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trous

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军队为什么不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从大方面说,因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差距太大(不具体展开讲,另与有兴趣的网友讨论)。具体原因无非主要有两个,一是武器装备差,这又跟国力有关,另文再谈;二是战斗精神远不及日军。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军以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西线更是有被合围在鲁尔的整个集团军群32万人投降的例子。抗战中国民党军精神素质远不能与日军相比(也有部分小部队战至最后一人),即使军队也难望其项背。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能达到这种顽强程度,可以说是受“武士道”精神和神道教的影响,尽管碜杂了宗教因素,但却使日军战斗力提高许多倍。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用绝对优势的火力对其进行“火制”,因为血肉之躯终究难挡钢铁,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太平洋战争波澜壮阔,但不知网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场战争只有美、日两国才有资格打。因两国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海军不如日本,两栖作战能力也有限),而且战争焦点在于岛屿争夺战,美军只有消灭全部日本守军才能取胜,假如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完全孤立的孤岛上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陆空兵力的饱和攻击,说不定未打就精神崩溃投降,可能有部分会英勇抗击,但大部(含伤员)都早已投降,决不会如日军般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也战斗到最后(更不用说“神风”特攻)。美军能全歼孤岛日军,一是在于绝对优势火力,二是完全切断其补给线“关门打狗”。日军人员、弹药越打越少,伤员无药医治大批死亡(我前面已指出负伤人员一般多于战死者几倍),尸体在全封闭坑道内腐烂发臭,导致疾病大流行,又出现大批非战斗死亡。最极端的例子是菲律宾,战役后期日军因完全没有药品、食物供应,以致病死、饿死的人员超过战死者10倍!

  中国军队当然不可能象美国军队那样做到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网友们马上抗议:有长沙、宜昌、常德、 南宁、桂林、张家口……莫急,且听慢慢道来。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解放军一贯强调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但随着战局发展敌军龟缩城市,野战无战机可寻,已必须进行攻坚。如华北野战军不攻克石家庄就无法打开解放区局面(这是我军攻下的第一个中等城市),辽沈战役以攻锦州为焦点,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大战略毛病,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灭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太平洋,同时追三只兔子,结果一只也追不到。陆军以苏联为宿敌,结果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在关东军保留了庞大的精锐部队,也不加强“中国派遣军”,但惧于苏军战力又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形成“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关东军极为强大又无用武之地的怪事,战略上至为失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精锐大部调往“南方军”,陆续被歼。“中国派遣军”不但兵力不足(1939年达到 85万人的高峰,此后常年保持在60万人左右,1944年又逐渐加强,但战略重心已转移),而且精锐陆续调往关东军和南方军,质量也大为下降,只能确保城市、交通线等要地。中国派遣军只有一个军是“攻击军”,长期担负有进攻任务,那就是驻守武汉周围的第11军。该军长期保留有7个师团,面对周围中国军队上百个师,采取“短切突击”战术,重在打击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而不以夺取、确保城市为主。

先说四次长沙会战,前三次日军均出动10万人,作战计划中早有夺取长沙后主动放弃的企图。第一次攻占长沙后放弃,国民党即宣布收复长沙的“大捷”,其实这场战役日军仅阵亡880人,国民党军如要夺取日军坚守的长沙,非要毙伤数万日军不可。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主要目的在于寻歼国民党军王牌主力74军,重创74军后日军即退回,国民党军伤亡超过10万,10倍以上于日军,居然宣布“第二次长沙大捷”。此次战役中陈诚以为日军主力投入长沙,宜昌空虚,遂集中6战区16个师攻打宜昌,也对付不了日军坚守的第13师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一直攻到贵州独山,此时日军因太平洋上美军攻势猛烈,在中国的大战略全盘变化,决定中国派遣军全线收缩,集中于两个重点:北方和东部沿海。此时日军在我国有四大集团,即武汉和湘桂的第6方面军,广州的23军,上海、华东的13军,和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有两大任务,即在北部防范苏军进攻,在山东沿海防美军登陆(日军当时估计美军将在山东半岛投入空降师)。 广州的23军以龙洞为核心阵地,死守拖住登陆美军;华东的13军为反美军登陆重点,为此决定第6方面军全面放弃占领区,移师华东准备决战。为此,第6方面军逐渐从湘桂撤退,国民党军随后逐步收复南宁、桂林。如不是日本投降,国民党军势必会大肆吹嘘其收复衡阳、长沙、武汉的“大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30-11-2007 01:21 PM 发表
日本输了,中国赢了。这个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1938年,日本闪电战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1938年底,日军占领武汉,战争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从这一刻开始,日本就注定要输了。
小国要赢大国,只有靠闪电战。一 ...

很明显,你连开场白也没看就回文,
我只好配合你说。。。。你说的什么都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7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的早些时候,正在中国旅行的美国人拉铁摩尔对英国记者勃脱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了。”
果然,卢沟桥畔的那一声枪响,发出了这一年最惊天动地的声音。
但这一声枪响之外,还有很多声音作为背景,被淹没在历史的惊涛骇浪深处。或许,在隆隆的枪炮声中更仔细地聆听,那些细微而嘈杂的声响,更能演绎出历史的主调,更能描摹出1937年的中国。
1937年7月7日之前,是怎样一个中国?
在这一年,中国拥有了3935家现代工厂,1万余公里铁路,11万6千多公里公路,12条民航空运线路。
追溯此前十年间,工业经济成长率平均达到9.3%,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11%以上,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同样在这个时段,中国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
到这一年,法币已成功运行了近两年。全国币制渐渐统一起来,中国经济初步形成统一的格局。《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评价,假如中国一直停留在银本位时代,中日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因为战费筹措困难,抗日战争恐怕无法支撑半年以上。
4月1日,国民政府设立了盐务总局,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主权。在此7年前,中国海关实行海关新税率,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行使关税主权。
至这一年的6月底,国家税收总额达到法币8.7亿元,是8年前的2.6倍。而贸易逆差为1.5亿元,不足两年前的一半。
至1937年,中国棉稻麦也基本实现了自给,经济学家何廉说:“农业经济发展已步入‘起飞’之路”。
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作底子,忙碌的中国陆军整理处处长陈诚,正致力于将拥有170余万人,超过180个师却隶属不同派系的中国军队整训为一支现代化武装。按照他们的计划,到1938年底,中国将拥有60个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陆军师。在湖南或是南京等地兵工厂,已经制造出德式1924式步枪,仿捷克式轻机枪,金陵兵工厂出品的重机枪已经与德国制造的一样好。到1937年5月,中国空军已有600多架飞机及262个机场。
到这个时候,1936年12月首批征集的新兵约5万人已经入伍,这得益于当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兵役法》,推行征募并行制,“凡我国民须知服行兵役为人人应尽之义务”。这也使得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半年内,中国能够迅速征募约70余万壮丁,作为士兵投入到战场。
1937年上半年,从西安事变中脱身不久的蒋介石,与中国共*党代表周恩来等多次进行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并最终原则上承认国共合作抗日,并同意红军改编为三个师4.5万余人。
全国大体上实现了政治和军事的统一,大约两年前,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向美国国务院报告说:“川黔已入蒋委员长统治的范围,在另23个行省中,他的力量已扩展至11省。云南不久也将划入他的统治。”
蒋介石还在致力于推动他的“新生活运动”,以使国民的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他说,“我们要打倒日本侵略的武力,先得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要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先要完成自己应该具备的革命精神——固有的民族精神。”
这一切的种种努力,成败得失均有之,但多少给了百年积弱的中国的人民以一些信心。或许是出于鼓励国人信心,胡适在较早前说:“平心说来,最近二十年是中国进步最速的时代。无论在知识上、道德上、国民精神上、国民人格上、社会风俗上、政治组织上、民族自信力上,这二十年的进步都可以说是超过以前的任何时代。这时期中自然也有不少的怪现状的暴露、劣根性的表现;然而种种缺陷都不能灭损这二十年总进步的净赢余。”
至1937年的那十年,在学界亦有“黄金十年”之称,虽然仍旧内忧外患不断,仍旧是百弊丛生,但于内,中国步入了近代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于外,至少在当时的领导人看来,则有屈以求伸,蓄力备战的战略谋划。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果能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
1936年月12月1日,军政部次长陈诚讲道:“假如现在就发动对日本作战,一定会处于被动地位;再迟一年,最低可以争取到半主动地位;再迟两年,可以争取到完全主动的地位。”
而战争打响两年后,一位外国学者著文说:“中日战争在中国来说是早了五年,在日本来说却是迟了五年。”
但是,日本没打算给中国从容备战的时间。他们已查觉到中国的种种变化,如一位中国历史学家所写,“如让中国有更进一步的自强机会,日本就会等于自杀。”
这一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向外交部报告:日本朝野觉得中国日渐中央集权、充实军备和修筑国防工事,将会从抗日走向侮日的道路,日本将不惜用一切手段,甚至直接在中国夺取政权。
而紧随而来的卢沟桥枪响,使日本也陷入了长期苦战的泥沼,也使中国耽误了和平建国的机会。
常常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再给中国五年时间,又会怎样?
历史不能假设,但70年后却给了我们回望与反思的视角——1937年7月7日前,尚未被硝烟笼罩的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
美国 680亿美金
英国220
法国100
德国170
苏联190
意大利60
日本40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1938年钢产量:
美国:8200万吨
德国:2300万吨
苏联:1850万吨
英国:1300万吨
法国:790万吨
日本:670万吨

1940年的钢产量,
美国5000万吨,
德国3000万吨,
苏联2700万吨,
英国1500万吨,
日本600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07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rous 于 30-11-2007 01:18 PM 发表
  遗憾的是,这全是国民党虚报战果。国民党虚报战果由来已久,最可笑的解放战争中将其宣传“消灭”解放军的数字前后加起来,竟超过1亿!华东的国民党军占领临沂空城后,陈诚向蒋介石“报捷”消灭共军主力16个旅,但很快就传来国民党军3个军7万人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的噩耗,使陈诚自打嘴巴。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虚报战果虽不至如此荒唐,但夸大战果几倍乃至10倍也是家常便饭,至今台湾仍津津乐道其抗战“辉煌战果”,早已成为笑柄,国际史学界根本不屑引用。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另有专门论述,下面仅揭穿中国战场一些“大捷”的真面目。


希望樓主轉載大陸文章的同時,也用用你自己的客觀思維。國民政府虛報戰果??文章作者這樣誣衊前輩艱苦抗戰,竟然説是謊言,根本就是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孫!

你知道淞滬會戰嗎?這場戰爭在國際大都會打的一場中日百萬大決戰,這是一場歷史上國際關注且次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巷戰,當時在租界的外國人都在陽臺上躲着觀戰。這場戰爭成功扭轉日本的進攻方向,就是輝煌的戰果。

你也了解到當時的中國軍力和日本相比是現在的伊拉克和美國,中國能勉強不滅亡,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戰果,你知道嗎,當時國際社會一致認爲中國肯定過不了1939年,就被日本亡國,但靠住蔣中正領導的全國軍民不屈不饒地抵抗,才不至於滅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07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年抗战的时候你们的祖宗有的应该还在中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7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Sinanthropus 的帖子

哦,是吗?
以上作者的声音客不客观,
到不在我的考量内,
只是声音,我倒不介意愿意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7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rous 于 3-12-2007 11:22 PM 发表
哦,是吗?
以上作者的声音客不客观,
到不在我的考量内,
只是声音,我倒不介意愿意听听。。。


建議你讀這個: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1046010&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link中提到四行仓库,
不知道你有一部旧电影"八百壮士"的link吗?
那个演杨惠敏的很象是年轻的林清霞 (有错勿怪),
很好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7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trous 于 5-12-2007 10:08 PM 发表
谢谢,你的link中提到四行仓库,
不知道你有一部旧电影"八百壮士"的link吗?
那个演杨惠敏的很象是年轻的林清霞 (有错勿怪),
很好看下。


網上應該可以找到BT的

YOUTUBE也有

八百壯士是很偉大的一群孤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Sinanthropus 的帖子

找过了,都是些较现代的抗日电影,我要那部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2007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是国民党将军战死的就多达二百名,反而是共产党抗战时长期在后保家卫国,将军当然能毫发无损。
很服了有些人总是在吹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7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ter-ice 于 8-12-2007 02:34 PM 发表
单是国民党将军战死的就多达二百名,反而是共产党抗战时长期在后保家卫国,将军当然能毫发无损。
很服了有些人总是在吹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你錯了

那時候,共產黨在發展實力,因爲他們認爲發展才是硬道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07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确实在后方发展,抗战前期共产党才编制2个军,,一个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胜利后就变成百万雄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2007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空空大道 于 18-12-2007 11:18 PM 发表
共产党确实在后方发展,抗战前期共产党才编制2个军,,一个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胜利后就变成百万雄师。


抗战开始时,共产党兵力是三万,结束时是三十万。

抗战开始时,国民党兵力是三百万,结束时是八百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2-2025 05:57 AM , Processed in 0.1042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