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博讓人愛又恨 (中國)紫謙(化名)正在巴黎就讀碩士課程,但透過新浪微博,他得以與遠在中國的親友保持密切聯繫。對他來說,微博是與熟人保持聯絡的一個很愉快的方式。 不過,就在他轉貼母校南京大學一名校友的一則博文後,一切都變了。 這篇博文指稱南京大學沒有在中共成立90週年紀念日──7月1日之前安排學生唱紅歌。之後,他赫然發現自己的微博遭到眾多憤怒網民的圍攻,而他根本就不認識他們。他們指責他已完全喪失誠信。 紫謙當晚整夜與一名不斷以侮辱言語攻擊他的網民辯論。他聲稱想完全放棄微博,但需要它來聯繫女友。 微博近來擴張神速,大大超越許多其他社交網絡。 微博此前還打贏了幾場響噹噹的勝戰。 3月時,微博用戶成功說服江蘇省南京市政府取消砍伐600顆老樹的計劃,並組織了向日本地震災民施援手的活動。7月時,微博的力量還將中國紅十字會及其他慈善組織推至輿論的風尖浪口。 不過,微博也有其缺點。 紫謙的經歷絕非單一個案。一名在江蘇省一家電視台工作的張姓女士(28歲)也向記者敘述她最近在網上遭辱罵的遭遇。 她在觀看了一個著名的才藝節目後,半開玩笑地在網上表示這節目沉悶且缺乏想像力。她沒有透露真名,只聲稱自己是“業內知情人士”,並認為她的意見大致上是客觀的。 但她很快地就被一連串的批評言論所圍攻,指控她沒有鑑賞藝術的眼光,當中不乏一些粗俗的言詞。 捧紅一些平凡人 微博也讓一些平凡人紅了,可惜不是以他們想要的方式。22歲的張敏依(譯音)就是其中之一。 她表示,在亮相了上海東方衛視的相親節目後,她的微博信箱每天都爆滿,全是一些抨擊她的信件,而這一切就因為她公開表明對日本文化的熱愛,還有她過去一段失敗的婚姻。 一些網民惡狠狠地表達他們對她的憤怒。就連她的微博追隨者都被警告遠離她這個“賣國賊”。其中一則留言寫道:“叫她去嫁給一個日本人。不要在中國做出這麼無恥的舉動。” 同樣的,現在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郭美美在9月初聲稱自己被跟蹤,甚至被威脅。她此前在微博貼文炫富並謊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商業總經理。 網民旋即發動大型討伐活動,杯葛她在網上發佈的一首歌曲及她所代言的網上遊戲。他們也諷刺她整容並對她的行蹤評頭論足。她最近接受《中國日報》的訪問時表示,網民對她的強烈敵意讓她甚至考慮過自殺。 她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成了國家敵人。但事實上,我只是一個做了一件十足蠢事的笨女孩。但無論我怎麼做,都沒人願意原諒我。” 名人更容易成為網上口伐戰的目標。著名電視台主持人楊瀾就因網民挖掘她與“中非希望工程”的關聯而承受巨大壓力。“中非希望工程”由著名慈善家盧俊卿所設立,但因他讓年僅24歲的女兒擔任工程的執行主席兼秘書長並管理其龐大捐助基金而備受爭議。 網民質疑盧俊卿的真實目的是要做慈善,抑或騙取捐款人的錢財。微博上謠言滿天飛。 網民須具能力辨真相 密西根大學近期發佈的研究指出,基於網上的大量資訊透過如此龐大的網絡廣泛散播,且其來源未經核實,網民須具備分辨真相與謠言的能力。 《2010中國微博年度報告》執行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指稱,微博已成為造謠及散佈毫無根據的謠言的基地,例如“山西地震”及“金庸之死”。 他說:“目前的微博客是中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民。不過,草根人民很快將加入這個群體,屆時微博的功用將從關注名人轉換為網上社交及宣泄生活不滿。” 新華社指稱,中國的註冊網民稱冠全球,網絡是人民發表看法、鬧哄哄的論壇。但報導指出,捏造謠言是社會弊病,在網上散佈謠言則將對社會形成嚴重威脅。” 復旦大學一名社會學家熊易寒指稱,因微博的發文字數限制,它比其他管道製造更多的謠言及攻擊。 他指出:“微博的字數限制導致網民難以表達一個平衡且公平的看法。此外,網民更趨於轉發表達極端觀點的帖子,因為它們滿足了人們挖掘隱密事件的渴望。” 他建議網絡公司吊銷那些散佈謠言或毀謗言論的用戶的戶口。(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英文版:Micro blogs: The new grapevine
你知道嗎? 微博(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簡稱。與傳統博客(blog)相比,微博以“短、靈、快”為特點。用戶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可實現即時分享。微博的代表性網站是美國的Twitter,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這個詞甚至已經成了微博的代名詞。著名流量統計網站ALEXA的數據顯示,Twitter日均訪問量已近2000萬人次,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網站排名中均列前15位。新浪微博是中國新浪公司於2009年8月推出的微博網站,其佔據了中國微博用戶總量的57%,以及中國微博活動總量的87%,是中國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用戶超過1.4億。新浪微博採用了與新浪博客一樣的推廣策略,即邀請明星和名人加入開設微博,並對他們進行實名認證。認證後的用戶在用戶名後會加上一個紅色字母“V”,以示與普通用戶、微博達人的區別,同時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戶是相同的。目前新浪微博的邀請重點轉向了媒體工作者,同時也有大量政府部門、公安機關和民間組織在新浪微博上開通了賬號,將其作為一個發佈和交流信息的平台。認證後的群體用戶在用戶名後會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資料來源:互動百科/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0月27日)中英對照:‧微型博客(微博):micro blog
‧傳聞/小道消息:grapevine
‧化身:avatar
‧校友:alumnus
‧母校:alma mater
‧網民:netizen
‧大漩渦:maelstrom
‧慈善家:philanthropist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
‧社會弊病:social malady |
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40442
 |