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清池

方言,及与普通话、古汉语的比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1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5-12-2011 09:14 PM 编辑

再说,这 [睇] 也同时是日韩的汉字

在国际汉字中:
Han character睇 (radical 109 目+7, 12 strokes, cangjie input 月山金弓竹 (BUCNH), four-corner 68027)
解之义是:
1。 look at, glance at (看,扫视)
2。 stare at  (凝视)

ReferencesKangXi: page 808, character 25
Dai Kanwa Jiten: character 23360
Dae Jaweon: page 1223, character 19
Hanyu Da Zidian: volume 4, page 2492, character 20
Unihan data for U+7747


在日本汉字中:
睇 的音读为: てい (tei), だい (dai) :
睇 的训读为: ぬすみみる (nusumimiru), よこめ(yokome)
比如在 睇視【ていし】squinting / 斜眼看; ; looking closely / 仔细地看


在韩国汉字中:
睇 是读为
Hangul : 제
revised/ eumhun : 흘끗 볼 제
Romanisation :
Romanisation révisée du coréen : 제 /  je
McCune-Reischauer : 체 / cheYale : cye
之义是:looking askance at/斜眼看/橫眼/睊(侧目相视)


在粤语汉字中:
睇 (Yale: tai2 )


在中国北京语汉字中:
Hanzi:睇 (pinyin: dì ( di4 ), Wade-Giles: ti4)


http://fr.wiktionary.org/wiki/%E7%9D%87?match=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2011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清池

地圖清楚顯示了楚國在【東周春秋】時是在長江之上,【東周戰國】吞了越國才包括了部份【嶺南之地】。
又來看一看【東周戰國】【初期】的地圖,楚國大片土地都在揚子江(長江)之上。



===========================================================
根據你的解說,淺綠色的是百越系。你的【基因分解圖】說了【苗】(cn-hm 和 th-hm)只有少量的【百越系】基因。和閩南,客家,廣東的相差有一倍之多。這個是不是說明了【苗人】與【百越人】的關係較疏?
============================================================
當今的南方漢語只有非常少量的【嶺南土語】,像【蟧蜈】(lagia) 可能就是其一。
==========================================
Fuyoo, 人類的祖先是東非洲人,基因分解應該可以發現【東非洲人基因】。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叫【非洲人】?
===========================================
西汉南越灭国后,汉朝时武帝灭南越,南越开始大规模西迁


可見自漢以後,廣東就少有【百越人】,廣東是漢人的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1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池大大视乎对百越人种有着深厚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1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5-12-2011 11:50 PM 编辑

回复 22# ahju

    地圖清楚顯示了楚國在【東周春秋】時是在長江之上,【東周戰國】吞了越國才包括了部份【嶺南之地】。
又來看一看【東周戰國】【初期】的地圖,楚國大片土地都在揚子江(長江)之上。


前面说过了,其实楚国有两个时期

1。你拿的地图是早期楚国建国时的第一期,但后来楚国给吴国打败,很多地方给吴国和其他国家拿去了。

2。而我拿的地图是后来它打败吴国和越国后的全盛第二期,当时楚国的国界就是建在以前的吴国和越国的地带,是长江以南。你下中国棋不是有楚河汉江,这汉江就是指长江的最长的支流。

3。后来楚国被秦国所灭,这时期就是屈原,刘邦,项羽的楚国末年。屈原就是在那时跳江自杀的。

4。秦国也是被楚国遗民带头的农民起义所灭,项羽是楚国贵族的遗民-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是楚国遗民项梁的部下,也就是当时义帝楚怀王的部下,当时说法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有有四面楚歌的典故,刘邦利用楚人家乡的音乐来瓦解项羽军心。

5。所以说秦国也是被楚国遗民(大多数就是吴越楚的百越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所灭。 而秦国灭后所建的汉朝,汉人的祖先一部分有就是百越人成分。

[ 楚国,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都是长江以南的地带。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楚国几乎覆亡。这时越国勾践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及后楚惠王即位,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对外,楚惠王四十二
至楚威王时代,楚国的领土已扩张至巴国,逼近越国、兴盛一时。前306年,楚怀王派大臣昭滑率军攻越,攻占原吴国统治的地区,并设立江东郡。]


根據你的解說,淺綠色的是百越系。你的【基因分解圖】說了【苗】(cn-hm 和 th-hm)只有少量的【百越系】基因。和閩南,客家,廣東的相差有一倍之多。這個是不是說明了【苗人】與【百越人】的關係較疏?


你可能看错了,CH-B 和 CH-SH 是华北人(北方中国人) - 百越成分20%, 但北胡成分40%


可見自漢以後,廣東就少有【百越人】,廣東是漢人的天下。


这不是你要说什么就什么的。

而是科学证明从汉人体内的基因就清楚说明了,华北人体内有大约20%的百越基因存在,而华南人体内有大约50%的百越基因存在。

当今的汉人都是藏汉-百越-北胡的混合体,没有所谓的纯种汉人。

所谓的汉人只是在汉(华夏)文化的自我认同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1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孟鞋仔

另外,《说文解字》里,
见:视也,从目从儿。其甲骨文形态亦显当有意思。
《礼记》里有一句有趣的话: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道尽当时视和见、听和闻的区别。

    看來我對【看】的理解還是不夠好。
【禮記】的那一句告訴了我,【視】未必就能【見】。視是要有【對象-object】。而【見】才是要【看到】。

個人不喜歡這那個簡筆的 - 见。没有眼珠。像在讽刺今人常常-視而不見般)。

看這個【見】的構造也蠻有意思。(雖然本義是用目的人,會意字)。
其形如【站高一些去看】,高處能望遠,看得更多,看得更仔細。

最後來分享下楚辭里的【睇】

1. 【楚辭 - 九歌 - 山鬼】 既含睇兮又宜笑
2. 【楚辭 - 九章 - 懷沙】 離婁微睇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11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孟鞋仔


    看來我對【看】的理解還是不夠好。
【禮記】的那一句告訴了我,【視】未必就能【見 ...
ahju 发表于 25-12-2011 11:28 PM


不必谦虚。
以当时来说或许情况是这样,但更早的时代未必如此。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和“看”有意义关联的字一概都用“視”来解释,显示其作为“看”核心词的地位,所以才反驳楼主无視“視”的存在。(这下視有眼珠了)
就以楚辞里的“睇”来说,找到的资料都说“睇”是斜视,可惜目前此字没有相应的甲骨文,以致我们不能一窥其更原始的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2-2011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ju 于 26-12-2011 12:49 AM 编辑

回复 26# 孟鞋仔

就以楚辞里的“睇”来说,找到的资料都说“睇”是斜视,可惜目前此字没有相应的甲骨文,以致我们不能一窥其更原始的形态。

【睇】是轉注字。以六書法來說。轉注字的本字都是一樣的。在這裡就是 【目】。(沒辦法,不管你怎樣看也好,甲骨文也只能畫個眼睛)。 轉注字的出現就是因為有些的地區的讀法不一樣,後來慢慢才加上【音符】,以方便他人閱讀。

我認為楚辭的【睇】本義祗是一般的【看】。後人後來連那【音符】也【算數】,所謂次第,第是小的,就成了斜看。
而有時我會寫【睼】,這是 【是】【看】,正看也。我是這個【睼】字和【睇】讀同一個音。 粵語的那個。

現在我突然想到,如果我不用古音或粵語讀這個【睼】,而用今語-【是】,那這個【睼】就和【視】同音了。有關係嗎?玄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11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ju 于 26-12-2011 01:10 AM 编辑

回复 24# 清池

1。你拿的地图是早期楚国建国时的第一期。


是建國時的第一期就對了。楚國建國基業本非百越。
中国棋不是有楚河汉江


象棋吧! 這個楚國好像不是那個楚國。古楚國應該下【圍棋】,沒有河的。

3。后来楚国被秦国所灭,这时期就是屈原,刘邦,项羽的楚国末年。屈原就是在那时跳江自杀的。


這個屈原也好長命哦( 公元前340年-前202年(項羽亡) -- 嘩!有整 138歲,以當時的年齡算法可能不止。秦始皇應該找他拿長生不老藥。

你可能看错了,CH-B 和 CH-SH 是华北人(北方中国人) - 百越成分20%, 但北胡成分40%


那就奇怪了,難道我有色盲。那就麻煩你分析下 第11欄 和 第 12欄。

这不是你要说什么就什么的。


你的基因分解圖不是說了不管是什麽中國人,他體內的華夏系基因都是最多的。
少數服從多數,論排次還是 - 華夏人一個。
12樓的數據和24樓的數據不一致。这不是你要说什么就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2-2011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鞋仔 于 26-12-2011 06:56 AM 编辑
回复  孟鞋仔


【睇】是轉注字。以六書法來說。轉注字的本字都是一樣的。在這裡就是 【目】。(沒辦法 ...
ahju 发表于 26-12-2011 12:48 AM


“睼”就不好说(和“睇”、“视”不同部)。比较玄的是“睇”和“视”,两者在上古都属脂部,除却声母不同这个硬伤,大体上是很相似的。
至于转注字,是有可能的。但基于转注字里发音相似的基本原则,应该只可能限于“睼“和“睇”(古时发音或许相近),“目”无论如何都差太远了(除非在当时目和这几字发音相近,难说)。

《诗经》是集周代各国歌谣而成的(最早要算到到西周初期),但里面没包括“睇”。“睇”最早出现时在《礼记》(睇视),随后才到《楚辞》。尔后文献都有出现由“睇”组成的词,直到东汉时代,“睇”才有作为看单独出现。

我们可假设:
1.“睇”真如你所说,本义是看,只是过后目旁的字变成“弟”而导致意思的误解,变成斜视。那么读音基本上不可能读若“弟”。除非是巧合,但这要承认“目”在当地方音里是读若“睇”的,也有可能在当时“目”作为名词的眼睛和动词的读音不同所致,但从文献看来可能性不高。
2. “睇”如学者所言,本意是斜视,看的意思是后来才有的。就如同现代的“看”。

从“睇”没有甲骨文、和金文来说,其出现日期最早只能在西周初期一直到《礼记》或战国时代的《楚辞》。从《诗经》上没有“睇”看来,有可能是:
1.此字在《诗经》后期,《楚辞》、《礼记》之前被造。
2.此字在《诗经》时期被造,不过由于是方音,没有被广泛使用。春秋时代里国家众多,若只考虑之后的战国七雄,只有楚国歌谣没有被纳入《诗经》。如果这是楚国字,可解释为什么“睇”没有在《诗经》出现。而众多儒家经典,也只有《礼记》里出现那仅仅一次(和视组词)。

可总结:
如果“睇”真的是从“目”字变来表示看,要先解决“目”和“睇”的发音不协调问题,而且这只能是方音。姑且不论没有”睇“的《诗经》,就算是《楚辞》、《礼记》里“视”作为看优势明显。西周至秦汉,“睇”的使用率都不高(可能只是某地之核心词,若真的是在楚国,那么《楚辞》揭示“睇”已非原来的“看”,被“视”取代了),绝大多数时候都带有斜视/非正视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1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ahju

是建國時的第一期就對了。楚國建國基業本非百越

这我认同,因为他们是长江以北,但是在各战国中最接近长江以南的百越人的,因地理和河流交通的关系,它的国民早就有些百越成分了,后来楚国被百越的吴国打败,所以那地方就更多的百越混入了。在第二期建国的楚国-当时就有很多百越成分了。

象棋吧! 這個楚國好像不是那個楚國。


象棋就是在做刘邦在北,項羽在南,中间就是以长江支流为隔,的南北战争。

這個屈原也好長命哦( 公元前340年-前202年 )

这个是你对,屈原是楚国建国第一期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11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ahju

屈原是楚国建国第一期的人
清池 发表于 26-12-2011 09:28 AM


建国第一期?屈原在世的时候距离楚国亡国日已不足一百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11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ju 于 27-12-2011 12:10 AM 编辑

回复 30# 清池

它的国民早就有些百越成分了,后来楚国被百越的吴国打败,所以那地方就更多的百越混入了。在第二期建国的楚国-当时就有很多百越成分了。

    沒用任何數據證明【那個基因】就是百越人獨有的。可能環境因素令基因變化,【那種基因】是同時出現在整個區域的人類中。
楚國人本應少些【那個基因】,若【百越人】大量混入楚國人,【那個基因】的【基因池】應該會大很大。
可是你的基因分解圖告訴了我,從北方至長江下苗人居地的人類都少有【那個基因】。
我反而覺得吳國也非百越人,而是自我認同【百越文化】的族群

象棋就是在做刘邦在北,項羽在南,中间就是以长江支流为隔,的南北战争。


什麽长江为隔啦?那是【鴻溝】。

秦滅,楚漢相爭時 ,漢四年十一月(前204),【濰水之戰】韓信獲勝,楚軍陷入被動。數月後,因糧草匱乏,項羽不得不與劉邦談判,公元前202年秋, 項、劉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於是商定劃鴻溝為界(“楚河漢界”),東面是項羽的楚、西面屬劉邦的漢,楚漢停戰。今稱界限分明為“劃若鴻溝”,出於此。


鴻溝是中國的古運河名。約戰國魏惠王十年(前360年)開通的連結黃河與淮河的運河。故道從今河南省滎陽北引黃河水,東流經過今中牟北,又東經過開封北,轉折向南經通許東、太康西,至淮陽東南入穎水。

屈原是楚国建国第一期的人


楚國建國於公元前704年。滅於公元前206年。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1 0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12-2011 03:50 AM 编辑

回复 32# ahju


    楚國建國於公元前704年。滅於公元前206年。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屈原 (前340年-前278年)
之前说的是对了,屈原是楚国第二期建国的人物
如果不把楚国第三期尝试复国算为正式的,那屈原和项羽都能算为楚国第二期建国后的人物。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的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与左徒,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但是楚怀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与秦国在前305年订立黃棘之盟,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在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生於前340年,死於前278年)。此後,楚國日衰,於前223年,為秦所滅。
说楚国滅於公元前206年,是包括了第三期了,那是秦灭楚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号:“张楚”,恢复楚国,取“张大楚国”之意。陈胜起义失败后,楚国贵族遗民再尝试复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但最后还是灭亡了。


楚國人本應少些【那個基因】,


楚文化
语言在春秋时代,楚语和中原语言之间有较明显的区别。楚国的官名和其他诸侯国不同:楚国宰相叫令尹,司马叫莫敖。除此之外,《左传·宣公五年》还记载春秋时代楚语的两个特殊词语:
于菟(wūtú,上古汉语发音为*qa-laa)为「虎」(hǔ,*qhlaaʔ)(有人怀疑可能與缅甸语 ကျား kla 同源)
谷为“哺乳”
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因为令尹子文名字叫做鬬谷于菟,《左传》对他名字的原意做了解释。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有一句话:“楚言而出”(今译:“他们讲楚语就撤退了”),证明当时的楚语和中原的语言不能通话。
楚人族源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说:
《史记·楚世家》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一开始就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之始祖为祝融。
华夏说: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胡厚宣《楚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为东夷族。
苗蛮即上着说: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大多为苗蛮。
西方民族说:认为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来自在中国西北境,即昆仑山一带,还有学者认为楚人是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
民族融合说:楚先民是由华夏高阳氏的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


覺得吳國也非百越人,而是自我認同【百越文化】的族群


”百越“或”百粤”,主要分三大支:
1)在浙江南部瓯江、灵江流域的叫“东越”或“东瓯”、“瓯越”;
2)在今天福建(包括浙江苍南、平阳)的叫“闽越”;
3)在珠江流域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的叫“南越”。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
于越:一作放越。以先秦时的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一带。其民“剪发文身,无皮弁搢笏之服”。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云:“乌程、余杭、黟、歙、无湖、石城县以南,皆故大越徒民也。秦始皇刻石徙之。”从此,于越便和正在形成中的汉族逐渐融合,于越文化也和中原文化趋于同一了。 东欧和闽越:东匝亦名瓯越或东越,以今温州一带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闽越以今福州一带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江流域及其沿海岛屿上。

今日的吴人,至少很大一部分是古代越人的嫡系后裔。
瓯越汉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华夏、百越、西羌、北胡几个族系相互影响是“自古有之”的,汉文化、汉人以及汉语很可能就是各族系相互交融的产物,因而自古不存在血统上纯粹的汉人,“汉”本身就是一个虚空的文化概念。

瓯越建国最早的记录当是周代的吴国和越国,其中吴国是少数华夏人统治多数越人,越国则是纯粹越人自己建立的国家。越亡吴后,一度为西方楚国所亡,并入楚国,因而后有江东项羽自称楚王。即使不能将楚国简单归入华夏,但楚语是汉语无疑,只不过向与中原有异,当视为方音之别。越人最早接受的汉语言很可能就是楚语,这或许也是今日吴语、湘语相隔甚远、不相往还却出奇相似的原因。

瓯越泛指古代的东瓯、闽越、南越等地,其地理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浙江南部和福建、两广一带的百越人一支。。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全县有23个乡,10个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人口48.7万。
春秋战国时期,今青田境域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征服欧阳和闽越,置闽中郡,今青田境城在其中。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五月,瓯越首领驺摇因助汉灭秦有功,封为东海王,都东瓯地,世称东瓯王,辖地包括今温、台、处(丽)地区。始元二年(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今青田境城在回浦县境内,属会稽郡。

在基因血统上,江浙人、闽人及粤人与壮、泰等民族是兄弟,直至今日,这一点也可以从体貌及语言的少数共同特征上看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1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ju 于 28-12-2011 12:57 AM 编辑

回复 33# 清池

那屈原和项羽都能算为楚国第二期建国后的人物


楚國在【秦朝】前何曾有被人滅國?只有興與衰。楚國向來是【東周的大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劉邦 (前256年-前195年)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

難道當時屈原跳江沒死去,後來與項羽會合從新建起楚國。這個資料可能不錯,可以推翻端午節。願聽其詳。

语言在春秋时代,楚语和中原语言之间有较明显的区别。


秦漢前得語言本來就是難明。你看【爾雅】的動物和植物篇。十之八九不知道是什麽東西。
再看【山海經】,像是神話。
還有那時多是金字,文字尚未統一的年代。

其中吴国是少数华夏人统治多数越人


果然不出我所料之中。吳國也不是百越人。這樣依然越國與楚國就有了個很大的【緩衝區】。
楚國像一桶裝滿清水的大水缸,越國祗是小鹽粒。溶入大水缸也不會令清水變咸。

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人口48.7万


據說秦始皇用兵 50萬 攻打嶺南。大浪蓋過來,越人紛紛逃,百越之地名存實亡。後來在越地的【南越國】也是由秦人【趙陀】建立的,華夏人,華夏文化,那年是公元前204年。也就是說原百越之地在2000多年就成了【華夏文化】。

在基因血统上,江浙人、闽人及粤人与壮、泰等民族是兄弟,直至今日,这一点也可以从体貌及语言的少数共同特征上看出。


ไม่เข้าใ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1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1 11:32 AM 编辑

回复 34# ahju


   
楚國在【秦朝】前何曾有被人滅國?只有興與衰。楚國向來是【東周的大國】。   


我何说楚国在第一期建国就灭亡?我前面只说楚国在第一期建国后给吴国打得大败,所幸秦国和越国赶来相救,楚才没有全灭,但楚国的国土大部分都给吴国和其他国给抢了,只剩下一个东部的小部分。

在春秋时期,楚文明是最迟才盛起的,但因为楚霸南方,在百越地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土地和物质的实力,‘中原’的周天子才不得不承认他为一霸,楚国是最后才加入为周文化(华夏文化)的诸侯国。楚国在他第二期建国的鼎盛期,地域就包括了现在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貴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難道當時屈原跳江沒死去,後來與項羽會合從新建起楚國

屈原与項羽都是楚国末年的人物,虽然之间相差几十年。
就如康有为和蒋中正都是属于清末年的人物,但两人之间相差几十年。

果然不出我所料之中。吳國也不是百越人。這樣依然越國與楚國就有了個很大的【緩衝區】。
楚國像一桶裝滿清水的大水缸,越國祗是小鹽粒。溶入大水缸也不會令清水變咸。


基因和文化认同是两回事。
不同血缘基因的群体可以认同同一文化,也可以在后来转换去认同另一个文化
就如当今世界各族群都在学习英语文化和认同为自己的国家行政语言(上层建筑语言)一样,可能五百年后朝流变了大家开始学习印度语/德语/印尼语文化也说不一定。

吴和楚都是建在百越地,各族群都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才能盛起一方。虽然后来他们的上层文化一些认同华夏文化(周文化),越国就没有选认同华夏文化,但这些国土国民体内的基因都还是保留很多百越的,这你看当今他们地方人群的基因分测就清楚了。

吴国和越国都不是周天朝(华夏文化)的诸侯国。

因该说长江以南的百越地的群体基因就像一桶裝滿清水的大水缸,虽然后来各朝都南移,衣冠南渡,南宋南明都是争扎最后剩在广东一带才灭亡。华夏文化(鹽分)最后的依附是在百越后裔身上能勉强存活下来的,世上已经找不到几个纯种华夏基因的人了。
所以近代史的反清和革命都是从南方带起的。。
而百越后裔也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建立起各诸国。当今的东盟不就百越联邦吗?


據說秦始皇用兵 50萬 攻打嶺南。大浪蓋過來,越人紛紛逃,百越之地名存實亡

秦军只是灭越国,不是灭越人,越地这样广阔,人口上千万,越人跑进山上森林里避一避风头,秦军就追不到了,越人只要转换基地以后才出来就行了,所谓春风吹又生,这些秦军后来也在南方留居与越人同婚,越人秦人等后来也自然融合了,还几次三番的自成王国与中原造反。(如南越國, 三国时的东吴,等)


ไม่เข้าใจ(不明白)

看人类基因分解图就会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1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清池

‘中原’的周天子才不得不承认他为一霸,楚国是最后才加入为周文化(华夏文化)的诸侯国

春秋戰國諸國本就是【掛名】的。正統的還是【周】,史稱【東周】(前770年-前256年),京都於洛邑。

屈原与項羽都是楚国末年的人物,虽然之间相差几十年。


項羽在屈原離世【46年】後才出生。【秦朝】只有14年。【楚漢相爭】最多也只不過5年。
【相差几十年】難道沒關系嗎?

基因都还是保留很多百越的


你的基因分解圖說了【你所謂的百越系基因】在今之南方人的基因占有率其實【不多】,比【華夏系】還少一倍。
這說明了什么?多少巴仙才為多?1 + 1 =2  。理應會有更高的比例才對。或許是 1+ 0.01 = 1.01 ,進位還是 1

再說 【百越】也是個文化認同。有高純度【你所謂的百越系基因】的人可不會說自己是百越人。
我們的馬來友族何稱說自己是【百越】?
【百越聯邦】還是頭一趟聽人如此說。他英文名稱是什么?

若【百越人】在中國曾經有過光輝歲月的日子

你還是使用 【基因名稱】好了,如:Haplogroup O1 之類。


越地这样广阔,人口上千万



比曹操更會虛報數目。實際不過幾十萬 ,再除於百(百越),每個部落也不過數千人。

南越國, 三国时的东吴



還是【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1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1 02:03 AM 编辑

回复 36# ahju
春秋戰國諸國本就是【掛名】的。正統的還是【周】,史稱【東周】

春秋戰國就是属于周朝末年,是周礼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华夏文化的源头)
各諸侯國都共同认同这周礼文化- 既然周承认了楚为他的諸侯國之一,那就是说这楚文化(包括它的百越文化)就是正统的古典华夏文化之一。

你還是使用 【基因名稱】好了,如:Haplogroup


1998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了的基因

1.mtDNA / 线粒体 / 母系遗传,从母系来说,汉族和日本人差不多,都是M9

2. YDNA / Y染色体 / 父系遗传,

YDNA:Y Haplogroup(父系遗传)
普及一下,几个重要的符号基因,人们把他们分成ABCDEF
с基因,即东北亚-澳基因,是蒙古人种东北亚人的重要基因,比如蒙古人,满族等等
D基因,即矮黑人基因,还有个好名字叫做古亚细亚基因,D1是XZ雅砻, D3是阿伊努日本
E基因是北非主要基因,是柏柏尔人,犹幷太幷人有此基因较多
G是亚美尼亚基因,是土耳其,亚美尼亚等族主要基因
I基因叫做“北欧基因”,应该是欧洲土著基因,I1是北欧丹麦挪威,I2是南欧巴尔干
J基因叫做“阿幷拉幷伯-犹太基因”,是阿幷拉幷伯,犹幷太幷人的基因,他们都是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历史上的闪米特人,腓尼基人,古埃幷及人,巴比伦人都是这个基因
N叫做“极北基因”,N1是俄罗斯芬兰,N3是西伯利亚
O叫做“东亚南亚基因”,O1是百越南岛,O2是马来,O2a是壮侗,O2b是日韩,O3是汉族,O3*-M122是羌族,O3c 是苗瑶
Q是美洲基因,印第安人主要的基因
R1a是印欧东支基因,又叫雅利安基因,印度,斯拉夫人较多
R1b是印欧西支基因,又叫西欧基因,其中 U106日耳曼 L21凯尔特 M26幷9南欧意西 M167法兰克
T是埃幷及基因,埃幷及, 埃塞俄比亚较多

http://www.scs.illinois.edu/~mcdonald/WorldHaplogroupsMaps.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plogroup_O_(Y-D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1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清池

春秋戰國就是属于周朝末年

  春秋戰國整整514年,比清朝,明朝都要長。 清池 的時間空間真特別。

什麽叫【正統文化】?文化也有不正統?

其列出所謂的【百越文化】?

春秋年代,中土還有很多比較落後的部落。像秦國境內就有不少野蠻的部落。
若不是有春秋尾的【商鞅】以【法】治國,秦國不會強大。反過來看嶺南之地,何曾有過如此人物,還不是遠走他方的【中土人士】,建立起的國家也是奉行【類中土文化】。出土文物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百越文化聊聊可數,三言兩語就說完了,就祗是部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1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1 12:52 AM 编辑

回复 38# ahju


  
什麽叫【正統文化】?文化也有不正統?


因为有人说楚文化不是正统华夏文化(周文化/汉文化)- 所以我以楚是周诸侯国来反驳


中土還有很多比較落後的部落。像秦國境內就有不少野蠻的部落。

当然是用各国的上层建筑的文化作标准,当今各国也是用他们的上层文化再普及化来做为国族文化
文化是要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东西,所以当然是士大夫们学习的上层文化为国体。

【商鞅】以【法】治國,秦國不會強大。還不是遠走他方的【中土人士】

秦用的法家也是从周礼文化延伸出来的,秦的各中原学士也是从学习周礼文化出来的


反過來看嶺南之地,何曾有過如此人物,還不是遠走他方的【中土人士】

三皇五帝的炎帝,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禅宗的惠能, 近代的孙文,康有为,梁启超- 这些华夏文化的圣德贤士不是嶺南和百越之地的人物吗?

其列出所謂的【百越文化】?

百越我是说他们体内的基因,文化上有部分的百越群体被华夏文化同化了

古时 楚国,吴国,越国,当然有他的上层建筑文化,但后来被灭亡了,没什么传承下来了

东南亚的百越文化就是依附在他们的宗教文化上(如印度教,佛教,回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1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2-2025 01:54 PM , Processed in 0.1111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