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yberjaye

中国涡轴-16发动机&涡扇15“峨眉” 发动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1-2013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6-11-2013 01:32 PM
不可能超越F-22的。
除非WS-15突飞猛进。

当然不可能超越,那是网友们的意淫,不过应该不会太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1-2013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真话,太行虽然成功运用,但实据中我们能够得知J11B很多到现在还处于扒机状态。
毕竟太行的构思和概念还停留于上世纪80年代。
要成功飞跃就必须打破目前这瓶颈。
而对于中国而言,必须想办法引进更多,推广下一代的多方面构思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3 03: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真的完全可以自己制造飞机引擎了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3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钻石 发表于 19-11-2013 03:09 PM
中国真的完全可以自己制造飞机引擎了咩?


WS-15还是没有公布,但是WS-10是自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3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20-11-2013 09:24 PM
WS-15还是没有公布,但是WS-10是自造

中国不是还不会做喷射引擎的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13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kro112 发表于 15-10-2013 11:41 PM
是真是假明年7月就可知,话说回来发动机真的有这么难造吗?
绿色能源,自动化科技等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有多 ...

   不是一般的难造,难到这个星球上只有四种三代战机发动机体系,美系  俄系 欧系 中系。

   到了四代战机用的就只有三个国家决定独立做。 美 中 俄  。

   费钱  费时间  需要大规模的工业配套········

   实话说,需求小的国家假如能买的话,真不如买发动机····   巨额的科研资金和高素质人力投入,用在民用领域上,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  当然了,目前世界的民用先进技术很多都是从军用方面发展出来的,军事研究也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1-2013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13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2014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钻石 发表于 20-11-2013 10:54 PM
中国不是还不会做喷射引擎的咩?


大型客机的喷射引擎在研制中


在欧盟(EU)各国中,希望结束对华实施武器禁运、并向军费充裕的中国出口新式武器的呼声不绝于耳。
法国等态度积极,而英国和北欧各国则对此表示反对。 本帖最后由 cyberjaye 于 11-1-2014 04:0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Y~G 发表于 7-11-2013 04:39 PM
说句真话,太行虽然成功运用,但实据中我们能够得知J11B很多到现在还处于扒机状态。
毕竟太行的构思和概念 ...

不是结构问题,是材料和工艺部分仍然有所欠缺,涡扇发动机的基础结构其实都是一样。
即便是F22上装的F119发动机,F35上装的F135发动机,其基础结构与工作原理和1948年英国罗罗公司研发的第一代涡扇发动机Canway发动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么多年,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其实都是在第一代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进入深入、细化的挖掘,通过不断修改、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不断升级,来使得涡扇发动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劲,但在本质上,涡扇发动机的基础结构都是一样的。
中国的发动机和美国的发动机最大的差距在于【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虽然说起来没什么,很多人都只觉得是中国的发动机设计不行,技术不行,其实事实恰恰相反。美国的发动机设计未必比中国强多少,但在【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美国至少领先中国20年。
举个例子,之前中国报出的关于WS-10、WS-15信息,几乎全部指向了【使用寿命低】、【稳定性差】等方面,但从来没有过【推力未达到设计指标】等问题。对工业科技有了解的人就会很自然的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材料】和【加工】。
可以这么说,即便美国把F119和F135除了【材料】和【加工】之外所有设计资料全部送给中国,中国也仅仅能制造出推力、涵道比与F119和F135完全一样的发动机,但在推重比、使用寿命、稳定性等方面依然远远不如,根源就是【材料】和【加工】技术不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树头 发表于 21-11-2013 11:48 PM

美国那个15-20推重比的发动机跟中国的对比图是错误的,其他基本差不多。
F119的推重比是11,有传闻可以达到11.7,但无法证实。
F135的推重比只有10.5,不如F119,虽然F135的推力高达191KN,F119只有155KN,但推重比指的是推力/发动机重量的比值,推力大并不代表推重比高。而且F119和F135是两种规格完全不同的发动机,不具备直接对比的价值。
F119最大推力155KN,涵道比0.35,推重比11。
F135最大推力191KN,涵道比0.57,推重比10.5。
从对比数据就可以看出来,F119追求的是【超音速巡航】和【超级机动】。
F135追求的是【超级推力】,两种发动机的用处是截然不同的。

15-20的推重比传统涡扇发动机是做不到,即使美国也做不到,因为涡扇发动机的性能几乎已经被美国发展到了极限,即使再进步也只会是小幅度提高,绝不可能出现从11推重比直接跳到20推重比的情况,这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美国计划研发的15-20推重比的发动机是用于第5代(或称第6代)战机的【变循环发动机】,而非涡扇发动机。
中国也有自己的【变循环发动机】研发计划。
中美两国的变循环发动机都在研发当中,一切信息和数据未知,没有直接对比的价值,科学是严谨的,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
要对比的话只能用美国的【变循环发动机】对比中国的【变循环发动】,不能用【变循环发动机】对比【涡扇发动机】,这种对比是错误且不科学的。
美国的变循环发动机由普惠和通用同时研发,美国国会已经拨款6.8亿刀。
中国的变循环发动机由中国航空航天研究院在研发,中国已经拨款1000亿人民币,未来还要追加2000亿,一共3000亿(约500亿刀)用于研发包括【涡扇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在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
其中4代机J20使用的WS-15是和F119同代,但性能稍弱的涡扇发动机。
第5代战斗机将装备变循环发动机,基本可以确定第5代战斗机是将2代高空高速截击机与4代隐形战斗机整合在一起的同时具备高空高空截击、中低空超级机动、超音速巡航、雷达隐身、电子对抗等性能的信息处理平台。
空天无人轰炸机将装备脉冲爆震发动机,空天轰炸机属于战略轰炸机,扔核弹用的,虽然是尖端军事科技的产物,但并不具备讨论价值,真到了用空天轰炸机扔核弹的时候,地球OnLine就该重启了。




本帖最后由 aslash 于 11-1-2014 08:1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slash 发表于 11-1-2014 05:40 PM
不是结构问题,是材料和工艺部分仍然有所欠缺,涡扇发动机的基础结构其实都是一样。
即便是F22上装的F11 ...

多谢更正,你说得没错。
说真的材料运用和加工方面并不容易,
美国在发动机加工焊接技术等等确实领先中国很多,
先不说发动机的材料运用,甚至在战机的复合材料运用比例,比起欧美俄,中国还正在追赶。
战机重量对于战机整体的机动性,结构会有很大的影响。
可见发动机材料运用方面和加工的细度会影响发动机整体表现,推重比所带来的影响多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Y~G 发表于 11-1-2014 07:50 PM
多谢更正,你说得没错。
说真的材料运用和加工方面并不容易,
美国在发动机加工焊接技术等等确实领先中 ...

材料技术、金属加工工艺这两种属于基础科技的范畴,涉及到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的方方面面,美国毕竟将近百年的积累,即便已经彻底没落的英国在基础科技上仍然在很多方面领先中国一大截。而且基础科技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能赶超的。这个没办法,英国工业化了200多年,美国工业化也有100多年,中国真正进入工业化发展才仅仅30多年,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经很不错了。2012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3倍,2013年会达到1.4倍以上,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尖端领域的发展急不得,再过20年,中国军事实力差不多就可以和美国持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slash 发表于 11-1-2014 08:40 PM
材料技术、金属加工工艺这两种属于基础科技的范畴,涉及到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的方方面面,美国毕竟将近 ...

稳打稳扎才是上策,
当然在把基础打好的同时,会发现一些富有创意的东西。
中国人的勤力与努力会得到回报的。
相反的虚心的态度也必须时刻保持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Y~G 发表于 11-1-2014 09:30 PM
稳打稳扎才是上策,
当然在把基础打好的同时,会发现一些富有创意的东西。
中国人的勤力与努力会得到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4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S-15,是一款为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机研制的,高推重比、大推力的先进涡扇发动机,是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军用航空发动机。
    据悉,该发动机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厂、430厂和113厂等单位联合研制。WS-15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在2004研制成功,其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进行了首次台试运转,并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的跨越。2007年3月原型机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其后又进行了多台架的一系列的试验,预计2014年7月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试验,2015年生产型发动机定型投产。
    为获取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中俄于1992年3月开始展开艰苦的谈判,在经过3年的拉锯之后,俄罗斯终因的经济状况很差,用于军工科研的经费很少很少,又因为92年的明斯会议,决定雅克-141的研制被终止,P-79发动机没有了使用对象,又没有其他的战斗机使用此发动机,所以“联盟”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联合体(原图曼斯基发动机设计局)的经济状况很差,在这种状况下,1995年6月,中俄签订了转让P-79发动机生产许可证的协定。1996年8月,俄罗斯的“联盟”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联合体向中国方面交付了P-79发动机的全套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特别是引进了制造P-79发动机核心机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制造工艺资料。遗憾的是用于雅克-141的P-79B-300发动机矢量喷管技术却被限制转让,使我们当时没有得到这一先进的技术。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俄罗斯经济也陷入多重危机,中国此时不仅购买了用于雅克-141的P-79B-300发动机矢量喷管技术,同时也取得了莫斯科联盟航空发动机科技集团研制的推力为20吨的R179-300发动机设计方案和P-79M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R179-30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是为垂直起飞歼击机雅克141研制的R-79V-300发动机的发展型。
    在这种背景下,1996年初,江和甫协同刘大响院士负责组织“九五”国防重大背景(垂直起降歼击机的计划)的预研项目——某新型涡扇发动机(以P-79发动机为基础进行深度开发)关键技术预研工作。组织完成P-79发动机的核心机的测绘仿制工作;P-79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核心部件等比例的测绘仿制工作。进行理论方法、计算方法和试验方法的综合探索研究。在此前提下,以突破先进部件关键技术为主,重点围绕三大高压部件等比例全尺寸试验件的工程设计和试制及试验,以及对其相关的强度、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应用研究,在三大核心部件的测绘仿制中,大胆倡导采用了航空动力许多前沿设计技术成果,大量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从而突破了120余项关键技术。
    624所在取得了莫斯科联盟航空发动机科技集团研制的,推力为20吨的R179-300发动机设计方案和P-79M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后,研制了YWH一30—27核心机,YWH一30—27核心机就是以P-79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进行深度开发的.CJ-2000是以YWH一30—27核心机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的,WS-15是CJ-2000的型号研制的代号。
    1999年国庆节后,624所参照R179-300和P-79M的发动机设计方案,推出了以YWH一30—27核心机为基础的改进设计方案,在争夺下一代战斗机歼-13的发动机时,获得胜利,2000年初正式被选定为歼-13单发常规布局腹部DSI进气的隐身歼击机飞机的动力装置。编号为WS-15,命名“峨眉”涡扇发动机。
    上级要求“WS-15”发动机的研制要全面贯彻新的国军标GJB241-87“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和全面贯彻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同时决定将WS-15的研制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研制与核心机研制、验证机和原型机的研制。至此WS-15正式立项研制,这是我国首次遵循“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先进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型号研制”这一发展模式所开展的涡扇发动机研制工作,因此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研制工作于2000年初开始。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工作会上获悉,我国自行研制的推力推重比为9的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CJ2000于2005年4月14日首次点火成功后,推重比为9的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已于2005年7月上旬在台架运转试车时,各种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转速推到地面最高转速(换算转速102.2%)-----“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研制我国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重大一步。2007年3月原形机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2009年6月WS-15发动机的原型机完成了飞行前的鉴定试验。
    据悉,中国在研制WS-15的过程中,攻克了单晶体粉末激光成型技术、涡轮盘整体制造工艺,掌握了研制异形燃烧室、复杂空心叶片所需的材料、冷却、制造方面的核心技术,通过研制新材料、采用新技术、创新新工艺,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有消息称,WS-15发动机的部分技术参数为:最大加力推力18750千克(不开加力时为13500千克),涡轮前温度为1780K,发动机最大直径1.02米,长5.05米,总重为1862千克。
    WS-15发动机配备有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有分析人士指出,该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意味着中国大幅度缩小了与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在现代化喷气发动机领域的差距。
研发历程:
1999年国庆节后, 624所参照R179-300和P-79M的发动机设计方案,推出了以YWH一30—27核心机为基础的改进设计方案,在争夺下一代战斗机歼-13的发动机时,获得胜利,2000年初正式被选定为歼-13单发常规布局腹部DSI进气的隐身歼击机飞机的动力装置。编号为WS-15,命名“峨眉”涡扇发动机。上级要求“WS-15”发动机的研制要全面贯彻新的国军标GJB241-87“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和全面贯彻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同时决定将WS-15的研制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研制与核心机研制、验证机和原型机的研制。至此WS-15正式立项研制,这是我国首次遵循“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先进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型号研制”这一发展模式所开展的涡扇发动机研制工作,因此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研制工作于2000年初开始。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工作会上获悉,我国自行研制的推力推重比为9的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CJ2000于2005年4月14日首次点火成功后,推重比为9的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已于2005年7月上旬在台架运转试车时,各种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转速推到地面最高转速(换算转速102.2%)-----“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研制我国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重大一步。2007年3月原形机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预计,2009年6月“峨眉”发动机的原型机将完成FRET(飞行前鉴定试验阶段),预计2013年3月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试验,2014年7月生产型发动机定型。
综述:

按照飞机任务要求,“峨眉”航空发动机在循环参数选择上采用较高的涡轮进口温度、中等总增压比和比较低的涵道比。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损伤容限和高效率的宽弦叶片、三维粘性叶轮机设计方法、整体叶盘结构的风扇和压气机、单晶气冷涡轮叶片、粉末冶金涡轮盘、刷式封严、树脂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整体式加力燃烧室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喷管调节片、三元矢量喷管和具有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控能力的双余度式全权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由10个单元体组成。
系统结构:
进气口:
进气口采用全钛结构环形进气机匣,带18个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其前部为径向支板,后部为可调部分, 前缘则以来自高压压气机的空气防冰。
风扇:
风扇采用3级轴流式宽弦实心钛合金风扇叶片,第1级风扇叶片采用宽弦设计,风扇叶片可拆换,带有中间凸台。第2和第3级风扇为用线性摩擦焊技术焊接成的整体叶盘结构。风扇机匣是整环结构,风扇转子作成可拆卸的,即第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第1、3级盘连接。增压比约为4.01。3级静子和转子均为三维流设计。

高压压气机:
高压压气机采用6级轴流式,增压比7.16。前3级转子为整体叶盘结构,是在锻坯上用电化学加工出来的。后3级转子叶片通过燕尾形榫头与盘连接。前3级定子叶片材料为钛合金。转子为电子束焊和螺栓连接的混合结构,采用三维流技术设计。定子部分进口导流叶片和第1、2级静子叶片为可调,前3级盘用高温钛合金制成,第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第1、3级盘连接。第 4~ 6级盘由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冶金制成,用电子束焊焊为一体,用长螺栓前与第3级盘连在一起。钛合金整体中介机匣和对开的压气机机匣,设有孔探仪窥孔,用以观察转子和其他部件。
燃烧室:
燃烧室采用短环式燃烧室,火焰筒采用激光打孔的多孔结构进行冷却,火焰筒为整体双层浮壁式结构,外层为整体环形壳体,采用双通路喷嘴,燃油经22个双锥喷嘴和22个小涡流杯喷出并雾化,实现无烟燃烧,具有均匀的出口温度场。
高压涡轮:
高压涡轮采用单级轴流式,采用国内第二代单晶涡轮叶片材料、隔热涂层和先进冷却结构。单级轴流式,不带冠,采用气膜冷却加冲击冷却方式。转子叶片和导向器叶片材料均为国内第二代单晶材料,叶身上有物理气相沉积的隔热涂层。机匣内衬扇形段通过冷却空气进行叶尖间隙控制。转子叶片和导向器可单独更换。涡轮部件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 ,由涡轮转子、导向器、涡轮机匣、涡轮后机匣和轴承机匣等五个组件组成。

低压涡轮:
低压涡轮采用单级轴流式,与高压转子对转,空心气冷转子叶片,带冠。转子叶片均可单独更换,导向器叶片可分段更换。仍然采用了低压涡轮导向器。低压涡轮轮盘中心开有大孔,以便安装高压转子的后轴承。
加力燃烧室:
加力燃烧室采用整体式,采用径向火焰稳定器,火焰稳定器由1圈“V”形中心火焰稳定器与36根径向稳定器组成。径向稳定器用风扇空气冷却,加力筒体采用阻燃钛合金以减轻重量,筒体内作有隔热套筒,两者间的缝隙中流过外涵空气对筒体进行冷却,中心环形火焰稳定器沿圆周做成12段,可以自由膨胀,整套火焰稳定器可以在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的条件下进行更换。
尾喷管:
尾喷管采用全程可调收敛、扩张式三元矢量喷管—在俯仰方向可作±25°偏转。从+25°到-25°的行程中只需1.5秒钟。用于调整飞机俯仰飞行姿态。装有先进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尾喷管调节片。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推力和矢量由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控制(FADEC),按风扇转速和核心机压比调节发动机工作,有故障隔离功能。
技术数据:
最大加力推力:16186.5daN
中间推力:10522daN
加力耗油率:2.02kg/daN/h

中间耗油率:0.665kg/daN/h
推重比:8.86
空气流量:138kg/s
涵道比:0.382
总增压比:28.71
涡轮进口温度:1477℃

最大直径:1.02m
长度:5.05m
质量:1862.3k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2-2014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方位隐形就等引擎完善后才能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4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大地大 发表于 4-2-2014 05:11 PM
全方位隐形就等引擎完善后才能到来


据说WS15 今年7月定型,明年开始量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3-2014 03: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HY~G 发表于 11-1-2014 09:30 PM
稳打稳扎才是上策,
当然在把基础打好的同时,会发现一些富有创意的东西。
中国人的勤力与努力会得到回 ...

习总欧洲行后Airbus拿到大订单,解放军拿到WZ-16


中法启动涡轴16发动机项目 首批采购120台
2014-03-28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2008年,赛峰集团旗下的透博梅卡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东安发动机公司共同启动了联合研发、生产和支持WZ16/ARDIDEN 3C直升机用、新一代发动机项目,该发动机将装备在AC352直升机上。





发动机在试车台上的首次测试, 验证了技术标准,并达到了预期的性能。该发动机计划在2015年底取得中国适航证。





今天,赛峰和中航工业宣布双方已就采购120台发动机的首批订单达成共识。





鉴于全面伙伴关系的合作成功,两家集团公司决定启动一项新的民用涡桨飞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协议书于2014年3月2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奥朗德的见证下签署。





同时,赛峰集团和中航工业高度赞赏这一新阶段的合作,并表示将保持和加强日益蓬勃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3-2014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30-3-2014 03:14 AM
习总欧洲行后Airbus拿到大订单,解放军拿到WZ-16

歐盟各國如孔雀版向習大大展示魅力
得到wz-16是好事,我還是比較關心ws發動機
目前情況明朗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8-2025 08:58 AM , Processed in 0.12509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