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0-2-2009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金 于 9-2-2009 03:54 PM 发表 
要明白,二战时期要是德国胜利的话,世界通用语必然是德语。
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因地方区域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语言的使用,英文好记、容易写,所以它比较适合。汉语发音独特,书写困难,但是汉语却比其它语言表达能 ...
如果漢語拉丁化,書寫起來就容易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8-2-2009 12:08 PM 发表 
語言當然有優劣之分,不然爲什麽英語可以成爲國際科學交流用語而北京話、馬來語不能呢?
哦?有趣了。原來你認爲語言有優劣之分啊?既然有優劣之分,那自然就有“標準性”咯?以優者為標準語,
以劣者為方言土話,是不是這樣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0-2-2009 08:52 PM 发表 
哦?有趣了。原來你認爲語言有優劣之分啊?既然有優劣之分,那自然就有“標準性”咯?以優者為標準語,
以劣者為方言土話,是不是這樣啊?
有優劣,不一定有標準
比如,英語優越於漢語,但是不能就拿英語作爲漢語的標準語
同樣的,北京官話也不能拿來做粵語、閩南語的標準語 |
|
|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家國夢 的帖子
|
北京话 以北京为标准 上海话以上海为标准 你学上海话不会去跟北京人学吧 直接点 学英语都是拿英国, 美国的官方口音为标准 不会选择以马来西亚英语为标准 |
|
|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sk0060 于 10-2-2009 11:30 PM 发表 
北京话 以北京为标准 上海话以上海为标准 你学上海话不会去跟北京人学吧 直接点 学英语都是拿英国, 美国的官方口音为标准 不会选择以马来西亚英语为标准
美國並不是英語發源地啊,爲什麽世界目前的‘英語’卻是美國為‘標準’呢?
語言沒有標準性,只有地方性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家國夢 的帖子
|
看来中国人 说着一口中式英语和老外交流也没问题 没有标准性 只有地方性么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sk0060 于 11-2-2009 12:09 AM 发表 
看来中国人 说着一口中式英语和老外交流也没问题 没有标准性 只有地方性么 如果老外去china做生意,他們也得適應地方性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sk0060 于 10-2-2009 11:30 PM 发表 
北京话 以北京为标准 上海话以上海为标准 你学上海话不会去跟北京人学吧 直接点 学英语都是拿英国, 美国的官方口音为标准 不会选择以马来西亚英语为标准
哦,那你的英文是以美国还是以英国的为标准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0-2-2009 09:24 PM 发表 
有優劣,不一定有標準
比如,英語優越於漢語,但是不能就拿英語作爲漢語的標準語
同樣的,北京官話也不能拿來做粵語、閩南語的標準語
是“不一定有標準”呢,還是“沒有標準”?
英語比漢語“優越”?“優”在何處?
不能拿比較“優越”的來當標準,原因又在哪裏?
既然有優劣,當然可以選擇其中較好的來當作標準語,不是嗎?
朋友,要拾人牙慧也要弄清楚邏輯關係,千萬不能隨手撿到就拿
來用,這樣會自打嘴巴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1-2-2009 04:39 PM 发表 
是“不一定有標準”呢,還是“沒有標準”?
英語比漢語“優越”?“優”在何處?
不能拿比較“優越”的來當標準,原因又在哪裏?
既然有優劣,當然可以選擇其中較好的來當作標準語,不是嗎?
朋友 ...
99%以上的重要國際科學期刊都是英語撰寫的
科技交流的標準用語在二戰之後一直都是英語,這一點沒有人會挑戰 |
|
|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9 07: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1-2-2009 05:58 PM 发表 
99%以上的重要國際科學期刊都是英語撰寫的
科技交流的標準用語在二戰之後一直都是英語,這一點沒有人會挑戰
哦?英語是標準用語,英語又比漢語優秀,所以“優秀”的語言是會被選為標準用語的,
語言也不是“沒有標準性”的,説到最後,你又狠狠地刮了自己一巴掌咯?  |
|
|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9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5-2-2009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方言最接近普通话
北京话不是普通话,会普通话的人往往听不懂北京话;北京话也不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中国方言,远在中国东北,靠近俄罗斯和韩国的黑龙江省内的哈尔滨,那儿的方言才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请看维基百科内有关的资料:
哈尔滨话 ,是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普通话发音的一个地方的方言。与各汉语方言相比,表达标准,有清晰,明亮的特色。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具有好听的,地道的,没有声音奇怪的语调。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文学艺术组织的培育和提供了大量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哈尔滨处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城市,距北京一千多公里,又相隔辽宁,河北等说浓重地方方言的省份,却和北京话是惊人的类似,相似度甚至远高于北京的周边地区和各大城市,真的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此外,哈尔滨市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0多年,却出现这样一个标准的本地方言。
许多人认为,这由于多民族的混合与哈尔滨的推广普通话。语言从一开始的移民开始分划,同地的人们本来说一种语言,却由于移民而获得具有地理特征得方言。 在一方面,北京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受东北民族,即女真族和满语的直接影响。在另一方面,哈尔滨普通话。反过来, 受京旗移垦的深远影响。清代中期,近1.0万北京满族人,返回到满族原在哈尔滨地区,给当地讲汉语的土著人民带来标准的中文语音。
东北方言,可分为辽东方言和辽西方言,辽东方言与隔海的胶东半岛相同,辽西方言与毗邻的河北近似。晚清末年,因为朝廷不再禁止进入东北北部的部分县, 说辽东方言的山东人和说辽西方言的河北人扩散到哈尔滨地区。因此,辽东的方言,辽西方言和土著方言,混合在一起,在哈尔滨地区,人们放弃自己的母语的的其他杂音,必须使用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语言,声音,才能够良好的交流。经过几代人的收敛性的分离纯化,最终形成为非常近似于普通话的“哈尔滨话” 。
然而, 哈尔滨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环境(松花江流域)。河流旁往往是人类的起源,如黄河,尼罗河,巴比伦河,幼发拉底河的人类发祥地,是人类文明的4个天然河流域,形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是人类语区的天然划定。
哈尔滨话不是孤立的,将它放在东北来说,如果在该地区进行调查。沿整个松花江(包括嫩江,牡丹江)寻找说“哈尔滨话”的人,吉林,长春,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话与“哈尔滨话”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如果不是在松花江流域,例如东北南部的辽河流域, 口音立即变得很大不同。
[ 本帖最后由 艾华 于 15-2-2009 10:00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09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台灣國語是否念得標準
並不能代表他是南部人還是北部人
我也能夠將台灣國語念得很好呀
但我並不是北部人
我是南部的
所以國語是否念得標準並不能說明他是哪裡人
像陳水扁前總統把我們說成我民
其實並不能怪他
台灣也有很多人也會這麼說
有時候是因為長久以來的習慣
也有的是因為身體上的關係
有些人也許曾經因為嘴巴動過手術而導致 |
|
|
|
|
|
|
|
|
|
|
发表于 23-4-2009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4-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蔣公執政時期的台灣國語的確和現在的CCTV又得一比! |
|
|
|
|
|
|
|
|
|
|
发表于 23-4-2009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煙雨,多讀書才來炮,我不想看到你跟其他人一樣那麽沒有素質 |
|
|
|
|
|
|
|
|
|
|
发表于 3-5-2009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上的是谁。好烦。死鸡撑饭盖。越讲就越远。说到底还是不懂做么要用粤语做国语?就为了一个“入”音哦?好幼稚......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