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貓貓貓

關於【乳癌】的健康資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10-2010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遭逢驟變可能與罹患乳癌有關聯

以色列最新研究證實了人生遭逢驟變、心理壓力以及乳癌之間的關聯。主持這項研究的裴利德(Ronit Peled)接受路透電話專訪時說:「年輕女性如果碰到超過一次的人生驟變,就應該被視為列為可能發生乳癌的危險群,同時也以可能發生乳癌的角度來對待。」

【路透社 2008/09/14】

林光常點評:

以前就有學者觀察到乳癌與無法解決的悲愁有關,尤其是近親好友之間的矛盾衝突難以化解,或是不願化解。另外英國研究也發現,悲觀失望、情緒抑鬱的乳癌患者比樂觀開朗者存活時間短,也易復發。人生中的驟變雖然難以掌控,但是學習用更樂觀開朗的方式面對挫折,對健康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運動降低乳癌致死率 停止運動反提高死亡率

耶魯大學醫學院發現,乳癌患者診斷出罹癌前1年運動量等量於每週平均2次快走3小時的人,乳癌致死率比不運動的患者低31%;有維持休閒運動的人,診斷後2年死亡率比不運動患者低64%,運動量每週兩次快走3小時的人,死亡率降低67%。另外,診斷出罹癌後減少運動的人,死亡率比不運動或者維持運動習慣的人高4倍;而原本不運動,罹癌後才開始運動的人,癌死率也減少45%。

【路透社 2008/09/01】

林光常點評:

適量的運動能增強人體自癒力,不過選擇適當的運動環境也很重要,最好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戶外活動,盡量避免吸入不潔的汙氣,也不要在冷氣房裡運動,才不會未得健康先傷了肺。



台灣人乳癌年輕化 比歐美少10歲

台大醫學院外科 教授 張金堅指出,美國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50-60歲,台灣卻是40-50歲;且台灣40歲以下乳癌患者佔16.6%,比起美國的8%,高出2倍;而小於35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比率,台灣是9%,是美國的4.5倍。

【聯合新聞網 2008/01/25】

林光常點評:

面對這樣的統計結果,或許會有人將之歸因於基因問題,殊不知從前東方女性少有人罹患乳癌。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極大的牽連,東方年輕女性較年長女性西化程度高,因此在總比例的分配上自然以年輕女性為大宗。試著回歸清淡的飲食、規律的作息,才是理想的防癌之道。



體內雌激素濃度高 乳癌可能復發

美國科學家表示,儘管許多罹患乳癌的女性都服用過抑制雌激素(estrogen)藥物,但從乳癌復發的女性身上所採的血液樣本中,仍發現高濃度雌激素。研究人員表示,此項研究結果意味著曾患乳癌的女性應採取額外預防措施,如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等,藉此降低體內雌激素濃度,將癌症復發的風險降至最低。

【路透社 2008/03/06】

林光常點評:

癌症復發的因素有千百種,難以用單一原因概括論之。因此罹病患者除了遵照醫囑治療之外,也應傾聽自己身體的真正需求,全面調整身心靈狀態,才能轉危機為生機。



女性夜晚少接觸光 乳癌機率少

以色列海法大學研究發現:在一般夜間環境下的社區女性,要比在較暗社區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要高出37%;在晚間照明亮度較高的地區女性,則比一般夜間環境下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要多出27%。報告表示,晚上暴露在光線下是僅次於基因讓人罹患乳癌的原因。

【中央通訊社 2008/02/21】

林光常點評:

去年年底才有一個研究指出:上夜班容易罹乳癌、攝護腺癌,如今又有此研究加以佐證……事實上,還有個研究顯示瞎眼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偏低。讓自己遵循自然的規律與節奏生活吧!這才是最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日東北集三大死因 東京婦女易患乳癌

日本調查發現,生活步調悠閒緩慢的東北地區,竟是三大死因(癌症、心臟病、腦中風)集中的地方!原來居民習慣以醃漬方式來保存食物,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亟需改變。另外,德島縣居民多死於糖尿病,主因是疏於運動(肥胖率也居日本第一);東京則是乳癌殺手,因為婦女得兼顧工作和家庭,過於操勞使乳癌患者遽增。

【今日新聞 2008/04/08】

林光常點評:

人是群體的動物。當身旁所有的人都用同樣的方式生活時,我們就很難意識到這種生活方式出了什麼差錯;更可怕的是,當不良後果大量出現時,我們往往會將之歸因在宿命(在醫學上就叫「遺傳」)……真慶幸這份調查的結論不是如此。



愛吃炸雞 過重17歲胖妹患乳癌

一位17歲的高中女生,平常愛吃炸雞等油炸食物,不僅體重過重,1年前還發現乳房有硬塊,且惡化快速,接受化療讓腫瘤縮小後,才局部切除。醫師提醒,年輕女性罹患乳癌容易再發、惡性高,存活期比中年後罹癌婦女相對較低,提醒女性不要輕忽乳房健康。

【中廣新聞網2008/10/02】

林光常點評:

柯林‧坎貝爾博士在他的著作《救命飲食》中,這樣表示乳癌風險與營養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供女性朋友們參考 ——

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 初經年齡早
● 停經年齡晚
● 血液中女性荷爾蒙濃度高
● 血膽固醇高

動物性食品與精製碳水化合物的影響
● 提早初經年齡
● 延後停經年齡
● 增加女性荷爾蒙濃度
● 增加血膽固醇濃度



星美研究:多吃黃豆食品 罹患乳癌率低

南加州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所屬楊潞齡醫學院一項歷時10年的研究顯示,婦女多吃黃豆製食品,罹患乳癌機率可降低18%。這項研究結論,和其他國家展開的8項相同研究結論一致。

【中央通訊社 2008/08/12】

林光常點評:

多吃黃豆製品的確有預防乳癌的效果。然而若已是女性疾病的患者,如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就應避免食用,因為罹患女性疾病的患者體內雌激素不穩定,若再多吃含植物性雌激素之黃豆,對病情的改善不但無益,還可能加重病情。

註:但如果罹患了乳房腫瘤﹐則要避免攝取含有大豆異黃酮的黃豆製品或是含有雌激素和生長激素等元素的食品、保養品和化妝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0-2010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維他命罹乳癌機率高

報載瑞典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天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中老年婦女,罹患乳癌機率較其他女性提高19%。

有醫師認為,攝取維生素還是以天然蔬果最好,特別是已罹患乳癌,更不建議補充保健食品,也有醫師建議,服用綜合維他命,最好一天不超過一粒。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追蹤超過3萬5000名、49至83歲婦女,並排除抽菸、家族病史、過重等危險因子,發現每天服用不特定品牌綜合維他命的婦女,罹患乳癌機率比其他婦女增加19%。推測可能是綜合維他命中含葉酸,會增加乳房組織密度。

振興醫院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表示,過去研究中,營養劑中以荷爾蒙跟乳癌的關連性最大,並沒有提到維生素也會有負面影響。

不過他認為,天然蔬果還是比補充劑好,而且維他命開瓶後,遇到潮濕等保存條件不適當,很快就會變質,會有失效的問題,民眾卻不自知。

有些乳癌病友擔心飲食不均衡,而攝取綜合維他命。常傳訓說,乳癌病友常需要化療、電療,服用維他命可能增強或是抵消藥物作用,因此不鼓勵乳癌患者服用保健食品。

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則表示,這份研究未提到每天攝取的維他命劑量,但提醒民眾使用健康食品要更小心,他認為一天一粒應是可接受範圍,服用不應過量。

(資料來源:網路)



定期服維他命有害健康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顯示,吃多營養補充劑可能對健康無益,還會增加死亡的風險。研究指出,定期服用維他命A,死亡風險增加16%;胡蘿蔔素增加7%;維他命E增加4%。維他命C無害,對預防感冒卻沒太大作用。不過這份報告的研究對象是針對化學合成的營養補充劑,如果是從蔬果攝取天然維他命,對健康應該比較有幫助。

【TVBS 2008/04/17】

林光常點評:

柯林.坎貝爾博士說:「營養涉及複雜的生化系統運作過程,包括數千種化學物質和效用都和你的健康有關,因此若要以某些特定的營養補充品去代替全食物,是沒有道理的事。」你還在吃維他命求心安嗎?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10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插超音波檢查 有助早期發現乳癌

【記者萬博超、陳元春/台北報導】45至69歲的一般女性,或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除了每2年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外,北市聯合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建議,2年間穿插乳房超音波檢查,將使檢查更完整。

統計顯示,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已接近西方工業化國家;儘管目前每2年,婦女可有條件地進行免費乳房攝影,但市醫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醫師提醒,仍有部分乳癌可能因生長快速,或者儀器解像不佳無法檢出,在還不到2年的時間內,發展成有癥狀之乳癌。因此在兩次攝影間加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使用數位化乳房攝影儀器,有助早期發現。

陳火木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乳癌免費篩檢條件為45歲到69歲的一般女性,或40歲到44歲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每2年可以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但是偶有婦女在2年期間內發現乳癌,醫師近期也陸續發現4名患者在上次正常攝影篩檢後,不到2年時間內,即自我發現乳房有異,經確診為乳癌。陳火木表示,這種間隔乳癌的出現,顯示在2年間持續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仍有必要。

醫師表示,45至69歲的一般女性,或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在2年間隔中,加入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有利於檢測生長快速或先前乳房攝影遺漏的乳癌,同時由於超音波檢查沒有輻射線的疑慮,可與乳房攝影搭配進行,兩者可以互補不足,提升早期發現乳癌的機率。

國泰綜合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指出,乳癌佔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四位,國泰綜合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指出,因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在篩檢上各有不同優勢,建議四十歲以上女性,應每一、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至於四十歲以下女性,篩檢則以超音波為主,同時呼籲三十歲以下婦女別太年輕就例行做乳房攝影,恐誘發乳房惡性病變。

目前臨床主要是利用超音波與乳房攝影(X光)來進行乳癌篩檢,其他較後階的篩檢則包括核磁共振、正子攝影與電腦斷層等。且因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各有不同優勢,在臨床篩檢上,視個案年紀、否有家族史等個別狀況不同,適合不同的篩檢方式,除此,因X光有一到兩成的偽陰性,臨床有時甚會需要結合兩種方式,來做篩檢,相輔相成。

杜世興補充,預防篩檢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若能早期發現零期乳癌,並經治療,十年的存活率高達九成九。配合零期乳癌有四大特點,包括出現惡性鈣化、不尋常乳頭分泌物、乳頭不會癒合或腫瘤,其中又以出現惡性鈣化比率最高,而乳房攝影的篩檢優勢在可以發現手摸不到且不易經由超音波看到的鈣化點,有助早期發現惡性鈣化。

杜世興也說,乳房攝影的優勢在發現鈣化點,適用於四十歲以上女性,但缺點是因年輕的乳腺較緻密,X光就不易發現,因此建議四十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可用超音波篩檢,亦有辨別良、惡性腫瘤,或確認腫瘤大小、位置、數量等作用。他也強調,三十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可別太早就做例行的乳房攝影,因不尋常、過量的輻射線暴露,有可能誘發乳房惡性病變。

【台灣新生報 2010/0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10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年天天吃雞排 40歲婦罹乳癌

罹患乳癌的婦女似乎人數愈來愈多,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有醫師發現,最近好幾起病例飲食習慣很相同,就是吃得太油。當中一名40多歲的婦人,甚至在發病前半年,幾乎天天都吃炸雞排。也讓醫師提醒,食用高脂肪食物是罹患乳癌的危險群,婦女最好少吃。

乳房上三個小小紅色的突起物,就是乳癌產生的病變,而另一張猶如乒乓球大小的腫瘤長在胸部上,同樣也是乳癌病灶。一個個不同病例,醫師卻發現,這些患者們似乎都有共通點,就是都愛吃油炸物,當中更有一名40多歲的患者,發病前半年每天都在吃雞排。

香噴噴的雞排、皮薄汁多的炸雞,美味讓人凍未條,但由於患者的飲食習慣都是吃得太油,讓醫師很憂心。雖然無法證明油炸物會直接引發乳癌,不過少油、少鹽吃得清淡,的確是健康的準則。醫師也提醒,如果乳頭周邊皮膚有凹陷、濕疹或分泌物,千萬不要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東森新聞 2009/1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10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惡性乳癌 把握降低復發良機

乳癌的標靶療法,最近被美國的製片公司拍成了一部紀錄片 - Living Proof擁愛奇蹟。片中描述一位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丹尼斯史萊門醫師,花了12年的心血,想要找尋對抗一種較為惡性的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方式,在他不願放棄任何嘗試的機會之下,終於讓他成為每年至少拯救上萬名乳癌患者。

這部電影推出後,引起許多接受過史萊門醫師治療的患者,紛紛上官網留言,感謝這位醫師的救命之恩。其實台灣也有HER2陽性患者專屬的衛教資訊網站 – www.her2club.com.tw,可供患者進一步了解如何照護自己。

Her-2陽性乳癌,是什麼呢?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表示,Her-2陽性乳癌是較為嚴重一型,患者疾病惡化較快,在當時是無藥可醫。史萊門醫師將自己發明的針劑型標靶療法新藥取名為Herceptin,就是取自HER以及ceptin表示癌症平息的意思。這個針劑型標靶療法藥物用來與化療搭配使用在乳癌末期患者,可以延緩疾病的惡化、提升存活率,自從1998年上市後,一直有新的進展。

陳達人教授表示,對於乳癌末期的患者,這個針劑型的標靶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搭配化療使用,當疾病惡化時,也可以搭配不同的化療持續使用,但醫學界漸漸嘗試將這個藥物給早期的乳癌患者使用,用在手術、化療或是放療之後,做持續性一年的治療,發現可以降低癌症復發機率,對治療反應好的病人,這代表著癌症的治癒,癌症不會復發。

今年於瑞士舉行之癌症會議中,對於這個藥物又有一項更新的研究!早期乳癌的患者如果在當時錯過治療,沒有立刻銜接做治療的話,只要在癌症還沒有復發的時候補上一年,發現仍然有降低復發的好處。這樣醫學的進展,就像是現在已是白髮花花、且擔任柏克萊大學血液腫瘤系主任的史萊門醫師所說的 - There is hope out there. 「總是會有希望!」。

【今日新聞 2009/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10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研究:女性飲酒過量會增加乳癌風險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每週酒精含量累計超過150克的女性較容易罹患乳腺癌,其風險比不飲酒女性高出75%,專家指出,他們的研究還不能釐清飲酒與乳癌的關係,但根據統計證明來看,女性還是少飲酒才能保持健康。

厚生勞動省針對日本全國約5萬名40至69歲的女性進行追蹤調查,實驗時間約13至16年,以研究飲酒量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他們將女性分成5組,以不飲酒、過去曾經飲酒、每月飲酒1至3次、每周飲酒酒精含量累計不足150克(相當於啤酒 7大瓶、葡萄酒14杯)和超過150克為基準。

最近研究結果出爐,發現去除吸煙、懷孕次數等其他因素影響後,每周攝取酒精量超過150克的人,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不飲酒族群的1.75倍。

在這項研究結果出爐前,歐美一些研究也曾經得出類似的結論。負責此項研究的日本國立癌症中心預防研究部專家岩崎基表示,雖然飲酒導致乳腺癌的機理還不完全能夠釐清,但這項調查統計能證明,女性平日就該多注意不要飲酒過量。

【今日新聞 2009/1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1-2011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房再生 日擬設研究機構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九州大學等多所國立大學初步決定,今年春天將與醫療機構等成立一個研究乳房再生醫療的組織,期望造福因罹患乳癌而失去乳房的患者。

為了造福因罹患乳癌而接受乳房切除術的「少奶奶」,九州大學、大阪大學等初步決定,今年春天將與醫療機構等成立研究組織,然後在明年3月之前著手進行以患者本人的幹細胞再生乳房的治療及實驗。

這將根據日本的藥事法進行臨床實驗,這個研究組織希望將來的治療能適用健康保險的給付。

乳房重建目前以注入矽膠或以移植本人的脂肪為主流。但這兩種都有缺點,矽膠有感染的危險性,脂肪會被人體內吸收,效果無法持續,而且在日本也無法適用健保給付。

九州大學等的專家考慮到,如果利用患者本人的幹細胞,可使它變成特定的細胞或複製。

九州大學等的重建手術是從患者本人的腹部取出約200至400毫升脂肪,以專用的分離器取出富含幹細胞等細胞群,然後在缺少乳房的肌肉與皮膚之間注入2至3毫升,注入約30至40次,使它修復。

專家指出,這種方式比較不會出現排斥反應,乳房形狀可望比較自然一點。

【中央社 2011/0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11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揪出乳癌,你需要做哪種檢查?—— 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磁振造影?

文/張靜慧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如何讓躲在雙峰裡的病變早點現形?婆婆媽媽、姊姊妹妹都關心。

篩檢乳癌的方式包括乳房攝影(X光)和乳房超音波,近年磁振造影(MRI,或稱核磁共振)也開始被應用在乳癌檢測上,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發揮互補的功效,磁振造影則可做特殊病例的輔助檢查。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肺影像診斷科主任張允中指出,乳房磁振造影的優點包括:

1.無放射線(X光)暴露。

2.可作為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輔助性檢查。

乳房攝影的長處是可以偵測到小於0.5公厘的微鈣化,這通常是早期乳癌的表現。但缺點是,東方女性的乳房組織緻密、脂肪含量少,乳房攝影的影像呈現白茫茫的一片,較不能區分出正常組織與腫塊,相對不易判讀,「也就是說,腫瘤可能已經在那裡,可是我們看不到,」張允中說。

乳房超音波正好相反,它適用於緻密型乳房,但對於脂肪含量高的乳房,若腫瘤與脂肪均為相同回音性質就較困難了。

磁振造影可以和乳房攝影和超音波彼此互補。磁振造影雖不擅長偵測鈣化,但在抓出乳房軟組織的病灶方面敏感度最高。

張允中解釋,因為做磁振造影需要注射顯影劑,可把有問題的組織與正常組織區分開來,對比明顯,不像乳房攝影和超音波會受組織是否緻密、脂肪含量多少的影響。

3.易找到具侵襲性的原位癌。

2007年,德國波昂大學影像醫學醫師庫爾(Christiane Kuhl)等人發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顯示,磁振造影在偵測原位性乳管癌(簡稱DCIS)的效率比乳房攝影好:磁振造影可以找到92%的腫瘤,乳房攝影僅56%。

原位性乳管癌屬於零期癌,但有些可能會變成生長速度快的侵襲性乳癌。張允中說,用磁振造影做檢查,在顯影劑的對比功能下,可以看到腫瘤的血管新生情形,而腫瘤的生長速度通常與血管新生有關,能幫助醫師及早找到這種侵犯性強的乳管癌,及早治療。

4.可偵測多發性乳癌。

有些腫瘤不只發生在一處,可能同側乳房的其他部位或對側乳房也有,稱為多發性乳癌,這種情形並不少見。

2007年,美國醫師雷曼(Constance Lehman)等人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發現,磁振造影可以發現乳房攝影及臨床檢查忽略的對側性乳癌。

「在偵側多發性乳癌方面,磁振造影的效果比其他篩檢方式好很多,」張允中說。

5.適合曾隆乳的女性。

張允中指出,過去坊間小針美容隆乳是注射矽膠或石蠟,它可能存在乳房的組織腺體,也可能跑到皮下、腋下或胸大肌,病患常可觸診到許多腫塊,且讓乳房攝影和超音波看不清乳房結構,造成判讀困擾。而磁振造影的影像因為可利用組織不同共振頻率特性與顯影技術,可以不受小針美容注入的異物干擾,對比效果優異,能清楚區別腫塊的性質是小針美容造成的硬塊或腫瘤。

用較新的方式隆乳(如放水袋,或水袋加矽膠)的女性,也適合做磁振造影,除了篩檢乳癌,可順便評估植入物是否完整。

6.幫助放療精準定位。

國泰醫院放射線科主任陳啟仁說,磁振造影的特性是可以提供明顯的器官及病灶影像對比,在磁振造影的導引下精確找到腫瘤的位置,再做放療,可避免傷及健康組織。

磁振造影也可用於追蹤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形狀的改變,幫助醫師了解治療效果,或調整化療、放療治療劑量或藥物。2006年一篇發表在《刺胳針腫瘤學(Lancet Oncology)》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做法可以加強控制腫瘤,協助降低放療後的副作用。

沒有完美的單一檢查

不過,沒有一種檢查是百分之百完美的,需要彼此互補。

張允中醫師指出,磁振造影有優點,但並不表示可以取代乳房攝影,它還是有限制。

例如,磁振造影偵測不到鈣化,而且它非常敏感,會呈現一些其實不是癌症的病灶,反而增加判讀困擾和病人恐慌,還是要對照

乳房攝影和超音波、配合病理切片才能確定是否為腫瘤。

此外,乳房磁振造影費用較貴,一次就要1萬5千元,檢查時間長,且並非所有醫院都有設備及技術,因此通常不建議一般女性用於第一線篩檢,但如果是高危險群(如母親、姊妹有乳癌、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者等),就可考慮做此篩檢。美國癌症學會2007年公布的乳癌篩檢指引就建議,高危險群女性每年除乳房攝影外,應接受磁振造影檢查。

3種乳癌篩檢方式各有優缺點,彼此互補

乳房攝影

優點

1.可偵測到微鈣化(常是早期乳癌的表現)。
2.可偵測到侵襲性乳癌及零期乳癌。
3.使用歷史較長,大型研究證實定期。

限制

1.檢查可降低女性因乳癌死亡的風險 1.放射線(X光)暴露。
2.東方女性乳房組織緻密,影像不易判讀,較難發現存在的病變 。

建議使用對象

1.40歲以上、沒有症狀(疼痛、腫塊、分泌物等)的女性,建議每兩年內交替做乳房攝影或超音波。
2.目前健保局推廣50~69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檢查。

乳房超音波

優點

1.無放射線(X光) 暴露。
2.容易偵測到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彌補乳房攝影的不足。
3.研究發現,乳房攝影和超音波都做,可提高正確診斷率。

限制

1.較難偵測出微鈣化,需要與乳房攝影互補。
2.較難檢出多脂肪型乳房中的腫瘤。
3.較倚賴操作人員的經驗。

建議使用對象

1.一些專家建議,30歲以上女性除每月自我檢查外,每年做一次超音波。

乳房磁振造影

優點

1.無放射線(X光)暴露。
2.偵測到腫瘤的敏感度最高,且緻密型或多脂肪型乳房都適用。
3.可偵測到侵襲性及零期乳癌。
4.可幫忙偵測多發性乳癌。
5.適合曾做隆乳手術的女性。

限制

1.偵測不到鈣化。
2.必須注射顯影劑。
3.過於敏感,有時不是腫瘤的病灶也會顯影加強。
4.收費昂貴。
5.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不適合,如人工電子內耳、心律調節器等。
6.使用歷史相對較短,能否提升存活率還需更多大規模研究。

建議使用對象

1.沒有症狀、但屬於高危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乳癌基因篩檢有BRCA1、BRCA2者。
2.乳癌患者可藉磁振造影檢查同側或對側乳房有無腫瘤。
3.用乳房攝影或超音波發現疑似腫瘤時,經專業醫師評估後,若有需要可用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1-2011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子宮頸癌 女性癌症好發第一高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最新資料,顯示出乳癌和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提醒女性朋友要多注意。

有醫院門診發現,年僅17歲卻已經罹患乳癌第三期,病人以為自己年輕就不會罹癌,錯失最好的治療期,也有新住民沒有做子宮頸抹片的觀念,罹患子宮頸癌。

因此提醒女性朋友,隨時檢查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明腫塊,35歲以上,定期做乳房檢查,只要有性經驗,就得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花6分鐘的時間,保障自己。

【TVBS 2011/0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1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5歲以下罹患乳癌率高於歐美 45-69歲熟女每兩年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

年輕女性也不能輕忽防癌檢查!醫師表示,台灣35歲以下的乳癌比例遠高於歐美,先前甚至有17歲的女高中生罹患乳癌。提醒女性35歲以上就應養成定期找專科醫師檢查的習慣,45-69歲每兩年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年輕女性有異狀一樣要盡早就醫。

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指出,該名17歲少女並沒有家族病史、年紀又輕,根本不自覺乳癌會發生在她身上,直到就醫時左乳房的腫瘤已經有5公分大。所幸經手術治療後、初步成果不差,目前已經是一個大學二年級的女生。

免費篩檢率僅2成

陳訓徹指出,台灣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人數共占乳癌患者的6%,遠高於歐美的2%左右,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自恃年輕、輕忽身體警訊。

熟女就更不能大意!陳訓徹說,近年我國推動乳癌篩檢後,早期乳癌(0期、1期)占比雖有逐漸提高,但以長庚醫院為例,0期與1期的乳癌患者人數合計仍只有全體乳癌的46%左右,相較於美國早期乳癌占比超過6成,顯示國人早期發現比例偏低,而其原因與國人缺乏定期篩檢觀念、不少人等到有病才就醫的習慣有關。

國健局從去年下修免費乳癌篩檢適用年齡,將原本50歲以上、69歲以下,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擴大為45-69歲都適用。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指出,結果去年共有12.3萬名45歲到49歲女性接受篩檢,其中419人發現乳癌,其中有66.8%是0期、1期乳癌,發現早期乳癌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

不過,國人女性篩檢的觀念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分析顯示,即使政府提供免費篩檢,我國45-69歲女性的篩檢率仍然只有2成1。此外,由長庚醫院的資料分析顯示,我國乳癌患者腫瘤大小平均2.7到2.65公分之間,還是遠大於歐美的1.5公分,反映民眾停留在有病才就醫的習慣。 呼籲國人女性把握篩檢機會,除了45-69歲每兩年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30歲以上女性也別忘了每3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6分鐘,就可以給自己一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自由時報 2011/0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1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賀爾蒙療法早開始 乳癌風險增

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更年期初期就開始使用賀爾蒙補充療法(HRT)的女性,得到乳癌的機會比晚點才進行療程的女性還要高。

這項研究幫助釐清關於HRT副作用風險的長期疑慮。研究結果刊登在「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這項研究對象為100萬名英國婦女。研究結果指出,更年期開始後5年甚至更久才進行HRT療法的婦女,乳癌風險僅些微增加,甚至沒有增加;但若在更年期初即展開療程的婦女,得到乳癌的風險增加43%。

來自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院(BioMedicalResearch Institute)的克萊波斯基(RowanChlebowski)醫師與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安德森(Garnet Anderson)指出,這項研究和之前美國「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研究相符,指出更年期初期接受HRT療程的婦女,得到乳癌的機會比較晚進行療程的婦女高了41%。

不過,克萊波斯基與安德森在研究結果加註,早點進行HRT療程的婦女,得到心臟病的風險較低。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強調,無論是更年期初期、或晚點才接受HRT療法的婦女,得到乳癌的機率都相當低,每年機率不到1%。

【路透社 2011/0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1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治乳癌患者 研究:不見得都需挨大刀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乳癌初期的女性患者,可能不必接受腋窩下淋巴結癌細胞清除手術。

這項發現可使很多婦女免於挨刀受痛,及這項行之有年的手術帶來數年的副作用之苦。

研究發現,若干僅接受前哨淋巴結(sentinellymph node)摘除術的乳癌婦女患者,和接受稱為「腋區淋巴結清除術」(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ALND )患者存活率一樣長。

ALND手術是移除腋窩淋巴結,清除範圍較廣。

【路透社 2011/0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1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徹夜用省電燈泡 當心罹乳癌

徹夜開燈與罹患乳癌的關聯早在十餘年前已被發現,但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教授海姆近期研究指出,開燈睡覺者罹患乳癌的機率,比沒有開燈者高出22%。這項數據比之前的研究高出甚多,究其原因,他認為是人們逐漸換用省電燈泡所致。

海姆指出,省電燈泡發出的較藍光線十分類似日光,因此,比發出黃光的普通白熾燈泡更會干擾荷爾蒙退黑激素的製造。有助於保護人體免於罹患一些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退黑激素,是由腦部的松果體全天候製造與分泌,而分泌的高峰是晚間,但光線卻會減損其分泌。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早在十餘年前,專家從輪班女性勞工罹患乳癌機率偏高就瞭解到,夜間暴露於光亮環境與罹患乳癌有關,而海姆的研究特別之處在於,他得出的罹癌數據遠較之前的研究更高。

這篇發表在「國際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的研究指出,過去10年來,散發藍光、光波460nm以下的燈泡,被廣泛用來節省能源,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然而,深夜暴露在波長較短的藍光下2小時,所抑制的退黑激素分泌量,遠甚於暴露在波長550nm以下的一般白熾燈。

省電燈泡藍光更像白天的強光

此外,藍光也讓人更有警覺、體溫與心跳皆增加。海姆認為,這是因為省電燈泡發出的藍光比白熾燈更似白天的強光。他對每日電訊報說,他已逐步換掉家中的省電燈泡,因為它們將造成「光害」。

不過他強調,他的研究成果不能用來證明深夜或徹夜開著省電燈泡所導致的乳癌罹患率比使用白熾燈高,這是尚未獲得檢證的論點,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自由時報 2011/02/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1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早知道! 遠紅外線抓「血管擴張」

遠紅外線可看出您的危險因子-癌症,有醫師以台北都會女性最缺乏的「運動」做實驗因子,經過6個禮拜的乳房追蹤,持續運動

的實驗組,76%顯示血管擴張的情況有所改善;醫師表示,血管擴張代表體內雌激素過量,乳癌風險提高,只要及早改善高脂飲食

的習慣,並且加強運動,就能降低風險。

護士:「來、現在麻煩妳吸飽氣。」

遠紅外線不只探測體溫,也拍下乳房黑白照片,血管分布清晰可見,形成每個女生都不一樣的「乳紋」。醫師:「看到非常可怕

的血管曲張,反映出就是她體內的荷爾蒙失調。」

像這張乳紋呈現閃電形狀,恐怕是雌激素過量,導致的血管曲張,乳癌風險提高;而且體內脂肪越多,雌激素也會越多,以這名

26歲女性來說,戒掉含糖飲料和油炸物,3個月後乳紋就非常明顯地變淡。

除了飲食減油減糖,降低體內雌激素,有醫師以瑜伽做研究,調和呼吸,配合動作,一次至少30分鐘,實驗對象為32歲到60歲女

性,1週2次瑜伽,6個星期後,高達76%乳紋影像顯示改善。

健檢中心醫師池永昌:「觀察到只要她願意做運動,改善效果是顯著的。」

不一定要做瑜伽,醫師建議,只要每天運動30分鐘和定期檢查,就能為自己的乳房健康把關。

【TVBS 2011/0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1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自我篩檢 從有月經就開始

婦女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以便早期發現乳癌的預防方法,最好從初經來潮就開始!

台中醫院婦女保健中心主任吳嘉隆昨天指出,乳癌雖好發於45歲至55歲婦人,衛生署也給付45歲至69歲婦女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年輕女性得乳癌早已不是特例。

最近就有一名年僅26歲的上班族,無意間摸到左側乳房有一個硬塊,因為辦公室同事才剛有人發現罹患乳癌接受治療,她嚇得馬上就醫,因此得以早發現、早治療,否則她的年紀很難會讓人想到是罹患乳癌。

吳嘉隆表示,這名女性的乳房腫瘤僅約1.5公分且外表規則,不太像乳癌,但因腫瘤持續變大,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她接受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竟然是惡性的黏液性癌。

幸好黏液性癌的惡性度比較低,且細胞分化良好,為一期的乳癌,可以只做保留乳房的手術,並不需完全切除乳房,術後再輔以電療及荷爾蒙治療,5年的存活率高達95%以上,是可治癒的疾病,讓這名女性和男友暫時鬆了一口氣。

吳嘉隆指出,乳癌已躍居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小於35歲年輕女性乳癌在近年內更是快速增加。

他在6年前,就曾診治過一名20歲罹患乳癌第3期的女大學生,這名女大學生其實從18歲開始,乳頭就分泌血狀物,等她到台中醫院就醫檢查,確定診斷時已是乳癌第3期。

他建議女性從有月經開始,每月自我定期檢查的乳房,這樣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自由時報 2011/0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3-2011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房攝影篩檢率低 立委促檢討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趙麗雲今天表示,乳癌篩檢的女性乳房攝影,在民國98年已降至45歲以下即可免費篩檢,但實施後每2年的篩檢率僅有偏低的21%,衛生署應該限期檢討改善。

98年11月間,衛生署有鑑於45歲至49歲是國內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因此在趙麗雲等立委的要求下,將每2年補助50歲至69歲婦女1次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降至45歲。

趙麗雲表示,這項補助措施實施2年下來,45至69歲婦女每2年篩檢率只有21%,難道衛生署不會懷疑為什麼數字這麼低嗎?

自己做過乳房攝影的趙麗雲說,目前補助的乳房攝影,是以X光攝影的方式,女性必須脫去所有上衣,尷尬的站在X光機前,經由技師協助下,乳房還要經過擠壓才能拍攝,不僅疼痛也不舒服,讓婦女檢查時相當有壓力;加上可以檢查的醫療院所不多,都是篩檢率偏低的原因。

趙麗雲說,雖然X光攝影很快,但是對婦女來說相當有壓力,她建議衛生署,可以將檢查時較花時間、檢驗費用稍高的超音波檢查,納入乳房免費檢查的範圍,由婦女較為信任的醫師來執行,以提高婦女乳房檢查的篩檢率。

趙麗雲指出,乳房檢查每年所花的檢查費用,比婦女罹患乳癌後治療費用低很多,且都是由健保費用來支出,經過估算平均新台幣每200萬元,可以換回1條寶貴的生命,相當划算。

她說,加上45歲左右的婦女,都是家中的重要支柱,一旦倒下影響的是整個家庭,她呼籲衛生署應該對現行偏低的婦女乳房檢查篩檢率加以檢討,並訂定時間表提高篩檢率。

【中央社 2011/0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磁振造影檢查乳癌 不會壓破鹽水袋

34歲吳姓婦人接受隆乳手術後發現左乳有明顯硬塊,但因傳統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需擠壓乳房,可能造成鹽水袋破裂,因此她改到童綜合醫院接受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掃描,確定罹患乳癌。

童綜合醫院醫師黃柏榮表示,吳姓病患在隆乳前就曾發現左乳有硬塊,但因她本身很瘦,所以不以為意,仍在其他診所接受隆乳手術。不料隆乳後硬塊更明顯,她才想起母親也是乳癌患者,趕緊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不過影像不夠清晰,醫師建議接受乳房X光攝影進一步檢查。

但吳姓病患擔心乳房X光攝影檢查會擠壓乳房,造成鹽水袋破裂,經整形外科醫師建議才到童綜合醫院,接受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

黃柏榮表示,吳姓病患經檢查發現,左乳出現癌症般的血管增生,切片檢查確定九成為原位癌,一成為侵犯性乳癌,為免擴散,採全部切除治療,日後再進行乳房重建。

黃柏榮表示,乳房原位癌又稱「乳管內乳癌」,為零期乳癌,九成可治癒,若延誤治療則有四成會轉變成侵犯性乳癌。

【自由時報 2011/0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4-2011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容師 乳癌篩檢好手

高雄醫界最近發現,多名熟女找上乳癌門診做檢查的誘因,不是自己或老公幫忙找到乳房硬塊,是SPA店美容師巧手按摩時發現的。

高雄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湯雅涵昨天表示,最近突然出現好幾名女性,意外發現乳房硬塊,擔心「壞東西」上身,吃不下、睡不著而掛號求診。

湯雅涵說,她們共同特色,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單身女子或上班族媽媽,閒暇抽空去做SPA按摩,在美容師巧手按摩時,找出乳房硬塊。

湯雅涵再追問,難道平常都沒讓先生檢查、或是自我檢查?對方都同樣突然滿臉通紅,小聲回答「不好意思向老公或男友開口要求幫忙」。

湯雅涵表示,無論男女發現乳房腫塊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八成以上的乳房腫塊不是乳癌,最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常見於卅、四十歲熟女。

她說,纖維囊腫特徵是兩側都有,會有悶痛、壓痛及脹痛感,在月經來前症狀會更加嚴重,腫塊也變大,摸起來感覺輪廓清楚;但在月經真的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

她說,其次是常發生在青春期或廿到廿五歲年輕女性的纖維腺瘤,大小從豆子大到橘子樣大小不等,有時會不止出現一個,觸摸時有圓形、平滑、堅實的特性,類似大理石的質感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

她說,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良性腫瘤,都是單側單發性,少數是兩側多發性,最常被發現在乳房外側上方的位置,生長很緩慢,直徑五公分以下,青春期後會自然消失。

此外,還有俗稱「囊泡」或「水泡」的乳房囊腫,屬多發性,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的感覺,觸摸感覺上類似海綿;其餘良性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

她表示,定期的乳房自我觸摸檢查很重要。婦女應多愛自己,乳房自我檢查學不會、或開不了口請老公幫忙,就多愛自己一些,請按摩師從旁協助也可行。

【台灣新生報 2011/0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11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治療 掌握良「基」

根據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的調查,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每年約有將近5000名新增的乳癌患者,雖然隨著癌症篩檢及檢驗技術的進步,許多早期乳癌可以提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但是腫瘤的行為常常是多變且因人而異的,因此個人化導向的治療模式,是今日醫療的一個新取向與目標。

乳癌的治療大致有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幾類,而這些病人是否適合接受這些治療的重要資訊,都記載在病理報告之中。就賀爾蒙治療而言,病理科醫師將病人之病理組織檢體,經石臘固定包埋之後,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的方法,去偵測腫瘤是否有雌激素受體或是黃體激素受體來作為治療的指標。研究指出,若「雌激素受體陽性型」乳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tamoxifen)之類的賀爾蒙阻斷療法,能夠防止癌細胞獲得雌激素滋養,並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及乳癌的復發或轉移;反之呈現陰性者,則沒有這樣的治療效果。

至於提到目前最熱門的乳癌標靶治療,則不可不提到第二型類表面生長因子(HER-2),約有20-30%的乳癌病人擁有HER-2基因過度表現,此類病人往往腫瘤容易惡化且侵襲性高,但若能早期使用賀癌平(Herceptin)藥物來做標靶治療,則可有效降低40-50%復發率並可增加存活率。因此,確定HER-2表現的狀況,對於醫師以及病人雙方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助於決定是否需積極做進一步的標靶治療。

要知道病人的乳癌組織是否有HER-2的過度表現,最快速簡便的方法是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偵測HER-2蛋白在乳癌細胞的表現量,並給予0到3的分數評分。若評分為3分表病人有Her-2的過度表現,適用賀癌平的標靶治療;若評分為0和1分則表示HER-2陰性,則不必投予此類藥物。至於評分落在灰色地帶2分的病人,雖然在蛋白質的層面無法確定是Her-2陽性,但其中仍有20%-30%左右的病人,其乳癌細胞的Her-2基因有過度表現,而要偵測基因表現的情形,則需進一步施做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簡稱FISH )這種更先進的分子病理診斷技術。

螢光原位雜交法是一種量化的檢驗方式,可以直接檢驗腫瘤的基因套數,較無偽陽性及偽陰性的問題,染色後透過螢光顯微鏡的觀察,若是橘色螢光亮點比綠色亮點,超出2倍者,表示Her-2基因過度表現,即HER-2陽性。目前全民健保已提供免疫化學染色兩分的個案可加做FISH的給付,無疑是乳癌病人的一大福音。

乳癌賀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帶來抗癌的新希望,提供嶄新的治療方向,但癌細胞往往複雜多變,因此個人化導向的治療方式是未來醫療的趨勢,高醫病理科透過針對病理檢體癌症賀爾蒙受體或突變基因的檢測,可有效的給予臨床科醫師治療方向的引導,藉此提升乳癌的治療效果,並透過各科的互相通力合作,給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治療。

【中國時報 2011/0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5-2011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婦治右乳癌發現左邊也有 手術保雙峰

台中一名31歲少婦,因為右邊乳房有小硬塊就醫,確定罹患乳癌,腫瘤約一點五公分。為求謹慎,轉而到第二家醫院檢查,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認為患者很年輕,基因遺傳因素很高,建議兩邊乳房同時再做檢查,赫然發現左邊也有一顆零點八公分的腫瘤。雙側乳癌,相當罕見,因為發現得早,局部手術後,成功保留雙峰。(寇世菁報導)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表示,這名31歲的少婦,因為右邊乳房有小小的硬塊,到某醫院看診,發罹罹患乳癌,腫瘤約1.5公分,少婦很謹慎,再找第二家醫院檢查評估,輾轉到澄清醫院乳房醫學特別門診。張金堅院長看診後,認為年輕的乳癌患者,通常基因遺傳因素很高,特別謹慎,建議左側乳房也做超音波及攝影檢查,竟然發現一顆約0.8公分大的腫瘤,經切片檢驗,確診是乳癌。剛獲得副總統頒發癌症醫療終身成就獎的張金堅指出,發生雙側乳癌的機率較少,在乳癌患者中,約佔1﹪到2。有些乳癌病患一邊乳房罹癌,治療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在另一邊乳房出現腫瘤,兩邊乳房同時被檢查出癌腫瘤,臨床上很少見。由於少婦雙側乳癌的位置,都離乳頭較遠,發現得早,兩邊都是第一期,存活率五年以上,院方採乳房保留手術,將兩顆癌腫瘤安全範圍的組織切除,為年輕少婦保住雙峰。

張金堅說,最重要是進行前哨淋巴結切除。因為就不必切除所有腋下淋巴結,免於患者術後出現上臂淋巴水腫的副作用。澄清醫院表示,因為這名少婦乳癌組織的荷爾蒙接受體是強陽性,必須接受五年以上的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以制止乳癌復發。張金堅院長呼籲,罹患一邊的乳癌患者,最好另一邊的乳房也要做精細的檢查,如果發現雙側乳癌,基因遺傳因素很高,患者母親、姊妹將來罹患乳癌的風險也相對增加,最好都能接受預防篩檢,越早發現乳癌,治療效果愈好。

【中廣新聞 2011/05/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10-2025 06:40 AM , Processed in 0.1239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