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lackbird

大马太空计划讨论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7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年杪办航空展2007/10/11 09:15:29
●南洋商报
(吉隆坡10日讯)旅游部副部长拿督林祥才说,配合我国首名宇航员升空,我国将于今年杪举办一项航空展。

他说,这项航空展将提供与太空相关的知识与器材,包括模拟太空船,以让公众更了解太空。

他指出,届时,首名宇航员赛慕斯达法医生也会进行一项工作营,让学生学习宇航知识。

他今日在吉隆坡会展中心观看宇航员升空直播前,向媒体说:“我国首名宇航员上太空是一项骄傲。”

他指出,政府将鼓励国人特别是青年,培养对科学及太空的兴趣。

另一方面,民主行动党署理主席陈胜尧医生说,我国宇航员升空可促进国家科学发展,这是正确的作法。

他希望,政府今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任何交易,都要真正惠及人民。



拜托拿督林祥才先生,

那个 Malaysia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Exhibition (MIA)
http://chinese4.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802506&extra=page%3D3

延迟再延迟到无限期延迟

拿督林祥才先生还说出来?

从很具看头到模拟太空船 Buran 没有
再从六月延迟
再延迟
再延迟。。。。

以这个案件为例(虽然大家都习惯了)
大马要发展太空计划?到不如我现在收笔去睡觉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7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评论:要走的路还很长

-南洋言论 -
[/table][table=98%]新闻短评: 太空热潮?2007/10/09 17:50:28
●许国伟
中国神舟五号上了太空,引发一股华人世界的太空热潮,人们除了骄傲,还是骄傲。

当时,很多大陆和香港的中小学生,都嚷着第一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是学习的榜样,志愿也填上了“宇航员”,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一时间都涨到最高点。

与此同时,配合杨利伟各种巡回凯旋演出和对话,供挥舞的小国旗、神舟火箭的模型、甚至杨利伟的海报照片及人偶,都赶着出炉抢商机。

这,都是“太空热潮”的一部分;当年第一次送人上太空的苏联和登月的美国,也都上演类似的激情场面。

如今,我国也即将搭上“太空热潮”的列车,但与前苏联(或如今的俄罗斯)、美国及中国不同的是,我们的“太空热潮”真的是属于“搭便车”,而且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韩国的首位宇航员高山,将在明年4月搭乘俄罗斯火箭,与两位俄籍宇航员前往国际太空站进行一个星期的太空任务。

巴西首位宇航员庞特斯,也在去年搭乘俄罗斯联合号火箭前往国际太空站,当时他还带上了巴西足球队的队服。

因此,我国的首位宇航员在俄罗斯的太空计划里,只是一个“过客”,甚至在国际媒体眼里也只是“噢!今年轮到他了!”的其中一名随行宇航员。

当然,对于马来西亚第一位宇航员,我们不宜妄自菲薄,但我们一定不能过于自我膨胀,像部长认为美国太空署网站以“航空参与者”来呼吁我国宇航员,是因为美国不愿意我国成为它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对手这一番话,就有些许“膨风”的味道了。

首位大马宇航员赛慕斯达法将引发我国的太空热潮,不会让人意外;但热潮慢慢退却后一切会否也“恢复原状”呢?别让我们花了1亿令吉打造的太空梦,真的只是一股“热潮”。


新闻评论:要走的路还很长2007/10/10 18:13:34
●李少荣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火箭登上月球,实现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美国宇航员的状举,让世人了解到上太空不是梦想,而是一个可以达致的理想。

38年后的2007年10月10日是大马建国数十年来,首名宇航员诞生的日子,赛慕斯达法医生乘联盟号升空,获得举国上下关注。

我国政府是利用向俄罗斯购买18架苏恺战斗机的配套,作为运送我国首名宇航员上太空。政府在遴选适当人选时,也通过一连串宣传,包括让人民报名参与,顿时掀起一股太空热潮。

经过2年的淘汰和遴选,赛莫斯达法医生和法益卡立医生脱颖而出,成为第一阶梯及第二阶梯宇航员;在最近1个月,他们2人的相片几乎天天见报,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在上周,美国太空署网站把赛慕斯达法医生列为“航空参与者”而不是“宇航员”,刹那间引起人民的关注,引起各界对我国首名宇航员究竟是真的宇航员或是“购票搭车”的乘客?

科学及革新部长拿督嘉玛鲁丁批评美国这么做是不愿意我国成为其竞争对手。部长的这种“自大自满”的言论对国家上下都无益和无建设性。

应该正视接受事实

执世界宇航科技牛耳的美国太空署把大马首名宇航员列为“航空参与者”,必有它的原因,如果说它这么做是担心我国成为它的竞争对手,为免是自我脸上贴金,这是我国应该正视和接受的事实,不应该一味否定。

虽然前苏联(俄罗斯)比美国更早把人类送上太空,但是,经过38年,至今全世界只有3个国家有能力研发火箭把人类送上太空。最近加入把人类送上太空的行列是中国。

美国和俄罗斯一直协助其他国家,让他们的国民都能够升空,这些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日本、巴西等,相信接下来还有更多国家会加入这个行列。

这次大马公民能够升空,是借重于俄罗斯的科技,不管是宇航员的训练、火箭和推动器及发射基地等等,都是在俄罗斯进行;包括我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也需要借重其他国家的科技,因此,大马不应该过於自满,也不需要在意部长的谈话,以为我们的科技可与世界超级强国比较或令美国担忧,那仅会令我们固步自封,无法突破。

至於赛慕斯达法医生究竟是“航空参与者”或是“宇航员”,已是不言而谕,大家不应该再对这个名词争论,应该视为这是一种激励,重要的是赛慕斯达法医生上太空,已燃起我国人民对太空的求知、信心和热枕的雄心,也让大家了解到上太空不再是梦想,而是理想。

科技落后不容否认

我国的太空宇航科技仍然远远落后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要以自己的能力运送人类上太空,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要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马人民永远落人之后,相反,赛慕斯达法医生成为首名上太空的大马人,可激励更多国民投入太空宇航研究这个行列,促进国家宇航技术的成长和进步,也希望政府能够籍着这次的太空热潮,进一步发展国家太空宇航技术,吸引更多人材,产生真真正正的宇航员。

套用世界首名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说法:“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赛慕斯达法医生上太空的一小步,是大马宇航科技跃进的一大步。



可激励更多国民投入太空宇航研究这个行列,促进国家宇航技术的成长和进步,也希望政府能够籍着这次的太空热潮,进一步发展国家太空宇航技术,吸引更多人材,产生真真正正的宇航员。

套用世界首名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说法:“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赛慕斯达法医生上太空的一小步,是大马宇航科技跃进的一大步。


和外国比较起来,老实说我们的教育水平,文化太落后了


黑鸟真的希望这次的太空热能够推动一下。。。

[ 本帖最后由 blackbird 于 17-10-2007 12: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ackbird 于 13-10-2007 02:13 AM 发表



可激励更多国民投入太空宇航研究这个行列,促进国家宇航技术的成长和进步,也希望政府能够籍着这次的太空热潮,进一步发展国家太空宇航技术,吸引更多人材,产生真真正正的宇航员。

套用世界首名踏上月 ...


昨晚与一位马来妹妹(19岁,生物科技系大学生)交流了此事,很bangga的说,都是受了政府propaganda的影响,连什么是ISS或MOON都不会分(她以为ISS是月球),Astronauts/Cosmonauts/Taikonauts,Deepspace/Innerspace/Outerspace,听都没听过,我傻眼。

宇航,太空科技,我们的大学生,我们的教育水平。。。我们连种子都还没播,何来发芽,何来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上他只是上太空旅行吧了,还要政府花一大比钱送他去练习什么的。

这是所有马来西亚人所极力要追求的成功?
原来我不是马来西亚人。
这是所有科学家努力不懈来实践的试验。
设备都是人家老外的东西
这是要献给所有具有自信的人们。
几亿只能让一个人,人们的话,政府会不会破产?
这是要献给那些要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人。
很多人都上过太空了,这句话好像以为自己是第一个上太空这样。

bla bla bla bl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rd336 于 13-10-2007 10:02 PM 发表
感觉上他只是上太空旅行吧了,还要政府花一大比钱送他去练习什么的。

这是所有马来西亚人所极力要追求的成功?
原来我不是马来西亚人。
这是所有科学家努力不懈来实践的试验。
设备都是人家老外的东西
这 ...


自我膨胀,。。。。。-- 删除 -- 。。。


给予警告
Blackbird

[ 本帖最后由 blackbird 于 22-10-2007 10:1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前太空人:無重力遨遊
太空人返地球感失落
updated:2007-10-10 22:17:16 MYT


吉隆坡訊)曾有5次登陸太空的美國前太空吉森羅伯特指出,遨遊太空無重力的感覺就像超人或彼潘擁有飛行能力般,感覺奇妙,返回地球後反而有失落感。

吉森說,他相信錫慕查化經過10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後,還會想要再去一次。

他笑稱,到時就必須再尋找一次的機會給他。






请问谁是吉森羅伯特?对他好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10-2007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kmgeosv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0-2007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令我大开眼界的一个领域。虽然我是读电脑科学的,不过除了电脑以外的科学还有很多是我不通晓的。很佩服你们选读这科,至少可以在日后为国家做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0-2007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这个
http://www.spacefuture.com/archive/the_symbiotic_relationship_between_astronaut_program_and_space_tourism_development_a_third_world_perspective.shtml

是关于 Malaysia Space Program 和 space tourism 的 case study.

大家有何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0-2007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cketeer 于 16-10-2007 10:47 PM 发表
刚看到这个
http://www.spacefuture.com/archive/the_symbiotic_relationship_between_astronaut_program_and_space_tourism_development_a_third_world_perspective.shtml

是关于 Malaysia Space Program  ...

政府assigned activities for him 因为不要他变成space touri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0-200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拟周详计划发展宇航

首相与太空人进行视频连线 将拟周详计划发展宇航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七日 凌晨十二时十五分

(吉隆坡16日讯)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表示,一旦证实太空人计划能够带动我国的宇航发展,政府将会进行仔细的研究,推展永续发展的太空计划。
他指出,推行太空计划需要大笔的金钱,而政府不会只是送太空人进入太空进行研究,及返回地球后去到校园与学生分享上太空的经历。
他认为,送太空人上太空的目地是要推广我国的宇航,并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入科学及宇航领域。
因此,阿都拉继续在锡慕扎法返回大马后,与他进行详细的会谈,并确答宇航计划能够让我国受惠及推动宇航领域后,将会全面研究周详的太空计划。
“政府将会计划一个周详的太空计划,并永续我国的宇航发展”,阿都拉是在与太空人锡慕扎法进行视频连线后发表谈话。
除了首相阿都拉伉俪以外,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部长拿督斯里贾玛鲁丁也一同出席与太空人锡慕扎法进行视频连线,而寰宇电视(ASTRO)会直播这项视频对话。
这也是首相阿都拉在周日与锡慕扎法连线失败后,第二次与锡慕扎法进行视频连线。
首相阿都拉也在与锡慕扎法连线时,提醒锡慕扎法必须记录所有的在太空进行的实验,以让我国的宇航领域能够受惠。
另一方面,首相夫人珍阿都拉也提醒锡慕扎法必须照顾建康和饮食。
分享升空经验 锡慕扎法打算出书
太空人锡慕扎法表示,他将会清楚记录在太空的点点滴滴,并在返马后整理成书籍,与国人分享升空的经验。
他指出,从被选种成为太空,到进入俄罗斯训练和成功升空后,他都把所有的宝贵经验记录在日记内。因为,这些宝贵的宇航知识对于他个人或我国的宇航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让我国的宇航人员获益”,他这么说。
他承诺,将会把所有的太空记录整理成完整的书籍,并与国人及宇航研究人员一同分享宝贵的经验。
他也希望,我国的宇航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让后研发本身的太空船和火箭,并培训更多的太空人。
身穿蓝色太空装的锡慕扎法是透过视频连线发表谈话,而透过荧幕可以清楚发现太空人的服装前印有我国的光辉条纹,可见太空人锡慕扎法在升空后,还是继续保持爱国的精神。除了服装显示爱国以外,锡慕扎法也透过,他也时常在太空船内朗读国家原则,并感谢国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锡慕扎法指出,他在国际太空中心的研究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并会把所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宇航及科学研究员一同分享。
他也感谢,其他太空人在太空中心给予他的协助,让他能够顺利适应太空的状况及进行研究工作。
他说:“俄罗斯的训练,让我能够顺利太空的生活包括抵抗地心吸力。”
由于现在是开斋节,所以锡慕扎法也不忘在国际太空中心与来自各国的太空员一同分享传统的马来食品,而且也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
他补充,虽然是人在太空,不过还是有履行回教徒的责任,定时的进行祈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0-200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首位太空人 有资格成为科学家

大马首位太空人 有资格成为科学家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 晚上十一时五十七分

(吉隆坡16日讯)我国科学家丹斯里阿末扎哈鲁丁今日宣称,锡慕扎法不单只是一位太空人,且还有资格成为一名受过训练的科学家。
也是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的前任科学顾问的他说:“他(锡慕扎法)被称为太空人是因为他升空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记得他也是名科学家,因他已受训进行太空研究。”他指出,更何况锡慕扎法还是矫形外科医生,这名国家的首位太空人的科学家资格是不能够被质疑的。
他说:“锡慕扎法在研究领域中仍是新手的问题不是重大课题。他是矫形外科医生,我深信他是位聪明、且拥有很好态度的人,并不属一般人等。”
这名曾经担任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科学顾问的科学家相信,锡慕扎法在国际太空站(ISS)能够顺利进行3项涉及细胞、细菌及蛋白质结晶的研究。
他说:“我相信如果他有半年的时间,他能够做更多的试验,但问题是他的时间有限。”
目前出任大马生物科技机构公司主席的阿末扎哈鲁丁指出,锡慕扎法在返回地球后可以参与接着下来的研究工作。
他表示,锡慕扎法所收集的资料对国内6家大学,特别是国民大学(UKM)、博特拉大学(UPM)和玛拉工艺大学(UiTM)的所有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他披露,这些研究都不曾由其他科学家进行,而他的结果将成为其他科学家和学者在未来的参考资料。
他说:“大马人民应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科学家其实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并驾齐驱,我仅希望我们的科学家积极将研究成果刊登在外国期刊,多和其他科学家交流。”
在10月10日连同美国飞行指挥官碧姬卫逊及俄罗斯飞行工程师尤利马连成戈升空前往国际太空站的锡慕扎法(35岁),是我国的首位太空人。
他们所乘搭的俄罗斯联盟TMA-11号太空船在上周五(12日)已经和国际太空站顺利衔接。目前他们三人都已身在国际太空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rocketeer 的帖子

我看过了这篇 article,是由几个本地的学者写的。他们都是 space tourism 的支持者。

内容大概是关于 space tourism 和 malaysia space program 的兼容。

理由有三个:
1 公众不支持继续派太空人上太空 (高开销!!〕
2 俄罗斯的帮我们的太空人计划跟太空旅行分别不大
3 我国还没有火箭发射能力

好处有:
1 政府不需投入太多钱,政府只需提供适合的环境让私人界投资
2 科技转移,相关的科技将会转入我国
3 带动本地旅游业,外国的太空旅客将来这里进行出发前的准备
4 开拓相关的新工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ngakappp 于 13-10-2007 10:52 PM 发表


自我膨胀,。。。。。无聊的马来土猪。。。


你可以不满政府的这个做法。
但是没有必要出口侮辱他族。
难道你也是喜欢被人侮辱?

要辱骂诅咒请到《国内政经谩骂诅咒区》。

我对这个宇航版三个版主竟然没有人对这种辱骂采取行动感到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cketeer 于 12-10-2007 06:54 PM 发表
以上是我從網上找到的,關於韓國的太空計劃。很遺憾的,我竟然找不到我國太空計劃相關的資料!!

看了韓國的太空計劃和我個人對本地太空計劃的認識,我在這裡大概解釋一下。

一個國家如果有衛星,發射衛星 ...


其实我的个人看法是我国其实应该发展宇航太空工业。

可惜的是我国政府没有一个完好的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治角度看大马首位太空人

从政治角度看大马首位太空人  
程嘉乐
07年10月9日 早上11:11


在未来几天,国际太空人名单上从此将会多出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太空人。虽然有关当局仍然还未宣布马来西亚第一名太空人到底会是锡姆查化还是华育兹卡立,但是不论是谁,非常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第一名的太空人肯定是一名回教徒。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个马来西亚太空人计划最令人国人瞩目的,不是曾经沦为国际笑话的拉茶和吃煎饼,更不是他们即将在太空上进行什么高科技研究。而是要如何解决回教徒如何进行祈祷和朝拜的方向等等宗教上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当局甚至还在2006年4月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会议,邀请来自各国的宗教师或是回教学者,来解决回教徒如何解决在太空上祈祷的问题。目前,问题总算解决了,回教徒太空人一天仅仅需要祈祷三次而已,至于斋戒方面。

当然,为了解决人们不安,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贾马鲁丁宣称大马太空人仍然会在国际太空站进行科技有关蛋白质结晶体和癌症细胞的研究。但是,美国太空署(NASA)早在10年前就已经在太空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了。与其说大马太空人将会在国际太空站进行有关的研究,倒不如说大马太空人将会上太空“重复进行”外国已经进行的研究。如果有关当局认为这是不属实的“指控”,笔者绝对欢迎有关的研究人员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的学术报告来证明他们所绝对不是“重复”外国的研究。事实上,和其他在国际太空站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比较起来,马来西亚太空人所进行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科学研究工作。其他在国际太空站更先进的工作主要针对长时间在微重力的情况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例如骨失(bone loss),微重力水流现象(fluid dynamics in microgravity), 甚至是材料学超导现象(superconductivity)和太空物理学(astrophysics)上的黑质现象(dark matter)等等。

事实上,当初政府的在决定太空计划的时候,曾经声称这个太空人计划是主要针对年轻的一代,包括培养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科技和太空探索的兴趣。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计划的进行根本就是一个大失败。宇航科技并不是一门基础科学,而是建立在物理学,材料学和化学等等的基础科学之上,要培养人民的兴趣和进行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工作。这一年是美国和俄罗斯太空宇航探索最忙碌的一年,美国太空梭在今年会进行四次的太空所发射工作。但是,我国政府和国家太空署并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如果政府之前有好好的计划和进行合作的话,这一个太空计划将能够真正贯彻实践它的宗旨。

从有关当局的种种安排和宣传,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太空人计划仅仅单纯为了种族和政治目的。当这项计划刚刚开始推出太空人选拔工作的时候,就已经传出了要在太空研究回教的祈祷问题,似乎政府已经有意无意的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一定必须是回教徒。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马来西亚太空人将会是在西方国家反恐时代第一位升空的回教徒,虽然终究还是乘搭俄罗斯的“快车”升空,却无疑能够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回教国家当中的声望。

从国内政治角度来看,太空人成功上太空后可以为国阵在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拉去很多选票,将会为在野党创造很多问题。国阵极有可能会利用这名回教徒太空人来为他们做宣传,利用宗教和巫族民族自尊,以助巫统凝聚马来人的选票。而这一个宣传对于马来人来说, 是一个几乎不能轻易击败的宣传。这尤其是如果政府利用太空人的现场转播宣扬,并一再把这一功劳归功国阵的话,以马来族为基层为主的在野党,例如公正党会面对更大的问题。就像上次在马接补选的时候,国阵利用全英双打古建杰与陈文宏做宣传一样,在野党除了谴责国阵利用该球员以外,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招架能力。

以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拉拢选票的策略虽然能够为国阵带来不少尤其是马来族的选票,但是在目前国内严重的种族宗教矛盾的对立情况下,这种宣传拉票方式可能会引起华人社会的反感,尤其是花费大笔款项乘搭“便车”送回教徒上太空,当中华社除了“分享荣誉”以外而没有任何实际收获,有可能导致华基政党,马华民政失去更多华人选票。

因此,在野党有必要研究有效的反击方式来化解国阵有可能利用马来太空人来做大选做宣传的手法。要对抗国阵利用这个太空人计划的宣传,在野党看来除了从金钱角度来批评浪费以外,还必须要有更有效的反宣传战策。而同时,马华民政如果要避免流失更多华人票,就应该制止巫统过度的宣传“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是回教徒”,否则,如果在马华在大选中惨败,不应该怪罪他人,相反的应该把账算在巫统的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007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退稿(一) - 从马来西亚太空人升空看本地华裔网民的酸葡萄心态

对于国际太空工业来说,今年是相当重要和具有纪念性的一年。今年除了是人类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的五十周年纪念,也是人类重新启动月球探测活动最忙碌的一年,日本在数月前所发射的绕月人造卫星已经在数天前开始操作并向地球控制中心传送照片。

而中国大陆也计划将在年尾前发射嫦娥绕月人造卫星。今年也是美国和俄罗斯宇航最忙碌的一年。单单只是美国太空署(NASA)就会在今年进行四次的太空梭发射的工作。而对于马来西亚来说,今年也是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诞生的一年。

姑且不论马来西亚民众是否认同这次的太空人发射活动,甚至是把塞幕斯查华看成是仅仅太空旅行者。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的确是穿着标准的太空衣,根据俄罗斯的太空人传统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将会在发射两天后,正式停泊在国际太空站,如无意外,将会根据美俄双方的计划,在回来之前,将会在该太空站逗留10天。

笔者在之前所发表的文章曾经表示,如果来届大选大势利用太空人宣传,马华民政极有可能会流失更多选票。不幸的是,不需要等到大选的来临,华社和马来族群众对太空人升空的看法和态度已经有很大的分别了。以网络世界而言,连一向反政府的《今日大马》(Malaysia Today)也专门为马来西亚首名太空人做出广告。在本地英语马来语的论坛,评价参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但是在不少中文论坛,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甚至可以看到不少网民泼妇骂街式的谩骂发泄等等。笔者认为这种反对声音主要是因为政府和媒体不断的大势宣扬有关塞幕斯查华身为回教徒,应该在太空进行回教生活方式等等而引起的不满。但是,回头想想看,这起事件引起这么大的反弹,有多少人的不满是认为政府的错误政策还是事实上是因为马来西亚首名太空人是马来人的酸葡萄心态?如果马来西亚首名太空人是华裔或是印裔,那样在本地中文论坛上是否还会有这么大的反弹?

在本地中文网络论坛上,尤其是《马来西亚佳礼中文论坛》的政经版,我们从网民的发言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酸葡萄心态。不少人甚至诅咒有关的火箭升空活动!例如火箭爆炸等等。这一种谩骂诅咒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事实上,这次的火箭发射运载的不仅是马来西亚的塞幕斯查华,还包括来自美国的芬科和俄罗斯的沙利波夫。再说,此次的火箭设计和组装,发射过程都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进行。为什么我们本地的华人网民要如此的幼稚?不幸的事情如果万一发生,受害的不只是马来西亚太空人,更包括其他两名太空人和人类的宇航探索工程。

自前苏美太空竞赛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后,人类的宇航探索活动中都不断的有血的付出。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太空梭都牺牲了7名太空人。但是,人类最大的宇航灾难莫过于1960前苏联的一次,在地面上已经填补燃料的火箭爆炸,造成超过100名前苏联的高级官员和工程师当场丧命。而有关事件迟至80年代才正式曝光。可以说,今天美俄/前苏的宇航探索工程的成功,都是用不少人的血汗和泪水堆积起来的。更令人感慨地是,虽然美俄在当时仍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在两起太空梭的灾难中,俄罗斯并没有幸灾乐祸,还向美国当局发送慰问。

可悲的是,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为了不满政府派送一名回教徒升空,竟然还要恶言诅咒,除了显示有关人的品德值得置疑以外,更显得这些人是心胸狭窄!这些人不只不尊重自己,更不尊重在背后默默耕耘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有些事情,如果我们觉得是应该反对的,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反对。但是,没有必要恶言诅咒。诅咒别人,并不是我们中华优良五千年文化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退稿(二) - 从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说起

今年10月10日,大马的首名太空人将会随同一名美国太空人女人(Peggy Whitson)和一名俄罗斯太空人(Yuri Malenchenko),在SOYUZ TMA-11任务下,在俄罗斯的太空船上太空的国际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这次的任务将会是国际太空站的第16次任务。

国际太空站是一个世界多国联合参与的太空计划。在此计划下,国际太空站将会成为一个天空上的试验基地,整个国际太空站将会在天空上组装,当中包括美国俄罗斯为最大的参与伙伴。其他的参与国家包括欧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太空署。中国虽然表示有兴趣参与有关计划,但是始终没有被邀请参与。太空站在距离地球海平面319.6至346.9公里高处运行。

然而,在这项任务还没有开始之前,却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首先,虽然直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政府方面仍然还没有公布真正的太空人人选。但是早在今年7月,美国宇航署(NASA)网页已经把锡姆查化(Sheikh Muszaphar Sukhor)列为首名上太空的马来西亚人,华育兹卡立(Faiz Khaleed)则将是后备。而身为回教徒,要在国际太空站内进行多少次的祈祷和是否进行斋戒,也在回教本身里面有争论。然而,最大的争议却是在9月29日,有媒体报道美国太空署的网页仅把马来西亚太空人列为‘太空旅游者’。而这到后来又演变成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对美国的口戈笔伐。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长拿督贾马鲁丁甚至认为‘美国害怕马来西亚的竞争!’

马来西亚的太空人参与行动源于马来西亚空军向俄罗斯购买苏凯-30MKM战机的配套。在这个配套的9亿美元当中,其中2千5百万美元相等于上太空的费用。除此以外, 另外还有一笔数目不详的款项给于美国太空总署及美国电讯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支援,包括在大马人升空后将他们在太空的资料、图像和声音悉数传回马来西亚等等。

整个太空人计划其实从2006年8月27日正式展开,全国有超过1万1千人报名太空人的选拔计划。然而在2006年10月的一次国会会议中,国阵Putatan国会议员Dr. Marcus Mojigoh询问科学工艺部有关马来西亚上太空的主要目的的时候,代表科学工艺部的农业部国会秘书罗哈泥竟然表示马来西亚要上太空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宣扬马来西亚文化。根据当时她的回复,马来西亚人除了上太空要吃印度煎饼和展示拉茶以外,还要上太空玩batu seremban。此外,她们还提议要在太空衣上画上马来传统的巴迪绘画。

在过后,2006年12月18日,科学工艺部部长贾马鲁丁终于承认在太空上并不可能进行拉茶。相反的,马来西亚太空人将会上国际太空站进行其他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癌细胞研究和比较地球上蛋白质结晶体(Protein Crystalization)等等的工作。美国太空署(NASA)很多年前就已经在这两方面开始研究工作。在蛋白质结晶体方面,美国太空署(NASA)早在1985年就已经在太空上进行有关的试验。太空的微重量情况除了能够让科学家观察蛋白质结晶体在微重量情况下的增长过程,还能让科学家观察结晶体的沉淀和流动。在癌细胞的研究上,太空上的微重量情况容许科学家能够培养出三维的癌细胞组群,和典型实验室内所培养出来的二维癌细胞组群比较起来,所培育出来的三维癌细胞组群对人体癌细胞对抗的研究,来得更有意义。美国在10年前就已经在太空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研究在这两项研究工作而从最近美国太空署网站(NASA)把马来西亚太空人归纳为’太空旅行者’的事件上来看,马来西亚太空人应该只能在俄罗斯的实验室内进行工作。

此外,为了这项上太空活动,马来西亚宇航局甚至还在2006年4月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回教会议,以探讨回教徒应该要如何在太空进行祈祷的问题。回教徒应该要在一天内太阳升起和下山的时间内祈祷5次。由于太空国际太空站在太空每24小时环绕地球15.6次的关系,几乎每隔数小时就是太空站上的‘一天’。如果按照回教徒在地球的祈祷方式,那样在那24小时内,回教徒太空人的总祈祷次数将会高达80次!太空站环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周期是92分钟,也就是回教徒太空人平均每18.4分钟需要进行祈祷一次! 另外又由于回教徒祈祷的时候有必要朝着麦加的方向。因此在快速运行的国际太空站内要如何朝着麦加的方向祈祷,对于回教徒来说,是一项严峻的问题。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第一个派送太空人上太空主要是要解决宗教问题的国家。

在最近的新闻中,马来西亚回教发展局更是希望升空的马来西亚人太空人是首位在太空进行斋戒的回教徒。在2007年9月29日的报道,马来西亚首位太空人是否需要进行斋戒将交由有关太空人自己决定,而24小时内的祈祷次数也将会减少到3次。  

从以上各种迹象来看,马来西亚花费大笔公款似乎并不是为了太空科技探索。相反的,是以宗教种族的因素居多,科学研究反而为次。和马来西亚政府比较起来,南韩的太空宇航计划比马来西亚当局的还要清晰,实际和着重实际成果。而马来西亚政府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朗实际可行的长久太空发展计划。

所以,马来西亚政府事实上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次的机会,大力推动本地的宇航业发展。这个太空人其实并不是真正代表‘马来西亚能’的精神,那只是乘搭‘便车’。相反的,我们更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例如,虽然南韩太空人也将会在2008年4月乘搭俄罗斯的‘太空便车’,和两名俄罗斯太空人一起前往国际太空站进行为期8天的科学研究。但是目前在南韩南部,耗资大概3亿美元的太空中心已经几乎完成,有关当局已经计划在明年发射一枚火箭运载一枚大概100公斤左右的微型人造卫星上太空以进行大气层研究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九个拥有有能力自制火箭的国家。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地理环境是非常适合发展太空工业的。马来西亚靠近赤道,低纬度,从本区域发射火箭可以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火箭耗力小,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发射费用更便宜,也能够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几年不少在赤道周围的国家都奋力发展本身的太空火箭工业,例如印度巴西等等的国家。而法国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库鲁的火箭发射基地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能小看的。在9月6日,印尼更与俄罗斯合作签署协议共同发展火箭业,在印尼巴布亚省东部的比亚克(Biak)岛上建立火箭发射地。俄罗斯不仅将会在该岛建设基础设施,也将会为有关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太空探索野心勃勃的中国政府,也宣布即将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建立该国的第四个火箭发射基地。

总体而言,把马来西亚人送上太空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用一位‘乘搭便车’的太空人来证明自己国家的能力是策略上的大错特错。相反的,要珍惜和好好的利用这个契机大力推动人民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推动本土宇航工业的发展和带动本地高科技研究的潮流,这才是首位马来西亚太空人任务的成功,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退稿(三) - 一次不够,再来一次?

在马来西亚首名太空人任务还没有正式开始以前,太空人升空就已经在本地掀起很大的争议,有人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标志着《马来西亚能》的精神,象征国家的先进。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花大钱做冤大头,自己看自己爽。首相阿都拉在昨天《联合号》成功升空后就马上宣布将会再次拨款,打算第二名马来西亚太空人在年后升空。根据《当今大马》昨天的报道,本地的在野党纷纷谴责政府好大喜功,浪费金钱等等。政府宣传机构和媒体对太空人的过度‘宗教化’已经导致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在本地族群发酵。这尤其是这几天,不管是网络媒体上,电台的‘烽烟’节目,甚至是电视台的互动节目等等,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华社的看法普遍上是认为政府浪费金钱在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活动上。

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当政府都还未能真正向我国人民解释为何要花钱乘搭快车升空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快就打算要遣送第二名太空人升空?政府当初对这个太空人计划的解释是因为购买战机的配套,另外旨在希望这一次的太空人升空活动能够推动人民对太空科技的兴趣。但是,在推动人民对宇航科技的努力上,政府做得非常不足够。今年是国际宇航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今年除了是人类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的五十周年纪念,也是人类重新启动月球探测活动最忙碌的一年,日本在数月前所发射的绕月人造卫星已经在数天前开始操作并向地球控制中心传送照片。而中国大陆也计划将在年尾前发射嫦娥绕月人造卫星。此外,今年也是美国和俄罗斯宇航业在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最忙碌的一年。单单只是美国太空署(NASA)就会在今年进行四次的太空梭发射的工作。而政府和马来西亚国家宇航署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来进行教育工作,而仅仅在马来西亚太空人升空后才来开始筹备所谓的‘教育’工作。至于在推动本国的宇航工业方面,则更是几乎毫无建树可言。

从这一次的太空人升空活动,实际上我们所达成的目标仅仅是宗教上的目标。这包括回教局甚至制定了太空回教徒祈祷指南和太空回教徒生活方式准则等等。当局对整个太空人计划的重点是在于‘回教徒太空人’和‘在太空进行斋戒’。 事实上,政府这个太空人计划和‘暗渡陈仓’有何分别之有?

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的是,那样下一次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第二次的上太空?上太空毕竟不是一两马币的事情,更不是几万马币的事情,而是最少两千万美元的事情!还是,政府又在暗示我们的国防部又要再次大手笔购买俄罗斯国防武器?

那样,下一个太空人升空的借口将会是什么?如果政府是以科学研究为借口的话,那样这个就值得研究了。我们本地大学所进行的研究究竟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在太空微引力的情况下进行?虽然有关当局坚持这次的太空任务中,锡姆查华将会在国际太空站同时进行数项有关蛋白质结晶体和生化细胞的研究工作。可惜的是,笔者在国家太空署的网站(www.angkasa.gov.my)看到有关资料。这一些实验都不是所谓的先进科学实验。事实上,美国早在数十年前已经进行在太空上进行有关的工作了。以马来西亚的科研水平,笔者觉得事实上所谓的在太空上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事实上只是重复外国科学家已经在外太空所进行的科学实验。如果不是突破性的科学研究,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浪费两千万美元来乘搭别人的快车上太空?

从第二名太空人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这个政府并不思长进,更没有科技战略远见。政府如果要让人民,尤其是华社相信他的努力,至少,应该要自己马来西亚第二位太空人乘坐在马来西亚自己制造的火箭内升空!这才算是这笔钱值得花。否则,即使有十名马来西亚太空人升空,也并不等于马来西亚是一个科技强国!相反的,反而会成为国际上的笑柄!

就以韩国为例子,虽然韩国也是将会在明年内乘搭快车上太空,和我国一样必需花费最少两千万美元来乘搭俄罗斯的火箭上太空。但是该国政府却是拿出了魄力证明给世界看他们要求的并不是表面的成功,而是掌握技术。韩国自数年前便开始引入俄罗斯的液态火箭燃料(liquid propellant)技术后,便开始了自主宇航的国家太空计划。韩国将会在明年发射一枚火箭运载一枚微型人造卫星(microsatellite)上太空以进行大气层研究工作,届时,韩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九个拥有有能力自制火箭的国家。另外,目前世界上不少在赤道上或是低纬度的国家,例如印度,巴西等的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利用地理优势来发展本身的宇航太空工业。在东南亚方面,印尼和俄罗斯将会合作在印尼巴布亚省东部的比亚克(Biak)岛上建立火箭发射地。

因此,与其考虑让第二位太空人同样乘搭俄罗斯快车上太空,马来西亚政府不妨考虑长远的太空战略目标,和外国宇航署共同发展合作太空工业,甚至是建立火箭发射基地,而不是一味的继续作冤大头。否则,如果有一天,当印尼太空人可以在自己国家的火箭升空的时候,而马来西亚太空人依然要到卡萨斯坦火箭基地乘搭快车升空的时候,马来西亚政府才恍然大悟奋力追上就已经太迟了。

这就有如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和把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却是在太空竞赛中败下阵来。

到那时候,又得有劳我们的部长们站出来说丑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pfg1group 的帖子

我想请教一下,研发火箭技术需要很大的费用,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来看,您觉得会不会对国库来说太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7-2025 10:52 PM , Processed in 0.1122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