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2009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12:13 AM 发表 
不要避重就轻,这里的重点是,你的方言也是训练出来的。
还有,语言的相对性你依然未能解释。
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标新立异,因为你从头到尾无法否定中华的情况和其它情况的不同。
还有,拉丁语是方音念出 ...
文言文用‘方音’念出來難道不會拗口?
你不明白古今音變,南北通塞的道理啊
之乎者也無論用現代的任何一門漢語係語言來念都不會順口
比如説 [ 嗚呼 ] 在中古念作 a-ha, 這個讀音保留在日語裏,用現代漢語係語言來念?
/u-hu/ (官話)
/u-fu/ (粵語)
/o-ho/ (閩語)
粵語、閩語、官話屬於一個語系,但是經過多年的隔絕(儘管不是很有效),已經各自發展成無法通話的語言,這一點你不能否認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12:34 AM 发表 
文言文用‘方音’念出來難道不會拗口?
你不明白古今音變,南北通塞的道理啊
之乎者也無論用現代的任何一門漢語係語言來念都不會順口
比如説 [ 嗚呼 ] 在中古念作 a-ha, 這個讀音保留在日語裏,用現 ...
这种文言方音是否拗口是看你的知识的,
那些老学究才不觉得拗口。
我几时否定音变?我又几时叫你用“古音”去念文言?
不要模糊焦点。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12:40 AM 发表 
这种文言方音是否拗口是看你的知识的,
那些老学究才不觉得拗口。
我几时否定音变?我又几时叫你用“古音”去念文言?
不要模糊焦点。
既然要有文言,當然就要有文言音啦
看來你真的不知道漢語音韻的發展
得空去讀 《漢語語音史》 《韻鏡》 《說文》 再來談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12:34 AM 发表 
文言文用‘方音’念出來難道不會拗口?
你不明白古今音變,南北通塞的道理啊
之乎者也無論用現代的任何一門漢語係語言來念都不會順口
比如説 [ 嗚呼 ] 在中古念作 a-ha, 這個讀音保留在日語裏,用現 ...
是否无法通话我已经讲了一千遍,那是区域相对,语语相对,你一直避开这个事实。
那些音我怎会不知?我也没否定京话和粵闽语是“相对语言”。
而你所提的那“乌呼”其实不是严重的分歧。很多人用很重的方音的华语去
“FU LO SI ”来了,如果你是“傅老师”你也知道他在讲什么。
而且这种同程度的歧异在同一种方言中也会一般。
客音“羊”字有人读“JONG”有人读“YONG”
而陈字,有人读“CHIN”有人读“CEN”,而且语调不同,但没造成“NOT INTELLIGIBLE”的问题。
还有,顺不顺口,除非细细去看压不压韵什么的,多半是主观的问题。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12:42 AM 发表 
既然要有文言,當然就要有文言音啦
看來你真的不知道漢語音韻的發展
得空去讀 《漢語語音史》 《韻鏡》 《說文》 再來談吧
那些书我只怕看得比你多,我电脑前就一部〈宋本广韵〉,还有〈切韵指掌图〉。
重要的是,不要模糊焦点,人们各自方言中的文白读仍是自然语系统。
学究们在读书时用的方音仍是方音,A语的文读和B语的文读是不同的。
但仍不仿碍沟通。在任何方言,没人用古音去教去读古文的,
顶多加一套半套的文读系统,
但这系统仍然用于白话。
至此,你已无法说明方音读文言可减少歧异的事实。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12:51 AM 发表 
是否无法通话我已经讲了一千遍,那是区域相对,语语相对,你一直避开这个事实。
那些音我怎会不知?我也没否定京话和粵闽语是“相对语言”。
而你所提的那“乌呼”其实不是严重的分歧。很多人用很重的方音的 ...
你到底知道什麽是可通話性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12:57 AM 发表 
那些书我只怕看得比你多,我电脑前就一部〈宋本广韵〉,还有〈切韵指掌图〉。
重要的是,不要模糊焦点,人们各自方言中的文白读仍是自然语系统。
学究们在读书时用的方音仍是方音,A语的文读和B语的文读是不同 ...
我已經說過了,文言文之於支那,就如拉丁語在歐洲的情況一樣
當時的歐洲各國的教士都懂得寫拉丁文,也能夠通過拉丁文來相互交流,你是不是要說英、法、德語都是方言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1:05 AM 发表 
我已經說過了,文言文之於支那,就如拉丁語在歐洲的情況一樣
當時的歐洲各國的教士都懂得寫拉丁文,也能夠通過拉丁文來相互交流,你是不是要說英、法、德語都是方言呢?
你已经重复了同样的问题千遍,文言和中国与拉丁语和欧洲是不同的。
我也解说过历史和文化因素千遍,还有“断层”的问题。
我也讲过“通话性的相对性”千遍。
而且指出A语可与B语通,C可与D最后Y与Z语通,但A与Z不通只是一种“相对系”,
但是在一个大整体上,你可以切出一段一段的连续方言。
因为拉丁语不是“PROTO INDO-EUROPEAN”,同时拉丁语与诸欧语之间不具有汉语情况的文言方音通话性,也出现了很大的不连续断层。所以它不论在科学或历史文化角度上看都不是一种民族核心语。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01:46 AM 发表 
如果他是有读过中庸的,可以大概知道你在讲这个。
而且中间语的客家人就先抓到了。
你去做調查再來談吧
我上面講的這一類例子已經很多人調查過了,答案也很明顯,彼此根本不可能知道對方在講些什麽
我們這邊的結論是粵語、官話不可通話,互為獨立語言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這樣,日語也可以稱作漢語方言了
/k'an jyu yi hou fu pou mu tou nan fou shi kyau ya /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1:50 AM 发表 
如果是這樣,日語也可以稱作漢語方言了
/k'an jyu yi hou fu pou mu tou nan fou shi kyau ya /
所以我早就在前面指出,这叫作“借用”,
和你刚列的情况不同。
如果借用也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藏经”的缘故把中印扯在一起。
所以你的引例不当。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01:54 AM 发表 
所以我早就在前面指出,这叫作“借用”,
和你刚列的情况不同。
如果借用也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藏经”的缘故把中印扯在一起。
所以你的引例不当。
不是借用
這些都是中古漢語語音來的,和 《廣韻》 對應得相當嚴謹
所以我說日語也是漢語‘方言’咯
不要那麽抗拒,日本人雖然殺過不少chinaman,但別忘了chinaman之間相互殘殺的例子也不少
接納日本人為我們一分子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1:57 AM 发表 
不是借用
這些都是中古漢語語音來的,和 《廣韻》 對應得相當嚴謹
所以我說日語也是漢語‘方言’咯
不要那麽抗拒,日本人雖然殺過不少chinaman,但別忘了chinaman之間相互殘殺的例子也不少 ...
我当然知道这个对映(但没有很严谨)。
像日本人的“唐诗”也没有全文搬过去的。
是要日化之后再念的。
如果,日本人知道那样全篇是什么那可以呀!
"床前明月光”用音读去念,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
可华人就不同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2-2009 02:03 AM 发表 
我当然知道这个对映(但没有很严谨)。
像日本人的“唐诗”也没有全文搬过去的。
是要日化之后再念的。
如果,日本人知道那样全篇是什么那可以呀!
"床前明月光”用音读去念,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
可华人 ...
華人用現代粵語、官話、客語都好,第一次看到 “衽金革,死而不厭” “國無人莫我知兮” 就能知道這些句子是什麽意思嗎??
你肯定他們能完全明白?還是根本就丈八金剛?
看文言需要訓練,就如歐洲人學拉丁語一樣
一個華人學文言需要花的精力不亞於一個學拉丁語的英國人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2:11 AM 发表 
華人用現代粵語、官話、客語都好,第一次看到 “衽金革,死而不厭” “國無人莫我知兮” 就能知道這些句子是什麽意思嗎??
你肯定他們能完全明白?還是根本就丈八金剛?
看文言需要訓練,就如歐洲人學拉 ...
所以我说这是“教育”的问题,如果你爹娘没教你,
你连一句广东也不会。那不是母语不母语,相属与否的问题。
而且我数度强调,教育的普及化早已显明官话母语地位,
因为他甚至可以带头,甚至出现家內只用官话母语的情况。
都是“教育”。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2:11 AM 发表 
華人用現代粵語、官話、客語都好,第一次看到 “衽金革,死而不厭” “國無人莫我知兮” 就能知道這些句子是什麽意思嗎??
你肯定他們能完全明白?還是根本就丈八金剛?
看文言需要訓練,就如歐洲人學拉 ...
还有,我也已数度强调拉丁语如何不等同于欧洲雅言。是你一直避重就轻。 |
|
|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9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2-2009 01:48 AM 发表 
你去做調查再來談吧
我上面講的這一類例子已經很多人調查過了,答案也很明顯,彼此根本不可能知道對方在講些什麽
我們這邊的結論是粵語、官話不可通話,互為獨立語言
“相对性”的问题我也讲过N次了。因为取的直接参照是“粵”和“京”。
这两者很远没错,但别忘了“中间语”的问题,这就是“相对性”。
还有,若是随便举例,我也讲过,既使同一方言也有同样的不能通话歧异。这些也是调查过的。
像前面的例,只要有语文知识,处于两者间的“客”在理解上的问题就少很多。
我从没说过按直接通话性他们不是“语”,但我强调的是这当中有“相对性”,
也因为相对性的关系,它们是“间接方言”。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