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的群岛 - 太平洋战争史诗 1941-1945[转]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第二攻击波
8时40分,由78架俯冲轰炸机、54架水平轰炸机和35架战斗机组成的第二波攻击波已在瓦胡岛上空展开完毕。8时42分,167架飞机冒着越来越猛的炮火开始 了进攻。水平轰炸机队负责攻击瓦胡岛的机场,俯冲轰炸机继续攻击舰只。两次空袭之间只有少数陆军的飞机得以起飞,又全部被零式战斗机战击落,继第一波攻击之后,零战继续保持着制空权。
这时珍珠港已经浓烟滚滚,严重妨碍了俯冲轰炸机寻找下面的舰只。99式俯冲轰炸机都采取了根据弹幕轰炸的方式,就是哪的高炮最猛烈,飞机向那里俯冲。有一架飞机俯冲下去后才发现目标是一座陆上炮塔,又连忙拉起。港内,停在战列舰队末尾的内华达号战列舰离开了泊位,她也是整个袭击过程中唯一开动的战列舰,但也因此多吃了不少炸弹。在第二次袭击的末尾,轰炸机队炸掉了靶船犹他号和其它几艘辅助舰只。
9时40分,第二攻击波大摇大摆地撤离后,渊田又在珍珠港上空盘旋,拍摄着他的胜利成果。而后飞往集结地率领机队返航。渊田的飞机最后一批降落。他强烈要求实施第三次空袭,轰炸油罐场和修理设施。南云认为基本任务已超额完成,不愿再冒更大的风险,而后舰队返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后记
珍珠港上空巨大的黑色烟幕,象征着日本的战术胜利和美国的悲剧,但死亡和毁坏并没有结束,美军官兵继续和大火进行着搏斗;小艇躲避着一片片的火海在半水半油的港中搜寻着幸存者;瓦胡 岛军医医院在奋力抢救数百名烧伤和肢体残缺的水兵;随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沉入港中400多名水手中,也只有30几人得救。
不幸中的万幸也只能说是太平洋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分别于11月28日和12月5日出海,向威克岛和中途岛运送飞机。另有9艘重型巡洋舰和附属舰只在港外演习。太平洋舰队的另一艘航母萨拉托加号在西海岸修理。
“但不论在不在港内,我们每个人都将永远记住这一时刻。”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其历史性的演说,而后国会通过对日宣战和英国对日宣战。9日,与日本战斗了10年的中国正式对日宣战。而后,自由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对日本宣战。11日,清高的德国首先对美国宣战,美国完全投入了二战,将其强大的国家机器转入了战时的轨道,二战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分析
对珍珠港事件的评价不尽相同,一说是日本的巨大胜利,一说是袭击珍珠港只是为美国处理掉了一些过时舰只并激起了其斗志。从日本的角度,珍珠港行动只是一个支援行动,目的是保证日本南进获取南太平洋的石油不会受到美国的阻碍。而日本以29架飞机的代价换取了美国主力舰船19艘、飞机200余架,并使美太平洋舰队在一段时期内难以进入南太平洋,这无可争议地是一个战术胜利,也完全实现了日本的战略意图。
但再看远一点就可以看到日本战略问题——看错了对手,以为美国象中国那样软弱可欺,或是象俄国一样打败了就跑。如果日本认识到这一点,首先就不该开战,开战就不应该将袭击珍珠港当作支援任务,也不应在珍珠港打得如此保守。象渊田所说的只是剪掉了老鹰的尾羽。在美军能够作出反应前,南云完全可以将舰队携带的所有炸弹投入珍珠港,至少应炸平港内的储油和修理设备,并可以以其绝对的兵力优势,在珍珠港附近兜捕美舰队航母。这样美国决不可能在半年内投入反攻。另外,再夸张一些,如果日本能在珍珠港集中同入侵中途岛一样规模的舰队,空袭之后,用战列舰对珍珠港实施炮火准备,有可能在开战之初就占领珍珠港。这样太平洋战争就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尽管英美一直在加强太平洋的防御力量,但是最高层次的领导一直认为,即使是最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敢同时进攻英美,这是由于对日本的民族心理、经济困境和军事力量对比的严重误解而产生的。由于存在麻痹思想,美军战备相当松懈。这也是袭击造成巨大损失的一个原因。但珍珠港迫使美国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战略思想,这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得到的要比日本得到的多得多。
美国关于珍珠港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谁应对珍珠港事件负责。因为不到两个小时内,有2400名美军几乎在无意识中失去了生命,尽管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被撤职,但还是有很多的质疑集中在罗斯福总统身上,认为罗斯福为说服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诱使日本先打了第一枪,而没有将珍珠港即将遭到袭击的警告通知珍珠港。尽管有些骇人听闻,但这种追查到底的精神确实值得钦佩。当时经过深入的调查,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将罪责定到某个人的蓄意之上。(行动之后的报告-约翰·科斯特洛)。
对于珍珠港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战争的最终原因,这是最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历史学家认为发生了的就是必然的,因为从日本这辆战车逐渐偏离轨道以来,和山姆相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日本方面一直强调其理由,想问“美国究竟干了什么事,竟让日本袭击珍珠港呢?(渊田美津雄-袭击珍珠港)”。但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美国所做的无非是停止向日本供应战争所必需的战略物资。而又试问中国又对日本做了什么,竟使日本大打出手。
另一典型的争论是对“偷袭”和“奇袭”的争论。日本送最后通谍的时间比攻击时间晚了40分钟,最后日本又战败,偷袭之名是绝对洗不清的。但“偷袭”和“奇袭”实际也只是同一意义的一贬一褒而已。
日本通过珍珠港将美国拉入了战局。但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睡得最香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从此将完全作为同盟者并肩作战,为此他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统计
进攻舰队组成:日本共有约60艘船只参与了珍珠港行动。 任 务 | 舰队组成 | 攻击部队 | 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6艘航空母舰;
5艘袖珍潜艇 | 警戒部队 | 比睿、雾岛2艘战列舰;
利根、筑摩2艘重巡洋舰;
谷风、浦风号等11艘驱逐舰; | 巡逻部队 | 伊字号的30艘潜艇; | 补给部队 | 极东号等8艘油船; | 日本损失:飞机29架(第一波:零战3,97舰攻5,99舰爆1;第二波:零战6,99舰爆14),5艘袖珍潜艇。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损失: 战列舰沉没 |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 战列舰重伤 |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严重受损、宾夕法尼亚号轻伤 | 其它舰只 | 犹它号靶船沉没、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被炸伤 | 飞机损失 | 232架 | 人员损失 | 美军官兵约2400人死亡,其中约1000人死在亚里桑那号上,近2000人受伤 |
[ 本帖最后由 Atrous 于 24-11-2007 04:0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都随这两艘战舰沉入了大海。—温斯顿·丘吉尔
==============
Z舰队的覆灭
==============
1941年12月8日黄昏时分,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整天的章宜海军基地也逐渐平静下来。威尔士亲王号静静地滑出了泊位驶出了柔佛海峡,随后是反击号和四艘驱逐舰。反击号甲板上坦南特舰长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去了”,水兵门随即高声欢呼起来。
1941年的日不落帝国已面目全非,但当年大部分时间中帝国的远东属地狮城新加坡仍然沉静在马六甲海峡的宁静之中。城市宽阔的两旁分列着棕榈树的街道,如同其富丽堂皇的政府建筑物一样,无处不体现着典雅和宁静的帝国情调,只是帝国已无更多余力顾及这块属地了。
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帝国战车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8月在大西洋宪章会议上,丘吉尔决定在远东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向罗斯福保证将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高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瓦解日本海军的活动。
随后,丘吉尔不顾海军部的反对,派遣无敌号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奔赴远东。这一舰队的主要是承担战略威慑任务,警告日本不要在南太平洋轻举妄动。11月初,无敌号航母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新远东舰队了。12月4日,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新远东舰队(也称Z舰队)达到新加坡,舰队司令是菲利普斯中将。
日军的实际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中部),袭击珍珠港也只是防止美舰队干涉的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
[ 本帖最后由 Atrous 于 24-11-2007 05:55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8日,晴
新加坡时间凌晨1时45分,入侵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日军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首先在马来半岛中路哥打巴鲁登陆。这时4500海里以外的珍珠港以北,突袭机群正在准备起飞。两个小时后,日本登陆部队击退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日本新帝国的第一个滩头堡,珍珠港的突袭机群也飞临美太平洋舰队上空。其后,入侵舰队在宋卡和北大年登陆成功。各登陆部队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天明之后,从西贡起飞的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日军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皇家空军的飞机已损失殆尽。
中午,菲利普斯中将在威尔士亲王号闷热的作战室中跺着步,他意识到Z舰队的战略威慑任务已不复存在了,尽管号称“小拿破仑”的菲利普斯中将的一个强烈的信念是“轰炸机不是战列舰的对手”,但Z舰队也不能在港口中等着敌人空袭。他简述了其作战计划:黄昏时启航,摧毁宋卡的入侵滩头堡。
黄昏,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天的章宜海军基地终于平静下来。17时30分,威尔士亲王号缓缓收起了锚链,与反击号一起在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4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静静驶出柔佛海峡。舰桥上菲利普斯中将第一次对将要进行的使命流露出一丝不安,因为对于Z舰队将要走何方,他也没有明确的把握。但这种不安并没有传到水兵中间。当反击号舰长坦南特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的时候,水兵们高声欢呼起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9日, 阴有小雨
早晨天气开始恶化,空中积满了浓厚厚的云,时而下起小雨,但这正是Z舰队的好天气。为避开日本潜艇,Z舰队选择了向东北绕航,上午借着天气的掩护,Z舰队已经绕过了亚南巴斯群岛,继续向北航行。
正午十分,皇家空军的水上飞机传来经过证实的报告,日军又在宋卡北面登陆。菲利普斯满怀信心地命令舰队向西航行,因为他估计Z舰队最多不过遇到日军老式的战列巡洋舰。事实也是如此,掩护登陆的小泽治三郎的马来舰队最大也只有巡洋舰。
但下午3时,Z舰队被日潜艇伊-65发现了。随后,几乎象6个月前皇家海军追踪德舰俾斯麦号一样,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搜索开始了,只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从猎手变成了猎物。由7艘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组成的近藤舰队迅速南下支援,但实际上这一舰队并不能及时截击到Z舰队。而截击Z舰队的任务不经意地落在了西贡的航空兵上。当潜艇的报告传到西贡机场时,虽然天色将晚,但53架轰炸机还是迫不急待地起飞了。
黄昏的海面,波光磷磷,有一架日机发现海面上出现几道光的军舰航迹,立即召唤其他飞机前来攻击。但在投弹的瞬间发现,那是小泽编队的几艘军舰。为了不误击己舰,日军指挥部命令出击各部在天明之前停止搜索与攻击。
日落前,威尔士亲王号又被日本的侦察机发现,但夜幕降临,日机已无法实施攻击了。
20时15分,菲利普斯已确信Z舰队已被发现,突袭任务难以完成,遂令舰队向南返航。就象命中注定Z舰队要无功而返,如果舰队晚转向几分钟,那么一队小泽的巡洋舰就会驶入威尔士亲王号14英寸舰炮的射程内。
同一个晚上的伦敦,丘吉尔和顾问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议题就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唯一的关键武器Z舰队既然已失去了威慑作用,该如何处置?丘吉尔建议将其派去加强美国太平洋舰队,庞德海军中将想把这些军舰调回大西洋。大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丘吉尔回忆到,“由于夜色已深,我们决定将问题留在明天解决。”但伦敦天明的时候,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10日,晴
凌晨,Z舰队又接到未经证实的情报:日军在关丹登陆,舰队又转向关丹。同时,日潜艇伊-58号也发现Z编队,并向其中的反击号发射5条鱼雷,均未命中。随后Z舰队甩开了潜艇的追逐,奔赴关丹。
清晨天气转晴,云雾消散,Z舰队的运气随天上云雾一样消散了。忙碌了大半宿的22航空队并没有休息,6时25分 ,太阳刚刚飘出地平线,西贡基地9架侦察机立即起飞。随后7时55分到9时30分,59架九六式陆攻机(25架装91式鱼雷,24架装500公斤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机(全部装鱼雷)起飞搜索Z舰队。
早10时,Z舰队已驶近关丹,快速号驱逐舰对关丹港进行了仔细侦察后,认定“一切就象一个下雨的星期天下午一样平静”,实际上日军并没有在关丹登陆,情报来自于一头水牛蹋响了海滩上的地雷。
随后,菲利普斯中将命令舰队继续向北搜索日军,这是一个轻率的决定。11时45分,一架日机终于发现了Z舰队,其后,各中队日机向Z舰队扑来。壹歧春大尉率领的轰炸机首先扑向了反击号。
“九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反击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随后鱼雷机进入了战场。“它们就象一群狼围住了两只大熊,先头只在远处的空中盘旋,并不急于扑过来,但扑过来时总是选择最难对付的角度。一架鱼雷机直截了当地朝着我们俯冲了过来,飞行高度离水面不过二百码,它在距我舰五百英尺处丢下一枚鱼雷、接着来了一个侧身飞,于是,它的侧翼统统暴露在我们的炮口下。这架飞机没有来得及飞开,就以优雅的姿势,一头向海里栽了下去。舰上除14英寸的主炮外所有的炮火都在喷火,炮声震耳欲聋,无烟火药的气味令人窒息,炸弹的爆炸声简直能撕裂耳膜,海面上激起的水柱没头没脸的泼在人们身上。身边的一位军官叫道:瞧,鱼雷过来了!”
危急中,反击号舰长坦南特亲自驾舰灵活地闪避,已经躲过了10枚以上的鱼雷。在此紧急时刻,他不得已打破无线电静默,将Z舰队遭受攻击的噩耗发回新加坡基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的鱼雷攻击中反击号的运气结束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一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尾左方传来的。反击号中了两条鱼雷后,开始明显地急剧下沉 ,舰身迅速倾斜。反击号的毁灭看来势不可免了。坦南特舰长通过系统宣布:“准备弃舰!愿上帝保佑你们!”失控的反击号随后共中了13条鱼雷,14时3分沉没。
“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所用的战术,同炸沉反击号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时,日本人一开头就动用了鱼雷轰炸机,并没有先实行高空轰炸。在首次鱼雷攻击中,就有一枚鱼雷命中该舰的尾部。”
威尔斯亲王号舰体猛烈地震颤,爆炸的鱼雷将一根螺旋桨大轴卡断,海水汹涌灌入舱内。几分钟后,6架日鱼雷机又从不同的方向逼近威尔士亲王号,而后续的日本轰炸机队载着巨弹又飞临上空,随着凄厉呼啸而下的炸弹,威尔士亲王号后部甲板又发出阵阵爆炸声,黑黝黝的烟团可怕地冲向海空。渐渐地,倾斜的后甲板离海面仅仅只有一米了,重油向海面流出。
菲利普斯中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里奇上校,一直在舰桥上指挥作战。望着空中的狼群,不知道菲利普斯中将是不是在想,如果无敌号航母在……, 但坚信“轰炸机不是战列舰对手”的中将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向新加坡基地发信号,要求派拖船把我拖走。”又中了两枚鱼雷后,中将终于有所醒悟,发出了其最后的命令:“全体舰员给救生衣吹气。”
下午14时20分,在连续发出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雄风一时的威尔士亲王号在被命中7条鱼雷和数颗炸弹之后,头朝上尾朝下地被马来海涛吞噬了下去。两舰上2743名官兵中793人阵亡,其中包括菲利普斯海军中将和里奇舰长。
威尔斯亲王号倾覆前3分钟,英国空军6架水牛式战斗机飞临作战海域,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面对悲剧,英机束手无策,爱莫能助,无可奈何地在这悲惨景象上空盘旋。此役称为马来海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在围追俾斯麦号时,英国海军也使用了航空兵。但马来海战被认为是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战列舰为交战对手并将其击沉的首次战例。这在海军战略战术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评论这次海战,不应把日军此役取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侥幸,而要清醒地看到,这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战略战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85架飞机约用2个小时就把两艘大型军舰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这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战中具有 的威力。日机被击落3架(九六式陆攻1架,一式陆攻2架),27架飞机受损,机组人员21人阵亡。
Z舰队的覆灭是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英国的角度,其问题链中第1环是英国并不相信日本会敢于直接进攻英美,所以才派出了毫无优势可言的威慑力量,实际上英美太平洋舰队加一起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强大;第2环,无敌号航母触礁后并没有重新审视整个计划;第3环,在具有皇家海军传统的菲利普斯中将指挥下,Z舰队冒险出航,而且选择了莫名其妙的航线,Z舰队如果直接驶向宋卡,至少14英寸的舰炮会有一个说话的机会;第4环,10日的天气太好,并且有水牛蹋响了关丹的地雷,否则Z舰队将有时间返回新加坡。
在马来海战之前,日方也对此缺乏认识。小泽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为登陆护航,而航空部队只在其中担任支援任务。发现英国Z舰队出航后,日军统帅部首先想到的是命令近藤舰队火速进入南中国海,以便对之编队进行阻击,后来发现近藤舰队离战场甚远,才不得不依赖航空部队去应急,战绩出人所料。当日晚,日本隆重庆祝以3架飞机的代价赢得的这场胜利。
12月11日
早晨,第二十二航空队再次飞临马来海战战场上空,向飘浮着重油和残骸的海面上仍下了一副花环,以祭阵亡的机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将产生决定性深远意义的战役
===========
珊瑚海海战
===========

珊瑚海的这一夜好象特别长,但列克星顿号显然已等不及黎明了。甲板早已清理完毕,机务人员借着黎明的微光对飞机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准备室中飞行员正一边吃着早餐后的巧克力一边听着简报;甲板下医疗队准备好了外用包扎品和吗啡;抢险队正一间一间检查水密舱是否已关闭;高射炮手紧张地注视着越来越亮的天空。随后列克星顿号迎风掉头,当18架侦察机中的最后1架消失在北方天际时,5月8日的太阳正从东方的海面喷薄而出。
[ 本帖最后由 Atrous 于 24-11-2007 04:2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推迟
1942年初,联合舰队还沉浸在胜利病中。第一阶段的任务已超额完成,但第二阶段的任务还没有最终确定。在日本看来,美国的经济潜力虽大,但转入战时规定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美国1943年夏季才可能组织反攻,而日本完全有时间进一步推进战线,扩大防御圈。控制澳大利亚就是这一战略的反映。日本陆、海军一致认为澳大利亚将是英美借以反攻的最大据点,但由于深陷于中国,日本陆军根本无力出兵登陆澳大利亚,可行的选择将是切断其与珍珠港的联系。
1942年2月初,日军占领了澳大利亚东北的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3月初占领了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拉莫阿。按计划随后即应对图拉吉和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比兹港实施登陆。但由于美国航母的活动,这一计划就被推迟了。直到4月底,第5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第5巡洋舰队(妙高号和羽黑号)从印度洋归来,回到特鲁克。进攻图拉吉和莫尔比兹港的计划随即开始。
1942年4月30日,第5航空战队、第5巡洋舰队和6艘驱逐舰作为机动部队从特鲁克出发南下,横于夏维夷和新几内亚群岛之间,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登陆掩护编队由祥凤号轻型航母、8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作为攻占莫尔比兹港的先头行动,4月28日从拉包尔出发的先遣登陆部队在祥凤号舰载机的掩护下于5月3日未遇到抵抗占领了小岛图拉吉。随后,5月4日,登陆部队主力从拉包尔乘14艘运兵船在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的掩护下浩浩荡荡驶向莫尔比兹港。完成图拉吉登陆掩护的祥凤号及掩护舰只向西航行准备与登陆部队汇合,同时机动部队第5航空战队进驻珊瑚海。但实际上,前来迎击的美第17和8特混舰队已先于日机动编队进入珊瑚海,于是就发生了海战史上有名的珊瑚海海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天机
1942年初,太平洋对于盟军是一片黯淡的景象,但还是有对于战争进程有重要意义的事情。1942年1月20日,日本伊124号在达尔文港布雷时被击沉。美军随后用潜水作业船从伊124号上捞出了密码本。之后的几个月中,随情报的积累,尤其是空袭东京后,日本帝国作出了过分的反应,几乎把联合舰队都派了出去了,珍珠港的情报处开始逐渐破译日本的电码,并用分散的情报逐渐绘制出联合舰队的进攻矛头。这一天机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能够与联合舰队周旋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尽管通过破译密码,已知日军即将对莫尔比兹港实施登陆,同时其先遣队将先占领图拉吉,并基本掌握了日方投入的兵力。尼米兹已决心阻止日军登陆莫尔比兹的行动,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作出的决定,因为对盟军来说,集结必要的兵力对付来敌并不容易。萨拉托加号被日潜艇击伤,在西海岸修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袭击东京的返航途中,可供使用的就是第8特混舰队列克星顿号和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航母,另有8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由弗莱彻统一指挥,两支舰队5月1日进驻珊瑚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交火
第一场战斗在5月3日开始,当弗莱彻海军接到日军正在图拉吉登陆的消息时,他的约克城号仍然在巴特卡普角以西一百多英里的海面上。“这是我们等了一个月的消息,”他写道。他立即中断加油,命令以每小时二十六海里的速度,向北驶往所罗门群岛中部。5月4日拂晓,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到达瓜达卡纳尔岛(记住这一名字)西南约一百英里的海面,航空母舰战斗机驾驶员看了旧的《全国地理》杂志的介绍,向图拉吉附近海面上的敌人部队发动了一系列袭击,摧毁了水上飞机,发回了有多少敌舰被击沉的夸大的报告,弗莱彻兴高彩烈地向珍珠港报告了胜利喜讯,随后美舰队也向西莫尔比兹港进发。尼米兹后来对所谓的图拉吉战斗重新作了评价:“从消耗的弹药和取得的战果来比,这场战斗肯定是令人失望的。”这一袭击的另一失误是暴露了美军的实力,珊瑚海战役前,美国占有情报先机,袭击图拉吉后,双方的情报就拉平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错过
5月6日,在密云的掩护下,弗莱彻同格雷斯海军上将的重型巡洋舰和列克星敦号会合,一同加了油。珍珠港的最新情报表明,用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空中掩护的入侵莫尔斯比港的部队,将于第二天穿过卢伊西亚德群岛。弗莱彻于是向西直驶珊瑚海。弗莱彻并不知道他在那天下午已被一架到处搜索的日本水上飞机发现了。得知两艘美军航空母舰正前往截击入侵莫尔斯比港的日本船队的消息后,在拉包尔井上海军中将的司令部里几乎引起了恐慌。司令部紧急命令运输船停止前进。高木少将率领的以翔鹤号和瑞鹤号为主力的机动部队收到警报时正在瓜达卡纳尔以南加油,等到他准备好将距离缩小到可以发动空袭的时候,舰队碰到了厚厚的云雾。于是,他决定继续加油,待黎明再去追逐。
5月7日4时许,由于已基本得知美舰队的方位,日机动编队派出12架舰载机分为6组,在180度至270度方位之间,250海里距离内搜索敌人。5时45分,向南搜索的日机报告:“发现敌航空母舰、巡洋舰各1艘”。6时至6时15分,先后从瑞鹤号起飞零式战斗机9架、轰炸机17架、鱼雷机11架,从翔鹤号起飞零式战斗机9架、轰炸机19架、鱼雷机13架。共78架日机,向所发现的目标飞去。但到达目标上空才发现并不是美军的航母编队,而是6日下午与 弗莱彻本队分手的尼奥肖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两舰各放大一圈,肯定象一艘航母和一艘巡洋舰。日突击机群飞临该队上空,发现不是航空母舰,则于附近海面反复搜索两个小时,仍未找到其他目标。其中的鱼雷机未进行攻击,9时15分开始返航,而36架俯冲轰炸机则于9时26分至40分间才很不情愿地对最初发现的目标进行了攻击。牛刀杀鸡就是这种感觉,西姆斯号被击中3颗250公斤的炸弹,其中有2颗在机舱爆炸,不到60秒钟就沉没了。尼奥肖号被击中7颗炸弹,载着大火在海上飘了几天后沉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弗莱彻的美航母主力与油船分手后正在向西行驶,以期拦截日军的登陆舰队,但美舰队同样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发现机队部队。黎明之后两个小时,列克星敦号上的一架巡逻机发回报告“发现了两艘航母和四艘重巡洋舰”。弗莱彻以为这是日军的航母部队,则决定以其全力实施攻击。由列克星敦号派出俯冲轰炸机28架、鱼雷机12架、战斗机10架,由约克城号派出俯冲轰炸机25架、鱼雷机10架、战斗机8架,共计93架舰载机先后飞向目标。飞到目标后,才发现是两艘轻巡洋舰和两艘炮艇,这是日军登陆的掩护部队,由于密码错误,被夸大成一支突击部队。但美军终于发现了被夸大了的舰队中值得攻击的目标:祥凤号航母。93架美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经过半个小时的轮番进攻,祥凤号已中了13颗炸弹和7条鱼雷。井泽下令弃舰。几分钟后,祥凤号沉没,海面上只有一团黑烟和一片油污在珊瑚海扩散开来,标志着日本帝国海军在这里丧失了第一艘大型舰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7日上午,美日双方攻击舰队刚好处于相互攻击范围的边缘,但双方由于技术原因而没有发现对方,相互错过了先发治人的时机。美军犯的错误更为危险,因为其出击的舰载机偏离了其主要威胁达90度以上,但美军取得的战果也更大-敲掉了一艘航母;联合舰队犯的错误很可惜,因为他们至少知道他们的主要目标大致位置。待第五航空战队想纠正错误的时候,就面临一个时间的问题:下午14时起飞,18时(日落后2小时)才能返航,这在1942年并不是一个容易作的决定,但第五航空战队原忠一中将还是派12架轰炸机和15架鱼雷机14时15分离舰,向预想的目标飞去,黄昏时分,这些飞机实际上是从美舰队上空飞过的,但由于天气原因并没有发现目标,等到返航时才发现美舰队,但这些战机已抛掉了炸弹,并遭到美野猫战斗机的拦截。在暮色中,几架迷失方向的日本飞行员错误地试图在约克城号上降落。但由于识别信号不对,被高炮手发现并将其中的一架击落入海,另外几架慌忙逃入黑夜中。这使弗莱切也意识到,日海军航母就在附近,而决定这场海战结果的航空母舰之间的决斗必定在第二天进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决斗
5月8日出前最后一个小时里,珊瑚海两百海里内四艘航母上完成着同样的准备工作,唯一不同的或许是为美国飞行员发的是巧克力,而日本飞行员发的是米糕。侦察机都在日出前出发了。命运注定搜索的飞机几乎将同时发现彼此的目标。八时十五分,美军飞行在最北边的侦察机发回报告:敌人的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在列克星敦号东北约一百七十五英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向南行驶。仅仅几分钟以后,美国航空母舰的无线电台收到了日本人兴高彩烈的报告,显然表明他们自己也被发现了。随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共起飞15架战斗机、46架轰炸机和21架鱼雷机共82架飞机扑向日本舰队。一小时零三刻钟以后,美突击机队发现翔鹤号和瑞鹤号正向东南方向行驶,两艘航空母舰之间相距八英里,各由两艘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正当美国人利用宝贵的几分钟,在团团积云里组织进攻的时候,翔鹤号趁机出动了更多的战斗机,瑞鹤号则躲进下着暴雨的附近海面。向着严密防卫着的敌人舰队的航空母舰发起首次进攻的美国飞行员,面对真正的强敌时还是乱了阵脚。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被零式战斗机冲散,且缺乏配合,鱼雷射进海里,偏离目标很远,轰炸是盲目的。只有两颗炸弹击中翔鹤号,翔鹤号飞行甲板上因油燃泄漏而起火。十多分钟以后,列克星敦号上的飞机赶来了,但难于发现厚厚的云层底下的敌舰。使进攻受到进一步的挫折。只有十五架轰炸机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目标,但它们只有六架野猫式战斗机保护,很容易被零式战斗机冲散,鱼雷进攻再次失败,轰炸机又只投中一枚炸弹。然而,美国飞行员的报告却不是这样。泰勒上尉在第一次攻击之后乐观他说:“左舷首尾约五十至一百英尺、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是一片火海……在发动进攻之后约十五分钟,最后看到这艘航空母舰时,火烧得很猛烈。据信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最后沉掉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剩的43架美军飞机返航时,却发现日本对手能够发动更有效的进攻。由于有雷达,列克星敦号的战斗机指挥官在敌机仍然在东北方向七十多英里的空中时就能知道它们的到来,并起飞战队机进行截击。但第5航空战队的69架舰载机在尚未受拦截之前已经分成了3个攻击队。日鱼雷机队首先飞临美舰上约克城号。由于该舰灵活地进行规避,日机的攻击未见成效。但是,在环形警戒序列中的两艘航空母舰都在自行进行规避的结果,使这两舰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大、警戒舰只也随之一分为二,从而削弱了对空防御,给日机以可乘之隙。日机对约克城号左舷投射8条鱼雷,均被该舰避开。在随后轰炸机队开始对约克城号俯冲投弹。有一颗800磅的炸弹击中了该舰舰桥附近的飞行甲板,但仍能继续战斗。日鱼雷机队攻击列克星敦号时,成功地运用了夹击战术,从该舰舰首的两舷、15-70米高度、1000-1500米距离投射鱼雷。列克星敦号由于吨位较大,回圈半径较大,转弯不灵活,日机投射的13条鱼雷中有2条击中该舰左舷,使其锅炉舱有三处进水。列克星敦号正在拼命规避鱼雷时,日轰炸机队又开始对其进行攻击,又有2颗炸弹命中目标。这场遭遇战只持续十三分钟,日本人飞走的时候,兴高彩烈地报告他们替前一天祥凤号的失败报了仇,毫不含糊地击沉了一艘“大型航空母艘”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列克星敦号尽管由于被鱼雷和炸弹击中,产生7度横倾,但该舰调整燃油之后,恢复了平衡,继续接纳返航的飞机着舰。同时为战斗机加油加强制空。但由于燃油泄漏,列克星敦号舰内突然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以至无法控制。下午15时左右,舰长下令全体舰员离舰。17时许,费尔普斯号驱逐舰奉命对其发射5条鱼雷,列克星敦号于17时56分沉没。已经降落到该舰的36架飞机也随之沉入大海。美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上虽然尚有轰炸机和鱼雷机27架、战斗机12架,但已入夜,弗莱切无意再战,遂率队撤离战场。第二天,瑞鹤号的飞行员为追击美舰再次进行侦察巡逻时,海上只有列克星敦号的残骸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