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个人失业了要念什么咒才可以找到工作?
海涛法师答:这个讲法太直接了。但是你要失业了代表没福报,所以你就发菩提心念大悲咒药师咒回向众生那你就有福报了,自然就有工作。但是不能是为了找工作所以才去念这个咒,这样讲起来太难听了。意思是说失业这段时间就多修福报,待因缘成熟自然就有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耀归来123 于 26-7-2017 08:51 PM 编辑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及浙江省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就大众所关心的佛法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希望藉此提高众等对佛教的认知,为社会注入清流,净化人心。
记者:一个人铸下大错后内心责备,执著而不自在,有何妙法可解困?
海涛法师:快乐的好,与痛苦的悲都是暂时的现象,与其后悔不如以行动广作善业。行善积德,明了佛法,就不会没办法。若曾造业,当下应更努力为众生服务,替受苦众生助缘。佛教的因果论是善恶不抵消,只要善业增长,恶业不增,恶的果报即不会成熟!
传喜法师:一个人若犯错而停留在内心责备的境界中会很痛苦,是无补于事的。要减少这种压迫感,应作出正面付出即行善。
记者:一些人不信因果,自认这一生没有做亏心事,却面临种种苦难,若说是因果,即过去所造业而致,他们认为不公平?
海涛法师:对于此可分两个层次来谈,在信仰层次方面,佛教认为不信因果是过去世没种善根或慧根。一个人若不信因果,谈过去世也没用。不过,在理论的层次,不信者当面对一切病苦、穷苦或苦难时,可从个性、习惯及造作,思想行为上找到蛛丝马迹。这种人只能在现实的条件下,寻得结果。
若有至亲不信因果,家人可帮他做反作用力,即通过印经、供养佛像、布施或放生等善业,制造信仰的基因给他。
传喜法师:信因果是智慧,也是福报,它就像手机的电力微弱时,所亮起的生命警号在提醒我们。因果所带给人们的启发,是“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记者:学佛人面对最大障碍是贪嗔痴三毒,在修行路上,该如何消除它?
海涛法师:欲消除“我执”内心的贪嗔痴应实践佛教法—戒定慧,在这“三毒”中贪念的侵害力最强,要灭贪应以布施为入门。要灭除它应多听闻佛法及持诵经咒,实践佛法必能净化心灵。
传喜法师:很多人不以为贪嗔痴是毒,一些人当面对环境时会心起贪念,甚至会觉得贪能快乐,并不知这是烦恼起的根源,而越陷越深。
记者:有时候学佛人修行面对家庭,特别是受到至亲的障碍,应如何应对?
海涛法师:家庭是我们首要度化的对象,他们不但不是障碍,同时更能增强我们的信心。因为有他们,才能彻底训练自己的心,从中培养忍辱心及耐心,成就佛道。
传喜法师:对三宝有信心,家人要障碍也障碍不来,反而会是学佛人修行道路上的最大助缘。
记者:在五浊恶世的当今社会,充斥著暴力、**或能引起强烈欲望的内容,世人应如何免其污染?
海涛法师: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可从改变心识出发,提升心灵力量抗拒外界诱惑。首先必须了解暴力及色 情等内容,都是引起痛苦的根源,而消除诱惑的阻力则来自正念。惟秉持八正道的正念思维,即能超越这一切。
传喜法师:在佛陀时代的社会,同样面对此间题,人们要训练有自控的能力,才不会被它感染。
记者:一个人的命运是上天主宰,还是可靠自己改变命运?
海涛法师:人才是自己完全的主宰,神虽可帮助人,但真正要改变命运,要离苦得乐,就须改变个人的思想、行为及言语。了解生命的原理,常孝顺父母、关爱众生及拯救生命,也是促成好运的条件。
传喜法师:海涛法师常言,人要做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及雕塑师。命运是因缘合和,我们须了解,命运不好是贪嗔痴的酝酿而成。
记者:佛教的财富观?
海涛法师:佛教不反对人富有,有钱能增加生活上的方便,但并不是生命中所追求。
佛教徒的财务管理,应把4分之1贡献社会或布施,其余作为供养家庭的快乐、家庭的享受及投资等。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佛教真正的财富是信心、戒律及道德,尤其戒律是保护我们,它才是生生世世的财富。
传喜法师:外在的物质,只是暂时性的财富,归依三宝了解生命的真相,才是无上的财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
答:家里的香炉,要永远保持干净。我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常跟我讲,香炉的香燃完了,香脚就要拔掉,把炉内的灰抹平,千万不要挤的满满的、脏脏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来,以尊重心放在花盆,不要让人家踩踏就可以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出家人,看到佛教徒,不准吃!”
其它的小老虎就问老虎王:“为什么?”
老虎王说:“我看到一个老和尚,好慈悲啊!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不能吃佛教徒!”
于是其它的老虎都遵守了!
结果有一天,这只老虎王,居然把一个佛教徒,全身吃光光!连骨头都吞下去!
然后,只剩下一个嘴巴放在那边!
其它的老虎就问说:“虎王啊,你不是叫我们不要吃吗?为什么你还吃呢?!”
这个虎王说:“奇怪!这个佛教徒,我过去闻他身上的味道,都没有佛教徒的味道,除了那个嘴巴!所以我把嘴巴留下来,其它都吃掉了!!”
“各位,念佛不在嘴啊!念佛在你的心!用你的行动去行大慈大悲!要尽力的帮助众生啊。这才是真正念佛的人啊!不然你会只剩下一张嘴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耀归来123 于 26-7-2017 08:51 PM 编辑
海涛法师《省思智语》
一
1.努力培养良善的心地与睿智的行为,而不要轻易与人辩论,良善的心地和睿智的行为,才是感化邪见众生的最佳途径。
2.悲观的人是在机会中看到危险,乐观的人是在危险中看到机会。
3.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4.人往往信赖外在的价值,从金钱身上寻找人生解答,或求诸于力量,结果走上破灭。
5.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6.完美的声名,或功勋伟业,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忌妒,猜疑、怨瞋的。故做为一个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独占,使人生怨恨诽谤。
7.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
8.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
9.内部有了纯洁无瑕的心灵,外表才会发出闪烁的光明。
10.任何的生活,都没有伤感的必要。缅怀过去,更别忘了要策励将来。常常给自己追溯反省的机会,把握时间去妥善利用人生之旅。
11.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
12.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累。
13.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14.人生就像在大海中的孤舟,漂浮不定,何其短暂与脆弱,实应努力掌握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意志,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永恒,在脆弱的生命中,证得至刚博大的理体。
二
1.人生一切都是无常的,任何一事物都不能永远存在。盛极必衰,荣昌的也必然会枯谢,无论何物都逃不过生灭之法,这就是绝对的真理!
2.漫长的人生旅程,如果没有宗教的信仰,就好比失去指南的大海孤舟,不知归宿何方。所以说,人不可无宗教信仰。
3.宗教的目的,乃是要导引世人,步上和谐安详的康庄大道。所以各宗教不应该互相诽谤,让没信仰者,更加歧视宗教。
4.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实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5.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知识与经验,首先应试着去接纳别人。以诚恳谦虚的态度,从事心性上的历炼与修养。
6.不必表现突出奇异,内中有德自会感于表。
7.缺乏真诚,敷衍塞责,历久露伪,人将鄙弃。
8.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大与懒惰。不必羡慕别人的收获,但问自己是否有在耕耘。
9.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服务,生活的价值是为了奉献。
10.厚以待人,严以律己,以贡献代替占有,以力行代替空言。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经得起一切考验的人,成就自然归于他。
11.常批评别人的缺失,会使自己后患无穷。
12.一个人不要问你的工作贵贱和阶级的高低,而要问的是你所作的工作对国家及社会有无贡献。
13.一个人必须要有清廉的操守,然后才能有伟大的作为。
14.想做一个聪明的人,需细心去听人家说话,以镇静的态度来回答。无话可说的时候,要懂得三缄其口。
15.一切事业的成就,均系于愿力,愿力就是创造性的动力。
三
1.人与人之相处,若能时时抱着感恩的心,则仇恨、忌妒便会消失无踪,生活才能获得美满。
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3.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以无益的话,去占别人有用的时间,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不道德的。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非但无补实益,简直是糟蹋人生。
5.立人之极,建佛之因,人道之正果,即大乘之始阶。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由遵行人伦的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菩萨行。
6.要学佛先学做人,要学做人先得经过磨炼。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先要经过千锤百炼,然后细心地去琢磨,才能成为得心应手的利器。
7.一个发菩萨愿的修行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生命就在呼吸间。所以只要认为是自利与利他的事,就不必畏惧旁外的是非,只管勇往直前地去完成它。
8.一个修行者,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必定会遭遇到无数外力的摧残,但却依旧要傲然地挺立。
9.一个学佛者,更要从清静的生活中,去学习如何甘于淡泊、如何庄严自己、如何在逆境中处于泰然、在顺境中不迷失自己。
10.《大智度论》云:「五度如盲,般若为导。」
11.唯有般若,才是佛法不共于世间哲学与宗教的分水岭。唯有般若,才能开显佛法的究竟真义。
12.善学佛者:依心不依古,依义不依语,随时变通,巧逗人意。依天人界,进化界,种种学问,种种艺术,发明真理,俾益有情,是谓行菩萨道。
四
1.仁爱与慈悲的反面即是烦恼与染污,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些烦恼与染污会阻止我们发展仁爱与慈悲。
2.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自认为比他人了不起,这会给我们和他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3.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4.世间无常,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然后才能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能够调整自心,随遇而安,才是真正的安心之道。
5.「娑婆」是印度语,本义为「堪忍」,本来就带有痛苦、受诸烦恼的意思。因此在娑婆世界的人,若是想寻求长久的安稳和快乐,无疑是缘木求鱼。
6.自我爱惜心念和烦恼的解药是佛法,因为佛法是它们的相反。
7.爱心是对万物持续的温暖关怀,一个人若只有智慧而没有悲心、爱心,仍旧是一种冷漠的心态,甚至可能变成自利的邪见。
8.一个心怀悲心的学佛人,必然是神清气爽, 越来越快乐的人。
9.一个修行、学佛的人,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人生许多无可避免的不如意之事,也不会伤害到他。
10.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
11.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信为高级转世之因,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12.以「正觉」为人生目标的生活,就是时时保持一个愿行——正确不谬地觉察世间万有本质的真相,并以身语、意去切合这种觉察,恒常安住于大乐、自在、寂静的境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
一
1.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
2.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圆满。——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
3.一个人如果不修行,他会做什么呢?必然不离名、利、食、色、睡,所关心的也不外是子女、眷属、家族、国族——这样的人生和畜生道的众生差别实在不大。
4.人如果只注重声、色、名、利,等于永远被业力所捆绑。每天满足同样的欲望,重复面临同样的空虚……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缺少智慧。
5.世间万事皆无常、变动不定,今日美好的一切生活,也有可能突然会发生转变。知道什么是善见、什么是正念时,就该即知即行,不要再沉溺于俗缘、物欲之中。
6.《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父母造种种恶业,有许多乃是为了养育子女。时下学佛的人,若不知孝养父母,其心有若豺狼。
7.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相当容易激怒他人。有些人会故意激怒他人,再反过来指责对方修养不够;事实上,当自己口出非建设性的恶言时,就已是道德上的缺失。
8.当我们指责他人思想偏差、人格瑕疵时,除了表面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也有乘机发泄私人情绪的事实在内。
9.没有生气不一定代表没有负面的情绪,能够不将负面情绪带给他人,才是真正的修养。
10.以暴制暴,只会是恶业的因果循环!只有爱心才能真正感化他人,进而改变这个世界。
11.每个人都是有情众生。面对冲突时,也许以爱心处理不一定马上有帮助,但总比带着恶念结下恶缘来得好!
二
1.无论是在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的关系之中,引导一个人变得成熟、独立、接触善见,比实际给他财宝更有意义!
2.人性要透过长时间的对人生及生命的反省、改革、扬弃,并且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长期培养淬炼,才稍有转化、成形,趋于圆熟的可能。
3.浅交、客套、嘻嘻哈哈之往来,自然容易尽兴而少磨擦;与亲近朋友或亲人的相处,才是真正需要彼此了解、体谅、以智慧化解磨擦的人生课题!
4.能跟人好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好好相处,不是表面上的诸事圆满,而是因缘圆满。
5.「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生活中的不顺遂,或许都来自于过去的因果业报之故。我们必须懂得在这些基础上安身立命,并力行善行以制造善果的根苗。
6.世上没有人有义务对我们好,即使自己的父母亦然。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应感恩报恩。
7.经典的境界是绝对不可小看的。它们之中的每一言、每一句都含有甚深的体验,可能是我们不了解,或是一些甚深不可思议的境界,而不会是佛菩萨们说错了话。
8.不管是眼睛看到、或耳朵听到一些微小事物,只要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都已算是受人之惠,我们应当不忘这份恩情。
9.他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只管报恩就好,不要去计较恩人的是非善恶——那是他个人的事,我们不要跟他一样就好了。
10.「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对别人的付出,如果没有什么动机企图的话,那么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事,因此不该寄望相对的报答。若对方有所回报,应以受人恩惠的心态来接受。
11.稍微对人家慈悲一些,就觉得自己很善良;稍微有一点诚意,就认为善知识指导我们理所当然要倾囊相授,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是不对的。
三
1.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受人供养都应该要生起感恩心、精进心和惭愧心,而非就得到供养的这件事而自喜,甚至生起贪念。
2.一件善事的完成,往往是背后有很多人在出钱出力。不论自己走到哪里,都应当感激那些默默行善的人。
3.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智慧浅薄,然而,行善、助人、修行的脚步却不能停。有多少力量就作多少事,量力而为,尽其在我就是了!
4.凡夫都活在业里面,活在自己的颠倒梦想里面,其实人的弹性是很大的,不要坚持己见,不要坚持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方式。随缘,一切都好,都安心;不随缘,看什么都不好。
5.一个不了解人生真义的人,会以为他的痛苦是因为缺少功名、财富的关系,但其实功名利禄虽然能短暂地带来快乐,却无法真正消除生命中的种种痛苦。
6.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7.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了不起而趾高气昂,或许正反应了人的卑微与无知。
8.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 越大,不安越多。
9.该放弃而不放弃是执着;该提起而不提起是逃避。真正的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真正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不执着也不逃避。
10.在生活中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职场生活、每一份责任与义务、与家人的共处等任何时刻,都能平心静气,有着喜悦宁静之心念。
11.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原本略具的善根更加地提升。
12.不管什么法门,只要你修了以后,感觉自己 越来越快乐,性格越来越稳重,心念越来越集中,以及越来越安详自在,越来越理性、客观,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那这个法门对你而言就是正确、有效的真理。
四
1.忍辱的定义,不是拼命地忍耐屈辱,而是指即使在受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2.忍辱(忍耐与宽容)的本质就是学习避免瞋怒及憎恨。
3.无论对我们有没有好处,只要觉得这是明显应为的事,就放手去做,不必在乎未来的结果如何。
4.佛法也包括了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倘若单单浸习在宗教的仪轨和经论的思辨中,很难完整地体验到它。
5.醉心佛法的人,只有当他同时也能将佛法落实到生活中,去调解生活上的诸种困扰和压力时(例如: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婚姻、感情、事业等等),学佛的基础方称稳固。
6.懂得佛法生命的人,看电视、看小孩哭,甚至于谈情说爱,都宛如读佛经啊!他能够从里面体验到人生、人性、世间的道理。
7.佛堂也可能是世俗的地方,家里也可能是成佛的道场,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和体悟。
8.在家众要在安家立业之中修行。无论是亲人、朋友,甚至仇人,我们要视他们为佛菩萨的化身来对待;我们要敬佛如敬邻居、敬邻居如敬佛,不可有取舍心。
9.透过正念的修行,不执着、不抱怨,心就会变得轻安自在。能以宁静、喜悦,以及一颗坚强、稳定的心,来面对所有障碍,这便是将佛法应用于生活之中。
10.同时我们要学习放下与布施,这是与人结缘的最佳方式。
11.透过布施,我们的友谊会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无贪的培养会成为解脱的强大力量。
12.使我们受缚而不得自在的是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我们在修习布施之际,同时也是在学习放下。
13.放下一切我们对事物的成见与期盼,放下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执着。
14.放下对一切事物的观念成见和想法。如此一来,「法」自然会显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涛法师《大悲经法语辑要》
一
1.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2.诸佛作是开示显说,所谓:诸行犹如光影,无常动转,不定、不究竟,尽法、变易法。
3.若有发心恼害他者,是人长夜还得恼害。
4.若人喜杀,是人还得短寿之报。若憙鬪诤,是人常有怖畏死报,不具大眷属,无大势力。
5.善、恶二业终不败亡。是故从今以后各住慈心,住身业慈、口业慈、意业慈,莫鬪,莫竞,莫相毁呰!以是因缘,长夜得利益、安乐,后则不悔。
6.我等如是依如来教,如是修,如是住。我从今后一切当舍鬪战之具,各修慈心。
7.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我灭度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在家、若出家,乃至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盘果,尽涅盘际。
8.若我灭后,所有善男子、善女人心生敬信,为我造立形像塔庙。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盘果,尽涅盘际。
9.若有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花散于空中,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盘果,尽涅盘际。
10.若复有人见佛.世尊神通威力,为供养故,乃至一花散于空中,犹能得涅盘果,何况亲承如来而供养者,及我灭后供养舍利者!
11.阿难!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若复有人能供养者,所得福德亦不可思议。阿难!若人念佛乃至一花散于空中,我以佛智见知是人所得果报不可思议。汝应当信,何况未来所有佛子深得敬信,思惟佛功德、求佛智者!」
12.佛言:「若有众生,以念佛故,乃至一花散于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
二
1.若有众生以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花散于空中,于未来世当得释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于其福报亦不能尽。
2.若复有人,在于室内以念佛故,乃至一花散于空中。阿难!我说是人当得涅盘,得第一涅盘,尽涅盘际,最胜涅盘、妙涅盘、清净涅盘、安住涅盘。
3.阿难!以是因缘,诸福田中佛为最,佛为王。何以故?施佛田者,非谓世间果报所能尽也。以是因缘,于佛福田为最第一。
4.阿难!诸佛.如来顺正道者,能作无上究竟福田,于佛福田所有施者,必穷尽涅盘际,得第一涅盘。
5.阿难!汝今当观诸佛.世尊与诸众生作福田者,能令众生当得如是神通威力。
6.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畜生诸众生等,于佛生信,当得如是神通果报广大功德,譬如甘露、第一甘露,尽甘露际。」
7.佛言:「阿难!若复有人,于如来所起一净信,思惟、信解,作如是言:『诸佛智慧不可思议。』以此信解善根功德,比前供养彼辟支佛所得功德,迦罗分不及一,乃至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何以故?
8.阿难!诸佛.世尊无量大慈,无量大悲,无量戒,无量定,无量慧,无量解脱,无量解脱知见,无量修集,无量达证。阿难!诸佛.世尊智慧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亦不可思议。若有供养不可思议者,当得不可思议报。
9.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何况复作诸余善根!若于佛所一发信心,善根不失,何况诸余胜妙善根!我说是人一切悉是趣涅盘果,乃至尽涅盘际。
10.设复有人于如来所,得一发心,一生敬信,以余不善恶业障故,堕在地狱、畜生、饿鬼,以本造业自作自受。若大慈悲诸佛.世尊出兴于世,以无障碍智知此众生本作善根,以余不善恶业障故堕在地狱。佛知是已,从彼地狱拔之令出,安置岸上无所畏处。
三
1.阿难!如我昔说:作少善根得少分报,满分善根得满分报。阿难!所言少分善根者,是人为欲速成熟故,种声闻种子作声闻乘,以是善根得满声闻地;种缘觉种子作缘觉乘,以是善根得满缘觉地。阿难!以是因缘我说少分行。
2.阿难!言满分行者,是人从无始来,于诸佛所种佛种子,一切善根久远修行。以是善根因缘力故得值诸佛。值诸佛已,为欲积集满足菩提诸善根故。满足菩提诸善根已,得成佛道,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声震于世,是名满分行。
3.阿难!我为一切无归众生为作归趣,无舍众生为作舍宅,无护众生为作救护,无明众生为作灯明,盲无目者为作眼目。阿难!一切外道、痴冥、无智不能自救,何能救他,而作归趣!
4.阿难!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师长及余众生。阿难!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严治,清净无泥,又无瓦砾。
5.若于佛所作功德者,当得如是不可称量无边福报,乃至佛所得一发心生一念信者,我说是人梵行究竟,安隐究竟,尽究竟际。
6.彼若于我心生敬信,即便得作菩提种子,能证涅盘。
7.诸佛不思议,如来法亦然;能信不思者,必获不思报!
8.若于善逝修慈者,若昼若夜少时间,如是供养福无量,三界无等无有比。
9.佛言:「阿难!诸有修行菩萨行者所得大悲,亦非缘觉所能有也。阿难!若有如我修菩萨行者得于大悲。得大悲已,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此法大慈大悲之所摄也。以是因缘,缘觉所无。以是义故,彼不得作如来.应供.正遍知,不具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
10.阿难!一切凡夫何有是力?一切凡夫羸劣无力。阿难!我观一切愚痴凡夫犹如麦麸。是故愚痴凡夫何得有力?何得有安?所有不能一念发心顺解脱者。若能发心,决定得为涅盘种子。一切愚痴凡夫之人,无有戒力、定力、慧力。」
四
1.佛言:「阿难!汝当以我大法宝藏令彼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而得闻也。阿难!若不令彼而得闻者,汝于如来则为有过。何以故?
2.阿难!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闻如是大法宝藏,或有得成殊胜之行,或有得生大爱乐心,或有闻时流泪毛竖。阿难!若复有人闻是法门、念佛功德流泪毛竖者,我记彼等以此善根皆得涅盘。」
3.有二因缘能生正见: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正思惟。从他闻者,当知从佛所闻;内正思惟者,亦从佛知。如诸凡夫佛未出时,自无内正思惟。佛出世已,教诸凡夫作如是事。
4.如来于过去世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声闻、缘觉、师、僧、父母、耆年长宿、沙门、婆罗门倾侧稽首,获得如是最胜果报:一切外物见诸佛已,应低首者即便低首,高者令下,下者令高,高下诸处皆悉平正。
5.一切愚痴凡夫,于诸尊长不修恭敬,亦不礼拜,憍慢自恃,为慢所害,为慢所缠。是故应观如来网缦手足,一切皆以善行所得。
6.一切世间所有乐具,皆悉无常,是变易法。如此乐具是无常故。菩萨为诸凡愚成熟佛道,令得无为圣无漏乐。是无漏乐,常不变易,更不败坏。是故圣智当修诸业。如是圣智修诸业者,是名正业。
7.若有众生为涅盘故,乃至发心作少善根,种诸种子,闻佛.如来说诸妙法,深解义趣,忆念如来,心生爱敬,有抆泪者、长叹者、毛竖者,若堕地狱、畜生、饿鬼,无有是处。
8.善思惟者,当得五种功德利益。何者为五?
一者、不妄语;二者、不两舌;三者、不绮语;四者、不贪欲;五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天、人中。
五
1.若人鬪诤、毁呰、言讼、违竞相对,心不调柔,浊心变坏者,有五过失:
一者、妄语;二者、两舌;三者、于诸持戒不生敬信;
四者、昼夜忧苦恶意而住;五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生地狱中。
2.若复有人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何者十一?
一者、睡眠得安隐,寤则心欢喜;二者、不见恶梦;
三者、人、非人爱;四者、诸天拥护;
五者、毒不能害;六者、刀箭不伤;
七者、火所不烧;八者、水所不溺;
九者、常得好衣、肴膳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
十者、得上人法;十一者、身坏命终,得生梵天。阿难!心住慈善,得此十一功德利益。
3.诸佛如是不思议,佛之正法亦复然;若能敬信不思议,必当获得不思报。
4.如是诸佛无上福田,无诸荒秽,亦无棘刺,离欲垢过,极甚清净。
5.如是田中种少善根福德种子,于余田中不生长者,于三种菩提能作种子:若无上菩提,若缘觉菩提,若声闻菩提,彼诸善根终不差失。
6.佛告比丘:「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六?
一者、身常行慈,不害众生;
二者、口宣仁慈,身常行慈;
三者、意念慈心,不怀坏损;
四者、得净利养,与众共之,平等无二;
五者、持贤圣戒,无有阙漏,亦无垢秽,必定不动;
六者、见贤圣道,以尽苦际。如是六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涛法师《阿姜查法语选集》
一
1.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诚恳地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2.我们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无彼。然而,面对死亡,人们是如何的伤心悲痛,对于出生却是何等欢欣快乐,这是愚痴的。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哭,为根源而哭,因为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
3.当一个人不了解「死」时,生活会非常烦恼。
4.佛陀告诉他的弟子阿难要彻见无常,要在每一次的呼吸中看见「死」。我们必须认识「死」,为了「生」,我们必须「死」。这是什么意思呢?死,是紧紧地挨着呼吸的。
5.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
6.当你到医院里去医疗时,在心中下定决心:如果康复的话,那很好;但,如果你死了的话,那也无妨。医生是无法治疗死亡或阻挡死亡的。佛陀才是唯一的医师,因此,为何不去使用佛陀的药方呢?
7.假如身体真的属于我们的话,它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说:「不能老」或「我禁止你生病」,它会听从我们吗?不会的,它不听从任何警告。
8.我们只是租了身体这栋「房子」,不是拥有它。如果我们认为它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必须舍离它时就会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恒常自我的东西存在,没有任何我们可以把持而不会变迁的东西。
9.有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有一次察觉到自己的呼吸在他们的身体里进出,他们活得跟自己如此的遥远。
10.时间就是我们当下的呼吸。你说你太忙没时间禅坐,那你有时间呼吸吗?禅坐就是你的呼吸,为什么你有时间呼吸而没时间禅坐呢?
二
1.呼吸对人们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也视法的修习对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话,那么你就会觉得呼吸和修习法是同等重要的。
2.任何忽略无常的言论,绝非圣者的言语。
3.我们可以执着什么为稳定(常)的吗?没有!除了感觉外,什么也没有。苦生起、暂留,然后消逝,接着快乐取代苦——如此而已。
4.当那些不了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为时,他们会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人在看。可是,我们的业,却不时地在看着我们,我们从不曾真正地逃脱过任何事物。
5.透过正确的修行,会使你的旧「业」殆尽。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够保持觉醒,让它们随自己的过程运行。
6.当你做恶事时,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别人没看见,你势必看得到你自己。
7.别以为光是闭着眼睛坐着就是修行,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赶快改变你的观念。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个姿态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时候,别认为你已结束禅坐,相反地,你只是改变姿势而已。
8.佛教是心的宗教,为了增长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习佛法的人。
9.用你的「心」来听闻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10.你必须亲身去体验「法」。所谓的亲身体验是去身体力行。在于道上,你只能依赖老师百分之五十。你们必须去听闻教导、明了其利益、亲自去身体力行、由你的内心亲自去体会,这才大有用处。
11.修行基础的要点:
第一:要诚实、正直;第二:要留意恶行;第三:内心要谦虚,要出离并少欲知足。
三
1.我们修行是为了要学习放下,而不是要增长我们的执着。觉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时出现的。
2.这样的教导就好象佛陀将我们捡起来,放到「道」的起点一样,到了道上之后,是否要前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3.如果我们喜于寡言、满足一切,我们就会看见自己,也不会受到干扰。心将会具备戒、定和慧的基础。
4.感官的沉溺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励的两种道,因为这只是快乐和痛苦罢了。我们以为自己已从痛苦中自我解脱了,但却不然;我们只是在执取乐。假使我们执取乐,我们就会再次受苦。
5.人在一个地方受了苦,就会跑到其它地方去,当苦在那儿生起时,他们又再逃避。他们认为他们是在逃避苦,但却不然;苦追随着他们。他们带着苦到处跑,却一点也不知道。
6.如果我们不知苦,就无法知道苦的起因;如果我们不知苦的起因,那么我们就不知苦的息灭。如此一来,我们便无处可逃。
7.今日的学生,拥有的知识远多于以前的学生,他们供需不虞,一切都更方便了。可是,却比以前拥有更多的痛苦和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8.因为欲望,所以爱与恨都是苦;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在恐惧中,你又如何能快乐地生活呢?
9.如果我们将快乐和痛苦一起思惟(觉观)的话,我们会了解,它们是平等的,就如同冷和热一样。火的热度能够烧死我们,然而,冰的冷度也一样可以冻死我们,两者都不好。
10.快乐和痛苦的道理也一样。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快乐,而没有人追求痛苦。涅盘是没有欲望的,在涅盘里,没有想要快乐或想要痛苦,也没有想要解脱快乐和痛苦,有的只是平静。
11.认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执着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绪。
四
1.一个聪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来看,而非愚痴。如果我们以智慧来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可是,如果我们以愚痴来看的话,我们只会找到他人的过失。
2.今日人们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知道,却不去实践。如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不去实践,那是另一回事儿,可是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了,而仍不去实践,那问题在哪里?
3.苦有两种:导致更痛苦的苦和导致苦止息的苦。前者是执着片刻的快乐和厌恶不快乐的苦——人类日复一日不断地挣扎。后者是来自让自己全然地去经验不断变迁的经验——快乐、痛苦、愉悦和瞋怒的苦——没有恐惧或退失。我们所经验的苦,会导致内心的无畏和平静。
4.我们想走易行道,可是,如果没有苦,就不会有智慧啊!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哭三次。
5.实际上,快乐是痛苦的伪装,可是在这种细微的形态里,你看不见它。如果你执着快乐,就如同执着痛苦一样,但是,你并没有察觉到。当你执取快乐时,要丢弃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它们是如此的不可分离。
6.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认识苦,将苦视为快乐里所具有的伤害;视它们(苦与乐)为平等的。因此,小心!当快乐生起时,不要得意忘形;当痛苦生起时,不要沮丧,别让自己迷失在其中,视它们同具有同等的价值。
7.受苦的人相继的会得到智慧。如果我们不受苦,我们就不会去思惟;如果我们不去思惟,智慧就不会生起;没有了智慧,我们便懵懂无知;无知的话,我们就无法解脱痛苦。
8.因此,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必须训练及忍耐。当我们反观世间时,就不会如以往般地恐惧了。佛陀并不是在世间之外觉悟的,而是在这世间内。
9.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一切恶行而长养戒德,这才是「正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耀归来123 于 26-7-2017 08:55 PM 编辑
各位大德:阿弥陀佛!
这期的会讯,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袈裟和佛塔的功德。这两类东西看起来关联性似乎不大,但若是深入了解其个中意涵,便能了解到它们都是象征、代表着佛法无边威德的圣物及圣境。若能在值遇时如法礼敬,必能为各位带来莫大的利益!以下便分别为各位介绍。
袈裟的由来及相关意义
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有如田地一般,正是其代表「福田」的象征──田地有生长的意义,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
根据《四分律》的记载,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皆会给予守护。
袈裟所具的功德利益
在佛经中,赞叹袈裟的功德不胜枚举,以下列举袈裟五德、十利:
袈裟五德:
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其念中,敬心尊重,必得三乘授记。
二、天龙鬼等能敬此袈裟少分,得三乘不退。
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
四、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寻生慈心。
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毗尼日用切要》
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
二者,远离寒热及以蚊虻恶兽毒虫,安隐修道。
三者,亦现沙门出家相貌,见者欢喜远离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宝幢之相,尊重敬礼得生梵天。
五者,着袈裟时生宝塔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
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坏色,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七者,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作良田故。
八者,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
九者,袈裟犹如良田,能善增长菩萨道故。
十者,袈裟犹如甲胄,烦恼毒箭不能害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此外,「配戴袈裟」也具有免难消灾的效果。此例源于大鹏金翅鸟啖龙的起源:金翅鸟俗谓大鹏鸟,专门吃龙,每日必食大龙一条,小龙五百条才得饱足。所以金翅鸟每天都用它的翅膀打开海水,捉龙而食。龙王求救于世尊,佛以袈裟赠与龙王,教其及眷属各披袈裟一丝,便可避免金翅鸟捉食之难。金翅鸟看见龙身上有袈裟,都不敢捉食,便也饿着肚子跑去向世尊求救。佛嘱咐其勿捉龙食,而敕声闻弟子每于用斋时,施食金翅鸟甘露法食。故现今侍者施食偈言:「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即导源于此。
善法功德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一切三乘圣者所成的无漏功德法、经典,或佛遗留的威仪、戒律、袈裟、舍利等,这些都名善法。所以乃至披一缕的袈裟,就可消灾增福;若诵经典,或供养,或佩戴身上,就可免种种灾难,成种种功德。
佛塔的由来及相关意义
说起佛塔的起源,上可追溯到释迦牟尼佛以前。佛典如《四分律》、《五分律》等都曾提及地下有迦叶佛古塔之事;而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也曾经供养佛的发塔、爪塔。在佛陀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长阿含经》云:「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缯,使国行人皆见法王塔,思慕正化,多所饶益」,便说明了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征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礼塔的功德
礼塔,即是以恭敬之心礼敬佛塔,即使是简单的顶礼,或是洒扫、供养等,皆能累积深厚的福缘。甚至即使是我们只在心里,对他人建造塔的功德生起一点点随喜之心,都能获得无量的功德。
《无垢光所问经》云:即使是梦到佛塔、看到佛塔、或是听到佛塔上的铃声,甚至鸟儿、苍蝇被佛塔的影子遮到,所有的恶业、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五无间罪等都得以净除。
绕塔的功德
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甚至连无心地绕塔一周,都足以让我们净罪集资。因为诸佛有无量无边胜福德故,无量无边大智能故,无量无边三昧解脱等,种种希有功德法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如法」绕塔,所得功德,如佛在世等无差别。
而就如海涛以前曾经推行过的:带放生动物绕圣境,也是实际帮助它们的一个方法。例如,每次带着装有一百只虫的容器,绕塔或其它的圣境一圈,就是向一百只动物,布施最大的礼物——佛果。每次带一千只虫绕一圈,就是布施佛果给一千位有情众生。
建塔的功德
建造佛塔是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有力法门,不但能够令自己证悟菩提道,而且能够圆满饶益众多受苦的有情,使他们解脱,进而证得无上安乐的佛果。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云:「若以清净心造作佛塔,于此生中,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一切怨家悉皆退散。随所生处,身常无病。一切众生见皆欢喜。」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更提到,无论是自造佛塔,或教人造塔,皆能够成就广大善根福德,命短者亦能得延寿,并有常为一切诸佛忆念、授记生于极乐世界等诸功德。
把握机缘‧累积福德
以上概略为各位介绍了袈裟和佛塔的意义和功德,希望能让各位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袈裟和佛塔并非是专属出家人或是离各位生活非常遥远的东西,只要心怀恭敬,自有许多亲近、接触它们的途径。比如说:即使自己并无能力亲自建造佛塔,但若是随喜造塔、赞叹他人造塔、礼敬佛塔、或是如法绕塔,也能从「塔」这个圣境中得到莫大的利益。
而在袈裟方面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家众自身不能着袈裟,但若是礼敬僧伽与袈裟,或发心供养袈裟等,亦当获福无量;这也是生命基金会近来积极推动供养袈裟的原因──布施、供养深具功德的庄严袈裟(南传佛教中,要出家必须自行准备袈裟),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僧伽成就其出家的善缘,更为自己种下了广大的福田。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把握每一个可以行善布施、积福修德的机会,更可以自己创造各种礼敬、供养三宝的因缘。行者当知:莫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是再微细的善念、善行,皆是植入福田之种,可以长成、收获千万倍的功德资粮!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同样是父母所生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差别那么多?
答:不同的因缘时机,所招感来的孩子就不同,所以有的大儿子很孝顺、老二就很叛逆,了解就好,了解了就多修功德回向给他们,多帮父母消业障。
2.听师父说孩子如果要开公司,要持准提神咒增加他的福报,我替我的孩子持可以吗?
答:当然可以,每个母亲都希望孩子事业成功,我们替他做功德回向,这是孩子有福报,希望你儿子自己也学会了这样更好。
3.在佛教来说,男女结婚需要看日子吗?
答:大家很重视所以才想看日子,男女结婚不是要看日子,而是看心。你爱对方吗?你要为他牺牲吗?各位!爱要提升,很多男女来找我说:「师父!我们要结婚,要怎么样开始?」我就先问那太太说:「你先生万一有外遇,你还会不会爱他?」考虑了老半天。我说:「如果你还会爱,你们适合结婚。」为什么?
因为你已经能够接受变化了。然后我就跟那个先生说:「你现在跟你太太很亲密,她身材好棒,你天天抱着她睡觉。」他说:「对喔!」我说:「我告诉你,你太太替你生了两个小孩以后,看起来会好象老母猪喔!你看到她根本不想牵她的手。」他说:「师父!不会啦!」我说:「我是过来人。」就算我没有别人也会,我说:「如果你的太太,你对她已经没有性 欲了,你还是愿意陪着她,那你结婚就有意思了。」我都会老实的跟他讲,这是真话,男女之间什么不会变?就算她还是很漂亮,但是因为她对你妈妈不好,你会恨死了,你根本不想牵她的手还陪她看电影,吃个饭你都懒,这一些都有可能。但是我想看日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她的心,如何保持在变化的过程里面,在老化的过程里面,你还保持一颗不变的爱心,那最重要了。
4.我女儿一九八○年出生,到现在还没有谈过恋爱,我想了解如何才可以求到婚姻?
答:这一点要看你的女儿,如果她真的很想谈恋爱,那有一个方法,念准提菩萨,或念尊胜佛母:唵 普隆 梭哈。然后到处送盐巴、供养出家人,希望有好姻缘,当然你帮她放生、印经书、作佛像修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家庭圆满,都能够感情安顿,这样她的力量会更大。
5.在逼不得已的状况下离婚?
答:谁甘愿离婚呢?哪一个都是逼不得已的,离婚按照佛教的因果,如果没有惭愧心堕落地狱了,这是有一点痛苦的。什么状况下离婚是可以的呢?出家,但是也是逼不得已离婚,知道自己错了要生起惭愧心。如果逼不得已离婚了,如何让小孩跟母亲好好的恢复幸福生活呢?离婚是破坏家庭,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要祝福对方,而且一定要在小孩面前。
我有一次在台北机场等飞机,旁边有一个女人,一听就知道是单亲妈妈带着女儿,讲了一个多钟头,都在骂她爸爸不好,让这个女儿觉得很痛苦。我看着她说:「你这样毁了你女儿将来对男人的一种信心,这有什么好处,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在小孩身上!」反过来,你一定要永远的赞叹,在小孩子的面前赞叹他的妈妈,因为年纪小的小孩,没有爸爸还可以活,没有妈妈活不了,小孩活在单亲家庭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个在破裂的爱里面长大的小孩,你叫他将来如何完美的去爱人呢?我们培养出家人、活佛,就是要让他从小在有伟大而温柔的爱里面长大,在他内心里面有一个圆满的、幸福的感觉,以后他有信心去爱很多人。所以我虽然出家了,心中永远的爱我爸爸妈妈,对我过去的太太、小孩,我只感觉到更关心他们。
我的小孩曾经在外面碰到我,他问我这个事情,我说你要比一般的小孩,多一千倍孝顺你伟大的妈妈,她生你的那种痛苦过程,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而且为了安全医生还强迫她要开刀,你妈说不要让你开刀,要让你自然生产,痛了十八个钟头。如果是你爸爸要怀你十个月,早就不生你下来了。我对我小孩子描述的很清楚,他听了眼泪都流下来了,这小孩对他妈妈感恩的信心就生出来了。一个懂得孝顺的人将来就会有福报,所以要想各种方法促成小孩,恢复他对爸爸妈妈的爱心,这非常的重要。
6.因为先生有外遇,两人已经离婚两个月,我有三个孩子的监护权,大女儿跟我住,小女儿、儿子跟先生住。现在小女儿一直哭着要回来跟我住,因为这小孩的脑筋发展迟缓,家人劝我不要一个人带三个孩子,我的经济勉强可以养三个小孩,但是家人担心离婚还带三个孩子会拖累自己。请问孩子到底是缘还是债?
答:各位!你都要想这是好缘,这样就好了。佛经说我们欠人家债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一定要跟他结好缘,所以离婚的错误,难道要让这三个孩子分离吗?所以你不应该为了先生有外遇跟他离婚。我们过去还没学佛不知道,现在学佛了,今天先生有外遇那是自己的业报,你嫁给谁都一样有这个业报在,最主要是我们要有忍辱,为了照顾三个孩子不要离婚,这样才对。既然已经离婚了,当然你要怎么做都可以,你也可以跟你先生说,干脆我回来跟你在一起,再继续照顾这三个孩子,你要接受那个外遇,这样也可以,这是一个菩萨的行为。
所以是不是连小孩子也要放下不要理他,不能这么说,因为男人要带小孩子很困难,妈妈比爸爸带更好这是事实,当然孩子也有孩子的因缘,这个孩子会出生在我们家,父母离婚,当然这个孩子也有过去世的业报。
7.离婚的丈夫忙着工作,放任小孩,只交给印尼佣人在管,这样下去孩子是好是坏是他自己的因缘,还是我这个母亲应该出手帮助孩子,让他跟我一起住才有机会管教他,如果跟他爸爸住,对孩子我的管教只能敷衍心态,也怕自己教不好。如果我带回来住,是不是尽量把这孩子带去小沙弥园,这样孩子比较好?但是这些孩子意愿不高,我把他带去师父的放生法会,他也没有很高兴?因为怕自己的错误决定,影响三个孩子的去留,所以请师父开示?
答:这是想来想去不知道那种比较好,不过站在佛法,要忍辱接受,为了孩子好、为了自己好,乃至先生跟你有缘你要度他,因为男人一时的外遇,这在目前的社会很正常,只是我们的心量要宽大。至于小孩要带去小沙弥园,要看这孩子有没有出家的因缘福报,并不是你硬把他推去就有,所以尽量我们帮他回向,如果你的先生孩子教得很好,你就放下;如果教得不好,你自己教更好,而你的家人愿意支持你,应该自己带,让你的先生专心赚钱,家庭你帮他照顾好,哪一天你的先生后悔了,回来求你、拜托你也说不定,乃至要跟你复合你也可以考虑。大概这样跟你分析,当然小孩子如果有机会,想让他学出家人的生活可以,但是什么时候不要强迫他,放寒暑假时,让他跟出家小沙弥一起住一个月,他如果习惯这种比较严格、单纯的生活方式,有人格的发展,这样也不错,但是不要勉强,孩子勉强留在出家团体,这样没有意义,反而造业也说不定,所以要用智慧。
8.十六年前生女儿跟隔壁换,欺骗婆家生儿子,而这个儿子是隔壁亲戚所生的,这件事情只有先生知道,请问这样是不是要受到欺骗祖先的果报?该怎么补救?当初答应他的生母,等儿子成家立业再告诉他真相,目前家庭和乐,公公婆婆都往生了,很担心这个真相对孩子的影响?
答:有时候不一定要说,公公婆婆如果欢欢喜喜,虽然抱来的是隔壁的儿子,既然公公婆婆高兴,把这孩子当作亲生儿子就好了,有时候也不必告诉他。因为眼前最重要,各人有各人的因缘,不是说自己生的才是儿子,那不一定,其实你抱隔壁的人,是这个孩子与你宿世有母子命,不过不是透过你的肚子生出来,而是有这个缘而已,所以也不用太罣碍。
9.我有个儿子很喜欢赌钱,十几年了教不听,现在已经三十几岁了,不知道如何管教他?
答:印光大师说有四种人来投胎:报恩,报仇,讨债,还债。其中大部分是来讨债的,所以你要放下,不要为这个事情烦恼,然后帮他修功德,以他的名字去布施,印一些戒杀放生,告诉人家不要赌博的好书籍,回向给他。像我在家时也很喜欢赌博,有一点小钱,从来没赢过,这也是我开悟的原因。我爸爸二十五岁就赚大钱,然后就天天赌,我是在我爸爸最会赌的时候怀孕的,所以我从小就很会赌,后来作旅游业也是天天在赌博,澳门华客山庄、云顶,我是那边的常客、大布施者,从来没有一次带钱回家的。
但是我现在也会出家,也可以修行,这就是因缘,我会赌是因为,那时候的想法很想找刺激,不知道什么可以得到刺激,就一直赌不怕输,后来由于我过去世的因缘成熟了,认识佛教后,现在我很用功为什么?我把赌的精神拿来修行就好了,每次赌博别人睡着了我还在赌,精神特别好,但是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因缘成熟就走正路了,所以永远不要舍弃你的小孩。但是你要帮助对方,首先要先放心,不要为这个事情太烦恼,你太烦恼就损你儿子的福报,你要把儿子当作众生之一,不要执着我儿子在赌,你隔壁家的小孩在赌你都不痛不痒,因为你对他没感情;所以你现在要用平常心对待你儿子,他在赌我就祈求佛菩萨加持他,我帮他多做布施、多做善事,这样你的心安定了就会影响他,你的心不安定反而会害了他。所以当你为了儿子在睹烦恼时,赶快念阿弥陀佛、念心经,让自己的心定下来,功德回向给他,千万不要为了这个事情烦恼。
10.我的家族,每一代排行老大,女孩子成家以后,到四十五岁中间就会守寡,而且生活也会变得很艰难,我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够转变,让下辈子不会这样子辛苦?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问的很实在。事实上是如此,其实我外祖母的大儿子,就是得癌症死的。后来轮到我妈妈也是这样,我大哥得癌症末期,我妈妈担心到没办法睡觉,很痛苦;所以我就用各种方法帮助大哥,现在他癌症好了。我大哥有一个善根,就是我劝他吃素他同意,还帮他找吃素的主治医生,那个医生说:「你不吃素我就不医你的病。」他只好吃素,然后每天叫他放生、施食,他就这样好了。但是如果我没有这样做,这个因果会一直这样重复下去,我妈妈就要受丧子之痛了。
一个人为什么会守寡,因为过去离间语讲太多,讲别人的是非,那可能你守寡还不只是这原因,包括杀业和其它的恶业都有,所以你要改变,从今天开始不讲是非、不杀生,印很多好的佛经给别人,那就会转业,这个基因转掉了,你的下一代就没有这个基因。像我家就有这个基因,我爷爷是独生子,祖父很早就死了;然后我的曾祖父、祖父、我的爸爸都是这样,我的爸爸在八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死了;然后轮到我,我身上有这个基因,但是好在我是出家,我的儿子六岁看我出家;我太太的妈妈也是守寡,那她现在不叫守寡,因为我没死,但是至少她有共业,只是这个业比较进步,我不是死掉而是出家。
但是你说有没有这个共业?有,家庭就是这样,各位自己去观察。那因为我转化了,我现在出家修行、做好事,所以我的命还留着,但是我儿子、跟我的爸爸、祖父,还是这样的命在流转,所以这个基因是你造的业,有可能百分之七十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要努力的改变。所以有修行的人,算命不会准;你没有修行,就按照你的命运不断的去轮回。
11.我是一个佛弟子,深信因果恭敬三宝,我曾经一次次的努力工作,生意却一次次的失败,希望落空以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工作顺利,我不求发财,只求养活自己的生活,好好的修行成佛?
答:我想各人有各人的业报,有些人因为过去世没有布施,所以这辈子永远都是在穷,如果你了解了,一方面要忏悔,二方面多布施。布施也不见得用很多钱,身体好可以用劳力布施作善事,尽量的布施,慢慢的改造自己的业报,然后钱太多也没意思,够用就好。不过尽力就好,像你的身体现在得癌症,你要想说得癌症就得癌症,我尽力修行,因为修行不是癌症,修行是心比较重要。但是如果你有信心忏悔,守不偷盗戒、多布施,慢慢就会改变,而且慈悲心要大,做什么事情都用慈悲心,或用慈悲心去布施水、施食,慢慢的改造自己的业报,这样反而贫穷、工作不顺利,成为你精进修行的助缘,转烦恼为菩提比较重要。
12.先生自从受五戒以后不吃不睡,狗、鸟、乌龟都变成他的生命,家人不被重视,本来家里是开音乐教室,结果现在养动物,家里很困扰,我做他的太太很想不开,有一个寺庙全部的师父来我们家,说动物皈依与人地位就相同,结果先生现在都不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答:各位!不要怪对方,各有各的因缘,你做太太要先安定自己,先生他愿意养狗、养猫,这有他的因缘、他的想法,我们尽量配合他就好了,不要有一定要改变对方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然三宝加持,希望那一天你先生能够提升。还有,绝对不要说先生不理我,不要抱怨,佛陀理你就好了,现在多念佛不要再念先生了,提升自己的修行比较重要。
13.我信奉佛教,但是先生很爱钓鱼,有什么方法可以感化他?
答:首先你不要排斥他,要对他很慈悲,陪他吃饭,煮好吃的给他吃,用爱语、利行让他接受你,才能够劝化他,你不要一直对他说:「你完蛋了,你这样会下地狱。」他爱钓鱼,只是在追求一种成就感而已,无中生有钓鱼投机,只是他不了解鱼的痛苦。所以怎么办呢?你就把这事情报告佛菩萨,佛菩萨感应不可思议,你跟观音菩萨讲:「观音菩萨!我希望我先生不要去钓鱼,但是没有办法阻止,所以虔诚的祈求观音菩萨创造因缘。」观音菩萨不可思议,有求必应,凭我们没办法,但观音菩萨的护念加上你的努力,就有办法了。
再来,帮你先生多积一点善业,比如有放生仪轨要印,赶快用你先生的名字印一千本,让大家都来念放生仪轨,他的功德就种下去了,放生时大家再把功德回向给他,这样杀生的动力就减低了,善业多了、负面的减少了,你可以帮他积功德制造反作用力。
14.因为家庭环境因素,诵经都要在晚上,如果在家里念《地藏经》这样好吗?
答:没关系,《地藏经》没有说白天可以念晚上不能念。有些人说晚上念《地藏经》有鬼所以不敢念,这是慈悲心不够的说法,鬼是二十四小时都有的,你念《地藏经》鬼听到都超度了,那多慈悲呢!但重点是我们会怕就代表悲心不够,悲心不够就要更认真的念,先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然后观想菩萨在我的头顶,我就是地藏菩萨;如果你是地藏菩萨还会怕鬼吗?你只是你当然会怕。慈悲无障碍,慈悲是最好的护法,没有人诵《地藏经》念到神经病的,也没有人说念《地藏经》念到被鬼吓死了,没听过这种事情。所以你还是要念,刚开始会怕就找个伴一起念,念到你自己独立了,就无所谓了。
15.家里环境很苦,丈夫死了心里也痛苦,只有一位儿子却又不结婚,我该怎么办呢?
答:这是一位印度女众问的,其实我们的痛苦,你以为是环境带给你的,或者因为丈夫去世了带给你心里痛苦,其实真正的痛苦,不是环境和心灵。我们要认清什么是痛苦的来源?就是遗失了自己的本性才是痛苦的来源,所以念阿弥陀佛是找极乐。极乐是什么?是正确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所以念佛以后要学佛,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就不会因为环境、人、物质上的变化,而带来痛苦,所以要好好的学佛。环境已经这样逼迫你,内心也这样逼迫你,这正是你学佛的鞭策动力。
16.姐姐精神有毛病,长期住院治疗;母亲因此失眠,住在医院已经两个月,现在已经出院了,每次想要邀母亲参加八关斋戒,她都找借口不去,而且我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没有很好,请问这是不是家里的共业?
答:家里面的人,按照佛经都有一个共业在,父亲睡不着,可能儿子也睡不着;父母离婚,儿子也可能会离婚;这叫做共业。既然了解有共业,就要好好修行加上忏悔,中国人说:「一子得道,九玄七祖尽超生。」如果这个共业在你身上有超越、改变了,你就产生功德来回向给失眠的母亲,回向给精神病的 姐姐,慢慢就改变。但是父母有这种问题,你今天在经营你的婚姻,你自己要修忍辱,要原谅对方不要要求对方,你今世离婚,你生生世世一样又离婚,你今世能够忍辱,今世就能够超越,所以学佛以后我们比别人幸运,我们有佛法做依止,有佛法的智慧与学习佛陀、菩萨的慈悲,来接受一切,慢慢来改变一切。
17.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
答:家里的香炉,要永远保持干净。我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常跟我讲,香炉的香燃完了,香脚就要拔掉,把炉内的灰抹平,千万不要挤的满满的、脏脏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来,以尊重心放在花盆,不要让人家踩踏就可以了。
18.香点完以后香脚如何处理?
答:我们中国人向来尊敬佛,香拿来供佛,点完了香脚也不要乱丢,就像处理破损的经典一样,给它火化,灰放在清净的地方,有几分恭敬心就有几分福报,但是也不要太执着;如果住在都市真的没办法处理,把它包好放在垃圾桶拿去倒,如果有办法就处理圆满些。
19.家里佛堂点灯,是二十四小时把它点着,这样如法吗?
答: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依据《贤愚经?贫女难陀品》的说法:佛陀时代,有一个乞丐女人,乞讨了一整天才得到一点点东西,就把东西拿去换油来点灯供佛。佛陀平常有交代,天亮就把灯吹熄掉,但是乞丐女点的灯就是吹不熄。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点灯是从晚上点到天亮,白天不点。另外《药师经》的说法是:续命灯要点四十九盏,连续二十四小时。所以两种都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第一。
20.有人说十二点以后的时间,晚课不用上香,这样讲是正确的吗?
答:基本上香叫佛使,点香就是通知佛,或是供养佛,就像佛的使者一样,你愿意点香可以,没有规定说十二点以后不能点香。而且这个香还有两种,叫上供下施,有些香是供养佛菩萨的,有些香加了香料、食物,可以布施给外面的众生。因为很多鬼道众生都是吸味道的,如果你点了有食物的下供香施食,他们会很高兴。
21.门口五方五土、灶君、祖先,跟他们点灯如法吗?
答:动机决定一切,以前我们拜土地公,是求他让我们发财,这个动机不对;现在换成,土地公你在,我帮你点灯,令你离苦得乐,这个动机就可以。动机决定一切,不能因为自己拜佛了,就我管你去土地公,那就不对了,我拜佛了土地公还是存在的,万物皆有附着一个神,阿含经写的很清楚,佛陀说:任何一个巷、街、道,包括一根小小的树苗,都附着一个鬼神,为什么?孤魂野鬼如微尘这么多,没地方住,所以他们附着在每一个地方,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个,慈悲为他们点灯可以,但不是求他们,如果你求他们,那将来就像养小鬼,他将来有所求于你,你不能回报的时候,他就可能会用种种的方法令你痛苦。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去求鬼做什么事情,我们有德行鬼神自然尊敬你,甚至你帮助他他感恩你,这是自然的现象。
22.已经皈依了,但是家里要我早晚烧香拜神怎么办?
答:已经皈依了不能拜神,但是你可以转,因为你拜的很多神都是佛教徒,譬如关公、韦陀、妈祖,为什么我们要拜他呢?晚课赞叹他的时候有一句,「韦陀天将菩萨化身」对不对?所以就善巧的观你家里供的神,是地藏王菩萨的手下,你看过《地藏经》,地藏王菩萨手下那么多,都是菩萨化身,在帮助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化现地狱道、饿鬼道的神,就观想他们是佛弟子,发菩提心示视神像,帮地藏菩萨救度众生,你这样想就不违犯。那家里面既然神都供了,供上佛菩萨也是可以的嘛,就把佛的位置放高一点,其它护法神明的位置放低一点就可以了。
23.母亲百日忌辰,前往祭拜途中车子坏了,请问应该念什么经来消除忏悔?
答:开车开到一半坏了,这里面可能有它的因缘,佛教没有什么偶然发生的事情,这因缘可能是叫你慢一点到,所以念什么经都没关系。佛所讲的一切经,只要把它念出来都有加持力,遇到这种时候,念经、念佛、持咒,让心平静下来,或许你就可以看到一点迹象。像我有时候要出门之前脚踢到,我就会等一下再出门,等一下电话来了:「师父!慢半个钟头。」原来如此,太早去没有用。你每次要做什么,护法神会想办法让你有一个感觉,这是宗教经验,所以随时保持清净心,多念经就可以了。
24.家人往生八年了,要如何超度才圆满?
答:要回向给一切众生才圆满。你如果到现在还很爱你的家人,连死了几年都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你就执着了。回向,讲的是法界众生才叫回向。你知道今年是他往生八周年的纪念,帮他作功德,代替他去帮助老人院、印经、放生,然后回向法界众生,对他一定有帮助。
25.儿子到美国读书十二年,却在毕业的时候舍报往生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我心中极度的悲伤?
答:这除了他个人的业报之外,可能是你欠他的债还完了,他就走了。为什么佛教说到慈悲,有时候会用妈妈对儿女的爱来代表?因为妈妈活到一百岁,还在想着她八十岁的儿子,到死方休。现在你儿子虽然舍报了,但是站在佛法的角度,你要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死,他死了马上投胎到与他有缘的地方,变成另外一种形象、个体,如果你悲伤不能止住的时候,就积极帮他修功德、放生、印经,让他来世比今世更快乐、更长寿。
26.我们拜祖先的牌位,如果他们已经去投胎、或到别的地方,这样拜有没有用?
答:只要他还没有超出轮回,即使现在投胎做人,你以佛法来帮他念经、花香供佛,他还是能得到加持利益。假设他生在第二天,子孙很认真的帮他做功德回向,仗着这功德,他可以生到第三天、第四天上。假设他在极乐世界,品位也会增上。这个叫法界缘起力。所以我们现在要多结好缘,我死了以后,徒弟一想到海涛,就帮我放生、放蒙山、印经,那我在极乐世界品位会更高;如果我来投胎做人,我的福报会越来越大,这叫互相增上。
27.妹妹往生时去拜她,有摸过她的身体,有人说摸过往生者的身体,回到家就不可以烧香、不可以拜佛,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禁忌?
答:绝对没有,听人家说的都不算数,听佛陀说的才算数,听有正知正见的佛弟子说的才正确。不过人如果刚往生,尽量不要摸他的身体,因为祖师有说过:人刚往生,这个中阴身要脱离肉体,八到二十四小时之间,就像乌龟脱壳那么痛苦,摸她怕她会起心动念,无法保持正念,所以尽量不要碰她、不要哭、不要叫她,一直念佛。各位还记得吗?那个梅艳芳往生时,交代她的朋友:「不要念我的名字,念我的名字就会回来,要念佛。」因为她要往生,所以不要叫他的名字。
28.人过世时,是否一定要烧金纸、屋子、车子给亡者?
答:这个大家知道了,不是说一定要,民间有很多这样的习俗,但是你要想一下,你烧金纸给他,那还要烧保险箱;你烧屋子给他,那至少还需要烧两个佣人;你烧车子给他,还要给他配一个驾驶员;那到时候还不放心,你最好还要烧飞机、大炮给他,保护他。这样多麻烦呢!还是给他真正的利益,超度他知道吗?我们自己做人,甚至做天人都是痛苦的,更何况他在鬼道呢?所以你烧这些是不究竟的,拥有了只会增加他的执着,让他更痛苦,所以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按照我们的分别意识去想事情,他得到这些并不会快乐,况且也得不到。你回向佛法功德给他们,他只会得到真实的功德。
29.人往生的时候,如果没有烧莲花纸、冥纸,这样他有过路费吗?
答:古人说人往生了要替他烧纸钱,他才有过路费,这是一种民间习俗文化流传下来错误的想法,不是真正的信仰。所谓过路费应该是指功德,我们的亲人往生,帮他做功德,帮他回向给冤亲债主消业障,顺利的走下一个路程。那什么是功德呢?持戒是功德、布施是功德、念佛是功德,这种种功德我们尽量去做,都能够帮助他。
30.弟子每次参加斋戒,或者佛寺每年七月举办地藏法会,都诚心为历劫祖先、冤亲债主写牌位,诵经超度,祈愿祖先和冤亲债主都能解脱,得生善趣,解冤释结,请开示如何才能知道祖先、冤亲债主,有感应到我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功德?是不是我们今世尽形寿,都要继续做下去才算圆满?
答: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祖先永远感恩,永远做下去没关系,但是到底他有没有超度呢?你要有信心,按照佛所说的去做,一定会得到利益,因为你的虔诚,那一天就会感应到不可思议,你要有信心自然就有感应,但是不要执着。我们是应该替祖先、冤亲债主写,但是不执着,希望我们一直增上。就像我现在出家,每天要回向法界众生、回向我的师父、父母,保持我们对师父的尊敬,对父母的感恩,一直这样做。
31.炒菜的时候不小心炒死一只虫,炒完以后我不敢吃,不过有对那只虫念阿弥陀佛、宝胜如来,我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会跟它结恶缘吗?
答:你把它炒死就已经跟它结恶缘,不过有忏悔心,不是故意的,又帮它念阿弥陀佛、念宝髻如来,这只虫以后会不会找你讨报不知道,就算找你讨报也要甘心,因为这是自己的因缘。当然有很多菩萨会比较注意,像我有时候到外面吃素食,发现菜里有虫,就用干净的筷子挟起来包好,再继续吃,因为说出来怕厨房会有麻烦。所以我都往好的去想,这只虫跟我有缘,趁这机会赶快给它皈依、念佛,尽量跟它回向。还有一个信徒说他去买葡萄面包,葡萄黑黑的,结果吃起来不太像葡萄,拿出来一看是蟑螂,那怎么办?赶快去漱口,忏悔业障重,过去用过蟑螂给人家吃,现在吃到蟑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业报,我们过去毒害人家,现在轮到我们被毒害,只能多多忏悔,业报会如何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尽量忏悔、作善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施食在大乘佛法修行中,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包含菩提心、慈悲心与实际地给予众生利益,而且又与无量无边的鬼道众生广结缘,种下将来成佛度众生之善因缘。
修学佛法者要经常怀抱感恩的心,而这世上最値得我们感恩,在我们生命中,恩德最大的又是谁呢?是母亲。人类的婴幼儿期比较长,这时期如果没有人照顾、养育,很难独自成长。而我们从母胎开始,一直到出生长大成人,母亲都是照顾我们最辛苦的人,所以我们如何能不感念母亲的恩德呢?不只是这一生的母亲非常艰辛的把我们养大,过去无量生、未来无量生的母亲,也同样如此辛苦的将我们养大,因此《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佛告诉我们无量劫以来,每个人在生死中轮回,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对我们有很深的恩德,但是这些母亲长久以来,却一直在三恶道、人道、天道中生死轮回。
要知道生死轮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众生常常因为一时愚痴造下恶业,来生便被业力牵引着投胎受报,如果投胎到猪、牛、鱼里,随时会面临到被宰杀烹煮的恐惧。一想到这些曾经是最爱我们的父母众生,我们又如何忍心见其受无量轮回的痛苦呢?所以作为大乘的菩萨,我们应当要随时忆念天下苍生的痛苦;并将这份不忍众生苦的悲心,与佛菩萨的悲心合一,转化为力量,才能帮助他们离苦。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与自己擦身而过的人,甚至是路边看到的动物,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那么我们必然会亲切而乐意地帮助这些众生。也正是为了要帮助无量无数的众生,所以我们必须发起真正的菩提心,为度众生愿成佛。
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之后,想要成佛,一定要先修集福德资粮。因为有福报、有钱,就有能力利益更多的众生;而修集福德最方便快速的方法,就是施食。施食的方式,可以选择参加法师所带领的焰口法会、烟供法会、蒙山施食法会,参与这些团体共修的法会,常有殊胜的佛力加持,即使自己不是很熟习施食法则,也能边学边修;另外个人也可以随分随力地作简略施食,在这方面,最少必须持诵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养真言,以下便稍微介绍这些咒语的功用:
一、变食真言:起因于有一次阿难独居静坐思惟佛法,半夜忽然见到焰口饿鬼,焰口告诉他:「你再过三天就会死亡,投胎到饿鬼中。」阿难听了非常惊慌的问:「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免除堕入饿鬼的痛苦?」焰口说:「如果你明天能布施给百千亿恒河沙数的饿鬼,和百千婆罗门仙,每个人各一斗的食物,以及代替我供养三宝,如此你的寿命便能增长,而且我也可以脱离饿鬼报,转生到天上。」阿难听后全身颤抖,马上赶到佛的住处,将焰口饿鬼的话告诉佛陀,求佛救他。佛陀听了安慰阿难说:「你不用害怕,我有方法可以让你布施百千恒河沙数饿鬼,和百千婆罗门仙,各种饮食。我过去生作婆罗门时,从观世音菩萨及世间自在威德如来那里,学到一个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咒,只要持这个陀罗尼加持在要布施的食物,这些食物即时变成无量无数,能满足百千恒河沙数饿鬼,及百千婆罗门仙。每个人面前将各有一斗色香美味饮食,饿鬼吃后所有痛苦息灭,转生到天上;而且持诵咒语的人,福德和寿命也会增长。」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变食真言:
南nan 无mo 萨sa 缚wa 怛da 他ta 哦ye 哆duo 缚wa 噜lu 枳zhi 帝di 唵ong 三san 跋ba 啰la 三san 跋ba 啰la 吽hong
二、甘露水真言:在《观音陀罗尼经》中提到此咒语的利益。首先,修持此一陀罗尼者,所有过去生、现在生所造的罪恶,如破四大重戒杀、盗、淫、妄语,及造了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团、诽谤大乘方等经之罪恶,都能够消灭无余,心情变得愉悦、身体轻快、智慧明达举一反二;其次,常修持甘露咒者,不论是身体行为或语言音声,都能够利乐一切众生,若有众生造堕落无间地狱的罪恶,即使身体短暂被修持者的影子覆盖,或是与他寒暄对谈,或只是听到他说话的声音,都能够消灭罪障。
因此若想利益一切众生,遇到天空下雨之时,应当生起怜悯一切有情的大悲心,面向天空持诵圣观自在菩萨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如此一来,那些被雨滴所沾润的众生,都能得到菩萨加持,尽灭所有恶业重罪,获得利益安乐。
在作甘露水施食的时候,必须先准备一碗水,并于持诵甘露咒时,想观自在菩萨心月轮上,有白色字放光,照触一切鬼神,流出般若智慧甘露水,弹洒空中,如细雨般缤纷而下,飘着鬼神身上,贪瞋猛火息灭,大众普得清凉;而且每一滴水将变成十斗美味的甘露,所有饿鬼饮用甘露水后,饥饿口渴消失,灭除身心恶业果报障碍。观音菩萨甘露真言:
南nan 无mo 苏su 噜lu 婆po 耶ye 怛da 他ta 哦ye 哆duo 耶ye
怛da 侄zhi 他ta 唵ong 苏su 噜lu 苏su 噜lu 钵bo 啰la 苏sū 噜lu 钵bo 啰la 苏su 噜lu 娑suo 婆po 诃he
三、普供养真言:施食时,由于持诵虚空藏菩萨普供养真言加持,即使妄想乱心,使人观想不够周延,也能依虚空藏菩萨及咒语加持力,流出无量种种供养品,香花、灯烛、涂香、饮食、宝幢幡盖云海,遍十方界,如同极乐世界,普放红色琉璃光明,被光明照触的人都能消除业障;所有如来和法会大众,都能获得真实广大供养。虚空藏菩萨普供养真言:
唵ong 哦ye 哦ye 曩nang 三san 婆po 缚wa 伐fa 日ri 啰la 斛hong
了知这三种咒语的功用后,施食时,便可先将七粒米、或烟供粉、或其他食物,放置在空旷阴暗处或树下(桃树、柳树之下,鬼不得食,所以不可放置),施食的食物越多越好,因为无量无边的饿鬼众生,在百千万年里,不只没食物可吃,甚至连水都没得喝呢!所以我们要视自己的能力,尽量使供品丰富而不能太过吝啬,然后加持上面三种咒语后,再三弹指即可。当鬼神吃到这些食物后,都能获得饱满,全部舍离鬼趣生到天上。所以如果能够常常用这些真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在食物上布施给饿鬼,便能得到无量的功德,寿命短的人能够延长,薄福的人可增加福德,又能使身体气色红润、有威德、记忆力强,能快速满足所要圆满的布施波罗蜜,所有的非人夜叉、恶鬼,都敬畏此人不敢侵害。
至于为什么要念甘露咒呢?因为饿鬼最怕下雨,焰口饿鬼头上冒烟,只要雨水一淋到它的身上,就像枪林弹雨穿过去一样,感觉很痛又死不了,所以鬼道很怕水。但是用慈悲心持诵甘露咒所洒下的水,能熄灭焰口饿鬼的业火,使 它们获得清凉解脱。因此,已经发菩提心的菩萨们,可以经由修习将大悲心转化为力量,并透过经常施食来增长自己的福报与慈悲心,佛力是不可思议的,只要你有信心,加上佛菩萨的愿力与甘露水的法力,自力、他力、法力具足,便能成就利益众生事业;所以,当你的大悲心遍一切处,想着要如何利益众生时,就常常作施食吧!
这世界的人口大约有几十亿,但法界众生却有无量无边之多,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人,别人离苦实在比我更重要。这就像家里有人生病了,我们一定不快乐一样,所以佛菩萨每天很积极的目的何在呢?唯有这个世界没有苦了,佛菩萨的内心才会安定;因为众生就是他,他就是众生,恒顺众生,尊重众生如尊重佛一样。所以天神、畜生、鬼道、地狱道,都是我们爱的对象,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眷属,法界就是我们的道场,天天施食就是慈悲心的展现,同时也是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的行为。
学佛者为何在还没有成佛以前,一定要先广结善缘呢?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弟子,都是多生累劫以来,用生命布施救他,而摄受得来的。所以施食给自己过去与未来的父母众生,是为了将来机缘成熟时,要度化他会比较容易;而且来生你做生意时,他会向你买东西让你赚钱;你要打拼事业,他也会来辅佐你。所以我们可以透过施食给鬼道众生的方便法,将世间转变成佛法净土,再多点灯、绕塔、诵经,把功德全部回向给法界众生,愿法界众生皆成佛,这样做功德会更圆满。文章末后,我仅以「慈悲回向文」来勉励大家努力向上修行成佛:
结善缘,乐无边,且莫结冤愆!
结善缘,乐无边,且莫造业障!
结善缘,乐无边,烦恼尽蠲除!
心清净,体康宁,万般皆吉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涛法师《对烟供、施食的开示》
佛陀开示我们说:‘人和鬼同一个时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们又怎么办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赶鬼,认为他们都是不好的,邪恶的,肮脏的,把他们赶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实上这是不智,不究竟的做法;佛教的做法是以悲心来看鬼道众生,鬼道众生其实非常痛苦,他们因为过去的一个业的召感,让他们没有东西吃,他们饿却饿不死,所以我们一个修行人要懂得怎样施食。一个佛教徒要是不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那就是缺乏佛法的知识,假如你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又不施食,那就是不慈悲。
我们对于跟我们同一时空的饿鬼道一定要想办法来施食,烟供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你不需要变,你只要把香点燃,烟就不断的冒上来,鬼只要吸三口就会饱,因为香本身有平等性,不管这个空间来了多少鬼,他们所闻到的香都是一样的味道,不会因为来了很多的鬼,香味就变淡,吃不饱。而且我们今天做了烟供,明天不做烟供,鬼也不会找我们麻烦,因为鬼有他心通、宿命通,他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更何况布施跟欠债不一样,布施是我们随喜功德,我们不布施怎能找我们麻烦。但假如说我们不供养他们,他们就会到厕所去吃,因为厕所还有食物余留下来的味道,这样对他们并不好。所以我们还是要用制作如法的香来供养他们,这样才能够跟他们有一个更和谐的相处。
而且在做烟供法施食给饿鬼的时候,这个功德是非常的大,在大藏经里面皆有记载,所以在一个佛教徒来讲,必须要懂得怎样施食,尤其对鬼道众生我们要用慈悲的心态去看他们,不要和外道一般见识,对鬼不了解,生错误的一个认知,对鬼是不公平的。修学佛法总是要不断的去重修,不断的去了解,我们要明白,这个鬼道众生,当我们在供养他以后,他可以立生天上,甚至往生到西方净土,因为鬼道众生的聪明智慧是我们人的好几倍,甚至有五种小神通,他们可以具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他们只有一个漏尽通没有,但是因为过去业力的召感,让他们没有东西吃,所以非常的痛苦,当他们一吃饱以后,依照他们的智慧及他们的神通,可以立生天上或往生净土,所以施食给饿鬼道,对我们本身的福德资粮是非常的大,在大藏经里面说,能够施食给饿鬼道,等同供养十方诸佛。在 《甘露经》里又特别提到,我们能够供养阿罗汉或者辟支佛,我们可以有五百劫的人天果报,但是这是有限有量的,假如今天我们能够供养鬼道众生一揣之食,就是一点点食物的话,他的福寿无限无量。所以我们能够利益鬼道众生,这个福报是很大的。在 《佛说施食得五福报经》佛陀说:我们今天能够施食给饿鬼道,我们可以得到五种福报,因为施食等于给鬼命,所以我们的命也会长,也能得到平安,力气,色即容颜色好,甚至得辩才即智慧,施食能得五种福报。但是一般人要来参加法会才能够超度鬼道众生,要很大张旗鼓,才有办法来利益到鬼道众生,事实上如果我们每天可以修烟供法的话,对鬼道众生也有立竿见影的利益,这个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很值得大家来探讨的一个法,只可惜这个法门经常被误导或者在说法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把他说的很完备,而让很多人误解,而对这个法生起一个不当的想法,这个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当我们在做烟供时,当下的心态、动机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怀着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利益众生的心来做。而不是抱着有所求的心,那才是正确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