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学家承认粤语和南方方言保留了好多古漢語元素和古音
[复制链接]
|
|
|

楼主 |
发表于 12-7-2011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7-2011 07:17 PM 编辑
回复 20# 风满楼
这你要了解这些印欧语言的演造
拉丁文的复杂性,是法文能最接近的
梵文的复杂性,是天文体的印度文能最接近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7-2011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7-2011 07:31 PM 编辑
那只是一些反映,可以细调整,但大方向没有改变到。。这政策才在90年代开始。。不到二十多年。。
復興努力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報告了49,736名流利的梵語使用者。自從1990年代,對復興口頭使用梵語的努力已經增加了。很多組織如“Samskrta Bharati”引領著說梵語講習班來普及這門語言。印度的“CBSE”(第二教育中央委員會)已經使梵語在它所控制的學校內成為第三語言(盡管學校可選擇接受與否,但其他兩個選擇是這個邦自己的官方語言)。在這些學校中,梵語是5到8年級的選修課。對於隸屬於 ICSE 委員會的學校也是這樣,特別是在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的邦之中。唯一采用梵語的日報《Sudharma》在印度邁索爾從1970年開始出版。自從1974年,在所有印度廣播電臺中都有了梵語的每日短新聞廣播。
在一些印度村莊中,所有種姓的居民自幼天生的講梵語,這包括了:
卡納塔克邦的 Mattur,[32]
中央邦的 Rajgadh 行政區的 Jhiri,[33]
拉賈斯坦邦的 Banswada 行政區的 Ganoda,[34]
北方邦的 Bagapat 行政區的 Bawali,
中央邦的 Narasinhpur 行政區的 Mohad。
計算語言學
有人提議使用梵語来交流和传播知識,比如使之成为機器翻譯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元語言,因為它有比较严格的結構体系。[35] 严格的古典梵語是從古老和豐富的吠陀梵語中提煉出的正規化表达形式。這種结构严谨的古典梵語文法從梵書階段就已經開始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维基百科抄下来的吧?
从你的逻辑判断......你就是把马六甲华语称为天籁之音的那个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啊,我们应改鼓励孩子,从小学习说方言,我是指好的一方面。
最重要的是先学好母语-中文!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是一個用不同用戶名的奇才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古代的唐诗用粤语读出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不过华文普通话的应用现在更广泛一些 |
|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11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语文学家张颂老师在节目中承认粤语和南方方言保留了好多古漢語元素和古音。
清池 发表于 11-7-2011 08:36 PM 
北方话和南方话各有各的好吧,中华文明史是花开多枝的,不只始于一点然后向四周扩散的,是以各个语系都有各自源远流长的历史。个人比较关心这些语言在现代的发展传播。粤语近年受香港大众流行文化影响,而且还是格调不高的影响,越来越流俗;普通话(台湾国语)在台也实行本土化,这些港台腔和语境说实话真是不怎么样,怎么我能喜欢80、90年代初的粤语流行曲如beyond等人的作品而不喜欢现今的娱乐明星的东西呢,,,想想今天的和那时候的作品里层次的差别。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7-2011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k0060 于 13-7-2011 02:29 PM 编辑
我觉得 吴语比较优美 一看还是芒果台的 天天向上节目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种不祥的感觉......接下来不知道会不会开始看到什么华语不是我们的语言,我们该放弃,排斥.....什么什么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种不祥的感觉......接下来不知道会不会开始看到什么华语不是我们的语言,我们该放弃,排斥.....什么什么的 ...
风满楼 发表于 13-7-2011 04:11 PM 
现在闭门造车的人不会太多了吧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1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3-7-2011 05:14 PM 编辑
做为现代文明的人就要尊重客观科学。。
华语在广义上是个中性的词,华语- 就是华夏语的简称,
别名也称为 汉语,唐语,宋语,明语,秦语,周语,商语,等
华语在广义上就包括了 各华夏地方的方言 和 各时代的雅语/官话/普通话
其雅语/官话/普通话在每一时代或朝代都与地方的方言,轮流对换的。。
在法理上成立的依据,就可以在以后到法庭去打官司争取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现代文明的人就要尊重客观科学。。
华语在广义上是个中性的词,华语- 就是华夏语的简称,
别名也称 ...
清池 发表于 13-7-2011 05:06 PM 
只有我们在使用“华语”这个词吧?
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谓的“华语”就是近似中国普通话或台湾的国语的语言。
你如此把我们所谓的华语的定义搞得如此模糊,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私人动机?
好像嗅到鱼腥味......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闭门造车的人不会太多了吧
JobsLG 发表于 13-7-2011 05:05 PM 
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偏偏就是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1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3-7-2011 05:24 PM 编辑
回复 34# 风满楼
因为你没有去作功课,找出这造出这 华语,华人,华族, 华裔,华侨, 这些词的本义,
学术上有很明确的定义的。。各地都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做
你只用想当然的想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满楼
因为你没有去作功课,找出这造出这华语,华人,华族 这些词的本义, 学术上有很明确 ...
清池 发表于 13-7-2011 05:17 PM 
是你功课做得太多,还是做到走火入魔了?
那当我说我会讲华语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我通晓中国各地的方言,中国各时代的雅语/官话/普通话?
是这样吗?
不如你别玩文字游戏,就直接说出你的“伟论”吧。
不然拐弯抹角,等我们不感兴趣的时候才说出来,可能没人听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1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3-7-2011 05:37 PM 编辑
因为你不了解华夏历史,它是每三十年正音一次的。。
那当我说我会讲华语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我通晓中国各地的方言,中国各时代的雅语/官话/普通话?
是这样吗?
华夏文化有总别之分
我说在广义-华语这词是与汉语唐语。。相等的
所以在广义上印尼华裔用客家话讲话-也是在用汉语/唐语/华语
但你所指的是狭义上,在你这时代的人,华语只狭指普通话。。 |
|
|
|
|
|
|
|
|
|
|
发表于 13-7-2011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不了解华夏历史,它是每三十年正音一次的。。
华夏文化有总别之分
我说在广义-华语这词是与汉 ...
清池 发表于 13-7-2011 05:28 PM 
够力,要知道我们华小学的是什么语言还得先研究华夏历史,
那我们非得让幼儿园那些小瓜先上个华夏历史课,为他们上小学做好准备?
连这么一个小小的定义问题都搞到这么复杂,这才是真正的走火入魔吧,哈哈。
继续钻去吧,哈哈。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1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在大马健国时有太多政治语言,学术上的功课不足,才会遗留下这些不合理的茅盾。。
如把普通话当成母语,就是在学术界上站不住脚的,。。连国际定义的母语这词都误解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