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6-1-2008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2008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ral 于 16-1-2008 07:26 AM 发表
感谢分享~
收藏!
改天可能用得着...
我也是,我看。。。我要等2020年以后才用得到。 |
|
|
|
|
|
|
|
发表于 16-1-2008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一起为目标努力!!!!!!!!!!!希望大家不久就可以梦想成真!!!!!!!!!!!努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008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2008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音响為什麼不好听? 刘汉盛
我的音响為什麼不好听?这个问题真是大哉问,因為造成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太多了,如果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话,我想旁人恐怕更难替您发现原因。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可能是您买到的器材品质不如您意,所以不好听;也可能是您的搭配不当,所以不好听;当然更可能是喇叭摆位不对,所以不好听…。总之,不好听绝对是事实,它也一定有其不好听的因素存在。 在这裡,我想撇开其他,单单提两个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而且不会去仔细考虑的原因。或许,您府上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就是这麼简单而已,它明显的摆在您的面前,但是您每天听音响时却视而不见,而拼命往牛角尖钻。这二个原因是什麼呢?其实它就是一个大原因,那就是「您的音量是不是开得太大声了?」经由这个大原因,才会转成二个小原因:喇叭无法负荷太大的音量;空间也无法负荷太大的音量。
您的音量开得太大声而不自知 大部份人存在著一个误解,以為只要是音响器材,我喜欢开多大声就多大声,音响器材无论大小声都应该可以唱得很好。事实上,音响器材在最大声与最小声时都有其天限存在,不是您爱唱多大多小声都可以的。关於唱小声,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就略而不谈,我们只谈大声的部份。 為什麼音量不能开得太大声?原因有二个,一是扩大机与喇叭可能早已受不了那麼大声而產生严重的失真;二是聆听的空间无法承受那麼大声。扩大机的失真很容易瞭解,那是因為它本身没有那个力,您却要它连吃奶的力量都用尽,结果当然是瘫在那裡。至於喇叭,这就是我所要说的重点了。通常,每一个喇叭单体所能承受的功率(或说发出的音量)都有其限制存在,如果在其能力范围内,它可以发出失真很低、很悦耳的声音。但是,一旦音量超过它本身的负荷,它就会產生严重的失真。单体一失真,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刺耳难听。
喇叭有失真天限,不能开太大声。 在这裡,我可以举几个例子证明:其一,如果您觉得声音难听刺耳时,将音量关小,通常它就不难听了。其二,一般迷你床头音响,如果您在一定的音量下听时,经常会发现竟然比自己的大套音响还好听。当然,开大声后就完全走样了。其三,如果您的汽车隔音还算不错,在汽车裡以适度音量听音乐时,往往也有很好的声音表现。从以上几个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的例子中,可以充分验证「适当音量」的重要性。可惜,一般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音响组合,以為那麼贵的价钱买来的小喇叭,说什麼也要能够发出很庞大的音量才对。其实,无论您是花了多少钱去买喇叭,小喇叭就是小喇叭,它所能发出来的音量有其很大的限制存在。即使您的喇叭单体比一般要好,也只是增加一点音量的承受能力而已。
用男高音与小提琴来试音量 到底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喇叭,使它们发出不失真的适当音量呢?很简单,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听就行。在这裡我提出二种声音来测试,一种是人声,一种是小提琴的声音。先说人声,人声是最难表现的乐器,也是一般喇叭单体的最大考验,尤其是男高音与女高音。请您拿一张男高音的唱片来听(最好是帕华洛帝,他的声音能量最具摧毁性),您只能将音量开到男高音唱到很强处听起来还不会「难听」的地方為止。如果开始觉得难听,那就已经超过喇叭的负荷了。 喇叭发出难听这个界线的音量到底会有多大声?我不知道,有些喇叭可以唱大声些,有些则只能唱小声。到头来您可能会驀然发现,怎麼我的喇叭只能唱这麼小声而已?再大声就开始难听了。不要怀疑,喇叭单体不是超人,它无法让您无限制的驱动而不失真。到底喇叭单体在超过负荷时的失真会有多严重呢?如果不是工程师,我们可能无从得知,因為喇叭的说明书出从来不会列出喇叭的失真数字。倒是扩大机因為失真很低,所以即使列出失真数字大家反而不去注意它了。 人声试过之后,再来我们用小提琴来试。不必用协奏曲,只要用小提琴奏鸣曲就可以了,这样只有一支小提琴与一座钢琴,您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要注意,当您觉得小提琴的声音开始紧绷,刮耳,变尖锐时,那裡就是极限,此时您应该再将音量降低一点,一直到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不会紧绷、而且甜美的琴声能够显现出来為止,那裡就是最适当的音量。
要有庞大的音量就必须有庞大的单体群。 或许当您依照要领调好音量之后,会很失望,因為那麼小的音量并无法满足您的听觉。没错,现实是很残酷的,否则為什麼会有多单体四件式的大喇叭、或大口径的单体出现?喇叭设计工程师们深知喇叭单体的天限,所以,為了不失真的呈现庞大的音量,他们必须使用几十个小单体或数量较少的大口径单体,让每一个单体仅发出最适当的音量。想想看,几十个不失真的单体所呈现的轻松自然庞大声音,岂是您一个高音一个中低音单体的小喇叭所能相及的? 因此,无论您使用的是什麼喇叭,瞭解自身喇叭的天限,将它的音量控制在最适当的情况下,这就是让您的音响声音不难听的最大秘诀。您有没有发现,怎麼深夜听音响特别好听?除了电源充足是可能的原因之外,外界的噪音降低,您的音量开小声(已经觉得够了)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聆听空间负荷不了太大的音量 聆听空间又不是喇叭或扩大机,怎麼也有负荷的问题?当然有!这也是一般人很容易去忽略的问题。其实,聆听空间的音量负荷就是空间内六面墙的声音反射负荷。在北美,大部份的房间都是以木板、石膏板隔成,板与板之间都有夹层,这是标準的软调空间。像这样的空间可以吸收很多的声音能量,也就是说它的声音负荷量很大。无论是高频段、中频段或低频段,这样的空间都能够吸收。反观台湾的聆听空间,都是砖墙或水泥灌浆的六面墙,这样的坚硬墙面所能吸收的声音能量自然无法与软调空间相比。一个是吸收,另一个却大多是反射;软调空间的吸收有时候可能会使低频量感不足,但是大部份都能使高频顺耳;而硬调空间的低频不会逸失(还会增强)但却也很容易因為高频反射太强而刺耳。权衡得失,我倾向音响迷应该拥有软调空间,因為这样的空间对於音量的负荷比较大,比较不会让您觉得声音吵杂刺耳。
正三角形摆位法很好用 如果您不想改变硬调子的空间,有没有办法解决空间内反射音太多太强,空间负荷不了这个问题呢?有!第一个最简单又不必花脑筋的方法当然就是降低音量,这个方法我想就不必再多加说明了。第二个方法就是利用喇叭「摆位八法」中的「正三角形摆位法」(有些空间可能还要变成「长边摆法」加上「正三角形摆位」)。為什麼要用正三角形摆位呢?最大的关键就在於这种法摆先天上喇叭就离四面墙较远,当喇叭离墙较远时,它所產生的反射音也会较弱,这样一来,我们所听到的乱七八糟反射音就会减少,耳根也就能够清静了。
不要忽略了加上长边摆法的妙用 其实,正三角形摆位法就是将空间因素干扰降到最低的摆位法,您可以把整个正三角形(二支喇叭与人)放在房间内移动,慢慢找出最佳的摆放正三角形位置。或许您会奇怪,為什麼我在上段还要加上「有些空间可能还要变成长边摆法加上正三角形摆法」?这是针对一些二侧墙反射太强或二侧墙距离很窄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从二侧墙传来的反射音严重干扰到直接音。此时,您可以尝试将喇叭摆在长边,这样一来,二支喇叭距离侧墙也就更远,从二侧墙传来的反射音就会减弱降低。请不要拘泥於喇叭一定要摆在传统短边的位置上,当您用「三一七比例法」或「三三一比例法」都得不到良好的声音时,请开放您的想像力,运用其他的「喇叭摆位八法」试试看。试过之后,或许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相信,怎麼可能只要将音量降低声音就会好听?如果是这样,音响店还有生意作吗?是真的,如果您不相信,请按照我的方法将音量降低到适当的位置,听个二三天之后,再回过头来重读我这篇文章。只不过,当您将音量降低之后,通常有一个问题可能会随之而来,那就是低频量感的不够。低频量感不够要如何解决?其实也很简单,再加一点低频就好了嘛!说得倒真容易,要怎麼加呢?加低频的方法百百种,每一个高手可能都会有他们自己的方法。如果您不是高手,我认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一个超低音。 请千万不要以為加个超低音就是要听震耳欲聋的低频,超低音真正為我们服务的地方就是「加那麼恰恰好的一点点」,请注意我是说「一点点」。有关加一个超低音的详情,我在本期另文会有介绍,请您耐住性子找出那篇文章来看吧!--摘自<音响论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装修家用听音室应该注意的几点
家用听音室应当既有性能良好的声学效果,又是装饰美观、气氛温馨的起居室。为此,提出几条装修建议。
1、门窗处理
处理门窗的目的是隔声、吸声和防尘。
许多噪声是经过门、窗进入室内的。良好的木质门,关严以后可使室内噪声级降低(10-20)db.若再将门框周围贴满密封胶条,总计可降低噪声级(14-18)db。
窗帘、挂帘和壁毯等是重要的吸声物,又是比较精美华贵的装饰品。采用丝绒和平绒作挂帘、窗帘的材料,可减少声波的反射和玻璃窗的共振。平绒做的窗帘吸声系数为0.31-0.47,中长纤维做的窗帘吸声系数为0.15-0.27,而双层丝绒做成的帷幔吸声系数最大,可达0.69-0.82。
2.室内各侧面处理
应对地面进行隔声、吸声处理。最好铺设地毯,它的吸声、隔声效果比较理想。通常,普通华纤地毯约为0.5-0.71,而真正羊毛地毯的吸声系数约为 0.68-0.82。架设木地板比较好,若限于条件而改贴木条也可以。木质地板的吸声系数约为0.03--0.05.有时人们愿意贴铺塑料砖或瓷砖,它们的吸声和隔声性能较差,塑料地板吸声系数为0.02=--0.04,水磨石场面吸声系数约0.01--0.03.
还要对四面墙壁进行处理。普通墙壁是干抹灰的砖墙,它的吸声系数很小,约为0.02--0.04可以把四面墙做成木墙;或者做成木墙裙,高度取(0.8- -1)m,墙裙离墙面应保持一定距离,勿小于4cm,在板墙之间形成空腔,可增加低频吸声效果。木墙裙的具体做法可有许多种,用户还可以自己创造更新的作我就来支若能将墙 壁改7装成波浪式,圆弧式,补丁式等等,可以更明显地改善窒内声学条件。
通常墙面多刷白或喷折灰,喷乳胶漆,彩色喷涂或其它涂料,它们的吸声效果差不多。又条件者可在墙面牵挂装饰布,壁布距离墙(3-5)cm 为宜。这种壁布即可加强吸声作用,又可以美化居室。
3、室内家具的摆设
(1)典型数据
许多家用听音室即可欣赏音乐,又可接待客人,要做到视听享受与美学的统一。目前普通房间高度都比较低矮,仅为(2.4-2.8)m,为了兼顾听音效果,应使长、宽之接近于1.7:1为佳。一般听音室的面积大于15平米,以便重放立体声时,使两音箱间距约为(2-2.5)m左右,利于展开立体声像群。
(2)摆设技巧
室内家具的摆放应当力求使用方便和居室美观大方。摆设家具时,尽量不取对称型,以防止声染色。室内勿放置引起振动的物品,如金属画、壳薄质轻的陈列品等,它们的振动将影响放音效果。
房间内摆放组合柜、卧室柜、大沙发等,对改善吸声效果很明显,特别对改善低频效应尤为明显。一般居室不能安装穿孔板谐振腔,因而不便于吸收低频。摆放衣柜后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玻璃窗挂厚窗帘,墙壁挂壁毯,地面铺地毯,床上铺床罩等,都可以改善声学条件。挂帘对低频的透射性能较好,而玻璃窗对低频的吸声性能较好,它们之间具有互补作用。
改善音质的办法还很多。有的发烧友在室内摆放了书架,在书架上放满了大小不一的书籍、杂志,或者cd唱片、模拟唱片等,这些物品对声波具有吸收性、反射性、矿散性;在书架各层防置大小不同、宽度不同的书,可产生不规则的表面。对于那些不易处理的大面积的反射墙面,试着摆放这种书架,也能改善听音效果。总之,通过各种调整措施,最后让人们听到扬声器发出动听和谐的声音为准。
斗室也有发烧乐
请注意,如果您的空间很小,千万不要在二侧墙安置二次馀数扩散器,那样将会增加从侧墙来的反射音。在小空间中,二侧墙一定要用吸音装置而非扩散装置。再者,小空间中如果声音太冲、具有侵略性,喇叭后墙也必须做吸音或扩散处理。至于该吸音或该扩散?则完全依实№聆听效果而定。我的意思是:如果装扩散板之后仍然觉得侵略性太强,则应该改用吸音布置;假若用了扩散板之后觉得声音既不会太冲,活生感也不错,那就可采用扩散。
斗室内必须经营软调空间
在小空间中,如果房间是钢筋水泥的硬调子,即使使用的喇叭不大,也会产生强烈的中低频驻波。此外,我也说过,中频、高频也会因为反射音过强而干扰了定位感。最严重的当然是让您无法舒服的听音乐。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软调子空间会吸收许多中频与低频,但在这么小的空间中这种特性反而正面多于负面。我说过最简单的软调空间作法就是在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夹层,夹层里不要忘了塞满玻璃纤维棉。这样一来,整个房间除了改为软调子之外,还兼有更进一步的隔音效果。
正三角形摆位为斗室首选
虽说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几乎无法讲究喇叭摆位,不过,如果您使用的喇叭不像jbl 4344那么大的话,还是有机会做喇叭摆位。在此,我建议您,在小空间中,最好的喇叭摆位就是「正三角形摆位法」。假若短边太窄,您还可以加用「摆位八法」中的「长边摆法」,让二喇叭之间的间隔拉大。仝先生那里由于房间的长边二边都有门,所以无法以长边摆法行之。因此,我就坐在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听。在这样的位置上,我可以听到最多的细节以及最正确的乐器定位感。当然,层次感与深度感因为喇叭离后墙不到一公尺而受到限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听音环境四要
音响设备再好,若听音环境不理想,发挥不出高档器材应有的效果,实际上也等于浪费了金钱。那么,改善听音环境,便成了提高音响放音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向一些未入道的朋友简单介绍如何改善听音环境的几点要领,供参考。
1.选定最佳房间及最佳位置家庭影院及欣赏音乐用的房间其最佳形状为矩形,以房间面积尽量大些理想,但因有的居室条件有限,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尽人意的房间形状和面积,这时仍应注意在室内将主音箱左、右两侧尽可能对称摆放。正方形的房间不理想,也可采取将主音箱以墙角为中心对称摆放的方法。音响设备与视听位置应在房间较长的两端,两只主音箱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米并与视听位置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主音箱正面应稍向内侧转呈八字形,外侧及后背距墙最好各留0.3米以上的空间。其高度一般以高音喇叭稍高于人坐姿时双耳的高度为宜。
2.要合理的选用吸音材料能在居室装修时就考虑选用一些具有一定吸音功能的材料是最好的,如无纺布墙纸、带有浮雕花纹的墙纸等。但也要注意吸音材料切忌铺贴过多,否则会使声音发干发涩,缺少圆润、悦耳的空间感,同样会失去音乐的魅力。如居室条件有限,不可能独辟一间作家庭影院或听音室,那么在客厅内放置音响兼作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为上选,如果将书房或卧室作为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其效果便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如一侧是水泥墙,而另一侧是大型柜类家具,则需在水泥墙一侧悬挂一两幅具有吸音性的布质装饰画或挂毯等做些声学上的补偿处理,使主音箱的两侧的声学性能尽可能接近对称。若图简单省事,利用落地窗帘、地毯也可收到一定的吸音效果。这样做后可有效地减少部分反射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从而改善听音效果。
3.要紧固门窗,隔音防振发烧友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在欣赏音乐时若声音开大,室内的某一部位如门窗或其它小物件会随着音乐的某段频率一起嗡嗡作响。这种谐振现象要想有效的避免,应注意室内天花吊顶不可做成腔体式,家具也以少为佳,且应避免放置敞口的柜类家具,因其实际上也是腔体;音响环境中也不宜摆放轻巧的壳体工艺饰品。门窗的玻璃(包括家具上的门玻璃),一定要安装牢固,并注意缝隙处的衬垫。若听音环境临街或近闹市,嘈杂声过大,还应采取隔音措施,方法为除密封门窗缝隙外,最好能将门窗玻璃改为双层以使隔音性能大大提高。为使振动减为最低程度,还可以在主音箱为小型音箱,不妨采用"i"字形或"z"形音箱架将其架起,无条件者也可把音箱放在低柜上,但低柜最好沉稳结实,里面需放满物品。
4.要使用电源专线家中的电度表要换为5安培以上的。音响用电、厨房用电、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等也都要各自设立专线,以互不影响。如条件限,至少应单独为音响设备安设一条专线,并最好与其它家电避开同时使用,否则吸尘器、电吹风、微波炉、计算机、空调等电器均会产生电杂波,造成噪声影响视听效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房三围理想比例
欣赏音乐的房间,高、宽、长的理想比例应当是:1:1.25:1.6,或者是1:1.6:2.5;1:2.5:3.2。港的房屋,室内高度很少超过三公尺,假设装潢后的高度是2.8公尺,则理想欣赏室的宽度应当是2.8*1.25=3.5公尺,长2.8*1.6=4.48公尺,约有五坪大,是很理想的书房,而不是宽敞的客厅。如果是宽4.48公尺,长2.8*2.5=7公尺,则为一十坪大的理想客厅。不过在建筑上不大容易有这种尺寸,补救之道是利用木柜做成隔间,将长宽隔到合于上述的比例。
有了正确的比例之后,第二步要考虑的才是房间的大小了。如果是只有五坪,空间相当狭小,落地式的大型喇叭,难有容身之地,所以以选用书架式小型喇叭为宜。同时由于房间不大,低效率的气垫式、柔和的低音反射式都可选用,扩大器的功率也无需太大。唯一要注意的是号筒式的高音喇叭在小房间中不易发挥;书架式喇叭的高低以人坐下后,齐耳高度为最佳。至于十坪大的客厅,放置落地式喇叭已无问题,其它限制也少,以音响效果而言,也优于五坪的小房间,高低音均可充分发挥,是非常理想的欣赏室。但以弹丸之地的香港而言,真是谈何容易!如果阁下无此等客厅,则也大可不必花费太多的钱在器材上,因为这些多余的投资形同浪掷。
房屋大小弄清后,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另一个影响音响特性,是室内的反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反响二字太无情调,我觉得称之为[余韵]或许可为恰当)如果室内没有余韵,会使音乐变得索然无味,在音响上我们称这种房屋过于[死寂];在布满吸音物的播音室或录音室中,就是这种情形。相反的是余韵太强、久久不散,于后面的乐声混在一起,在音响上我们称它为过于活泼;在浴室中唱歌,是典型的代表。二者都不是欣赏音乐的理想环境,我们所需要的是一间韵味十足、但却不过份的房间。而目前本港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水泥砖造,地下多是地砖或硬木板,室内余韵极强,如不加以改善,声音难获清晰。地下铺地毯,部分墙壁或窗门上悬挂帘布,多放柔软的沙发椅,都可将余韵吸收一部分。但也不可使吸音物太多,以致韵味全无,也非上策。在中小型的房间内,理想的余韵时间如附图所示,如果以前述五坪房屋为例,余韵时间应不超过0.6秒;而在十坪屋内,应不超过0.7秒。
其实早在一八九五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萨宾(Wallace Clement Sabine)就已经推算出计算余韵的公式:
T=-1.797*V/S
T=余韵时间,单位为秒
V=室内容积,单位为立方公尺
S=总吸音量
室内容积,小学生都会算,只要将长宽高相乘即可求出。倒是室内总吸音量,要费一番手脚统计;每一面墙、各种物质对不同频率的吸收特性,都要记录下来,然后再乘以吸音系数,最后加到一起,才能求出总吸音量。各种物质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吸收系数如下表。
由表中求出数值得知,余韵时间因频率的高低而各有不同。而理想的余韵时间,也因频率而不同,在普通的客厅中,最佳的余韵时间应如下:
125Hz 500Hz 2000Hz
0.65秒 0.5秒 0.43秒
按照上表计算的情形,增减一些室内的家具、与墙上饰物,不难将余韵时间调整到合于理想。木板条与灰泥、以及木板等,可以吸收大量的低音,增加此类材质,可以减短500Hz以下的余韵时间。而沙发、窗帘等有助于吸收高音,可使高频的余韵缩短。
经过以上的计算,并且按照理想条件改正以后,才有一间可以欣赏音乐、且足以发挥高级器材效果的房间,可以尽心所欲的选购器材,才不会花费了几十万仍然发不出满意的声音。
转载自《音响技术》伍牧随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听音室的构筑
听音室有多种类型,最普遍的有两种:一是专业监听室,它对混响时间、频响乃至温湿度、气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另一种是一般家庭中与起居室兼用的家庭听音室,主要用来欣赏音乐。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一个家庭听音室的标准IEC29—B,对房间的长(6.6±0.6m)、宽(4.4±0.4m)、高(2.75±0.25m)和混响时间(IKHZ为0. 4—0.65)等均有推荐数值。但各家庭居住条件和经济能力不同,以上数值只可参考,不必照搬硬套。下面介绍一般家庭听音室的基本要求和构筑方法,供有条件的音乐爱好者参考:
1、选择房间。一般家庭的房间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常见房型。选作听音室的房间应避免正方形,因为正方形易引发共鸣,导致声音染色和变味。听音室最好呈长方形,而且墙体应平行对称,门窗要少,这样改造起来也方便些。
2、注意隔音。除了选用一般建材外,还应使用既吸音又隔音的装饰材料。隔户墙若是24砖墙,一般隔音量已足够。若是轻质墙,可在其内侧增设一道低密石膏板或水泥纤维加压板(FC)分离墙,以提高其隔音能力。另外,门板应做成多层复合夹层门,门缝做成斜口,外加毛毯或橡胶条密封;窗户采用双层玻璃窗,周边用毛毯密封等,既隔音又防止共振。
3、预埋线材。所埋环绕音箱线和电源线,环绕音箱线材宜选用电阻值极小的专用线材,预埋在后墙两侧,位置在聆听者耳朵上方 60—100cm处;电源线要粗,预埋在离地面30cm的高度,插座容量不低于10A。
4、室内设计。仿照音乐厅,将房间装修成“八”字形,前宽后窄,吊顶略加倾斜,前高后低,且四周留出50—80cm,这样有利于环绕音箱发出的声音扩散至整个房间,同时对低频的吸收特别有效。室内的家具和饰物应精简而稳固,地毯应铺设于主音箱与听者之间地面,可起到画龙点睛的强烈效果,使音效更为完美。总之,在听音室设计时,一定要将吸音和隔音效果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营造出理想的家庭听音环境。
摘自《生活时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装修聆听室的讨论
问:我刚才在《视听论坛》那儿已经看到了《聆听室的声场效应测定与改善措施》一文,正在琢磨装修聆听室这事呢!
我试过把音箱在比较靠墙的一侧和墙角摆放,按说应该能够提高低频的,可不知怎么搞的,我感觉音箱靠墙的距离同低频量的增加并不是很明显,对音场的深度倒有些影响。最后将音箱内拗后倒感觉低频明显增加了(也有可能是因为高频减少了的原因),只是这样放,可能对音场的宽度有影响吧?现在只能先这样放了,等以后再改进吧。
这篇文章对我很有用!我已经将它打印出来,准备作为以后布置新房子时参考用。
答:我见过一本英国文献上这样说,可用音箱内拗的方法,通过墙角反射来扩大声场,改善低频。当然,你这样做,得到的是声音的虚像,声舞台也会后靠,加宽。这种方法我试过,满有效果的,但高频会有损失,低频因墙角驻波影响在某些频率上会被加强,从而造成声场响应不平直,带来负面影响。
问:对!说得太对了,我是感觉有驻波。正要想办法呢。依您之见,如何较好?
答: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用吸音柱。可用一段15—20厘米的PVC管(长度与你的房间高度差不多),密钻6—8毫米的孔,内部充填好玻璃纤维(别填紧实了)即可。也可用40厘米的五层板,钻孔,内填玻璃纤维,封掉墙角的方法。
玻璃纤维是绝热吸音材料,吸音效果要比羊毛、矿棉等其它材料好。虽然,玻璃棉也可以用,但它的纤维短,吸音柱又不密封,可能会污染房间。而玻璃纤维长丝则不会。
玻璃纤维长丝在一些玻璃厂里应当可以找到。若没有,用玻璃纤维布填充也行。
问:用PVC管会不会很难看?如果只用板将墙角封成斜角或弧型而不钻孔,行不行?
答:不过这样的话……,只用板将墙角封成斜角或弧型也可以,但不钻孔,没有吸音作用,效果就要差多了。
即使这样,也需要填充,否则空腔会产生亥姆霍兹共振,造成共鸣音。
问:我以后布置新房子时尽量试一下,就怕家里人不同意。
我太太虽不控制我在设备上的投资,但如果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影响美观的话,还是要说话的哦!
还有您在文中提到的“应当在发生声干涉的墙壁上安装有声散射作用的吸音装置”。用什么材料较好?挂壁毯如何?
答:可以这样做。挂壁毯是个好方法,但散射作用较小,可以多挂几块,中间留10—30厘米缝隙解决。位置可具体调整决定,以使声干涉减到最小。
问: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文中提到在声干涉区“放音能级均衰减呈低谷”,如果在这区域再搞吸音的话,不会使能量损失更多吗?
答:那是墙壁反射声波干涉的结果。所以需要将声波进行散射,并通过吸音措施减少墙壁反射,来减弱墙壁反射声波的干涉,使干涉区内有更强的直接声辐射,从而达到均衡室内声场、改善频率响应平滑性的目的。
问:原来如此,那么产生干涉的反射声波的墙面是在干涉区吗?如果不是,是不是找出产生干涉声波的墙面作吸音处理效果更好呢?
答:应当说房间的所有墙壁都能反射声波,产生干涉,但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反射声波干涉,就在石井伸一郎测定的声干涉区范围内。所以这才需要采取散射吸音措施。国外的“发烧”聆听室,有的采用椭圆结构,有的将所有墙壁贴上吸音材料,悬挂上声散射体……,这都是为了减少声反射造成的干涉而采取的措施。
很高兴,你已经弄明白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室diy完全攻略
最近比较繁,比较繁,比较繁,口袋的钞票很快觉要用完,脑袋的知识想装也装不完,如何布置一个音响室的的确让人为难。各位是不是常为钱少、知识缺乏而对音响室安装感到困惑呢?不用着急,烧友的智慧是无穷的,钱少不是问题,知识需要实践积累,咱们就来看看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建立自己满意的视听室。let"s go!
大部分烧友都嫌钱不够,所以,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钱多自然好办事,不过,没钱也能三拖一嘛。如果我们精打细算,万儿八千的也能够做出一间很好的音响室。嘿嘿,不信?ok,说着不如做着,请看下面。
first step 墙的处理
一般概念
一般而言,我们的四壁大多是砖墙。这种墙壁对于高、中、低频的反射都很强,尤其是对高频的反射。所以,“适当”的吸音就成为首要任务。所谓适当就是不要太过分,如果把声音都吸得干瘪瘪的毫无韵味,那就适得其反了。
侧墙的处理
到底这四面墙壁要怎么吸才算适当呢?先说二侧壁。这里要对付的是从喇叭发出来的第一次反射音。为什么要吸第一次反射音?如果第一次反射音太多,会导致定位不清楚,而且声音听起来也会太吵。所以一定要吸。
要怎么吸?您不必满满的整个墙面都吸音,只要大约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中间处吸音就可以。这片吸音的面积大概要多大?至少要有1-1.5公尺宽,墙面三分之二高度高。吸音材料的厚度呢?您不能用一般窗帘那么薄的布料吸音,因为效果不彰。至少都要有厚绒布的厚度才可以。而且,如果您要像窗帘一般吊在侧墙,请注意要打皱摺,就像窗帘的处理一样。
若是不想用布料来吸音,有什么其他的材料能够使用吗?您也可以用布绷吸音棉,做成一块块的吸音体;您也可以吊绵羊毛;您还可以用各种您想得出来的软质材料来吸。不过请注意,千万不要以为钉木板可以吸音,木板表面是平的,与原来的墙无异。木板本身很硬,也与墙无异,它不会有吸音的作用。如果您用薄板钉空腔,它是会吸音没错。不过,它吸的不是高频,反而会把中频与低频吸掉,使声音变薄,不饱满,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样做。
喇叭后墙的处理
喇叭后墙一定要结实要坚硬,这样才不会吸掉低频,而且会让扩大机功率倍增。假若您在喇叭后墙钉空腔,不论您是用多厚的木板或薄板,绝对都只有负面的影响而没有正面的效果。最常见的负面影响就是声音虚虚的,低频量感不够、不结实,而且低? 不干净。
咦?既然喇叭后墙要结实要硬,您刚才怎么说要吸呢?我所谓的吸不是要您弄空腔,而是要像侧墙一样的吸法。请注意,假若您在二侧墙做吸音之后,已经觉得定位精准,而且声音不会吵,那么,喇叭后墙就可以不要做吸音处理。反之,如果您还是觉得声音太吵,定位不精准,那么就要在喇叭后墙做吸音处理。后墙一吸之后,保证声音改观。
后墙吸音的面积要有多大呢?二喇叭之间那片面积的三分之二才够。如果您只挂一幅小画,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如果您只挂一支小提琴,那也没什么用。还是请您注意,挂薄的布是没有用的,至少也要像壁毯那么厚才会有用。
喇叭后墙墙角的处理
任何的墙角处都是驻波最强的地方,如果能够稍加处理,对于声音绝对会有助益。如果不加处理,其实也不会产生巨大的伤害。最自然又不花钱的处理就是将墙角设计成书架、cd架或摆饰架。有人会用木板把那个直角封起来,这样就变成斜角而非直角。这样做是有用的,不过仍然会冒斜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有人则将那个直角做成弧形,弧形具有扩散声波的作用。不过,仍然要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此外,弧形的直线宽度也限制了所能扩散的频率。例如,如果弧形的直线宽度只有1公尺,那就只能扩散340hz左右的频率(声音秒速340公尺除以弧宽1公尺)。
有人会将梁下的直角做成弧形,这同样也会增上上述的问题。而且,做梁下弧形也恐怕不是您自己能够diy的,请木工来做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您将开始花大钱。
聆听位置后墙要怎么做
或许您会说,我都已经贴著后墙坐了,这片墙还能怎么做?老实说,贴著后墙坐是最不好的,因为此时声音会比较浑。除非您的系统低频不足,必须靠近后墙来增强低频。一般而言,您的坐椅至少要离后墙半公尺,这样的声音才会比较干净。
聆听位置后面这片墙其实可以吸,也可以扩散。用吸是怕您离后墙太近,反射音太强。用扩散是因为离后墙较远,扩散可以使声音更自然。最佳的方法是将吸音材料用在扩散造型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吸收与扩散的好处兼得,这是最完美的。
要怎么做扩散呢?如果您懂得二次余数扩散器的处理,当然可以自己diy。如果您不懂怎么做,也懒得去做,也可以想办法收集麦当劳外带饮料容器,或者去买装蛋的容器。那些容器都是纸做的,而且凹凹凸凸的,具有自然的扩散效果。不过,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很窄,无法像rpg一般扩散范围很宽。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做扩散?请记住,任何的斜面或弧形都可以扩散声波,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受限于自身的「面宽」。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要设计成一格一格深浅不一的样子,因为这样才能扩散更宽的频宽。
天花板与地板的处理
说完四壁与墙角的处理之后,我们要进入天花板与地板。由于天花板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先从地板说起。
地板的布置
居家地上大概都是大理石、瓷砖或木质地板。由于位处亚热带,气候又湿又热,固定的地毯并不适合我们的居家环境。为了降低从地板反射上来的低频,我们还是需要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的这块地上铺上可移动的厚地毯。请注意我说厚地毯,而不是一般南亚薄地毯。为什么需要厚地毯呢?因为厚地毯的吸音效果才够,如果您只想用小块薄地毯,那将只有装饰作用,而没有实质的吸音作用。您知道去哪里找厚地毯吗?各地的纺织批发市场上肯定都有的啦,例如天津羊毛地毯。只要是那种厚地毯,而且是羊毛的,买比较便宜的机器织品就可以,不必买到纯手工织的,因为那会贵很多。
天花板的处理
在地上,我们能够着力的地方只有铺上一块地毯。而在天花板上,花样可就多了。请注意,千万不要留著空空的天花板不管,那样就太可惜了。
一般来说,天花板最好也是吸音与扩散兼具,这样声音才会最好。如果只有硬调子的扩散,则从天花板来的高频反射音会太强。在此,给大家五种吸收与扩散兼具的天花板处理,以及一种只有吸收的处理。当然,您必须把做天花板的预算编入房屋装潢费里。否则,天花板随便一做就是一两万,这样就破坏「凡人预算」的初衷了。
一、轻钢架加矿纤板
这是最简单的天花板处理,也是最省钱的处理,。虽然这种天花板只有吸高频的作用而无任何扩散功能,不过对于抑制过吵的高频以及过长的室内回音都会有效。您可不要看不起这种处理。
二、藻井加中央区吸音
所谓藻井就是一格格、一层层向上收的天花板,中国旧式建筑的天花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处理,上海北京音乐厅都有这样的处理。藻井扩散的作用在于一层层内缩的阶梯,而它的吸收作用就安置在最中间的那一块。如果是四、五坪的小聆听室,将天花板分成四格来做藻井就可以。假若有十几坪,当然就要分成更多格了。
藻井有什么坏处?第一,请木工来做相当昂贵。第二、藻井本身的空腔会吸收中、低频。但是,如果您的吸音、扩散都不够,而且又喜欢藻井的美观,藻井恐怕还是很好的选择。
小片声弧扩散兼吸收
先问一下大家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做小弧片。如果您可以diy,那么,请动手做每片一尺见方、二端弯起的小弧片。然后在弧片向下的一边贴上塑胶皮(木皮难贴,而且要上漆,塑胶皮几可乱真,而且便宜方便。)。然后在向上的那一面黏上泡棉或吸音棉(绝对不能用玻璃纤维棉,会伤肺)。最后,在天花板上钉木条,把小弧片一片片固定上去,这样就大功告成。
这样的处理很费工,而且扩散的频率受限于一尺见方的面积。但是,一方面它可以做得美观,另一方面它可兼具吸收与扩散,而且不会有空腔吸中、低频的问题。此外,您大可不必整个天花板做满。您可以选天花板中间与聆听位置上方先做,效果不够再继续扩大。
其实,如果有人能够大量生产这种以二分薄板弯成的小弧片,那将是造福音响迷之举。
四、三角扩散吸收
这种方法与上述小弧片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把小弧片改为三角形而已。弧片与三角形何者效果为优?其实差不多!就看您认为那种比较对您胃口。
五、洞洞板加波利扩散板
洞洞板就是建材行能够买得到的那种布满小孔的薄板。将洞洞板裁成二尺见方一块,再将洞洞板的向上一面铺上泡棉或吸音棉,然后将它们放在轻钢架上。整个天花板放一半洞洞板就好,剩下的一半轻钢架则放波利扩散板。这样一来,洞洞板可以吸音,波利扩散板可以扩散,整个天花板搭配起来也不难看。
六、外表绷布内藏吸收与扩散设计
这种处理其实就是为了顾及美观而做。先在天花板上做吸收与扩散各半的装置,然后再打格子,将那些设施以美观的布绷起来遮住。这样一来,视线所及是一格格美观的绷布,里面又具有扩散、吸收功能,这是三赢的处理。当然,这也是很费工的处理。
third step 别忘了摆放自然家具
当您按照以上处理,布置完成一间凡人音响室之后,还有一项措施很重要,那就是千万不要将整个房间弄得空空如也,舍不得放家具。要知道,家具就是最自然的吸收、扩散体。如果您缺了这些家具的自然吸收扩散,整个房间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至于所放的家具有没有限制?大体上没有,不过如果能够有皮沙发、木桌木柜木书架音响架(不要有玻璃门那种)等,那也就差不多了。
看完这些,您心动了吗?或许您还是怕会花很多钱与很多工。放心,只要掌握以上要领,您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别犹豫了,卷袖子,拿家伙,开始动手吧!trust youself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層次軟調空間,成功! 劉漢盛
給你十坪空間,設計出一個要聽音響也要看av,要顧慮聲音要求也要美觀,還要能夠適合大、小喇叭的音響室,到底您要怎麼做呢?我想,無論是誰,這都是個難度很高的挑戰,當然對我也不例外。
版權所有,歡迎拷貝
依照這些要求,最終,我設計了一個所謂「多層次軟調」音響室,這個空間大約9.5坪,全部裝潢費用總共花了約四十萬左右,若只算木工、油漆與泥水,則約花了三十萬。值得嗎?在此我先告訴您答案:非常值得。以四十萬元換得這麼好的聲音表現與視覺效果,我想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值得的了。以下我的寫法是假設您也想依樣畫葫蘆,為自己做個連太座看了也會喜歡的音響室。假若您真想照做,我可以連木工、電工、泥水工都一併介紹給您。當然,設計版權歸我所有,但是歡迎拷貝。
這個多層次軟調空間其實就是原來雜誌社的大音響室,只不過這次將它徹底改造。改造目的如前述,除了要實踐我對於音響空間的「推測」之外,還要看起來像正常的居家空間。請不要誤會我的「推測」是天馬行空,我這些對音響空間的推測試累積了多年實戰經驗而得來,而且是有學理依據的。只不過,音響迷造音響室與音樂廳的建造一樣,沒到最後聲音唱出來,沒有人敢打包票,所以我說設計音響室是用「推測」的。幸運的是,這次的「推測」相當成功,所以您可以放心拷貝。
五種層次的反射與吸收
首先我要解釋,什麼叫「多層次軟調」。所謂「軟調」當然就是有適當的吸收、反射與擴散,而「多層次」就是事先設計幾種不同程度的吸收與反射、擴散情況。為什麼要設計成多層次的吸收反射與擴散呢?這是為了調配大小不同的喇叭所需要吸收的不同量感,以及純音響與av所需要不同的殘響時間而設。在以下的敘述中,我會逐步說到這些「多層次吸收反射」的作法。
這間音響室從外表看,就是平面的牆面而已。二側牆上,約有一半的牆面為木板表面,另一半為布面。而喇叭後牆則以凹凸不平的文化石鑲砌,佔約三分之二牆面,其餘三分之一為木板面。聆聽位置後牆有約三分之二面積為木板牆面,中間有一塊約三分之一為布面。天花板是以木板釘成的二次餘數擴散器,地板則鋪暗紅色地毯(也算是布表面)。總共,房間中只有天花板設計二次餘數聲波擴散器,其餘牆面可說就是不同程度的吸收與反射。從這樣的布面、木板面比例來看,木板加上石材的表面積要多一些,大約佔了五分之三,其餘都是布面。
第一種層次:全反射
首先,我們看看那些木板面有什麼玄機?先看喇叭後牆的木板面。還記得我說過喇叭後牆要堅硬,讓聲波反射,以節省擴大機的功率嗎?所以,喇叭後牆的木板是直接釘在原來的水泥牆面上,沒有架空。我的作法是在水泥磚牆上先釘一層三分夾板,然後再覆上一層由二分薄板與二分櫻桃木皮面薄板黏合起來。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乾脆用四分板、或只用二分櫻桃木薄板不就得了?對不起,櫻桃木薄板沒有四分厚的,而二分又太薄,做起來一塊塊木板與木板之間的溝槽不夠立體,所以只好費工費時,用二塊木板黏合起來。
整體完成之後,這些木板面不會產生吸收聲波的效果,它與圈在中間的石材一樣,是全反射的。全反射就是我所謂「多層次」中的的第一層。或許您會問中間的石材用平面的大理石可以嗎?也可以,只不過用凹凸不平的表面時,可以降低發出「振鈴聲」的機會。
第二種層次:軟硬兼施
第一種層次包括石材與貼牆實心的木板面,這可說是「全反射」的層次。第二種層次呢?就是二側壁與聆聽位置後牆的木板壁面。這些木板壁面與實心木板壁面有什麼不同呢?它們是中空裡面塞玻璃纖維棉的。施工方法為先在水泥牆面釘角材,每支角材距離大約30-40公分,再以二分或三分板封起來。封板完成之後,外面再釘上一層剛才所說的四分(二分加二分)櫻桃木皮夾板。
請注意所有的櫻桃木皮夾板都是小塊狀的,中間有凹槽,這種設計是為了避免大塊木板產生更多不可控制的負面振動,所以將它分割成小塊;再者,這樣也比較美觀。問題是,它比較費工,要花更多錢。它的施工方法要先在第一次封好的二分薄板上先畫好凹槽處,接著在凹槽處先貼櫻桃木皮,最後再將四分櫻桃木板一塊塊釘上去。
以這種方式釘起來的木板壁面很結實,用拳頭敲起來聲音很沈,而且又有彈性。以表面的光滑而言,它對高頻段是全反射的。不過,以整體結構而言,它對於中低頻與低頻會有適度的吸收與製造出聲音的彈性,我期待這種設計會讓中頻段與低頻段更豐富,更有彈性。
第三種層次:有限度空腔吸收
第二種層次的表面是反射的,但內裡是結實的吸收與製造聲音的彈性,它可說是「軟硬兼施」的層次。第三種層次呢?第三種層次就是薄板加少許中空,這個層次設計在牆面內凹的框裡。在這個音響室內由於有一個門,所以左邊有三個凹框,右邊只有二個。如果您府上左右牆面對襯,可以同樣各設計三個或二個凹框。薄板裡面中空?這樣的夾層不是會吸收中低頻與中頻嗎?沒錯,我的用意就在此。並不是我嫌中頻太多,而是要將所有的吸收與反射做較平均的安排,所以以「猜測」的方式留下這樣的設計。不過,由於薄板與背後石膏板牆之間的空隙很小,我相信對中頻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
到底這些內凹的框要怎麼做呢?我的作法是把原來的磚牆切掉一個框,露出原來最底層的石膏牆,接著木工以事先做好的框鑲在切掉磚牆的位置上,讓木板框與石膏板之間留下一點空隙,這點空隙不要塞玻璃纖維棉。
這第三層次的作法對我們的音響室不難,但是對於一般家庭就難了,因為您如果把磚牆打掉一個框,就侵犯到隔鄰,沒有人願意與鄰居共享隱私吧!當然,您可以在原來的磚牆上再砌一層牆,事先留下凹框的位置,不過這種大費周章的事太座肯定要反對。所以,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讓那個凹框的框緣突出來(我們的作法整個壁面最外緣是平的),雖然比較醜一點,不過也沒辦法。
第四種層次:外柔內剛
第三種層次的表現仍然是光滑的,它的外表還是櫻桃木皮,能夠反射高頻段。不過有限度空腔木板本身的振動會吸收一些中低頻與中頻,這是「有限度空腔吸收」的層次。再來我們要談到第四種層次,這是在磚牆之外蒙上一層用布作成的框。換句話說,從外表看起來是布框,布框裡就是磚牆。布框可以吸收高頻段,磚牆可以結實的反射中頻段與低頻段,這就是「外柔內剛」的層次。
外柔內剛的層次作法很簡單,去找辦公家具用的布料,請木工釘木框,然後將木框塞到事先像口袋般縫好的布套裡就完成了。為了顧慮到av與音響二用,這個音響室的布套正反二面採用不同顏色,我採用大方的顏色,一面用深藍(給av),另一面用米白色(給音響用)。更換顏色時只要把布框有如裝窗戶般拿上拿下即可,非常方便。請注意,布套裡是空的,只用木框而已,裡面沒塞任何吸音棉。
第五種層次:全吸收
第四種層次為「外柔內剛」型,有沒有第五種層次呢?有的,第五種層次就是在前面所說二側壁的凹框裡加上一片內裝泡棉的布框。也就是說,用布與夾板繃一塊類似椅子座墊的東西。算起來,雜誌社的音響室二側壁有五個框,聆聽位置後面有一個框,總共也是六個框。這六個框中除了聆聽位置後面那個泡棉布框是固定住(用以吸收聆聽後牆反射回來的高頻段)之外,二側牆的泡棉布框是可以活動調整的。如果您覺得高頻段反射太強,就把泡棉布框放上去。反之,如果覺得聲音太死,就取下幾塊或全部取下。這種用法除了用以調節不同高頻量感的喇叭之外,還用在看av與聽音響時的不同殘響時間調整。實際上,這第五種層次就是「全吸收」層次。請注意,此處不可用玻璃纖維棉,怕的是細纖維溢出,對肺部有害,所以一定要用泡棉。而所用的泡棉也不能太硬的,以免吸收效果不佳。
視覺、聽覺效果都令人滿意
整個音響室,我所運用的就是五種不同吸收、反射與擴散聲波的層次。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成功,它可以適合大大小小的喇叭,調節不同的高頻段量感,以及提供純音響與av不同殘響時間調整使用。我甚至還在漆成黑色的天花板上鋪滿網燈,當所有燈光都關掉只留網燈時,看起來就像是夜空中的滿天繁星,很有氣氛。當然,當全室16支50瓦的投射燈頭在牆面、布面上時,那種色彩與光影的感覺也很好,可惜黑白印刷裡看不出來。
視覺效果好,聲音表現如何?完工後我們先後用書架型小喇叭與落地喇叭、普通擴大機與稍好擴大機、平價dvd唱盤等去試它,得到的聲音特色是低頻豐富、中頻飽滿,高頻清楚但甜美而不刺耳的聲音。而且,聲音的能量驚人,即使只有五吋低音單體的小喇叭亦然,這種聲音特色符合我所說金字塔型高、中、低頻段分佈的要求。從我們所聽各種音樂類型中,我們也知道這個多層次軟調空間幾乎聽什麼音樂都沒問題。整體上,這次的設計相當成功,可以解決目前器材高頻段過量的通病。
陽春型軟調空間也可以
您正好想將客廳設計成多用途空間嗎?我想,只要天花板的顏色保留成白色或漆成像藍天白雲般的顏色就可以了,畢竟太座一定會忌諱黑色的天花板,您看av時就忍耐一點天花板的反光吧!假若您認為自己沒有這麼大的空間,也沒有這個預算,那麼我建議您就按照以前我所說的,以石膏板釘夾層,再訂做四、五片大約六尺乘四尺的布面泡棉框,將這些布面泡棉吸音體放在二側牆與喇叭後牆、或聆聽位置後牆,藉以吸收過量的高頻,這樣也不失為實用而省錢的軟調空間,只不過它的吸收反射層次沒那麼多層而已。這樣陽春型的軟調空間做下來,十萬元以下就可以解決。
您是純夢想家嗎?假若永遠只會夢想,保證您成不了任何事。如果動心,我建議您起而行,做個實踐家,上蒼會以好聲回報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2-2008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bak总裁木内和夫的调声理念
前言
看到木内和夫在台湾施展他的调声技术已经好几年了。虽然每次都觉得有效,但是对于他的理念却始终是一知半解,对于他的各种小道具也总有「黑魔术」似的看法。自从两年前跟他谈论他的「能量最大化」概念后,终于开始慢慢了解他的调声原则。这次趁着他来台湾停留较久之便,跟他数次的讨论下,我决定将他的概念制作成专题,供读者们参考。
为什么?每个音响厂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调声技巧,为何我们独独要将木内先生的理念提出来?原因无他,因为他所讲的概念,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甚至也与本刊长期以来提倡的完全不同。如果他所说的是对的,那绝大多数人肯定都是错的!
要在此提醒大家,虽然木内阐述的调声方法少不了要提到他的产品,但是我认为就算不使用他的产品,他的许多调声原则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其中他所叙述的许多原则,就算对我来说也是「耳目一新」,受用无穷。我相信各位读者们读了这篇文章,应该也能够将其中许多原则运用在自己的调声历程上。
对了,一定有读者要问:既然木内先生讲的跟「音响论坛」过去所讲的完全不同,那我到底要听谁的?我的建议还是那句老话:多实验,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我相信你自然会找出属于你自己的一套调整方式。
均化所有的振动
刘名振(以下简称刘):请问您是如何进入音响调整这个行业的?
木内(以下简称木内):我原本从事的是乐器调整的工作,调整包括钢琴、小提琴等等乐器,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有替某些朋友进行乐器的调整。在大概二十年前,我确定这些调声的方法对于音响有极为正面的成效,才开始将这些调整技巧运用在音响上。
刘:从事这种乐器调整的人很多吗?为何只有你进入音响行业?
木内:我知道的同业还不少。我一直对于声音很有兴趣,所以才会转入音响调整的领域。事实上我已经尝试了很多年,直到确定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我才推出这些产品。
刘:所以,你运用的调声概念,都是从乐器上学到的?
木内:是的。尤其是小提琴,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乐器之一。
刘:到现在小提琴还是使用原木作为材料。
木内:而那是最好的方式。大家都用MDF作喇叭绝对不是因为声音好,而是因为加工容易。至于是不是用了原木就一定有声音上的好处?我想许多厂商使用原木只是为了外观,跟声音无关。许多老喇叭都是使用原木作为材料,我想那是他们之所以好听的原因。
刘: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原木制作喇叭呢?
木内:原木是一种很难处理的材料,如果整个喇叭使用原木制作,在像台湾这样的气候下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坏了。原木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风干稳定后才能拿来制作小提琴,而你也知道,高级小提琴不用时都放在盒子里面保养,储存条件比喇叭好很多,小提琴的体积也不必太大,这样都是它可以全部用原木制作的原因。如果你听过演奏会,一定能够体会到,好的小提琴可以让琴音在那么大的空间中传到很远的地方,也更能够让演奏者的技巧透过琴音传达出来。好的喇叭箱、好的音响器材也是要这样,让所有组件的讯息传递出来,才是最佳的方式。Bravo!喇叭限于成本,箱体还是得用MDF制作,但是面板还是用了原木。
刘:为何你的产品有这么多的品牌?
你现在有Combak、Harmonix、Reimyo与Enacom等等品牌。
木内:其实我只有两个品牌。Combak是我公司的名称,所有我的业务都在Combak这家公司内,包括调整音乐厅、录音室音效等等。品牌第一个是Harmonix,所有的调声器材都是Harmonix产品;第二个品牌是Reimyo,这是生产音响器材的品牌。这两个品牌都是Combak旗下的产品。Enacom是我与其它公司合作的品牌,并不是我独自拥有的产品。
刘:那么,您现在还有进行乐器调声的业务吗?
木内:现在时间不多,只有几个跟我很熟稔的演奏家或是朋友,我还会私下帮他们调整乐器。
刘:目前你们产品销售以哪个国家最好?
木内:日本是最稳定的市场,我们产品约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都在日本国内销售,而且销售状况与景气并没有什么关系。
刘:其实你的产品比起现下流行的空间调整产品都要更早,我记得二十年前就看过你们产品的报导,而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空间处理产品在市场上。
木内:我想我应该是音响界中第一个使用调声(tunning)这个字眼的。有人说我「发明」了调声,不过这在乐器界中是非常普遍的讲法。
空间调整不能吸音
刘:您网站上的调声原则有提到,喇叭附近不应该放置任何吸音材料。为什么呢?
木内:对。任何吸收的材料我都不建议使用。这些材料都会让声音的能量损失。
刘:但是,许多人都会为第一次反射音的问题困扰啊?
木内:反射、折射音并不是坏事,只有不均衡的折射音才会造成听觉上的问题。我所有的调声道具都跟吸收无关,原则还是让振动平均化,让所有频率都可以平衡的折射到听者的耳中,这样就会得到非常丰润的声音。
刘:就算喇叭旁边有类似玻璃这种音响迷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材料,您还是不建议用窗帘之类的材料作吸音?
木内:没错,绝对不要用吸音,而是要处理墙面的反射状态,让每个频率的声音都可以折射出来。
刘:但是,许多厂商都在喇叭箱中装入大量的吸音材料啊?
木内:我认为吸音绝对是错误的。你把单体发出的能量吸走了,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到底吸走了哪些频率的讯息,所以最后出来的声音不但没有生命力,还会不均衡。
一开始在喇叭旁边放吸音材料,你会马上感受得到声音改变了,好像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听越久,你就会越发现这种声音不真实。立体音响的道理在于,我们用耳朵接收讯息,这些讯息交给大脑处理,讯息越丰富,我们脑中就越觉得像在聆听真正的音乐。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已经被吸收掉很多讯息了,那大脑就无法认为那是接近真实的声音,你听到的会是死板的声音。
刘:那么你的Bravo!喇叭是怎么样处理音箱的谐振问题呢?
木内:我的秘诀跟我所有的调声器材一样。不要想去吸收能量,而是要让振动的能量变得平均(Unify the Vibration),任何频率的振动都可以随着喇叭箱平均的传递出来。Bravo!是我与芬兰的Gradient公司合作,喇叭箱体是在一开始制作时就把调音手法运用在其中,不是随便拿一对喇叭来加装调音道具可以比拟的。
扩散也有其问题
刘:那么,使用扩散板来处理空间折射的问题又如何?扩散应该符合您的概念。
木内:不。我认为扩散板的问题在于,他们「理论上」可以让声音扩散,均衡的折射出来,但是制作扩散板的材料,无论是木头或是什么,都会有它自己的吸收特性,而这些吸收特性又会破坏折射音的均衡性。我还是强调,处理聆听室的墙面,比加装任何吸收或扩散这些所谓的声学处理材料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有一个客户在加拿大。他非常喜爱音响,购买了我们很多音响器材,还花大钱请声学专家帮他设计了一间装用的音响室。但是他一直为发不出够好的声音所苦,最后请我到他家帮忙。我进行了该有的调整之后跟他说:「现在声音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空间。我知道你花了很多钱设计这间房间,但是如果这些东西不去除,你永远不会得到最好的声音。」他马上请我不必顾虑这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当下就合力把所有的声学材料通通拆掉,结果豁然开朗!这类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因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任何吸收扩散的材料,都有其问题。
空间处理优先?不对!
刘:所以,如果器材不够好,把空间调整好,就会有比较好的音效了?
木内:不对。器材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听到不好的声音就怪空间,其实他们不知道,不好的音响器材会产生失真,声音从喇叭发出来的那一剎那就已经是有问题的了,而空间会进一步把这些问题扩大,让你觉得非常难听。空间会把这些失真放大,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一个类似大型喇叭箱的空间中听音响。
我的原则是先进行器材的处理,让喇叭发出来的声音中没有失真,才是追求好声音的第一个步骤。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正确的,那么就算空间不正确,听起来还是不会太差。而且,如果你不先处理你的器材,而调整你的空间,那么你调整的方向也是错误的。
从器材着手才是正途
刘:所谓的处理器材,是要如何处理呢?
木内:归根究底还是振动的处理。大多数的器材都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事实上,就我们自己制造Reimyo器材的时候的心得,就连机箱每个板子的厚薄都影响甚大,只要差个1mm,声音就天差地远。太厚不行,太薄也不好,这是我们器材好听很重要的关键。
你知道乐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不是使用什么先进的东西,而是各个部份的材料厚薄比例设计。音响也是一样!
二十多年前的喇叭大多很好听,比现在还好听。大多那个时代的产品都是厚的原木,不像现在都使用MDF,原因就在这里。当然,一味的厚也不行,仍然要经过设计。
刘:那么,一般的器材要怎么处理呢?
木内:原则不变,仍然是要让振动顺畅的传导,不要用吸收材料。
刘:应该从什么器材开始处理?
木内:喇叭跟后级优先。
刘:前端器材的小讯号会被放大很多倍,所以不是应该先处理前端的器材吗?这样才不会有过多的失真被后面扩大啊?
木内:不对,要先处理扩大机跟喇叭,让这两样器材频宽扩展之后,才有机会能得到正确的声音。如果这两样器材的频宽没能被扩展开来,那么前端器材处理的正确与否,你是听不出来的。
刘:如果器材的振动问题已经获得解决,就算在不好的空间中,声音也不会太差?
木内:是的。
任何材料都可处理
刘:你在调整的时候会拿个音叉到处敲,所有Harmonix的处理产品都要这样使用吗?
木内:只有在最严苛的调整时需要用。我们的产品里面都有写着基本的使用方法。当一切都处理好后,我会拿音叉敲敲看是否还有问题?或者当我们设计器材时,我也会用音叉四处敲,看看是否有哪里振动不均衡。如果音叉敲起来没有共鸣或是共鸣比其它地方大,那就是这个地方振动不均衡。如果每边敲起来都一样,那就是最均衡的状态。
刘:如果我房间中有一面墙壁是木头隔间,一边是水泥墙,我想木头那边会有振动问题,水泥墙壁就不用处理了吧?
木内:不对。Harmonix的调声产品是很特殊的,不管任何材料,木头、水泥、金属、玻璃,都能够有均衡振动的作用。
刘:我在蔡律师家第一次看到Enacom的产品,它是用来降低噪音的吗?
木内:它的确可以降低噪音,但是它是如何降低噪音呢?我们让电气讯号流动更为顺畅,你自然就会感觉到平顺舒适的声音,好像噪音被降低了一样。Enacom是非常特殊的技术,效果很好,价格也很低。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虽然iPod之类的随身听让更多年轻人不花钱也接触到音乐,但是那只是很表面的东西。如果音响迷们能有一套真正够好的系统,像是蔡律师这样,他们会觉得听音乐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他们会愿意投资更多在好的唱片上面,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也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
|
|
|
|
|
|
|
发表于 19-2-2008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4-2-2008 01:10 PM 发表
对装修聆听室的讨论
问:我刚才在《视听论坛》那儿已经看到了《聆听室的声场效应测定与改善措施》一文,正在琢磨装修聆听室这事呢!
我试过把音箱在比较靠墙的一侧和墙角摆放,按说应该能够提高低频的,可不知怎 ...
相當精彩﹗好貼﹗加你30分﹗ |
|
|
|
|
|
|
|
发表于 19-2-2008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对我来说太有用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200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labs 于 19-2-2008 05:21 PM 发表
相當精彩﹗好貼﹗加你30分﹗
你是不是想用PVC管密钻6—8毫米的孔,内部填玻璃纤维来用。 |
|
|
|
|
|
|
|
发表于 21-2-2008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21-2-2008 10:49 AM 发表
你是不是想用PVC管密钻6—8毫米的孔,内部填玻璃纤维来用。
用pvc管钻洞,钻到来已经老了,呵呵!!
我想用白钢铁丝网弄成管状,在里面塞玻璃棉,酱紫既美观(银色加不生锈),又省事,吸音效果肯定比pvc管好,哈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200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bertdp 于 21-2-2008 02:27 PM 发表
用pvc管钻洞,钻到来已经老了,呵呵!!
我想用白钢铁丝网弄成管状,在里面塞玻璃棉,酱紫既美观(银色加不生锈),又省事,吸音效果肯定比pvc管好,哈哈!!!
如果用玻璃棉。。。会有丝飞出来,会令人很痒的。
最好用过滤鱼扛用的海棉。 |
|
|
|
|
|
|
|
发表于 21-2-2008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21-2-2008 02:47 PM 发表
如果用玻璃棉。。。会有丝飞出来,会令人很痒的。
最好用过滤鱼扛用的海棉。 我帮朋友弄一个两尺多宽,四尺高,五寸深的木框,再割一块五寸厚的sponge放进去,再用一块绒布把整个木框连sponge给包起来!!!效果好好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