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西藏高原翻越昆仑山徒步记:很多人喜欢用”征服“一词,但是,到底是谁征服了谁?
 [复制链接]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7-7-2012 06:14 PM 编辑 
 日落前一刻,一道金光照在普洱错上,一切变了模样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2:46 PM 编辑 
 大阪下的营地,夕阳金辉,明日还是个好天气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2:48 PM 编辑 
 第十一天(4-30),20.4公里,宿营地海拔5120米
 
 上红山达坂的地面很硬,碎石为主,加上下了一个大坡,今天推行距离在过鲁形湖后首次超过20公里。山口平坦,似一条宽阔山脊,海拔最高5256米。上了平坦山口,海拔6356米土则岗日便映入眼帘了,山顶浑圆,丝毫没有一座雪山的筋骨。羌塘深处的雪山大多如此,在经过数次夷平地质运动后不再有鲜明的棱角。谷地里藏羚羊很多,多是十几只成群。自去年在某河谷里看见迁徙的绵延不绝的超大藏羚羊种群后(可能是近年发现的最大种群),便对这种小型羊群完全没了兴趣。
 
 
   
 羌塘的食草动物种群恢复的极快,例如野牦牛、藏羚羊、原羚、鼠兔、旱獭等。深入羌塘深处,你绝不会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藏羚羊感到惊喜,因为太平常了。此季藏羚羊已经公母分群,路上多见带孕的母藏羚羊,公藏羚羊不知迁往何处出了。近年研究,藏羚羊繁育中心不仅只有卓乃湖,整个大羌塘无人区有四个藏羚羊繁育中心,一是卓乃湖,二是兔子湖,三是黑石北湖,还有一个记不清了。我认为,藏羚羊的繁育中心远不止四个,多数种群并没有不可想象的长途迁徙。他们的生育性迁徙大致南北走向,南到中央山脉附近,北到横亘天际的昆仑山脉。
 
 藏羚羊看似胆小,其实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羌塘深处的藏羚羊并不十分怕人,最近距离可至30米。它们会安静的看着你,揣测着你是什么玩意,为何走的这么慢。它们会在你的前方来回穿插,时而佯作一副胆小的神情踌躇不定,实则逗你玩。性格决定命
 运也适用动物,藏羚羊就是典型代表,它跑的快,身姿矫健,最厉害的是头顶一对长角,其硬度和锋利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它们转了性,三头藏羚羊戳死一头狼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它们倒好,这对角是在发情时和竞争对手玩命用的,一剑封喉啊!
 
 下达坂有段路陡直,试着骑车顺坡溜一段,却被厚重的沙土绊了大跟头,前货架松脱,一驮包直接飞到沟壑里。至山下就是土则岗日脚下的月牙湖,湖面冰封,近岸稍融,依然是个重矿水湖。月牙泉岸边有许多露头的岩石,风化的极为厉害,一道道的排列,有如城墙,有如房舍,因此也使得我数次停下侦测。心里是明白的,只是那些风化的岩石造型太拟物了。其中一人形石头还折腾我躲到一沟里用望远镜看了许久,太逼真了。湖岸散落的黑色火山石也很多,总之这一处地貌非常奇特。
 
 过了月牙湖进入一片不见边际的古湖床,我的GPS地图显示这一带是一个触须般的大湖,如今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芜,不见一水一冰。粗略测算,这片古河床将近1200平方公里。羌塘是一个没有大比例地形图的地方,也没有过大比例尺度的地面实测,地图上的有些地标往往只是一种记忆,比如脚下这片古湖床,几十年前或许还碧波荡漾着。推行在古湖床平坦的沙砾中,极易混淆方向,心理也是,仿佛这就是一片没有方向的疆域。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10-7-2012 01:21 AM 编辑 
 野生动物篇:
 
 申明:个人体会,非书本,仅参考。
 
 对于在荒原中行走的旅人,野兽是亘古不灭的话题。
 以羌塘为例,野兽主要有两种,一是狼,二是棕熊。还有两个替补野兽,分别是野牦牛和乌鸦,把他们列入残忍一类随后解释。如何防范野兽伤害,首先自己不要有害它之心,人与动物在本能上的情感是一样的。
 
 【狼】
 此次遇狼七次,其中五次是对狼。狼现在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神雕侠侣模式,至于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闲扯一句羌塘的生态问题,现在不是藏羚羊等少了,而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野兽一直没有恢复,导致荒原生态另类失衡。尤其是失去天敌的鼠兔、旱獭把荒原折腾的够呛,直接显现结果就是草原沙化。早在上世纪中叶,狼还是这片荒原的主宰,他们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然后政府决定号召牧民打狼除害,就变成现在这副情形了。最近一次关于狼群袭人的有效记录是七几年的一次科考,在巴毛穷宗遇到狼群围困,队员们开枪射狼,而狼前仆后继,饿的以为子弹真是花生米。如今,狼绝对是孤独的。
 
 我此次第一次遇狼是对狼,一只在前面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这种一前一后是基本战略。首先不要紧张,野兽是能嗅到人的恐惧气息,其次不要后退,后退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猎物,不要做过大的肢体语言,觉得安全时拍个照片没问题,然后凝视对方的眼睛僵持着。僵持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当狼搞不懂你后且不觉得你有什么危险,就会汇集一处从山坡后溜走。要知道,狼不缺食物,搞定一只鼠兔比搞定一个比自己身形大的人要轻松的多。即使他饥饿,他首先也要评估自己能不能搞定你。而你要传达给狼的信息就是我对你没兴趣,也不怕你,更不会给你看身份证。
 
 至于狼群?真的,好多年没听见过了,如果遇上,且他们只有你这一块肉的话,就看造化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鲜有狼伤人的事件。但这么多年来,恐狼的流言依旧漫天飞,尤其是新藏线上。
 
 此行与狼最近的一次,小沟遭遇,无一点过激反应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2:10 PM 编辑 
 【棕熊】
 
 这家伙伤人是真的,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不仅如此,熊还会袭击你
 家房子,用板砖拍碎你家玻璃,偷吃你家羊……以至于,在藏北有些县区有种补贴,就是熊给牧民造成的破坏政府买单,不允许你致命反击,除非人身危险了。曾经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听完我笑的把糌粑喷出来,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熊是杂食动物,对人肉是不感兴趣的,很多熊致人死伤事件中并没发现肉被吃了,纯一个开瓢玩。那熊为什么伤人了?答案是生态冲突,牧民侵犯了熊的生存领地,长期摩擦导致。另外熊的智商很高,他也可能认为偷吃羊圈里的羊比抓鼠兔轻松多了。
 
 此次旅行遇熊五次,有两次距离特别近,其中还和一只同走了一段路,就像约好了散步似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与遇狼一样不要后退、不要恐惧。把熊惹火了,他的冲刺时速是40公里,你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跑过他吗?
 
 
 但另外一种情形就很危险,就是遭遇战,被恐惧激活的绝地反击是停不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去年有次急转山谷,忽然撞见前面一头熊,他也吓一跳,竟直立起来双手挥舞口中嗷嗷。我坐在地上不理他,不回应,他嗷几下就跑了。羌塘深阔,绝对不会发生贴面遭遇战,假使了,看造化。(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所以个人比较坚定的认为至少在深阔羌塘是不会贴面遭遇的。)
 
 此行与熊最近的一次,他后来混入野牦牛群中不见了,还找了他一会,奇怪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2:11 PM 编辑 
 【野牦牛】
 
 鉴于他以往业绩,把他列为替补野兽。对他的描述“第十天”帖子里有,不再叨叨
 
 此行与孤牛相持最滑稽的一次,遭遇型,他无警示动作,我坐下他就坐,我往前他就站,不知脑子里琢磨啥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2:11 PM 编辑 
 【乌鸦】
 
 把乌鸦列为替补野兽是因为当你昏倒在荒原中的时候,第一个吃你肉的绝对是他。羌塘里的乌鸦不似内地,它们体型如鹰,飞过头顶时似乌云掠过。它们是食腐动物,但更渴望鲜肉,曾有牧区婴儿被它残忍叼死过,而葬送它嘴下的羊羔不计其数。曾有牧民问我索要鞭炮,目的就是要吓走偷吃
 羊羔的乌鸦。(神鸟,不能搞死。)
 
 防范乌鸦很简单,永远保持自己的斗志,不要在荒原里倒下。
 
 一次小憩,乌鸦就落在旁边守着,打错算盘了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界山达坂遇到官兵时,他们就用野兽吓唬我,并问我是否带了电击器?若知道我一个人进无人区估计得搜身有无带枪。我的防卫装备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实际使用情况是一次也没用。鞭炮过河时打湿了仍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防卫,因为野兽大多靠嗅觉搏生,嗅觉毁了就等于要他命了。)晚上宿营没考虑过防范,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白天遇野兽连贴身小刀也没摸过,徒步探路时基本无防范。羌塘真的很大,有什么东西早发现了。 
 另外,离发情期的野兽越远越好,发情期的兔子都咬人。
 
 如果棕熊、野牦牛之类的攻击你恐怕带枪也不行,所以说心态最重要。
 
 闲扯一句,比野兽厉害的是狗,被藏狗追过,被发情狗扑过,被十来条土狗围了一晚上……防范狗更实用些。
 
 
 再申明:上述经验只限于羌塘环境。防范野兽越周全越好,不能逞强斗勇。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8-7-2012 01:59 PM 编辑 
 第十三天(5-02),0公里,宿营地海拔5117米
 
 早晨醒来,掀开帐篷一看,这雪大的完全是羌塘强迫我五一节休假。
 
 睡了个小懒觉便出去踏雪寻踪,一些羚羊群映入眼帘,他们很容易发现,在雪地里似一条黑线分外明显。取了相机追拍去了,无奈他们始终和我保持着相当长的距离,是一群受孕的母藏羚羊,本能防护吧。
 
 
 水是不缺了,雪水是极品,问题是非常耗费汽油。此行带了8.6升93号汽油,油炉是多啦的MSR耳语,大锅1.5升,主要是烧水用,经过几天下来的实测,烧水需时如下:液体水,早晨要用16分钟烧开,晚上则快些,14-15钟的样子。化冰35-40分钟左右,化雪耗时最长,45-50分钟。化雪极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轻度盐碱水同存的情况下,我多数会选择后者作为水源。
 
 躺在帐篷里听歌,边抽着烟,边注视着经过帐篷外的越来越多的藏羚羊群。因为天气很冷,所以进羌塘以来一直都是穿着鞋子进出帐篷,趁着好天气晒了下郁闷的脚丫子。手上出现了三个裂口,脚掌上有一个,裂口有四厘米长,看着很恐怖,其实一点感觉都没有。脚趾有一半磨透皮了,有针痛感。取出**袋发现只带了四片创可贴,严重失误。手指关节处的裂口自有了后就再也没有愈合
 过,直到出了无人区,几十天里总觉得手指随时会掉下来。其余的裂开不知不觉就好了,然后其他地方新裂口出来,周而复始。裂口产生和干冷天气、缺少维生素有关。
 
 雪消失的很快,这是此季羌塘特有的现象,由于湿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会很快被蒸发,蒸发的速度远大于雪自身融化的速度,所以雪消失后的地面还是干透透的。(这也是羌塘雪线特别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雪会在下午两三点后蒸发的只剩下2/5了,小块地面路出,到了第二天就完全可以行路了,第三天只有些阴坡、沟壑、潜冰上会存有些小块雪。所以,一场大雪可以维持三天饮用水。
 
 一个后驮包裂开了,DEUTER最贵的一款防水驮包,关于驮包的问题日后详说。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7-2012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7-2012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7-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稀疏的草地,土质很粘,看似干燥 
  
 
 轮胎时被卡死,沙土并不烂,却是粘性十足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7-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天宿营地,附近野生动物多,热闹,近九点的光景,相当于北京时间七点 
 
  
 帐篷坡顶慢悠悠掠过的羚羊,好奇的会瞥上一眼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7-2012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十五天(5-04),26.2公里,宿营地海拔5011米 
 今天是个小节点,之后日子只要天气不特殊,早起时间都将比太阳公公早半小时,尽量早行,充分利用冻土硬度。因此晾装备也取消了,好在丁丁的防水睡袋非常好,但里面的湿气却没了时间排除,明显重了一些。
 
 因为今行又比昨日提前半小时多,那地面硬的居然可以小骑一段,小骑绝对指下坡,丘陵地貌,但前货架在颠簸下会松脱。最郁闷的是清水鼻涕,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黏在胸襟上不久即冰。
 
 当下午开始留意片雪时竟无发现,茫茫大地真绝情。一直推行太阳快下山才在一处坡顶发现一米见方的积雪,缘分。扎营时间常态下不会在太阳下山以后,太冷,光线也不利于观察地貌。
 
 今天比较累,时间长,翻了不知几个大坡,铲雪融水也折腾了一番。晚上第一次用了湿巾,擦脚,脚是荒原旅行的命根子。
 
 
 
 中途一处特殊地貌,山坡上突兀着众多城垛模样的沙石堆,查看确是自然形成
 
  
 前日大雪融的难见踪迹,茫茫荒原真绝情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8-7-2012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光线作画,绚烂的黄昏,绚烂的大地 
  
 营地不远的坡上有一片小积雪
 
  |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