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os

什么是哲學和佛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5-2011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limen 于 13-5-2011 11:58 PM 编辑

回复 15# 双面人

Quote(充其量也不过提拔某些宗教的地位而做出的某些哲学假设手段罢了。)Quote
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我可不是指 規律門 , 而是哲學的形而上----佛法 .

規律門絕對不會出現在地球 ,因為我要等待的 ,只是一位人材 ,而不是萬個聚餐會員 .

我想 ,我應該是全世界最 ,最 ,最 , 貪心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5-2011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4-5-2011 12:58 AM 编辑

回复 21# guilimen

我敬崇佛陀,但对佛教不表认同。

佛陀不可怕,可怕是祂的某些弟子,

好象雪兰莪的宗教局,随时会跳出来捉奸,

即使在哲学区也会被人突击。

为了维护祂的正法,他们指责别人不如法,

责怪别人盗窃佛法的商标,

难道忘了教主曾经说过:

“若有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说故”

又说:“若以色见我,若以音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想掉书袋,今天还是破功了,

所以罚我睡到日出三竿,

今晚面板(天花板)思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双面人

Quote(充其量也不过提拔某些宗教的地位而做出的某些哲学假设手段罢了。)Quote
你說的也不 ...
guilimen 发表于 13-5-2011 11:45 PM



    门主,句子说的不是“盖”的~
哲学是哲学,佛法是佛法~
什么形而上的,都是来自西方的哲学概念,而这些,是东方人所不能办到的事情~

人才,现在就有一个,DEADslayerDARK就是我到此为止看到的一位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双面人


你有你的看法 ,我不會懷疑他的 google 水準.

但是 ,我有我自己的一套" 人格審美"角度 .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是龍 ,就絕對不會變成蛇 .

因為我不被允許失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谷成


Quote(哲学是哲学,佛法是佛法~)

(什么形而上的,都是来自西方的哲学概念,而这些,是东方人所不能办到的事情~)Quote


你且看看這位双面大俠的言論缺漏 ,思考盲點.

佛祖在做王子的時候 ,十八般武藝 ,琴棋書畫 ,不懂都要被打到懂 .

他會沒有讀過哲學嗎? 不懂形而上學 ,又如何能創造佛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方文化的基础的最根本差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西方的思维特点是分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我们坐的凳子来说,看看太和殿皇帝的宝座,四方光板,左不能靠,右不能靠,后又不能靠,坐久了会很不舒服。再看看西方人坐的凳子,中间一道略为隆起,两边稍凹,这样坐着会很舒服,但要换个姿势就会硌得难受。而我们太和殿宝座,光板一块,虽然坐久了不舒服,但是用什么姿势坐都可以。从这件小事,可说明东方人的思维和西方人不一样。从伽利略以来的四百年中,西方的自然科学走的是一条分析的道路,越分越细,现在已经分到层子(夸克),而且有人认为分析还没有到底,还能往下分。东方人则是综合的思维方式;用哲学家的语言说即是西方是一分为二,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的寻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取代”不是“消灭”,而是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os 于 14-5-2011 06:13 PM 编辑

基督教与佛教的差别?
耶稣是基督教的救世主,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

基督教说的上帝是神话,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真实有的人。

基督教是上帝创造万物论,佛教是众生创造世界论。

基督教是有我论,佛教是无我论。

基督教说人有原罪,佛教说的罪业是有自己造的。

基督教说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佛教说佛与众生平等。

基督教的目标是天堂,佛教的目标是渡众生。(即使下地狱)

基督教说世界末日人要从坟墓出来受审判,佛教说世界坏的时候,众生都自然得到禅定离开此世界。

基督教是主救你,只要信他就得救。

佛法是自己救自己,佛不救人。

其实佛法也不是多么玄妙,佛法就在世间生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os
表妹 ,
其實我那樓的標題"哲學和佛法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 是有所保留的.

我心中真正的標題  ...
guilimen 发表于 13-5-2011 09:16 PM


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宇宙万有的本体, 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 佛教却是亲证。 所以佛教哲学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学仿佛,而精密过西洋哲学好几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5-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shos


   我认为分析机器并不是哲学家,顶多是哲学学者,哲学家还必须创造。

哲学是以认知来行动,佛法是以行动来认知。一个是以常识为基准,一个是以行为为基准。
在我的观察中,佛法被学佛的人认为是超越逻辑的,真理是以感知的形式。
而哲学认为真理是基于推敲的,形而上的,真理是以认知的形式
以精神创造实体世界和以实体世界创造精神。
所以有人言哲学是知,佛学是行。
这是我的观点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os


   我认为分析机器并不是哲学家,顶多是哲学学者,哲学家还必须创造。

哲学是以认知 ...
DEADslayerDARK 发表于 14-5-2011 06:19 PM



要想把整个的佛学加以如实的说明,予一般人以一个完整的概念,那是须费很多的时间才可能。通常的讲:佛学者,是佛的学问。譬如我们是一个人,就要归到动物里的人类去;所以讲佛学是佛的学问,自然是不错的。但佛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问?据近今中外一般的学者观察所得的结果,有如下的三种:一、佛学是宗教,二、佛学是哲学,三、佛学是科学。主张前两种的是多数,后者仅是少数,于是把整个的佛学三分五裂的归到各方面去了。其实、我们加以具体的观察和综合的研究,佛学不要下呆板的定义,说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我们直接的叫他“佛学”罢!因为他的内函成分,也可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反之,从整个的佛学来讲,佛学是非宗教、非哲学、非科学的。所以,我们下了呆板的定义,祗能说到这一边,同时说不到那一边。我们还是还他一个佛学就是“佛学”的原来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宇宙万有的本体, 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 佛教却是亲证。 所以佛教哲学大 ...
shos 发表于 14-5-2011 06:15 PM



   你体验过了吗?你所体验的东西,是真的真理,还是你‘感觉’它是真理?我觉得在这个论坛上,虽然学佛的人都说超越二元,超越逻辑,使用观照

但是我却亲眼在这里观察到不能突破二元的学佛人。
即认为佛教跟哲学是冲突的。
学佛的人贬低哲学者,认为哲学者超脱不了逻辑。
哲学者贬低学佛的人,认为佛学不合逻辑。
就跟哲学论坛喜欢诡辩的人一样,都是尊严与优越感作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DslayerDARK 于 14-5-2011 06:37 PM 编辑
要想把整个的佛学加以如实的说明,予一般人以一个完整的概念,那是须费很多的时间才可能。通常的讲: ...
shos 发表于 14-5-2011 06:26 PM



我觉得你太注重形式了,如果是我,我只会想知道佛学会让我学到什么。
即使我花费3天3也去找佛这个名词是什么,我学到的只是他的名词,而不是他的内涵。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互相冲突的,我们是人,我们能创造新概念,
我学佛并不代表我不能只学佛的学问,而一定要拜佛。
我们能把两样东西相融合。但不是完全的融合啦
这不是学佛人所说的观照吗?暂时不否认任何东西,感知真理的碎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太注重形式了,如果是我,我只会想知道佛学会让我学到什么。
即使我花费3天3也去找佛这个名 ...
DEADslayerDARK 发表于 14-5-2011 06:33 PM



我刚刚接触佛学,发现佛学处处反映着哲学思想,似乎有无限的魅力吸引我深入。无忧是佛,佛让我们放下私心杂念,寻找快乐的境界,似乎很忌讳爱和情感的佛家做到的是一种大爱、博爱,爱众生!佛家思想中那些看似消极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安宁,是自由的境界。佛家极至的境界是四大皆空,空就是心无一物而容万物,学会理解,学会原谅,无论何时,只要你诚心放下屠刀,你就会是佛,佛会容纳大道中每个人歪歪斜斜的脚印,容纳浪子悬崖边的回头,佛不象名利那样永远在你的追逐中,佛就在善良的你身边,在你慈悲的心中,在你原谅他人的时刻,在你抛开小我为了大家的时刻,在每个善念之中。佛学的博大精深也许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可以领略的,但是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我真希望我会追随那自由的引路人,走向心灵深处的空灵原始、自由无羁的世界。或许那是一条漫长的心路,也或许就象打开天窗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那么简单!看透,放下,自在,随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DslayerDARK 于 14-5-2011 06:45 PM 编辑
我刚刚接触佛学,发现佛学处处反映着哲学思想,似乎有无限的魅力吸引我深入。无忧是佛,佛让我们放下 ...
shos 发表于 14-5-2011 06:38 PM



   哈哈,那么你现在已经发现佛学对你的意义了不是吗?
我的意思是,人各取所得,并不需要崇拜及维护权威。
有些人喜欢佛学,有些人喜欢哲学,也有人喜欢二者。
所以并不需要强制性的强制人家接受你赋予他们的意义。
他们喜欢什么,自己的意义为何,他们自己会寻找。
不需要贬低别人的意义。可以指引,但不是强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 佛家 道家 多多少少都跟哲學有些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那么你现在已经发现佛学对你的意义了不是吗?
我的意思是,人各取所得,并不需 ...
DEADslayerDARK 发表于 14-5-2011 06:44 PM


有人问:难道接受佛陀的观点后,不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吗?就算证得了一个神通,不也是一种经验吗?我们还是会因为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而捍卫它,还是会因为我们的经验而信赖它。这样本质还不是一样的?我觉得不尽然,相信你接受了“空”的概念后,佛陀会教你连“空”也要放下。在佛教里面:

当你说“有”的时候,你会走向一个极端。
当你说“无”的时候,你会走向一个极端。
当你说“非有非无”的时候,你会走向一个极端。
当你说“亦有亦无”的时候,你会走向一个极端。

当你完全远离这四种极端的时候,你才会接触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 佛家 道家 多多少少都跟哲學有些關係
aluba 发表于 14-5-2011 06:55 PM


中国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思想,说明中国人的心灵就有这些类型。 ..... 大家注意,在这里,道家与儒家的差别出来了,道法家的政治哲学跟儒法家的政治哲学差别很大。 在老子的眼中,整个宇宙的结构是负阴而抱阳, .... 有些哲学家对本质论不满,是反本质论的,但人类思想史上,本质论是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难道接受佛陀的观点后,不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吗?就算证得了一个神通,不也是一种经验吗?我们 ...
shos 发表于 14-5-2011 07:03 PM



   你是說最後會進入 “無相“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1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說最後會進入 “無相“嗎?
aluba 发表于 14-5-2011 07:11 PM



有相与无相之并称。即有形相者,称为有相;无形相者,称为无相。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又一般以会生灭变化之事物为有相,故有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有相’之对称,然有时则指超越有、无二相之空而言。据大智度论卷六十一所举,无相有假名相、法相、无相相等三种相,以此三相皆无所得,故称无相。又依据相对、差别之原理而立者,是为有相;而依据绝对、平等之空理而立者,是为无相。依此,而有所谓有相教、无相教;有相行、无相行;有相观、无相观;有相善、无相善等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1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DslayerDARK 于 14-5-2011 07:59 PM 编辑
有人问:难道接受佛陀的观点后,不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吗?就算证得了一个神通,不也是一种经验吗?我们 ...
shos 发表于 14-5-2011 07:03 PM



既然佛法已经超越了逻辑,那么我跟你就无法讨论了。
因为我完全看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无法以逻辑来认知你写的东西。
加上透过语言的认知是基于逻辑的。
我无法以逻辑来论证你的言论,超越你的观念的是体验,不是逻辑
如果以逻辑来认知,就是谬误。
没有恶意,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8-2025 08:01 PM , Processed in 0.1593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