉盛集团技术分析师福阿德(Fawad Razaqzada)对记者表示,“初期信号暗示,投机者正在积极买进英镑,英国央行可能同样上修通胀预期,这或许意味着明年将继续加息。”

  在他看来,交叉盘的机遇备受各界关注。“最佳关注对象可能是英镑/纽元。据预测,新西兰三季度就业上升0.8%,前值意外下降0.2%。鉴于新西兰最近几个月的政治不确定性,就业如果再次下降或者最大升幅小于预期,也不出人意料。所以,这里存在令人失望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变成现实,或许支撑起英镑/纽元。”

  其实,在英国央行之前,欧洲央行也已经采取了行动。在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声中,欧洲央行上周四宣布,会将购债规模从2018年1月起减半至每月300亿欧元,购债计划至少持续至明年9月。

  当然,为了避免欧元走得过强(打击出口),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刻意加上一句,“也不排除未来进一步采取行动(延长QE)的可能性”。尽管这样一个偏鸽派表态,让欧元再次大跌,但不难看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在收紧。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盖伊(GuyStear)对记者表示,预计欧洲央行会在2019年3月和6月加息,彻底结束负存款利率时代。

  此外,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两点,美联储也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此次并不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预计美联储11月将按兵不动,但将为12月加息25个基点做出铺垫。目前,12月的加息概率已经逼近90%。

  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1%~1.125%,美联储预计本轮加息将加到2.8%左右,速度较为缓慢。但市场认为,如果新一任美联储主席的立场较为鹰派,利率上升的速度可能更快、幅度也更大。此前,受鹰派候选人泰勒(John Taylor)将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的市场预期推动,美元上涨,多数新兴亚洲货币下滑。美国总统特朗普料将在一周内公布最终提名人选。

  针对美联储缩表问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美联储既定的缩表方案,预计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共历时5年,表内资产规模和所持证券规模均将大致缩减至当前的60%,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美元,“瘦身”后的证券持有规模约为2.41万亿美元,表内资产规模约为2.62万亿美元。

  有鉴于此,程实预计,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计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计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计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尽管美联储表示,缩表的过程会循序渐进,并与市场保持沟通,不会造成较大市场冲击,但程实也认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可能启动“SmartSell”(主动抛售)操作,即利用被动缩表进程中空置的缩表配额,相机主动卖出长债和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针对性地修复收益率曲线。总体而言,本轮缩表进程的短期影响较弱,但长期影响显著。

  中国10年期国债或“破4”

  水涨船高,全球基准利率的提升也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的稳步走强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债市,持续推进的去杠杆进程也或将使得国债利率维持在较高的位置。

  过去一周,国债各期限品种到期收益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移,其中以1年期到10年期之间的品种涨幅较大。各大机构认为,虽然利率不可能长期盘旋在太高的水平,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突破4%是可能的。

  中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随着8、9月份美国经济逐渐明朗,美联储在12月进行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概率比较大,我们认为我国跟随美国加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而这可能会导致国债利率中枢攀升。”

  “跟随加息”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外汇占款的角度考虑。9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1.51万亿元,较8月增加8.5亿元,出现了自2015年10月起23个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此次外汇占款由减转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居民结汇提前的贡献,9月份银行结售汇差额2.94亿元,由逆差转为顺差。“虽然外汇占款取得了增长,但是增量小且近期处于均衡状态。这一平衡是在人民币升值且中美利差较大的情况下,也并未出现资金的流入,而是仅仅进出大体平衡。那么如果将来缩表加码、美国加息,则目前的微弱平衡状态可能被打破,并出现外流加速。”明明分析称。

  此外,中国经济走强,这一般利空债市,表现为债券收益率攀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6.8%和6.5%。同时,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因为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速已经达到6.9%,各大机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达到6.7%以上已成定局。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景气提升(CRB指数持续反弹),另一方面国内供给端偏紧,再加上需求端没有明显萎缩的迹象,造成企业补库存需求延续的时间比市场预期来得更长。

  9月,PPI从上个月的6.3%大幅反弹至6.9%,略超市场预期;虽然CPI环比增速从上个月的0.4%加快至0.5%,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CPI同比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至1.6%。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效应缓慢向中下游传导,拉动非食品CPI在同比和环比增速上继续上升。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明年通胀将在2%~3%左右。”通胀的向上趋势也将抬升国债收益率中枢。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今年9月30日央行的定向降准(明年实行),有观点认为这是政策宽松的信号,利好债市,但实则不然。有分析表示,“相比而言,2014年的定向降准,是经济处于衰退型通缩前期、货币政策长期紧缩之后的首次宽松,因此是对债市牛市开启的确认;今年9月30日的定向降准,是经济处于复苏期、货币政策长期宽松周期之后的再一次小幅宽松,对实体经济的利好作用大于对资金面的利好作用,何况本次定向降准还是一个从程度上到时间上都打折的政策。”

  国内流动性不会持续从紧

  尽管债市收益率中枢的抬升或将是大势所趋,但各机构也不认为,在央行“削峰填谷”的思路之下,国债利率整体上移长期持续的可能性并不大,资金面也将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上周债市遭遇重挫,银行同业负债监管进一步加强的不实传言可谓承担了部分责任。“这种基于预期改变的市场调整,随后被交易性动机强化,加之一些舆情对‘恐慌’情绪的渲染,就加速了国债期货、现货的价格下跌和利率上升。”交通银行(6.200, 0.02, 0.32%)高级研究员陈冀对记者表示。

  当时有传言称,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上限要从1/3调整到25%。所幸,央行也在10月25日表示此消息不实,此后又进行了200亿元的净投放。

  此外,10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1400亿元7天期、600亿元14天期和1000亿元63天期,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2.45%、2.60%和2.90%。足量对冲今日到期的2200亿元逆回购,实现净投放800亿元。


  陈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既防止频繁操作产生的短期冲击演变为市场产生过度紧张预期,又降低了央行调控续作压力。可见,货币当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维持市场和利率基本稳定的态度。”

  在他看来,周二至周五,逆回购到期量仍有6900亿,且有207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10月跨月压力似乎较大,周中市场利率很可能延续前一周的上行趋势,直到央行大量对冲到期资金,甚至一定幅度净投放,利率上行步伐可能放缓甚至回落。更长期看,目前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国债利率整体上移长期持续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则对记者表示,“短端收益率的走势仍是判断市场的关键。短期收益率不下行,长期收益率就很难下行。目前,从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行的压力并不大。10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大部分下行,隔夜利率下行约20个基点,1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上行约5个基点,二者走势背离。这种背离应该不会长期持续。”



责任编辑:周宇航

文章关键词: 加息 国债 美联储



10月30日,中国债市交投火热,全天收益率大幅上升,5-7年部分国债品种收益率突破4%关口。

在11月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英国央行自2007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自此,英国央行成为美联储、欧央行之后第三

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下调长期中性利率预期至2.75%(之前料为3.00%)。

年底加息已成定局,那么美联储2018第一次加息会出现在何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8-2025 02:37 AM , Processed in 0.1216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